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二轮复习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考前微测试
一、选择题
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 )
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D.河道淤积
2、森林植被恢复后,有关该山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降水量增加 ②坡面径流增加
③蒸发(腾)量增加 ④地下径流增加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④
【答案】1、B 2、C
【解析】
读我国西部内陆两地景观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3.甲地以井为中心在草原上形成沙地,其原因可能是( )
A.过度开采地下水形成地下水漏斗区
B.干旱地区地下水含盐量高,使植物不能生存
C.以井为中心的地区农牧业活动较多而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D.风力侵蚀形成风蚀洼地
4.在乙地区,可以反映该地区绿洲萎缩的现象是( )
A.土壤盐碱度升高
B.土壤有机质增加
C.地表反射率下降
D.生物生产能力提高
【答案】3.C 4.A
【解析】
4.绿洲萎缩说明该地区水资源减少,植被覆盖率降低,生物生产能力下降,枯枝落叶等减少,土壤有机质降低,故排除选项B、D;植被减少,裸露的土地增多,地表反射率升高,由于该区域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集聚在地表,土壤盐碱度升高,故选项A正确。
净初级生产量指在初级生产过程中,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中扣除植物呼吸作用消耗掉的那部分,剩下的可用于植物的生长和生殖的能量。左图为光合作用、呼吸作用随气温变化图,右图为净初级生产量随年平均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仅考虑气温的影响,净初级生产量( )
A. 随气温升高而增大 B. 随气温升高而减小
C. 随气温升高先增后减 D. 最大值在25℃
6.下列生态系统中,净初级生产量均值最大的是( )
A. 温带沼泽湿地 B. 苔原 C. 中纬度草地 D. 荒漠
【答案】5.C 6.A
【解析】
6.结合两图可知,针叶林所处地区温度较低,光合作用微弱,净初级生产量较小;荒漠地区降水量较小,净初级生产量较小;温带沼泽湿地和中纬度草地相比,温带沼泽湿地属于潮湿地区,净初级生产量较大。故答案选A。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其水源主要靠布哈河来补充。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过去,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位于布哈河口的鸟岛在20世纪70年代末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7.20世纪70年代末鸟岛由湖中孤岛变成半岛的主要原因是( )
A.湖区西部地壳断裂上升 B.入湖水量减少,湖水水位下降
C.风力堆积作用强烈 D.引湖水灌溉,耗水量大
8.湖区东岸N地沙漠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流水堆积 B.风化作用 C.风力堆积 D.湖水堆积
9.关于东岸N地沙丘的移动方向及为遏制其移动可采取的措施,叙述正确的是( )
A.向东在沙丘间洼地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
B.向西在沙丘间洼地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
C.向东在日月山山麓地带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
D. 向西在日月山山麓地带利用营养土坨栽植沙棘
【答案】7.B 8.C 9.A
【解析】
8.湖泊东岸没有河流注入,所以沙漠不是流水堆积形成的,A错;图示区域风化作用和湖水堆积作用相同,若出现沙漠,不会仅在东部,BD错;该区域盛行西风,且周边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很可能是西风带来的泥沙在东部堆积形成沙漠,C对。故选C。
9.根据材料湖区盛行西北风,东岸沙丘在常年西风作用下会向东面移动,BD错。在沙丘东部的日月山山麓地带种植植被,即在下风向种植植被,无法阻挡风力,达不到防风固沙的效果,C错。植被起阻挡沙丘前进的作用需要在上风向种植,即沙丘西侧,A对。故选A。
左图是我国南方某流域局部地形图,右图是该区域土地利用现状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0.图中土地利用的不合理现象有( )
①果园开发 ②坡地垦田 ③围湖造田 ④人工造林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1.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可能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有
①水土流失加重②环境污染加剧③洪水威胁增加④湿地面积减少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10.B 11.D
【解析】11.该地区不合理的土地利用,在坡地开垦耕地,易造成水土流失加重,①对。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不是环境污染加剧的原因,②
错。围湖造田,洪水威胁增加,③对。湿地面积减少,④对。D对,A、B、C错。
二、非选择题
12、图示L湖是新疆最大淡水湖,近年演变成微咸水湖,芦苇是湿地环境中生长的主要植物之一。多生长于池沼、河岸、溪边浅水地区,常形成苇塘。下图为L湖及周边地区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试分析L湖变咸的原因。
(2)图中①②③④四地芦苇分布面积最广、生长最旺盛的是哪一地?并简要说明原因。
【答案】
(1)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增大;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人类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下渗增加;人为破坏苇塘,湿地的蓄水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生产生活向河流和湖泊输送大量有机盐等物质,河湖含盐量增加。
(2)④地芦苇面积分布最广、生长最旺盛。原因:在④地附近,L湖高低水位线的水平距离较远,说明该处地形较为平坦;甲河流入湖泊,可以在④地附近淤积大量泥沙和营养成分;④附近是淡水注入口,盐度较低,适宜芦苇的生长;甲河注入湖泊,乙河发源于湖泊,④地附近水流动性好,水质好;②③两地坡度较大,芦苇不易生长,①地附近盐度较高。
【解析】第(1)题,由于L湖位于新疆境内,气候干旱,蒸发旺盛,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蒸发量进一步增大;水资源是当地的主要限制性因素,河流沿岸人口众多,人类生产生活用水量增大,导致入湖水量减少;人类不合理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水位下降,下渗增加;人为破坏苇塘,湿地的蓄水能力和调节能力下降;湖泊水量减少,盐分积累,同时生产生活向河流和湖泊输送大量有机盐等物质,河湖含盐量增加,所以L湖变咸。
13、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对长江中下游的生态环境有重要的影响。然而,近年来鄱阳湖区的非法过度采砂活动日益猖獗,对鄱阳湖的水文生态环境和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产生了许多不利的影响。下图为鄱阳湖非法采砂活动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分析鄱阳湖非法采砂活动对生态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
【答案】
大规模采砂容易造成水体污染;采砂引起沉积泥沙再悬浮,降低湖水透明度,水质变差;采砂影响湖中鱼类等栖息动物的生存环境,影响其繁衍生息;采砂船舶昼夜不停作业,严重威胁越冬候鸟的休养环境;采砂改变了原有湖底地貌,造成河湖水位分布更加不均匀;采砂、挖砂造成湖泊堤坝崩塌,增加洪灾隐患;采砂破坏了湖泊的调蓄水源功能,改变了湖泊原有的涨落规律等。
【解析】
14、
历史上,中国野生东北虎曾经遍布东北,长白山上的每座山峰都有东北虎雄踞。上世纪80年代,长白山一带的东北虎分布区已经四分五裂,形成几个“孤岛”,这意味着东北虎将难寻配偶、延续种族。至90年代末,东北虎野生种群数量仅12-16只。其中,吉林约为7-9只,黑龙江约5-7只。东北虎活动范围很大,一只雌东北虎需要400-500平方公里的森林面积才能正常生活和产仔,20只雌东北虎才能组成一个可长期健康繁殖的种群,这个族群需要近1万平方公里的连续森林。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分析野生东北虎大量减少的原因,并提出保护野生东北虎应采取的措施。
【答案】
原因:人口的快速增长、林区面积减少以及无节制的捕杀,使野生东北虎的种群数量大幅度下降。
措施:增加人工繁殖数量,经野化训练后放虎归山;退耕还林。建立自然保护区;通过多个自然保护区之间的“廊道”建设。把现存的野生东北虎占据的各个独立的“孤岛”连接起来,以扩大野生东北虎的活动范围。
【解析】
考点:生态环境保护
15、三门峡水库是黄河第一个大型水利枢纽工程。半个世纪以来,关于它“生死”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过。下图为咸阳—潼关河段纵剖面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分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不利:三门峡修建以后,泥沙淤积,水位抬高,土壤盐碱化;水库拦截使生物多样性减小;水库运行期间水位人为升降,
落差大,加上黄土土质疏松,库岸会在流水冲蚀作用下引起岸边崩塌。有利:库区蓄水可增大稀释自净能力,对改善该地区水质有一定作用;巨大的水域面积对周边气候起着极大的调节作用;通过三门峡水库的调蓄运用和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解决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和防止黄河断流问题。
【解析】三门峡水利枢纽工程的修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一般从有利和不利两个方面来回答;生态环境可从水文(水质、水量)、气候、生物、地形地质四个方面来回答。
对水文的影响:三门峡修建以后,泥沙淤积,水位抬高,土壤盐碱化;库区蓄水可增大自净能力,对改善该地区水质有一定作用;通过三门峡水库的调蓄运用和黄河水量的统一调度,解决来水时空分布不均匀和防止黄河断流问题。
对气候影响:巨大的水域面积对周边气候起着极大的调节作用。
对生物影响:水库拦截使生物多样性减少;
对地形地质影响:水库运行期间水位人为升降落差大,加上黄土土质疏松,库岸会在流水冲蚀作用下引起岸边崩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