• 56.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项一 题型八 史料求证

  • 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题型八 史料求证 ‎1.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文综历史试题1. 分封制正式起源于何时,近代以来的学者说法不一。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史记》中有关早期分封制的记载 A. 属于研究上古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B. 是司马迁对上古时期历史的杜撰 C. 为研究上古时期历史提供某些借鉴D. 比近代以来的学者说法更为可信 ‎2.(2019·河北邢台高三第二次月考·3)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简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 A.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3.(2019·河南许昌、平顶山一模·29)如图 ‎ 由此可知,此回忆录作为一种史料(  )‎ A.仅是亲历者回忆过去发生的事情        B.与政治相关的史料价值有限 C.掺杂了亲历者撰写时的思想感情        D.涉及政治事件就会出现分歧 ‎4.(2019·山东滨州高三9月调研·6)史学家陈垣指出平景孙在《读史拾沈》中考证杨贵妃年岁时犯了四处错误:一、册寿王妃年月,据《外传》误文,不据《唐诏令集》,是谓无识;……三、杨妃卒时年岁,引《外传》不引正史,是谓不知轻重;四、考史至引乩语,是谓遁入魔道。据此可知,在史学考证时陈垣强调(  )‎ A.要有证据意识    B.广泛搜集史料     C.运用可信史料    D.引用官修史料 ‎5.(2019·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7)谶谣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于是方士、儒生、政客等,便大量制造谶谣,通过儿童之口散布出去,以造成一种天意使然的架势。这说明谶谣(  )‎ A.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准确预知历史的走向 C.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现象                        D.改变了历史发展趋势 ‎6.(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文科综合历史(三))1908年,英国探险家斯坦因在敦煌发现汉简,并据其判定汉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记》所载“汉武帝时,为防匈奴,始筑令居以西到武威、敦煌等四郡”,再据唐《沙洲图经》所载,得出结论:“木筒出土之地,实所谓古(汉)长城也。”这说明 A. 史料相互补证利于还原历史真相 B. 第一手史料价值高于二手史料 C. 西方人治史更重视考古发现 D. 《史记》史学权威和史学价值较高 ‎7.(2019·河北衡水中学高三第二学期第二次摸底)“雕版印刷术始于东汉”说的文献支持最早源白《后汉书》,即“汉刊章捕张俭等”。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这说明(  )‎ A.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                    B.汉代版印技术尚不够成熟 C.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                    D.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 ‎8.(2019·四川广安、眉山一模·29)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反对签订《马关条约》的上书共计15件。对此认识合理的是(  )‎ A.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        B.历史事实的重构主要靠逻辑思辨 C.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即可复原历史        D.史料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 ‎9.(2019·河南洛阳高二第一学期期中·‎ ‎17)康有为在自己的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的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由此认为上书的行动可能不存在。这说明(  )‎ A.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参考价值        B.历史档案完全反映了历史的真实 C.寻求历史的真实需要从多方考证        D.历史档案的史料价值高于回忆录 ‎10. (2019·湖南长郡中学高三模拟考试一·26) ‎ 表3 ‎ 记述 ‎ 出处 ‎ ‎“登州地震,岠嵎山摧。自是震不已,每震则海底有声如雷。” ‎ ‎《宋史》(卷六十七) ‎ ‎“登州地震,海声如雷,岠嵎山震十月不止。” ‎ ‎《东都事略·仁宗纪》 ‎ ‎“知青州叶清臣言登州地震不止,请增屯禁军,以防兵寇之变,从之。” ‎ ‎《续资治通鉴长编》 ‎ ‎(卷一百五十九) ‎ ‎“仁宗春秋高,皇嗣未立,登州岠嵎山数震,郡以言。彭年上疏曰:‘岠嵎极东方,殆东朝未建,人心摇动之象。宜早定储,以安天下之心。’” ‎ ‎《渑水燕谈录》 ‎ ‎(卷第四) ‎ 表3为不同史料关于北宋庆历六年同一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政府重视积累地理知识                        B.宋代登州地震导致了兵变发生 C.仁宗积极应对自然灾害                        D.宋代登州地区曾持续发生地震 ‎11.(2019·山东聊城一模·27)顾颉刚说:“我们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在我们的眼光里,只见到各个的古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这表明,顾颉刚主张(  )‎ A.谨慎运用实物史料                                B.无差别地使用现有史料 C.史料应具有平等性                                D.根据史料归属确定价值 ‎12.山东省菏泽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3.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宋代发生的同一件事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太祖)召太宗,延入大寝,酌酒对饮。宦官宫妾悉屏之,但遥见烛影下……有不可胜之状……是夕,太宗留宿禁内。将五鼓……帝已扇矣。‎ 文莹《湘山野录续录》‎ 皇后使王维恩召贵州防御使德芳(太祖之子)。继恩径趋开封召晋王(太宗)……(晋)王曰:“吾当与家人议之。”久不出,继恩促,说与王步至宫。‎ 司马光《涑水记闻》‎ 上不豫……夜召晋王,属以后事。左右皆不得闻,但遥见灿影下,晋王时或离席……既而上引柱斧敲地,大声谓晋王曰:“好为之!”癸丑,上崩于万岁殿。‎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A. 宋太祖的死亡不仅突然而且离奇B. 皇后与晋王合谋杀害宋太祖 C. 宋太祖死前与晋王之间发生争执D. 宋太祖有意把王位传给晋王 ‎13.(2019·河南郑州一模·6)宋朝初年,宋太宗命史官重修《太祖实录》时指出,时值契丹入侵,太祖率兵出击,一日醉卧帐中,众将士云集,强拥太祖为皇帝,此乃时势所趋,并非人力所为。 今人研究认为,赵匡胤制造辽(契丹)与北汉联兵南下的假情报,宰相范质等人不明真相,匆忙派遣赵匡胤率诸军北上抵御。大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弟赵匡义等授意发动兵变,将士们把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天子。这反映出(  )‎ 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C.今人研究都比古人研究更接近历史事实D.官修史书对历史事实的记载易受政治影响 ‎14.(2019·吉林吉林四模·35)傅斯年指出,“历史本是一个破罐子,缺边掉底,折把残嘴,果真由我们一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的分数加进了……研究历史要时时存着统计的观念,因为历史事实都是聚象事实 。然而直接用起统计方法来,可须小心着,因为历史上所存的数目多是不大适用的。”材料说明傅斯年认为(  )‎ A.历史的残破不全不值得人们研究        B.历史统计都存在着严重主观因素 C.可以通过重现历史事实演绎历史        D.历史研究中要慎重利用统计数据 ‎15.(2019·河南八市高三第一次测评·7)谶谣的主要传播形式之一是通过儿童之口进行扩散。人们普遍认为儿童天真无知,他们所传的谣谚必非出于自撰,肯定出自天意。于是方士、儒生、政客等,便大量制造谶谣,通过儿童之口散布出去,以造成一种天意使然的架势。这说明谶谣(  )‎ A.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B.准确预知历史的走向 C.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现象                        D.改变了历史发展趋势 ‎16.(2019·四川广安高二第二学期期末·6)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荒淫迷惑,失帝王礼仪,乱汉制度”而被废黜。2019年,在海昏侯墓(刘贺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编钟、琴瑟、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以及绘有孔子像的屏风。这表明(  )‎ A.文献记载因受编撰者主观影响而价值不大B.刘贺“荒淫迷惑”等记载是当时人的丑化 C.文献记载比考古发现更具有真实性和价值D.了解刘贺的真实面目须更多史料相互印证 ‎17.河北省邯郸市2019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试题4. 下表是关于中国印刷术的相关记述。据此能够得出的历史结论是 记述 出处 ‎“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已满天下”‎ ‎【后晋】刘昫《旧唐书·文宗本纪》‎ ‎“玄奘以回锋纸印普贤像,施于四众,每岁五驮无余”‎ ‎【后唐】冯贽《云仙散录》‎ ‎“镂板刻书,意在流传,然经书史籍,初无版行。而历日字书,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 ‎【民国】王修《版本述》‎ A. 印刷术推动中外思想文化交流B. 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 C. 文化传承与创新有赖于印刷术D. 政府支持印刷术的技术革新 ‎18.(2019·山东临沂高三第一学期期中·1)考古工作者在西周晋国的公室墓地,发现了九组19位西周时期的晋侯及夫人墓葬,该发现和《史记·晋世家》所记的晋侯世系完全相对应。这反映出(  )‎ A.正史记载的历史并非都是信史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 C.史学著作的可信程度相对更高            D.不同史料的互证有利于认定史实 ‎19.(2019·四川成都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诊断检测题·26)表2 ‎ 记述 ‎ 出处 ‎ ‎“(赵)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李)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李)斯受始皇遗诏……立子胡亥为太子。” ‎ 司马迁《史记》 ‎ ‎“秦王赵正(即赢政)出游天下……病笃……丞相臣(李)斯、御史臣(冯)去疾昧死顿首言曰:‘今道远而诏期群臣,恐大臣有谋,请立子胡亥为代后。’王曰可。” ‎ 西汉竹简《赵正书》 ‎ ‎“古太子皆不将兵。使将兵,即为有意废立。扶苏之不立,盖决于监军上郡之时。二十余子,而胡亥独幸从……始皇在位,不为不久,而迄未建储,盖正因欲立少子之故。” ‎ 吕思勉《秦汉史》 ‎ 表2为不同文献关于秦始皇逝世、秦二世继位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推定的历史事实是(  )‎ A.李斯和赵高对胡亥继位起到决定性作用B.公子扶苏是法定的皇位继承人 C.秦始皇猝亡是胡亥得以继位的重要原因D.胡亥继位得到秦始皇生前认可 ‎20. (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24) ‎ 表1 ‎ 记述 ‎ 出处 ‎ 公元前七世纪初,扁鹊望诊蔡桓公 ‎ ‎《韩非子·喻老》 ‎ 公元前五世纪初,扁鹊为赵简子诊断病情 ‎ ‎《史记·扁鹊传》 ‎ 公元前四世纪末,扁鹊曾试图用石具除去在位的秦武公脸部的疾病 ‎ ‎《战国策·秦策》 ‎ 表1为不同史籍关于扁鹊望诊的历史记述,据此推断(  )‎ A.历史文献关于扁鹊的记载真实可信    B.扁鹊其实是大众理想化人物的化身 C.同一历史人物会有不同的历史结论    D.历史阐释和历史叙述必须保持一致 ‎21.(2019·山东日照一模·25)《后汉书》记载,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大破北匈奴,令班固在燕然山刻石纪功,史称《封燕然山铭》。2019年8月,经中蒙学者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也解决了长久以来对燕然山位置的猜测。这表明(  )‎ A.古代正史记载史实可信度最高            B.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证 C.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D.历史记载必须以考古研究佐证 ‎22.(2019·河南高中毕业班高考适应性考试题·26)下表内容是不同史籍关于唐神龙元年同一事件的历史记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 记述 ‎ 出处 ‎ ‎“是日,上传皇帝位于皇太子,徙居上阳宫。戊申,皇帝上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 丁未,徙后于上阳宫。戊申,上后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 ‎《新唐书·本纪》 ‎ ‎“丁未,太后徙居上阳宫……戊申,帝帅百官诣上阳宫,上太后尊号曰则天大圣皇帝。” ‎ ‎《资治通鉴》 ‎ A.皇帝武则天传位于皇太子                    B.武则天以太后身份称帝 C.武则天仍旧被尊号为皇帝                    D.武氏被迫移住至上阳官 ‎23.(2019·河南天一大联考高三上学期阶段测试三·5)2019年发掘了隋朝国家粮库“回洛仓”遗址,现已探明翔实仓窑布局,仓窑数量约710座,专家说本次考古发现,直接推翻了古人多本历史文献的记载。这说明(  )‎ A.年代久远使历史事实难以明确            B.印证历史的重要方式是专家推论 C.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            D.历史文献史料的记载没有可信度 ‎24.(2019·山东临沂高三质量检测考试题·1)鲁迅说,“许多史书对人物的评价是靠不住的。历代王朝,统治时间长的,评论者都是本朝的人,对他们本朝的皇帝多半是歌功颂德;统治时间短的,那朝代的皇帝就很容易被贬为‘暴君’,因为评论者是另一个朝代的人了。”根据材料,可知(  )‎ A.史书和小说戏曲不足征信                    B.评价人物要运用辩证法 C.权威研究材料是二十四史                    D.运用史料需要辨伪考证 题型八 史料求证 ‎1.‎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根据“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可知,《史记》中有关早期分封制的记载为研究上古时期分封制提供某些借鉴,C正确;材料内容为史书记载,不是原始史料,排除A;B表述错误;史书记载可信度与时间有一定关系,但并非存在必然联系,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的主旨,根据关键信息“根据《史记》记载,黄帝时代,‘诸侯咸来宾从……咸尊轩辕为天子’,黄帝‘置左右大监,监于万国’”,结合所学史学史观的知识分析解答。【答案】C ‎2.‎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从材料中的 “1908年”“发现汉简”、“判定汗之长城的位置,但未作考证”,王国维据史料《史记》、唐《沙洲图经》进行考证从而得出结论,故A项正确;第一手史料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但不加认真考证或者解读有误,价值就体现不出来,第二手史料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如果对第一手史料解读恰当,价值也不容忽视,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人物是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不是历史学家,故C项错误;第一手史料与第二手史料不可轻率比较价值,故D项错误。‎ ‎【答案】A ‎3.‎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回忆录作为当事人对史实的重现,是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而非仅是对过去发生事情的回忆,故A项错误;回忆录与政治史料的关系是与回忆内容密切相关的而不能一概而论,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吾已不敢自承。何则?感情作用所支配,不免将真迹放大也”可知,回忆录总多少会掺杂亲历者撰写时的思想感情,故C项正确;“涉及政治事件就会出现分歧”,这种说法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C ‎4.‎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陈垣认为平景孙在《读史拾沈》中考证杨贵妃年岁时搜集了史料,是有证据的,故A项错误;平景孙在《读史拾沈》中考证杨贵妃年岁时,搜集了史料,故B项错误;平景孙在《读史拾沈》中考证杨贵妃年岁时,引用了一些了史料,陈垣认为平景孙引用的史料不可信,故C项正确;陈垣认为引用的史料要可信,不一定是引用官修史料,故D项错误。‎ ‎【答案】C ‎5.‎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当时的谶谣是由儿童传播,但后人可以根据这些谶谣增加对当时历史进行认识,故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A项正确;谶谣是方士、儒生、政客制造的,是一种虚假的天意使然的预测,故准确预知未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谶谣是当时人制造的对未来的假预言,不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现象,故C项错误;谶谣仅是伪造的预测,不能改变历史发展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A ‎6.【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敦煌发现汉简属于原始遗物,属于第一手史料,《史记》和《沙洲图经》均使用第二首史料,两种史料相互印证可以证明历史真实性,故A项正确;史料没有高低之分,都要相互印证,故B项错误;东西方都重视考古挖掘,故C错误;《史记》属于史书,是二手史料,也不是历史的权威,故D错误。‎ ‎【点睛】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历史的史料根据形式可分为实物资料(如遗迹、遗物和出土文物等);文献资料(如官私史书、文书档案和报刊杂志等);口述资料(如神话传说、史诗故事和话本等);图片音像资料(新闻图片、记录片和影视资料)。根据使用价值又可分为第一手资料(原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间接资料)。在历史资料研究中,不管是文字还是实物的资料,凡是有当事人或亲历者根据亲身经历写成或叙述的资料都可成为第一手资料。高考中常出现的诗歌、传说、竹枝词和话本等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反映当时的社会状况,具有一定史料价值但使用时须用其他史料印证。‎ ‎【答案】A ‎7.‎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汉朝 ‎【解析】根据材料的描述,应该是历史解释离不了历史事实而非历史事实离不开历史解释,这属于明显的因果倒置,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古代中国的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而非汉代,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但结合历史语境‘刊章捕俭’即删削去刻在石上的张俭等人的名号并拘捕诸人,是为‘正解’”可知,历史考据不能背离其特定环境,故C项正确;“版印技术已用于公文印制”,这属于明显的对材料信息的错误解读,故D项错误。‎ ‎【答案】C ‎8.‎ ‎【考点】维新思想;史料使用 ‎【解析】无论口述史料还是文献史料都可能包含个人的主观意志,据材料康有为回忆受到怀疑是因为其个人主观意志的添加,因此无法说明口述史料的可信度低于文献史料,故A项错误;据材料“现代学者通过研究清朝军机处档案”可知,材料中重构历史是使用文献史料印证,故B项错误;结合不同类型史料可以相互印证历史但不一定复原,故C项错误;据材料“康有为在回忆公车上书时,称都察院拒收其上书”但是档案记录却说明回忆不实,因此表明我们解读应辨析作者的主观意图,故D项正确。‎ ‎【答案】D ‎9.‎ ‎【考点】维新思想;史料使用 ‎【解析】历史人物的回忆录没有参考价值,该项表述太绝对,故A项错误;同理,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回忆录里记载了组织公车上书的行动,而当代学者茅海建称在清朝的历史档案中未发现上书的文件”,说明历史考证的严谨性,需要多重证据证实,故C项正确;历史档案和回忆录都属于历史史料的一类,最好能够相互佐证,故D项错误。‎ ‎【答案】C ‎10. ‎ ‎【考点】文史常识;史料使用 ‎【解析】单单一次对地震状况不同版本的记载并不能体现出政府重视积累地理知识,一方面政府并不都是各个版本史书编纂的主体,另一方面这也是明显的以偏概全,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知青州叶清臣言登州地震不止,请增屯禁军,以防兵寇之变,从之”‎ 可知,中央在青州增屯禁军的目的是预防兵变的发生而非应对已经发生的兵变,故B项错误;四则材料历史叙述都没有提及仁宗政府对自然灾害的积极应对,故C项错误;材料中的四种史料都在不同程度上叙述了北宋庆历六年登州地震这一历史事实,故D项正确。‎ ‎【答案】D ‎11.‎ ‎【考点】历史认识论 ‎【解析】根据题目中“只见到各个的古物、史料、风俗物品和歌谣都是一件东西”得出的是使用史料的平等性,并非谨慎性,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中的“现有”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D项表述与题目中“决不因为古物是值钱的古董而特别宝贵它,也决不因为史料是帝王家的遗物而特别尊敬它,也决不因为风俗物品和歌谣是小玩意儿而轻蔑它”不相符,故D项错误。‎ ‎【答案】C ‎12‎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根据材料,三本史书对于宋太祖的死亡都认为不仅突然,而且离奇,故A项符合题意。根据材料,在司马光的《涑水记闻》中,晋王赵光义对于宋太祖驾崩并不知晓,自然无所谓的“发生争执”,也未提及与皇后合谋,故排除B、C。三则材料都没有涉及宋太祖有意把王位传给晋王的信息,故无法推断宋太祖有意把王位传给晋王,排除D。‎ 点睛:本题材料新颖,以不同史籍关于宋代发生的同一件事的历史叙述为切入点,深入考查考生对史料的解读。解题的关键是学生对史料的比较鉴别能力,要求学生既能到书本中去,又能跳岀书本外,掌握一定的解读史料的能力,不拘泥于教材和固有观点。‎ ‎【答案】A ‎13.‎ ‎【考点】历史认识论 ‎【解析】材料涉及的是古人和今人对陈桥驿兵变的不同认识,不涉及历史事实和历史叙述的关系,且根据史学理论历史事实不仅仅通过历史叙述呈现,考古、口述和影像等也可呈现,故A项错误;材料涉及的是古人和今人对陈桥驿兵变的不同认识,不涉及主观历史和客观历史的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史学理论可知,哪一方的史学观念更客观、史学素养更高、史学研究方法更可靠、占有史料或考古素材更多,哪一方的研究成果就更接近历史事实,并不能以时间判定孰优孰劣,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宋朝初年,宋太宗命史官重修《太祖实录》”得出重修《太祖实录》是迫于统治者强权压力下展开的,为尊者讳是史家曲笔的重要原因,故对陈桥驿兵变的叙述难免有为宋太祖辩解的色彩,而今人的研究没有这种政治压力,可以尽可能做到建立在史实基础上的秉笔直书,故D项正确。‎ ‎【答案】D ‎14.‎ ‎【考点】史学研究方法 ‎【解析】据材料“果真由我们一整齐了,便有我们主观的分数加进了……研究历史要时时存着统计的观念”可知,傅斯年认为主张研究历史,强调研究的方法,而不是否认历史研究的价值,故A项错误;B项与材料“多是不大适用的”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C项不是傅斯年强调的内容,据材料“便有我们主观的分数加进了”“因为历史上所存的数目多是不大适用的”他强调历史研究的严谨性,故C项错误;据材料“因为历史上所存的数目多是不大适用的”‎ 可知,傅斯年强调历史研究中要慎重利用统计数据,故D项正确。‎ ‎【答案】D ‎15.‎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当时的谶谣是由儿童传播,但后人可以根据这些谶谣增加对当时历史进行认识,故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故A项正确;谶谣是方士、儒生、政客制造的,是一种虚假的天意使然的预测,故准确预知未来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谶谣是当时人制造的对未来的假预言,不是后人伪造的历史现象,故C项错误;谶谣仅是伪造的预测,不能改变历史发展趋势,故D项错误。‎ ‎【答案】A ‎16.‎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文献记载受编撰者的主观影响仍有一定价值,故A项错误;刘贺是否荒淫需要文献和考古的共同佐证和研究才能还原历史的真实,故B项错误;文献和考古资料都历史研究都有一定的价值但不能说明谁更有价值,故C项错误;刘贺的真实面目需要考古和文献互相佐证,故D项正确。‎ ‎【答案】D ‎17.【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皆以版印历日鬻于市”说明雕版印刷在市场出现,“通俗浅陋之书,需之者众,故先有雕板”说明需要众多,出现雕版印刷,三则史料足以证明雕版印刷术顺应了社会需求,B正确;只有材料二可以证明A结论,C和D表格材料难以证明,排除。‎ ‎【答案】B ‎18.‎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正史记载的历史并非都是信史结论正确,但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结论正确,但与题目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史学著作的可信程度要与其他史料相印证,故C项错误;据材“考古工作者在西周晋国的公室墓地,发现了九组19位西周时期的晋侯及夫人墓葬,该发现和《史记·晋世家》所记的晋侯世系完全相对应”得出不同史料的互证有利于认定史实,故D项正确。‎ ‎【答案】D ‎19.‎ ‎【考点】史学研究方法;史料使用 ‎【解析】司马迁《史记》中认为李斯与赵高修改秦始皇的遗旨,改立胡亥为太子。但西汉竹简《赵正书》中则认为李斯提出立胡亥的建议得到了皇帝的认可,说明胡亥继位并非由李斯决定。吕思勉《秦汉史》则分析了扶苏将兵本就意图废立,而胡亥长期得到秦始皇宠爱,且始皇长期不建储,也是意图立少子胡亥,说明胡亥继位是始皇的意图。由此A项仅在司马迁《史记》中有体现,西汉竹简《赵正书》与吕思勉《秦汉史》中都与此不符,故A项错误;B项仅在西汉竹简《赵正书》与吕思勉《秦汉史》中有体现,与司马迁《史记》不符,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都体现了胡亥继位与秦始皇猝亡的重要关系,故C项正确;仅第三则材料中体现了胡亥继位得到了秦始皇生前认可,故D项错误。‎ ‎【答案】C ‎20.‎ ‎【考点】史学研究方法;史料使用 ‎【解析】材料中“公元前七世纪”、“公元前五世纪”、“公元前四世纪”等时间信息不符合人类生存常规,可信度值得商榷,故A项错误;由材料中“公元前七世纪初”至“公元前四世纪末”近三个世纪的时间里扁鹊为他人治病的信息可知,扁鹊行医已被神化,成为大众理想化的人物,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的是不同时期扁鹊行医的历史现象,而非历史结论,故C项错误;历史阐释是对历史概念进行全面客观地解释,历史叙述是对历史的记录和描述,“必须保持一致”的表述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 ‎【答案】B ‎21.‎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据材料“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可知虽然有正史记载仍然需要实地考察严密论证,故A项错误;据材料“《后汉书》记载燕然山刻石纪功”并且“对蒙古国中部一处摩崖石刻严密论证”,最后“确认石刻即为《封燕然山铭》”,可知不同类型的史料可以相互参考,故B项正确;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并非两种史料相互比较,故C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文献史料与实物史料相互印证,并非强调两种史料必须相互佐证,故D项错误。‎ ‎【答案】B ‎22.‎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仅《旧唐书》提及传位于皇太子之事,其它没提及,故A项错误;武则天称帝即身份为皇帝,不是以天后身份称帝,故B项错误;三则材料都提及武则天尊号为皇帝,故C项正确;武则天移往上阳宫,三则材料都提到,但没有提及“被迫”,故D项错误。‎ ‎【答案】C ‎23.‎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年代久远并不是导致历史事实难以明确的唯一原因,有考古发掘及历史文献的相互印证历史事实并不会受年代久远的制约导致难以明确,故A项错误;印证历史必须要有考古发掘的佐证,不能受到主观因素的制约,因此印证历史的重要方式并非专家推论,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考古发掘探明翔实仓窑布局,推翻了历史文献的记述是因为考古发现是原始史料,比历史文献更具说服力,因此材料说明考古发现有助于还原历史真相,故C项正确;历史文献虽然并非原始史料但是也是记录历史的重要载体,因此具有一定的可信度,故D项错误。‎ ‎【答案】C ‎24.‎ ‎【考点】史料使用 ‎【解析】史书和小说戏曲作为文字史料同样具有史料价值,不能绝对化地认为不足征信,故A项错误;材料观点认为评价历史人物引用史料时需进行甄别,并非强调对人物评价要用辩证法,故B项错误;二十四史作为正史,可以作为较权威的研究材料,但材料观点同样说明二十四史的引用同样要仔细甄别,故C项错误;D项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 ‎【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