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1.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2017年高考第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单元测试题
第一、二单元
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也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砂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②属于世界观范畴
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 蔡元培先生在《北京大学月刊》中指出:“治自然科学者,局守一门,而不肯稍涉哲学,而不知哲学即科学之归宿,其中如自然科学一部,尤为科学家所需要。”这说明( )
①自然科学与哲学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②哲学的重要性之一就在于它是“科学之科学”
③研究自然科学的归宿和目的在于推动哲学发展
④自然科学需要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④
3. 下列表述,不能体现对哲学基本问题回答的是( )
A.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B.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C.量力而行,尽力而为 D.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
4. “天上的一切星宿,地上的一切陈设,总之,构成大宇宙的一切物体,在心灵以外都没有任何存在。”下列观点与此一致的是( )
A.万物以心灵为本,心死则物灭 B.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D.现实世界是理念的外化和表现
5.东汉思想家王充认为“天下无独燃之火;世间安得有无体独知之精?”下列观点与王充主张相同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王阳明 B.“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康德
C.“形有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缜 D.“物是观念的集合”——贝克莱
6. 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2月11日上午,美国科学家宣布,在爱因斯坦提出引力波概念100周年后.引力波被首次直接观测到。引力波的发现,开启了人类探索宇宙的一扇大门,甚至可能揭开宇宙诞生早期的奥秘。这说明( )
①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②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取决于实践主体
③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对事物的假设性认识是获取真理的必要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 今天,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变革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思考。有学者这样写道: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前,这些观念就会紧随并支持你们:如果你们走在时代观念之后,它们便会拉着你们向前;如果你们逆着时代观念而行,它们就将推翻你们。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①真正的哲学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真正的哲学是人生重要的向导
③科学的世界观才是真正的哲学 ④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人类认识发展结出的丰硕成果。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 )
①第一次实现了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有机统一
②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③实现了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的统一
④第一次系统地回答了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9.右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
①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④→③→②→①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②→①→④→③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1次缔约方会议在法国巴黎举行。据此回答10-11题。
10.大会召开的背景是全球气候不断变暖,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引发人们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担忧。这种变化说明( )
①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世界是运动的世界 ②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是辩证统一的
③规律具有客观性 ④规律可以被认识和改造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 大会达成主要成果有:发达国家在2020年之前要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少排放至少25%-40%:发达国家承诺,到2020年之前每年为发展中国家提供1000亿美金的资金支持,并建立技术转让机制;希望落实《公约》基本原则、加强全球行动的成果。这说明( )
①意识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③意识转化为物质需要一定的条件 ④人们可以摆脱客观的现实对未来作出正确预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2. 下图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
A.要安于现状,墨守成规
B.要解放思想,做到与时俱进
C.要坚定信心,勇于挑战自我
D.要立足实践,坚持实事求是
13.2016年3月15日,谷歌围棋人工智能AlphaGo战胜韩国棋手李世石。对此,有棋手评论道:“感觉就像一个有血有肉的人在下棋一样,该弃的地方也会弃,该退出的地方也会退出,非常均衡的一个棋风,真是看不出出自程序之手。”从哲学角度看,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从本质上讲,人工智能是对人类思维某些功能的模拟
②作为新的实践主体,人工智能的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虽然与人一样具有意识,但人工智能最终要受制于人
④人工智能的发展,能扩展人类实践活动的深度和广度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4.黑格尔认为,实践就是按照主观的内在本性去“规定”和“改造”客观世界。这一观点否认了实践的( )
A.现实性 B.客观物质性 C.能动性 D.历史性
15.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妻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演变是:从1980年“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的政策”到“双独二孩的政策”,再由“单独二孩的政策”到“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我国不断调整完善计划生育政策表明( )
①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统一 ②意识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 ④随着实践的发展总会发现真理中的错误
A.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②④
16.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日:“愿有所息。”仲尼日:“生无所息。”从哲学角度看下列选项与仲尼观点相近的是( )
①“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③“世间万物,变动不惊,明者因时而变” ④“凡以(可)知,人之性也;可以知,物之理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第II卷
17.(2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高考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从未停止,一直在争议中变革和前行:70年代重新恢复高考众人争过独木桥,80年代外语纳入总分引入标准化考试,90年代保送计划实施考试科目多元化,21世纪各地自主命题自主招生开始推广,当前,我们正在进行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明确提出了“回归全国卷”、“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等多项具体化的高考改革措施。39年间高考制度不断演变,但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基本上是没有变的。
材料二
文化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D县注重用文化乐民、育民、惠民。突出文化引领作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断丰富新村建设内涵;突出文化特色品位,总体定位“民居风格协调一致,色调清新淡雅”,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风韵;突出文化成果共享,加快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突出文化塑造功能,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魂”,提振农民精气神。
(1)结合材料一,运用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高考制度的演变。(9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意识的能动作用的知识,分析D县注重文化建设的意义。(12分)
18. (3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发展观是人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按时间顺序大体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起初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第二阶段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第三阶段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第四阶段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第五阶段人们认为“发展=经济增长+结构改善+社会进步+后代人的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同的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是不同的。
材料二
为更好地促进新经济发展,国家发改委组织调研组于2016年4月13〜15日赴深圳市开展了系列调研活动。在深圳期间,调研组分别召开了深圳市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企业座谈会,赴华为公司等企业和园区进行实地考察。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听取有关方面对国家加快培育新经济的意见和建议,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
(1)结合材料一,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有关知识分析发展观的演变。(15分)
(2)结合材料二,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对国家发改委的做法加以说明。(12分)
(3)当前,中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增速正逐步放缓。请从唯物论角度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提出两条方法论建议。(4分)
第一、二单元测试题 参考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A
D
D
A
C
B
A
A
B
B
C
D
D
B
C
B
17.(1)①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之中,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随着经济社会情况的不断变化,我国的高考制度也必须不断调整与完善。(3分)
②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静止是相对的,暂时的和有条件的。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的高考总体上坚持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3分)
③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我国高考制度的调整与完善体现了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3分)
(2)①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D县突出文化成果共享是为了乐民、育民、惠民。(3分)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D县主动创造性丰富新村建设内涵,自觉选择地域文化总体定位。(3分)
③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D县突出文化塑造功能,D县突出文化引领当地新农村建设。(3分)
④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D县突出文化塑造功能,能提振农民建设气神。(3分))
18(1)①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的基本属性是客观性。不同的发展观产生于不同时代的实践,正确地揭示了当时社会发展的要求与规律。(3分)
②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人们对发展的认识的每个阶段都是与当时的经济社会情况相结合的。(3分)
③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处于不同时代的人们对发展的理解并不相同,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发展观。(3分)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发展观的五个阶段体现了人们对于发展的认识具有反复性。(3分)
⑤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发展观的发展历程要求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3分)
(2)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国家发改委通过实地调研获得了对新经济发展的认识。(3分)
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发现新问题,推动了认识的深化。(3分)
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国家发改委通过实地调研检验了对新经济发展的认识。(3分)
④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国家发改委通过调研,深化了对发展新经济的认识,目的是推动新经济发展。(3分)
(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发展新经济要立足于当前的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2分)②坚持和树立正确的意识。发展新经济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