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1.0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理综知识点总结复习资料

  • 4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物理 一、静力学:‎ ‎ 1.几个力平衡,则一个力是与其它力合力平衡的力。‎ ‎ 2.两个力的合力:F 大+F小F合F大-F小。‎ ‎ 三个大小相等的共面共点力平衡,力之间的夹角为1200。‎ ‎3.力的合成和分解是一种等效代换,分力与合力都不是真实的力,求合力和分力是处理力学问题时的一种方法、手段。‎ ‎4.三力共点且平衡,则(拉密定理)。‎ ‎5.物体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 6.两个一起运动的物体“刚好脱离”时: ‎ ‎ 貌合神离,弹力为零。此时速度、加速度相等,此后不等。‎ ‎7.轻绳不可伸长,其两端拉力大小相等,线上各点张力大小相等。因其形变被忽略,其拉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8.轻弹簧两端弹力大小相等,弹簧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9.轻杆能承受纵向拉力、压力,还能承受横向力。力可以发生突变,“没有记忆力”。‎ ‎10、轻杆一端连绞链,另一端受合力方向:沿杆方向。‎ 二、运动学:‎ ‎1.在描述运动时,在纯运动学问题中,可以任意选取参照物;‎ ‎ 在处理动力学问题时,只能以地为参照物。‎ ‎ 2.匀变速直线运动:用平均速度思考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总是带来方便:‎ ‎ ‎ ‎3.匀变速直线运动:‎ ‎ 时间等分时, , ‎ ‎ 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 ‎ 纸带点痕求速度、加速度:‎ ‎ ,,‎ ‎4.匀变速直线运动,v0 = 0时:‎ 时间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2:3:4:5‎ ‎ 各时刻总位移比:1:4:9:16:25‎ ‎ 各段时间内位移比:1:3:5:7:9‎ 位移等分点:各时刻速度比:1∶∶∶……‎ 到达各分点时间比1∶∶∶……‎ ‎ 通过各段时间比1∶∶()∶……‎ ‎5.自由落体: (g取‎10m/s2)‎ ‎ n秒末速度(m/s): 10,20,30,40,50‎ ‎ n秒末下落高度(m):5、20、45、80、125‎ ‎ 第n秒内下落高度(m):5、15、25、35、45‎ ‎ 6.上抛运动:对称性:,, ‎ ‎ 7.相对运动:共同的分运动不产生相对位移。‎ ‎ 8.“刹车陷阱”:给出的时间大于滑行时间,则不能用公式算。先求滑行时间,确定了滑行时间小于给出的时间时,用求滑行距离。‎ ‎ 9.绳端物体速度分解:对地速度是合速度,分解为沿绳的分速度和垂直绳的分速度。‎ ‎ 10.两个物体刚好不相撞的临界条件是:接触时速度相等或者匀速运动的速度相等。‎ ‎ 11.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的临界条件是:物体滑到小车(木板)一端时与小车速度相等。‎ ‎ 12.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两个物体距离最大(小)的临界条件是:速度相等。‎ 三、运动定律:‎ ‎ 1.水平面上滑行:a=g ‎ 2.系统法:动力-阻力=m总a ‎ 3.沿光滑斜面下滑:a=gSin ‎ 时间相等: 450时时间最短: 无极值:‎ ‎   ‎ ‎ 4.一起加速运动的物体,合力按质量正比例分配: ‎ ‎ ,与有无摩擦(相同)无关,平面、斜面、竖直都一样。‎ ‎ ‎ ‎5.物块在斜面上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到B点再滑上水平面后静止于C点,若物块与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如图,则=‎ a ‎6.几个临界问题: 注意角的位置! ‎ ‎    ‎ ‎ 光滑,相对静止 弹力为零 弹力为零 ‎ 7.速度最大时合力为零:‎ ‎ 汽车以额定功率行驶时,‎ 四、圆周运动 万有引力:‎ ‎1.向心力公式: ‎ ‎2.在非匀速圆周运动中使用向心力公式的办法:沿半径方向的合力是向心力。‎ ‎3.竖直平面内的圆运动 ‎ (1)“绳”类:最高点最小速度,最低点最小速度,‎ ‎ 上、下两点拉力差6mg。‎ ‎      要通过顶点,最小下滑高度2.5R。‎ ‎ 最高点与最低点的拉力差6mg。‎ ‎   (2)绳端系小球,从水平位置无初速下摆到最低点:弹力3mg,向心加速度‎2g ‎ ‎ (3)“杆”:最高点最小速度0,最低点最小速度。‎ ‎4.重力加速,g与高度的关系:‎ ‎5.解决万有引力问题的基本模式:“引力=向心力”‎ ‎6.人造卫星:高度大则速度小、周期大、加速度小、动能小、重力势能大、机械能大。‎ ‎ 速率与半径的平方根成反比,周期与半径的平方根的三次方成正比。‎ ‎ 同步卫星轨道在赤道上空,h=5.6R,v = ‎3.1 km/s ‎ 7.卫星因受阻力损失机械能:高度下降、速度增加、周期减小。‎ ‎ 8.“黄金代换”:重力等于引力,GM=gR2‎ ‎ 9.在卫星里与重力有关的实验不能做。‎ ‎ 10.双星:引力是双方的向心力,两星角速度相同,星与旋转中心的距离跟星的质量成反比。‎ ‎ 11.第一宇宙速度:,,V1=‎7.9km/s 五、机械能:‎ ‎ 1.求机械功的途径:‎ ‎ (1)用定义求恒力功。 (2)用做功和效果(用动能定理或能量守恒)求功。‎ ‎ (3)由图象求功。 (4)用平均力求功(力与位移成线性关系时)‎ ‎ (5)由功率求功。‎ ‎ 2.恒力做功与路径无关。‎ ‎3.功能关系:摩擦生热Q=f·S相对=系统失去的动能,Q等于摩擦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功的大小。‎ ‎4.保守力的功等于对应势能增量的负值:。‎ ‎5.作用力的功与反作用力的功不一定符号相反,其总功也不一定为零。‎ ‎6.传送带以恒定速度运行,小物体无初速放上,达到共同速度过程中,相对滑动距离等于小物体对地位移,摩擦生热等于小物体获得的动能。‎ 六、动量:‎ ‎ 1.反弹:动量变化量大小 ‎ 2.“弹开”(初动量为零,分成两部分):速度和动能都与质量成反比。‎ ‎ 3.一维弹性碰撞:‎ 当时,(不超越)有 ‎,为第一组解。‎ ‎ 动物碰静物:V2=0, ‎ ‎ 质量大碰小,一起向前;小碰大,向后转;质量相等,速度交换。‎ ‎ 碰撞中动能不会增大,反弹时被碰物体动量大小可能超过原物体的动量大小。‎ 当时,为第二组解(超越)‎ ‎4.A追上B发生碰撞,则 ‎(1)VA>VB (2)A的动量和速度减小,B的动量和速度增大 ‎ ‎(3)动量守恒 (4)动能不增加 (5)A不穿过B()。‎ ‎5.碰撞的结果总是介于完全弹性与完全非弹性之间。‎ ‎6.子弹(质量为m,初速度为)打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木块(质量为M),但未打穿。从子弹刚进入木块到恰好相对静止,子弹的位移、木块的位移及子弹射入的深度d三者的比为 ‎7.双弹簧振子在光滑直轨道上运动,弹簧为原长时一个振子速度最大,另一个振子速度最小;弹簧最长和最短时(弹性势能最大)两振子速度一定相等。‎ ‎ 8.解决动力学问题的思路:‎ ‎(1)如果是瞬时问题只能用牛顿第二定律去解决。‎ 如果是讨论一个过程,则可能存在三条解决问题的路径。‎ ‎(2)如果作用力是恒力,三条路都可以,首选功能或动量。‎ 如果作用力是变力,只能从功能和动量去求解。‎ ‎(3)已知距离或者求距离时,首选功能。‎ 已知时间或者求时间时,首选动量。‎ ‎(4)研究运动的传递时走动量的路。‎ 研究能量转化和转移时走功能的路。‎ ‎(5)在复杂情况下,同时动用多种关系。‎ ‎9‎ ‎.滑块小车类习题:在地面光滑、没有拉力情况下,每一个子过程有两个方程:‎ ‎ (1)动量守恒;(2)能量关系。‎ ‎ 常用到功能关系:摩擦力乘以相对滑动的距离等于摩擦产生的热,等于系统失去的动能。‎ 七、振动和波:‎ ‎1.物体做简谐振动,‎ ‎ 在平衡位置达到最大值的量有速度、动量、动能 ‎ 在最大位移处达到最大值的量有回复力、加速度、势能 ‎ 通过同一点有相同的位移、速率、回复力、加速度、动能、势能,只可能有不同的运动方向 经过半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对称点,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半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路程为2倍振幅。‎ 经过一个周期,物体运动到原来位置,一切参量恢复。‎ 一个周期内回复力的总功为零,总冲量为零。路程为4倍振幅。‎ ‎2.波传播过程中介质质点都作受迫振动,都重复振源的振动,只是开始时刻不同。‎ ‎ 波源先向上运动,产生的横波波峰在前;波源先向下运动,产生的横波波谷在前。‎ ‎ 波的传播方式:前端波形不变,向前平移并延伸。‎ ‎3.由波的图象讨论波的传播距离、时间、周期和波速等时:注意“双向”和“多解”。‎ ‎4.波形图上,介质质点的运动方向:“上坡向下,下坡向上”‎ ‎5.波进入另一介质时,频率不变、波长和波速改变,波长与波速成正比。‎ ‎6.波发生干涉时,看不到波的移动。振动加强点和振动减弱点位置不变,互相间隔。‎ 八、热学 ‎1.阿伏加德罗常数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在一起。‎ 宏观量和微观量间计算的过渡量:物质的量(摩尔数)。‎ ‎2.分析气体过程有两条路:一是用参量分析(PV/T=C)、二是用能量分析(ΔE=W+Q)。‎ ‎3.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内能看温度,做功看体积,吸放热综合以上两项用能量守恒分析。‎ 九、静电学:‎ ‎1.电势能的变化与电场力的功对应,电场力的功等于电势能增量的负值:。‎ ‎2.电现象中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不是正电荷。‎ ‎3.粒子飞出偏转电场时“速度的反向延长线,通过电场中心”。‎ ‎4.讨论电荷在电场里移动过程中电场力的功、电势能变化相关问题的基本方法:‎ ‎ ①定性用电力线(把电荷放在起点处,分析功的正负,标出位移方向和电场力的方向,判断电场方向、电势高低等); ②定量计算用公式。‎ ‎5.只有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动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 只有重力和电场力对质点做功时,其机械能与电势能之和不变。‎ ‎6.电容器接在电源上,电压不变,;‎ ‎ 断开电源时,电容器电量不变,改变两板距离,场强不变。‎ ‎7.电容器充电电流,流入正极、流出负极;‎ 电容器放电电流,流出正极,流入负极。‎ 十、恒定电流:‎ ‎1.串联电路:U与R成正比,。 P与R成正比,。‎ ‎2.并联电路:I与R成反比, 。 P与R成反比, 。‎ ‎3.总电阻估算原则:电阻串联时,大的为主;电阻并联时,小的为主。‎ ‎4.路端电压:,纯电阻时。‎ ‎5.并联电路中的一个电阻发生变化,电流有“此消彼长”关系:一个电阻增大,它本身的电流变小,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大;一个电阻减小,它本身的电流变大,与它并联的电阻上电流变小。 ‎ ‎6.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增大,总电阻增大,总电流减小,路端电压增大。‎ ‎ 外电路任一处的一个电阻减小,总电阻减小,总电流增大,路端电压减小。‎ ‎7.画等效电路的办法:始于一点,止于一点,盯住一点,步步为营。‎ ‎8.在电路中配用分压或分流电阻时,抓电压、电流。‎ ‎9.右图中,两侧电阻相等时总电阻最大。‎ ‎10.纯电阻电路,内、外电路阻值相等时输出功率最大,。‎ ‎ R1 R2 = r2 时输出功率相等。‎ ‎11.纯电阻电路的电源效率:。‎ ‎12.纯电阻串联电路中,一个电阻增大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增大,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减小;其电压增加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减小量之和的绝对值。反之,一个电阻减小时,它两端的电压也减小,而电路其它部分的电压增大;其电压减小量等于其它部分电压增大量之和。‎ ‎13.含电容电路中,电容器是断路,电容不是电路的组成部分,仅借用与之并联部分的电压。‎ 稳定时,与它串联的电阻是虚设,如导线。在电路变化时电容器有充、放电电流。‎ 直流电实验:‎ ‎1. 考虑电表内阻的影响时,电压表和电流表在电路中, 既是电表,又是电阻。‎ ‎2. 选用电压表、电流表:‎ ‎ ① 测量值不许超过量程。‎ ‎ ② 测量值越接近满偏值(表针偏转角度越大)误差越小,一般应大于满偏值的三分之一。‎ ‎③ 电表不得小偏角使用,偏角越小,相对误差越大 。‎ ‎3.选限流用的滑动变阻器:在能把电流限制在允许范围内的前提下选用总阻值较小的变阻器调节方便;选分压用的滑动变阻器:阻值小的便于调节且输出电压稳定,但耗能多。‎ ‎4.选用分压和限流电路:‎ (1) 用阻值小的变阻器调节阻值大的用电器时用分压电路,调节范围才能较大。 ‎ (2) 电压、电流要求“从零开始”的用分压。‎ ‎(3)变阻器阻值小,限流不能保证用电器安全时用分压。‎ ‎(4)分压和限流都可以用时,限流优先(能耗小)。‎ ‎5.伏安法测量电阻时,电流表内、外接的选择:‎ ‎ “内接的表的内阻产生误差”,“好表内接误差小”(和比值大的表“好”)。‎ ‎6.多用表的欧姆表的选档:指针越接近R中误差越小,一般应在至4范围内。‎ ‎ 选档、换档后,经过“调零”才能进行测量。‎ ‎7.串联电路故障分析法:断路点两端有电压,通路两端没有电压。‎ ‎8.由实验数据描点后画直线的原则:‎ ‎(1)通过尽量多的点, (2)不通过的点应靠近直线,并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 ‎(3)舍弃个别远离的点。‎ ‎9.电表内阻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电流表测电流,其读数小于不接电表时的电阻的电流;电压表测电压,其读数小于不接电压表时电阻两端的电压。‎ ‎10.两电阻R1和R2串联,用同一电压表分别测它们的电压,其读数之比等于电阻之比。‎ 十一、磁场:‎ ‎1.粒子速度垂直于磁场时,做匀速圆周运动:,(周期与速率无关)。‎ ‎2.粒子径直通过正交电磁场(离子速度选择器):qvB=qE,。‎ 磁流体发电机、电磁流量计:洛伦兹力等于电场力。‎ ‎3.带电粒子作圆运动穿过匀强磁场的有关计算:‎ 从物理方面只有一个方程:,得出 和;‎ 解决问题必须抓几何条件:入射点和出射点两个半径的交点和夹角。‎ 两个半径的交点即轨迹的圆心,‎ 两个半径的夹角等于偏转角,偏转角对应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 ‎4.通电线圈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磁场力没有平动效应,只有转动效应。‎ 磁力矩大小的表达式,平行于磁场方向的投影面积为有效面积。‎ ‎5.安培力的冲量。(q的计算见十二第7)‎ 十二、电磁感应:‎ ‎1.楞次定律:“阻碍”的方式是“增反、减同”‎ 楞次定律的本质是能量守恒,发电必须付出代价,‎ 楞次定律表现为“阻碍原因”。‎ ‎2.运用楞次定律的若干经验:‎ ‎ (1)内外环电路或者同轴线圈中的电流方向:“增反减同”‎ ‎ (2)导线或者线圈旁的线框在电流变化时:电流增加则相斥、远离,电流减小时相吸、靠近。‎ ‎ (3)“×增加”与“·减少”,感应电流方向一样,反之亦然。‎ ‎ (4)单向磁场磁通量增大时,回路面积有收缩趋势,磁通量减小时,回路面积有膨胀趋势。 通电螺线管外的线环则相反。‎ ‎3.楞次定律逆命题:双解,“加速向左”与“减速向右”等效。‎ ‎4.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求出的是平均电动势,在产生正弦交流电情况下只能用来求感生电量,不能用来算功和能量。‎ ‎5.直杆平动垂直切割磁感线时所受的安培力:‎ ‎6.转杆(轮)发电机的电动势:‎ ‎7.感应电流通过导线横截面的电量: ‎ ‎8.感应电流生热 ‎9.物理公式既表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又表示相关物理单位(国际单位制)之间的关系。‎ 十三、交流电:‎ ‎1.正弦交流电的产生:‎ ‎ 中性面垂直磁场方向,线圈平面平行于磁场方向时电动势最大。‎ ‎ 最大电动势:‎ ‎ 与e此消彼长,一个最大时,另一个为零。‎ ‎2.以中性面为计时起点,瞬时值表达式为;‎ ‎ 以垂直切割时为计时起点,瞬时值表达式为 ‎3.非正弦交流电的有效值的求法:I2RT=一个周期内产生的总热量。‎ ‎4.理想变压器原副线之间相同的量:‎ P, ,T ,f, ‎ ‎5.远距离输电计算的思维模式:‎ ‎6.求电热:有效值;求电量:平均值 十四、电磁场和电磁波:‎ ‎1.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用实验证明电磁波的存在。‎ ‎2.均匀变化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稳定的B,振荡的A在它周围空间产生振荡的B。‎ 十五、光的反射和折射:‎ ‎1.光由光疏介质斜射入光密介质,光向法线靠拢。‎ ‎2.光过玻璃砖,向与界面夹锐角的一侧平移;‎ 光过棱镜,向底边偏转。‎ ‎4.从空气中竖直向下看水中,视深=实深/n ‎4.光线射到球面和柱面上时,半径是法线。‎ ‎5.单色光对比的七个量:‎ 光的颜色 偏折角 折射率 波长 频率 介质中的光速 光子能量 临界角 红色光 小 小 大 小 大 小 大 紫色光 大 大 小 大 小 大 小 十六、光的本性:‎ ‎1.双缝干涉图样的“条纹宽度”(相邻明条纹中心线间的距离):。‎ ‎2.增透膜增透绿光,其厚度为绿光在膜中波长的四分之一。‎ ‎3.用标准样板(空气隙干涉)检查工件表面情况:条纹向窄处弯是凹,向宽处弯是凸。‎ ‎4.电磁波穿过介质面时,频率(和光的颜色)不变。‎ ‎5.光由真空进入介质:V=,‎ ‎6.反向截止电压为,则最大初动能 十七、原子物理: ‎ ‎1.磁场中的衰变:外切圆是衰变,内切圆是衰变,半径与电量成反比。‎ ‎2.经过几次、衰变?先用质量数求衰变次数,再由电荷数求衰变次数。‎ ‎3.平衡核方程:质量数和电荷数守恒。‎ ‎4.1u=931.5MeV。 ‎ ‎5.经核反应总质量增大时吸能,总质量减少时放能。‎ 衰变、裂变、聚变都是放能的核反应;仅在人工转变中有一些是吸能的核反应。‎ ‎6.氢原子任一能级上:E=EP+EK,E=-EK,EP=-2EK,‎ ‎ 量子数nEEPEK¯V¯T ‎ 十八、物理发现史:‎ ‎1、胡克:英国物理学家;发现了胡克定律(F弹=kx) ‎ ‎2、伽利略:意大利的著名物理学家;伽利略时代的仪器、设备十分简陋,技术也比较落后,但伽利略巧妙地运用科学的推理,给出了匀变速运动的定义,导出S正比于t2 并给以实验检验;推断并检验得出,无论物体轻重如何,其自由下落的快慢是相同的;通过斜面实验,推断出物体如不受外力作用将维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结论。后由牛顿归纳成惯性定律。伽利略的科学推理方法是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 ‎3、牛顿:英国物理学家; 动力学的奠基人,他总结和发展了前人的发现,得出牛顿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奠定了以牛顿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 ‎ ‎4、开普勒:丹麦天文学家;发现了行星运动规律的开普勒三定律,奠定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基础。 ‎ ‎5、卡文迪许:英国物理学家;巧妙的利用扭秤装置测出了万有引力常量。 ‎ ‎6、布朗:英国植物学家;在用显微镜观察悬浮在水中的花粉时,发现了“布朗运动”。 ‎ ‎7、焦耳:英国物理学家;测定了热功当量J=4.2焦/卡,为能的转化守恒定律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研究电流通过导体时的发热,得到了焦耳定律。 ‎ ‎8、开尔文:英国科学家;创立了把‎-273℃‎作为零度的热力学温标。 ‎ ‎9、库仑:法国科学家;巧妙的利用“库仑扭秤”研究电荷之间的作用,发现了“库仑定律”。 ‎ ‎10、密立根:美国科学家;利用带电油滴在竖直电场中的平衡,得到了基本电荷e 。 ‎ ‎11、欧姆:德国物理学家;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欧姆把电流与水流等比较,从而引入了电流强度、电动势、电阻等概念,并确定了它们的关系。 ‎ ‎12、奥斯特:丹麦科学家;通过试验发现了电流能产生磁场。 ‎ ‎13、安培:法国科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分子电流假说。 ‎ ‎14、汤姆生:英国科学家;研究阴极射线,发现电子,测得了电子的比荷e/m;汤姆生还提出了“枣糕模型”,在当时能解释一些实验现象。 ‎ ‎15、劳伦斯:美国科学家;发明了“回旋加速器”,使人类在获得高能粒子方面迈进了一步。 ‎ ‎16、法拉第:英国科学家;发现了电磁感应,亲手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发电机,提出了电磁场及磁感线、电场线的概念。 ‎ ‎17、楞次:德国科学家;概括试验结果,发表了确定感应电流方向的楞次定律。 ‎ ‎18、麦克斯韦:英国科学家;总结前人研究电磁感应现象的基础上,建立了完整的电磁场理论。 ‎ ‎19、赫兹:德国科学家;在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后二十多年,第一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测得电磁波传播速度等于光速,证实了光是一种电磁波。 ‎ ‎20、惠更斯:荷兰科学家;在对光的研究中,提出了光的波动说。发明了摆钟。 ‎ ‎21、托马斯·杨:英国物理学家;首先巧妙而简单的解决了相干光源问题,成功地观察到光的干涉现象。(双孔或双缝干涉) ‎ ‎22、伦琴:德国物理学家;继英国物理学家赫谢耳发现红外线,德国物理学家里特发现紫外线后,发现了当高速电子打在管壁上,管壁能发射出X射线—伦琴射线。 ‎ ‎23、普朗克:德国物理学家;提出量子概念—电磁辐射(含光辐射)的能量是不连续的,E与频率υ成正比。其在热力学方面也有巨大贡献。 ‎ ‎24、爱因斯坦:德籍犹太人,后加入美国籍,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提出了“光子”理论及光电效应方程,建立了狭义相对论及广义相对论。提出了“质能方程”。 ‎ ‎25、德布罗意:法国物理学家;提出一切微观粒子都有波粒二象性;提出物质波概念,任何一种运动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之对应。 ‎ ‎26、卢瑟福:英国物理学家;通过α粒子的散射现象,提出原子的核式结构;首先实现了人工核反应,发现了质子。 ‎ ‎27、玻尔:丹麦物理学家;把普朗克的量子理论应用到原子系统上,提出原子的玻尔理论。 ‎ ‎28、查德威克:英国物理学家;从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实验研究中,发现了中子。 ‎ ‎29、威尔逊:英国物理学家;发明了威尔逊云室以观察α、β、γ射线的径迹。 ‎ 化学 常见物质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 、口碱:Na2CO3 小苏打:NaHCO3 大苏打:Na2S2O3 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 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 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 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 、CaCl2(混和物) 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 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 黄铁矿、硫铁矿:FeS2 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 菱铁矿:FeCO3 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 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 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 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 氯仿:CHCl3 电石:CaC2 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 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 醋酸:冰醋酸、食醋 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 甘油、丙三醇 :C3H8O3 ‎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 石炭酸:苯酚 蚁醛:甲醛 HCHO ‎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 蚁酸:甲酸 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 草酸:乙二酸 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 常见物质颜色 ‎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Fe2+——浅绿色 Fe3O4——黑色晶体 ‎ Fe(OH)2——白色沉淀 Fe3+——黄色 Fe (OH)3——红褐色沉淀 Fe (SCN)3——血红色溶液 ‎ FeO——黑色的粉末 Fe (NH4)2(SO4)2——淡蓝绿色 Fe2O3——红棕色粉末 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 Cu2+——蓝色 CuO——黑色 Cu2O——红色 CuSO4(无水)—白色 CuSO4·5H2O——蓝色 Cu2 (OH)2CO3 —绿色 Cu(OH)2——蓝色 [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 BaSO4 、BaCO3 、Ag2CO3 、CaCO3 、AgCl 、 Mg (OH)2 、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 Al(OH)3 白色絮状沉淀 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 Cl2、氯水——黄绿色 F2——淡黄绿色气体 Br2——深红棕色液体 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KMnO4--——紫色 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 Ag3PO4—黄色沉淀 S—黄色固体 AgBr—浅黄色沉淀 ‎ AgI—黄色沉淀 O3—淡蓝色气体 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 品红溶液——红色 氢氟酸:HF——腐蚀玻璃 ‎ N2O4、NO——无色气体 NO2——红棕色气体 NH3——‎ 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 常见实验现象: ‎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生成白色粉末(MgO),产生黑烟; ‎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 + SiO2 = SiF4 + 2H2O ‎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 ‎15、在常温下:Fe、Al 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 H2——淡蓝色火焰 H2S——淡蓝色火焰 ‎ CO——蓝色火焰 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 S在O2中燃烧——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 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 蓝色[Cu(OH)2] 黄色(AgI、Ag3PO4) 白色[Fe(0H)2、CaCO3、BaSO4、AgCl、BaSO3]‎ ‎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 考试中经常用到的规律: ‎ ‎1、溶解性规律——见溶解性表; 2、常用酸、碱指示剂的变色范围: ‎ 指示剂 PH的变色范围 甲基橙 ‎<3.1红色 ‎3.1——4.4橙色 ‎>4.4黄色 酚酞 ‎<8.0无色 ‎8.0——10.0浅红色 ‎>10.0红色 石蕊 ‎<5.1红色 ‎5.1——8.0紫色 ‎>8.0蓝色 ‎3、在惰性电极上,各种离子的放电顺序: ‎ 阴极(夺电子的能力):Au3+ >Ag+>Hg2+ >Cu2+ >Pb2+ >Fa2+ >Zn2+ >H+ >Al3+>Mg2+ >Na+ >Ca2+ >K+ ‎ 阳极(失电子的能力):S2- >I- >Br– >Cl- >OH- >含氧酸根 ‎ 注意:若用金属作阳极,电解时阳极本身发生氧化还原反应(Pt、Au除外) ‎ ‎4、双水解离子方程式的书写:(1)左边写出水解的离子,右边写出水解产物; ‎ ‎(2)配平:在左边先配平电荷,再在右边配平其它原子;(3)H、O不平则在那边加水。 ‎ ‎ 例:当Na2CO3与AlCl3溶液混和时: 3 CO32- + 2Al3+ + 3H2O = 2Al(OH)3↓ + 3CO2↑ ‎ ‎5、写电解总反应方程式的方法:(1)分析:反应物、生成物是什么;(2)配平。 ‎ ‎ 例:电解KCl溶液:2KCl + 2H2O == H2↑+ Cl2↑+ 2KOH 配平:2KCl + 2H2O == H2↑+ Cl2↑+ 2KOH ‎ ‎6、将一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分写成二个电极反应的方法:(1)按电子得失写出二个半反应式;(2)再考虑反应时的环境(酸性或碱性);(3)使二边的原子数、电荷数相等。 ‎ ‎ 例:蓄电池内的反应为:Pb + PbO2 + 2H2SO4 = 2PbSO4 + 2H2O 试写出作为原电池(放电)时的电极反应。 ‎ ‎ 写出二个半反应: Pb –2e- → PbSO4 PbO2 +2e- → PbSO4 ‎ ‎ 分析:在酸性环境中,补满其它原子: 应为: 负极:Pb + SO42- -2e- = PbSO4 ‎ ‎ 正极: PbO2 + 4H+ + SO42- +2e- = PbSO4 + 2H2O ‎ 注意:当是充电时则是电解,电极反应则为以上电极反应的倒转: ‎ ‎ 为: 阴极:PbSO4 +2e- = Pb + SO42- 阳极:PbSO4 + 2H2O -2e- =‎ ‎ PbO2 + 4H+ + SO42- ‎ ‎7、在解计算题中常用到的恒等:原子恒等、离子恒等、电子恒等、电荷恒等、电量恒等,用到的方法有:质量守恒、差量法、归一法、极限法、关系法、十字交法 和估算法。(非氧化还原反应:原子守恒、电荷 平衡、物料平衡用得多,氧化还原反应:电子守恒用得多) ‎ ‎8、电子层结构相同的离子,核电荷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小; ‎ ‎9、晶体的熔点:原子晶体 >离子晶体 >分子晶体 中学学到的原子晶体有: Si、SiC 、SiO2=和金刚石。 原子晶体的熔点的比较是以原子半径为依据的: 金刚石 > SiC > Si (因为原子半径:Si> C> O). ‎ ‎10、分子晶体的熔、沸点:组成和结构相似的物质,分子量越大熔、沸点越高。 ‎ ‎11、胶体的带电:一般说来,金属氢氧化物、金属氧化物的胶体粒子带正电,非金属氧化物、金属硫化物 的胶体粒子带负电。 ‎ ‎12、氧化性:MnO4- >Cl2 >Br2 >Fe3+ >I2 >S=4(+4价的S) 例: I2 +SO2 + H2O = H2SO4 + 2HI ‎ ‎13、含有Fe3+的溶液一般呈酸性。 14、能形成氢键的物质:H2O 、NH3 、HF、CH3CH2OH 。 ‎ ‎15、氨水(乙醇溶液一样)的密度小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小,硫酸的密度大于1,浓度越大,密度越大,98%的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cm3。 ‎ ‎16、离子是否共存:(1)是否有沉淀生成、气体放出;(2)是否有弱电解质生成;(3)是否发生氧化还原反应;(4)是否生成络离子[Fe(SCN)2、Fe(SCN)3、Ag(NH3)+、[Cu(NH3)4]2+ 等];(5)是否发生双水解。 ‎ ‎1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l 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O HClO4(高氯酸)—是最强的酸 ‎ ‎18、熔点最低的金属是Hg (‎-38.9C。),;熔点最高的是W(钨‎3410c);密度最小(常见)的是K;密度最大(常见)是Pt。 ‎ ‎19、雨水的PH值小于5.6时就成为了酸雨。 ‎ ‎20、有机酸酸性的强弱:乙二酸 >甲酸 >苯甲酸 >乙酸 >碳酸 >苯酚 >HCO3- ‎ ‎21、有机鉴别时,注意用到水和溴水这二种物质。 ‎ 例:鉴别:乙酸乙酯(不溶于水,浮)、溴苯(不溶于水,沉)、乙醛(与水互溶),则可用水。 ‎ ‎22、取代反应包括:卤代、硝化、磺化、卤代烃水解、酯的水解、酯化反应等; ‎ ‎23、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不论以何种比例混合,只要混和物总质量一定,完全燃烧生成的CO2、H2O及耗O2的量是不变的。恒等于单一成分该质量时产生的CO2、H2O和耗O2量。 ‎ ‎24、可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如下,但褪色的原因各自不同:烯、炔等不饱和烃(加成褪色)、苯酚(取代褪色)、乙醇、醛、甲酸、草酸、葡萄糖等(发生氧化褪色)、有机溶剂[CCl4、氯仿、溴苯、CS2‎ ‎(密度大于水),烃、苯、苯的同系物、酯(密度小于水)]发生了萃取而褪色。 ‎ ‎25、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醛、甲酸、甲酸盐、甲酰铵(HCNH2O)、葡萄溏、果糖、麦芽糖,均可发生银镜反应。(也可同Cu ‎(OH)2反应) 计算时的关系式一般为:—CHO —— 2Ag ‎ 注意:当银氨溶液足量时,甲醛的氧化特殊: HCHO —— 4Ag ↓ + H2CO3 ‎ 反应式为:HCHO +4[Ag(NH3)2]OH = (NH4)2CO3 + 4Ag↓ + 6NH3 ↑+ 2H2O ‎ ‎26、胶体的聚沉方法:(1)加入电解质;(2)加入电性相反的胶体;(3)加热。 ‎ 常见的胶体:液溶胶:Fe(OH)3、AgI、牛奶、豆浆、粥等;气溶胶:雾、云、烟等;固溶胶:有色玻璃、烟水晶等。 ‎ ‎27、污染大气气体:SO2、CO、NO2、NO,其中SO2、NO2形成酸雨。 ‎ ‎28、环境污染: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食品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工业三废:废渣、废水、废气。 ‎ ‎29、在室温(‎20C。)时溶解度在‎10克以上——易溶;大于‎1克的——可溶;小于‎1克的——微溶;小于‎0.01克的——难溶。 ‎ ‎30、人体含水约占人体质量的2/3。地面淡水总量不到总水量的1%。当今世界三大矿物燃料是:煤、石油、天然气。石油主要含C、H地元素。 ‎ ‎31、生铁的含C量在:2%——4.3% 钢的含C量在:0.03%——2% 。粗盐:是NaCl中含有MgCl2和 CaCl2,因为MgCl2‎ 吸水,所以粗盐易潮解。浓HNO3在空气中形成白雾。固体NaOH在空气中易吸水形成溶液。 ‎ ‎32、气体溶解度:在一定的压强和温度下,1体积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气体的体积。 ‎ ‎ “10电子”、“18电子”的微粒小结 ‎ 1.“10电子”的微粒:‎ 分子 离子 一核10电子的 Ne N3−、O2−、F−、Na+、Mg2+、Al3+‎ 二核10电子的 HF OH−、‎ 三核10电子的 H2O NH2−‎ 四核10电子的 NH3‎ H3O+‎ 五核10电子的 CH4‎ NH4+‎ 分子 离子 一核18电子的 Ar K+、Ca2+、Cl‾、S2−‎ 二核18电子的 F2、HCl HS−‎ 三核18电子的 H2S 四核18电子的 PH3、H2O2‎ 五核18电子的 SiH4、CH‎3F 六核18电子的 N2H4、CH3OH ‎ ‎ 具有漂白作用的物质 氧化作用 化合作用 吸附作用 Cl2、O3、Na2O2‎ SO2‎ 活性炭 ‎、浓HNO3‎ 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 各种“气”汇集 ‎1.无机的:爆鸣气(H2与O2); 水煤气或煤气(CO与H2);碳酸气(CO2) ‎ ‎2.有机的:天然气(又叫沼气、坑气,主要成分为CH4)‎ ‎ 液化石油气(以丙烷、丁烷为主) 裂解气(以CH2=CH2为主) 焦炉气(H2、CH4等)‎ ‎ 电石气(CH≡CH,常含有H2S、PH3等)‎ 滴加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1.AgNO3与NH3·H2O:‎ ‎ AgNO3向NH3·H2O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  NH3·H2O向AgNO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2.NaOH与AlCl3:‎ ‎ NaOH向AlCl3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 AlCl3向NaOH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3.HCl与NaAlO2:‎ ‎ HCl向NaAlO2中滴加——开始有白色沉淀,后白色沉淀消失 ‎ NaAlO2向HCl中滴加——开始无白色沉淀,后产生白色沉淀 ‎4.Na2CO3与盐酸:‎ ‎ Na2CO3向盐酸中滴加——开始有气泡,后不产生气泡 盐酸向Na2CO3中滴加——开始无气泡,后产生气泡 原电池:‎ 1. 原电池形成三条件: “三看”。先看电极:两极为导体且活泼性不同;‎ ‎ 再看溶液:两极插入电解质溶液中;三看回路:形成闭合回路或两极接触。‎ 2. 原理三要点:(1) 相对活泼金属作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2) 相对不活泼金属(或碳)作正极,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3) 导线中(接触)有电流通过,使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3. 原电池: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4.原电池与电解池的比较 原电池 电解池 ‎(1)定义 化学能转变成电能的装置 电能转变成化学能的装置 ‎(2)形成条件 合适的电极、合适的电解质溶液、形成回路 电极、电解质溶液(或熔融的电解质)、外接电源、形成回路 ‎(3)电极名称 负极 正极 阳极 阴极 ‎(4)反应类型 氧化 还原 氧化 还原 ‎(5)外电路电子流向 负极流出、正极流入 阳极流出、阴极流入 等效平衡问题及解题思路 ‎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定温、定容或定温、定压)下,只是起始加入情况不同的同一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任何相同组分的分数(体积、物质的量)均相同,这样的化学平衡互称等效平衡。‎ ‎2、等效平衡的分类 ‎(1)定温(T)、定容(V)条件下的等效平衡 Ⅰ类:对于一般可逆反应,在定T、V条件下,只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通过可逆反应的化学计量数比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Ⅱ类:在定T、V情况下,对于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变的可逆反应,只要反应物(或生成物)的物质的量的比例与原平衡相同,则二平衡等效。‎ ‎(2)定T、P下的等效平衡(例4: 与例3的相似。如将反应换成合成氨反应)‎ Ⅲ类:在T、P相同的条件下,改变起始加入情况,只要按化学计量数换算成平衡式左右两边同一边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与原平衡相同,则达到平衡后与原平衡等效。‎ 中学化学实验中温度计的使用分哪三种情况以及哪些实验需要温度计 ‎ ‎ 1.测反应混合物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需要测出反应混合物的准确温度,因此,应将温度计插入混合物中间。 ①测物质溶解度。②实验室制乙烯。 ‎ ‎ 2.测蒸气的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多用于测量物质的沸点,由于液体在沸腾时,液体和蒸气的温度相同,所以只要测蒸气的温度。①实验室蒸馏石油。②测定乙醇的沸点。 ‎ ‎ 3.测水浴温度:这种类型的实验,往往只要使反应物的温度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利用水浴加热,温度计则插入水浴中。①温度对反应速率影响的反应。②苯的硝化反应。 ‎ 常见的需要塞入棉花的实验有哪些需要塞入少量棉花的实验: ‎ 加热KMnO4制氧气 制乙炔和收集NH3 其作用分别是:防止KMnO4粉末进入导管;‎ 防止实验中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防止氨气与空气对流,以缩短收集NH3的时间。 ‎ 常见物质分离提纯的10种方法 ‎ ‎1.结晶和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 ‎2.蒸馏冷却法:在沸点上差值大。乙醇中(水):加入新制的CaO吸收大部分水再蒸馏。 ‎ ‎3.过滤法:溶与不溶。 4.升华法:SiO2(I2)。 ‎ ‎5.萃取法:如用CCl4来萃取I2水中的I2。 ‎ ‎6.溶解法:Fe粉(A1粉):溶解在过量的NaOH溶液里过滤分离。 ‎ ‎7.增加法:把杂质转化成所需要的物质:CO2(CO):通过热的CuO;CO2(SO2):通过NaHCO3溶液。 ‎ ‎8.吸收法:除去混合气体中的气体杂质,气体杂质必须被药品吸收:N2(O2):将混合气体通过铜网吸收O2。 ‎ ‎9.转化法:两种物质难以直接分离,加药品变得容易分离,然后再还原回去:Al(OH)3,Fe(OH)3:先加NaOH溶液把Al(OH)3溶解,过滤,除去Fe(OH)3,再加酸让NaAlO2转化成A1(OH)3。 ‎ 五.常用的去除杂质的方法10种 ‎ ‎1.杂质转化法: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加入氢氧化钠,使苯酚转化为酚钠,利用酚钠易溶于水,使之与苯分开。欲除去Na2CO3中的NaHCO3可用加热的方法。 ‎ ‎2.吸收洗涤法:欲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少量氯化氢和水,可使混合气体先通过饱和碳酸氢钠的溶液后,再通过浓硫酸。 ‎ ‎3.沉淀过滤法:欲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混有的少量硫酸铜,加入过量铁粉,待充分反应后,过滤除去不溶物,达到目的。 ‎ ‎4.加热升华法:欲除去碘中的沙子,可用此法。 5.溶剂萃取法:欲除去水中含有的少量溴,可用此法。 ‎ ‎6.溶液结晶法(结晶和重结晶):欲除去硝酸钠溶液中少量的氯化钠,可利用二者的溶解度不同,降低溶液温度,使硝酸钠结晶析出,得到硝酸钠纯晶。 ‎ ‎7.分馏蒸馏法:欲除去乙醚中少量的酒精,可采用多次蒸馏的方法。 ‎ ‎8.分液法:欲将密度不同且又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物分离,可采用此法,如将苯和水分离。 ‎ ‎9.渗析法:欲除去胶体中的离子,可采用此法。如除去氢氧化铁胶体中的氯离子。 ‎ ‎10.综合法:欲除去某物质中的杂质,可采用以上各种方法或多种方法综合运用。 ‎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不”15例 ‎ ‎ 1.实验室里的药品,不能用手接触;不要鼻子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更不能尝结晶的味道。 ‎ ‎ 2.做完实验,用剩的药品不得抛弃,也不要放回原瓶(活泼金属钠、钾等例外)。 ‎ ‎ 3.取用液体药品时,把瓶塞打开不要正放在桌面上;瓶上的标签应向着手心,不应向下;放回原处时标签不应向里。 ‎ ‎ 4.如果皮肤上不慎洒上浓H2SO4,不得先用水洗,应根据情况迅速用布擦去,再用水冲洗;若眼睛里溅进了酸或碱,切不可用手揉眼,应及时想办法处理。 ‎ ‎ 5.称量药品时,不能把称量物直接放在托盘上;也不能把称量物放在右盘上;加法码时不要用手去拿。 ‎ ‎ 6.用滴管添加液体时,不要把滴管伸入量筒(试管)或接触筒壁(试管壁)。 ‎ ‎ 7.向酒精灯里添加酒精时,不得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也不得少于容积的1/3。 ‎ ‎ 8.不得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对点另一只酒精灯;熄灭时不得用嘴去吹。 ‎ ‎ 9.给物质加热时不得用酒精灯的内焰和焰心。 ‎ ‎ 10.给试管加热时,不要把拇指按在短柄上;切不可使试管口对着自己或旁人;液体的体积一般不要超过试管容积的1/3。 ‎ ‎11.给烧瓶加热时不要忘了垫上石棉网。 ‎ ‎12.用坩埚或蒸发皿加热完后,不要直接用手拿回,应用坩埚钳夹取。 ‎ ‎ 13.使用玻璃容器加热时,不要使玻璃容器的底部跟灯芯接触,以免容器破裂。烧得很热的玻璃容器,不要用冷水冲洗或放在桌面上,以免破裂。 ‎ ‎ 14.过滤液体时,漏斗里的液体的液面不要高于滤纸的边缘,以免杂质进入滤液。 ‎ ‎15.在烧瓶口塞橡皮塞时,切不可把烧瓶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烧瓶。‎ 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10例 ‎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 ‎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 ‎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 ‎ ‎ 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 ‎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 ‎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 ‎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 ‎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 ‎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 ‎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 中学化学中与“0”有关的实验问题4例 ‎ ‎ 1.滴定管最上面的刻度是0。 2.量筒最下面的刻度是0。 ‎ ‎ 3.温度计中间刻度是0。 4.托盘天平的标尺中央数值是0。 ‎ ‎.能够做喷泉实验的气体 ‎ ‎ NH3、HCl、HBr、HI等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均可做喷泉实验。其它气体若能极易溶于某液体中时(如CO2易溶于烧碱溶液中),亦可做喷泉实验。 ‎ 化学方程集锦:‎ ‎1、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 : 2NaOH + CO2 ==== Na2CO3+ H2O ‎2、在标准状况下2.24LCO2通入1mol/L 100mLNaOH溶液中:CO2+NaOH NaHCO3‎ ‎3、烧碱溶液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硫: NaOH +SO2==NaHSO3‎ ‎4、在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二氧化碳:Ca(OH)2+ 2CO2══Ca(HCO3)2‎ ‎5、氨水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2NH3•H2O+CO2== (NH4)2 CO3+ H2O ‎6、用碳酸钠溶液吸收少量二氧化硫 : Na2CO3+ SO2 Na2SO3+ CO2↑‎ ‎7、二氧化碳通入碳酸钠溶液中:Na2CO3+CO2 +H2O══2 NaHCO3‎ ‎8、在醋酸铅[Pb(Ac)2]溶液中通入H2S气体:Pb(Ac)2+H2S=PbS↓+2HAc ‎9、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 CO2+H2O+C6H5ONa→C6H5OH+ NaHCO3‎ ‎10、氯化铁溶液中通入碘化氢气体: 2FeCl3+2 HI 2Fe Cl2+ I2+2‎ ‎ H Cl ‎11、硫酸铁的酸性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Fe2(SO4)3+ H2S==2 FeSO4+ S↓+ H2SO4‎ ‎12、少量SO2气体通入NaClO溶液中:2NaClO +2SO2+ 2H2O══Na2 SO4+ 2HCl+H2SO4‎ ‎13、氯气通入水中:Cl2+H2O HCl+HClO ‎ ‎14、氟气通入水中:‎2F2+2H2O 4HF+O2↑‎ ‎15、氯气通入冷的氢氧化钠溶液中:Cl2+2 NaOH══NaClO+NaCl+ H2O ‎16、FeBr2溶液中通入过量Cl2: 2FeBr2+ 3Cl2══2FeCl3+2 Br2‎ ‎17、FeBr2溶液与等物质的量Cl2反应:6FeBr2+ ‎6C12 4FeCl3+2FeBr3+ 3Br2‎ ‎18、足量氯气通入碘化亚铁溶液中:3Cl2+2FeI2 2FeCl3+2I2‎ ‎19、在FeI2溶液中滴入少量溴水:FeI2 +Br2 FeBr2+ I2‎ ‎20、氯化亚铁溶液中滴入溴水:6FeCl2 + 3Br2══4FeCl3+2 FeBr3‎ ‎21、钠与水反应: 2Na+2H2O 2NaOH +H2↑‎ ‎22、铝片投入氢氧化钠溶液:2Al+ 2NaOH +6H2O 2 Na [Al(OH)4] +3H2↑‎ ‎23、氯化铁溶液中加入铁粉:2FeCl3+ Fe 3 FeCl2‎ ‎24、FeCl3溶液与Cu反应:2FeCl3+ Cu CuCl2+2FeCl2‎ ‎25、硫氢化钠溶液与碘反应:NaHS+I2 S↓+ HI+NaI ‎26、过氧化钠和水反应:2Na2O2+2H2O=4NaOH+O2↑‎ ‎27、铜与浓硝酸:Cu+4HNO3(浓) Cu(NO3)2+ 2NO2↑+ 2H2O ‎28、铜与稀硝酸:3Cu+8HNO3(稀) 3Cu(NO3)2+ 2NO↑+ 4H2O ‎29、稀硝酸除银镜:3Ag+4HNO3 3AgNO3+ NO↑+ 2H2O ‎30、稀硝酸与过量的铁屑反应3Fe+8HNO3(稀) 3Fe(NO3)2+ 2NO↑+ 4H2O ‎31、FeS和稀硝酸反应:FeS+4HNO3══Fe(NO3)3+NO↑+S↓+2 H2O 电解 ‎32、电解饱和食盐水:2 NaCl+2H2O C12↑+ H2↑+2NaOH ‎33、用石墨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2CuSO4+2H2O O2↑+2Cu+ 2H2SO4‎ ‎34、醋酸加入氨水: CH3COOH+NH3·H2O CH3COONH4+H2O ‎35、氢氧化镁加入醋酸: Mg(OH)2+2CH3COOH (CH3COO)2Mg+2H2O ‎36、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钡溶液: ‎ CuSO4+ Ba(OH)2══Cu(OH)2↓+ BaSO4↓‎ ‎37、石灰乳与海水制取氢氧化镁:MgCl2+Ca(OH)2══Mg(OH)2↓+ CaCl2‎ ‎38、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钙溶液混合:w.w.w.k.s.5.u.c.o.m Ca(HCO3)2+ Ca(OH)2 2CaCO3↓+2H2O ‎39、向Ca(HCO3)2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溶液:‎ Ca(HCO3)2+ 2NaOH══CaCO3↓+ Na2CO3+2 H2O ‎40、少量氢氧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Ca(OH)2+ 2NaHCO3══CaCO3↓+ Na2CO3+2 H2O ‎41、碳酸氢镁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澄清石灰水:‎ Mg(HCO3)2+ 2Ca(OH)2══2CaCO3↓+ Mg(OH)2↓+ 2H2O ‎42、氢氧化钡溶液和碳酸氢镁溶液反应:‎ Mg (HCO3)2 + Ba(OH)2 Mg(OH)2↓+ BaCO3↓+2H2O ‎43、向碳酸氢镁溶液中加人过量氢氧化钠:‎ Mg (HCO3)2+ 4NaOH Mg(OH)2↓+2 Na2CO3+2H2O ‎44、NH4HCO3溶液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 NH4HCO3+2NaOH(过量)══Na2CO3+ NH3↑+2 H2O ‎45、向NH4HSO4稀溶液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至刚好沉淀完全 NH4HSO4+ Ba(OH)2══BaSO4↓+ NH3·H2O+ H2O ‎46、碳酸氢铵溶液中加入足量氢氧化钡溶液:‎ NH4HCO3+ Ba(OH)2══BaCO3↓+ NH3↑+ 2H2O ‎47、在亚硫酸氢铵稀溶液中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稀溶液:‎ NH4HSO3+ 2NaOH Na2SO3+ NH3·H2O+ H2O ‎48、硫酸氢钠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溶液pH=7:‎ ‎2Na HSO4+ Ba(OH)2══Na2 SO4 +BaSO4↓+2 H2O ‎49、硝酸铝溶液中加入过量氨水: Al(NO3)3+ 3NH3·H2O === Al(OH)3↓+ 3NH4NO3‎ ‎50、明矾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 ‎2KAl(SO4)2+ 6NH3·H2O 2Al(OH)3↓+ K2 SO4+ 3(NH4)2 SO4‎ ‎51、等物质的量浓度、等体积的氢氧化钡溶液与明矾溶液混合:‎ ‎6Ba(OH)2+6KAl(SO4)2 6BaSO4↓+3K2 SO4+ 4Al(OH)3↓+ ‎ Al2(SO4)3‎ ‎52、大理石与盐酸反应制CO2气体:CaCO3+ 2HCl══ 2CaCl2+ CO2↑+ H2O ‎53、碳酸钙中滴入醋酸溶液:w.w.w.k.s.5.u.c.o.m CaCO3+ 2CH3COOH==(CH3COO)2Ca +CO2↑+ H2O ‎54、乙酸溶液中加入少量碳酸氢铵溶液:w.w.w.k.s.5.u.c.o.m CH3COOH十NH4HCO3 CH3COONH4+CO2↑+H2O ‎55、硫化钠溶液中加入盐酸: Na2S+2HCl 2NaCl+ H2S↑‎ ‎56、碳酸氢钙溶液和盐酸反应: Ca(HCO3)2+ 2HCl CaCl2+ 2CO2↑+2H2O ‎57、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与之等物质的量的盐酸:Na2CO3+ HCl NaCl+ NaHCO3‎ ‎58、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乙酸:‎ Na2CO3+ CH3COOH== CH3COONa +NaHCO3‎ ‎59、适量的稀硫酸滴入四羟基合铝酸钠溶液中:‎ ‎2Na [Al(OH)4]+ H2SO4 2Al(OH)3↓+Na2SO4+2H2O ‎60、硫酸铜溶液中加入氢硫酸:CuSO4+ H2S === CuS↓+ H2SO4‎ ‎61、Na2CO3的水解:Na2CO3+ H2ONaHCO3+ NaOH ‎62、硫氢化钠的水解:NaHS+ H2OH2S+ NaOH ‎63、实验室制备氢氧化铁胶体:FeCl3+3H2O Fe(OH)3(胶体)+ 3HCl ‎64、氯化铝溶液中加足量碳酸氢钠溶液:‎ AlCl3+ 3NaHCO3 Al(OH)3↓+3NaCl+3 CO2↑‎ ‎65、硫酸亚铁溶液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2FeSO4+ H2O2+ H2SO4══Fe2‎ ‎(SO4)3+2 H2O ‎ ‎66、NaNO2溶液中加入酸性KMnO4溶液:‎ ‎5NaNO2+ 2KMnO4+ 3H2SO4══2Mn SO4+5NaNO3+K2SO4+ 3H2O 生物 高中生物学生常见易错知识综合一 ‎1.使能量持续高效的流向对人类最有意义的部分 ‎2.能量在2个营养级上传递效率在10%—20%‎ ‎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4.真菌PH5.0—6.0细菌PH6.5—7.5放线菌PH7.5—8.5‎ ‎5.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食物链食物网流动 ‎6.物质可以循环,能量不可以循环 ‎7.河流受污染后,能够通过物理沉降化学分解 微生物分解,很快消除污染 ‎8.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成分+食物链食物网 ‎9.淋巴因子的成分是糖蛋白 病毒衣壳的是1—6多肽分子个 原核细胞的细胞壁:肽聚糖 ‎10.过敏:抗体吸附在皮肤,黏膜,血液中的某些细胞表面,再次进入人体后使细胞释放组织胺等物质.‎ ‎1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流入该食物链的总能量 ‎12.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功能 ‎13.萌发时吸水多少看蛋白质多少 ‎ 大豆油根瘤菌不用氮肥 ‎ 脱氨基主要在肝脏但也可以在其他细胞内进行 ‎14.水肿:组织液浓度高于血液 ‎15.尿素是有机物,氨基酸完全氧化分解时产生有机物 ‎16.是否需要转氨基是看身体需不需要 ‎17.蓝藻:原核生物,无质粒 ‎ 酵母菌:真核生物,有质粒 ‎ 高尔基体合成纤维素等 ‎ tRNA含C H O N P S ‎18.生物导弹是单克隆抗体是蛋白质 ‎19.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 ‎20.原肠胚的形成与囊胚的分裂和分化有关 ‎21.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 ‎ (未分裂) (以分裂)‎ ‎22.高度分化的细胞一般不增殖。例如:肾细胞 ‎ 有分裂能力并不断增的: 干细胞、形成层细胞、生发层 ‎ 无分裂能力的:红细胞、筛管细胞(无细胞核)、神经细胞、骨细胞 ‎23.检测被标记的氨基酸,一般在有蛋白质的地方都能找到,但最先在核糖体处发现放射性 ‎24.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不一定有叶绿体 ‎ 自养生物不一定是植物 ‎ (例如:硝化细菌、绿硫细菌和蓝藻)‎ ‎25.除基因突变外其他基因型的改变一般最可能发生在减数分裂时(象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染色体自由组合)‎ ‎26.在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丝或星射线周围聚集着很多细胞器这种细胞器物理状态叫线粒体——提供能量 ‎27.凝集原:红细胞表面的抗原 ‎ 凝集素:在血清中的抗体 ‎28.纺锤体分裂中能看见(是因为纺锤丝比较密集)而单个纺锤丝难于观察 ‎29.培养基: 物理状态:固体、半固体、液体 ‎ 化学组成:合成培养基、组成培养基 ‎ 用途 :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 ‎30.生物多样性:基因、物种、生态系统 ‎31.基因自由组合时间:简数一次分裂、受精作用 ‎32.试验中用到C2H5OH的情况 ‎ Ⅰ.脂肪的鉴定试验: 50%‎ ‎ Ⅱ.有丝分裂(解离时):95%+15%(HCl)‎ ‎ Ⅲ.DNA的粗提取:95%(脱氧核苷酸不溶)‎ ‎ Ⅴ.叶绿体色素提取:可替代**‎ ‎33.手语是一钟镅裕揽渴泳踔惺嗪陀镅灾惺?/SPAN>‎ ‎34.基因= 编码区 + 非骗码区 ‎ (上游 ) ( 下游) ‎ ‎(非编码序列包括非编码区和内含子)‎ 等位基因举例:Aa AaAa AAAa ‎35.向培养液中通入一定量的气体是为了调节PH ‎36.物理诱导 :离心,震动,电刺激 ‎ 化学诱导剂:聚乙二醇,PEG ‎ 生物诱导 :灭火的病毒 ‎37.人工获得胚胎干细胞的方法是将核移到去核的卵细胞中经过一定的处理使其发育到某一时期从而获得胚胎干细胞,某一时期,这个时期最可能是囊胚 ‎38.原核细胞较真核细胞简单细胞内仅具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内具有两种核酸——脱氧核酸和核糖核酸 ‎ 病毒仅具有一种遗传物质——DNA或RNA ‎ 阮病毒仅具蛋白质 ‎39.秋水仙素既能诱导基因突变又能诱导染色体数量加倍(这跟剂量有关)‎ ‎40.获得性免疫缺陷病——艾滋(AIDS)‎ ‎41.已获得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的刺激可能发生过敏反应(过敏体质),可能不发生过敏反应(正常体质)‎ ‎42.冬小麦在秋冬低温条件下细胞活动减慢物质消耗减少单细胞内可溶性还原糖的含量明显提高细胞自由水比结合水的比例减少活动减慢是适应环境的结果 ‎43.用氧十八标记的水过了很长时间除氧气以外水蒸气以外二氧化碳和有机物中也有标记的氧十八 ‎44.C3植物的叶片细胞排列疏松 ‎ C4植物的暗反应可在叶肉细胞内进行也可在维管束鞘细胞内进行 ‎ 叶肉细胞CO2→C4            围管束鞘细胞C4→CO2→(CH2O)‎ ‎45.光反应阶段电子的最终受体是辅酶二 ‎46.蔗糖不能出入半透膜 ‎47.水的光解不需要酶,光反应需要酶,暗反应也需要酶 ‎48.脂肪肝的形成:摄入脂肪过多,不能及时运走;磷脂合成减少,脂蛋白合成受阻。‎ ‎49.脂肪消化后大部分被吸收到小肠绒毛内的毛细淋巴管,再有毛细淋巴管注入血液 ‎50.大病初愈后适宜进食蛋白质丰富的食物,但蛋白质不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51.谷氨酸发酵时 ‎ 溶氧不足时产生乳酸或琥珀酸 ‎ 发酵液PH呈酸性时有利于谷氨酸棒状杆菌产生乙酰谷氨酰胺。‎ ‎52.尿素既能做氮源也能做碳源 ‎53.细菌感染性其他生物最强的时期是细菌的对数期 ‎54.红螺菌属于兼性营养型生物,既能自养也能异养 ‎55.稳定期出现芽胞,可以产生大量的次级代谢产物 ‎56组成酶和诱导酶都胞是胞内酶。‎ ‎57.青霉菌产生青霉素青霉素能杀死细菌、放线菌杀不死真菌。‎ ‎58.细菌:凡菌前加杆“杆”、“孤”、“球”、“螺旋”‎ ‎ 真菌:酵母菌,青霉,根霉,曲霉 ‎59.将运载体导入受体细胞时运用CaCl2目的是增大细胞壁的通透性 ‎60.一切感觉产生于大脑皮层 ‎61.生物的一切性状受基因和外界条件控制,人的肤色这种性状就是受一些基因控制酶的合成来调节的。‎ ‎62.“京花一号”小麦新品种是用花药离体培养培育的 ‎ “黑农五号”大豆新品种是由杂交技术培育的。‎ ‎67.分裂间期与蛋白质合成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线粒体,没有高尔基体和内质网。‎ ‎68.注意:细胞内所有的酶(非分泌蛋白)的合成只与核糖体有关,分泌酶和高尔基体,内质网有关 ‎69.叶绿体囊状结构上的能量转化途径是光能→电能→活跃的化学能→稳定的化学能 ‎70.一种高等植物的细胞在不同新陈代谢状态下会发生变化的是哪些选项?‎ ‎ ⑴液泡大小√ 吸水失水 ‎ ⑵中心体数目× 高等植物无此结构 ‎ ⑶细胞质流动速度√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 ⑷自由水笔结合水√代表新陈代谢强度 ‎72.高尔基体是蛋白质加工的场所 ‎73.HIV病毒在寄主细胞内复制繁殖的过程 ‎ 病毒RNA→DNA→蛋白质 ‎ ‎ RNA→DNA→ HIV病毒 ‎ ‎ RNA→ RNA ‎ ‎74.流感、烟草花叶病毒是RNA病毒 ‎75.自身免疫病、过敏都是由于免疫功能过强造成 ‎76.水平衡的调节中枢使大脑皮层,感受器是下丘脑 ‎78.骨骼肌产热可形成ATP ‎79.皮肤烧伤后第一道防线受损 ‎80.纯合的红花紫茉莉 ‎82.自养需氧型生物的细胞结构中可能没有叶绿体可能没有线粒体(例如:蓝藻)‎ ‎83.神经调节:迅速精确比较局限时间短暂 ‎ 体液调节:比较缓慢比较广泛时间较长 ‎84.合成谷安酸,谷氨酸↑抑制谷氨酸脱氢酶活性可以通过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来缓解 ‎85.生产赖氨酸时加入少量的高丝氨酸是为了产生一些苏氨酸和甲硫氨酸使黄色短杆菌正常生活 ‎86.生长激素:垂体分泌→促进生长主要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和骨的生长 ‎ 促激素:垂体分泌→促进腺体的生长发育调节腺体分泌激素 ‎ 胰岛 :胰岛分泌→降糖 甲状腺激素:促进新陈代谢和生长发育,尤其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 孕激素 :卵巢→促进子宫内膜的发育为精子着床和泌乳做准备 ‎ 催乳素 :性腺→促进性器官的发育 ‎ 性激素 :促进性器官的发育,激发维持第二性征,维持性周期 ‎87.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和分解者 ‎88.植物的个体发育包括种子的形成和萌发(胚胎发育),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胚后发育)‎ ‎89.有丝分裂后期有4个染色体组 ‎90.所有生殖细胞不都是通过减数分裂产生的 ‎91.受精卵不仅是个体发育的起点,同时是性别决定的时期 ‎92.杂合子往往比纯合子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93.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结构是糖被 ‎ 靶细胞感受激素受体的物质是糖蛋白 ‎94.光能利用率:光合作用时间 、 光合作用面积、 光合作用效率(水,光,矿质元素,温度,二氧化碳浓度)‎ ‎95.离体植物组织或器官经脱分化到愈伤组织经在分化到根或芽等器官再到试管苗 ‎ ‎96.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本应当分裂4次而实际分裂5次 ‎ 基细胞 受精卵→‎ ‎ 顶细胞→16个细胞的球状胚体 ‎97.受精卵靠近珠孔 ‎98.细胞融合细胞内有4个染色体组 ‎99.内胚层由植物极发育其将发育成肝脏、心脏、胰脏 ‎ 胚层、外胚层由动物极发育成 ‎100.高等动物发育包括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中关键的时期是原肠胚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内胚层、中胚层、外胚层并形成原肠胚和囊胚腔两个腔 ‎101.生物体内的大量元素: C H O N P S K Ca Mg ‎102.生物群落不包括非生物的物质或能量 ‎103.细胞免疫阶段靶细胞渗透压升高 ‎104. C4植物 ‎ 叶肉细胞仅进行二氧化碳→C4 (正常)‎ ‎ 仅光→活跃的化学能(NADP,ATP)‎ ‎ 围管束鞘细胞 C4→CO2→三碳化合物 ‎(无类囊状结构薄膜)‎ ATP + NADP―→ 辅酶二+ ADP ‎ 供氢供能 ‎ ‎105.关于基因组的下列哪些说法正确 ‎ A.有丝分裂可导致基因重组×‎ ‎ B、等位基因分离可以导致基因重组×‎ ‎ C.无性生殖可导致基因重组×‎ ‎ D.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106.判断:西瓜的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是3个不同的物种×‎ ‎ (三倍体是一个品种,与物种无关)‎ ‎107.生物可遗传变异一般认为有3种 ‎(1)将转基因鲤鱼的四倍体与正常二倍体鲤鱼杂交产生三倍体鱼苗(染色体变异)‎ ‎(2)血红蛋白氨基酸排列顺序发生改变导致血红蛋白病(基因突变)‎ ‎(3)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出一个既白化又色盲的男孩(基因重组)‎ ‎108.目的基因被误插到受体细胞的非编码区,受体细胞不能表达此性状,而不叫基因重组(插入编码区内叫基因重组)‎ ‎109.判断(1)不同种群的生物肯定不属于同一物种×(例:上海动物园中的猿猴和峨眉山上的猿猴是同一物种不是同一群落)‎ ‎(2)隔离是形成新物种的必要条件√‎ ‎(3)在物种形成过程中必须有地理隔离和生殖隔离×(不一定有地理隔离,只需生殖隔离即可)‎ ‎109.达尔文认为生命进化是由突变、淘汰、遗传造成的 ‎110.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111.水分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 ‎112.种群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死亡率 、性别组成 、年龄组成 ‎113.基因分离定律:等位基因的分离 ‎ 自由组合定律:非同源染色体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 连锁定律 ‎114.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物由于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够 较长时间的保持动态平衡 ‎115.乔木层↑‎ ‎ 灌木层↑ 由上到下分布 ‎ 草本层↑‎ ‎ 而为了适应环境乔木耐受光照的能力最强,当光照强度渐强时叶片相对含水量变化不大 ‎116.被捕食者一般营养级较低所含的能量较多且个体一般较小总个体数一般较多 ‎117.生态系统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自然界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118.湿地是由于其特殊的水文及地理特征且具有防洪抗旱和净化水质等特点 ‎119.效应B细胞没有识别靶细胞的能力 ‎120.可以说在免疫过程中消灭了抗原而不能说杀死了抗原 ‎121.第一道防线:皮肤、粘膜、汗液等 ‎ 第二道防线:杀菌物质(例如:泪液)、白细胞(例如:伤口化脓)‎ ‎122.胞内酶(例如:呼吸酶)组织酶(例如:消化酶)不在内环境中 ‎123.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是协同作用 ‎124.肾上腺素是蛋白质 ‎125.低血糖:40~60mg  正常:80~120mg\dL ‎  高血糖:130mg\dL 尿糖160mgdL~180mgdL ‎126.淋巴因子——白细胞介素-2 有3层作用 ‎ ⑴使效应T细胞的杀伤能力增强 ‎ ⑵诱导产生更多的效应T细胞 ‎ ⑶增强其他有关免疫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能力 ‎127.酿脓链球菌导致风湿性心脏病 ‎128.HIV潜伏期10年 ‎129.三碳植物和四碳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 ‎130. C4植物 ‎ 光反应在叶肉细胞中进行ATP NADPH进入围管束鞘细胞中,叶肉细胞CO2固定形成C4,C4被运入维管束鞘细胞形成CO2生成C3后变成糖类物质 ‎140.将豆科植物的种子沾上与该豆科植物相适应的根瘤菌这显然有利于该作物的结瘤固氮 ‎141.高尔基体功能:加工分装蛋白质 ‎142.植物的组织培养VS动物个体培养 ‎143.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出现性状分离不出现性状分离比 ‎144.限制性内切酶大多数在微生物中 ‎ DNA连接酶连接磷酸二脂键 ‎145.质粒的复制在宿主细胞内(包括自身细胞内)‎ ‎146.mRNA→一条DNA单链→双链DNA分子 ‎ 蛋白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单链DNA→双链DNA ‎147.单克隆抗体是抗体(单一性强灵敏度高)‎ ‎148.厌氧型:链球菌 严格厌氧型:甲烷杆菌 ‎ 兼性厌氧型:酵母菌 ‎149.生长素促进扦插枝条的生根 ‎150.植物培养时加入:蔗糖 生长素 有机添加物 ‎ 动物培养时加入:葡萄糖 ‎151灭活的病毒能诱导动物细胞融合 ‎152.制备单克隆抗体需要两次筛选,筛选杂交瘤细胞,筛选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细胞 ‎153.细胞壁决定细菌的致病性 ‎154.根瘤菌固氮的场所是细胞膜 ‎155.放线菌产生抗生素,而青霉素多产生于真核生物 ‎156.利用选择培养基可筛选:‎ ‎ 酵母菌、青霉菌——运用的试剂是青霉素 ‎ 金黄色葡萄球菌——运用的试剂是高浓度氯化钠 ‎ 大肠杆菌 ——运用的试剂是依红美兰 ‎157.研究微生物的生长规律用液体培养基 ‎158.PH改变膜的稳定性(膜的带电情况)和酶的活性 ‎159.发酵工程内容⑴选育 ‎ ⑵培养基的配置:①目地要明确②营养药协调③PH要适宜 ‎ ⑶灭菌 ⑷扩大培养 ⑸接种 ‎160.发酵产品的分离和提纯⑴过滤和沉淀(菌体)‎ ‎ ⑵蒸馏萃取离子交换(代谢产物)‎ ‎161.判断:‎ ‎× ⑴固氮微生物的种类繁多既有原核生物又有真核生物 (无真核生物)‎ ‎×⑵自生固氮微生物异化作用类型全为需氧型 ‎ (反例:梭菌为厌氧性)‎ ‎√⑶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既有自养型,又有异样型 (蓝藻,园褐固氮菌)‎ ‎× ⑷共生固氮微生物同化作用类型全为异养性 ‎ (蓝藻+红萍、蓝藻+真菌成为地衣)‎ ‎163.诱变育种的优点提高突变频率创造对人类有力的突变化学诱变因素有硫酸二乙酯、亚硝酸、秋水仙素 ‎164.胆汁的作用是物理消化脂类 ‎165.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 ‎166.人体内糖类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大量转化成脂肪,而脂肪却不可能大量转化成糖类,说明营养物质之间的转化时是有条件的,且转化程度有差异。人体内主要是通过糖类氧化分解为生命提供能量,只有当糖类代谢发生障碍引起供能不足时,才由脂肪和蛋白质氧化供能。这说明三大营养物质相互转化相互制约 ‎167.注射疫苗一般的目的是刺激机体产生记忆细胞+特定抗体 ‎168.兴奋在神经细胞间的传递具有定向性化学递质需要穿过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169.遗传规律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 ‎170.中枢神经不包含神经中枢 ‎171.单克隆抗体的制备是典型的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的综合应用 ‎172.体现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的运输方式⑴主动运输⑵自有扩散 ‎173.动物有丝分裂时细胞中含有4个中心粒 ‎174.染色体除了含有DNA外还含有少量的RNA ‎175.蛋白质和DNA在加热时都会变性而当温度恢复常温时DNA恢复活性而蛋白质不恢复活性 ‎176.离体的组织培养成完整的植株 ‎ ⑴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型 ⑵这种技术可用于培养新品种快速繁殖及植物的脱毒 ⑶属于细胞工程应用领域之一 ⑷利用这种技术将花粉粒培育成植株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