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7.00 KB
  • 2021-05-13 发布

山东六年高考地理20072012试题分析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山东六年(2007-2012)高考地理试题分析 ‎ 从2004年开始,山东省新课改已进行了八个年头,历经六次高考的考验。高考文综试题地理部分从最初的雏形到现在的成熟,并且初步形成了山东省高考地理试题的特色。每年新课程改革的理念都对高考地理试题有进一步的修正,高考试题对新课程背景下的高中教学也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二者相得益彰。现在把山东省近六年的高考试题按考点分布、试题变化特征等进行分析,以期在此基础上揭示一点高考地理命制的趋势、特点,得到几点对教学启示。‎ 一、看考点的分布 ㈠按考点、图表呈现方式、考查能力统计考点的分布(注:a获取和解读信息:b调动和运用知识:c描述和阐释事物:d论证和探讨问题)‎ ‎1.自然地理 ‎⑴主干知识:宇宙中的地球 ‎①考点: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②考点: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③考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2‎ ‎4‎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及其利用 非洲部分区域图 ab ‎07年:5‎ ‎4‎ 地方时的计算 提速动车组时刻表 ab ‎08年:7‎ ‎4‎ 昼长变化规律 无 ab ‎29年:4‎ ‎4‎ 区时的计算 飓风近地面天气图 ab ‎10年:4‎ ‎4‎ 根据日出时间判断:昼夜长短、日出方位、日影朝向 无 ab ‎11年:5‎ ‎4‎ 区时的计算、晨昏线的判读、昼夜长短的判断 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和四幅日照图 ab ‎12年:6‎ ‎4‎ 时区的确定,昼夜长短的判断 考察地点所在区域当日的地面形势图 ab ‎④考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⑵主干知识: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①考点:地壳的物质循环 ‎②考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3‎ ‎4‎ 喀斯特地貌的成因 某地地质地貌剖面示意图 ab ‎09年:26⑴、⑵‎ ‎6‎ 判断地形类型及其外力作用;绘制等高线 我国某地区地形图;某地实测高程点分布图 abcd ‎10年:5、6‎ ‎8‎ 地质构造的演变过程,喀斯特地貌的特征 某地地质构造示意图 ab ‎11年:4‎ ‎4‎ 根据地质剖面图判断内外力作用 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ab ‎12年:3‎ ‎4‎ 根据地质剖面图判断褶皱地形后的外力作用与地质循环理论下产生的地质作用 某区域地质剖面示意图 ab ‎12年:26⑴‎ ‎2‎ 绘出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中AB两点之间的地形剖面示意图 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abc ‎③考点:大气受热过程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10年:3‎ ‎4‎ 大气垂直方向的气温变化特征及逆温现象 北半球中纬度某日的5次近地面垂直方向的气温变化图 ab ‎09年:26⑴‎ ‎4‎ 降水的成因 我国某地区地形图 abc ‎11年:26⑴⑵‎ ‎10‎ 气温的特点及成因; 降水差异及其成因 美国西部地区区域图及相关的气温、降水柱状图和地形剖面图 abc ‎12年:4‎ ‎4‎ 根据所在区域当日的含等压线图的地面形势图判断可能出现连续性降水的地方 含等压线图的地面形势图 abd ‎④考点: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3‎ ‎4‎ 世界气候类型的判断和分布 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表 abc ‎10年:26⑴‎ ‎8‎ 气候类型、成因及其影响 鲁尔工业区图及该区A地月平均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 abc ‎11年:6‎ ‎4‎ 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 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 ab ‎⑤考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26⑴‎ ‎6‎ 冷锋锋面天气系统的天气特征 我国某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abc ‎09年:3‎ ‎4‎ 飓风不同部位降水差异原因 飓风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ab ‎10年:26⑵‎ ‎2‎ 绘制冷锋示意图 无 abc ‎⑥考点: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26⑴‎ ‎6‎ 河流水文特征 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abc ‎08年:6‎ ‎4‎ 水循环的主要环节 黄土塬景观图 ab ‎10年:7‎ ‎4‎ 河流的水文特征 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象 ab ‎11年:6‎ ‎4‎ 河流水文特征 某区域海上航线示意图 ab ‎11年:26⑶‎ ‎5‎ 运用水循环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美国西部区域图 abc ‎12年:26⑵‎ ‎8‎ 辽河流域“东水”和“西沙”形成的自然原因: 含沙量的大小 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abc ‎12年:26⑶‎ ‎6‎ 地上河,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分析辽河某些河段在枯水期出现地下水不再补给河水的现象的原因:地上河的形成条件极其影响 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abc ‎12年:26⑷‎ ‎4‎ 河流的开发整治:推断辽河河道整治中丁坝的作用 丁坝景观图 abc ‎⑦考点: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1‎ ‎4‎ 洋流性质 非洲部分区域图 ab ‎11年:6‎ ‎4‎ 洋流的分布和流向 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 ab ⑶主干知识: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①考点:自然地理环境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②考点: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26⑷‎ ‎6‎ 用整体性原理解释“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 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abc ‎09年:5‎ ‎4‎ 艾丁湖特征 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ab ‎③考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1‎ ‎4‎ 区域景观类型,水平和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非洲部分区域图 ab ‎08年:5‎ ‎4‎ 垂直自然带的分布 我国某地区略图 ab ‎09年:1‎ ‎4‎ 非洲北部沿0°经线农业带地域分异规律 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ab ‎11年:6‎ ‎4‎ 陆地自然带的分布 某区域的海上航线示意图 ab ‎12年:1‎ ‎4‎ 自然的纬度分布规律 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ab ‎12年:2‎ ‎4‎ 自然带的海拔变化 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 ab ‎(4)主干知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①考点: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②考点: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9年:6‎ ‎4‎ 艾丁湖变迁原因 艾丁湖变迁示意图 ab ‎③考点: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9年:7、8‎ ‎8‎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特点及其带来的问题 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柱状图 abc ‎09年:26⑶‎ ‎8‎ 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abc ‎09年:29⑶、⑷‎ ‎11‎ 环渤海地区资源利用的特点、成因及其存在的问题 ‎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表 abc ‎10年:1‎ ‎4‎ 影响土地利用类型的因素 城市郊区土地利用示意图 ab ‎11年:3‎ ‎4‎ 合理整治土地的方式 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abc ‎④考点: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见选做题中的自然灾害与防治)‎ ‎2.人文地理 ⑴主干知识:人口与城市 ‎①考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8‎ ‎4‎ 人口、人口增长的特点 第五次人口普查四个省份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ab ‎12年:7‎ ‎4‎ 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判读及分析人口出生率、平均年龄、某年龄段人口比重 人口金字塔图 abd ‎12年:8‎ ‎4‎ 根据人口金字塔图判读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 人口金字塔图 abd ‎②考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8‎ ‎4‎ 我国人口迁移的状况 第五次人口普查四个省份有关人口数据统计分析图 ab ‎③考点: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④考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城市区位)‎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7‎ ‎4‎ 城市功能分区及成因 华北某小城镇略图 ab ‎11年:7、8‎ ‎8‎ 城市化的进程特点,城市功能区的分布 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 abc ‎⑤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29⑷‎ ‎3‎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等级规模金字塔示意图 abcd ‎11年:7‎ ‎4‎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比较 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 abc ‎⑥考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 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29⑶‎ ‎8‎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特点 我国及三大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变化曲线图 abc ‎10年:2‎ ‎4‎ 城市化发展对耕地的影响 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ab ‎11年:7‎ ‎4‎ 城市化过程中中心人口密度变化的特征 我国东部地区甲、乙两城市三个年份的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图 abc ‎12年:27⑴‎ ‎4‎ 城市化的特点比较:江苏、贵州城市化发展特点的不同 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abc ‎12年:27⑵‎ ‎8‎ 城市化发展的条件: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或原因 城市化水平统计图 abcd ‎⑦考点: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⑵主干知识: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①考点: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 能力 ‎08年:1‎ ‎4‎ 农业的分布及区位 世界某地区图 ab ‎08年:4‎ ‎4‎ 农业区位因素 山东各地市1992~2005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同期累计外商投资总额的比重表 ab ‎08年:26⑵‎ ‎10‎ 农业区位因素;我国不同地区占全国粮食比重的变化及原因 我国不同地区粮食变化统计数据表 abc ‎09年:2‎ ‎4‎ 农业的主导区位因素 世界某区域农业地带分布图 ab ‎10年:1~2‎ ‎8‎ 影响农业土地利用类型的区位因素,农业结构调整对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 我国东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区的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图 ab ‎11年:2‎ ‎4‎ 根据水稻生产情况判断国家名称 亚洲四国水稻生产情况统计表 abd ‎②考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6‎ ‎4‎ 工业区位因素 华北某小城镇略图 ab ‎08年:2‎ ‎4‎ 工业区位因素 世界某地区图 ab ‎09年:26⑷‎ ‎7‎ 第二产业比重的变化特点;工业区位因素 福建第二产业变化折线图 abcd ‎10年:26⑴‎ ‎4‎ 分析德国鲁尔区对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鲁尔工业区图和该区的气候资料图 abc ‎11年:29⑴‎ ‎6‎ 汉阳建设铁厂的区位优势 ‎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abc ‎③考点: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9年:26 ⑶‎ ‎12‎ 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某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abc ‎11年:29⑸‎ ‎5‎ 汉阳建设铁厂对城市发展造成的不利影响 ‎19世纪末湖北省局部区域示意图 abc ‎④考点: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29⑶、⑷‎ ‎11‎ 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吸引投资的区位因素及影响 山东各地市1992~2005年累计外商直接投资额占全国同期累计外商投资总额的比重表 abcd ‎08年:26⑶‎ ‎3‎ 建沿江高速公路的原因 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区域图 abc ‎⑤考点: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⑶主干知识: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①考点: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②考点: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③考点: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④考点: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9年:26⑶‎ ‎8‎ 当地农村推广使用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 该地区某地生态农业模式图 abcd ‎3.区域可持续发展 ‎ ⑴主干知识: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①考点:区域的定义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3‎ ‎4‎ 根据区域气候特征和区域特征进行区域定位 中美两国的两个苹果产区与北半球苹果生长最适宜区的气候条件和生产成本的相关资料表 ab ‎②考点:比较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10年:26⑶‎ ‎6‎ 比较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形成、发展的区位优势 鲁尔工业区和沪宁杭工业区的比较表 abc ‎11年:26⑴、⑷‎ ‎16‎ 两地气温差异及原因;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 美国西部地区区域图及相关的气温、降水柱状图和地形剖面图 abcd ‎③考点:比较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10年:26⑷‎ ‎3‎ 借鉴鲁尔区的转型阶段采取的措施和经验 鲁尔工业区图和沪宁杭工业区图 abc ⑵主干知识:区域可持续发展 ‎①考点: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2‎ ‎4‎ 我国向东南亚转移的产业部门 世界某地区图 ab ‎②考点: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26 ⑶‎ ‎10‎ 土地不合理利用对湖泊及下游造成的环境影响 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图 abcd ‎08年:26⑷‎ ‎6‎ 我国南方湖区湖泊萎缩及引起洪涝问题的原因、治理措施 我国某地区及该地区某时近地面天气形势图 abcd ‎11年:3‎ ‎4‎ 某区域合理整治土地的措施 我国北方某区域地貌景观和地质剖面示意图 abc ‎③考点: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以及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26⑵、⑷‎ ‎9‎ 两支流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水库选址需要的资料 某时期某流域局部地形图;该地区的月平均气温变化曲线和降水柱状图 abcd ‎09年:7、8‎ ‎8‎ 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土地利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西南地区某流域1973 -2002年部分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变化图 abcd ‎10年:8‎ ‎4‎ 黄河河口海岸带的土地开发方式 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年和2009年的卫星影象图 ab ‎12年:26⑸‎ ‎4‎ 跨流域调水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引松济辽”调水,打造东北黄金水道,对辽河干流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辽河流域局部区域图 abd ‎④考点: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及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10年:26⑴‎ ‎4‎ 分析鲁尔区的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鲁尔区区域图和气温与降水图 abc ‎11年:26‎ ‎25‎ 美国西部地区的气温、降水及农业发展条件和农业生产活动 美国西部地区区域图及相关的气温、降水柱状图和地形剖面图 abcd ‎⑤考点: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9年:29⑶⑷‎ ‎11‎ 环渤海地区资源利用特点、原因及产生的后果 ‎2007年环渤海地区及全国的重工业比重和能源、水资源利用状况表 abc ‎10年:29⑸、⑹‎ ‎11‎ 重庆市能耗变化的原因及能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重庆市1999~2008年主要能源消费量变化与单位GDP能耗变化图 abcd ‎⑥考点: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10年:26⑸‎ ‎6‎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相互推动的作用,分析经济快速发展的原因 沪宁杭地区四个年份的经济指标表 abc ⑶主干知识: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①考点:遥感(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4‎ ‎4‎ 遥感技术的应用判断 无 ab ‎08年:25‎ ‎4‎ 遥感技术的应用 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ab ‎10年:7‎ ‎4‎ 遥感图像的判读和应用 我国北方某河流入海口1989和2009年的卫星影像 ab ‎11年:1‎ ‎4‎ 遥感在水稻病虫灾害的应用 无 ab ‎12年:5‎ ‎4‎ 科学考察,遥感技术的作用 考察地点所在区域当日的地面形势图 ‎②考点:全球定位系统(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4‎ ‎4‎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无 ab ‎08年:25‎ ‎4‎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ab ‎11年:1‎ ‎4‎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应用 无 ab ‎③考点:地理信息系统(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4‎ ‎4‎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无 ab ‎08年:25‎ ‎4‎ 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应用 新航路开辟不久一位德国人绘制的世界地图 ab ‎11年:1‎ ‎4‎ 地理信息系统在水稻病虫灾害的应用 无 ab ‎④考点:数字地球的含义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表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11年:1‎ ‎4‎ 数字地球的应用 无 ab ‎4.选修地理 选修3(旅游地理)‎ ⑴主干知识: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①考点:旅游资源的内涵;旅游资源的多样性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30⑴、⑵‎ ‎5‎ 青藏高原的特色旅游资源 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及其沿途海拔变化图 abc ‎②考点:自然旅游资源与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我国“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及其重要价值 ⑵主干知识: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①考点: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形成原因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30⑵‎ ‎1‎ 旅游资源的欣赏 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及其沿途海拔变化图 abc ‎②考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30⑴‎ ‎6‎ 罗布泊旅游资源开发的优势及主要不利条件 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abc ‎09年:30⑴‎ ‎6‎ 分析台湾中部山区发展乡村旅游的有利条件 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 abc ‎11年:30⑵‎ ‎4‎ 制约旅游资源进一步开发的不利条件 亚热带季风区某海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 abc ‎12年:32⑴‎ ‎4‎ 旅游资源的优势(旅游资源的评价)‎ 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 abc ⑶主干知识: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设计 ‎①考点:旅游景区的基本面要素及其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9年:30⑵‎ ‎4‎ 据台湾中部山区某乡村观光点,开展参与性旅游活动 某乡村旅游区示意图 abcd ‎10年:30⑴‎ ‎6‎ 海水浴场、滨海地质公园选址 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 ab ‎②考点: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线路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11年:30⑴‎ ‎6‎ 合理旅游线路的选择,并分析其优势 亚热带季风区某海岛旅游景观分布示意图 abc ‎③考点:地形、气候、水文等条件与旅游安全的关系以及应采取的防范措施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30⑵‎ ‎4‎ 旅游应注意的安全问题 罗布泊地区旅游资源分布示意图 abc ‎10年:30(2)‎ ‎4‎ 保护旅游安全的防范措施 我国某沿海地区地形示意图 ab ⑷主干知识:旅游与区域发展 ‎①考点: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30⑶‎ ‎4‎ 发展旅游业对本区地方文化的促进作用 青藏铁路和川藏公路及其沿途海拔变化图 abc ‎②考点: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12年:32⑵‎ ‎6‎ 旅游区的生态环境保 某5A级沙漠生态旅游区景观分布示意 abc 选修5(自然灾害与防治)‎ ⑴主干知识: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①考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31⑶‎ ‎2‎ 春旱引发的次生灾害 ‎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旱灾分布及对农业的影响图 ab ‎10年:31⑴⑵部分 ‎7‎ 台风过境前后气压、风速的变化;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 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台风路径示意图 ab ‎②考点: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 ⑵主干知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①考点: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机制、发生过程 ‎②考点: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基本能力 ‎07年:31‎ ‎(1)、(2)‎ ‎7‎ 旱灾发生和危害的地域差异 ‎1950~1991年间不同区域季节旱灾分布及对农业的影响图 abc ‎08年:31⑴‎ ‎6‎ 涝渍分布形成原因 我国涝渍分布示意图 abc ‎10年:31⑴、⑵‎ ‎7‎ 台风过境前后气压、风速的变化;台风引发的次生灾害 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台风路径示意图 ab ‎11年:31⑴‎ ‎8‎ 寒潮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1969-2008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 abc ‎(3)主干知识:自然灾害与环境 ‎①考点: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②考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9年:31⑴⑵‎ ‎10‎ 火灾发生时间分布特征、原因及危害 我国西南三省林区火灾次数统计表 abc ‎(4)主干知识:防灾与减灾 ‎①考点: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31⑶‎ ‎1‎ RS在减灾防灾的应用 无 ab ‎08年:31⑵‎ ‎4‎ 涝渍的预防 我国涝渍分布示意图 abc ‎10年:31(2)‎ ‎3‎ 防御台风次生灾害的工程措施 登陆我国南部沿海地区台风路径示意图 ab ‎11年:31⑵‎ ‎2‎ 预防寒潮的措施及原理 ‎1969-2008‎ abc 年山西省长治市寒潮发生总次数等直线图 ‎12年:33⑴‎ ‎4‎ 洪灾形成的气候原因 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abc ‎12年:33⑵‎ ‎6‎ 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我国某区域地形图 abc ‎②考点: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 选修6(环境保护)‎ ⑴主干知识: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①考点: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及危害 ‎②考点: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⑵主干知识:资源问题与自语的利用和保护 ‎①考点: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 ‎②考点:人类对非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采取的相应的措施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32⑴‎ ‎6‎ 煤、石油利用中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 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 abc ‎③考点: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问题,以及保护、合理利用的成功经验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8年:32⑵‎ ‎4‎ 水能利用中产生的环境问题 我国2006年一次能源消费结构图 abc ‎⑶主干知识: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①考点: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其形成的一般过程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9年:32‎ ‎10‎ 人类对可再生资源不合理利用分布及其造成的问题 濒危物种数量居前列的部分国家统计图 abc ‎11年:32⑵‎ ‎4‎ 开辟采石场,造成的生态破坏 我国区域示意图 ab ‎②考点:生态环境保护的主要措施及其作用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10年:32⑵‎ ‎4‎ 农业土地利用整体布局所产生的生态效益 某流域示意图 abc ‎⑷主干知识:环境污染与防治 ‎①考点:主要的环境污染问题 ‎②考点:某些环境污染事件形成原因、过程及危害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32‎ ‎⑴、⑵‎ ‎6‎ 河流水质污染及成因;漂浮物对库区的危害 三峡库区(局部)示意图 abc ‎10年:32⑴‎ ‎6‎ 污水来源、排入河流产生的危害 某流域示意图 ab ‎③考点:针对某类环境污染的主要防治措施 试卷年份及题号 分值 考查的基本知识 图标呈现方式 考查的基本能力 ‎07年:32⑶‎ ‎4‎ 解决库区漂浮物问题的环境管理措施 三峡库区(局部)示意图 abc ‎11年:32⑴‎ ‎6‎ 保护水源的措施 我国区域示意图 abc ‎12年:34⑴‎ ‎6‎ 土壤盐渍化的变化特点 我国西北某区域三个年份各类盐渍化土壤面积调节表 abc 土壤盐渍化的防止措施 同上 abc ㈡考点分布特点 ‎1.突出主干,覆盖面广 六年来,高考命题涉及的必修部分考点中,有10个主干知识,共46个考点;选修部分有13个主干知识,共26个考点。统计如下:‎ 年份 必修部分 选修部分 旅游地理 自然灾害 环境保护 ‎2007‎ ‎9个主干知识15个考点 ‎1个主干知识2个考点 ‎3个主干知识3个考点 ‎2个主干知识3个考点 ‎2008‎ ‎9个主干知识17个考点 ‎2个主干知识2个考点 ‎2个主干知识2个考点 ‎1个主干知识2个考点 ‎2009‎ ‎10个主干知识16个考点 ‎2个主干知识2个考点 ‎2个主干知识2个考点 ‎1个主干知识1个考点 ‎2010‎ ‎10个主干知识17个考点 ‎2个主干知识3个考点 ‎3个主干知识3个考点 ‎2个主干知识2个考点 ‎2011‎ ‎10个主干知识19个考点 ‎2个主干知识2个考点 ‎2个主干知识2个考点 ‎2个主干知识2个考点 启示一:抓住主干,夯实基础 从考点统计来看,必修部分中10个主干知识每年都有涉及,其中主干知识“人类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没有直接设题,但是每年的高考中的好多试题都涉及了该理论或思想,如:2011年的第3、4、8题,第26题⑷小题、第29题⑸小题都涉及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地理主干知识包括地理常识、地理概念、地理原理和地理规律,它是思考、理解问题和分析、解决问题的重要依据。因此在教学中应重视基础,抓住主干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教学时引导学生分解细化知识点,构建出知识网络,打好基础;很好地把握主干知识,把重点讲透,难点讲清,使学生有更集中的时间和精力,有效地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 ‎2.考点突出,相对集中 通过考点分布统计看出,六年中都考查到的考点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水循环及意义、自然资源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的意义、工农业区位等等;四年考查的考点 有: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大气受热过程;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等等。而且多年都考查的考点中,年与年之间考查的小知识点是不尽相同的。同时六年高考必修部分都没有直接涉及的考点有: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地壳的物质循环、自然地理环境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等11个考点。‎ ‎ 启示二:突出重点,优化训练 从上述来看,某些考点的重复率极高,但呈现形式却年年不同,年年出新题,即知识重组线索新,情境设置创意新,设问角度思路新。今后教学过程中把握这些重要考点,从核心知识,到基础知识,理清知识的逻辑生成关系,揭示地理概念、原理、规律的内涵和外延,构建知识网络。教师要跳出教材,广泛联系,教师“举一”学生“反三”,让学生能触类旁通,解决问题。学习离不开一定量的训练,通过适度的训练可以促进学生对概念、规律的掌握和理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进行训练时,选题是关键,首先把每个考点中的知识点细化,然后根据知识点和学生学习情况进行选题,所选试题题型符合高考题的形式,难度要适宜,有一定的思维含量,并可以进行适度的拓展和延伸。对所学知识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循环训练、滚动训练,可以加深记忆,延长遗忘时间,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温故知新的效果。对于这些多年没有直接涉及考题的考点,在学习时不能忽略,因其是学习其他知识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掌握和理解这些基础知识。当然,在教学中对该部分内容要把握好分寸,既不能忽略,也不能过度用力。‎ 二、看试题的变化 ‎1.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六年中的变化(包括选修3个模块,如下图所示)‎ 从图中可以看,近六年对人文地理部分考查的比重较大,这是因为在选做部分中的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大部分内容属于人文地理的范畴。如果只看必做部分,如下图所示,人文地理的比重也较大。从图中看出自2009年开始,自然地理部分比重有所增大。‎ ‎2.区域地理的变化 ‎ ⑴从总体上看 ‎ 从图中看出中国地理始终占据优势,但世界地理的比重总体上呈逐年上升的趋势。‎ ⑵从具体看,综合题中区域的空间变化 ‎07年26题考查模拟区域 ‎08年26题考查该区域 ‎09年26题考查区域 ‎10年26题考查该区和德国鲁尔区区 ‎11年26题考查美国西部地区 ‎07年29题山东 ‎08年29题西北 ‎10年29题重庆 ‎11年29题湖北 ‎09年29题环渤海 ①必修部分 (见下图)‎ ‎ 从分布图看出:29题所选区域主要集中在我国的东部发达地区,六年中只有2008年有一设问涉及到西北地区;26题所选区域大部分在我国的南方地区,而且所选区域逐渐从我国过度到世界区域,如10年考查区域是我国长三角和德国鲁尔区,到11年就完全进入世界区域——美国西部区域,可以说26题所选区域开始“由中国逐步走向世界”。‎ ②选做部分(见下图) ‎ ‎07年环保 ‎09年环保考查东南亚 ‎08年旅游地理 ‎07年旅游地理 ‎09年旅游地理 ‎10年旅游地理 ‎11年旅游地理 ‎11年自然灾害 ‎10年自然灾害 ‎09年自然灾害 ‎10年环保 ‎11年环保某区域 ‎08年环保:全国能源问题 ‎07年自然灾害全国旱灾 ‎08年自然灾害全国涝渍灾害 ‎ 从图中看出,选做部分试题选择的区域一般是中国的区域,只有2009年环境保护选取了与中国相邻的东南亚地区,而且也是偏重于中、东部地区,选取区域的尺度越来越小。‎ 启示三:加强区域地理教学,做到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紧密结合 六年来的山东高考地理试题,有机地将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整合在一起,突出了人地关系和可持续发展这一中学地理教学的指导思想,揭示了地理科学的本质特征,引导学生循着科学全面的地理思维方式分析和解决实际的地理问题。多数试题都是在一个区域背景之中把问题呈现出来,有的呈现是现实区域,有的呈现是虚拟区域。试题在考查学生对于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的掌握时,往往是把这些基本原理与基本规律放到一定的区域背景当中,呈现区域突出的地理问题,让学生面对真实的情境进行作答,学生如不熟悉区域的基本特征就无法运用他们拥有的系统地理知识。‎ 系统地理与区域地理是高中地理知识的两大板块,任何系统地理知识只有依托一定的地理区域才变得具体而生动,因而我们在复习时一定要把将两者结合起来,在复习系统地理时,尽可能地把地理原理、地理规律放到一定的区域中去,让学生在具体真实的区域背景中去体验、去感知。在单独复习区域地理时,也不能脱离系统地理去谈区域地理,那样会太肤浅。‎ 区域地理的教学需要解决五个问题:第一,在哪里,即区域的空间位置;第二,有什么,就是在这个区域当中,有哪些地理事物和现象,它们有什么样的分布特点,或者有什么突出的特征;第三,为什么,也就是在这个区域当中,这些自然地理现象和特征,它形成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会解释;第四,什么时候,因为在一个区域当中,自然地理现象是发展和变化的,在不同的阶段它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有着它发展变化的规律,所以我们要能够解释它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性;第五,怎么办。因为在区域发展当中,都会面临着这样或者是那样需要解决的人口、资源、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我们应当如何去解决。‎ ‎3.图表的变化 图表包括区域图、统计图、等值线分布图、景观图和表格等。具体情况统计如下表:‎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区域图 ‎6‎ ‎5‎ ‎4‎ ‎4‎ ‎5‎ 等值线图 ‎1‎ ‎1‎ ‎3‎ ‎2‎ ‎1‎ 统计图 ‎2‎ ‎3‎ ‎3‎ ‎2‎ ‎4‎ 景观图 ‎1‎ ‎2‎ ‎1‎ 剖面图 ‎2‎ ‎3‎ ‎1‎ 过程图 ‎1‎ 表格 ‎3‎ ‎2‎ ‎2‎ ‎2‎ ‎2‎ 其他 ‎5‎ 合计 ‎14‎ ‎12‎ ‎13‎ ‎15‎ ‎19‎ 另外,运用组合图表,为考生创设了内容丰富的信息平台,也为考生判断、分析问题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统计如下:‎ ‎ ‎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图组数量 ‎2‎ ‎3‎ ‎2‎ ‎2‎ ‎3‎ 题号 ‎26、30‎ ‎7~8、26、29‎ ‎26、29‎ ‎7~8、26‎ ‎5~6、7~8、26‎ 从六年的高考试题看出,地理题不离图,图表形式也越来越多样化,图表设计越来越新颖,且有创新,更加注重图表信息的组合,这些都对考生运用图表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启示四:加强图表教学,提升能力 明确学习图表的基本方法与步骤,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读图、析图习惯。一看图的标题,确定知识范围;二看图例注记,发现图像信息;三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数据;四看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这就要求在日常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学生读图、析图能力的培养,指导学生及时对各种地图、图表运用的特点、规律和方法进行归纳,认真掌握各类地理图像、图表的特点和作用,养成以地理图表辅助记忆进行思维的习惯,学会图文互换、绘制简单的地理图表,训练学生从图表上准确、全面、有效地提取显性和隐性信息的能力,并将图像、图表资料与文字资料有机地结合起来,加以灵活运用。‎ ‎ ‎ ‎4.综合题的变化(以26题为例)‎ ⑴材料选取的变化 第26题选取的材料情况如下表:‎ 年份 所选素材 ‎2007年 流域已成为区域人地关系十分敏感而复杂的地理单元 ‎2008年 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加强区域联系,协调人地关系,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2009年 充分认识区域地理特征,因地制宜发展经济,保护生态,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 ‎2010年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走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011年 为了解区域自然地理特征并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某地理实习小组在美国西部地区进行了野外考察。‎ 从统计可以看出,这六年选取的材料都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关,体现了课程标准中“始终贯穿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教学要求。‎ 启示五: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关注地理现实问题和热点 在地理新课程中,一方面要热爱、关心和信任学生,重视和尊重学生的各种需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个性差异和思想实际,以自身的修养和人格影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地理课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有机渗透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和地理实践活动之中。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创设典型的教育教学情境,充分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图片、音像和多媒体等开放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生成学生主动学习的情感,培养他们不断求索的科学素质和科学精神,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不断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积极主动地完善自我,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形成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和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和发展观。‎ 教学要密切关注现实、热点,联系生产、生活,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地理与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学生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和技能解决生活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使他们认识到生活离不开地理,感受到地理的魅力,调动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励他们时刻关注与生活实际有关地理现象。‎ ⑵图表选取的变化 通过统计可以看出,第26题选取的图表中,都是以图组的形式出现,而且是图表的数量越来越多,具体如下表:‎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图表类型和数量 ‎1幅区域图 ‎1个表格 ‎1幅统计图 ‎1幅统计图 ‎1幅区域图 ‎1幅统计图 ‎1幅带有等压线的区域图 高程点分布图 ‎3幅区域图 ‎2幅统计图 ‎1幅等高线地形图 ‎1幅过程图 ‎2个表格 ‎1材料说明图 等高线地形图 ‎1幅剖面图 ‎1个表格 合计 ‎3‎ ‎2‎ ‎4‎ ‎5‎ ‎6‎ ⑶试题设问的变化 ①试题设问数量的变化 第一问 第二问 第三问 第四问 第五问 年份 分值 问题数 分值 问题数 分值 问题数 分值 问题数 分值 问题数 ‎07‎ ‎6‎ ‎1‎ ‎6‎ ‎1‎ ‎10‎ ‎3‎ ‎3‎ ‎1‎ ‎08‎ ‎6‎ ‎2‎ ‎10‎ ‎3‎ ‎3‎ ‎1‎ ‎6‎ ‎2‎ ‎09‎ ‎8‎ ‎3‎ ‎2‎ ‎1‎ ‎8‎ ‎3‎ ‎7‎ ‎3‎ ‎10‎ ‎8‎ ‎3‎ ‎2‎ ‎1‎ ‎6‎ ‎3‎ ‎3‎ ‎1‎ ‎6‎ ‎1‎ ‎11‎ ‎6‎ ‎2‎ ‎4‎ ‎2‎ ‎5‎ ‎1‎ ‎10‎ ‎4‎ 从表中可以看出,每年高考题的设问数都在4~5问,但是具体设计的小问题都很多,从07年到11年设计的小问题分别有6、8、10、9、9。‎ ②试题设问内容的变化 年份 所考查的内容 ‎2007年 河流水文特征;河流开发方向;区域土地利用对湖泊和河流带来环境影响;建水库选址需要的材料。‎ ‎2008年 锋面系统;农业区位及我国粮食产量、交通线的区位;区域不合理开发对湖泊带来的环境问题及原因。‎ ‎2009年 地形类型及影响因素;降水及成因;绘制等高线图;沼气对农业生产、生活及生态的意义;工业变化特征及工业区位。‎ ‎2010年 气候类型、成因及对农业的影响;绘制冷锋剖面示意图;工业区位;区域发展阶段的特点;区域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 ‎2011年 气候特征及原因;降水及成因;咸水湖的成因;比较两地的农业区位及发展方向。‎ 从上表很明显看出,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融为一体,总的来说,历年之间试题涉及的内容完全不一样。但是仔细分析,每年试题所涉及内容和去年的内容有一定的延续性,如07年和08年都涉及到区域不合理开发对湖泊带来的环境问题;08年和09年涉及的内容都是农业生产;09年和10年涉及的内容都是工业区位因素和农业生产;10年和11年涉及的内容都是农业生产和气候成因。同时11年和09年都考查降水及成因,答案也是很相似的;10年和08年都考查了冷锋系统等。‎ ③试题设计技巧的变化 总体来看,在高考试题的问题设计上,每年都不一样,可以说是截然不同,每年都有每年的特点。但是,经仔细琢磨,这六年的高考试题在设计技巧上,存在延续性,且变中有新。‎ 第一试题“注重问题和图文融为一体”的设计始终如一 从以上对第26题中的图表统计来看,最少是08年有2幅图表,11年多达6幅图表,这些图表都是为问题的设计服务的,也是学生解答问题的依据。例如,07年第26题⑴~⑶问中有:“读图说明A支流;说出B、C两支流;指出图13中”,解答问题的思路在图中,也在设问之中,其他年份的试题问题设计也都是如此。试题的设问与图表密融为一体的特点十分突出。‎ 第二,试题 “探究性”、“开放性”、“应用性”的设计贯彻始终 探究性:这类试题的设计能够使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能够较好的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及参与实践的能力。如: 09年第26题第⑷问中,“针对图中A省湖区某种生态环境问题,有关专家提出了“治湖必须治江,治江必须治山”的治理思路。该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结合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谈谈你对这一思路的理解。”;10年第30题“(1)现有A、B两处拟选地址,根据地质地貌条件,海水浴场和滨海地质公园分别适宜建在何处?并说明理由。”;11年的第26题,以地理野外综合考察实习的形式和内容为设问线索,来考查考生发现问题、探究、解决实际地理问题的思维能力和地理素养。‎ ‎ 开放性:试题开放性的设问,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07年第26题第⑷问中,“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08年第29题第⑷问中,“在西部地带城市化进程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09年第26题第⑷问中,“对该省工业的发展,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等等。‎ ‎ 应用性:地理学科价值体现在能为协调人地关系服务,合理利用、保护资源和环境,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07年第26题第⑷问中,“如果在该地区选址建水库,你认为除上述方面的资料外,还需要收集哪方面的必要资料?”;09年第26题第⑵问,“‎ 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10年第26题第⑵问,“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11年31题第⑵问,“当地菜农在寒潮来之前,常采用浇水的方法来防御寒潮对蔬菜的冻害,其中的原理是什么?”等。‎ 第三试题“注重对地理学习和基本研究方法”的设计在延续。‎ ‎ 在六年的高考综合试题问题设计中,注重了区域的整体性和差异性的分析,空间定位的方法,区域比较的方法和案例分析及论证方法等。如: 07年第26题第⑵问,“比较B、C两支流在开发利用方向上的不同”; 08年第26题第⑵问,“图中A、B、C三省均为我国著名的粮食生产基地,与东北三省相比,其粮食生产自然条件的优势是什么?A、B、C三省、东北三省粮食总产量占全国粮食总产量的比重各有何变化?据表说明A、B、C三省产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 09年第26题第⑷小题中,“福建和浙江、广东第二产业变化特征的比较”; 10年第26题第⑶问,“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11年第26题第⑷问,“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等,特别是10年和11年都是直接给出了比较表,使比较项目一目了然。‎ 第四,试题设计在延续中有创新 从上述来看,试题的内容和问题的设计都有延续性,但是,延续不是重复,在延续之中不断创新。08年和07相比,其特色是在开放性问题的设计上,如:08年第29题第⑷问中“有人提出了应优先发展大城市的观点,你认为是否合理,请说明理由”,09年第26题第⑷问中“有人提出今后应大力发展外向型农副产品深加工工业。你是否赞同,请说明理由”,继续延续了这一特色。同时创出了第26题第⑵问中“在制作地图时,我们可以根据相邻实测点的高程确定它们之间待定高程点的位置来绘制等高线。请用此方法绘出C地的‎400m等高线”,这是一种动手动脑的问题设计特色;10年第26题第⑵问中“2010年春季B地冷锋频繁过境,气温较常年偏低。试绘出冷锋剖面示意图”,又延续动手动脑的设计特色,创出了第26题第⑶问“对比分析两工业区形成和发展的区位优势,完成表2内容”,注重对比学习方法的设计特色;11年第26题第4问中“以加利福尼亚谷地(北部)和大盆地为对比区域,以“自然条件影响农业生产活动”为主题,简要分析两地农业区域差异,完成表3内容”,又延续这种比较学习方法的设计特色,并且推出了以地理野外综合考察实习和室内分析相结合的创新型设计特色。那么13年高考试题又会创出什么样的设计特色呢?我们拭目以待。‎ 启示六:强化规律总结,提取答题技巧 ‎1.选好题,精选题 学习、复习都离不开一定量的训练,通过适度的练习促进学生对对概念、规律、原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选题是关键,选题要遵循五个特性:一是针对性,即要按考点中知识点的分布和学情进行选题;二是迁移性,即要通过试题一些变式题来提高学生对概念规律的理解和掌握,提高灵活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三是延伸性,即所选试题不应就事论事,而应该可以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作进一步的深入挖掘;四是整体性,即综合题不仅要围绕重点知识、难点内容来组织训练内容,同时还要兼顾全面,不留训练盲点;五是层次性,即根据各阶段,各层次学习进度与要求来选择不同的试题,确保与学生能力水平的发展相匹配。综合题的选题还有参照高考试题的取材、选图、设问等特点来组题,使所选题更加接近高考试题,保证试题的质量。‎ ‎2.审好题,答好题 ⑴审文:审文字材料中的地理概念,因题制宜,确定思路。做到四审:一审主题、二审材料、三审设问,四审题分。注意分析题目中“句子”的成份:找“主语”——确定题中主题,认定答题方向;找“定语”——锁定概念内涵外延,找出目标项,如限定的时刻季节月份和地理空间;找“连词”——看看要你回答几个问题,再找“分”看看能答几个要点。‎ ⑵审图:审图的一般过程为:①看图名,定主题;②看图例,锁定区域位置和地理要素;③看要素分布和空间联系;④分析、归纳、综合得出答案要点。‎ 审好题之后,然后就解题。第一步,通过题目信息去联系相关的知识,看看该题应该考查是哪部分知识;第二步,从大模块知识中来找具体哪个知识点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做好对应联系,对应做得越好,就答得越准确;第三步,是表述。表述时要点全面,层次分明,表述完整,逻辑清晰,语言规范,言简意赅。‎ ‎3.重规律,提能力 规律既包括地理规律,又包括迎考答题的规律。要引导学生既要掌握并理解地理规律,如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地壳物质循环规律、大气运动规律、水循环和大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规律等,又要认真回顾解题过程并做进一步的探索,反思有无其他解法,有无规律可循,从中比较解题路径,选择出最快捷的思维路径 ‎。能力,即高考四项基本能力要求(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四级能力的要求是逐渐提高的,要在教学中渗透这些能力要求,引导学生经常有意识地对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归纳,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就会大大提高。整理错题,反思失误,重视经典题目解析,规范解题步骤,总结方法规律,不断提升解题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