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5.50 KB
  • 2021-05-13 发布

人民版必修2专题目1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高考复习题目20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高中历史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单元测试20 人民版必修2‎ 一 选择题 ‎1.黄梅戏《天仙配》中有这样一段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出我国古代( )‎ ‎ ①自耕农富裕祥和的生活状况 ②自耕农以家庭为生产、生活的基本单位 ③“男耕女织”的经营方式是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之一④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是自耕农的主要经营方式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2.《国语·晋语》载:“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这说明( )‎ A.商周时期牛耕出现 B.春秋时期出现牛耕 ‎ C.战国时期出现铁犁牛耕 D.西汉时期犁壁发明 ‎ ‎3.从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主要推动因素不包括( )‎ ‎ A.石锄耜耕 B.铁犁牛耕 C.土地私有 D.自耕农增多 ‎4.“精耕细作”是我国古代农业生产技术的主要特点。下列关于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促进了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 B.提高了农业生产技术水平 ‎ C.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小农经济 D.特点是少投人多产出 ‎5.曲辕犁最早出现于( )‎ ‎ A.春秋战国 B.秦汉时期 C.魏晋南北朝 D.隋唐时期 ‎ 6.战国时期,某国“改帝王之制,除井田,民得买卖”的规定实质是( )‎ ‎ A.宣布井田不得买卖 B.以法律形式保护井田制 ‎ C.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 D.商品经济发达,土地买卖频繁 ‎7.我国古代,“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的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 ‎ ①土地私有制下土地买卖盛行 ②个别朝代的统治者“田制不立”、“不抑兼并” ③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繁荣④自耕农经济具有脆弱性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明朝《胶滨语录》载:“先代有限田之议,均田之制,口分世业之法,宜仿其制而乘除之,亦因时救弊之政也。”‎ 材料所述的这些限制土地兼并的措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主要是因为( )‎ ‎ A.不能从根本上废除土地私有制 B.不能抑制土地买卖 ‎ C.不能限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D.不能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9.北宋苏洵说:“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人,己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 ‎ A.自耕农经济 B.田庄式经济 C.屯田制度 D.租佃式经营 ‎ 10.明清时期租佃制普及到全国,主要是因为( )‎ ‎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空前发展 B.边疆地区开发和内地城市繁荣 ‎ C.商品经济发展和农民身份提高 D.土地集中的社会问题得以缓解 ‎ 经济重心的逐渐南移是古代经济发展的一大特点。请回答11~15题。‎ ‎ 11.魏晋南北朝以来,曾经发生过三次北农南迁的高潮,共同原因是( )‎ ‎ A.严重的社会动乱 B.自然环境恶化 C.民族矛盾激化 D.封建统治严酷 ‎ 12.北农南迁是推动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主要因素之一,这主要是因为( )‎ ‎ ①南方蕴涵着农耕经济的巨大潜力 ②为南方经济开发补充了大批劳动力 ③农业发达地区的生产技术传到南方④有利于先进生产工具在南方的传播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13.江南经济开发是我国古代经济的重要增长点,下列各项促进江南开发和经济重心南移的有( )‎ ‎ ①魏晋以来的北方人口南迁②京杭大运河的开通 ③宋代政治中心的南移 ④唐宋海上贸易的发展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4.德国哲学家康德在题为《中国》的口授记录中介绍中国大运河:“由广州通向北京,就其长度而言,它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其实,大运河的起讫地应该是( )‎ ‎ A.北京至广州 B.扬州至杭州 C.北京至杭州 D.杭州至广州 ‎ 15.下列表述能正确反映六朝时期经济发展特点的是( )‎ A.全国经济重心南移 B.寺院经济衰落 ‎ C.城市中出现了柜坊 D.南北经济趋向平衡 ‎ ‎ 中国古代手工业素称发达,享誉世界。请回答16~18题。‎ ‎ 16.关于西周“工商食官”政策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实行雇募制度 B.工匠世代为官府劳作 ‎ C.职业世袭 D.官府统一经营管理 ‎17.南北朝时我国冶金技术的重大突破是( )‎ A.发明块炼钢技术 B.开始以煤为冶铁燃料 ‎ C.开始用焦炭冶铁 D.发明灌钢法 ‎18.下图是文艺复兴时期一位意大利画家创作的《群神宴》(局部),它反映了当时欧洲人十分珍视中国的( )‎ ‎ A.精美丝绸 B.锋利刀具 C.素色陶罐 D.青花瓷器 ‎ 中国古代的商业和城市深受农耕经济方式影响。请回答1 9~2 1题。‎ ‎19.明清时期农业商品化倾向较为明显,主要表现为( )‎ ‎ ①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 ②经济作物普遍种植 ③中小市镇兴起 ④地主商人热衷于购置田产 ‎ A.①②③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③④‎ ‎20.唐朝诗人张籍作诗写道:“边城暮雨燕低飞,芦笋初生渐欲齐。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该诗反映了( ) ‎ ‎ A.唐朝长安城商业贸易蓬勃发展 B.唐朝安西地区丝织业高度发达 ‎ C.陆上丝绸之路的商业繁荣景象 D.白银成为唐朝普遍流通的货币 ‎21.与“农为天下之本,而工贾皆其末也”观点不一致的是( )‎ ‎ A.“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皆莫如被服”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C.“士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 ‎ D.“舍本逐末,贤者所非”‎ ‎ 中国在近代前夜表现为发展与迟滞并存的特点。请回答22~24题。‎ ‎22.下表是清朝康熙王朝的一份国库储备统计,从表中能够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 年代 银两 康熙十年(1671年)‎ ‎2 488 492‎ 康熙十一年 ‎1 8 096 850‎ 康熙十二年 ‎21 358 006‎ 康熙二十六年 ‎28 964 499‎ 康熙三十年 ‎31 849 71 9‎ 康熙三十三年 ‎41 007 790‎ A.国力日益强盛,库存盈余增加B.商业贸易兴盛,贸易总额增加 C.国家内忧外患,军费不断增加 D.对外贸易发达,关税收入增加 ‎23.明朝迁都北京之后,运河漕运发达,天津“粮艘商舶,鱼贯而进,迨无虚日”。清朝一度解除海禁,有天津文人描绘说:“百宝都丛海舶来……怪怪奇奇洋货街。”能够涵盖材料信息并反映天津历史发展的表述是( )‎ A.明、清时期天津经济持续繁荣 ‎ B.运河漕运使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C.海上运输业兴起促成了天津商贸持续繁荣 ‎ D.水运通道便捷保证了天津商贸不断发展 ‎24.据清代史料记载,台湾“百货皆取资于内地”;乾隆五十年浙江杭、嘉、湖三府歉收,“招商贩运闽省台湾仓谷,以资粜济(粜指卖出粮食)”。对材料信息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两岸经济联系密切 B.台湾的日用品通常需要内地供应 ‎ C.两岸经济贸易互补 D.杭、嘉、湖三府的粮食通常需要台湾供应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朝)长安中,(苏壤)累迁扬州大都督府长史。扬州地当冲要,多富商大贾,珠翠珍怪之产,前长史张潜、于辩机皆致之数万,唯缳挺身而出。 ‎ ‎——《旧唐书》卷88‎ 材料二 (唐朝大 历)十四年七月,令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于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先是,诸节度使观察使以广陵(扬州)为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货贩,列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 ‎ ‎——《唐会要》卷86‎ 材料三 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张祜诗云:“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9‎ ‎ 请回答:‎ ‎ (1)概述上述材料中表明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信息。‎ ‎ (2)根据上述材料分析唐代扬州经济繁荣的原因。‎ ‎26.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明清时期耕地和人口的变化 时期 耕地面积 人口 明初 ‎8.5亿亩 ‎6 600余万 清前期 ‎10亿亩 ‎4.1亿 材料二 (清前期)苏城机户类多雇人工织。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 ‎——《永禁机匠叫歇碑》‎ 材料三 马克思说: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这真是任何诗人想也不敢想的一种奇异的对联式悲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明清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 ‎(2)材料三中的“时势”是指什么?“安于现状”和“人为地隔绝于世”反映了当时清政府怎样的经济政策?‎ ‎(3)依据上述材料,指出经济发展对中西方关系的影响。‎ 答案 ‎1.B 2.B 3.A 4.D 5.D 6.C 7.D 8.A 9.D 10.C 1 1.A 12.B 1 3.D 14.C 1 5.D 1 6.A 1 7.D 1 8.D 1 9.B 20.C 2 1.C 22.A 23.D 24.D ‎ 25.(1)商人聚集;店铺林立;货物丰富;城市繁华;扬一益二。(2)地理位置优越:设置盐铁转运使;有保护商贸的政策。‎ ‎26.(1)农耕经济高度发展,耕地面积扩大、人口增长,国力强盛;在经济发达地区出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 ‎(2)西方工业文明的发展。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 ‎(3)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开辟市场,建立殖民地,中国经济发展迟滞,日益落后,成为西方列强侵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