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9.50 KB
  • 2021-05-13 发布

‎《化学平衡》高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建议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 ‎ ‎ ‎ ‎《化学平衡》高考试题分析与复习备考建议 华中科技大学附属中学 贺文风 化学平衡是重要的化学基本理论,是中学化学的重点和难点,是高考历久不衰的热点。近几年高考对化学平衡的考查有哪些特点?我们应当如何复习化学平衡?本文将我们的分析和思考向各位专家和同仁进行简要汇报。‎ Ⅰ 高考试题分析 一、高考回眸 ‎1、2006年9套试卷对化学平衡的考查 卷名 题号、题型、知识点 赋分 比例 延伸知识 理 综 卷 全国卷Ⅰ(湖北)‎ ‎—‎ ‎—‎ ‎—‎ 电离平衡移动 全国卷Ⅱ ‎6,选择,T、P对平衡的影响 ‎6分 ‎1/16‎ 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制乙酸乙酯的平衡移动 北京卷 ‎—‎ ‎—‎ 氨的分离、氨分解计算、转化率计算 天津卷 ‎11,选择,c、T、P 对v、平衡、△H的影响 ‎6分 ‎1/16‎ 重庆卷 ‎11,选择,平衡移动与v、α、M r变化 ‎6分 ‎1/16‎ 四川卷 ‎11,选择,速率图象分析与计算;29,填空,合成氨适宜条件 ‎9分 ‎1/12‎ 单 学 科 卷 上海卷 ‎25,填空,平衡常数、速率计算、平衡移动 约10分 ‎1/15‎ 江苏卷 ‎25,填空,平衡常数、速率计算、平衡移动 ‎4分 ‎2/75‎ 广东卷 ‎19,选择,平衡状态比较、反应速率 ‎4分 ‎2/75‎ ‎23,填空,水溶液中铅的几种存在形式 ‎2、2005、2004年高考对化学平衡的考查 ‎(1)2005年全国卷Ⅰ、卷Ⅱ、卷Ⅲ及北京、天津卷各有一道选择题,主要考查化学平衡移动、平衡图象分析等。全国卷Ⅱ为湖北卷,有一道关于平衡图象的选择题。‎ 江苏卷第18题考查等效平衡的判断与分析,5分;广东卷第14、17、23题涉及平衡计算、平衡标志、平衡图象,17分;上海卷第25题考查平衡常数、平衡图象分析,延伸考查侯氏制碱法中的平衡移动原理,8分。‎ ‎(2)2004年全国卷Ⅰ第29题是一道关于平衡的计算,16分;全国卷Ⅱ为湖北卷,几乎未考平衡知识;全国卷Ⅲ第9题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6分;北京卷、天津卷均考查等效平衡的计算和分析,各6分。‎ 江苏卷第18题是平衡图象分析题,5分;广东卷第9、18题考查平衡计算和图象分析,8分;上海卷第24题考查了平衡常数、平衡计算与图象分析。‎ ‎2003年江苏卷考查了一道等效平衡的大型综合题,理综卷中的选择题考查的也是等效平衡思想。‎ 二、试题特点 近三年是高考命题走向多元化的三年,每年都有一百多道高考试题呈现在我们面前,这些试题中既保留了大量的传统题,又创新了不少新颖题,其命题理念、创新手法、设计水平和呈现形式与时俱进,异彩纷呈,是研究高考、指导备考的重要依据。‎ 分析近三年的化学平衡试题,总体上呈现以下特点。‎ ‎1、题量稳定,赋分合理,体现本章地位 化学平衡是高考中的必考知识,且题量和赋分基本保持稳定。在理综卷中基本上是1道题,或选择或填空,分值为6分或者15分左右。单科卷中则灵活一些,有1~3题,分值少则4分或7分,多则10多分,均有大型综合题。江苏、广东的选择题多为最后一题,有一定的难度,近三年的上海高考题如出一辙,均为平衡常数、速率比较、图象分析。由此可见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2、源于教材,符合考纲,突出主干知识 所有试题均在考试大纲要求范围之内,源于教材而又高于和活于教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计算、化学平衡的特征和标志、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勒夏特列原理、合成氨适宜条件的选择等主干知识得到了突出的考查。‎ 如2006四川卷第11题:一定温度下,在‎2 L的密闭容器中,X、Y、Z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到10s,用Z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158mol/(L·s)‎ B、反应开始到10s,X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少了0.79mol/L C、反应开始到10s时,Y的转化率为79.0%‎ 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g)+ Y(g) Z(g)‎ ‎3、考查基础,角度丰富,凸现热点题型 考查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和运用情况是高考的命题理念和鲜明特色,高考反复和重点考查的都是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化学平衡中的基础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出现在平衡移动、图象分析、平衡计算、等效平衡等热点题型中,比如2006年8道题中有5题含有图象、2005年9道题中有5道是图象分析题。‎ 如2006江苏卷第16题:‎ ‎ 某化学科研小组研究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改变某一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得到如下变化规律(图中P表示压强,T表示温度,n表示物质的量):‎ ‎ ‎ 根据以上规律判断,上列结论正确的是 A 反应Ⅰ:△H>0,P2>P1 B 反应Ⅱ:△H<0,T1<T2‎ C 反应Ⅲ:△H>0,T2>T1;或△H<0,T2<T1 D 反应Ⅳ:△H<0 T2>T1‎ ‎4、注重整合,适度综合,增大知识覆盖面 在理科综合卷中有一些比较单一的题,图象也多是一幅图,但更多的是涉及多个知识点的试题,为体现学科内综合特点,增大知识覆盖面,往往是在一道题中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进行或简单或程度较高的综合,综合的形式是4个选项涉及4个不同方面、对4个图象进行分析、对表格中的多组数据进行处理、在Ⅱ卷大题中进行综合设问等。‎ 如:06年天津卷第11题 :某温度下,体积一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可逆反应:‎ X(g)+Y(g)Z(g)+W(s):△H>0‎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加入少量W,逆反应速率增大 ‎ ‎ B 当容器中气体压强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 C 升高温度,平衡逆向移动 D 平衡后加入X,上述反应的△H增大 ‎5、形式新颖,灵活多变,彰显能力立意 试题在题型上似乎没有明显的变化,但创新性仍是非常突出的。给人的感觉是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和平衡图象的分析更加灵活多变(如06年四川、江苏题);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变化、化学平衡移动的起因、过程和结果、多种平衡状态的比较等考查的更加透彻(如06年重庆、广东题);对等效平衡的考查更有深度(如05年江苏题);总有出乎意料的“亮点”(如06年天津卷加入反应物与△H的关系)。这样的题目推陈出新,不落俗套,体现的是能力立意,考查的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命题预测 1、 稳定 高考命题的指导思想一直是稳中有变,2007年高考对化学平衡的考查也会在题型、题量、赋分、取材、命题风格上保持相对稳定。鉴于05、06年的综合题中化学平衡几乎都占1/16,04和06年的湖北卷几乎都未考平衡,所以07年试卷中出一道选择题的可能性是最大的。同时,近年综合卷中难觅大题踪影,因此,以大型填空题或填空、实验、计算相融合的综合题来考查化学平衡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 2、 创新 创新是试题的灵魂和魅力所在。化学平衡中包含很广阔 的创新空间,如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实验分析和设计、灵活多变的化学平衡图象、小巧新颖的速率和平衡计算等,特别是在情景、取材上创新,在图象上创新,化学平衡的思想和勒夏特列原理在其它平衡体系中的应用等值得关注。‎ ‎3、综合 如果仍像06年全国卷Ⅱ第6题(反应 ‎2A(g) + B(g) ‎2C(g);△H > 0 。下列反应有利于生成C的是:A. 低温、低压 B. 低温、高压C. 高温、高压 D. 高温、低压)那样考查单一知识,是考生的福气;但学科内综合性体现的好的试题是“亮点”,显得新颖而体现选拔功能,如04年湖北卷虽然较难但模糊知识板块、艺术地尝试进行学科内综合的做法博得好评如潮,06年湖北卷比较简单但因其第7、11、13、27题太陈旧且第9题有错误而受到不少批评。4个选项的角度不同或4个图象的类型不同的综合方式(如06年天津卷第11题)还可能出现在高考中并会不断创新。‎ ‎4、 迁移 这里所说的迁移主要是指各种不同类型的高考试卷之间的借鉴迁移。如全国卷与京津卷、综合卷与单科卷、旧课程卷与新课程卷等。现行新教材中补充了化学反应速率的定量测定和曲线绘制(旧教材中侧重于定性比较)、活化能、平衡常数、沉淀溶解平衡、溶度积等大量知识,是否会以信息的形式引入即将进入新课程的省区的高考试题中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2006年广东高考第23题水体中铅的存在形态Pb2+、Pb(OH)+、Pb(OH)2、Pb(OH)-3、Pb(OH)42-的浓度分数与pH变化的关系、第22题有机聚合物中的阴燃剂 、第25题加工纤维素的新方法的工艺流程图等,2006年江苏高考第21题稀薄燃烧、第25题光分解水制氢的循环系统等,明显地与新教材接轨,考查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有利于由大纲版教材向新教材高考的过渡。‎ Ⅱ 复习备考的建议和思考 一、 化学平衡的复习建议 建议分3个考点(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合成氨与平衡应用)和3个专题(平衡计算、平衡图象、等效平衡)进行复习。‎ 1、 认真分析高考,确定复习标高 化学平衡内容理论性强,难度伸缩性大,在平时的高考中一般都考的较难,但近年高考特别是理综题都并不难,虽然不排除07年出较难题的可能,但我们认为还是不宜讲的太深,练的太难。建议分层次,以教材习题和理综高考题为低目标,以单学科高考题为高目标。以单科卷的要求来面对综合卷,足矣。‎ ‎[ 考纲要求是:(1)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表示方法,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速率的影响。(2)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理解化学平衡的涵义及其与反应速率之间的内在联系。(3)理解勒夏特列原理的涵义。掌握浓度、温度、压强等条件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2、 认真分析教材,整合知识网络 由教材知识整合出知识网络(框架)是一个必要的学习过程。本章的知识体系可表示为:‎ 1、 认真分析考点,强化基础知识 ‎ 强化基础知识的主要做法有:‎ (1) 理出知识清单 ‎ ‎ 比如“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清单有: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定性比较与定量描述,反应速率之比与化学计量数之比和化学方程式之间的关系,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接触面积、光照、原电池等条件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及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化学平衡”‎ 的知识清单有:化学平衡的建立、特征、标志,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及加入稀有气体对正、逆反应速率的影响和平衡移动方向,旧平衡的建立、移动和新平衡的建立过程中条件的变化、速率的变化、移动的方向以及新平衡与旧平衡中各物质的物质的量、含量、浓度、转化率、气体的密度、压强、相对分子质量、反应热等各种量的比较、各种量的计算及相关的变化图象,定温定压和定温定容条件下等效平衡的建立和比较、计算;合成氨的知识清单有:合成氨反应的特点,适宜条件的选择,工业生产流程,与接触法制硫酸、侯氏制碱法的的联系等。‎ 知识清单能让学生对主干知识心中有数,又是学生自评掌握情况的依据。‎ ‎(2)化解知识难点 化学平衡中的难点不少,应讲究方法,分类突破。比如 ‎①演绎法:用v—t图象来完整地演绎平衡建立与移动的过程,理解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内在联系,即平衡移动的根本原因是v(正)≠v(逆),平衡建立的必要条件是v(正)=v(逆),等则平,不等则变;如浓度变化的v—t图象:‎ ‎②“定一议二”和“先拐先平”法:分析平衡图象时确定一个因素而讨论另外二个因素之间的关系和先出现拐点即先达到平衡的曲线温度高或压强大或使用了催化剂,如06江苏第16题;‎ ‎③巧妙转化法:只有一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的平衡,又加入该物质时,分析平衡移动方向依据浓度变化,比较转化率时将浓度的变化转化为压强的变化能使思路清晰,如下表。aA(g)bB(g)型反应浓度变化时平衡移动与转化率变化分析表 特点 示例 改变 变化 移动方向 平衡比较 ‎(1)‎ ‎△n>0‎ PCl5(g) PCl3(g)+Cl2(g)‎ 又充入PCl5‎ c(PCl5)增大,平衡右移,p增大,平衡左移 右移 α(PCl5)减小,φ(PCl5)增大 ‎(2)‎ ‎△n=0‎ ‎2HI(g) H2(g)+I2(g)‎ 又充入HI c(HI)增大,平衡右移,p增大,平衡不移动 右移 α(HI)不变,φ(HI)不变 ‎(3)‎ ‎△n<0‎ ‎2NO2(g) N2O4(g)‎ 又充入NO2‎ c(NO2)增大,平衡右移,p增大,平衡右移 右移 α(NO2)增大,φ(NO2)减小 ‎④平衡计算的行之有效的“列三行”(起始、变化、平衡或始、变、末)法;‎ ‎⑤等效平衡中的“一边倒”、“投料量相同”、“投料比相同”等等。‎ 讲到位、讲透彻是突破难点的方法,难点的突破能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3)消除知识盲点 如mol/(L·s)不能写成mol/L·s,催化剂不改变反应方向、反应热、物质的转化率,合成氨选择‎500℃‎与催化剂的活性有关等,不能有知识盲点。‎ ‎(4)纠正高频错点 通过练习、辅导、测验等途径发现比较普遍的错误,找原因、讲方法、再做变式练习,以提高审题能力、排除干扰的能力。‎ 1、 认真组织过程,落实复习要求 (1) ‎“概念求准”——如v正、v逆、活化分子、平衡特征、平衡标志等概念理解准确;‎ (2) 理论求透——如勒夏特列原理,通过实验回顾、速率分析、模型建立来理解,最后巧用比喻“对着干”来小结;‎ (3) 计算求活——如定义式法、列三行法、一边倒法、极限法等;‎ (4) 运用求宽——理论的价值体现在应用,应注意化学平衡与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在工业生产实际中的应用,以及与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溶解平衡等其它动态平衡的整合等。要通过精心组织复习过程来达到上述要求。‎ 2、 认真归纳迁移,提高应用能力 3、 时常滚动练习,加深理解记忆 一、 关于复习的几点思考 1、 务必抓纲务本 复习应以教材、考纲和高考试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防止被资料牵着鼻子走、盲目补充和拓展的倾向。比如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就应以化合价升降法为根本,零价法、待定系数法、有机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等何曾考过?‎ 2、 侧重构建网络 将零散知识网络化是一轮复习的基本思路。比如以“三键一力四晶体”为题可以将化学键、分子间作用力、晶体的类型和性质等知识融为一体;以“羟基漫话”为题可以对水、醇、酚、羧酸分子中羟基的存在和性质(与Na、NaOH、Na2CO3、NaHCO3的反应及定量关系等)进行比较等,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3、 迁移变换拓展 以高考试题为原型,变换出有价值的规律和实用技巧,是一项很重要的思维活动。如04年高考考了物质的燃烧产物与Na2O2反应使其增重的问题,可进行如下变换拓展:mg CxHyOz完全燃烧的产物与Na2O2固体反应,固体质量增加ng,若x>z(如C2H4O),则n>m,若x=z(如C2H4O2),则n=m,若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