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8.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纲要求] 1.古代中国的政治家:(1)秦始皇;(2)唐太宗;(3)康熙帝。2.东西方的先哲:(1)孔子;(2)柏拉图、亚里士多德。3.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1)克伦威尔;(2)华盛顿;(3)拿破仑。4.“亚洲觉醒”的先驱:(1)孙中山;(2)甘地;(3)凯末尔。5.无产阶级革命家:(1)马克思、恩格斯;(2)列宁;(3)毛泽东、邓小平。6.杰出的科学家:(1)李时珍;(2)詹天佑;(3)李四光;(4)牛顿;(5)爱因斯坦。
核心知识
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人物
时代
主要贡献
局限
评价
秦
始
皇
秦朝——封建社会初期
(1)完成统一大业。
(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3)采取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修驰道、筑长城)
(1)繁重役税。
(2)严刑峻法。
(3)焚书坑儒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奠基人
唐
太
宗
唐朝——封建社会盛期
(1)制度调整。
(2)善于用人。
(3)开明的民族政策。
(4)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晚年骄奢
开启“贞观之治”,大唐盛世的奠基人
康
熙
帝
清朝——封建社会后期
(1)巩固统一(平定三藩之乱、设置台湾府、平定噶尔丹叛乱、册封班禅等宗教领袖)。
(2)维护国家主权,组织雅克萨反击战
(1)大兴文字狱。
(2)实行闭关政策
维护了国家主权,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捍卫者;开启“康乾盛世”
二、东西方的先哲
1.孔子
(1)政治思想
①“仁”:基本含义是“爱人”;统治者要施行仁政;实现“仁”要遵循“忠恕”之道。
②“礼”:“克己复礼”“正名”。
③“中庸”:用其协调“仁”与“礼”的关系。
(2)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启发式教学。
(3)思想影响
①对中国:渗透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形象逐渐被神圣化。
②对世界:亚洲许多国家接受儒家文化;儒学传到西欧,一些思想家从中得到启发。
2.柏拉图
(1)哲学思想:理念论。理念是世界的本质;对理念的讨论实质是对事物共性的讨论。
(2)政治思想
①《理想国》:居民分为统治者、军人和平民三类,国王必须懂得哲学。
②《法律篇》:法律应该成为所有人的行为准则。
(3)教育贡献:建立阿卡德米学园,重视自然科学。
3.亚里士多德
(1)态度:治学严谨。
(2)名言:吾爱吾师,吾尤爱真理。
(3)成就
①首次将科学分为理论的科学、实践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三类。
②提出“三段论”。
③提出法治优于人治。
④提出“中庸”伦理学理论。
三、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历史
环境
英国资产
阶级革命
北美独立战
争和建国
法国大革命
贡献
赢得内战胜利;建立共和国;巩固革命成果
领导独立战争;主持制定宪法;以行动捍卫民主
稳定秩序;颁布法典;反抗外来干涉
局限
入侵爱尔兰;后期实行独裁统治
对种植园奴隶主的妥协,保留黑人奴隶制
恢复君主制,实行独裁统治;后期不断进行侵略战争
影响
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美国除外),确立了一些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四、“亚洲觉醒”的先驱
1.孙中山
(1)贡献
①领导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②为捍卫民主共和领导“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③召开国民党一大,确立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开创国民革命新局面。
(2)评价: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中华民国缔造者。
2.甘地
(1)领导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①主要目的: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争取印度自治独立。
②行动纲领:学生罢课、律师抵制英人法庭、官员拒绝赴英机构任职、士兵拒绝英授奖章、改穿土布。
(2)评价
①历史作用:给英殖民当局以沉重打击;增强了印度人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二战后赢得印度独立。
②历史局限:害怕群众暴力斗争;对英政府抱有幻想。
(3)地位
①甘地主义的创始人,国大党领导人。
②印度人民的政治领袖和精神领袖,被印度人民尊称为“圣雄”。
3.凯末尔
(1)贡献
①领导民族独立:召开全国护权协会代表大会;成立代表委员会;建立国民军;成立临时政府;与协约国签订《洛桑条约》赢得国家独立;创建人民共和党;宣告共和国成立。
②主持民主化改革:实行政教分离;制定共和国宪法;颁布一系列法令;传授现代知识与文明;废除陈规陋习。
③凯末尔主义原则:共和主义、民族主义、平民主义、国家主义、世俗主义和改革主义。
(2)评价:土耳其共和国的奠基者,被尊称为土耳其的国父;其改革促使土耳其走上民族复兴和现代化的道路。
五、无产阶级革命家
1.马克思、恩格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索
(1)1848年,发表《共产党宣言》,创立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2)积极参加1848年欧洲革命,创建和领导第一国际。
(3)恩格斯指导成立第二国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列宁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方面的贡献
(1)领导建立俄国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创立了列宁主义,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2)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为巩固新生政权,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社会建设方面,实行新经济政策,探索出一条符合俄国国情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道路。
(4)晚年进行理论新探索,对工业化、民族关系、政权建设和政党建设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5)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大发展,证明了社会主义革命可以在一国首先取得胜利。
3.毛泽东、邓小平的创新精神
(1)毛泽东
①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从理论上对中国革命的新
道路作了阐述,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正确方向,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②在革命斗争和实践中,形成一套完备的新民主主义理论,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形成了毛泽东思想。
(2)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第二次飞跃,是毛泽东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发展,是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六、杰出的科学家
人物
活动
地位
精神
李时珍
编写了医药名著《本草纲目》
其编著的《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救死扶伤、态度严谨、锲而不舍
詹天佑
主持建成中国自行设计修建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近代中国伟大的铁路工程师
热爱祖国、不畏艰难、勇于创造
李四光
(1)创立地质力学。(2)指导石油等矿产开采。
(3)研究地震预测和预防
“中国地质力学的奠基人”
热爱祖国、艰苦奋斗、勇于开拓
牛顿
(1)著《自然哲学中的数学原理》(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2)创立“归纳—演绎”
“近代科学之父”
勤奋探索、勇攀高峰、追求科学
研究方法
爱因
斯坦
提出相对论、光量子假说(推动了量子力学的发展);为人类和平进步而斗争
20世纪的科学伟人
科学创新、实事求是、崇尚真理、勤于思考、甘于奉献
考向聚焦
考向一 对唐太宗“明君”之道的评价
[典例] (2015·江苏高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唐太宗论“明君”执政之“君道”,为此后历代帝王所推崇。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贞观元年,太宗令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修定法律,并说“法者,非朕一人之法,乃天下之法”,“不可任情以轻重”。此后,太宗提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岂如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谁敢为非?”
贞观二年,太宗问魏征:“何谓为明君?”魏征说:“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太宗以为然,并说“主欲知过,必藉忠臣”,“冀凭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贞观期间,太宗屡屡对“一士之谔谔(直言)”表示“此言是也,当为卿改之”,并赐绢帛。
贞观六年,太宗对侍臣说:“‘可爱非君,可畏非民’,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诚可畏也。”
——摘编自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请回答:
(1)据材料,就“明君”执政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君道”产生的客观因素。
(3)以帝王政治为视角,综合评价唐太宗的“君道”。
古代中国政治家的贡献与评价视角
1.贡献
类别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政治
统一全国、创立中央集权制度
完善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强化君主专制
经济
“使黔首自实田”,统一货币、度量衡
延续均田制、租庸调制
奖励垦荒、“更名田”
民族关系
北击匈奴、征服岭南和西南地区
民族和睦的政策、唐蕃和亲
平定噶尔丹叛乱、统一台湾
对外关系
兼收并蓄,对外
开放
抗击沙俄,维护主权
2.评价视角
(1)秦始皇:①顺应时代潮流,兼并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诸侯割据局面,奠定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格局。②创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并在经济、文化各领域确立起一整套先进的制度、规范,为此后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开辟了新的发展方向。③
但他在从事征战和兴建工程中,征调过急,赋敛过重,刑罚严酷,“焚书坑儒”等暴政导致秦朝短命而亡。
(2)唐太宗:①唐太宗执政时期,吸取隋亡教训,确立了一系列稳定社会、发展经济的方针政策,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复苏和发展、社会安定,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朝步入强盛奠定了基础。②采取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巩固发展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他的开明统治和贞观年间的一系列制度创新,造就出兼容并蓄、博大开放、昂扬进取的时代风貌。晚年求治之心锐减而骄逸之心渐萌。但这并不影响唐太宗对推动历史发展所做出的丰功伟绩和政治家的本色。
(3)康熙帝:①作为政治家的康熙帝,其历史功绩主要是平定“三藩之乱”,平定噶尔丹叛乱,收复台湾并设台湾府进行管理和开发,反击沙俄侵略中国东北。基本奠定了中国的版图,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②但康熙帝大兴文字狱,实行文化专制;对外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在开启“康乾盛世”的同时,又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资本主义发展的潮流。康熙帝是中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
考向二 客观评价俾斯麦的《非常法》
[典例] (2015·新课标全国卷Ⅱ)[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1878年,俾斯麦政府强迫帝国议会通过了《非常法》,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在《非常法》实行的12年里,许多社会民主党党员被监禁和驱逐,大量拥护社会民主党的工人被解雇,大批报刊、出版物及工人组织被查禁或取缔。
俾斯麦政府也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自1883年起,俾斯麦政府相继颁布了《疾病保险法》《事故保险法》《老年人与伤残者保险法》,为工人及其家属、工伤者提供医疗保障,同时也为老年人及伤残者提供养老金和津贴。——摘编自孙炳辉、郑寅达《德国史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俾斯麦政府颁布《非常法》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俾斯麦对工人运动采取的基本政策并加以评析。
1.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
标准主要有三条:一是看是否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历史发展趋势,当时应该解决的主要矛盾);二是看是否符合人民的(长远)利益和愿望;三是看是否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这三条标准是紧密相连和互为一体的。
一般来说,只要符合第一条,其他两条也就顺理成章了。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历史潮流是不同的:在中国古代史上,统一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中国近代史上主要是反侵略(1894年后为反帝)反封建;中国现代史上主要是推动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
2.评价历史人物的观点与采用的方法
(1)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辩证唯物主义的方法,即用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方法;要用历史的观点、客观科学的方法。全面的观点就是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所评价人物的一生,既要看到其优点,又要看到其缺点和不足;历史的观点就是要放在当时的历史环境条件下,分析和评价其在当时所起的作用。
(2)主观和客观分别评价的方法。即主观目的和客观作用分别评价,就是一分为二对待,用两点论。
(3)用阶级分析的方法。①先进的阶级代表历史发展的方向;落后的阶级阻碍生产力发展,逆历史潮流而动,将要被历史抛弃。②统治阶级的政策,出发点是为本阶级利益服务的,从本质上讲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③无产阶级及广大劳动阶级是当今最先进的阶级,是历史发展的主人。
考向三 邓小平对中国改革开放的贡献
[典例] (2014·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在全国进一步展开、改革开放的呼声越来越高的时候,1978年9月,邓小平到东北三省考察。他自己说,我这是到处点火……当时担任中共吉林省委书记的王恩茂回忆说:“……过去有些不敢想的问题,现在敢想了;过去不敢讲的问题,开始敢讲了。”——摘编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材料二
——摘编自上海财经大学课题组《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2005》
材料三 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邓小平所说的“点火”的含义。
(2)据材料二,指出1978~1992年间中国经济开放度变化的总体趋势并分析其原因。如何理解材料三对邓小平的评价。
归纳中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
(1)胸怀宽广、志向高远,以国家民族甚至全人类的解放和进步事业为己任。
(2)勤奋好学、积极探索,以丰富的知识和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的头脑。
(3)勇于实践、实事求是,结合实践不断检验、完善和更新已有的思想理论体系,不盲从迷信权威和经验。
演练提升
1.(2015·贵港二次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论语·述而》
他(亚里士多德)的卓越贡献主要是开创了逻辑学、物理学、生物学和人文科学等学科。作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伟大学者,他试图找到自然界和人类生活各个方面的秩序。——[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概括孔子和亚里士多德在教育内容方面的差异。
(2)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对近代西方社会发展的影响。
2.(2015·福建高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御史台是唐代的最高中央监察机关。唐太宗注意以御史治吏。他采纳御史大夫李乾祐的奏请,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贞观末年,“于台中置东西二狱”,委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摘编自邱永明《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史》
材料二 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恒恐上不称天心,下为百姓所怨。但思正人匡谏,欲令耳目外通,下无怨滞。——摘自吴兢《贞观政要》卷二《求谏》
(1)据材料一,概括唐太宗以御史治吏的主要特点。
(2)材料二中唐太宗认为隋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做到君明臣廉的。
3.(2015·新课标全国卷Ⅰ)[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丘处机(1148~1227年),登州(今属山东)人,19岁时投入道教全真派。全真派是当时新出现的一个道教派别,主张兼修儒、释。丘处机潜心研习,成为一方道教领袖。其时黄河南北陷于战乱,全真派徒众剧增,成为蒙古、金、宋竞相争取的对象。
1220
年,应成吉思汗之召,丘处机偕弟子西行,历时四年,行程万余里,到达成吉思汗驻跸的雪山(在今中亚地区)。成吉思汗常与他交谈,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成吉思汗深为认同,“命左右书之,且以训诸子”。史载:某日暴雷异常,成吉思汗询问是何预兆,丘处机借此回答说:“人罪莫大于不孝,不孝则不顺乎天,故天威震动以警之,似闻境内不孝者多,陛下宜明天威,以导有众。”成吉思汗采纳了他的建议。
丘处机的弟子李志常撰写了《长春真人西游记》一书,记录了丘处机西行谒见成吉思汗的经历与见闻,流传至今。——据《元史》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4.(2015·海南高考)[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立宪政治,以代表国民公意为准则,而最适于运用此制者,则莫如政党政治,政党政治与责任内阁是联为一体的,盖必使国会占多数之政党,组织完全政党内阁,方举责任内阁之实。
(政党)
贯彻国利民福之薪向,进而组织政府,则成志同道合之政党内阁,以其所信之政见,举而措之裕如,退而在野,则使他党执政,而已处于监督之地,相摩相荡,而政治乃目有向上之机。——摘编自宋教仁《国民党宣言》《代草国民党之大政见》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民国初年宋教仁关于政党政治的主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教仁政党政治活动的作用。
5.(2015·河南六市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成人矣。”——《论语》
材料二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论十大关系》等著作中,不仅充分论证了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状况,而且也清醒地看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复杂的义利矛盾,提出了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统筹兼顾”的原则。——《论毛泽东、邓小平的义利观》
材料三 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我们提倡按劳分配,承认物质利益,是要为全体人民的物质利益而奋斗。每个人都应该有他一定的物质利益,但是这绝不是提倡个人抛开国家、集体和别人,专门为自己的物质利益而奋斗,绝不是提倡个人都向“钱”看。——1980年8月,邓小平回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讲话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关于义利的观点。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比较毛泽东与邓小平在义利方面的相同思想。邓小平关于义利思想有哪些新发展?
(2)根据以上材料,简要评价三位人物思想的积极影响。
6.(2015·曲师大附中月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马克思说:“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如果没有这样的人物,它就要创造出这样的人物来。”自称为“第二提琴手”的恩格斯逝世后,作为第二国际的领导人之一的考茨基曾经说:“恩格斯的逝世使我们感到悲痛远远超过了马克思的逝世,因为我们觉得,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
材料二 恩格斯反复教导各国社会主义者要独立决定本国的革命方针和策略。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也提出:“
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我们需要本本,但是一定要纠正脱离实际情况的本本主义。”邓小平也曾经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世界历史参考资料》
(1)材料一中,马克思对伟大人物是如何认识的?结合史实分析“恩格斯逝世后,马克思才完全逝世了”的原因。
(2)材料二的观点体现了什么共同原则?毛泽东、邓小平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是如何实践这一原则的?
答案精析
选修四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考向聚焦
考向一
[典例] 审题思路 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广任贤良,高居深视,法令严肃”“兼听”“冀凭直言”等概括唐太宗的“君道”内涵。第(2)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传统儒家的民本思想等角度作答。第(3)问限定从“帝王政治”的角度评价唐太宗的“君道”,可结合唐太宗统治的目的、对唐朝及后世统治者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 (1)内涵:严肃法令,遵守法律;减少独断,广任贤良;兼听纳谏,激励直言。
(2)因素:隋朝无道而亡(农民战争的威力);传统儒家的民本、仁政思想;大乱初定,经济凋敝。
(3)评价:唐太宗的“君道”是古代开明政治的典范,促成了封建治世的出现,成为古代统治者的“明君”理想。但唐太宗的“君道”是为了维护李唐王朝的统治,其实施有赖于帝王的个人品质,唐太宗晚年背离了自己的这一“君道”。
考向二
[典例] 审题思路 第(1)问根据材料“19世纪70年代,德国统一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一系列社会问题随之出现。工业生产中的伤亡事故频繁,工人生活与健康状况不断恶化。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力量迅速壮大,工人运动日益高涨”并联系德国政体的特点概括。第(2)问“基本政策”根据材料中的“对深受工人拥护的社会民主党进行严厉镇压”“通过立法为工人提供社会保障”等信息概括;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对上述政策进行评析。
答案 (1)德国统一,经济发展迅速;社会问题凸显,工人生存状况恶化;马克思主义传播,工人力量壮大,工人组织出现;德国君主立宪政体带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2)政策:推行《非常法》,镇压工人运动;颁布有关社会保障法令,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评析:巩固了资产阶级的统治;阻碍了工人运动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众生活,缓解了社会矛盾。
考向三
[典例] 审题思路 第(1)问抓住材料一信息,结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背景来回答。第(2)
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曲线容易判断是上升趋势;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邓小平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主要贡献。
答案 (1)理解:鼓励开展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提倡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做思想准备。
(2)趋势:上升。
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改革开放(工作重点转移);建立经济特区,开放沿海城市,设立经济开发(开放)区。(答两点即可)
理解:邓小平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演练提升
1.(1)孔子以六经和六艺(或儒家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强调伦理规范,相对忽视自然科学的教育。亚里士多德既讲授伦理学和人生哲学(或人文科学),又教授科学知识(或自然科学),重视人类社会与自然的结合。
(2)成为西方人文主义之源;西方先于东方产生近代自然科学;推动西方社会的发展。
解析 第(1)问考查学生提炼、概括历史信息的能力。两个人的“差异”可以从各自教授的典籍、道德和科学范畴等方面加以概括。第(2)问“地位”可以从精神觉醒、科学兴起、社会发展等方面加以归纳。
2.(1)特点:增加人数;增设下属部门;扩大职权(赋予拘禁权力)。
(2)原因: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
分析:通过自省、纳谏防止或纠正决策失误;以御史制度约束官吏;正人与正己相结合。
解析 第(1)问,据材料“增设殿中侍御史和监察御史各二人”可知是增设机构,增加人数;据材料“御史台有‘鞫(jū:审问)案禁系’之权”可知扩大御史职权。第(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可知是隋炀帝暴政,大臣不敢进谏导致隋朝灭亡;第二小问,据材料一可知,通过设置御史台约束官吏;据材料“朕每闲居静坐,则自内省”可知是通过自省、纳谏来防止和纠正决策失误。材料一体现的是正人,材料二体现的是正己,正人与正己相结合实现君明臣廉。
3.(1)成吉思汗需要为庞大的统治区域寻求治理方法;丘处机学识广博;善于选择劝谏的方式与时机。
(2)使蒙古最高统治者较为深入地接触到中原的思想文化;为后来元朝的统治起了一定作用;留下了关于当时西域地区重要的文献记录。
解析 第(1)
问,紧扣材料信息,从成吉思汗的统治要求、丘处机的个人性格与行为角度分析归纳丘处机的意见被成吉思汗接受的原因。第(2)问,从不同地区文化的融合、后世深远影响等角度归纳指出丘处机西行的意义。
4.(1)成立政党;实行多党竞争;以国会多数党组成责任内阁,在野党监督政府。
(2)提出并实践议会政治主张;在改组国民党中起重大作用;为民主政治牺牲,引发“二次革命”,为后来革命斗争提供血的教训。
5.(1)孔子认为追求富与贵、避免贫与贱是人之常情;同时他主张见利思义,要义利同在,反对见利忘义。相同思想:毛泽东和邓小平都认为,在获取利益过程中,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提倡为国家利益而努力。新发展:邓小平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鼓励勤劳致富,反对见利忘义、“向钱看”。
(2)评价:孔子的义利观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个人品德的修养;毛泽东的义利观有利于正确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有益探索;邓小平的义利观有利于解放思想,推进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
解析 第(1)问孔子的义利观把握材料一中的“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见利思义”即可;毛泽东、邓小平的相同思想把握社会主义集体观念即可;邓小平的发展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及材料三“将更多地承认个人利益,满足个人的需要”即可。第(2)问评价均结合三位人物所处历史时代及其论述的侧重点,从个人修养、社会主义建设初期的探索、改革开放等角度分析。
6.(1)认识: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
原因:实践上,恩格斯继续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
(2)共同原则: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或者国情)相结合。
实践:毛泽东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解析 第(1)问马克思认为“每一个社会时代都需要有自己的伟大人物”,即伟大人物的出现是一定时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原因主要是恩格斯对马克思实践和理论上的继承发展,实践上,恩格斯继续指导各国工人运动,推动了第二国际的成立;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整理和出版了《资本论》第二卷和第三卷。第(2)问总结恩格斯、毛泽东、邓小平的话可知其共同原则都是强调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本国的实际(或者国情)相结合。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邓小平在新时期实行改革开放,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