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化学第一轮系统复习体例
一、每一章开始前体例
第*章 ********
考纲解读
1、内容解读:是考纲中重点考察知识的提纲式展示
2、能力要求:是考纲中对本章节能力要求的集中呈现
知识梳理
以结构图 的形式表现:达到能清晰地看清各主干知识间的相互关系
考点分布
05、06两年某章各地考题分布总览:以表格形式呈现
复习概要
针对历年高考热点内容,给出有指导意义的复习方法、复习建议及注意事项等,从学习方法上点明思路。
二、每一节体例要求
第*讲 ********
必备知识
拓展思维
与本讲内容有关的课本知识延伸的常见结论:这些结论的直接使用可优化解题过程
能力要求
是考纲中对本节能力要求的具体解析,并配备一定数量的例题加以诠释
必做练习
用于学生必备知识的掌握情况、重要结论的灵活运用情况、能力要求中例题讲解后学生理解与运用情况的全面检测
三、编写目录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1.1氧化还原反应
1.2离子反应
1.3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
第二章 碱金属
2.1钠与钠的化合物
2.2碱金属元素
第三章 物质的量
3.1物质的量 气体摩尔体积
3.2物质的量浓度
第四章 卤素
4.1氯气
4.2卤族元素
4.3物质的量应用于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第五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晶体结构
5.1原子结构 同位素
5.2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表
5.3化学键 分子结构
5.4晶体类型与性质
第六章 氧族元素 环境保护
6.1氧族元素
6.2二氧化硫
6.3硫酸
6.4硫酸工业 环境保护
第七章 碳族元素 无机非金属材料
7.1碳族元素
7.2硅酸盐工业 无机非金属材料
第八章 氮族元素
8.1氮和磷
8.2氨 铵盐
8.3硝酸
第九章 化学平衡
9.1化学反应速率
9.2化学平衡及其移动
9.3合成氨条件的选择 化学平衡的计算
第十章 电离平衡 胶体
10.1电离平衡
10.2水的电离和溶液的PH
10.3盐类的水解
10.4中和滴定
10.5胶体性质及应用
第十一章 几种重要金属 电化学
11.1镁和铝
11.2铁和铁的化合物 金属的冶炼
11.3原电池和电解池
第十二章 烃
12.1甲烷 烷烃
12.2乙烯 烯烃
12.3乙炔 炔烃
12.4苯 芳香烃
12.5石油的分馏
第十三章 烃的衍生物
13.1溴乙烷 卤代烃
13.2 乙醇 醇类
13,3有机物分子式和结构式的确定
13.4苯酚
13.5乙醛 醛类
13.6乙酸 羧酸
第十四章 糖类 油脂 蛋白质
14.1糖类
14.2油脂 蛋白质
第十五章 合成材料
15.1合成材料 新型有机高分子材料
第十六章 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
16.1制备实验方案的设计
16.2性质实验方案的设计
16.3物质检验实验方案的设计
16.4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四、篇幅要求
880×1230mm 16开本 20印张以内,不超过300页码(含答案), 400千字左右。参考答案统一附在书后,其中教师用答案有详解。
编者用Word文档,A4纸样,五号字、电子稿。
五、出稿时间
每位老师按体例要求,分别写出各自编著的第一节内容样张,在2月20日前发给陈荣跃,再经6人充分交流后确定稿样。
1.初稿约在三月下旬完成。
2.一校约在四月中旬完成。
3.二校约在五月上旬完成。
4.三校约在五月中旬完成,并交出版社排版。
六、编写分工
陈荣跃 1—3章 Email:tcjys2006@126.com手机13956552166
曹林翔 4—6章 Email: x8x8f8@163.com 手机13956159591
韩 林 7—9章 Emailaqyz_hl@sina.com 手机 13705560388
丁怀民 10—12章 Email:38812550@yahoo.com.cn 手机13856108570
高良启 13—14章Email:(无) 手机13033199508
张珏如 15—16章Email:zhangjr95@163.com 手机13956002205
七、统稿 陈荣跃
(样张) 第一章 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
考纲解读
1.掌握化学反应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反应方程式。
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等概念,掌握新能源的开发等概念。
4.掌握热化学方程式的含义,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
知识梳理
1.化学反应类型
①化合反应
根据反应物和产物的类别 ②分解反应
化学反应
以及反应前后物质种类的多少 ③置换反应
④复分解反应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电子 氧化还原反应
转移(得失或偏移) 非氧化还原反应
根据反应中是否有 离子反应
离子参加 非离子反应
2.氧化还原反应
实质:有电子转移(得失与偏移)
特征:反应前后元素的化合价有变化
还原性 化合价升高
变化
被氧化
还原剂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变化
有关概念及转化关系 反应物 产物
被还原
氧化剂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氧化性 化合价降低
氧化还原反应
表示意义
二者不能同时
用于同一反应
单箭号表示法
电子转移表示法 二者的主要区别 箭号起止
双箭号表示法
电子数目
依据原则:氧化剂化合价降低总数 = 还原剂化合价升高总数
方程式配平 找出价态变化,确定升降总数
方法步骤
求最小公倍数,得出两列系数,观察其他,然后配平
有关计算:关键是依据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相等的原则,列出守恒关系式求解
3.离子反应
(1)定义:有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
(2)总趋势:向原溶液里某种或几种离子浓度降低的方向进行。
(3)表示方法:
范围
离子方程式
类型
水溶液中的离子反应
①非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水解促进反应、络合反应)
②氧化还原反应(置换反应、复杂氧化还原反应、有机反应)
书写规则
①写离子符号的规则(可溶的强电解质写成离子)
②保留化学式的规则
书写步骤
③配平规则(同时满足:质量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
写、改、删、查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反应
热化学方程式式
吸热反应
几种重要的热效应
燃烧热
中和热
考点分布
2005、2006两年高考本章考题分布总览:
2005年高考
全国Ⅰ
全国Ⅱ
全国Ⅲ
上海卷
北京卷
江苏卷
氧化还原反应
8题
24、27(2)
(3)题
6题
7题
离子反应
10题
27(3)
题
10、13、26(2)
27(2)题
13、15题
27(4)题
9、22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3题
29(2)题
4、21(1)(3)题
2006年高考
全国Ⅰ
全国Ⅱ
上海卷
北京卷
江苏卷
氧化还原反应
9题
10题
24题
8题
离子反应
10题
8题
10、19、21题
26(2)、27(2)、28(2)题
10题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8题
复习概要
本章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配平、电子守恒的应用,离子反应中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离子共存,均是高考中的热点和教学中的重点。随着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反应热和燃烧及热化学方程式悄悄升温,因此本章内容具有很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且贯穿化学学习始终。
第一节 氧化还原反应
必备知识
1、考纲要求
(1)掌握化学反应中的四种基本类型:化合、分解、置换、复分解。
(2)理解氧化还原反应,了解氧化剂和还原剂等概念,掌握重要氧化剂、还原剂之间的常见反应。能判断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并能配平化学方程式。
(3)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能正确书写离子方程式。
(4)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5)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理解反应热、燃烧热和中和热等概念,能正确书写热化学方程式。A
基础知识梳理
2、具体知识
(1)化学反应的类型
反类类型 表达式 举例
化合反应 A+B=AB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 AB=A+B ③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 Zn+H2SO4=ZnSO4+H2↑
复分解反应 ⑥ ⑦___________________
(2)氧化还原反应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电子,发生的是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 , _电子,发生的是 ___。所以,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 ___。
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依据是 __。
化合价变化与电子转移的关系是 __。
(3)中学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
①非金属性较强的单质:如 _______;
②变价元素中高价态化合物:如 ___;
③能电离出H+的物质:如___________;
④其他:如 ____。
还原剂:
①金属性较强的单质:如 ____;
②某些非金属单质:如 _____等;
③变价元素中某些低价态化合物:如 ______;
④其他:单质S、Sn2+盐、浓盐酸、NH3。
拓展思维
1.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1)反应的先后规律
在溶液中如果存在多种氧化剂(或还原剂),当向溶液中加入一种还原剂(或氧化剂)时,还原剂(或氧化剂)先把氧化性(或还原性)强的氧化剂(或还原剂)还原(或氧化)。
如:已知溶液中存在AgNO3、Cu(NO3)2,向此溶液中加入Fe粉时,先与AgNO3反应,当AgNO3完全消耗后,剩余的Fe粉再与Cu(NO3)2反应。
(2)得失相等规律
在任何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相等。此规律应用于解氧化还原反应的计算题、氧化还原反应方
程式的配平。
(3)邻位转化规律
在一般情况下大多数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价态变化是邻位转化的。如:
-2 0 +4 +6
S S S S。
H2S一般被氧化成单质S,浓硫酸一般被还原成SO2。
(4)互不换位和交叉规律
同种无素间不同价态的氧化还原反应进行时,其产物的价态既不相互交换,也不交错。如:H2S与浓硫酸作用,H2S的氧化产物不可能为硫酸,而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不可能是H2S;也不可能H2S的氧化产物是SO2,而浓硫酸的还原产物为S单质。但有可能是同一物质,即S或SO2。
(5)跳位规律
在特殊情况下,氧化剂遇到强还原剂时,或还原剂遇到强氧化剂时,元素的价态变化不是邻位变化而是跳位变化的。如:Fe→Fe2+→Fe3+,当Fe遇F2或Cl2时,产物是Fe3+而不是Fe2+。即零价态铁跳+2价态而转化为+3价态化合物。
2、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的关系
氧化还原反应
化合反应 置换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说明:置换反应一事实上是氧化还原反应;复分解反应一定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化合反应、分解反应可能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能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3、注意
(1)有单质参加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如同素异形体之间互相转化发生反应时,单质→单质,没有化合价变化和电子转移。
(2)在分析氧化还原反应时,须注意: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表现氧化性,发生还原反应,本身被还原;反之亦然。
(3)在分析还原剂、氧化剂得失电子关系时,要抓住电子得失数守恒的规律。
(4)在具体配平时有如下规律:
①自身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一般先从生成物开始配平较为方便;②反应物中某一物质部分被氧化(或还还原)的氧化还原反应,也应从生成物开始配平;③对一般的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由反应物开始或生成物开始配平都可以。
能力要求
氧化还原反应是化学反应中的主要内容,它基本上是年年出现在高考试题中,题型以选择和填空为主。
主要考查点(1)氧化剂、还原剂、氧化产物、还原产物的判断;(2)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电子转移方向和数目的表示及计算;(3)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4)依据质量守恒、电子得失守恒、电荷守恒等的计算。
例一.某强氧化剂XO(OH)2+被亚硫酸钠还原到较低价态,如果还原24摩XO(OH)2+需要60摩SO32-,则X的最终价态是( )
A.0 B.-1 C.+3 D.+5
解析:这样的问题应抓住电子得失守恒规律。由题意知,Na2SO3作还原剂时,只能由SO32-转化为SO42-每个SO32-应失去2个电子,设每个XO(OH)2+在反应中得n个电子,则
24n=60×2 n=5
例二.Fe3+ 、Fe2+ 、Mg2+ 、C 、Cl- 、S2- 、H+等离子或原子中,只具有氧化性的是_________,只具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的是________.
解析:具有最高价态的元素,在反应中只能得到电子,只有氧化性;具有最低价态的元素在反应中只能失去电子,只有还原性;具有中间价态的元素在反应中既能得到电子,又可失去电子,因而既有氧化性
例三、某一反应体系中有反应物和生成物共五种物质:O2,H2CrO4 ,Cr(OH)3,H2O,H2O2.已知该反应中H2O2只发生如下过程H2O2→O2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________.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______→______.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__
(4)如果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和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_________
解析:(1)H2O2
(2)H2CrO4 Cr(OH)3
6e
(3)2H2CrO4 +3H2O2→2Cr(OH)3+3O2↑+2H2O
(4)3.36L
必做练习
A组:基础题
1.R2O8n-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Mn2+氧化为MnO4-,若反应后R2O8n-变成RO42-,又知反应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5:2,则R2O8n-中,R元素的化合价为( D ).
A. +3 B.+5 C.+6 D+7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D )
A.元素的单质可由氧化或还原该元素的化合物来制得
B.得电子越多的氧化剂,其氧化性就越强
C.阳离子只能得到电子被还原,只能作氧化剂
D.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具有强的氧化性
3.已知在某温度时发生如下三个反应(1)C+CO2=2CO2; (2)C+H2O=CO+H2;(3)CO+H2O=CO2+H2;由此可以判断,在该温度下,C、CO、H2的还原性的顺序是(B)
A.CO>C>H2 B.C>CO>H2 C.C>H2>CO D.CO>H2>C
4.一定条件下硝酸铵受热分解的未配平化学方程式为:NH4NO3—HNO3+N2+H2O,在反应中被氧化与被还原的氮原子数之比为(C)
A. 1:1 B.5:4 C. 5:3 D.3:5
5.下列过程中,在常温下加入还原剂就能实现的是(A)
A.Ag→Ag+ B.S2O32-→S4O62- C.CuO→Cu D.Cr2O72-→CrO42-
6.有甲、乙、丙、丁四种金属,将甲、乙用导线相连放入稀硫酸中可以看到乙慢慢溶解,而甲的表面有气体逸出;把丁放到乙的硫酸盐溶液中,丁溶解,且使溶液呈碱性;用石墨电极电解含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甲和丙两种金属的盐溶液,丙的单质先析出;将甲放入稀盐酸中有氢气析出,已知四种金属中有一种是铜,根据以上实验判断哪种金属是铜(C)
A.甲 B.乙 C.丙 D.丁
B 组(提高题)
1.能从水溶液中还原出6 mol H+的是(D)
A. 2 mol Fe B. 6 mol OH- C.6 mol I- D. 6 mol Li
2. 已知在酸性溶液中,下列物质氧化KI时,自身如下变化:
Fe3+ → Fe2+ MnO4- → Mn2+
CI2 → CI- HNO2 → NO
如果分别用等物质的量的这些物质氧化足量的KI,得到I2最多的是( B ).
A. Fe3+ B. MnO4- C. CI2 D.HNO2
3.人体血红蛋白中含有Fe2+,如果误食亚硝酸盐,会使人中毒,因为亚硝酸盐会使Fe2+转变为Fe3+,生成高铁血红蛋白而丧失与O2结合的能力,服用维生素C可缓解亚硝酸盐的中毒,这说明维生素C具有( D ).
A. 酸性 B. 碱性 C.氧化性 D.还原性
4. 今有下列三个氧化还原反应:
1. 2FeCl3+2KI=2FeCl2+2KCl+I2
2 . 2FeCl2+Cl2=2FeCl3
3. 2KMnO4+16HCl=2KCl+2MnCl2+8H2O+5Cl2
若某溶液中有Fe2+和I-共存,要氧化除去而不影响Fe2+和CI-,可加入的试剂是( C ).
A. Cl2 B. KMnO4 C. FeCl3 D. HCl
5.NO2和NH3的混合气体力劳动20mL,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6NO2+8NH3=7N2+12H2O,已知参加反应的NO2比NH3少2mL(气体体积均在相同状况下测定),则原混合气体中NO2和NH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C ).
A. 3:2 B. 2:3 C. 3:7 D. 3:4
6.铁酸钠(Na2FeO4)是水处理过程中使用的一种新型净水剂,它的氧化性比高锰酸钾更强,在反应中被还原成Fe3+
(1)配平下列反应方程式
_Fe(NO3)3+_NaOH+_Cl2—_Na2FeO4+_NaNO3+_NaCl+_H2O
反应中___元素被氧化,转移电子总数为______.
(2)铁酸钠之所以能净水,除了能消毒杀菌外,另一个原因是_____.
解析:(1)2,16,3,2,6,6,8,Fe,6e-
(2)还原产物Fe3+发生水解,生成胶体Fe(OH)3,能吸附杂质。
7.在酸性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aM2O7x-+bS2-+cH+=dM3++eS↓+7H2O,若方程式中b=3,d=2则M2O7x-中M的化合价为___.
解析:+6价
8.臭氧能与KI溶液反应,生成一种可使带余烬的木条复燃的气体,向反应后溶液中滴入酚酞变红色,若滴入淀粉则变为蓝色。为测定大气中臭氧的含量,将0℃,1.01×105Pa、33.6m3 的空气通过KI溶液,使之完全反应,在所得溶液中用 0.01mol/L Na2S2O3 溶液60mL恰好与之反应完全(反应式为2Na2S2O3+I2=Na2S4O6+2NaI)
(1)完成方程式O3+KI+H2O—
(2)计算大气中臭氧的体积分数。
解析:(1)O3+2KI+H2O=O2+I2+2KOH
(2)ω(O2)=2×10-7
9.往500mL浓度为0.1mol/L的盐酸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待铁粉全部反应后再通入适量氯气将Fe2+全部氧化,所得溶液与500mL浓度为0.02mol/L某金属碘化物RIx溶液混合,恰好能使I-全部转化为I2单质,这时测得溶液PH=2,已知反应中R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混合时体积变化可忽略不计,求:
(1)加入铁粉的质量;
(2)RIx中的的x值
解析:(1)1.12 (2)2
10.为了验证NaNO3在酸性介质中的氧化性,某学生称取铁粉 11.2g,溶于过量稀H2SO4中,然后加入4.25g NaNO3晶体,加热使 Fe2+氧化成Fe3+,待反应完毕后,用0.5mol/L KMnO4溶液来滴定,使剩余的 Fe2+氧化,当耗用KMnO4溶液20.00ml时,恰好达到滴定终点,通过计算和分析,写出NaNO3在酸性介质中氧化FeSO4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解析:6FeSO4+2NaNO3+4H2SO4=3Fe2(SO4)3+2NO↑+Na2SO4+4H2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