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15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历史模拟考试附答案

  • 1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新课标人教版高考历史模拟考试精品试题(附答案)‎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总分150分)‎ 第一卷 分叉部分 考生注意:‎ ‎ 分叉部分A组题适合使用“一期课改”老教材的考生解答,B组题适合使用“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考生解答。考生可以任选A组、B组试题,但不能交叉答题。若考生同时选做A组、B组试题,阅卷时只以A组试题记分。‎ A组题(适合一期课改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宁夏银川郊外的贺兰山中,保存了数千年前生活于此的原始先民创造的大量岩画。其中有一幅岩画有些缺损,为修补该图,并得出准确的历史信息,首要的方法是 ( )‎ ‎ A.查阅后人的有关记载 B.与同时同地的岩画比较 ‎ C.对照当地的民间传说 D.邀请画家复原这幅岩画 解析:B 历史资料的来源有多种,最可靠的当然是当时当地的实物资料了。这应该是常识性的东西。‎ ‎2.“新石器时代的技术革命,以食物生产取代食物采集,是一种在规模和意义上堪与近代西方工业革命相提并论的技术变革。”这场技术革命在我国古代形成了南稻北粟的农业特色,形成这一特色的主要原因是 ( )‎ ‎ A.自然环境的差异 B.生活方式的不同 ‎ C.耕作技术的区别 D.文化背景的悬殊 解析:A 农作物的生长需要阳光、水源、地力等一系列的自然条件,这是最基本的,在古代尤其如此。‎ ‎3.某校学生在学习了“百家争鸣”后,就如何遏制校园内的“损害公物”行为进行讨论,产生了若干个观点,其中错误的是 ( )‎ ‎ A.道家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无意识的行为,应靠自我觉悟 ‎ B.法家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故意违纪行为,应该严惩不贷 ‎ C.儒家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一般品德问题,可以说服教育 ‎ D.墨家组的观点是:损害公物是铺张浪费行为,应以军法处置 解析:D 损害公物以军法处置是不合适的。何况严酷的刑罚这是法家的主张,不是墨家的思想。‎ ‎4.2005年12月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决定废止1958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这意味着在中国已经实行了2600年的农民种粮交税的历史将从‎2006年1月1日起结束。我国征收农业税的最早记载可上溯到 ( )‎ ‎ A.西周时期 B.春秋时期 C.战国时期 D.秦汉时期 解析B 我们最早的农业税是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和齐国的“相地而衰征”。‎ ‎5.“西藏的布达拉宫是世界文化遗产,最早是唐朝时候吐蕃的赞普松赞干布为文成公主所营建的,清朝重新大修。‘布达拉’在佛教的梵语中就是圣地的意思。”从上文能获取的完整信息是 ( )‎ ‎①藏族在唐朝时被称为吐蕃 ②唐朝和吐蕃有着和亲的良好关系 ‎③佛教文化在中国有历史传承④藏文化在世界文明中占有重要地位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D 这个题可以从两个方面解读:一是根据材料,材料反映西藏在唐朝称为吐蕃,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的故事反映了两者的良好关系,唐朝营建布达拉宫,清朝重修,说明了历史的传承。一是根据常识回答,可知④的说法也是正确的。‎ ‎6.邓小平在参观某一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据此文我们可以判断这幅画应是 ( )‎ ‎ A.《天王送子图》 B.《洛神赋图》‎ ‎ C. D.《步辇图》‎ 解析:C 解读材料,我们可知这幅画和商品经济有关,应该是《清明上河图》。相关的知识是:宋代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出现,出现了反映市井生活的风俗画,以《清明上河图》为代表,该图反映了北宋时期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 ‎7.下列游牧民族威胁中原政权的先后顺序是 ( )‎ ‎ A.匈奴、蒙古、突厥、契丹 ‎ B.突厥、契丹、蒙古、匈奴 ‎ C.匈奴、突厥、契丹、蒙古 ‎ D.契丹、蒙古、突厥、匈奴 解析:C 这样的题有两种方法选择:简单的一种是看“头尾”,最早的匈奴,最晚的是蒙古,这样就选出了。再一种就是把四个少数民族政权的时间一一列出来,匈奴是战国时期,突厥是唐朝,契丹是五代,蒙古是南宋时期。‎ ‎8.明太祖和宋太祖采取的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最相似的一项是 ‎ A.设特务机构,由皇帝直接控制 B.改变地方行政机构,分散其权力 ‎ C.废除原来全国行政区划 D.改变选官的方法,实行八股取士 解析:B A,D两项是明朝的事情,宋代没有;C 项两个朝代都没有。两朝的相同点是分权以集权,即分散地方权力以加强中央集权。‎ ‎9.清朝前期,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的主要障碍是 ( )‎ ‎①地方割据势力②西方宗教势力③外国侵略势力④民族分裂势力 ‎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这个时期,西方宗教势力开始向中国渗透,但还远未达到威胁国家统一的地步,可以排除。清前期,威胁国家统一的因素有:地方割据势力,如“三藩” ;外国侵略势力,如俄国对东北的侵略;民族分裂势力,如准噶尔部叛乱。‎ ‎10.“我觉得,我仿佛瞥见它是一头苍鹰,正在振脱它幼时的腱,……而这时无数怯懦群居的小鸟,还有那些性喜昏暗时分的鸟类,却正在一片鼓噪,……而众鸟的这种恶毒的唧唧喳喳将预示着未来一年的派派系系。”(英国约翰弥尔顿《论出版自由》,1644年)材料中的“苍鹰”是指 ( )‎ ‎ A.王室 B.大贵族 C.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D.保皇派 解析C 注意材料中不容易引起注意的说明:1644年,英国。这个时期正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苍鹰”指的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而“众鸟”则指革命的对象:王室和贵族。注意保皇派不是英国的政治派别。‎ ‎11.19世纪早期就有一位学者对当时俄国社会发出预言说:“‎ 当我们谈论反对拿破仑的光荣战役时,我们忘记了自那时以来,欧洲一直在进步的道路上稳步前进,而我们却一直停止不前。我们不是走向胜利,而是走向失败,我们唯一得到的一点安慰是,俄国将通过这一经历学到今后有用的一课。”俄国是如何接受这“一课”教训的 ( )‎ ‎ A.彼得一世改革 B.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 C.建立地跨欧亚大帝国 D.十月革命 解析B 拿破仑战争后,西方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而俄国则继续实行落后的农奴制度,结果导致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今后有用的一课”即指此次战争。接受这“一课”教训的事件是1861年农奴制改革,即亚历山大二世改革。‎ 拆除山海关炮台 10000元 拆除大沽南炮台 1000元 拆除大沽北炮台 3000元 ‎12.据“天津临时政府委员会”第299次会议记录显示,该委员会支付给公共工程局的右列款项用于履行一项条约。这一条约是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 C.《马关条约》 D.‎ 解析:D 从“拆除山海关炮台”等信息,可知这一条约是《辛丑条约》。‎ ‎13.1919年在法国巴黎召开和会期间,多数国家的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它说明了 ( )‎ ‎ A.这些国家在和会中的地位无足轻重 ‎ B.这些国家的代表热衷于参加社交活动 ‎ C.会议讨论议题与这些国家关系不大 ‎ D.法国国家政府热情款待这些国家代表 解析:A 一战后,战胜的协约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这次会议的主导权掌握在英、法、美手中,其他国家的地位无足轻重,因此其代表整日忙于参加交谊舞会和鸡尾酒会。‎ ‎14.“只要和平有希望,仍不放弃和平的谈判,即使被逼得进行全面自卫抵抗,也仍是为争取独立、和平、民主、统一。”(周恩来《在上海鲁迅逝世十周年纪念会上的演说》)这则纪念鲁迅逝世十周年的演说应该发表在 ( )‎ ‎ A.七七事变后 B.八一三事变后 C.重庆谈判前 D.解放战争前 解析D 鲁迅逝世于1936年,所以周恩来的讲话发表在1946年,可知是解放战争前。‎ ‎ 15.20世纪60年代,某国驻联合国的代表说:“小国管理着东河岸边的美国建筑物(联合国总部),两个大国管理着世界其他地方。”对此语确切的理解是 ( )‎ ‎ A.小国拥有发言权并未改变大国霸权政治 ‎ B.第三世界国家还不足以制约大国的行动 ‎ C.大国和小国在处理国际事务中相互制约 D.小国在联合国的发言权逐渐取代了大国 解析:A 60年代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时期,联合国起的作用不大。‎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 16.从古代到近代前期,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随着时间的延伸,在空间不断得到拓展的曲折过程。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8分)‎ ‎(1)西周时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之说十分流行,当时所说的“普天”主要是指哪一空间范围?(1分)‎ 解析:注意是西周时期,不要答成其他时期。‎ 答案:(1)范围:西周时期“普天之下”指黄河流域地区(中原地区)。(1分)‎ ‎(2)汉代时对外交往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试概括其主要表现。(2分)‎ 解析:注意两点:一是“汉代”,二是“空间扩大”,紧扣这两点回答问题。‎ 答案:(2)主要表现:丝绸之路;与周边国家交往频繁;与西亚、欧洲的友好往来;海上丝绸之路;(2分。写出两点即可)‎ ‎(3)宋代理学家《中国论》中说:“居天地之中者曰中国,居天地之偏者曰四夷。四夷外也,中国内也。”此话说明了当时中国士大夫什么思想观念?形成这种观念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解析:先提炼出观念:“夷夏之辩”,然后回答这个观念的根本原因,根本原因多从经济基础的角度回答,想想当时中国的经济形态是什么?‎ 答案:(3)观念:以自我为中心(中国)。(1分)‎ ‎ 原因: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1分)‎ ‎(4)近代前期,郑观应在《易言公法》中说“夫地球圆体,既无东西,何有中边。……公法者,彼此自视其国为万国之一,可相维持。”由此表明19世纪先进的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3分)‎ 解析:“变化”一要结合上面中国人对世界的认识,二要从材料中提炼出郑观应的观点,两者比较下,就能看出变化了。意义要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来回答。‎ 答案: (4)表明开始抛弃传统的“天下”观念,客观认识中国在世界的地位。体现国与国间平等的思想。(2分)‎ ‎ 有利于进一步了解世界,学习西方先进文化挽救民族危亡。(1分)‎ ‎17.阅读“小知识”,回答问题:(7分)‎ 小知识 大革命后法国政体演变 ‎1792—1804: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1814: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4—1830:波旁复辟王朝 ‎1830—1848:七月王朝 ‎1848—1852: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1870:法兰西第=帝国 ‎1870—1940: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 (1)根据“小知识”,概括大革命后法国政权的特点?(1分)‎ ‎ (2)根据“小知识”及所掌握的知识,归纳大革命后法国资本主义政体主要有哪些类型?(3分) ‎ ‎(3)法国资本主义制度最终确立在哪个时期?其标志是什么?(2分)‎ ‎(4)有的同学经过学习后,就法兰西第一帝国结束的时间对“小知识”提供的信息产生了疑问。他们认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结束于1815年”。设想这些同学会提供什么史实来论证自己的观点?(1分)‎ ‎——《历史》高中三年级(试验本)‎ 解析:本题围绕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历史来考察。法国大革命由于封建势力的强大,加之外国的武装干涉,经过非常的曲折复杂。解答本题关键是把大革命的基本线索搞清楚。‎ 答案: 17.(1)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1分)‎ ‎ (2)资产阶级共和国、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军事帝国。(3分)‎ ‎ (3)法兰西第二帝国(1分)‎ ‎ 法国工业革命在此阶段基本完成。(1分)‎ ‎ (4)1815年拿破仑兵败滑铁卢后再次退位,法兰西第一帝国彻底覆灭。(1分)‎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 B组题(适合二期课改考生)‎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人类早期历史可以划分为the Old StoneAge、the New StoneAge、the BronzeAge、the IronAge四个时期。从石器工具过渡到金属工具,是人类跨入文明的一个重要标志。这样划分的依据是 ( )‎ ‎ A.工具的进步起了决定作用 B.工具出现先后顺序最重要 C.根据工具优劣来区分前后 D.这是考古学专业特点需要 解析A 先翻译成中文: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生产力是推动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生产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生产工具决定的。以此来划分历史发展阶段更能反映历史的原貌。‎ ‎2.中华民族的始祖皇帝称为“轩辕氏”,从汉字的象形特征上看,这实际是赞扬他( )‎ ‎ A.对农业的贡献 B.对道德的贡献 ‎ C.对中医的贡献 D.对交通的贡献 解析:D “轩辕”二字都带“车”部,可知赞扬他对交通的贡献。‎ ‎3.不同文明地区的相互碰撞和交流融合,共同推动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不同文明的碰撞和交流中产生过不少历史人物和动人故事,下面的人物和事件,跟大河文明和草原文明发生碰撞交流有关的是 ( )‎ ‎①长城的修建 ②陶片放逐法 ③王昭君出塞 ④蒙古人西征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C “大河文明和草原文明发生碰撞交流”指北方游牧民族文明和中原汉族文明碰撞与交流。长城的修建、王昭君出塞、蒙古人西征反映了中原汉族和塞外匈奴的关系。‎ ‎4.法国年鉴学派最著名的史学家布罗代尔(Braudel)的著名理论是“历史时段论”,其特点是把历史时间划分为长时段、中时段、短时段,下列历史现象中属于决定历史事件和面貌深层结构的长时段历史现象的是 ( )‎ ‎①大河文明 ②儒家文明 ③郡县制度 ④康乾盛世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解析:C 从历史发展长河的角度看,所谓“康乾盛世”属于“短时段”现象,可排除。‎ ‎5.右图中上帝将象征教会权力的圣彼得钥匙授予教皇,将象征现世权力的剑授予皇帝。这说明欧洲中世纪政治的特征是 ( )‎ ‎ A.出现教权与王权“二元中心”政治格局 ‎ B.教皇权力在政治上凌驾与世俗王权之上 ‎ C.教权与王权出现裂痕并产生严重排他性 D.王权在征服中得到加强并迫使教会让步 解析A 从材料中得知:教皇掌握教会权力,皇帝掌握世俗权力,可知中世纪欧洲形成教权与王权“二元中心”政治格局。‎ ‎6.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将“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不得处罚”的原则列入《人权宣言》,随后又在1810年公布的《法典刑法典》第四条中具体规定为:“不论违警罪、轻罪或重罪均不得以实施犯罪前法律未规定之刑罚处罚之。”这说明定罪处罚注重 ( )‎ ‎ A.教育感化 B.法定主义 C.防范功能 D.同态复仇 解析:B 解读材料可知,法律没有明文规定的不得判罪,体现了“法定主义”的原则。‎ ‎7.牛顿曾经说过:“如果说我看得远,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由于伽利略、刻卜勒等前人的努力,牛顿才有可能用已经准备好了的材料建立起一座宏伟的经典力学大厦,这座大厦建立起来的标志是 ( )‎ ‎ A.《力学中的哲学原理》 B.《科学的经典力学原理》‎ ‎ C.《力学和数学的原理》 D.《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解析:D 牛顿经典力学建立的标志是《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的发表。‎ ‎8. ‎2004年4月12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回答记者提问时呼吁美国应停止执行所谓的。这一要求的国际法基础是 ( )‎ ‎ A.主权国家论 B.民族国家理论 ‎ 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国家主权平等理论 解析:A 现代国际关系的主体是主权国家,不干涉内政是国际关系的鸡本准则,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美国的《对台湾关系法》干涉了中国内政。‎ ‎9.工业文明时代的社会保障不同于农业文明时代的根本区别是 ( )‎ ‎ A.出在稳定社会的需要 B.基于天赋人权的理论 ‎ C.为了帮助贫困的人群 D.来自宗教信仰的推动 解析:B 天赋人权是资本主义时代的产物,农业文明时代没有这一理论。‎ ‎10.《东方人的思维方式》认为:每种外来文化都被采用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只要外来文化有助于日本进步,就把它作为一种社会文化来接受。这种态度造成了“和魂汉才”的观念。“和魂汉才”反映了 ( )‎ ‎ A.日本文明的中国化 B.儒家文明的日本化 ‎ C.中国文明的日本化 D.日本文明的儒家化 解析:D 日本是个擅长学习外来文化并为之所用的民族,古代学习中国,近代学习西方。古代日本文化深受中国传统儒家文明的影响。‎ ‎11.“19世纪末,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金融资本集团,……成为美国的无冕之王。”这主要是因为其控制了 ( )‎ ‎ A.国家的政权 B.国家经济命脉 ‎ C.美国主要政党 D.国家武装力量 解析:B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帝国主义阶段,垄断资本家不仅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而且开始控制国家政权,资本主义国家成为垄断资本家的工具。“无冕之王”正说明垄断资本家控制国家政权的事实,而垄断资产阶级之所以能控制国家政权,是因为其控制了国家的经济命脉。‎ ‎12.“美国波音公司的777型客机由13.25万个主要零部件组成。这些零部件由全世界的545家供应商生产。其中,8家日本供应商制造飞机机身、机门和机翼,1家新加坡供应商制造机头起落架的舱门,3家意大利供应商制造机翼阻力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波音777型飞机是一款国际工厂生产出来的国际产品。”请依据材料选择一个最符合的现代化术语为其命题,最恰当的是 ( )‎ A.知识经济化 B.商务电子化 C.信息网络化 D.经济全球化 解析:D 从材料中可以看到,一架波音777型客机的生产来自世界许多国家。这说明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时代特点。‎ ‎13.下列各项历史事件中不存在逻辑关系的是 ( )‎ ‎ A.洋务运动——近代民用工业 B.《南京条约》——公车上书 C.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 D.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 解析:B ‎ ‎ 《南京条约》是在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1842年签订,公车上书是甲午战争失败后,发生在1895年。两者没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14.马寅初在《新人口论》中提出:“人口的增殖,就是积累的减少,也就是工业化的推迟。”针对此现象,马寅初提出了 ( )‎ ‎ A.节制生育、提高人口质量的建议 B.土地改革、没收地主土地的措施 C.发展经济、提高生活质量的举措 D.海外移民、拓宽就业渠道的设想 解析:A 在马寅初看来,人口的过度增殖,不利于社会的发展,所以他提出的建议应该是节制生育,同时提高人口质量。‎ ‎15.有人曾风趣地说,中国农民吃饭靠“两平”,一靠邓小平,二靠袁隆平。这是因为农民靠他们在中国推行的 ( )‎ ‎①实施科教兴国“‎211”‎工程 ②提出“一国两制”设想 ‎③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④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C 邓小平的功绩在于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袁隆平的功绩在于培育和推广杂交水稻,提高了粮食产量,满足了人民吃饭的需要。‎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15分)‎ ‎ 16.在人类早期文明的历程中,草原文明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材料一:马踏匈奴 材料二:“匈奴……逐水草迁徙,毋城郭……毋文书……。士力能弯弓,尽为甲骑。其俗,宽则随畜,因涉猎禽兽为生业,急则人习战攻以侵伐,其天性也。……利则进,不利则退,不羞遁走。”‎ ‎——《史记·匈奴列传》‎ ‎ 材料三:“(蒙古人西征)影响甚大,以致当时有(西欧)人这样记叙道:他们野蛮残忍……;他们酷爱喝血,撕吞狗肉,身穿牛皮,手持铁盾;他们身材矮胖,体格健壮,不屈不挠,战无不胜;……骑高大健壮的马;他们由于腿短,只有借助于三级阶梯才能骑上这些马。他们没有人类的法律,不懂得任何安慰,比狮子黑熊还要凶猛……。”‎ ‎——《全球通史》‎ ‎ 请回答:(8分)‎ ‎ (1)比较材料二、三,归纳出他们对匈奴人与蒙古人表述的相同之处。(2分)‎ ‎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的知识概括出游牧民族的基本特点。(3分)‎ ‎(3)比较三则材料,请将三则材料的历史研究价值排序,并说明理由。(3分)‎ 解析:(1)首先提炼材料对匈奴人和蒙古人的表述,然后寻找其共同之处。‎ ‎ (2)注意答案的来源包括“材料”和“所学知识” 两个方面。‎ ‎ ‎ ‎ (3)就历史价值而言,一般说文物是直接的记载。历史著作作为后人的记述,其价值和原始文物是不能相比的。而艺术作品则带有很大的夸张性和虚构性。‎ 答案:16.(1)游牧民族、骁勇善战、文化水平低下(2分)‎ ‎ (2)生活方式:逐水草而迁徙;生产方式。从事畜牧业;交往方式:和平暴力并存;政权组织形式:军政合一;(3分,写出其中三点即可)‎ ‎ (3)①——材料二:历史著作《史记》史家观点较客观;(1分)‎ ‎②——材料三:历史著作《全球通史》史家观点带有主观的感情色彩;(1分)‎ ‎③——材料一:艺术作品。(1分)‎ ‎1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材料一:漫画《剪刀差》‎ 材料二:1973年10月,中东战争爆发,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决定立即把对美国等支持以色列进行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量逐月减少5%,还决定单方面把原油标价提高70%,不久,又相继宣布对美国等国家实现禁运。‎ 材料三:1973年,中东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政策”,使得90%以上的石油靠中东进口的日本遭受重大打击,日本派遣三木副总理访问阿拉伯各国,表示要“靠近阿拉伯”,日本还发表公开声明,表明了与美国支持以色列政策不同的立场。‎ ‎——以上材料均摘自王春良《世界现代史》‎ ‎(1)材料一漫画的含义是什么?说明了什么?(2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造成这种历史现象的直接原因是什么?(2分)‎ ‎(3)据材料二、三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经济关系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分)‎ 解析:(1)其实漫画已经表达的很明白了,仔细看上面的文字介绍就可以了。‎ ‎(2)仔细阅读文字,把段落大意概括一下就是答案 ‎(3)答案和(2)密切相关,日本的态度是对上述事件的反应。‎ ‎(4)这问体现了本题的主题:国际经济秩序问题。‎ 答案:(1)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着不等价交换;(1分)‎ ‎ 说明国际经济秩序不合理。(1分)‎ ‎ (2)中东石油输出国对西方实行禁运;(1分)‎ ‎ 反抗西方国家支持以色列。(1分)‎ ‎ (3)由发达国家控制到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相互斗争、反控制斗争;(2分)‎ ‎ 经济全球化使得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利益相互依赖。(1分)‎ ‎{其余试题见共同部分)‎ ‎ 第二卷 共同部分 一、选择题(共30分,每小题2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8.上海市二期课改实验课本《历史》以文明史为专题,包含了“人类生活”、“人类文化”、“文明的现实与未来”等若干主题。这说明编者认为“文明”的内涵是 ( )‎ ‎ A.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进行的创造活动的过程 ‎ B.人类不断生产物质资料并不断满足自身生活的历程 ‎ C.人类为争取生存权利和民主权利而不懈斗争的进程 D.人类社会通过阶级斗争而推动社会制度进步的流程 解析:A 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就是人类为了求生存、求发展而进行的创造活动的过程。‎ ‎19.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的四川三星堆遗址距今4800—2800年,其中出土了金、铜、陶、骨及象牙等质料的文物千余件以及大批高鼻深目、阔嘴大耳的大型青铜面具。下面表述中属错误的是( )‎ ‎ A.遗址处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周时期 ‎ B.三星堆文化是古代蜀文化的典型代表 ‎ C.三星堆青铜器的艺术风格迥异于中原 D.三星堆的文明程度已经超越商周文明 解析:D 三星堆的文明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但不能说高于商周中原文明。‎ ‎20.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户籍管理,封建王朝加强户籍管理的最主要原因是 ( )‎ ‎ A.监视地方官员 B.保证政府税源 ‎ C.维护家庭关系 D.控制人口增长 解析:B 古代国家税收种类很多,但主要是人头税,所以封建国家对人口的控制很严格。这种状况直到清朝实行“摊丁入亩”才有改变。‎ ‎21.孔子思想中主张以爱人之心来调解人际关系。孔子希望建立和谐社会的言论是 ( )‎ ‎①“仁者爱人”②“敬鬼神而远之”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④“有教无类”‎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①‎ 解析:B 注意关键词“和谐社会”,②④与之无关。‎ ‎22.清朝《大清律例》第29卷规定:“凡骂祖父母、父母,及妻妾骂夫之祖父母者,并绞。 须亲告乃坐。”这说明中华法系的特点是 ( )‎ A.礼刑结合 B.严刑酷法 C.强调人治 D.歧视妇女 解析: A仔细解读材料,可以看出清朝法律注重礼刑结合。‎ ‎23.“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材料中“仆”指的是( )‎ A.孔子 B.司马迁 C.司马光 D.袁枢 解析:B “凡百三十篇”“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可知是关于《史记》,其作者是司马迁。‎ ‎24.右图是《唐鉴真和尚行迹图》,鉴真传播佛教属于 ( )‎ A.东传 B.南传 C.西传 D.北传 解析A 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教。‎ ‎25.华盛顿曾经形容当时的美国政府是“一个半死不活的、一瘸一拐的政府”。华盛顿所说的政府是 ( )‎ ‎ A.独立战争胜利前的殖民机构 ‎ B.制定联邦宪法前的邦联中央 ‎ C.1787年宪法之后的中央政府 ‎ D.美国内战后南北对峙政府 解析B 1787年宪法制定前,美国是由13个主权国家(州)组成的邦联,各州的权力很大,中央政府的权力很小,造成社会的动荡不安,所以才有华盛顿的这个感慨。‎ ‎26.下列事件中造成“国家统一,有利于社会发展”后果的有 ( )‎ ‎①日本明治维新②美国南北战争③德意志帝国建立④英国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A 日本明治维新废藩置县,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实现了国家统一;美国独立战争消除了南方分裂势力,维护了国家统一;德意志帝国建立,结束了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统一。这些都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英国不存在分裂和统一的问题。‎ ‎27.Franklin Roosevelt如此描述20世纪30年代初本国的社会现象:“叹交换手段难逃 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已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这反映的是 ( )‎ A.纳粹暴政 B.瘟疫肆虐 C.经济危机 D.战争沧桑 解析C 20世纪30年代,从美国开始,资本主义世界发生了严重的经济危机,此段材料就是对这次危机的具体描述。‎ ‎28.70年前,正当我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面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情的是 ( )‎ ‎①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②黄洋界上炮声隆,人杰地灵唱大风 ‎⑧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D “70年前”是指20世纪30年代,这个时期发生在我国西北的重大事件是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和西安事变。①④反映了这两个事件。‎ ‎29.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插上一刀”指的是 ( )‎ ‎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发动三大战役 D.孟良崮歼敌精锐 解析A “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胸膛”指中原,所以“插上一刀”指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30.当代许多人的取名都打上时代烙印。下列名字与其出生的年代特征不相符的是 ( )‎ ‎ A.生于1949年,取名建国 B.生于1956年,取名援朝 ‎ C.生于1958年,取名跃进 D.生于1968年,取名文革 解析B 1956年,抗美援朝已经结束了。‎ ‎31.世界格局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在进入21世纪之后日趋明显,这主要是因为 ( )‎ ‎ A.多个力量中心的崛起 B.主要霸权国家的衰落 ‎ C.联合国的地位和作用 D.第三世界力量的发展 解析A 多极化趋势的主要表现是美、欧、日、中、俄等多个中心的存在和崛起。‎ ‎32.阅读下列不同时代生产发展速度的数据表,它深刻地揭示出 ( )‎ A.人类文明分成四个阶段 B.社会生产力呈匀速上升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生产发展存在平均速度 对不起,没看到数据表,所以没法解析。‎ 二、简释与问答题(共45分)‎ ‎ 33.阅读图片材料,回答问题。(7分)‎ ‎(1)这组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人物的共同点是什么?(1分)‎ ‎(2)他们在各自国家的历史进程中分别扮演了什么重要角色?(3分)‎ ‎(3)他们所在的国家分别采用什么方式走向现代化的道路?(3分)‎ 解析:(1)他们都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 (2)挑他们最重要的贡献回答。‎ ‎ (3)先搞清楚他们的国家,然后回答其现代化的方式。‎ 答案:(1)都是推动本国历史发展的强有力的政治家。(1分)‎ ‎ (2)彼得一世改革使俄国走上军事强国道路;(1分)‎ ‎ 俾斯麦出任普鲁士宰相期间,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1分)‎ ‎ 拿破仑执政期间.颁布《拿破仑法典》,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1分)‎ ‎ (3)俄国:自上而下的改革;(1分)‎ ‎ 德国:王朝统一战争;(1分)‎ ‎ 法国:自下而上的革命。(1分)‎ ‎34.美国工业化与信息化(7分)‎ 材料一:美国在工业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 ‎ 材料二:美国商务部2000年6月出版《数字经济2000》中提到信息技术与信息产业对美国经济具有促进作用。美国IT工业虽只占全部工业的8.3%,但自1995年以来,经济增长的30%来自IT产业。在美国现有的4.5万个工种中,40%以上是信息革命后出现。IT业在美国国民经济增长中的贡献已在33%以上,比钢铁、汽车、建筑业三大支柱产业的总和还要大。‎ ‎ 请回答:‎ ‎ (1)材料一所提供的图表说明了怎样的经济现象?(2分)‎ ‎ (2)就美国本身而言,出现材料一所反映情况的原因有哪些?(3分)‎ ‎(3)据材料二,概括信息技术革命对美国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2分)‎ 解析:(1)仔细观察图片,其实很容易就能看出来。‎ ‎ (2)注意是“材料一”,回答原因要从1850—1890(19世纪中叶到10世纪末期)这个时间段。考虑下这个时期美国经济发展的因素。‎ ‎(3)注意题目要求从材料中提炼,不能简单照搬课本。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两个方面回答。‎ 答案:(1)19世纪末美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资本主义中所占的比例逐年上升并超过英国。(2分)‎ ‎ (2)内战的结果消除了分裂的根源,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西部的开发既使农业得以迅速发展,又扩大了国内市场;国土广大,自然资源丰富;美国抓住第二次科技革命浪潮重视科学技术的应用,鼓励人们从事发明创造工作。(3分,说出三点即可)‎ ‎ (3)经济增长——信息产业成为经济增长主体;经济结构——第三产业比例加大,吸纳就业人数超越传统工业。(2分)‎ ‎35.“市场经济”是近现代经济制度的温床(8分)‎ ‎ 材料一:“市场经济是“自然秩序”,自由放任,听之任之,不要干涉。利己的润滑油将使经济齿轮几乎以奇迹的方式来运转。不需要计划不需要元首的统治。市场会解决一切问题。”‎ ‎——(英)亚当斯密《国富论》‎ ‎ 材料二:“各种经济形态大致上分成三个类型:市场经济、指令经济(计划经济)和两者的混合形态——混合经济。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种经济体完全属于两种极端之一。世界各国大多实行混合经济制度。美国大多数决策都是在市场中进行的,但是征服在监督市场运行方式方面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政府制定法律来监管经济生活、提供教育和治安服务以及监控污染。”‎ ‎——(美)萨谬尔森《经济学》‎ ‎ 材料三:“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德)马克思《资本论》‎ ‎ 请回答:‎ ‎ (1)根据材料一归纳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2分)‎ ‎(2)如果你是萨谬尔森,你会举哪一个最具说服力的历史事件来论证自己在材料二中所阐述的观点,并分析这一历史事件产生根本的原因。(3分)‎ ‎(3)中国从什么时候开始尝试市场经济?当时为什么放弃计划经济?(3分)‎ 解析:(1)注意题目要求是根据材料一,试着把材料一的段落大意概括一下。‎ ‎(2)首先搞清楚材料二的观点:国家干预经济,然后找出最典型的例子(这个并不难),最后回答你找的例子的根本原因。‎ ‎(3)从世界回归到中国,联系11届3中全会以后中国历史的发展过程,试着来回答。‎ 答案:(1)根据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生产和经营;国家政府基本不干预。(2分)‎ ‎ (2)罗斯福新政(1分)‎ ‎ A:资本主义社会化的大生产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的矛盾导致经济危机现象发生。(2分)‎ ‎ B:在资本主义工业化生产的条件下,由于供需等矛盾而导致种种经济危机现象发生。(2分)‎ ‎ (3)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1分)‎ ‎ ‎ ‎ 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背离了经济规律,挫伤了生产力的积极性(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2分)‎ ‎36.15世纪晚期起圈地运动在英国兴起,18世纪政府通过法律形式推动圈地;1689年又颁布了《权利法案》;18世纪60年代开始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同时期的中国历经了从明朝中后期的衰败到“康乾盛世”。‎ ‎ 请回答:(14分)‎ ‎ (1)“重农抑商”与“重商主义”差异 当清朝实行奖励垦荒和“更名田”时,英国“圈地运动”已深入进行,并促进了英国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工业文明的进化。分析英国“圈地运动”是如何促进英国工业文明进化的?(4分)‎ 解析:文字啰嗦了这么多,其实最后还是要求回答圈地运动在英国工业化中的作用。‎ 答案:(1)圈地运动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大量自由劳动力、扩大了商品市场、并提供了大量资金即加速了英国资本的原始积累。为英国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4分)‎ ‎ (2)“皇权加强”与“王权制约”的差异 当明清时期的君主集权空前加强时,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颁布通行请问《权利法案》是由哪一机构通过并颁布的?它对英国社会的影响如何?(4分)‎ 解析:此题考查《权利法案》,回顾你学过的关于这个问题的知识,然后回答就是了,这个应该不难。‎ 答案:(2)议会(1分)‎ ‎ 它是一份具有宪法性质的文件;(1分)它限制了国王的权利,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利,为英国近代的君主立宪制奠定了基础。(2分)‎ ‎ (3)“盛世光环”之下的“病症重重”‎ 当统治者沉湎于那旷世的盛景,醉心于万年盛世时,极其严重的“病症”足以产生严重后果:在人口的增长、城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光环下却是病症重重。如何理解“人口的增长、城乡经济繁荣、文化昌盛的光环下却是病症重重”的深刻含义?(6分)‎ 解析:关于“盛世”,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从中国历史发展的纵向看,说“盛世”也未尝不可。如果从世界历史发展的横向看,当西方开始近代工业文明的时候,中国还在农业文明的圈子中徘徊,这就无论如何谈不上“盛世”了。‎ 答案: (3)人口增长在增加劳动力的同时却产生了人多地少的矛盾,背负上了人口负担的包袱。(2分)城乡经济繁荣的同时却掩盖不了农业与工商业发展、国内经济与对外经济的不协调;以及资本主义发展的缓慢。(2分)‎ ‎37.青少年应成为文明的继承和创造者,某地举办“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主题展览,邀请中学生参与展览的筹备与宣传。以下是展览会部分文字:‎ ‎1840年后中华文明面临新旧嬗变。中国人为救亡图存,吸收西方成果,先后提出各种主张,如: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②“耗尧舜以行民主之太平”(康有为《孔子政制考》);③“只有这两位先生(德生生,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 如果你是解说员,请向参观者解释:(共9分)‎ ‎ (1)其上三个主张分别源于什么历史事件?(3分)‎ ‎ (2)这些历史事件在推动中国近、现代化过程中分别起了哪些积极作用?(6分)‎ 解析:(1)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到文化的不断深入的过程,上面三个事件就是代表。什么事件呢?应该不难回答。‎ ‎(2)注意要分别回答。回答的主体是三个事件对中国近代的影响,而且是积极影响。‎ 答案:‎ 主张 历史事件 作 用 ‎①‎ 洋务运动(1分)‎ A:客观上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 了抵制作用;(2分)B: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化的第一步。‎ ‎(2分)‎ ‎②‎ 戊戌变法(1分)‎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大大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的 传播;(2分)B:开始了中国近现代政治体制探索。(2分)‎ ‎③‎ 新文化运动(1分)‎ A:起到了思想解放作用,为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提供了思想基础;(2分)B:在中国近现代化的思想领域展开了深刻的反封建斗争。(2分)‎ 三、材料分析论证题(共30分)‎ ‎ 38.文明转型有多种类别,从纵向的文明历程看,人类经历了由低级文明向高级文明迈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生产力(尤其是其中的新工具和新技术)因素起了决定作用。请根据所学知识和掌握的材料,以“生产力与文明转型的关系”为主题,写一篇历史小论文。‎ ‎ 要求:‎ ‎ (1)文章必须围绕主题展开,自拟题目。‎ ‎ (2)论点应有材料支持,需有自己的结论。‎ ‎ (3)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流畅。‎ ‎ (4)列出获取参考资料的方式。‎ 答案:38.(1)主题要求:文章紧扣主题,能够拟出与主题相符合的标题。‎ ‎ (2)观点:观点鲜明突出。‎ ‎ (3)材料与史实:所选史实典型与充实。‎ ‎ (4)论述:论据与论证充分。‎ ‎ (5)文字:文字流畅通顺。‎ ‎ (6)列出获取的参考资料的方式:通过博物馆、图书馆、网络等途径;运用调查访问等方式,从文献、音像、事物、当事人的回忆等材料中收集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