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2.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高考化学一轮课时达标习题:第10章化学实验(1)含答案
1.在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标签上印有下列警示标记中的( D )
解析 浓硫酸是有强氧化性的腐蚀性酸,D项正确。
2.实验室中保存下列化学药品的方法不妥当的是( C )
A.将AgNO3晶体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B.NaOH溶液保存在带橡胶塞的细口试剂瓶中
C.金属钾、钠和非金属白磷保存在煤油中
D.浓硝酸溶液保存在棕色试剂瓶中
解析 白磷易自燃,须存放在水中,C项错误。
3.在进行化学实验时必须注意安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如果苯酚浓溶液沾在皮肤上应立即用酒精清洗
B.不慎将酸液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冲洗,边洗边眨眼睛
C.不慎将浓碱液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抹布拭去,再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稀硼酸溶液
D.如果酸流到实验台上,立即用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然后用水冲洗,再用抹布擦干
4.完成下列实验,所选装置正确的是( A )
选项
A
B
C
D
实验目的
检查装置气密性
实验室用纯碱和稀硫酸制备二氧化碳
用已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测定未知浓度的盐酸
从碘的CCl4溶液中分离出碘
实验装置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预测或装置的选用正确的是( B )
A.用装置(Ⅰ)加热草酸晶体获取某些气体(草酸晶体的熔点为101.5 ℃,分解温度约为150 ℃)
B.用装置(Ⅱ)进行实验时,酸性KMnO4溶液中出现气泡,且颜色逐渐褪去
C.用装置(Ⅲ)进行实验时,广口瓶内先有浅红棕色气体出现后又变为无色,且不会产生空气污染
D.用装置(Ⅳ)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解析 草酸晶体熔点(101.5 ℃)低于分解温度(150 ℃),未分解就先熔化,试管口应向上倾斜,A项错误;浓硫酸与蔗糖(含少量水)作用,有CO2、SO2生成,SO2能还原高锰酸钾,从而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B项正确;产生的NO污染空气,C项错误;装置中缺少温度计,D项错误。
6.下列操作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 )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②给盛有液体的体积超过容积的试管加热
③把鼻孔靠近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
④将试管平放,用纸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竖立试管
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对着地面
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
⑦用坩埚钳夹取加热后的蒸发皿
⑧将胶头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
⑨稀释浓硫酸时,把水迅速倒入盛有浓硫酸的量筒中
⑩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捂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微热
A.①④⑦⑩ B.①④⑤⑦⑩
C.①④⑤⑦⑧⑩ D.④⑤⑦⑩
解析 ②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错误;③闻气体的气味时,不能把鼻孔靠近容器口,错误;⑤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瓶上的标签应对着手心,防止标签被腐蚀,错误;⑥将烧瓶放在桌上,用力塞紧塞子,容易使烧瓶破裂,错误;⑧滴加液体时,胶头滴管应垂直在试管口上方,错误;⑨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烧杯内壁慢慢注入水中,且不断用玻璃棒搅拌,错误。
7.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C )
A.配制1 L 0.1 mol·L-1 NaCl溶液的实验中,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 NaCl
B.用广范pH试纸测得橙汁的pH为3.50
C.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
D.可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Cl杂质
解析 托盘天平的准确度为0.1 g,不能用托盘天平称取5.85 g NaCl,A项错误;pH试纸测定结果为整数,不能用广范pH试纸测得橙汁的pH为3.50,可选pH计测定,B项错误;高锰酸钾可氧化橡胶,滴定管的准确度为0.01 mL,则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00
mL高锰酸钾溶液,C项正确;淀粉胶粒与离子均可透过滤纸,不能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淀粉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Cl杂质,可选渗析法,D项错误。
8.根据下列实验或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结论正确的是( C )
选项
实验或实验操作
现象
实验结论
A
用大理石和盐酸反应制取CO2气体,立即通入一定浓度的Na2SiO3溶液中
出现白色沉淀
H2CO3的酸性比H2SiO3的酸性强
B
向某溶液先滴加硝酸酸化,再滴加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生成
原溶液中含有SO、SO、HSO中的一种或几种
C
试管b比试管a中溶液的红色深
增大反应物浓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
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右边棉球变为蓝色
氧化性:Cl2>Br2>I2
解析 盐酸有一定的挥发性,制取的二氧化碳中可能含有挥发的氯化氢,立即通入硅酸钠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不能证明是二氧化碳与硅酸钠反应,则不能证明碳酸的酸性大于硅酸,A项错误;与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反应产生白色沉淀,不一定证明溶液中含有SO、SO、HSO中的一种或几种,可能含有Ag+,B项错误;氯气与NaBr反应生成溴单质,左边棉球变为橙色,因为氯气也与KI反应生成单质碘,则右边棉球变为蓝色,不能证明溴的氧化性大于碘,D项错误。
9.下列实验操作中,仪器一定要插到液面以下的是( C )
①制备Fe(OH)2时,将NaOH溶液滴入FeSO4溶液中所用的胶头滴管
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的长颈漏斗
③石油分馏时控制温度的温度计
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所用的温度计
⑤向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所用的胶头滴管
A.③⑤ B.②⑤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⑤
解析 ①Fe(OH)2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制备时,要将盛装NaOH溶液的胶头滴管插入FeSO4溶液中,再挤出NaOH溶液;②制备氢气的简易装置中,为防止生成的H2从长颈漏斗口逸出,要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稀酸中;③石油分馏时,控制温度的温度计的水银球要置于蒸馏烧瓶的支管口处;④用乙醇制备乙烯时,要在170 ℃时进行反应,温度计要插入反应混合液中;⑤向BaCl2溶液中滴加稀硫酸,胶头滴管不能插到液面以下。
10.用灼烧法证明海带中含有碘元素,各步骤选用的实验用品不必都用到的是( C )
选项
实验步骤
实验用品
A
步骤1:将海带灼烧灰化
B
步骤2:将海带灰溶解、过滤
C
步骤3:氧化滤液中的I-
D
步骤4:检验碘元素
11.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C )
选项
实验
操作
A
钠与水反应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粒大小的钠,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配制一定浓度的氯化钾溶液1 000 mL
准确称量氯化钾固体,放入1 000 mL的容量瓶中,加水溶解,振荡摇匀,定容
C
排除碱式滴定管尖嘴部分的气泡
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斜向上,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
D
取出分液漏斗中所需的上层液体
下层液体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关闭活塞,换一个接收容器,上层液体继续从分液漏斗下端管口放出
12.下列实验能达到实验目的且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B )
A.制备氢氧化亚铁并观察其颜色 B.收集氧气
C.制备并检验氢气的可燃性 D.浓硫酸的稀释
13.安全是顺利进行实验及避免伤害的保障。下列实验操作正确但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的是( D )
A.操作①:使用稍浸入液面下的倒扣漏斗检验氢气的纯度
B.操作②:使用CCl4萃取溴水中的溴时,振荡后需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C.操作③:吸收氨气或氯化氢气体并防止倒吸
D.操作④:用食指顶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
解析 A项,由于连通氢气发生装置的导管在液面以下,燃烧的氢气在液面上,所以该装置可以防止点燃不纯氢气时发生爆炸,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不符合题意;B项,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防止分液漏斗内压强过大而引起危险,该操作是从安全角度考虑,不符合题意;C项,水层在下层,不能防止倒吸,应该使用四氯化碳和水,该操作不正确,不符合题意;D项,检查容量瓶是否漏水操作正确,但这不是从实验安全角度考虑,符合题意。
14.如图为常用玻璃仪器组成的七种实验装置,根据需要可在其中加入液体或固体试剂。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B )
A.装置A、B既能用于收集Cl2,又能用于收集NO
B.装有浓硫酸的装置F可用于干燥CO2气体
C.装置C、E可用于尾气吸收,能防止液体倒吸到气体发生装置中
D.装置G可用于合成氨实验中,可干燥、混合气体并能大致观察H2和N2的体积比
解析 装置A可用排空气法收集Cl2,若装置A装满水,则可用于收集NO,装置B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Cl2,也能用于收集NO,A项正确;装置F为U形干燥管装置,该装置只能盛装固体干燥剂,B项错误;装置C中的烧杯可吸收尾气,洗气瓶起到缓冲作用,防止烧杯中的液体倒吸入气体发生装置中,装置E中间膨大部分可防止液体倒吸,C项正确;装置G中装入浓硫酸,可干燥H2和N2的混合气体,通过气泡多少可大致观察H2和N2的体积比,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