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安徽卷)
数学(理科)
本试题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Ⅰ卷第1至第2页,第Ⅱ卷第3页至第4页。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务必在答题卡背面规定的地方填写姓名和座位号后两位。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的标号。
3、答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记清晰。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在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参考公式:
如果事件A与B互斥,那么 锥体积V=Sh, 其中S为锥体的底面面积,
P(A+B)=P(A)+P(B) h为锥体的高
如果事件A与B相互独立,那么
P(AB)=P(A)P(B)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5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i是虚数单位,复数为纯虚数,则实数a为
(A)2 (B) -2 (C) (D)
(2)双曲线的实轴长是
(A)2 (B) (C) 4 (D)
(3)设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时,,则
(A)-3 (B)-1 (C) 1 (D)3
(4)设变量x,y满足|x|+|y|≤1,则x+2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A) 1,-1 (B) 2,-2 (C)1,-2 (D)2,-1
(5)在极坐标系中,点到圆的圆心的距离为
(A) 2 (B) (C) (D)
(6)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该几何体的表面积为
(A) 48 (B)
(C) (D) 80
(7)命题“所有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的否定是
(A) 所有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是偶数
(B) 所有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都不是偶数
(C) 存在一个不能被2整除的整数是偶数
(D) 存在一个能被2整除的整数不是偶数
(8)设集合A={1,2,3,4,5,6},B={4,5,6,7,8},则满足且的集合S的个数是
(A)57 (B) 56 (C) 49 (D)8
(9)已知函数,其中为实数,若对恒成立,且,则
的单调递增区间是
(A) (B)
(C) (D)
(10)函数在区间[0,1]上的图像如图所示,则m,n的值可能是
(A) m=1,n=1 (B) m=1,n=2
(C) m=2,n=1 (D) m=3,n=1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11)如图所示,程序框图(算法流程图)的输出结果是 .
(12)设,则 .
(13)已知向量a,b满足(a+2b)·(a-b)=-6,且|a|=1,|b|=2,则a与b的夹角为 .
(14)已知⊿ABC的一个内角为120°,并且三边长构成公差为4的等差数列,则⊿ABC的面积为 .
(15)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如果x与y都是整数,就称点(x,y)为整点。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写出所有正确命题的编号)。
①存在这样的直线,既不与坐标轴平行又不经过任何整点
②如果k与b都是无理数,则直线y=kx+b不经过任何整点
③直线l经过无穷多个整点,当且仅当l经过两个不同的整点
④直线y=kx+b经过无穷多个整点的充分必要条件是:k与b都是有理数
⑤存在恰经过一个整点的直线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5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解答写在答题卡的指定区域内。
(16)(本小题满分12分)
设,其中a为正实数.
(Ⅰ)当时,求的极值点;
(Ⅱ)若为R上的单调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17)(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ABEDFC为多面体,平面ABED与平面ACFD垂直,点O在线段AD上,OA=1,OD=2,⊿OAB, ⊿OAC, ⊿ODE, ⊿ODF都是正三角形.
(Ⅰ)证明直线BC∥EF;
(Ⅱ)求棱锥F-OBED的体积.
(18)(本小题满分13分)
在数1和100之间插入n个实数,使得这n+2个数构成递增的等比数列,将这n+2个数的乘积记作,再令,n≥1.
(Ⅰ)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Ⅱ)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19)(本小题满分12分)
(Ⅰ)设x≥1,y≥1,证明;
(Ⅱ)设10,知
在R上恒成立,因此,由此并结合a>0,知.
(17)本题考查空间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空间直线平行的证明,多面体体积的计算等基本知识,考查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Ⅰ)(综合法)
证明:设G是线段DA与线段EB延长线的交点,由于△OAB与△ODE都是正三角形,所以OB∥,OB=,OG=OD=2
同理,设G′是线段DA与线段FC延长线的交点,有OG′=OD=2,又由于G和G′都在线段DA的延长线上,所以G与G′重合。
在△GED和△GFD中,由OB∥,OB=和OC∥, OC=,可知B,C分别是GE和GF的中点,所以BC是△GEF的中位线,故BC∥EF.
(向量法)
过点F作FQ⊥AD,交AD于点Q,连QE,由平面ABED⊥平面ADFC,知FQ⊥平面ABED,以Q为坐标原点,为x轴正向,为y轴正向,为z轴正向,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
由条件知E(,0,0),F(0,0,),B(,-,0),C(0,-,)。
则有,,。
所以,即得BC∥EF.
(Ⅱ)解:由OB=1,OE=2,∠EOB=60°,知SEOB=,而△OED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故SOED=,所以SOBED=SEOB+SOED=。
过点F作FQ⊥AD,交AD于点Q,由平面ABED⊥平面ACFD知,FQ就是四棱锥F-OBED的高,且FQ=,所以VF-OBED=FQ·SOBED=。
(18)本题考查等比和等差数列,对数和指数的运算,两角差的正切公式等基本知识,考查灵活运用基本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
解:(Ⅰ)设构成等比数列,其中,则
①
②
①×②并利用,得
(Ⅱ)由题意和(Ⅰ)中计算结果,知
另一方面,利用
得
所以
(19)本题考查不等式的性质,对数函数的性质和对数换底公式等基本知识,考查代数式的恒等变形和推理论证能力。
证明:(Ⅰ)由于x≥1,y≥1,所以
将上式中的右式减左式,得
既然x≥1,y≥1,所以,从而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Ⅱ)设,由对数的换底公式得
于是,所要证明的不等式即为
其中
故由(Ⅰ)立知所要证明的不等式成立。
(20)本题考查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计算,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列、均值等基本知识,考查在复杂情境下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合情推理与演绎推理,分类讨论思想,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
解:(Ⅰ)无论以怎样的顺序派出人员,任务不能被完成的概率都是,所以任务能被完成的概率与三个人被派出的先后顺序无关,并等于
(Ⅱ)当依次派出的三个人各自完成任务的概率分别为时,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1
2
3
P
所需派出的人员数目的均值(数学期望)EX是
EX=++
=
(Ⅲ)(方法一)由(Ⅱ)的结论知,当甲最先、乙次之、丙最后的顺序派人时,
EX=
根据常理,优先派出完成任务概率大的人,可减少所需派出的人员数目的均值。
下面证明:对于的任意排列,都有
(*)
事实上,
即(*)成立。
(方法二)(ⅰ)可将(Ⅱ)中所求的EX改写为,若交换前两人的派出顺序,则变为。由此可见,当时,交换前两人的派出顺序可减少均值。
(ⅱ)也可将(Ⅱ)中所求的EX改写为,若交换后两人的派出顺序,则变为。由此可见,若保持第一个派出的人选不变,当时,交换后两人的派出顺序也可减少均值。
综合(ⅰ)(ⅱ)可知,当=时,EX达到最小。即完成任务概率大的人优先派出,可减少所需派出人员数目的均值,这一结论是合乎常理的。
(21)本题考查直线和抛物线的方程,平面向量的概念,性质与运算,动点的轨迹方程等基本知识,考查灵活运用知识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考核综合数学素养。
解:由知Q,M,P三点在同一条垂直于x轴的直线上,故可设P(x,y),Q(x,y0),M(x,x2),则,即
①
再设,由,即,解得
②
将①式代入②式,消去,得
③
又点B在抛物线上,所以,再将③式代入,得
整理得
因,两边同除以,得
故所求点P的轨迹方程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