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9 M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中国地理 中国地理概况时中国的自然资源学案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5课时 中国的自然资源 ‎[学习目标] 1.知道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结合区域图或地形图掌握其分布的规律性。 2.掌握我国水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理解水资源问题的成因以及解决的主要措施。 3.理解我国的环境整治与资源的合理开发之间的关系,会综合分析我国主要资源的分布及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4.理解海洋国土的含义,掌握我国海洋资源的分布状况,分析我国海洋资源开发与海洋环境保护的措施。‎ 提示:①太阳能 ②石油 ③地热能 ④旱地 ⑤水资源 ⑥一 ⑦二 ⑧水田 考点一 自然资源概况及我国的土地资源 ‎1.我国自然资源的总体特征 土地 矿产 耕地 河流年径流量 森林 总量(占世界位次)‎ ‎3‎ ‎3‎ ‎4‎ ‎6‎ ‎6‎ 人均量相当于世界人均值 ‎(1)总量大,种类多。‎ ‎(2)人均资源占有量不足,相对短缺——人口众多。‎ ‎(3)开发利用不尽合理。‎ ‎2.土地资源 ‎(1)我国土地资源的基本特点 ‎①土地资源类型多样。‎ ‎②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多。‎ ‎③土地资源总量多,人均占有量少,后备土地资源不足。‎ ‎④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显著。‎ 耕地 A水田和B旱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 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 C林地 分布在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和边疆地区及东南部的山地 D草地 分布在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及青藏高原区 ‎(2)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①主要问题: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乱占耕地、土地污染等。‎ ‎②解决措施:合理用地、节约用地、保护耕地,把“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作为一项基本国策。‎ ‎1.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及其分布 利用类型 耕地 草地 林地 分布规律 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盆地、低缓的丘陵地区 北方干旱、半干旱的高原、山地,青藏高原区 东北、西南交通不便的深山区、边疆区和东南部的山地 影响因素 地形 平原、盆地、低缓的丘陵 高原、山地 山地、丘陵 气候 年降水量>‎400 mm的湿润、半湿润地区 年降水量<‎400 mm的干旱、半干旱地区 湿润、半湿润地区 地区差异 因降水量南多北少,形成北方旱作、南方水田的耕作模式 草地类型和产草量自东向西随降水量的减少而变化 东北林区:松林成海;西南林区:树种繁多;东南林区:经济林茂盛 ‎2.土地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对策 水土流失 土地沙漠化 土地盐碱化 原因 地形、土壤、气候、植被等自然因素,‎ 气候变暖、干旱、风沙侵蚀等,‎ 气候干旱,干旱地区大水漫灌,地下水位上升,‎ 不合理的垦殖等人为因素 滥垦滥挖、过度放牧、乱砍滥伐造成植被破坏 沿海地区过度抽取地下水,海水倒灌 危害 土地生产力下降、农业减产 沙漠面积扩大、耕地减少、风沙危害、沙尘暴等 耕地退化、农业减产 对策 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 植树种草、退耕还林、退耕还牧 完善排灌系统,利用水利和生物等配套技术 下图为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读图,回答(1)~(2)题。‎ ‎(1)关于该流域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前期增加后期减少的是林地 B.增幅和减幅均最大的是灌丛草地 C.前期减少幅度最大的是旱地 D.整个时期耕地总体上是减少的 ‎(2)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中,其面积前后期变化能反映流域生态状况由退化趋于好转的是(  )‎ ‎①旱地 ②灌丛草地 ③建设用地 ④裸岩地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解析:第(1)题,读此图时一定要注意图中反映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的变化有正、负之分,判断前后差值时必须注意。第(2)题,解题的关键是看好图例,仔细读图,然后判断土地利用前后期的变化,进而推理变化给流域生态环境带来的影响。‎ 答案:(1)D (2)B 考点二 水资源与水能资源 ‎1.我国水资源的基本特点 ‎(1)总量丰富,居世界第六位,但人均占有量少,仅相当于世界人均的1/4。‎ ‎(2)时空分布不均匀,表现为南多北少;年际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 ‎(3)水资源与人口、耕地的分布不匹配。‎ ‎2.我国水能资源的基本特点 ‎(1)蕴藏量大,可开发量居世界第一。‎ ‎(2)地区分布不均,按地区来说,大部分集中在西南地区,其次是中南地区和西北地区;按河流来说,长江流域最丰富。‎ ‎(3)大型水电站的比重很大。‎ ‎(4)开发利用率低。‎ ‎3.解决水资源紧缺的措施 ‎(1)修建水库,解决时间分配不均。‎ ‎(2)跨流域调水,解决水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3)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1.华北平原水资源紧张的原因与解决措施 ‎2.跨流域调水 调水工程 引水路线 作用 南水北调 东线 从扬州的江都水利枢纽引水,向北沿京杭大运河抽水到天津 把长江流域的水抽调一部分到干旱的华北、内蒙古和西北地区,以解决我国北方地区的缺水问题,并使长江、淮河、黄河、海河等河流成为相互沟通的水利体系 中线 从丹江口水库送水到北京、天津 西线 从长江上游干支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送水到黄河上游 引黄济青 把黄河下游的水调到青岛 解决青岛的缺水问题 引滦入津 把滦河的水调到天津 解决天津的缺水问题 ‎1.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是指流域或区域用水量占水资源可利用量的比率。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资源可利用量均高于世界平均值 B.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是准噶尔盆地 C.解决水资源紧缺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率 D.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调节径流的季节分配不均 解析:选C。注意纵坐标表示的是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率,“可利用量”和“开发利用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开发程度越高说明水资源越紧缺,因此海河流域水资源最紧缺;解决水资源问题的核心是提高其利用率。‎ ‎2.河南省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最长、占地最多、移民征迁任务最重、投资最大、计划用水量最大的省份。读“河南省地形图”及“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回答(1)~(2)题。‎ ‎(1)影响南水北调中线河南段走向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水源 C.交通 D.城市 ‎(2)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工程建设加重受水区的环境恶化 B.能缓解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引起的盐碱化问题 C.利于解除海河流域洪涝的威胁 D.将促进北方缺水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第(1)题,从河南省地形图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线路示意图中经过河南省的线路对比,可看出线路在河南省境内发生较大的弯曲,主要是考虑既要避开海拔太高的山地,又要保证能比下游海拔高,使水能自流而下,所以走向受地形影响较大。第(2)题,北方地区因缺水而影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所以南水北调后,将有利于北方缺水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南水北调后会使线路沿线和北方地区的地下水位有所上升,可能会加重该地区的土地盐碱化。‎ 答案:(1)A (2)D 考点三 我国其他主要自然资源 ‎1.矿产资源——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1)能源矿产 ‎①煤炭:储量丰富,产量第一;主要集中在我国北方地区,以新疆、内蒙古、山西和陕西为主。‎ ‎ 所在省 河北 山西 辽宁 黑龙江 江苏 安徽 河南 煤矿名称 开滦、峰峰 大同、阳泉 阜新 鸡西、鹤岗 徐州 淮北 平顶山 ‎②石油、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华北、西北以及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和东部沿海大陆架及南海海域。‎ 所在省 河北 辽宁 黑龙江 山东 山东和河南之间 油田名称 华北 辽河 大庆 胜利 中原 ‎(2)金属矿产 ‎①铁矿:以河北、辽宁、四川三省储量最多。‎ 所在省 河北 内蒙古 辽宁 安徽 湖北 海南 四川 铁矿名称 迁安 白云鄂博 鞍山本溪、‎ 马鞍山 大冶 石碌 攀枝花 ‎②有色金属矿:主要集中于我国南方地区。‎ 所在地 ‎①‎ 贵州 铜仁 ‎②‎ 江西 大余 ‎③‎ 云南 个旧 ‎④湖 南锡 矿山 ‎⑤‎ 江西 德兴 ‎⑥甘肃 金昌 ‎⑦‎ 山东 招远 ‎⑧湖 南水 口山 ‎⑨内蒙古白云鄂博 ‎⑩广西 平果 主要有色金属矿 汞矿 钨矿 锡矿 锑矿 铜矿 镍矿 金矿 铅锌矿 稀土矿 铝土矿 ‎2.海洋资源 ‎(1)基本特点:海域辽阔、条件优越、资源丰富。‎ ‎(2)主要类型及特点 ‎①多样的生物资源:B舟山渔场是我国最大的渔场,主要位于长江口附近,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 ‎②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天然气、滨海砂矿。‎ ‎③巨量的化学资源 海盐生产 ‎(3)开发利用中的问题:开发利用程度低,海洋灾害频繁,海域环境污染加剧,近海渔业资源衰竭。‎ ‎【点拨】 (1)海底矿产资源的分布:石油、天然气主要分布在沿海大陆架,锰结核(多金属结核)主要分布在洋盆中。‎ ‎(2)海洋资源还包括海洋能源、海洋旅游资源等。‎ ‎1.矿产、海洋资源的对比 类别 矿产资源(煤炭产量居世界首位)‎ 海洋资源(海盐产量居世界首位)‎ 特点 分布广泛,相对集中 条件优越,类型丰富 分布 十一大煤矿:集中在华北 五大油田:集中在华北、东北 八大铁矿:集中在东北、西南 十大有色金属:集中在南方 鱼类:集中在东海(舟山渔场)‎ 海盐:集中在渤海(长芦盐场)‎ 石油:集中在渤海、东海、南海 问题 乱采滥挖,破坏环境,浪费严重 过度捕捞,海洋污染 对策 贯彻《矿产法》,合理使用,综合利用 捕养结合,防治污染 ‎2.盐场的形成条件和我国主要盐场 ‎(1)形成条件 ‎(2)主要盐场 ‎①最大盐场:长芦盐场。条件:a.位于渤海沿岸,有适于晒盐的平坦海滩;b.属温带季风气候,春旱严重,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②海南岛的莺歌海盐场和台湾布袋盐场。条件:a.都有平坦的海滩;b.都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利于晒盐。‎ ‎3.西气东输 ‎4.西电东送 内容 是指开发贵州、广西、云南、四川、内蒙古、山西、陕西等省区的电力资源,将其输送到电力紧缺的广东、上海、江苏、浙江和京津唐地区 路线 北路 将黄河上中游水电和山西、内蒙古坑口火电站的电能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路 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 南路 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站的电能,开发并送往广东 意义 可以把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充分利用西部地区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获得西部大开发所急需的启动资金,为东部地区提供清洁、优质、廉价的能源,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5.我国的能源现状及解决途径 ‎(1)我国能源现状 ‎①能源资源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 ‎②能源地区分布不平衡,西多东少。我国能源资源以煤为主,石油、天然气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低。‎ ‎③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单位产值能耗高。‎ ‎④能源需求增长快,供求矛盾日益突出。‎ ‎(2)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措施 解决我国能源紧张问题须立足国内,把节约能源放在第一位,逐步建立一个节能的社会,实行“节能优先、结构多元、环境友好”的可持续能源发展战略;实行“进口源地”和“运输线路”多元化战略;建立石油战略储备体系;加大能源勘探与开采,增加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发展沼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加快技术革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下图是我国1978年和2007年能源生产总量及构成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 ‎(1)1978年和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构成的共同特点是(  )‎ A.以煤炭为主       B.以石油为主 C.天然气比重下降 D.原煤的比重下降 ‎(2)有关1978年到2007年我国能源生产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原煤的生产量略有下降 B.原油生产下降幅度最大 C.非矿物能源增长两倍多 D.天然气生产增长约4倍 解析:第(1)题,从两年的能源比重看,都是以煤炭为主。第(2)题,根据两年的能源总量和各种能源的比重,可以比较出各种能源生产的变化。‎ 答案:(1)A (2)D 考向一 我国区域土地资源问题 ‎1.(2012·高考安徽卷)根据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描述图中两个Ⅰ区的区位特点,并分别分析其耕地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 近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针对省情,夯实农业发展基础,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1990~2009年湖北省耕地面积变化的区域差异 解析:图中Ⅰ区为耕地快速减少区,在图中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武汉市所处的平原、湖区。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是因为生态退耕还林;武汉市所在的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应是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的结果。‎ 答案:Ⅰ区分别位于西北部山区和东部平原、湖区。西北部山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退耕还林;东部平原、湖区耕地快速减少,主要因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还湖。‎ 考向二 水资源跨区域调配 ‎2.(2014·高考浙江卷)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是把长江的水调往北方的调水工程,调水线路主要为大运河。读南水北调东线工程调水线路图,完成(1)~(2)题。‎ ‎(1)对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①可以解决华北平原的盐碱化问题 ‎②有利于改善丙地大运河航运条件 ‎③丙至戊段可以自流引水 ‎④可缓解戊地的用水紧张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2)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对长江可能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 A.可提高社会对长江水质的关注 B.可促使长江的泥沙向海洋输送 C.可降低甲地咸水入侵发生的可能 D.可改变长江口外海洋潮汐的规律 解析:第(1)题,南水北调东线工程通过京杭大运河,在扬州江都提水北调,将长江水输往华北地区,可以增加丙地大运河河段的水量,改善航运条件,并缓解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但是在黄河以南水不能自流,根据图中海拔高低可见。第(2)题,南水北调经过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水污染严重,把水调走后,泥沙因水的减少而沉积,海水倒灌,河口地区盐碱化问题加重。水质的优劣会引起社会的关注。‎ 答案:(1)D (2)A 考向三 新能源开发条件分析 ‎3.(2012·高考浙江卷)读我国某区域示意图,‎2011年11月4日,我国首个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启动建设。该地建风电基地的有利条件有(  )‎ ‎①可利用周围未利用土地 ②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 ③人口众多,经济发达 ④能源短缺,需求量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选A。酒泉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风力强劲;酒泉气候干旱,人口稀少,未利用土地多。‎ 一、选择题 读中国东部沿海部分省(市、区)耕地、水资源比重对比图,回答1~2题。‎ ‎1.图示反映我国的资源问题是(  )‎ A.耕地与水资源的配套失衡 B.水资源的时间分布不均 C.资源总量多,人均资源量少 D.土地资源空间分布不均 ‎2.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措施是(  )‎ A.西气东输 B.南方平整土地,北方节约用水 C.南水北调 D.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答案:1.A 2.C 根据下表资料,回答3~4题。‎ 我国四省(区)某年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耕地面积(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亿立方米)‎ 木材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①‎ ‎34.3‎ ‎532.5‎ ‎1 865.8‎ ‎15.8‎ ‎②‎ ‎53.5‎ ‎1 539.1‎ ‎727.9‎ ‎15.0‎ ‎③‎ ‎51.9‎ ‎542.4‎ ‎404.4‎ ‎0.4‎ ‎④‎ ‎31.1‎ ‎361.0‎ ‎184.6‎ ‎2.0‎ ‎3.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4.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答案:3.A 4.D ‎5.上海建设长江口青草沙水源地以供应优质水。要从根本上保证水资源的质量,最主要的措施是(  )‎ A.推广节水技术 B.防治水污染 C.大力开采地下水 D.寻找新的水源地 解析:选B。上海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丰富,水资源应该丰富,但由于水污染,使其成为水质性缺水城市,故要从根本上保证水资源的质量,应该防治水污染。‎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国对水土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得出下表资料。读表回答6~7题。‎ 占全国的百分比 长江流域以南地区 长江流域以北地区 水资源 ‎80%‎ ‎14.7%‎ 人口 ‎53.5%‎ ‎44.4%‎ 耕地 ‎35.2%‎ ‎59.2%‎ ‎6.我国水资源和耕地分布的特点是(  )‎ A.南方地多水少 B.南方地少水多 C.北方地多水多 D.北方地少水少 ‎7.针对水土资源的配置情况,经过多年研究、论证、规划,我国正在实施的巨大工程是(  )‎ A.长江三峡工程 B.淮河治理工程 C.南水北调工程 D.江都水利枢纽工程 解析:由表中数据可明显看出我国水资源分布是南多北少,而耕地分布则是南少北多,水土资源明显不匹配,为此我国正在实施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工程。‎ 答案:6.B 7.C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分布很不平衡。能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读我国西电东送南线工程简图,回答8~9题。‎ ‎8.图中输送的电能是(  )‎ ‎①水电 ②火电 ③核电 ④风电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9.图中输送的电能主要来自(  )‎ A.内蒙古、山西、贵州 B.四川、湖北、安徽 C.云南、贵州、广西 D.贵州、广西、重庆 解析:第8题,西电东送南线主要是将西南部的水电和坑口火电送往广东。第9题,水电主要来自云南、贵州和广西,火电主要来自云南和贵州。‎ 答案:8.A 9.C 读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回答10~11题。‎ ‎10.与2005年相比,在我国2013年能源消费结构中比重增幅最大的是(  )‎ A.煤炭 B.石油 C.天然气 D.水电 ‎11.下列关于2013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天然气将取代煤炭,成为我国最主要的消费能源 B.核电的消费总量与2005年基本持平 C.水电所占比重有所增加 D.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大幅下降 解析:第10题,读图可知,比重增幅最大的是天然气。第11题,天然气所占的比重虽然上升很快,但短期内无法取代煤炭的能源地位;核电所占的比重几乎没有变化,但是2013年的能源消费总量肯定比2005年大得多,所以核电的消费总量应该是增加的,可再生能源的消费量也有所增加。‎ 答案:10.C 11.C 读“我国沿32°N所作的地形剖面图”,回答12~13题。‎ ‎12.A地形区丰富的新能源是(  )‎ A.水能、风能 B.太阳能、地热能 C.生物能、核能 D.天然气、石油 ‎13.B地形区的主要土壤类型是(  )‎ A.紫色土 B.黄土 C.灰化土 D.黑土 解析:由剖面图和经纬度可知A为青藏高原,B为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太阳能、地热能资源丰富,四川盆地紫色土广布。‎ 答案:12.B 13.A 二、综合题 ‎14.“十二五”期间,在国家政策支持下,我国新能源产业将迎来加速发展和布局调整的重要机遇。读中国新能源产业重点分布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在区域分工中主要承担新能源产业研发、高端制造功能的地区并简述理由。‎ ‎(2)内蒙古近期发展目标之一是打造以“中国电都”为核心的国家特大型绿色能源基地。请你为内蒙古提出一种绿色能源开发的方法,并说明其可行性。‎ 解析:(1)新能源产业的研发和高端制造对技术、资金条件要求较高,应布局在经济发达、人才优势明显的区域。‎ ‎(2)内蒙古有丰富的风能资源和太阳能资源,可以选择其一进行分析。‎ 答案:(1)地区:长三角和环渤海地区。理由:人才集聚,科技水平高;经济发达,研发资金雄厚;工业基础好。‎ ‎(2)方法一:开发风能资源。理由:内蒙古靠近冬季风源地,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地形平坦开阔,植被较为稀疏,摩擦力较小,风速大,风能资源丰富;区内、区外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等。‎ 方法二:开发太阳能资源。理由:全区大部分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晴天日数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日照时数长,太阳能资源丰富;区内、区外能源需求量大;国家政策支持等。‎ ‎15.读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我国最大海洋渔场和当前重点开发区的名称:‎ A________渔场,B________重点开发区,C________重点开发区,D________重点开发区。‎ ‎(2)图中A处形成我国最大海洋渔场的原因是什么?‎ ‎(3)结合D重点开发区的气候、海洋等方面的资源优势,确定当前及今后开发的重点,应在本区建成哪些农业产业基地?‎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我国东部沿海的相关资源分布状况,可由图中信息确定字母所在位置及其名称,渔场成因应从洋流、大陆架位置、饵料来源等方面分析。‎ 答案:(1)舟山 京津唐 沪宁杭 海南岛 ‎(2)位于暖流与沿岸寒流交汇处;沿岸有长江、钱塘江汇入;位于浅海大陆架,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强,饵料丰富。‎ ‎(3)以热带作物为中心的现代化农业基地;海洋渔业基地;热带珍稀动物饲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