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3.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历史第一轮必修1单元复习题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课时 新民主主义革命 ‎ 一、选择题 ‎1.毛泽东指出:“五四运动的杰出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种“姿态”主要指(  )‎ A.先进阶级政党指导 B.社会主义革命 C.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D.具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特点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五四运动标志着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无产阶级在运动中表现出了斗争的坚决性和彻底性。‎ 答案:D ‎2.下列事件中能够充分体现五四精神主旋律的有(  )‎ ‎①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顾维钧向帝国主义列强据理力争,强调中国对山东拥有主权 ②总统府外交委员会事务长林长民发表《外交警报警告国民》,大声疾呼:“胶州亡矣,山东亡矣!” ③北大法科学生谢绍敏啮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公之于众 ④浙江海宁县召开万人国民大会,决定开除陆宗舆县籍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本题要抓住题干中的要求即五四精神的主旋律是爱国主义。上列事件都体现了爱国主义。‎ 答案:C ‎3.诗词是人们寄托情思,直抒胸臆的一种文学形式。“碧净南湖水,峥嵘烟雨楼。画船千载梦,今日御神舟。搏出新天地,赢来万象幽。黎民心有数,齐贺八旬秋。”这首诗作是为了纪念(  )‎ ‎  A.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解析:从材料中“南湖水”“画船”“新天地”等可以看出,这首诗纪念的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中共“一大”先在上海召开,后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只游船上进行。‎ 答案:A ‎4.(2009·上海单科,21)在20世纪上半叶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革命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解析:本题考查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中国独特的革命道路是相对于俄国十月革命的道路而言的。俄国走的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中国走的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A、B、D三项都不是中国特有的道路。‎ 答案:C ‎5.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此后中国共产党进一步发展成熟,主要表现在(  )‎ A.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 B.依据中国社会性质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 C.反“围剿”失利后,排除“左”倾错误的干扰开始长征 D.根据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正确处理国共两党关系 解析:毛泽东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始从理论和实践上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A项错误;中共“二大”提出了正确的民主革命纲领,B项错误;红军长征期间,中国共产党在遵义会议上排除了“左”倾错误的干扰,C项错误;遵义会议后,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针对日本侵华,及时改变方针,转向同国民党联合抗日,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成熟,故D项正确。‎ 答案:D ‎6.‎1942年1月2日,蒋介石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 A.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B.美国干涉中国内政 C.中国军队接受美国人的领导 D.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战 解析:注意1942年这个时间信息。1942年正是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材料表明中美联合抗日,中国抗战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故A正确。不能把中美联合抗日说成是美国干涉中国内政,故B错误。C说法错误,D的说法与材料信息不符。‎ 答案:A ‎7.(2008·海南,21)1938~1944年,我国科技人员在大后方注册的专利共431件,比此前20年全国的总和增长了157%,其中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技人员的内迁 B.军工企业的激增 C.民营工业的发展 D.战时需求的刺激 解析:从试题中的时间可以判断此时我国正处在全面抗战时期,而此时专利以机器、电器、交通工具、化学药品类居多,不难得出其主要原因在于适应战争的需求。‎ 答案:D ‎8. (2008·四川文综)右图是某博物馆藏民国时期四川一女子小学发给学生的毕业纪念品——木兰彩瓷笔筒。从图中信息可推知校方的寓意最可能是鼓励学生(  )‎ A.投笔从戎,参加北伐 B.参加红军,反对围剿 C.效法古人,抗战救国 D.投身革命,反对美蒋 解析:木兰从军的典故,歌颂的是木兰保家卫国的英雄精神。从民族利益和国家利益角度出发,C项是正确选项。其余三项均是从阶级立场出发。‎ 答案:C ‎9.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的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解析:当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民主、和平、自由”反映了当时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B、C两项错误;D项与事实不符。运用排除法可知答案为A项。‎ 答案:A ‎10.(2010·安徽合肥质量检测)‎1946年10月10日,梁潄溟(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到上海去见周恩来,促其回南京继续和谈。次日梁返回南京,下车见报载“国军已攻下张家口”,不禁惊叹地对记者说:“一觉醒来,和平已经死了!”“和平死了”是因为 ‎(  )‎ A.国民党发动内战,撕毁政协协议 B.国人和平建国的要求脱离实际 C.中共抵制国民党的和谈请求 D.国民党拒绝在和平协议上签字 解析:注意时间,这时,国民党已经发动了全面内战,企图消灭人民民主力量。‎ 答案:A ‎11.1924~1949年,国共两党关系呈现“合作—分裂—再合作—再分裂”的曲折发展历程。认识正确的是(  )‎ A.两次合作都是在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 B.两次合作都是中途破裂,合作的目标都没实现 C.两党性质不同,只能通过武力对抗解决矛盾 D.合则两利、分则不利 解析:两次国共合作一再证明,国共两党之间的关系是“合则两利、分则不利”;第一次合作不是在“生死存亡关头的历史背景下实现的”,第二次合作实现了抗日的目标,两党也不是只能通过武力才能解决矛盾的,故排除A、B、C三项。‎ 答案:D ‎12.(2008·上海单科,30)科学家竺可桢写了60年日记,20世纪的重大事件多有记载,其中关于解放战争时期淮海战役的记载是(  )‎ A.国民党中央官吏今日下午离开沈阳,解放军即入城 B.国民党军放弃徐州 C.解放军入北平城 D.解放军三千人渡江阴作战 解析:本题考查准确记忆历史事件的能力。考查淮海战役,A项为辽沈战役,C项为天津战役,D项为渡江战役。‎ 答案:B 二、非选择题 ‎13.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产生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中。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井冈山斗争的星星之火,燎原全国。正是这段艰苦卓绝的斗争,我们党培育和形成了闪耀着共产主义光芒的革命精神——井冈山精神。江泽民同志将井冈山精神内涵概括为六句二十四字: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 材料二 《红军过草地图》和毛泽东的《长征》诗 红军过草地 七律·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别举例说明井冈山精神“坚定信念”、“敢闯新路”、“依靠群众”是如何体现的。‎ ‎(2)根据材料二,诗中的“远征”指的是什么?导致这次“远征”发生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你认为长征精神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今天有些旅游团推出“重走长征路”活动,深受人们的欢迎,请分析其活动的意义。‎ 解析:本题图文并举,以丰富的情境材料作为命题背景,考查学生读图释文并且从中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解题关键是紧扣“长征”的原因、经过、意义展开作答。‎ 答案:(1)“坚定信念”: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率领剩余部队进入井冈山,继续革命,并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文章,对革命充满信心。‎ ‎“敢闯新路”:抛弃城市中心论,开创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建立了中国工农红军,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新的革命道路。‎ ‎“依靠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调动一切反封建的因素。‎ ‎(2)长征。“左”倾错误的发展,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 ‎(3)表现:百折不挠的革命乐观主义;不怕牺牲的英雄主义;挑战生命极限的大无畏精神;求实创新胆略,远大理想,坚定信念的无私奉献精神;勤俭节约,艰苦奋斗,开拓进取精神等。‎ 意义:通过这一活动可以缅怀红军万里长征不畏千辛万苦的光辉历史,感悟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创业精神,也可以完成对自我能力的挑战,培养健全的人格。‎ ‎14.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 材料一 ‎ 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 ‎——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 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 材料二 但无论如何,中国都能与两者(苏联人民战线与英美民主联盟)很好地协调起来。中国是一个合格的反法西斯主义国家,同时,它能被英美民主联盟接受为一名,不妨说,光荣的成员。至少在亚洲的环境中,蒋介石领导下的统一的中国表现出战时所能期望的民主。当时尽管很少有人声称中国正在为民主而战,但是十分明显,中国人民正拒绝屈服于犯下像“南京暴行”那样的抢劫和屠杀罪行的法西斯侵略者。整个1938年,中国人民的英勇抵抗赢得了美国和英国的敬佩。‎ ‎——(美)费正清、费维恺编《剑桥中华民国史》‎ ‎(1)国共第一、二次合作的主要目的分别是什么?各起了怎样的作用?‎ ‎(2)与第一次国共合作相比,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特点有什么显著的差异?新课标主要运用了文明史观之史学范式,上述两则材料又运用了何种不同的史学范式?试指出来。‎ ‎(3)国共前两次合作破裂,带来什么严重后果?从国共分合的史实中,你得到什么认识?‎ 答案:(1)目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和统一中国;第二次国共合作是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实现中华民族的解放。‎ 作用: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了史无前例的国民大革命,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前进奠定了基础。第二次国共合作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起来,共同进行了八年的艰苦抗战,打败了日本法西斯,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 ‎(2)特点:有政权、有军队的合作;实行党外合作;没有统一的纲领(主义);没有固定的组织形式;高举爱国主义,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取得更多的国际援助,享有更高的国际声誉。(答对任意2点即可)‎ 史学范式:材料一主要运用了现代化史观,材料二主要运用了全球史观。(答对任意1点即可)‎ ‎(3)后果:第一次分裂导致1927~1936年国共十年对峙,日本乘机逐步扩大侵华,民族危机加深;第二次分裂导致1945~1949年国共内战,造成海峡两岸的分治。‎ 认识:国共两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两党合则两利,促进中国的进步与发展;斗则两伤,阻碍中华民族向前发展。海峡两岸炎黄子孙应该团结起来,‎ 共同面对目前挑战,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答对任意1点即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