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96.82 KB
  • 2021-05-13 发布

2021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古代文化知识识记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20-2021 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诗文阅读—古代文化知识识记 一、必备知识 阅读古诗文,应该具有一定量的古代文化知识方面的积累。近几年全国新课标卷都单独设题考查了古 代文化知识。2017 年《考试大纲》在“古诗文阅读”中正式明确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这 一考点。这一变化要求我们在平时的文言文学习和高考备考中应该注重对古代文化知识的搜集、整理、识 记。 [试题特点] 考查的范围虽广,但大多是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过的内容。综合分析全国卷考查到的词(或短语)所涉 及的古代文化知识、题干和各选项的表述,可以归纳出以下特点: 1.题干表述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择的是“不正确” 的一项。选项的解说往往似是而非、模棱两可,这就要求我们精准掌握、细心辨析。 2.选项解说的加点词语其实就是涉及古代文化知识的关键词,而且是对这个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 意味着选项可能是对加点词词义(包括文中含义)的解说,也可能跳出文本,不解说加点词本身的词义,只 要与“加点词”涉及的文化知识相关,就在解说的范围之内。 3.各选项解说的“相关内容”,在阅读的文本中可能能找到对应语句,也可能无法找到对应语句,因 此不能仅凭文本内容就去判断选项的解说是否正确,而要靠平时积累理解文本之外的相关古代文化知识, 来判断解说的正或误。 4.所考查的古代文化知识,绝大多数是在史传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那一部分,也就是考纲所强调的“常 见”。综合分析考过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类别:①人的称谓;②古代官职;③天文历法;④古代地理; ⑤科举制度;⑥风俗文化;⑦饮食器皿;⑧音乐文娱。 [解题指津] 随着《考试大纲》明确将“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列为考点,在古诗文阅读中考查古代文 化知识也必将成为热门考题。对于这一新增考点,如何复习备考,怎样解题作答,我们给出如下建议: 1.掌握知识——梳理积累常见的文化知识 对史传类文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和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了的古代文化知识进行分类梳理,并且追求精 准的记忆,这是解答“古代文化知识”类考题的基础和关键。 因为高考所考的古代文化知识,有相当一部分来源于课本,因此,在复习备考时,有必要将必修课本 和选修课本《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散见于各篇课文的古代文化知识作一个系统的整理归纳。 高考所考的古代文化知识,也有部分超出课本范围。在复习备考时,除系统梳理课内古代文化常识外, 还应适当地稍加拓展延伸。拓展的范围就是《考试大纲》所说的“常见”,也就是高考试题经常涉及的人的 称谓、古代官职、天文历法、古代地理、科举制度、风俗文化、饮食器皿、音乐文娱等方面的知识。 2.熟悉题型——明辨几种常见的设误方式 分析现有高考试题及模拟试题,明确命题者惯用的设误方式,并预测来年高考卷可能出现的新的设误 方式,有利于识别陷阱,准确答题。 (1)扩大范围 如解说“太子”,扩大范围,说“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2)跳脱背景 如解说“嗣位”,本来是嫡长子继位,却说成“最年长的儿子继位”,忽略了嫡庶。 (3)张冠李戴 如对“庙号”的解说弄成对“谥号”的解说。 (4)以今释古 如将“中国”的今义说成“中国”的古义。 3.运用技巧——比较排除,缩小范围 认真阅读、反复辨析试题中各选项,用已掌握的古代文化知识对各选项进行筛选,排除有把握的正确 选项,逐步缩小范围,推断出解说错误的选项。 二、关键能力 提问模式: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答题思路】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 【典例分析】 一、【2020 年山东省高考语文试题(新高考 1 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左光斗,字遗直,桐城人。万历三十五年进士。除中书舍人。选授御史,巡视中城。捕治吏部豪恶吏, 获假印七十余,假官一百余人,辇下..震悚,出理屯田,因条上三因十四议,诏悉允行,水利大兴,北人始 知艺稻,邹元标尝曰:“三十年前,都人不知稻草何物,今所在皆稻,种水田利也,”阉人刘朝称东宫..令 旨,索戚畹废庄,光斗不启封还之,曰:“尺土皆殿下..有,今日安敢私受。”阉人愤而去,杨涟劾魏忠贤, 光斗与其谋,又与攀龙共发崔呈秀赃私,忠贤暨其党咸怒。及忠贤逐南星攀龙大中次将及涟光斗光斗愤甚 草奏劾忠贤及魏广微三十二斩罪拟十一月二日上之先遣妻子南还 忠贤诇知,先二日假会推事与涟俱削籍。 群小恨不已,复构文言狱,入光斗名,遣使往逮。父老子弟拥马首号哭,声震原野,缇骑亦为雪涕。至则 下诏狱酷讯。许显纯诬以受杨镐、熊廷弼贿,涟等初不承,已而恐以不承为酷刑所毙,冀下法司,得少缓 死为后图。诸人俱自诬服,光斗坐赃二万。忠贤乃矫旨,仍令显纯五日一追比..,不下法司,诸人始悔失计。 容城孙奇逢者,节侠士也,与定兴鹿正以光斗有德于畿辅,倡议醵金,诸生争应之。得金数千,谋代输, 缓其狱,而光斗与涟已同日为狱卒所毙,时五年七月二十有六日也,年五十一。光斗既死,赃犹未竟。忠 贤令抚按严追,系其群从十四人。长兄光霁坐累死,母以哭子死。都御史周应秋犹以所司承追不力,疏趣 之,由是诸人家族尽破。忠贤既诛,赠光斗右都御史,录其一子。已,再赠太子少保。福王时,追谥忠毅。 (节选自《明史·左光斗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辇下,又称为辇毂下,意恩是在皇帝的车驾之下,常常用作京都的代称。 B.东宫是古代皇家宫殿的称呼,由于是太子所居之宫,文中用来借指太子。 C.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承相的敬称,礼尊意味次于敬称皇帝的陛下。 D.追比指旧时地方官吏严逼限期办事,逾期以杖责等表示警惩,继续追逼。 【答案】 C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 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 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 作答。本题要求选择“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 C 项,“殿下是古代对太子、诸王、丞相的敬称”说法有误。殿下是中国古代对皇后、皇太子、诸王的 敬称,次对皇帝的敬称“陛下”。也指现代社会用于对君主制国家王储、王子、公主等的敬称。不能称丞相 为“殿下”。故选 C。 二、【2020 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嘉佑二年,试礼部,主司..欧 阳修惊喜,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 洵卒,赠光禄丞。既除 丧,还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创行新法,轼上书论其不便。新政日下,轼于其间,每因法以便民,民赖以 安。徙知密州。司农..行手实法,不时施行者以违制论。轼谓提举官曰:“违制之坐,若自朝廷,谁敢不从? 今出于司农,是擅造律也。”提举官惊曰:“公姑徐之。”未几,朝廷知法害民,罢之。元祐元年,轼以 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赐银绯,迁中书舍人。三年权知礼部贡举会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轼宽其禁约使 得尽技巡铺内侍每摧辱举子且持暖昧单词诬以为罪轼尽奏逐之 四年,积以论事,为当轴者...所恨。轼恐不见 容,请外,拜龙图阁学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饥疫并作。轼请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复得赐 度僧牒,易米以救饥者。明年春,又减价粜常平米,多作饘粥药剂,遣使挟医分坊治病,活者甚众。轼曰: “杭,水陆之会,疫死比他处常多。”乃裒羡缗得二千,复发橐中黄金五十两,以作病坊,稍畜钱粮待之。 徽宗立,更三大赦,遂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轼自元祐以来,未尝以岁课乞迁。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国 元年,卒于常州。轼师父洵为文,既而得之于天。尝自谓:“作文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 行,止于所不可不止。”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其体浑涵光芒,雄视百代,有文章以来,盖亦 鲜矣。 (节选自《宋史·苏轼传》)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 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 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 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 【答案】 B 【解析】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 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 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 的含义作答。 B 项,“由丞相主持”错。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 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故选 B。 三、方法小结 文化常识推断的诀窍 1.准确掌握课内出现的文化常识,这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基础 对古代史书中常出现的官职、制度、礼仪、科举、特殊的地理名词、专有名词等知识,要有相对全面 的了解和把握。“趋庭”一词就出现在学过的课文《滕王阁序》中,“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 托龙门”,趋庭意为快步走过庭院。“叨陪鲤对”指来日将接受父亲的教诲。 2.理解和把握文本有关内容,是解答的关键 如对“三代”的理解,在“乃博考三代典礼”所在的这一段中,根本就没出现“曾祖、祖父、父亲” 中的任何一个人,再联系下文“至于文字训诂、名物象数,益以论撰之文,为《述学》内外篇”,由此可 以推出题目当中对“三代”的理解是错的。 3.带入检验,这是确保万无一失的重要一步 无论什么题目,只要是依据文本作答的,都必须带入原文检验。例如,“事母以孝闻,贫无菽水,则卖 文以养,左右服劳,不辞烦辱”句中“菽水”解释为“粗茶淡饭”意思通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