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50 KB
  • 2021-05-13 发布

高考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文言固定句式分类归纳 一、表示疑问 ‎1.何所……?‎ 表疑问的固定结构。是“所……者为何”的倒装和压缩。可译为“所……的(人、事、物)是什么”。‎ 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译文:问姑娘所想的是什么,问姑娘思念的是什么。‎ 例:卖炭得钱何所营?(白居易《卖炭翁》)‎ 译文:卖炭得来的钱所谋求的是什么?‎ ‎2.奈何……?若何……?如何……?‎ 可译为:“……怎么办?”‎ 例: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译文:拿了我的玉璧,不给我城,怎么办?‎ 还可译为:“为什么……?”‎ 例:非国家之利也,若何从之?(《左传·襄公二十六年》)‎ 译文:(对楚国作战)不是从国家利益的角度来考虑,为什么要听从这种主张呢?‎ 例: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何如 同义结构还有“何若”“奚如”“胡如”“奚若”等。‎ ‎(1)代词性固定结构。常用于询问动作行为的方式或事物的性状。可译为“怎么样”。‎ 例: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 译文:樊哙说:“今天的情况怎么样?”‎ ‎(2)表示比较的固定结构。可译为“比……怎么样”。‎ 例:王以为何如其父?‎ 译文:大王认为(赵括)比他的父亲怎么样?‎ ‎4.如……何?奈……何?可译为:“拿……怎么样呢?”“对……怎么样”“把……怎么样”‎ 例: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译文:凭着你残余的力气,还不能毁去山上的一棵草,又能把泥土和石块怎么样呢?‎ 例: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译文:对太行、王屋怎么办?‎ 例:三老不来还,奈之何?(《西门豹治邺》)‎ 译文:三老不回来,把他们怎么办?‎ ‎5.“何(奚)以……为”“何(奚、曷)……为”‎ 其中“何”是疑问代词,可用“安”“奚”“曷”等词来代替;“以”是动词,“用”的意思;“为”是表示疑问的语气词。前者可译为“为什么(要)……呢”“怎么……呢”,后者可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要……干什么呢”。‎ 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译文:如今人家正是刀和砧板,我们是鱼肉,为什么要告辞呢?‎ 例: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纪》)‎ 译文:项羽笑着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要渡江干什么呢?”‎ 例: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庄子《逍遥游》)‎ 译文:哪里用得着高飞九万里往南去呢?‎ 例: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译文:颛臾是我们鲁国的臣国,为什么要攻打它呢?‎ ‎6.孰与:与……孰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谁)……”‎ 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译文:我跟城北的徐公比,谁更美?‎ 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你们看廉将军和秦王比,怎么样呢?‎ 二、表示反问 ‎1.何……之有?可译为:“有什么……呢?”‎ 例:宋何罪之有?‎ 译文:宋国有什么罪呢?‎ ‎2.如之何……?可译为:“怎么能……呢?”‎ 例: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译文:我的丈夫还在外面服役,怎么能不想念呢?‎ ‎3.不亦……乎?可译为:“不是……吗?”“不也是……吗?”‎ 例: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像这样求剑,不是糊涂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4.“不为……乎”连用,表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算是……吗?”‎ 例: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译文:这不算是远的小而近的大吗?‎ ‎5.岂(其)……哉(乎、耶)?可译为:“难道……吗?”‎ 例: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 译文:(人生的)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所困扰,难道只是伶人才如此吗?‎ 例: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伶官传序》)‎ 译文:难道是得天下难而失天下容易吗?‎ ‎6.安……哉(乎)?可译为:“怎么……呢?”“哪里……呢?”‎ 例:然刘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 译文:但是刘豫州刚败之后,又怎么能抵抗得住曹操的攻势呢?‎ 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 译文:燕雀哪里知道鸿鹄的远大志向呢?‎ ‎7.……非……欤?可译为:“……不是……吗?”‎ 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 译文:您不是三闾大夫吗?‎ ‎8.宁……耶?可译为:“哪里……呢?”‎ 例:宁知此为归骨所耶?‎ 译文:哪里会想到这里是掩埋你骸骨的地方呢?‎ ‎9.顾……哉?可译为:“难道……吗?”‎ 例: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译文:人们树立志向,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和尚吗?‎ ‎10.独……哉(耶)?可译为:“难道……吗?”‎ 例:独不怜公子姊耶?‎ 译文:难道公子你就不可怜您的姐姐吗?‎ 例: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 译文:相如我虽然才能低下,难道就怕廉将军吗?‎ ‎11.“其……乎(也、耶)”,表揣测、希望、反问等语气。表揣测: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大概(恐怕)……吧!”表希望“还是……吧!”;表反问:“难道……吗?”‎ 例: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韩愈《师说》)‎ 译文:圣人之所以成为圣人,愚人之所以成为愚人,大概都是出于这个原因吧!‎ 例: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难道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的不知道千里马啊!‎ 例: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 译文:尽了自己的努力却不能到达的人,就可以没有悔恨了,难道谁还会讥笑他吗?‎ 例: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译文:给你三支箭,你一定不要忘了你父亲的志向!‎ ‎12.“庸……乎”连用,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哪里(怎么)……呢?”‎ 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韩愈《师说》)‎ 译文:我学的是道理,哪里管他的年岁比我大还是小呢?‎ 三、表示感叹 ‎1.何其……也!可译为:“怎么、那么……啊!”“多么……啊!”‎ ‎2.特(直或止)……耳,译为“只不过……罢了”‎ 例:止增笑耳。(蒲松龄《狼》)‎ 嗟夫,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读《孟尝君传》)‎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3.惟……耳!可译为:“只是……罢了!”‎ ‎4.一何……!可译为:“多么……啊!”‎ 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四、表揣度 ‎1.无乃……乎(欤)!可译为:“恐怕……吧!”‎ 例: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崤之战》)‎ 译文:远方的主人对我军作好了战斗的准备,这样去攻打郑国,恐怕不行吧?‎ 例:无乃后乎?(《勾践灭吴》)‎ 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报任安书》)‎ 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 ‎2.得无……乎?表测度语气,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该不会(恐怕、莫不是、只怕是、莫非)……吧”。可译为:“该不是……吗?”‎ 例: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译文:成名一次又一次地思索,这莫非是指给我捉蟋蟀的地方吗?‎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 ‎3.……庶几……欤?可译为:“……或许……吧?”‎ 例: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 例:庶几可告慰先生也。‎ 五、表示选择 ‎1.与其……孰若……?可译为:“与其……哪如……?”‎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 译文: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的村庄。‎ ‎2.……,抑……译为“是……,还是……”或“……,还是(或者)……”‎ 例: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伶官传序》)‎ 译文:还是(或者)说推究他成败的事迹,都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呢?‎ ‎3.其……,其……也?可译为:“是……呢,还是……呢?”‎ 例:呜呼!其(难道)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译文:唉!难道这是真的吗?还是做梦呢?还是传信的弄错了真实情况呢?‎ 六、表示其他 ‎1.所以…… 译为:“……的原因”,“……的方法”,“用来……”,“……的依据”,“……的工具”,“……的作用”‎ ‎2.有……者 可译为:“有个……的人”‎ ‎3.然则…… 可译为:“既然这样,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译文:这样做官也担忧,不做官也担忧,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能快乐呢?‎ ‎4.有所……译为:“有……的(人、物、事)”;无所……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例: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鱼我所欲也》)‎ 译文:死也是我厌恶的,(但是我)厌恶的还有比死更严重的,所以祸患(也)有(我)不躲避的。‎ 例: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 译文:如今入了关,没有掠夺任何财物,也没有迷恋女色,看来他的志向不小。‎ ‎5.……之谓也;其……之谓也 表示总结性判断的固定结构。其中“之”标志宾语前置的结构助词;“谓”是动词“说”的意思;“也”是表判断的语气助词。可译为“说的就是……啊”,“大概说的就是……吧”‎ 例:诗云:“他人有心,余忖度之。”——夫子之谓也。‎ 译文:《诗》里面讲过:“别人有想法,我能猜中它。”——(这话)说的就是您这样的人。‎ 例:谚所谓“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译文:民谚中说的“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大概就是说虞国与虢国的关系吧。‎ 如果“之谓”位于句中,宾语在“谓”的后边,这是另一种固定结构。‎ 可译为“……叫作……”“……称作……”。‎ 例:此之谓失其本心。(孟子《鱼我所欲也》)‎ 译文:这叫作失去了他的羞耻之心。‎ ‎6.若……者 可译为:“好像……的样子”‎ ‎7.无以……;有以……‎ 这是两个意义相反的固定结构。它们用在谓语动词前,相当于助动词的作用。可分别译为“有用来……的……”“没有……的……”。‎ 例: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才能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例:吾终当有以活汝。(《中山狼传》)‎ 译文:我总会有可以拿来使你活下去的方法。‎ 例:军中无以为乐。(《鸿门宴》)‎ 译文:军营里没有可以用来作乐的东西……‎ 例: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译文:因此不积累小步,就无法达到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微的水流,就无法形成江海。‎ ‎8.非……则…… 可译为:“不是……就是……”‎ ‎9.“非……而……”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不是……而是……”。‎ 例:非字而画。(《促织》)‎ 译文:(纸片上面)不是写的字,而是画的画。‎ ‎10.“以……为”连用,表判断,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认为……”“把……当作”“凭借(依靠)……作为”等。‎ 例: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庄子·秋水》)‎ 译文:认为天下最美丽壮观的东西都集中在自己这里(这边)。‎ 例: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廉颇蔺相如列传》)‎ 译文:可是蔺相如仅仅只凭借一点说话的技巧作为功劳,职位却在我的上面。‎ ‎11.“非惟……抑亦”连用,表递进,相当于现代汉语“不只……而且”。‎ 例: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陈寿《隆中对》)‎ 译文:不只是时机好,而且也是人的谋划得当啊。‎ ‎12.(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译文:‎ 现在把钟和磬放入水中,即使有大风大浪也不能使它发出声响,更何况是石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