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6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2届全国高考地理模拟新题筛选
专题16-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及其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高三一轮复习地理单元验收试题(10)】30.(10分)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2009年全国“两会”期间专家学者提出了“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上图圆内部分)
(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2)从“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上可以看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点是:以为中心;沿、呈条带状分布。
(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地区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是:
。
(4)我国打造“西三角经济圈”的重要意义在于( ) (多项选择)
A.为西部大开发打造出引擎和龙头
B.利于三大城市之间产业结构的优化和产业升级
C.有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城市化进程,带动整个区域经济全面发展
D.有利于资源、资金、人才和市场的集聚并形成产业集聚带
E.有利于西部地区农业基地开发和建设,使西部地区成为我国最大的农产品供应基地
【答案】30.(10分)
(1)位于内陆地区(2分)
(2)①城市(2分);②河流、交通线(铁路、公路)(2分)
(3)有利因素:矿产资源,水能资源,旅游资源等资源丰富;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农业基础较好;拥有西部广阔的经济腹地和巨大的市场潜力;享有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优惠政策;有重庆、成都、西安等大城市为依托;(任答4点得4分)。
(4)ABCD(2分)
(杭西高2011年10月)下图为我国某特大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20~21题。
20.早期该城市选址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地形平坦 B.矿产丰富
C.靠近河流 D.气候适宜
21.该城市对石油化工厂、高级住宅区的建设规划,合理的是( )
A. M——高级住宅区,N——石油化工厂 B. P——高级住宅区,Q——石油化工厂
C. M——高级住宅区,Q——石油化工厂 D. P——高级住宅区,N——石油化工厂
(杭西高2011年10月)3.分析有关城市化及产业结构的图文材料,回答问题:(15分)
从各国城市化的实践出发,现代城市化新概念是指人类社会活动及生产要素从农村地区向城市地区转移的过程,即包含人口城市化和经济城市化。经济城市化是指城市的财富积累状态,通常以城市建成区内各类生产活动所产生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衡量。
(1)读图1中A点可知,在某一历史时期(A时期),我国经济城市化、人口城市化水平分别约为%和%。由趋势线可见,我国现代城市化过程中,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相比,发展水平较高的是。(3分)
(2)图1、图2可以显示,总体而言,无论是我国还是英国,经济城市化水平与人口城市化水平两项指标相比,发展水平始终居高的是。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和英国相比,人口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国家是,经济城市化与人口城市化发展水平的差异程度较大的国家是。(3分)
(3)比较图4与图3,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对人口城市化发展贡献度的变化存在哪些不同特点?(3分)
(4)通过以上分析,在我国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的进程中,尤其应该关注哪个产业的发展?说明其理由。(6分)
3.
(陕西师大附中高三年级十月月考)材料一:2008年3月3日,围绕加强资源、能源合理利用,扩大贸易市场等问题,湄公河流域有关国家领导人召开了第三次经济合作会议。随着“2010东盟和中国联合自由贸易区”的逐步形成,一个将近20亿人口的世界最大市场和自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世界最大自由贸易区将出现在世人面前。
材料二:加快北部湾经济区的全面开放开发,将极大地促进环北部湾经济圈(图1)的崛起
,使环北部湾经济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圈之后引领中国经济加速发展的“第四大经济圈”。
图1
1.图中甲地以“三江并流170余千米而不交汇”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三江并流”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有
①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碰撞挤压 ②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 ③流水侵蚀作用 ④冰川侵蚀作用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2.湄公河有“东方多瑙河”之称,结合该地区自然环境特点,分析该河流域经济开发的资源优势
①水资源 ②水能资源 ③旅游资源 ④土地资源 ⑤石油资源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⑤ D.②③④
3.与同属于南部沿海的“珠三角”相比,北部湾经济区的区位优势主要是
A.地理位置优越,现代化交通便利
B.区域内资源丰富,油气、生物等海洋资源丰富,森林、有色金属和水能资源丰富
C.面向东南亚和港澳地区,国际协作条件好
D.劳动力丰富且素质较高
(2011学年第一学期十校联合体高三期初联考)读图9,完成17~19题
17.图中③表示河北省的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全省平均值
18.下列有关河北省城镇化、工业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河北省城镇化带动了工业化的发展
B.工业化和城镇化联系不大
C.提高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快速途径是大力发展工业
D.积极发展第三产业是提高河北省城镇化水平的途径之一
19.近年来河北省能源消费弹性系数(能源消费总量增长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比值,它从总体上反映能源消费总量增长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相互关系)大于1,主要原因是
①产业结构不合理②能源消费构成合理③生活用能增加④能源利用率低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2011·海淀模拟)阅读图甲、图乙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麻涌镇地处珠江入海口、广州市与东莞市的交界处,以麻涌为中心,一小时即可到达珠江三角洲各大城市。麻涌人口约11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多。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依托港口优势,引进外资企业近200家,经济建设取得飞速发展。
目前,东莞2000多平方千米的土地,能够开发利用的所剩不多;东莞的1200万人口中有1000多万是流动人口,社会管理难度很大;东莞工业的产值很高,但污染也很严重。
(1)比较说明广州、东莞、麻涌三个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
(2)简述麻涌建设外向型工业新城的优势条件。
(3)简述大量人口流入东莞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
(4)简述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
17.解析:第(1)题,从材料中可判断出三城镇的等级与服务范围的大小。第(2)题,从优越的位置、便利的交通、丰富的劳动力等方面分析。第(3)题,大量人口流入东莞,为东莞提供了大量的劳动力,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推动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促进地区间的文化交流。第(4)题,从材料中可知东莞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有环境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社会管理难度很大等。
答案:(1)广州的等级最高,其次是东莞,麻涌最低;广州的服务范围最大,其次是东莞,麻涌最小。(2)麻涌位于珠江口,产品便于出口;有城际轻轨、高速公路、海运等多种运输方式,区际协作或区际联系条件好;劳动力资源丰富。(3)①
提供大量廉价的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②促进第二、三产业的发展;③推动当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④促进区域间文化交流。(4)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城市用地紧张;社会治安管理难度加大。
16.(2011·济宁模拟)读图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山东省总面积15.78万平方千米,2007年城镇化水平为46.75%,已经接近47%的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环渤海经济圈的崛起,黄河经济带的振兴,2000年到2006年山东从事第二产业的人口从1286万增加到1870.3万。近年来山东已成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
(1)从材料和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工业化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2)从图乙中可以看出山东省城市化快速推进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
(3)山东省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环境问题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项即可)
(4)山东是我国著名的水果之乡,你认为城市化对这一地区的水果生产是否有利,试说明理由。
16.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山东省的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对区域经济和环境的影响。第(1)、(2)题较为简单,仔细阅读材料和图乙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3)
题,城市化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污染问题。第(4)题,对该观点既可肯定也可否定,但都要言之有理、言之有据。若肯定,可从水果的消费市场来考虑,若否定,可从水果的用地方面来考虑。
据深圳市统计局数据显示,2008年深圳市GDP达7806.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1%。三大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据此并结合下面两图,完成12~13题。
1.结合上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深圳市已由以第三产业为主转化为以第二产业为主
B.2008年的深圳市GDP中,第三产业产值最多
C.与2007年相比,2008年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不变,第二产业产值下降
D.深圳市产业结构已经达到最优化状态,不需要进行产业升级和转移
2.目前,深圳市的发展面临“土地、空间难以为继;能源、水资源难以为继;实现万亿GDP需要更多劳动力投入,而城市已经不堪人口重负,难以为继;环境承载力难以为继”的忧虑。对此,你认为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控制人口规模
B.实行区域经济合作,进行水资源、能源的跨区域调配
C.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自主创新,努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一产业
D.严格土地管理,提高土地价格,以解决土地可利用空间不足的问题
12.解析:2008年深圳市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了第二产业,A错误;2008年深圳市GDP为7806.54亿元,第三产业比重最大,故产值最多,B正确;通过计算可知,深圳市第一产业产值2007年约为6.96亿元,2008年约为7.81亿元,产值明显增加,C错误;深圳市的产业结构仍有进一步优化升级和转移的必要,D错误。
答案:B
13.解析:限制外来人口进入,提高土地价格,在现实中均不可取,排除A、D,深圳市应努力发展第三产业,排除C。
答案:B
27.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广义上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
图1
材料二:2010年11月7日中新网 北京地铁有望向河北延伸,该规划方案目前已经完成,并上报国务院。下面为其规划示意图。
图2
(1)据图1中信息分析环渤海经济圈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2)分析环渤海地区内河航运不够发达的自然原因。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京地铁向河北延伸主要在北京东部和南部的原因。
(4)北京地铁向河北延伸的意义有哪些?
27.解析:(1)结合图1分析;(2)影响航运发达的自然因素有河流的流量、变化、含沙量、结冰期、通航里程等;(3)北京地铁向河北延伸主要在东部和南部,说明北部和西部有制约因素,结合北京的地形特征可分析;(4)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回答即可。
答案:(1)资源较丰富;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科技较发达;市场广阔;劳动力丰富;工业基础好,协作条件好;距离日本、韩国经济发达区近。
(2)河流水量小,且流量季节变化大;河流含沙量大,航道容易淤积;河流有封冻现象;河网密度较小,通航里程短。
(3)北部为燕山,西部为西山,东部和南部地形较平坦。
(4)加快发展都市圈、城市群;解决北京与周边城市之间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推动京冀合作步入统一规划、统筹协调、加快发展的新阶段。
(2011·浙江教育考试院)读图,完成9~10题。
9.为缩小浙江省内区域发展差异,2020年前应重点加快发展的都市区是( )
A.杭州都市区
B.金华一义乌都市区
C.温州都市区
D.宁波都市区
10.浙江省限制开发的区域应包括( )
A.衢州—丽水高速公路沿线地区
B.宁波—温州间的沿海地区
C.千岛湖周边地区
D.环杭州湾城镇群地区
解析:第9题,金华—义乌都市区位于浙江省的中西部,从平衡全省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建设方面考虑,都应该重点发展金华—义乌都市区。第10题,区域开发应与环境建设相一致,千岛湖属于保护区,应保护其自然景观的协调,因此应成为限制开发区域。
答案:9.B 10.C
读下表,完成1~2题。
三次产业结构(%)
人均GDP(元)
珠江三角洲
2.58∶51.32∶46.10
47 094
广东东翼
10.70∶52.46∶36.84
11 325
广西西翼
21.84∶42.86∶35.30
13 637
广东北部山区
18.84∶48.27∶32.89
10 717
1.表中四个区域,第二产业的地位是( )
A.珠江三角洲——三大产业中排第一位,四个区域中排第二位
B.广东东翼——三大产业中排第二位,四个区域中排第四位
C.广东西翼——三大产业中排第三位,四个区域中排第三位
D.广东北部山区——三大产业中排第二位,四个区域中排第一位
2.表中四个区域,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是( )
A.广东东翼 B.广东西翼
C.珠江三角洲 D.广东北部山区
解析: 一般来说,第三产业比重越高,经济发展水平就越高。
答案: 1.A 2.C
下表为珠江三角洲工业产品产值占广东省总量的比重,读表完成3~4题。
行业
比重
行业
比重
行业
比重
电子设备制造
96.61
仪器仪表
97.03
专用设备制造
77.19
化学制品
79.92
电气制造
89.03
印刷业
65.53
交通运输设备
87.47
家具制造业
80.00
黑色金属冶炼
59.21
有色金属冶炼
76.65
3.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较为发达的工业部门是( )
①电子工业 ②采掘工业 ③重化工业 ④核工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4.目前,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布局类型主要是( )
A.原料指向型 B.能源指向型
C.市场指向型 D.技术指向型
解析: 读表可知,珠江三角洲地区电子工业、重化工业所占比重较大,尤其电子工业发达。
答案: 3.B 4.D
(2011·广东联考)下图为广东省城市体系演化示意图,读图完成5~7题。
5.a、b、c三图,按照时间先后依次排列的顺序是( )
A.a—b—c B.b—c—a
C.c—a—b D.b—a—c
6.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 )
A.广州 B.香港
C.深圳 D.澳门
7.图中能显示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是( )
①城市人口增多 ②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提高 ③城市数量增多 ④城市空间规模扩大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5题,一个区域的城市体系总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少到多发展的;第6题,该城市体系的中心城市是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广州市;第7题,根据图中显示的城市化标志进行判断。
答案: 5.D 6.A 7.B
下列两幅图均为珠江三角洲海岸景观图,左图是过去,右图是现在。读图完成8~10题。
8.图示景观的变化,说明( )
A.生态环境恶化 B.重复建设突出
C.产业结构落后 D.缺乏区域规划
9.造成图示景观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①污水 ②废气 ③垃圾 ④噪声 ⑤酸雨
A.①② B.②③
C.④⑤ D.①⑤
10.图示景观的变化,带来的影响是( )
A.竞争多于合作的不协调现象B.第一产业比重过大
C.城市空间发展形态不够理想D.部分地区出现缺水现象
解析: 过去海岸红树林十分茂密,现在几近消失,这是生态环境恶化的写照。造成图示景观变化的原因是水污染和酸雨危害。水污染等带来部分地区的水质型缺水。
答案: 8.A 9.D 10.D
(2011·河南联考)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回答11~12题。
11.A地城市采用“内含式”城市化扩展模式,既保持城区较高的建筑密度,又充分开发利用地下空间,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 )
A.城市化水平B.经济发展水平
C.用地紧张D.人口数量
解析: 上海开发利用地下空间,主要是因为用地紧张。
答案: C
12.近年来B、C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 )
A.“民工荒”现象严重 水污染严重
B.企业间过度竞争 经济腹地较小
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 缺乏政策支持
D.改革开放迟缓 资金严重短缺
解析: 由于缺乏分工协作,我国的一些新兴乡镇企业,企业间互不联系,互相竞争,导致信息不通畅,市场开拓不到位,经济腹地小。
答案: B
16.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20世纪80年代后,珠江三角洲城市数量大增,城市人口比重提高,成为我国城市化速度最快的地区,目前非农业人口已占70%。
材料二 珠江三角洲城镇分布变化图。
(1)从图上可以看出,2002年和1985年相比,珠江三角洲城市化有明显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
A.城镇数量猛增
B.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
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
D.经济增速快
(2)试分析该地区工业化和城镇化速度较快的原因。(8分)
(3)试分析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对城市化产生的巨大推动作用的具体表现。(6分)
解析: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享有优惠政策。优越的地理位置,邻近港澳,就近接受港澳产业转移促进了当地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珠江三角洲成为我国城市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三角抓住了世界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的机会,迅速发展了电子等知识密集型产业,促使了产业的升级。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地价和劳动力价格较低,资源丰富的广东北部转移。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加速了非农业产业向城市的集中、人口向城市的集中、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答案: (1)D
(2)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对外开放政策;良好的区位条件;全国最大的侨乡之一。
(3)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业产业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工业化加速了人的观念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28.(12分)(2010·吉林高中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有“经济奥运会”之称的世界经济博览会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举行。围绕“世博经济”、推动“长三角”经济联动这一主题,上海、南京、杭州等16个城市的市长经常举行长江三角洲城市经济协调会。
材料二:东部沿海部分区域图。
(1)根据上图填写地理事物名称:
经济区:A________,B岛成因类型:________,内海:D________。
(2)20世纪80年代以来,C经济区吸引了大量人口迁入的主要原因是( )
①国家政策 ②自然环境因素 ③交通和通信的发展 ④我国经济布局的调整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试分析2010年在中国举办世博会选址上海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为解决图中AC两地工业发展所面临的困难,在我国国内进行了哪些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题,地理事物的名称要根据地理位置和要求正确回答。第(2)题,C地区为珠江三角洲地区,吸引大量人口迁入的原因与改革开放的政策、经济布局的调整有关。第(3)题,选址上海举办世博会的原因:上海市是我国最大城市,贸易中心,经济发展水平高,为世博会提供物质和资金的支持,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技术力量强大,工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优越,是国际大都市,影响力大等。第(4)题,两地经济发展快,能源需求量大,采取的措施有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等。
答案:
(1)长三角经济区 大陆岛 琼州海峡 (2)D (3)(处于沿海航线中心)地理位置优越,(是我国最大的海港,京沪、沪杭铁路交会处)水陆空交通便利;是国际大都市,在国际影响较大;(商品贸易繁荣,生产能力强)是我国最大的经济贸易中心;是我国重要信息中心;基础设施齐全,服务体系完善;技术力量雄厚,工业基础好,社会协作条件优越等。 (4)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
(2010·安徽皖南八校)读以下两个区域略图,回答3~4题。
3.两区域共同的特征有( )
A.夏季高温多雨 B.城市化水平高
C.水资源丰富 D.重化工业基地
解析:右图中所示为德国鲁尔工业区,为重工业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水土流失较轻,城市化水平高;左图所示为山西省,城市化水平不高;两地均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重化工业均为主要工业部门之一。
答案:D
4.针对区域突出的环境问题,两区域目前采取的共同措施有( )
A.植树造林,保持水土 B.大力发展新兴产业
C.完善交通,建设水运网 D.煤炭资源的综合利用
解析:植树造林,保持水土为山西黄土高原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但不适用于德国鲁尔区;建设水运网,对河道较少的山西不适用;煤炭资源综合利用,但不能根本解决环境问题;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新兴产业适用于老工业区的改造,有利于区域可持续发展,是两地共同的措施。
答案:B
深圳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兴建产业园吸引企业入住;第二阶段:原有产业逐步替换为高端产业。读下图回答16~17题。
16.各企业集聚在第一代产业园的主要原因是( )
A.共用基础设施 B.加强相互竞争
C.靠近原料产地 D.获取邻厂信息
【解析】筑巢引凤阶段各企业可以共同利用已经建立起来的公共设施,故选A。
【答案】A
17.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发展到第二代产业园区,当地逐渐失去的优势是( )
A.管理经验 B.资金
C.科技 D.廉价劳动力
【解析】从第一代产业园区到第二代产业园区,由于吸引了大量的企业集聚,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逐渐提高,劳动力的工资水平也逐渐提高,因此失去了劳动力廉价的优势。
【答案】D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8~20题。
材料1:2009年11月23日国务院正式批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使黄河三角洲开发成为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2:下图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
18.图示黄河河段( )
A.支流众多 B.汛期主要出现在7、8月份
C.含沙量小 D.无凌汛现象
【解析】图示的黄河河段位于华北地区,受我国东部锋面雨带移动的影响,该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份,故该河段的汛期也主要出现在7、8月份;该河段最冷月气温低于0℃,又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故该河段有凌汛现象发生。
【答案】B
19.打造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优势资源有( )
A.丰富的土地资源 B.充足的能源资源
C.充沛的淡水资源 D.矿产资源
【解析】黄河三角洲地区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充裕的劳动力资源,因此有利于打造高效生态经济区。
【答案】A
20.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对当地产生的主要影响有( )
①解决资源供求矛盾 ②消除城乡差别 ③提高环境的承载力 ④优化产业结构
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②④
【解析】黄河三角洲生态经济区的建立和发展,可以优化该地区的产业结构,同时还有利于改善环境,提高环境承载力。
【答案】C
23.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高速发展,我国农业生产格局和地理环境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4分)
材料1:下图是1990~2005年我国气候变化类型示意图。
材料2:下图是1990年以来我国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示意图。
图例说明:
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 3.旱地—水田转换区 4、5.耕地—城镇转换区 6.草地—耕地转换区 7.开垦与撂荒交错区 8.水域变动和城镇扩张区 9.林地—耕地转换区 10.草地—人工林交错转换区 11.沿海城镇扩张区 12.林草地—耕地转换区 13.稳定少动区
材料3:下图是1990~2005年中国粮食产量重心轨迹示意图。
(1)我国气候变化的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气候变化下,东北、华北土地利用类型发生了什么变化?(4分)
(2)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使长江三角洲商品粮基地在农业地域类型上发生了什么转变?(2分)
(3)①1990年以来,我国粮食产量重心轨迹变化总体趋势是______________。(2分)
②它深刻改变了历史上我国粮食贸易与运输的__________格局。(2分)
(4)①我国粮食生产的重心变化对北方地区自然环境有什么影响?
②该变化促使了我国加快________工程的建设。(4分)
【解析】(1)从材料1中可以看出我国变暖的面积占了绝大部分。从材料2中可知东北林草地变为耕地,旱地变为水田;华北耕地变为城镇用地。(2)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使得长三角由季风水田农业转变为郊区农业。(3)从材料3中可知我国粮食产量重心北移西进,它改变了我国历史上南粮北运的格局。(4)粮食重心北移西进会对北方的生态环境带来不利影响,它将促使我国加快南水北调工程建设。
【答案】(1)变暖(南方变暖湿,北方变暖干) 林草地转变为耕地,旱地转变为水田;耕地转变为城镇用地。
(2)从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转变为城郊农业(乳肉畜牧业、园艺业等)。
(3)①北移西进(向北向西) ②南粮北运
(4)①加剧北方干旱;加剧地下水位下降;加剧土壤次生盐碱化;植被减少。 ②南水北调(跨流域调水、水资源)
21.城市是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影响最深刻的地方,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有利于城市的发展。读我国东部M市的等高线(单位:m)和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在地理野外考察中发现,图中3、4处上覆土层较1、2处厚,结合图中信息,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其原因。(4分)
(2)据图分析,M市近15年来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这对劳动力的需求有何影响?(6分)
(3)伴随城市规模的扩大,M市建设了新的产业区。请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和化工产业区中任选一个,依据图中信息对其区位进行客观评价。(6分)
(2)轻纺工业产值比重下降,1998年到2003年比重下降最快;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上升,2003年到2008年比重上升最快;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对劳动力素质需求提高。
(3)化工产业区:位于郊区,地势较低,对市区固体垃圾污染、水污染较小,位于公路沿线,交通便利;但位于冬季盛行风上风向,对市区、高新技术产业区污染较严重。高新技术产业区:地势较高,城市水污染不会影响该区域;交通便利;但距市区较远、距化工产业区较近;东部坡陡,易发生地质灾害等。
24.(14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的区域规划,区域发展规划按照“8十2”的模式制订:包括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和河北省的石家庄、秦皇岛、唐山、廊坊、保定、沧州、张家口、承德八市。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京津冀都市圈中的城市等级有。(2分)
A.二级 B.三级 C.四级 D.五级
(2)与珠三角和长三角都市圈相比,京津冀都市圈的不足之处有。(4分)
(3)北京在京津冀都市圈中应该如何定位?(4分)
(4)河北八市在京津冀都市圈中有何优势?(4分)
左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岛屿城市扩展过程及海岸线变化图”,图中阴影表示建成区范围,右图是“建成区占该岛各高程土地面积比例变化图”。读图回答5-7题。
5.该岛的地势特点是( )
A.东北高、西南低 B.西北高、东南低 C.西高东低 D.南高北低
6.该岛城市化过程中最有可能侵占( )
A.林地 B.耕地 C.滩涂 D.草地
7.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岛海岸线的变化是全球变暖的反映 B.该城市道路网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C.该岛巳经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该岛北部填海造陆面积大于南部
6.图中表明,从1973年到2007年,建成区分布比例越来越大的是2-20m,说明的大量侵占了地势低平的土地,即最有可能的是耕地,故选B答案。
7.图中显示该岛屿面积在变大,且是北部变宽了许多,说明了进行了填海造陆,且北部造陆面积大于南部。故D正确。全球变暖造成海岸线被淹没,但是实际上该岛面积并没有减少,所以A结论错误。BC答案没法推出,属混淆。
12.(36分)随着我国工业的快速发展,农业的现代化进程也随之加快。
材料一:下图是江苏省沿海地区农业生产区位示意图。
材料二:下表是2000年和2008年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投入能值比较表(单位:太阳能值/1019sej)。
项目
2000年
2008年
能值
百分比
能值
百分比
投入
可更新自然资源能
太阳辐射能
8.26
1.2%
8.34
1.21%
雨水化学能
59.90
9.0%
60.5
8.78%
土壤储能
462.00
69.1%
467
67.80%
灌溉用水能
138.00
20.7%
153
22.21%
小计
668.16
30.15%
688.84
22.31%
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
化肥
688.30
65.67%
764.8
40.58%
农药、农膜
5.31
0.51%
6.98
0.37%
农用机械电能、燃油
354.50
33.82%
1112.7
61.14%
小计
1048.11
47.30%
1884.48
61.04%
可更新有机能
有机肥
188.00
37.62%
190
36.96%
种子
54.70
10.95%
64.1
12.47%
劳动力
257.00
51.43%
260
50.57%
小计
499.70
22.55%
514.1
16.65%
合计
2215.97
100%
3087.42
100%
材料三:下表是2000年和2008年江苏省沿海地区耕地产出能值比较表(单位:太阳能值/1019sej)。
2000年
2008年
能值
百分比
能值
百分比
产出
农产品有机能
小麦
232
8.48%
429
13.37%
稻谷
238
8.69%
335
10.44%
棉花
319
11.65%
371
11.56%
油料
1500
54.80%
1500
46.73%
其他农作物
448.32
16.38%
574.66
17.90%
合计
2737.32
100%
3209.66
100%
分析上述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淮河是我国重要的① 与②自然地理分界线。小麦和水稻作物的分界线是③。(6分)
(2)从耕地投入能值(材料二)来看,影响该地区农业生产最重要的自然区位因素是①;2008年,影响农业生产最重要的区位凶素是②。(6分)
(3)现代农业又称为“石油”农业。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于①、 ②能值逐渐降低,而③能值在农业生产投入巾占绝对比重。在农业生产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主要是由④能源转化而来。(12分)
(4)江苏沿海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棉花生产基地,试分析其优越的气候条件。(4分)
(5)与2000年相比,2008年投入产出能效相对较(低或高),请分析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江苏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8分)
【答案】
(1)①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植被、土壤等)(2 分) ②温带季风气候(暖温带、等)(2 分) ③秦岭-淮河(2 分)
(2)①土壤 ②生产技术(机械)(每空 3 分,共 6分)
(3)①可更新自然资源 ②可更新有机能 ③不可更新工业辅助 ④石油(每空3分,共 12分)
(4)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利用于棉花生长(2 分)7、8 月伏旱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采摘(2 分)(每点2分,共4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5)低(2分)大量使用化肥、农药污染土壤(2 分);破坏土壤结构,土壤肥力不断下降(2 分);大量使用机械化,破坏耕地土质,加剧水土流失(2 分)。(每点 2 分,共 6 分;若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但不能超过本小题总分)
(3)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也就是材料二中2000向2008年的转变,对比两个年份的数据可知;可更新自然资源和可更新有机能所占比重下降,不可更新工业辅助所占比重上升,并占到61.14%。根据现代农业又称为“石油”农业,在农业生产投入中,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主要是由石油能源转化而来。
(4)种植棉花优越的气候条件主要从热量、水分,同时注意棉花不同时期对水分需求的不同,江苏沿海地区的伏旱有利于棉花后期生长和采摘。
(5)与2000年(2737.32/2215.97)相比,2008年(3209.66/3087.42)投入产出能效相对较低,现代农业生产方式对江苏沿海地区耕地资源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主要是由于“不可更新工业辅助能”比重增大明显,对应三个项目(化肥、农药、农膜、农用机械电能、燃油)大量投入对耕地会带来那些影响。
12.近年来,湖南省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与广东省的经济联系日趋紧密。根据下列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30分)
材料一 湖南省、广东省简图
材料二 1978—2008年投资、劳动力及技术进步对湖南工业增长的贡献
材料三:《广东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加快制造业结构调整,重点发展资金技术密集、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的装备、汽车、石化等重化工业。
(1)图中甲河流域的地势特征是___________;影响该流域的气象灾害主要是寒潮、旱涝和____________。(4分)
(2)乙河流域是湖南省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流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______;近年来,该流域的粮食生产地位不断下降,试分析其主要原因。(6分)
(3)湖南省发挥矿产资源优势,应发展的特色工业是______________;但在资源开发利用中容易产生的主要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分)
(4)据材料二,1978-1997年的20年间,对湖南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是____________,2001年以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5)根据材料分析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如何扬长避短、加强合作,实现共同发展?(8分)
(4)(4分)投资贡献(2分) 技术贡献(2分)(只答投资、技术,少贡献两字不给分)
(5)(8分)湖南有丰富的有色金属、煤矿、水能等资源,可为广东提供重化工业所需的原料和能源(2分,若只答到能源或资源得1分);广东为湖南提供资金、技术(2分,若只答到资金或技术得1分);湘粤两省加强重化学工业的分工合作,构建产业链条(2分);共同培育品牌,开拓国内外市场(2分)。(每个要点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
【解析】
(1)根据图中甲河的向南流,可知甲河流域地势是北高南低,影响该流域的气象灾害除了寒潮、旱涝,由于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还受台风影响。
(2))乙河(湘江)流域是湖南省最主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该流域的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季风水田农业(水稻种植业),近年来,湘江流域是湖南经济发达和快速发展的地区,工业化和城市水平的不断提高;导致耕地面积减少,市场需求的改变,导致农业生产结构改变,粮食种植面积减少,从而使得粮食生产地位不断下降。
(3)湖南省发挥矿产资源优势,结合图中矿产资源类型可知应发展的特色工业是有色冶金工业,但在资源开发利用中,植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有色冶金工业排放大量酸性气体,导致酸雨严重,加剧水体污染。
(4)据材料二图中信息,1978-1997年的20年间,对湖南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占据主导地位的投资贡献,2001年以来,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有明显上升趋势的是技术贡献。
(5)湖南、广东两省在重化工业发展过程中,要实现扬长避短、加强合作,就是要分析各自的优势区位条件,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实现优势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