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1
专题 04 散文类文本阅读
一、思维导图
1.散文类文本阅读考查内容
2.散文类文本答题思路
2
二、知识清单
一.散文的基础知识:
(一)、散文概念
3
散文,常用来抒写作者的见闻和感受。它通过短小的篇幅,自由、灵活的手法,表达作
者对人生和自然的感受或发现。叙事、抒情、议论常常自然融合在一起,读起来,像走进作
者敞开的心扉,听他倾诉衷肠。
(二)、散文的特点
内容上:是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或至深的生活经验,通过状物、记人、写景等方式
表达出来。所谓自我感悟,也就是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认识。
形式上:
(1)以个人抒情为主,把抒情、描写、叙述、议论熔为一炉;
(2)从细处落笔,小中见大;
(3)从侧面暗示,发挥读者的想象力;
(4)行文自由,结构灵活。
综合以上两点:“形散神不散”。阅读散文时,要透过“形”抓住“神”,体会作
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要抓住文章的结构和线索(文脉),要注意欣赏优美的语言。
(三)、散文的分类
(1)写人叙事散文
鲁迅的《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阿长与山海经》;朱自清的《背影》;冯
骥才的《珍珠鸟》;杨绛《老王》;胡适的《我的母亲》
(2)写景状物抒情散文
如宗璞的《紫藤萝瀑布》;朱自清的《春》;老舍的《济南的冬天》;刘成章的《安塞腰
鼓》;沈从文的《云南的歌会》;汪曾祺的《端午的鸭蛋》;萧乾的《吆喝》
(3)议论性散文
冰心《谈生命》
二.常见考查题型:
(一)整体感知内容,概括文章主题。
考察类型
1.直接概括全文内容。
2.回答某一段落内容或全文的主题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等。
解题钥匙
1.尽量利用原文语句。
2.没有原文语句可利用时,要注意概括得全面、准确,不要漏掉答题点。
(二)品味散文语言,体悟词句作用
考题形式
一、品味词语。
1.解释词语含义。
4
2.品评加点词语的作用。
解题钥匙
1.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要结合语境。
2.品评词语的表达作用,要结合语境、作品的主题思想、作者的思想感情、景物意境、
人物性格、特殊的表达效果(即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的词语)或在结构上起到独特作用。方法
指导: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原则,切忌“断章取义”。联系上下文,推知其语境
义。
二、理解句子的含义。
(答题时应从句子表现的句意和与主题的关系上分析考虑。)
三、理解句子的作用。
答题时应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
1、结构上,应从总领全文、承上启下、前后照应、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情节发展、点
题、总结上文等作用的角度去分析。
2、内容和主题上:点明主旨,深化主题。(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
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四、语言赏析。
A、用词之美------找精美的富有表现力的动词、形容词、叠词及成语等。
B、修辞之美------找文中的比喻句、排比句、拟人句、对偶句、反问句等。(作用:比
喻使语言生动形象;排比使语言气势磅礴、感情强烈;拟人使事物形象可感;对偶使语句形
式整齐、音韵铿锵;反问句增强语气;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
象…、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C、句式之美------如骈句、长短句、对偶句、也有排比句,还有运用一组关联词语的
句子等等。
另外要注意抓住六种重要句子:
①首句。一个语段的首句往往有提示、概括和承转的作用
②中心句和点睛句。
③感情句。语段中的有些句子明显表达了作者的情感和态度。
④描写句。那些刻画人物和环境的句子往往有表现人物思想性格,烘托、渲染气氛的作
用。
⑤修辞句。为了更好地写景状物,传神达意,作者往往在语段中运用一些修辞手法。
⑥尾句。语段的尾句或概括总结全文,或照应开头,或留下思考的余地,或抒发感情。
表达效果上有些句子有升华主题,渲染气氛,烘托心情等作用。
(三)、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
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物寄情、寓理于事、融情于事、先抑后扬、
5
以小见大
附常见的艺术表现手法的作用:
象征手法: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
现
力。
☆对比手法: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衬托(侧面烘托)手法: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
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讽刺手法: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
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欲扬先抑: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
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前后照应(首尾呼应):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四)、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
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五)辨析句子所运用的修辞及作用
1.比喻:生动、形象 2.拟人:人格化、生动化、形象化 3.排比:增强语言气
4.反问:加强语气 5.反复:强调 6.对比:突出其中一个。7.对偶:句式整齐
结构统一 8.夸张:极力的表现。
(六)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2)语带双关;(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
容;(5)文章线索;(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7)吸引读者、新颖;(8)题目中运用修辞
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七)表达方式的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顺叙、倒叙、插叙)、描写(人物描写、景物描写、环境描写;直接描
写-正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等)、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先抑后扬等)、议论、说明。
6
(1)描写的作用
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
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
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
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有关细节描
写的地方值得注意。人物描写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描写的角度
A、从不同的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B、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C、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D、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
环境描写的作用一般有:交代时代背景;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渲染环境
气氛。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或主题的
(2)议论的作用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此
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
(3)抒情的作用
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情感倾向,一般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
(八)拓展性考题(开放性)
(1)仿写:此考点一般是给一个句子,让考生仿写一个或几个。
答题要点:
①要读懂题旨要求,出题人让考生做什么,怎么做;
②例句的关键词语是什么,要抓住关键词语思考、答题;
③在没有答题思路的情况下,要考虑和例句关键词语相对、相同的词语,例如:关键词
语是天空,你可以考虑大地、高山、海洋等,联想要丰富,思维开阔。
例句的基本思维模式是:XXX 对象在 XXX 条件下,XXX 怎么样。
例如:“没有蓝天的开阔,可以有白云的悠闲”就是这个公式的叠加使用,我们可
以考虑:没有海洋的辽阔,可以有河流的彭湃;没有河流的奔腾汹涌,可以有小溪的清澈;
没有高山的险峻,可以有土丘的秀气;没有高楼大厦的明亮,可以有草屋的温馨等等。
(2)谈感受
这也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可分为:
(1)对描写对象;
7
(2)对人物情感;
(3)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4)对文章某些内容或形式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等。
此考点灵活多变,把握的关键是:
①能准确读懂原文的含义和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或态度,不能模棱两可;
③答题时,语言要流畅,不能出病句,语言要有层次性。可以引用诗文或名言回答此
题。
(3)续写
给一段话的前半部分,让考生续写后半部分,启发考生答题的的思路,往往在原文上。
(4)积累类、仿句类、想像类、举例类、见解类、感悟类、探究类、鉴赏类等几种类
型。
(5) “作批注”、“填读书”(知识)卡片等。关于读书笔记的考查方式还有摘录、
概括、联想、评价、写心得等,形式多样,十分灵活。此类题考查过程与方法的试题明显增
加。
三、复习方法指导
散文阅读技巧
步骤一(任务驱动 1):了解写了什么——抓住标题和由头
标题,或点明写作对象,或是线索,或表明主旨。关注标题能了解文章写作对象、文体
类型、作者感情倾向等,为梳理文脉打好基础。
有些文章往往由一个故事(事件、人物)引出,然后围绕这个事件(或人物)生发开去,表
达自己的见解,这个引出见解的故事或事件,常称之为“由头”。抓住散文的“由头”,就抓
住了议论抒情的起点,就能快速理清文章的脉络。
步骤二(任务驱动 2):知道怎样写的——理清思路和关系
理清文章的思路和关系,有利于把握文章的整体构思以及局部联系,进而也有利于解题
时锁定信息区间。方法如下:
8
步骤三(任务驱动 3):把握为何写——明确主旨和意图
初步把握主旨意图,除通过以上两步感知外,还可从如下角度入手:
1.依据题材特点寻主旨
写景状物散文 →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主旨即景物意蕴
写人记事散文 →因人明品、借事明理→主旨即情感道理
议论说理散文 →托物说理、直接说理→主旨即情趣理趣
文化游记散文 →借景抒情、托物明理→主旨即精神意蕴
2.联系开头结尾探意图
文章首尾,往往会有意无意地表现或流露出作者的写作意图或情感态度。
阅读时要把开头和结尾联系起来考虑,揣摩作者的想法从什么地方开始,到什么地方结
束。
如果首尾一致,就要总结一下相同点在哪里;
如果首尾落差较大,就要想作者的感受和想法为什么会发生变化。
这样文章的整体意思就容易被我们探知。
通过以上 3 大步骤,我们就已经能确定文章的主旨所在或作者的情感趋向了,文本的内
涵已经把握,思路已经理清,这就奠定了解答题目的基础。
(2020 年福建省第一联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3 题。
头脑中的旅行❶
彭 程
(1)对当代人来讲,旅行是一件平淡无奇的事情,但在古代,技术落后,交通不便,旅
行经常和冒险联系在一起,另外还要有相当的经济实力作为后盾,因此,旅行对于很多人来
说并非易事。那时候的一些人尤其是文人,愿望难以满足,只好经常借助于幻想,在头脑中
旅行。文人许多是贫穷而兼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现实生活中的阻碍
9
反而进一步激发起他们的热情。一幅图画,书里一段并不起眼的描绘,都能够成为点燃他们
灵感的火种。借助无限的想象,他们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地方的景色氛围,读来有身临其
境之感。❷
(2)法国诗人波德莱尔就突出地体现了这样一种才华。❸他的不少篇章,都表达了对于
远方的向往。远方,始终是一个充满魅力和诱惑的巨大泉眼,汩汩涌流出诗意和美。波德莱
尔的女友有着一半非洲血统,据说正是她周身所散发出的异域气息令他痴迷,她的秀发,她
的一颦一笑,都让他恍惚感受到了遥远的、另外一个大陆的奇异魅力。他有一首散文诗《头
发中的半球》,其中有这样的描绘:
你的头发蕴藏着一个完整的梦,充满了船帆和桅杆的梦;它也包藏着大海,海上的季风
把我带到那些迷人的地方,那里的太阳显得更蓝更深,那里的大气充满果实、树叶和人类肌
肤的香味。❹
(3)从这些文字中,你能强烈地感觉到诗人感受力的灵敏和丰盈,视觉、嗅觉等都在全
方位地、酣畅地敞开着,借助于一些要素,他生动地描绘出遥远地方的风光气氛,栩栩如生。
而这一幅幅巨大的、声色流溢的画面,最终是靠着强大的想象力来加以拼接、连缀和粘合的。
(4)终其一生,波德莱尔都被港口、轮船、铁路、火车以及酒店客房所吸引,因为这些
都连接着远方,通向另外的生活。因为很难真正具备出行的条件,波德莱尔更多的是从想象
中获得满足。
(5)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俄罗斯作家蒲宁,也是一位善于运用想象力的大师。❺在自传
体长篇小说《阿尔谢尼耶夫的一生》中,他回忆了自己在俄罗斯腹地的一个庄园里度过的童
年时代。在漫长寒冷的冬夜,《鲁滨逊漂流记》等书里的插图,让他想象遥远的热带。狭窄
的独木船、拿着弓箭和长矛的光身子的人、椰子树林,都让他感到甜蜜和陶醉,产生了一种
身临其境的幻觉:“我不但看到,而且以自己的整个身子感觉到了那么多干燥的炎热,那么
多阳光!”以至于多年后,他有机会来到那些地方时,心中浮现的第一感觉就是:对,对,
所有这一切正如我三十年前首次“看到”的那样!
(6)拥有这样一种强大的想象能力,堪称是生命中获得的宝贵奖赏。它打通了一条连接
诗和美的道路。❻
(7)以上种种都表明,一个善感的灵魂,可以创造出怎样的奇迹。这是一些具有异禀的
人,能够通过一棵树想象一片森林,借助一片贝壳想象一片大海。一些零散寒伧的线头布片,
到了他们手中,竟被拼接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织锦。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
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这样的灵魂正是艺术的摇篮和息壤。❼
(8)当然,我们都是凡夫俗子,不具备那样卓越的才华。不过,从他们的这种嗜好中,
还是可以悟出一些有益的东西。❽虽然如今旅行成本大大降低,但一个人的时间、精力、财
力等,永远是处于一种短缺的状态。相对去过的地方而言,更多的地方是去不成的。这样,
就不妨退而求其次,借助想象的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
10
(9)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努力
使自己变得细腻善感:欣赏一泓碧蓝的山涧溪水的图片,仿佛感觉到浸入脚底的丝丝寒凉;
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清香。对于气氛、情
调的细腻感知和把握,才堪称旅行最重要的收获。
(10)如今技术的快速进步,为这种想象的旅行提供了极好的帮助,鼠标轻轻一点,你可
以从白雪皑皑的北极冰原,到花木葳蕤的热带海岛。瞩目于图片,充分调动想象力,把感受
的旋钮调到最高档,庶几可以获得几分真切的、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11)当然,对于这种替代的旅行,你尽可以不以为然,但我只需要用一句话来辩护:人
生奄忽,步履真正踏及的地方,能有几处?
(本文有删改)
步骤一(任务驱动 1):了解写了什么——抓住标题和由头
①看标题,揣文意。本文可能讲述人们借助想象力在头脑中旅行的事例以及作者的感受
启示等。
步骤二(任务驱动 2):知道怎样写的——理清思路和关系
[化整为零,标画圈点]
②抓开篇,明话题。开篇作者由古代人们旅游并非易事,引出人们经常借助于幻想,在
头脑中旅行。尤其是文人多贫穷病弱,却拥有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③抓特殊句。此句紧承上文,是过渡句,也是观点句。
④抓例子,明目的。举波德莱尔的散文诗承前是证明波德莱尔极富想象力的才华,联系
后文则证明诗人在对远方的想象中获得了满足。
⑤抓过渡句。交代了俄罗斯作家蒲宁善于运用想象力,是作者观点的有力支撑。
⑥抓概括句。强大的想象能力,打通了一条连接诗和美的道路,突出了想象的重要作用。
⑦抓关键词句。“以上种种都表明”是对上文的总结,说明了善感的灵魂的重要作用,
尾句强调了灵魂是艺术的源泉。
⑧抓关键句。这句明显地看出下文是谈“头脑中的旅行”给我们的启示,即借助想象的
力量来作为一种弥补,有必要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
[化零为整,合并提取]与[连缀整合,形成框图]
11
步骤三(任务驱动 3):把握如何写——明确主旨和意图
本文是一篇哲理散文,作者用具体事例说明了借助于想象的力量可以实行头脑中的旅行,
并启示我们向那些杰出作家学习,培养和丰富自己的想象力,以获得身临其境般的旅行体验。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者认为文人多与贫穷相伴,这使得他们对生活有着更加深刻的体验,从而拥有了
敏锐的感受力和丰富的想象力,蒲宁就是明证。
B.文章运用古今对照的手法,从文学写作延伸到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说明以丰富的心
灵展开对未知的想象是普通人培养审美化的生活态度的必要手段。
C.“头脑中的旅行”不是才华横溢的作家的专利,普通人通过自身的努力,变得细腻善
感,同样可以在这种替代性的旅行里获得身临其境般的体验。
D.第(9)段中“目光流连于画面上一间江南小城临水的茶楼,似乎嗅到一缕明前龙井的
清香”一句,运用了比拟的修辞手法,从视觉与嗅觉的角度展开联想。
2.文章第(2)段引用波德莱尔散文诗《头发中的半球》的片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
12
3.作者为什么说“读这样的作品,与其说是观赏作者借助于想象而描绘出的风景,不
如说是欣赏灵魂的奇观”?请简要分析。
答:
相关文档
- 高考英语词汇背诵样板2021-05-132页
- 2021届高考必备知识手册:专题01 先2021-05-137页
- 2021届高考必备知识手册:专题01 先2021-05-139页
- 专题02 人文地理-2021年高考地理考2021-05-1328页
- 专题14 力学实验,一探究竟-高考物理2021-05-1318页
- 高考:高中地理23个简答题答题规范2021-05-1324页
- 高考英语必须掌握的340条高频词组2021-05-1316页
-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等比数列及其2021-05-1311页
- 高考数学考点归纳之 算法与程序框2021-05-1318页
- 高考必备:区域地理知识大盘点2021-05-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