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高考中常考的自然地理规律和地理原理
学法:学生学习要求:能把下列的规律原理用图画出来:画要点、画过程、画动态
※经纬度变化规律
向北递增的为北纬,向南递增的为南纬;向东递增的为东经,向西递增的为西经
※地球自转和公转规律
正午太阳高度分布规律(图1)
直射点移动规律(图2)
图2
图1
※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区域为不同纬度的昼夜变化弧)(图3)
图4
图3
※四季变化规律
※水平运动物体偏转规律: (图4)
※气温变化规律
时间变化:夏高、冬低;14点最高、日出前后最低(南亚热带季风区5月气温最高)(图5)
空间变化:垂直变化规律:在对流层内每升高1千米温度降低6℃) (图6)
对流层气温垂直递减率:每升高1000米,气温降低6℃左右。一般夏季大于冬季,晴天大于阴天,白天大于黑夜。气温垂直递减率越大,对流运动越旺盛,反之越小,大气越稳定。
逆温:逆温形成的主要原因:
水平变化规律: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图7)
26°
27°
28°
图7
气温
太阳辐射
12
14
图5
A
B
D
C
高度Km
20
气温℃
40
60
80
100
-100
100
50
-50
0
图6
等温线大致沿纬线延伸——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基本上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北半球南高北低,南半球北高南低;冬季南北温差大,等温线密集(风力强);夏季南北温差小,等温线稀疏。
等温线大体与海岸线平行——主要受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或洋流因素。由于热容量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夏季大陆>海洋,冬季大陆<海洋,致使等温线发生弯曲,大陆上等温线1月前后向南凸出,7月前后向北凸出,海洋上相反;海洋上暖流经过,气温高,等温线向低值方向弯曲。寒流经过,气温低,等温线向高值方向弯曲。
等温线沿等高线延伸——主要受地形影响。大陆上等温线向高温方向弯曲或出现低值中心,一般是受山地或高原的影响。等温线向低温方向弯曲或出现高值中心,一般为谷地、盆地或高大山脉背风(指冬季风)处;海拔较高、坡度较大的山地与高原边缘等温线密集,平原、高原内部等温线稀疏;
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7月份20°N~30°N的沙漠地区,炎热中心为撒哈拉沙漠;最冷的地方在7月的南极大陆;北半球的寒冷中心在1月的西伯利亚。
思考:最冷南极大陆?西伯利亚1月气温低?(用中心词表示)
南极大陆:西伯利亚:
※气压垂直变化规律
海拔越高气,压越越低(图8、9)
等压面a
等压面b
等压面c
等压面c
等压面b
等压面a
图8
图9
※大气运动规律
近地面受三个力的影响:和等压线有一个夹角;高空受两个力的影响,和等压线平行(图10)
※气压带风带分布及移动规律(图11)
180º
图10
图11
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移动;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图11)
分析图中的气压带(阴影部分)的名称和此时北半球的季节?
6
※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
大洋东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大洋西侧
大气环流
冰 原 气 候
苔 原 气 候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气 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大陆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雨林气候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90º
70º
60º
40º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30º
20º
10º
0º
90º
70º
50º
35º
25º
10º
0º
暖流
暖流
寒流
寒流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信风带
自然带分布规律(在下表中写出你知道的地带性、非地带性土壤名称)
大洋东侧
大陆西部
大陆内部
大陆东部
大洋西侧
大气环流
冰 原 带
苔 原 带
亚 寒 带 针 叶 林 带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温带草原
温带荒漠带
温带落叶
阔叶林带
亚热带常绿
阔叶林带
热带沙漠带
热带草原带
热带雨林带
热带季雨林带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70º
50º~60 º
35º
25º
10º
暖
流
暖流
寒
流
寒流
极地东风带
西风带
信风带
70º
60º
40º
30º
20º
10º
6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参考图7) 从低纬向高纬递减
※海水盐度分布规律(图12):从副热带海区向两侧递减(纬度、径流、洋流)范围:3.2%~3.6%
图12 太平洋低纬地区盐度分布
A
B
3.4
3.5
3.6
判定图12的区域位置,说明AB洋流的名称、性质?
※河流径流季节、年际变化规律
受气候的降水特点的影响:夏雨型--夏汛;冬雨型—冬汛;年雨型—无汛;
季风区年际变化大,冰雪融水补给区年际变化小;年雨型区变化小
图13
我国各地区河流流量过程曲线的分析(图13)
4 7
4 7
4 7
4 7
4 7
A
B
C
D
E
3000
200
150
1000
1500
1.东部季风区A
汛7、8月,枯12、1、2月;雨水补给;流量大,径流的季节变化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
2.东北地区B
4、5月春汛,7、8月出现夏汛;冬季低温,河流封冻,河川断流
3.西北内陆地区C
冰雪融水补给;汛期7、8月;冬季低温,无冰雪融水补给,河川断流;因融化量有限、蒸发强、下渗大、河流流量一般不超过250m3/s
4.南部沿海地区D
5月季风登陆出现春汛,8、9月多台风雨,9、10月夏季风南撤带来降水,出现第二次汛期;降水量大,流量大,汛期长,无冰期,水位差小。
5.西南喀斯特地区E
溶洞和暗河发育,河流与地下水关系密切,补给量稳定;流量大,水位变化小。
※洋流分布规律
中低纬度:北顺南逆东寒西暖;中高纬度:北逆南顺东暖西寒;南半球西风漂流自西向东自成环状
※火山地震分布规律
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带;环太平洋带
※城市化规律
人口越来越多,用地规模越大,城市人口比重越大,城市数量越多,出现群、带。
3.高考中常考的地理原理有:
※大气热力作用原理(图14)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图14
受冷
受热
※热力环流原理(图15---16---17---18) 研究:在上面画出冷热不均产生的温度变化
冷热不均—空气的垂直升降运动—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
图15 冷热不均
等压面a
等压面b
等压面c
等压面c
等压面b
等压面a
图17-18 同一水平面产生气压差---空气的水平运动
等压面c
等压面b
等压面a
图16 升降运动
※水循环原理(图19 )
海上内循环、海陆间循环、内陆循环;蒸发、降水、水汽输送、径流输送、蒸腾、下渗。
图19
※板块构造原理(图20 部分区域、部分原理;岛弧、海沟、边缘海地区请同学们自己画)
边界
边界
边界
喜马拉雅山
落基山脉
雅鲁藏布江
青藏高原
海底火山喷发
断裂构造带
海沟
图20
6
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间为断裂构造带;板块处于运动之中,板块边界处比较活跃、内部稳定;边界处常形成地震、火山;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地表的基本地貌(板块的涨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形成褶皱山系;大陆板块和大洋板块挤压形成海沟、岛弧和海岸山脉)。
生长边界(海岭、断层):板块张裂―形成大陆裂谷(东非大裂谷是板块内部断裂下陷形成)、海洋(如红海、大西洋、印度洋等新生海洋)、海岭(即大洋中脊,多隐没在海水之中,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海底山脉。冰岛位于大西洋海岭之上)。
消亡边界(海沟、造山带):板块挤压―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海沟(如马里亚纳海沟)、岛弧链((如西太平洋岛弧链)、海岸山脉(落基山脉、安第斯山脉);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碰撞形成巨大褶皱山系(喜马拉雅山脉、阿尔卑斯山脉)。全球消亡边界主要为两条:环太平洋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带,全球高大山脉基本上位于此地,是全球最主要的两大地震带,火山、地热集中,海啸多发。
※地质作用原理
内力作用使地表隆起和拗陷,形成高山和盆地;外力作用把高山削低,把低地填平,内外力共同作用下,形成地球上高低起伏的地表形态,由此分异产生各种不同的自然环境特征。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内力作用(地壳板块运动)的结果;
※自然地理要素相互作用原理。这是自然地理、区域地理,高考地理中异常重要的原理。
※自然地理要素包含:大气、地貌、水、生物(植被)、土壤;在区域地理中如选修二中则用气候、地貌、水文、生物、土壤来说明。
※各自然地理要素相互影响、共同联系;每一个自然地理要素作为环境整体的一部分在发展变化;一个要素的地域、时间变化,必然会引起其他自然要素和整个地理环境的变化
※自然地理要素中,地貌、气候是决定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两个基本因素,土壤和植被则是反映自然地理环境的两面镜子。
※地形是重要的地理要素,它以地表的高低起伏与形态特征显著地影响着其它要素。同学们在区域地理学习中存在的定位较差的现象,我们分析主要就是区域地理中的地形、地貌、地势等知识没有过关。
1.抓住山脉,掌握地形区
山脉是地形的骨架,山脉构成各地形单元的边界、构成阶梯的分界线,是区域差异的天然屏障。
2.地势特点对气候的影响
气温会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因地势高而形成高山高原气候),降水会出现迎风坡和背风坡的差异,高原的内部会因水汽难以到达而出现干旱、半干旱气候(要分析地势是否有利于海洋的湿润空气进入)
3.地形特点对气候的影响
①东—西走向的山脉,对风的运行起到的阻挡作用。尤其是季风气候区东西走向的山地对冬季风的影响是高考的高频考点,如我国四川盆地、云贵高原西部、河套平原;
②东北-西南走向、东南-西北走向、南北走向的山脉对海洋吹来的湿润空气的抬升作用,使山脉迎风坡降水多,如我国台湾山脉的东侧、长白山地,武夷山地等;美洲西部安第斯山对西风的抬升作用;大分水岭对东南信风的抬升。
③对气温年日较差的影响:青藏高原的气温日变化比四川盆地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大,气温年变化小;四川盆地的气温年变化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小;泰山的气温年变化比济南地区小;同一地区,山谷的气温日变化比山顶地区小。
4.地形对河流的影响:主要影响河流的水系特点等四方面
①影响河流流向:西高东低导致我国大河的流向是自西向东,而阶梯分布又有利于丰富水力资源的形成与集中;欧洲的河流从东南流向西北;
②影响水源状况和流域范围:我国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利于河流在总的地势影响下,自西向东流去,而支流南北汇入干流;美国密西西比河受科迪勒纳山系和阿巴拉契亚山脉的影响支流东西汇入干流;刚果河的向心状水系;亚马孙河东西向干流、南北向支流特征都是受地形的影响。同时这些山脉成为区域主要河流之间的分水岭。如我国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③影响河道状况:河流上游段流经山区,坡陡落差大,流速的侵蚀作用强,河床多砾石,河道狭窄,多峡谷;河流中游段落差流速减小,侵蚀和沉积不严重,河床多粗砂;河流下游段地势低平,河道宽,多曲流,以沉积为主,河床多细砂,以淤积为主,利于灌溉和航运。
④影响河流的性质:山地型河流河短流急,水力资源丰富,灌溉和航运等水利效益低;平原型河流流速缓慢,水量稳定,灌溉和航运等水利效益高。
※气候是受多种要素影响的地理要素,同时它又是地理环境中最积极的组成部分,它广泛而深刻地影响着其它要素,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地理特征,影响着人类的活动。
①从气候的特点分析外力作用对地形的影响
我国西北地区干旱少雨,流水切割微弱,接近冬季风源地,因而以风成地形为主;季风区内的黄土高原因多暴雨,土质松软,切割作用强,多成沟壑纵横之态;西南地区,高温降水多,切割作用强,形成山地性高原,在石灰岩地区则形成著名的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因地势高耸,气候寒冷,而多冰川地形。东部地区湿润多雨,在地壳下陷处,因泥沙的沉积、冲积而成广阔平原;在地壳隆起的地区,裸露的岩石则在流水切割下多形成低山、丘陵。巴西高原、德干高原、阿巴拉契亚山脉、乌拉尔山脉、大分水岭、东南丘陵等地形区低矮平坦主要受气候要素中降水的影响。
②从气候的特点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
6
降水量的多少决定了河流的水量;降水的时间变化决定了河流的水位变化;气温的高低决定了河流的冰期及其长短及是否出现凌汛;和植被结合决定了河流的含沙量;和地势起伏结合决定了河流的水能资源。
③结合气侯状况,学习我国植被、土壤的特点
土壤是植被、气候、岩石及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产物。而植被又受到气候的影响,因此,土壤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气候的特点。如中温带的湿润、半湿润地区,植物为森林草原类型,草树茂密,气温又低,分解较缓,保持大量腐殖质,因而形成黑土。气候较干的黄河中下游地区,则因钙质易于保持,而形成钙质土。而在亚热带与热带湿润地区,大量可溶盐分被淋走,积留下不溶于水的铝、铁氧化物,因而形成红壤。在干旱区则因植物无法生长,土壤中基本上没有有机物质,因而形成荒漠土。南方水稻产区为水稻土。
④季风区的季风气候对灾害的影响
(东亚、东南亚、南亚的)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季风区雨季出现的日期及其长短;夏季风推移的规律决定了主要天气现象(如我国的长江中下游梅雨与伏旱、黄河中下游的春旱等出现的地区与时期);冬季风的运行规律决定了冬季气温的特点、决定了寒潮出现的时期及影响范围;冬夏季风交替影响决定了季风区气候的总特征。
⑤温度带及干湿区的分布,分析区域农业的分布;气候要素影响农业生产的种类和产量。
温度带决定耕作制度及作物的分布。干湿地区决定农牧业的分布
光照条件影响产量;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产品的质量;热量条件影响农作物种类的分布、复种制度;
注意:社会经济因素中市场需要量也会影响农业生产类型和产量
※河流深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河流有对地形地貌有显著的影响
①山区河流流速快,以侵蚀作用为主,河流下切,形成V形河谷,一般多峡谷,谷底沉积物较粗大。
②在河流出山口,由于地势突然趋于平缓、水道变得开阔,水流速度放慢,携带的砾石和泥沙大量堆积下来,形成扇形锥状堆积体,即冲-洪积扇。一般顶部物质较粗,主要为沙、砾,边缘一般多为沙、粉砂及亚粘土,边缘常有泉水出露,可发展自流灌溉,干旱地区绿洲一般位于冲积扇边缘。在我国天山山麓、太行山东部山麓、昆仑山和祁连山北麓有较大面积的冲-洪积扇。
③平原地区河流,河道开阔,水流平缓,以堆积作用为主,形成冲积平原。河底沉积物颗粒较细小,曲流发育,往往在凹岸侵蚀而凸岸堆积(河漫滩)。冲积平原一般土壤肥沃、地势低平、水源充足,有航运和养殖之利,人口、城市密集。在河流入海口处,受潮水顶托等影响,流速减慢,泥沙堆积成多个沙洲,逐渐发育成为三角洲。
高考经典诠释
(09 安徽卷33 30分)根据材料和图9,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图9 古罗布泊湖岸及河流入湖口三角洲分布示意图
老三角洲
较老三角洲
较新三角洲
新三角洲
形成三角洲时相应的湖岸线
A
B
老
老
较
较
新
新
老
干河道
新疆罗布泊水面在古代曾经超过3000平方千米,100多年前尚存500多平方千米,1972年完全干涸。塔里木河曾经是罗布泊的主要水源。20世纪后半期,塔里木河流域修建水库200多座,耕地面积扩大约1倍。
(1) 指出自A地至B地地势的变化,说明理由(8分)
(2) 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三角洲位置变化的主要过程。(10分)
(3) 简述罗布泊的干涸对干旱区流域开发的启示。(12分)
6
【关键词】:地势、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可持续发展
【解题思路】:(1)有关地势的变化信息有三个:湖岸线的变化、水流方向、湖盆特点。湖泊面积萎缩、湖岸向内收缩、新岸低、旧岸高。盆地地形。(2)整体性原理就是在分析三角洲位置变化时,从地形地势结合气候分析水文,运用水文原理分析流水沉积的变化。要明确三角洲的位置变化是湖泊萎缩的结果。气候干旱、蒸发旺盛、过度引水灌溉----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河口向湖心移动----三角洲向湖心前进。(3)罗布泊的干涸是当地自然地理环境地最大变化,反映了荒漠化程度的加剧,启示应从结合科学发展观出发,应用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分析,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保护生态。
【答案】:(1)地势逐渐降低。自A地至B地湖岸线由老到新,湖面逐渐萎缩,老湖岸线海拔高,新湖岸线海拔低。 (也可根据水流方向或湖盆地势特点判断) (2)地理环境是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渗透和相互影响的整体;受气候和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注入罗布泊的水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河流人湖口向湖心延伸,三角洲位置前移;后来,河流水量锐减,搬运作用显著减弱,三角洲位置后退。 (3)充分考虑流域地理环境整体性,因地制宜进行综合开发。统筹上、中、下游用水,协调生活、生产、生态用水关系,节约和合理利用水资源;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和资源开发规模,调整产业结构,协调发展。
区位原理和可持续原理(区域经济发展另外专题介绍)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