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4.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语文古诗词鉴赏题汇总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届高考古诗词鉴赏复习专题强化训练 ‎(各地诗词鉴赏题汇编)‎ 一、(安微省合肥八中2013届高三联考试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8分)‎ 春思 贾 至 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 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 ‎8.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春景?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4分)‎ ‎ ‎ ‎ ‎ ‎ ‎ ‎ ‎ ‎9.有人说这首诗的后两句“无理而妙”,请结合相关诗句加以赏析。(4分)‎ ‎ ‎ ‎ ‎ ‎ ‎ ‎ ‎ ‎【答案】‎ 二、(安徽省安庆一中、安师大附中、铜陵一中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8分)‎ 临平①道中 ‎(北宋)道潜 风蒲猎猎②弄清柔,欲立蜻蜓不自由。‎ 五月临平山下路,藕花无数满汀州。‎ ‎【注释】 ①临平:指临平山,在今浙江省杭州市东北。 ②风蒲猎猎:风吹蒲草发出的声响。‎ ‎8.第三句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 ‎ ‎ ‎ ‎ ‎ ‎ ‎ ‎ ‎9.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抒发下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 ‎ ‎ ‎ ‎ ‎ ‎ ‎ ‎【答案】‎ ‎8.①结构上,点题,承接上文,补叙出前两句所写风景的时同、地点、位置,同时也为结尾句的写景做了交代和铺垫,照应前后。(3分)②表面写“路”,却巧妙地暗写出行在“五月临平山下路”上的诗人。(1分)(酌情给分)‎ ‎9.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夏季临平道中所见到的清丽动人的美好景象,(2分)抒发了诗人对充满活力和生机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现了诗人逍遥自在和豁然闲适的心态。(2分)(意思对即可)‎ 三、(安徽省百校论坛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春日游张提举园池 徐 玑 西野芳菲路,春风正可寻。‎ 山城依曲渚,古渡入修林。‎ 长日多飞絮,游人爱绿阴。‎ 晚来歌吹起,惟觉画堂深。‎ ‎8.这首诗第二、三两联所描写的景物有怎样的特点?这表现了诗人怎样的精神追求?(4分)‎ ‎ ‎ ‎ ‎ ‎ ‎ ‎ ‎ ‎9.请结合诗题,简要分析尾联“惟”字的妙处。(4分)‎ ‎ ‎ ‎ ‎ ‎ ‎ ‎ ‎ ‎【答案】‎ ‎8.幽深古朴(或幽僻淡远等)。(2分)反映了诗人对淳朴自然(或清瘦闲逸等)情趣的喜爱之情。(2分。‎ ‎9.诗歌的标题为“春舀游张提举园池”,一般应重点描摹园中之景,诗人却用前六句来描写游园途中淳朴自然的景致,后两句写到园中的歌吹和画堂:还着一“惟”字,“惟”有“只”的意思?“惟觉”“画堂”之“深”,置其华美、堂皇不顾,巧妙地强化了自己对人工美的摒弃,对山林野趣的追求。(言之成理即可)‎ 四、(安徽省大江中学、开城中学2013届高三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8-9题。‎ 书 边 事 ‎ 张 乔 调角断清秋,征人倚戍楼。‎ 春风对青冢,白日落梁州。‎ 大漠无兵阻,穷边有客游。‎ 蕃情似此水,长愿向南流。‎ ‎8.请赏析首联中“倚”字的表达效果。(4分)‎ ‎ ‎ ‎ ‎ ‎ ‎ ‎ ‎ ‎9.结合全诗,请简要分析诗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 ‎ ‎ ‎ ‎ ‎ ‎【答案】‎ ‎8.(4分)“倚”字写出了守城战士倚楼而息、懒于警戒的安闲姿态(2分),传神地烘托了边关久无战事,一派安宁和平的气氛(2分)。‎ ‎9.(4分)前三联烘托渲染了边境生活和平安定的景象,抒发了作者畅游边塞的喜悦心情(2分)。尾联以比喻作结,表现了当时民族之间的良好关系,表达了渴望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望(2分)。‎ 五、(安徽省东至县2013届高三“一模”)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8-9题。‎ ‎  春日京中有怀 ‎  杜审言 ‎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  公子南桥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 ‎  寄语洛城风日道,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释】⑴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⑵风日,春光风物。道,说。‎ ‎8、前三联诗人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试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4分)‎ ‎ ‎ ‎ ‎ ‎ ‎ ‎ ‎ ‎9、尾联笔锋一转,升华了诗人的情感,你是如何理解的?(4分)‎ ‎ ‎ ‎ ‎ ‎ ‎ ‎ ‎ ‎【答案】‎ ‎8、虚实结合和对比(或反衬)。一二两联实写诗人独自游长安,第三联想像东都洛阳朋友们“尽兴”赏景,一虚一实,以虚衬实,表现了诗人的孤寂以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第二联写长安上林苑里的“花发”与“叶新”,以乐景衬哀情,亦可。)‎ ‎9、诗人寄语自己思念的东都朋友,今年春光好,明年春光更胜于今年。诗人一反孤独伤感之情,将感情升华为喜悦自信,表现出昂扬向上的乐观情怀。‎ 六、(安徽省淮南四校2013届高三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柳梢青】‎ ‎〔宋〕韩淲 云淡秋空,一江流水,烟雨濛濛。岸转溪回,野平山远,几点征鸿。‎ 行人独倚孤篷,算此景、如图画中。莫问功名,且寻诗酒,一棹西风。‎ ‎8.结合全词分析此词中词人的形象。(4分)‎ ‎ ‎ ‎ ‎ ‎ ‎ ‎ ‎ ‎9.请赏析“几点征鸿”“一棹西风”两句中“点”字和“棹”字的妙处。(4分)‎ ‎ ‎ ‎ ‎ ‎ ‎ ‎ ‎ ‎【答案】‎ ‎8.诗人于秋江的小船上,举目远眺,秋空云淡,征鸿几点,又有远山平野,烟雨溪岸。作者醉心于这如画的美景,继而举棹在西风大江中继续前行,寻找更美好的诗意(2分)。由此可以看出词人沉浸自然,闲适洒脱,潇洒自适的形象(1分)。而“独倚孤篷”的“独”字和“莫问功名”又表现出了作者的特立独行和超然物外(1分)。‎ ‎9.“点”字,写出了征鸿飞得高而远,写出了秋空的特有的空阔辽远(1分),更写出词人目随征鸿的的闲适和沉醉神态(1分)。“棹”字。说法(一):“棹”在这里借代“船”,让无形无影的秋风变得具体可感(1分),而满载一船西风,又可让读者感知到词人的洒脱疏狂(1分)。说法(二):“棹”字,让西风量化,更让人想见词人于大江西风中挥动船桨潇洒前行的情景(1分)。可见词人的醉心自然和超然独立(1分)。(除以上二说法外,其他合理的解说亦可酌情赋分。)‎ 七、(安徽皖南八校2013届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青门引 张先 乍暖还轻冷,风雨晓来方定。庭轩寂寞近清明,残花中酒,又是去年病。 楼头画角风吹醒,入夜重门静。那堪更被明月,隔墙送过秋千影。‎ ‎8.这首词描写了哪些典型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氛围?(4分)‎ ‎ ‎ ‎ ‎ ‎ ‎ ‎ ‎ ‎9.这首词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 ‎ ‎ ‎ ‎ ‎ ‎【答案】‎ ‎8、描写了风雨、庭轩、残花、楼头画角、重门、明月、秋千影等景物,渲染出凄冷、寂寞、伤感的氛围。(2分)全词含蓄地表达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以及由景而生的怀旧情怀和忧苦心境。(2分)(意思对即可)‎ ‎9、示例一:寓情于景,借景抒情。(2分)全词通过风雨、庭轩、残花、秋千影等清冷意象,寄寓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忧苦心境。(2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二:烘托。(2分)词中描绘了气候的忽冷忽暖,风雨时至,侧面烘托了词人的心绪不安;通过描写隔墙的秋千之影,来烘托入夜后月明人静的凄清,进而烘托了词人的孤独寂寞和抑郁的心情。(2分)(意思对即可)(若答“拟人”等其它答案,分析合理,也可酌情给分)‎ 八、(东北三省(黑吉辽)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大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垂虹亭①‎ 米芾 断云一叶洞庭②帆,玉破鲈鱼金破柑。‎ 好作新诗寄桑苎③,垂虹秋色满东南。‎ ‎ [注]①垂虹亭:在太湖东侧的吴江垂虹桥上,桥形环若半月,长若垂虹,甚为壮丽。②洞庭:此乃太湖之别名,非湖南省之洞庭湖。③桑苎:代指广植桑苎的家乡。‎ ‎8.请从修辞手法运用的角度对诗中一、二两句进行赏析。(6分)‎ ‎ ‎ ‎ ‎ ‎ ‎ ‎ ‎ ‎9.诗歌以“垂虹秋色满东南”结尾,有何作用?(5分)‎ ‎ ‎ ‎ ‎ ‎ ‎ ‎ ‎ ‎【答案】‎ 九、(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桂 李清照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骚人①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注]①骚人:指屈原。‎ ‎8、本词的上阕写出了桂花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 ‎ ‎ ‎ ‎ ‎ ‎ ‎ ‎ ‎9、请简要说明本词的下阕运用了怎样的写作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5分)‎ ‎ ‎ ‎ ‎ ‎ ‎ ‎ ‎ ‎【答案】‎ ‎8. 上阕从“色”和“香”两方面突出桂花的色淡香浓;(2分,写“描绘出桂花纤薄柔嫩之态”给1分)又用“情疏迹远”“花中第一流”写出桂花情怀疏淡,远迹深山,唯将浓郁的芳香常飘人间,成为花中第一流的内在美。(2分)抒发了作者对桂花的由衷赞美。(2分)‎ ‎9. 答案示例: ①反衬(衬托、对比)(2分):用梅花的嫉妒、菊花的羞愧来反衬桂花的出色(2分),突出了桂花的骄人与高贵(1分)。②托物抒怀(托物言志)(2分):借写桂花抒发作者对桂花的内在品质的赞美 (或以桂花作为自己品格的写照) (2分),表明作者更看重桂花的内在美(1分)。③议论(2分):先通过对比议论,‎ 最后两句指出当年屈原没有将桂花这足以“冠中秋”之花遗漏是其没有情思的缘故(2分),更进一步地表达了对桂花的赞美之情(1分)。‎ 十、(广东省梅州市重点中学2013届高三质检题)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2)题。‎ ‎(1)综观全词,试分析“心事”具体指的是什么?(3分)‎ ‎ ‎ ‎ ‎ ‎ ‎ ‎ ‎ ‎(2)“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在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该处景物描写在全词中有何作用?试具体分析。(4分)‎ ‎ ‎ ‎ ‎ ‎ ‎ ‎ ‎ ‎【答案】‎ ‎(1)思乡,思亲,想与家人团聚,安享天伦之乐;慨叹年华易逝,人生易老;厌倦仕途与奔波,希望归隐田园。(3分,每点1分)‎ ‎(2)写法:①写景由远及近,(层次分明),“山”“水”“霞”是远景,“林”“鸦”是近景。②动静结合,(鲜活灵动),“山”“水”“霞”“林”是静景,“归鸦”是动景。作用:①以景写情(或借景抒情,或融情于景),通过山水、残照、归鸦等景物,抒发思乡之情;②烘托气氛,营造出一种清冷而怅然的意境,突出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写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 十一、(广西区八桂大联考·2013年高考第一次模拟考)阅读下面的古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钧。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分析这首古词所塑造的人物形象。‎ ‎ ‎ ‎ ‎ ‎ ‎ ‎ ‎ ‎(2)“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特色?‎ ‎ ‎ ‎ ‎ ‎ ‎ ‎ ‎ ‎【答案】‎ 十二、(贵州省六校联盟2013届高考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瑞鹧鸪   ‎ ‎(南宋) 张元幹 ‎ 白衣苍狗变浮云,千古功名一聚尘。‎ 好是悲歌将进酒,不妨同赋惜余春。‎ 风光全似中原日,臭味要须我辈人。‎ 雨后飞花知底数?醉来赢取自由身。‎ ‎【注】胡铨(字邦衡)贬到新州以后,继续写了一些慨叹国事的词作。这些词作通过彭德器传到了张元幹手中。他读后感慨万千,情不自禁地写下这首和韵词。‎ ‎8.此词表现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词句分析 。(5分)‎ ‎ ‎ ‎ ‎ ‎ ‎ ‎ ‎ ‎9.赏析这首词的艺术手法。(6分)‎ ‎ ‎ ‎ ‎ ‎ ‎ ‎ ‎ ‎【答案】‎ ‎8.①世事变迁的的无限感慨。②词人政治上遭受迫害的悲愤之情。③对朋友远贬外地的同情和关切之情。‎ ‎9.①用典。“白衣苍狗变浮云”化用杜甫的《可叹》“大上浮云似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反映了时事的变幻莫测。 “好是悲歌将进洒”语出李白的《将进酒》,抒发了词人对在政治上横遭迫害的愤慨。‎ ‎ ②对比,“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今昔对比,物是人非,抒发了诗人对中原风光的思念和对山河破碎的无限痛惜。③借景抒情。 “风光全似中原日”一句,眼前景物依旧,而时势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昔日的繁华一片荒凉。透露出词人对昔日中原风光的留恋。“雨后飞花”一句,抒写暮春时节对繁花凋零的惋惜之情,也暗喻了对南宋小朝廷前途的忧虑。④反问。“雨后飞花”一句,通过对抒写暮春时节无数落花的反问,来表现惋惜以及忧虑之情,含意深远。(答对两点即给6分)‎ 十三、(贵州省天柱民中、锦屏中学、黎平一中、黄平民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8——9题。 ‎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8.前人评价这首诗“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5分)‎ ‎ ‎ ‎ ‎ ‎ ‎ ‎ ‎ ‎9.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6分)‎ ‎ ‎ ‎ ‎ ‎ ‎ ‎ ‎ ‎【答案】‎ ‎8.同意。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状举,表现出豪迈的胸襟和气慨。‎ ‎9.第一、虚实结合。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入觉得好象千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了一种豪壮、崇高之美。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十四、(河南省许昌市五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三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采桑子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注】西湖:指颍州(今安徽阜阳)西北颍河与泉河交汇处的天然湖泊。‎ ‎8. 词的上阙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5分)        ‎ ‎ ‎ ‎ ‎ ‎ ‎ ‎ ‎ ‎9. 词的下阙主要是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诗人的什么感情?(6分)‎ ‎ ‎ ‎ ‎ ‎ ‎ ‎ ‎ ‎【答案】‎ ‎8.上阙第一句总摄全篇,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分)上阙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3分)‎ ‎9.动静结合的手法或以动衬静(2分)一、二句风平浪静,把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写出了“静”。三、四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动”,而西湖愈显其幽静。动静相衬,动静结合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2分)抒发了诗人流连山水的愉快心情。(2分) ‎ 十五、(河南省豫南九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9题。‎ 春寒①‎ 梅尧臣 春昼自阴阴,云容薄更深。‎ 蝶寒方敛翅,花冷不开心。‎ 压树青帘②动,依山片雨临。‎ 未尝辜景物,多病不能寻。‎ 注:①这首诗写于庆历六年初春。当时作者支持的范仲淹革新政治活动(庆历新政)正处于低潮,个人生活中,梅尧臣妻子谢世后次子也病逝。②“青帘”指酒旗。‎ ‎8. 梅尧臣在艺术上注重诗歌的形象性,请结合颔联和颈联,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抽象的“春寒”的。(6分)‎ ‎ ‎ ‎ ‎ ‎ ‎ ‎ ‎ ‎ 9.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5分)‎ ‎ ‎ ‎ ‎ ‎ ‎ ‎ ‎ ‎【答案】‎ ‎8.中间两联,通过具体物象,来表现春寒,(1分)三四句写因寒气袭来,蝴蝶收敛双翅,花蕾无力舒展,这是选取春天最有代表性的蝶和花写天气之寒。(2分)五六句写压挂在树枝上的酒旗翻动,足见风很猛;依傍山丘的阴云挟带着阵雨压来,表明雨势之急。(2分)这四句从不同视角形容春寒,这一派峭寒,使天宇充塞着凄冷寥落的气氛,这就把春寒真切地刻画出来。(1分)‎ ‎9.诗歌表达了作者内心感情的凄苦、心情的悲凉。(2分)诗人借景抒情,首联点明春阴的季节特征,薄云密布,是诗人心境的流露;颔联“不开心”三字一语双关,既写景又写人,别有意味;尾联 “病”字既写了身体状况,也流露出诗人此时的心情。(3分)‎ 十六、(湖北省荆门市2012-2013学年度高三元月调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灞上秋居 马戴   ‎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1]。‎ ‎ 【注】[1]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尽力。‎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渲染了怎样的氛围?(4分)‎ ‎ ‎ ‎ ‎ ‎ ‎ ‎ ‎ ‎2、请简要分析“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 ‎ ‎ ‎ ‎ ‎ ‎ ‎ ‎【答案】‎ ‎1、这首诗的首联描写了秋风秋雨傍晚时分才停下来,在暮霭沉沉的天际,雁群自北向南急急飞过的画面。渲染了凄清、阴冷的氛围。‎ ‎2、“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 十七、(湖北省咸宁市鄂南、鄂州高级中学2013届高三上学期11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题元十八①溪居 白居易 溪岚漠漠树重重, 水槛山窗次第逢。‎ 晚叶尚开红踯躅②,秋芳初结白芙蓉。‎ 声来枕上千年鹤, 影落杯中五老峰。‎ 更愧殷勤留客意, 鱼香饭细酒香浓。‎ 注:①元十八:白居易被贬江州时结识的朋友,隐于庐山五老峰下。 ②踯躅:杜鹃花的别称。‎ ‎(1)诗的前两联描写了哪些景物,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4分)‎ ‎ ‎ ‎ ‎ ‎ ‎ ‎ ‎ ‎(2)赏析“影落杯中五老峰”中的“落”字。(4分)‎ ‎ ‎ ‎ ‎ ‎ ‎ ‎ ‎ ‎【答案】‎ 十八、(湖北省咸宁市四校2013届高三上学期12月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晚春江晴寄友人 ‎ 韩琮 ‎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乡时。 ‎ ‎(1)这首诗中的“青”字与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 字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说说“青”字的妙处。‎ ‎ ‎ ‎ ‎ ‎ ‎ ‎ ‎ ‎(2)作者描写了晚春江上所见的哪些景物?全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 ‎ ‎ ‎ ‎ ‎ ‎ ‎ ‎【答案】‎ ‎(1)“春”下单着一个“青”字,别有韵味。这个“青”字使全句飞动起来,春风唤醒了沉睡的河畔,吹“青”了芳草,绿油油,嫩茸茸,青毡似地沿着河畔伸展开去。这一盎然春意,多靠“青”字给人们带来信息。(4分)‎ ‎(2)描写了晚春江上落日、绮霞、远山、青草等景物,表达了作者怀念家乡、思念友人的感情。(4分)‎ 十九、(湖北省新洲一中、红安一中、麻城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留别王维①‎ ‎ 孟浩然 ‎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②。    当路谁相假③,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注】①据《旧唐书·文苑传》载,孟浩然“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这首诗便是临行前留给王维的。②违:分离。③假:宽容。‎ ‎(1)诗中“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两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处境,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 ‎ ‎ ‎ ‎ ‎ ‎ ‎ ‎ (2)清人沈德潜评孟诗“语淡而味终不薄”(《唐诗别裁》),请结合诗歌颔联作简要分析。(4分)‎ ‎ ‎ ‎ ‎ ‎ ‎ ‎ ‎ ‎【答案】‎ ‎(1)这两句诗写出了诗人落第后,知音稀少,无人理解、交流的寂寞与艰难。(2分)表达出作者面对世态炎凉、人情如水的严酷现实的辛酸、愤懑之情。(2分)‎ ‎(2)综观全诗,既没有优美的画面,也没有华丽的辞藻,语句平淡得近乎口语,却把落第后的心境,表现得颇为深刻。(2分)如颔联中,“欲寻芳草去”表明了他归隐的思想,“惜与故人违”反映出他与王维友情的深厚;一个“欲”字,一个“惜”字,充分地显示出作者思想上的矛盾与斗争,语言平淡而余味无穷。(2分)‎ 二十、(湖南省醴陵、攸县、浏阳一中2013届高三上学期第五次月考)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秋 径 保暹 杉竹清阴合,闲行意有凭。 凉生初过雨,静极忽归僧。 ‎ 虫迹穿幽穴,苔痕接断棱。 翻思深隐处,峰顶下层层。‎ ‎【注】保暹(xiān),字希白,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北宋著名诗僧。真宗景德初直昭文馆。今存诗二十五首。‎ ‎(1)本诗第二联主要采用     手法,突出了山林雨过新晴的凉意宜人和柔美宁静。(2分)‎ ‎(2)清代学者汪景龙评说这首诗时称它“得幽淡之旨”,请你结合诗歌的第三、四联加以赏析。(6分)‎ ‎ ‎ ‎ ‎ ‎ ‎ ‎ ‎ ‎【答案】‎ ‎(1)以动写静(2分)(或答为“以声衬寂” “反衬”;答“衬托”“对比”,“情景交融”给1分)‎ ‎(2)①第三联,以“虫迹”“幽穴”等一般人难以关注的细微之处的摹写展现了大自然和谐、宁静的原始形态之美,极力渲染林中之静。(1分)作者将观察的目光投注到“虫迹”“苔痕”等细微物上正是源于他闲静淡远的心境和对山林生活的喜爱。(3分)②第四联,诗人展开美好的想象,遐想峰顶下层峦深处的幽谧,表现了诗人对宁静安适的隐居生活的向往(或:表现了诗人淡泊的情怀)。(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