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1.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年高考复习重要成果资料
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① 交通运输对农业、工业区位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笔记整理区:
② 交通运输对聚落的哪几个方面产生了影响?
笔记整理区:
③ 交通运输对商业发展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
笔记整理区:
④读图2,指出图示地区还没有铁路与南亚地区相通的地区,并分析影响的自然因素。
笔记整理区:
图2
聚落
国界
公路
铁路
中国
尼泊尔
不丹
印度
印度
缅甸
中国
材料一:孟加拉国是世界上最不发达的国家之一,经济基础薄弱,国民经济主要依靠农业。该国平均海拔10米以下。雨季时约有一半的耕地被淹没,水深可达4米。
材料二:图4为达卡的气候资料(气温:℃,降水:mm)
图4
图3
⑤描述孟加拉国交通线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指出主要存在的问题。
笔记整理区:
材料三:因为没有桥,过河也成为一件不容易的事。在正常情况下,从达卡到河对岸,乘汽车轮渡需要五六个小时。为了过河,一般要排一天一夜的队。要是遇到大雾或者雷暴天气,等上半个月才能过河。
⑥根据图文材料,简析此交通状况对该国的发展造成了哪些重要影响。
笔记整理区:
材料四:帕德玛是恒河流入孟加拉国以后的名字,这条河的河面最宽处可达到30千米。孟加拉国决定修建达卡至杰索尔城的铁路,其中帕德玛大桥全长6公里,横跨帕德玛河,2019年12月开工建设,由中国中铁承建。
亚洲开发银行做过估算,大桥项目完工后,将会带动该国的GDP拉长1.3%。
⑦简析建设这条铁路和公路两用桥面临的主要困难。
笔记整理区:
⑧为了加强与南亚的联系,请你设计一些交通线并选择合适的交通运输方式,并说出设计的理由。
图2
聚落
国界
公路
铁路
中国
尼泊尔
不丹
印度
印度
孟加拉国
缅甸
设计理由:
其实,任何一门学科都离不开死记硬背,关键是记忆有技巧,“死记”之后会“活用”。不记住那些基础知识,怎么会向高层次进军?尤其是语文学科涉猎的范围很广,要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单靠分析文章的写作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从基础知识抓起,每天挤一点时间让学生“死记”名篇佳句、名言警句,以及丰富的词语、新颖的材料等。这样,就会在有限的时间、空间里给学生的脑海里注入无限的内容。日积月累,积少成多,从而收到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功效。
2019年高考复习重要成果资料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区域产业活动
3.3工业区位因素和工业地域联系(第一课时)
评测练习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厂商在选择工厂区位时,运输费用是其考虑的因素之一。据此回答1-2题。
1.为了减少运费,最需要接近市场的是( )
A.制糖厂 B.造船厂
C.瓶装饮料厂 D.高级时装厂
2.运费构成中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最小的是( )
A.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低 B.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高
C.原材料重量大,产品价值低 D.原材料重量轻,产品价值高
3.工业区位受原料产地的制约越来越小,主要是因为( )
A.产品重量和体积增加
B.运输条件和生产工艺的改进
C.产品质量和价格提高
D.劳动力价格和产品需要下降
影响工业区位的因素很多,不同工业部门具有不同的区位指向。据此回答4-5题。
4.区位宜接近原料产地的是( )
A.葡萄酒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B.服装加工厂、羊毛加工厂、水果罐头厂
C.造船厂、飞机制造厂、电子装配厂
D.钢铁厂、时装加工厂、家具厂
5.啤酒厂、家具厂、面包加工厂的区位属于( )
A.原材料指向型 B.技术指向型
C.劳动力指向型 D.市场指向型
欧洲某企业在我国投资建立某个新厂,其产品主要出口欧洲,这一决策使得为其生产零部件的一些生产厂陆续迁至该厂附近。该企业设想:早晨接到订单,立即组织生产,下午发货,次日产品运到欧洲。据此回答6-9题。
6.该厂产品可能是( )
A.化工产品 B.电子产品
C.建筑陶瓷 D.生物药品
7.该工厂布局首先需考虑靠近( )
A.海港 B.航空港
C.公路枢纽 D.铁路枢纽
8.该产品的零部件生产厂与成品生产厂在地理上集聚,主要有利于企业( )
A.快速交货,及时应变市场变化 B.提高生产成本,加快产品升级换代
C.集体快速转移生产地点 D.降低产品销售费用
9.要吸引该产品的生产企业以集群方式布局工厂的地方,应当( )
A.提供丰富的自然资源 B.提供丰富的劳动力资源
C.提供广阔的市场 D.提供充足的电能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答案:1.C 2.D 3.B 4. A 5. D 6.B 7.B 8.A 9. B
“师”之概念,大体是从先秦时期的“师长、师傅、先生”而来。其中“师傅”更早则意指春秋时国君的老师。《说文解字》中有注曰:“师教人以道者之称也”。“师”之含义,现在泛指从事教育工作或是传授知识技术也或是某方面有特长值得学习者。“老师”的原意并非由“老”而形容“师”。“老”在旧语义中也是一种尊称,隐喻年长且学识渊博者。“老”“师”连用最初见于《史记》,有“荀卿最为老师”之说法。慢慢“老师”之说也不再有年龄的限制,老少皆可适用。只是司马迁笔下的“老师”当然不是今日意义上的“教师”,其只是“老”和“师”的复合构词,所表达的含义多指对知识渊博者的一种尊称,虽能从其身上学以“道”,但其不一定是知识的传播者。今天看来,“教师”的必要条件不光是拥有知识,更重于传播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