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90.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一 细胞的分子组成、基本结构和生命历程
专题强化练
1.下图是构成细胞的某些化合物的元素组成情况。对①、②、③所表示的物质及其所能表现的生理功能推测错误的是( )
A.①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
B.②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
C.③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D.①、②、③必为同一类物质
答案 D
解析 叶绿素中含有Mg,所以①可能是叶绿素,能吸收光能进行光合作用,A正确;血红蛋白中含有Fe,所以②可能是血红蛋白,有运输氧的作用,B正确;磷脂含有的元素是C、H、O、N、P,所以③可能是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C正确;①、②、③为不同类物质,D错误。
2.(2018·广州一模)植物A被害虫咬伤后,受伤部位分泌的多肽S能激活相邻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增加蛋白酶抑制剂的合成,从而抑制害虫消化道中蛋白酶的活性。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A.多肽S和双缩脲试剂可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B.多肽S在植物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作用
C.多肽S基因是在害虫的攻击、诱导下植物A突变产生的
D.多肽S作为化学信息调节植物A与害虫的种间关系
答案 B
解析 多肽S含有肽键,能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A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受伤部位分泌的多肽S能激活相邻细胞内蛋白酶抑制剂基因”,说明多肽S是植物A细胞释放的、能使相邻细胞代谢改变的信号分子,在植物A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中发挥作用,B正确;植物A细胞本身具有多肽S基因,多肽S是在害虫的攻击、诱导下,植物A细胞的多肽S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的,C错误;多肽S是植物体内细胞间信息交流的信号分子,不是生态系统中的化学信息,因此不能作为化学信息调节植物A与害虫的种间关系,D错误。
3.(2018·南通二模)下列有关细胞中糖类和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10
A.细胞中的糖类主要以单糖形式存在
B.蔗糖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中都有果糖
C.磷脂和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成分
D.等质量脂肪与糖原储存的能量相等
答案 C
解析 细胞中的糖类主要以淀粉或糖原形式存在,即主要以多糖形式存在,A错误;蔗糖和麦芽糖的水解产物中都有葡萄糖,前者由葡萄糖和果糖脱水缩合形成,后者由两分子葡萄糖脱水缩合形成,B错误;与糖类相比,脂肪含有较多的H,氧化分解时消耗的氧气多,释放的能量多,因此等质量的脂肪储存的能量多于糖原,D错误。
4.下列关于蛋白质和核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蛋白质的变性是由蛋白质分子的空间结构的改变而导致的
B.RNA与DNA都由四种核苷酸组成,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
C.细胞内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通常需要另一种蛋白质的参与
D.DNA和蛋白质参与构成细胞核内的染色质和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答案 D
解析 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其分子的空间结构发生改变,A正确;RNA与DNA的基本组成单位都是核苷酸,RNA由四种核糖核苷酸组成,DNA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组成,都可以储存遗传信息,B正确;蛋白质发生水解时需要蛋白酶催化,而蛋白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C正确;染色质的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而核糖体的主要成分是RNA和蛋白质,D错误。
5.(2018·江苏,5)哺乳动物的催产素具有催产和排乳的作用,加压素具有升高血压和减少排尿的作用。两者结构简式如下图,各氨基酸残基用3个字母缩写表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两种激素都是由八肽环和三肽侧链构成的多肽类化合物
B.氨基酸之间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氢全部来自氨基
C.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参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种类无关
D.两种激素间因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生理功能不同
答案 D
10
解析 分析题中激素的结构简式可知,激素中的环状肽都是由6个氨基酸构成的,故为六肽环,A错误;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的水分子中的氢分别来自氨基和羧基,B错误;肽链中游离氨基的数目与构成肽链的氨基酸R基上的氨基数目有关,C错误;分析题中激素的结构简式可知,两种激素间有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故这两种激素生理功能不同是由这2个氨基酸种类不同导致的,D正确。
6.(2018·全国Ⅱ,5)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答案 B
解析 烟草花叶病毒由RNA和蛋白质组成,故可从烟草花叶病毒中提取到RNA,A项正确;T2噬菌体是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细胞内的病毒,在大肠杆菌体内增殖可导致其裂解,B项错误;HIV主要攻击人的T细胞,使人体免疫力下降直至完全丧失,引起人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C项正确;病毒感染引发的疾病通常具有传染性,阻断病毒的传播,即切断传播途径 ,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项正确。
7.下列有关生物的共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
B.变形虫、草履虫、乳酸菌均可进行有氧呼吸,遗传时都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C.黑藻、念珠藻、颤藻均能进行有丝分裂,都能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D.用电镜观察霉菌、乳酸菌、硝化细菌,视野中均可观察到核糖体附着在内质网上
答案 A
解析 乳酸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具有细胞结构,体内均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分子,A项正确;变形虫和草履虫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有氧呼吸,乳酸菌为厌氧生物,不能进行有氧呼吸,其为原核生物,遗传时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B项错误;黑藻属于真核生物,能进行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而念珠藻和颤藻都属于蓝藻(属于原核生物),其分裂方式为二分裂,且无染色体,不能发生染色体变异,C项错误;霉菌是真菌(属于真核生物),具有内质网,而乳酸菌和硝化细菌都是原核生物,原核生物仅含核糖体一种细胞器,D项错误。
8.(2018·河南八市模拟)血液中I-的浓度为250 mg/L,而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内I-浓度比血液中的高20~25倍。下列有关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吸收I-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吸收I-需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
B.细胞膜上I-的载体数量制约着细胞对I-的吸收
C.血液中O2浓度直接影响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
10
D.细胞对I-的吸收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答案 C
解析 据题意可知,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I-,即通过主动运输方式吸收I-,需要消耗细胞呼吸所释放的能量,而且细胞膜上I-的载体数量制约着细胞对I-的吸收,A、B正确;血液中O2浓度可以通过影响有氧呼吸间接影响细胞对I-的吸收速率,C错误;主动运输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D正确。
9.(2017·全国Ⅱ,4)将某种植物的成熟细胞放入一定浓度的物质A溶液中,发现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的体积变化趋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4 h内物质A没有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内
B.0~1 h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相等
C.2~3 h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
D.0~1 h内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大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
答案 C
解析 由图可知,该细胞中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先减小后增大,这说明该细胞先发生质壁分离后发生质壁分离的复原,由此可推知,物质A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A错误;0~1 h内,原生质体的体积不断缩小,由于原生质体的伸缩性要远大于细胞壁,因此该时间段内细胞体积与原生质体体积的变化量不相等,B错误;2~3 h内原生质体的相对体积逐渐增大,这说明细胞吸水,由此可推知该时间段内物质A溶液的渗透压小于细胞液的渗透压,C正确;0~1 h内发生质壁分离,细胞失水,液泡中液体的渗透压小于细胞质基质的渗透压,D错误。
10.下列关于细胞增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小鼠经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一个细胞中X染色体数目最多为4条
B.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但有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
C.细胞周期中染色质与染色体形态的转化有利于精准地分配复制后的核DNA
D.根尖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大多数细胞没有进入细胞周期
答案 C
解析 小鼠经减数分裂产生卵细胞的过程中,X染色体数目最多为2条,A错误;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出现,也没有核膜、核仁的周期性变化,B错误;根尖分生区处于分裂期的细胞数目较少,是由于大多数细胞处于细胞分裂间期,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D错误。
10
11.(2018·石家庄模拟)如图为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的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的现象及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可能出现的结果依次为( )
A.交叉互换;囊性纤维病
B.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先天性愚型
C.基因突变;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性腺发育不良
答案 B
解析 分析题意和图示可知,图中细胞正在进行的是同源染色体分离,移向细胞两极,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细胞质均等分裂,可判断该细胞是初级精母细胞。但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没有分离,导致移向细胞一极的染色体为5条,移向细胞另一极的染色体为3条。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可能形成体细胞中多一条染色体的三体(如先天性愚型)或缺一条染色体的单体,B正确。
12.(2018·北京,2)哺乳动物肝细胞的代谢活动十分旺盛,下列细胞结构与对应功能表述有误的是( )
A.细胞核:遗传物质储存与基因转录
B.线粒体:丙酮酸氧化与ATP合成
C.高尔基体: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加工
D.溶酶体:降解失去功能的细胞组分
答案 C
解析 分泌蛋白的合成是在核糖体上进行的,高尔基体可以对来自内质网的分泌蛋白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C错误。
13.(2018·山师大附中二模)科学家将4个关键基因移植入已分化的肌肉细胞中并表达,使这个细胞成为多能干细胞(iPS细胞),下图为该实验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应用该技术可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
B.iPS细胞所带遗传信息与肌肉细胞相同
C.关键基因表达使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降低了细胞的分化程度
D.图示过程体现了iPS细胞的全能性
10
答案 A
解析 诱导iPS细胞分化成所需器官后进行自体移植,避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能提高器官移植的成功率,A正确;往肌肉细胞中移入4个关键基因,关键基因表达可使肌肉细胞成为iPS细胞,故iPS细胞所带遗传信息与肌肉细胞不完全相同,B错误;关键基因表达使高度分化的细胞成为干细胞,降低了细胞的分化程度,C错误;图示过程中iPS细胞只是分化形成各种细胞,没有形成个体,故没有体现iPS细胞的全能性,D错误。
14.如图所示为结肠癌发病过程中细胞形态与基因的变化,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抑癌基因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
B.与细胞增殖有关的某一基因发生突变,就会导致细胞癌变
C.癌细胞易于在体内转移与其细胞膜上糖蛋白增多有关
D.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可作为判断细胞癌变的依据
答案 D
解析 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A项错误;由题图可知,正常结肠上皮细胞中多个基因突变,累加才引起了细胞癌变,所以不是某一基因发生突变细胞就发生癌变,B项错误;癌细胞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的减少有关,C项错误;癌变的细胞形态一般都会发生改变,所以通过镜检观察细胞形态可作为判断细胞癌变的依据,D项正确。
15.(2018·河北衡水中学检测)下列有关人体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衰老过程中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一般不会发生变化
B.正常细胞中没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C.分化方向不同的细胞中mRNA的种类相同
D.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答案 D
解析 细胞衰老会引起细胞结构和功能改变,如膜通透性改变,细胞体积变小等,A错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普遍存在于正常细胞中,B错误;分化方向不同的细胞中mRNA种类不完全相同,C错误;清除病原体感染的细胞及细胞的自然更新属于细胞凋亡,D正确。
16.下图甲是四类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乙为真核细胞结构及细胞内物质转运的示意图,图丙表示四种不同的物质在细胞内外的相对浓度差异。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0
(1)图甲中四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从结构上看,__________类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2)图甲中能够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其中以叶绿体为光合作用场所的细胞是________。
(3)图乙中由单层膜包被的细胞器有________(填图中标号),双层膜的结构有________个,图乙中的能量转换器为________(填图中标号)。
(4)图乙中新转录产生的mRNA经一系列加工后穿过细胞核上的________转运到细胞质中,该结构对转运的物质具有________。图乙中若合成的蛋白质为C5羧化酶(固定CO2),推测该酶将被转运到________(填图中标号)发挥作用。
(5)图甲中的________类细胞可表示胰岛B细胞,细胞内外的物质浓度如丙图所示,则K+、Na+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胰岛素、CO2出细胞的方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核糖体 Ⅲ (2)Ⅱ、Ⅲ、Ⅳ Ⅱ、Ⅳ (3)②③ 3 ④⑤ (4)核孔 选择性 ⑤ (5)Ⅰ 主动运输、协助扩散 胞吐、自由扩散
17.(2016·江苏,31)研究人员对珍珠贝(2n
10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细胞中染色体形态、数目和分布进行了观察分析,图1为其细胞分裂一个时期的示意图(仅部分染色体)。图2中细胞类型是依据不同时期细胞中染色体数和核DNA分子数的关系而划分的。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细胞分裂的方式和时期是________________,它属于图2中类型________的细胞。
(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那么该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那么三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一定具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类型有________________。
(5)着丝点分裂导致图2中一种细胞类型转变为另一种细胞类型,其转变的具体情况有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表述)。
(6)珍珠贝卵母细胞分裂一般停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期,待精子入卵后完成后续过程。细胞松弛素B能阻滞细胞分裂而导致染色体数加倍,可用于诱导三倍体。现有3组实验:用细胞松弛素B分别阻滞卵母细胞的减数第一次分裂、减数第二次分裂和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请预测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有丝分裂后期 a (2)次级精母细胞 (3)b、d、e (4)a、b (5)b→a、d→c (6)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 受精卵含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加倍后形成的是四倍体而不是三倍体
解析 (1)图1中移向细胞每一极的染色体中存在同源染色体,据此可判断细胞处于有丝分裂后期,它属于图2中类型a的细胞。(2)若某细胞属于类型c,取自精巢,没有同源染色体,说明经过了减数第一次分裂,应为次级精母细胞。(3)若类型b、d、e的细胞属于同一次减数分裂,则b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d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中期,e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子细胞。(4)在图2的5种细胞类型中,a处于有丝分裂后期,b处于有丝分裂前期或中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一定含有同源染色体。(5)有丝分裂后期和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均发生着丝点分裂。分别对应图2中的b转变为a,d转变为c。(6)受精卵含两个染色体组,染色体数加倍后形成的是四倍体不是三倍体,故三倍体出现率最低的是阻滞受精卵的第一次卵裂。
18.在高等动物Z细胞的细胞周期中,各时期经历时间依次为G1期8 h、S期6 h、G2期5 h、M期1 h。HU(羟基脲)是一种DNA合成抑制剂,对S期以外细胞的分裂进程无影响,但可以阻止细胞进入S期而使其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可看作G1期细胞)。科学家利用Z细胞和HU做了如下实验。每组设置多个重复样品。
10
①A组:培养液+Z细胞+HU(用生理盐水配制)。
B组:培养液+Z细胞+生理盐水。
②培养14 h后,统计A、B两组中各时期细胞所占百分比(第一次统计)。
③将A组培养液中的HU全部洗脱,更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10 h,再向A组培养液中加入HU。
④培养12 h后,统计A、B两组中各时期细胞所占百分比(第二次统计)。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向A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处于________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
(2)G1、S、G2三个时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期的启动需要一种蛋白质作为启动信号,这种蛋白质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若将S期和G1期细胞(甲细胞)融合,则融合细胞进入S期的时间将比甲细胞进入S期的时间________(填“不变”“提前”或“延后”)。
(3)①设计一张表格,预测A、B两组第一次统计的结果,并将其填入表中。
②预测A组的第二次统计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S (2)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提前 (3)①表格如下
时期
各时期细胞所占比例
组别
G1
S
G2
M
A组
70%
30%
0
0
B组
40%
30%
25%
5%
②所有细胞都处于G1期(或所有细胞都处于G1/S期交界处)
解析 细胞周期分为分裂间期和分裂期(M期),分裂间期包括G1期(DNA合成前期)、S期(DNA合成期)和G2期(DNA合成后期)。(1)DNA复制的时期是分裂间期的S期,所以向A组培养液中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2)G1、S、G2三个时期即细胞分裂间期,细胞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由于题中所述蛋白质(启动信号)在S期之前合成并存在于S期全过程中,故将S期和G1期细胞(甲细胞)融合后,融合细胞比甲细胞更快地进入S期。(3)①A组培养液中加入了HU,而HU能抑制DNA合成,使处于S期的细胞立刻被抑制,同时阻止其他细胞进入S期而使其停留在G1/S期交界处(可看作G1期细胞),因此培养14(=5+1+8)h后,处于S期细胞占的比例为30%(=6÷20×100%),其余细胞均处于G1期(G1/S期交界处),所占比例为70%。B组培养液中没有加入HU,细胞正常分裂,因此培养14 h后,各时期的细胞所占比例仍然与原来的比例相同,即G1期细胞占40%(=8÷20×100%)、S期细胞占30%(=6÷20×100%)、G2
10
期细胞占25%(=5÷20×100%)、M期细胞占5%(=1÷20×100%),据此绘制表格如下:
时期
各时期细胞所占比例
组别
G1
S
G2
M
A组
70%
30%
0
0
B组
40%
30%
25%
5%
②第一次统计结束后,将A组培养液中的HU全部洗脱,更换新鲜培养液,继续培养10 h,则A组中处于G1期和S期的细胞均经过S期,处于G2期或M期或G1期,然后再向A组培养液中加入HU,培养12 h,则所有细胞都处于G1期(或G1/S期交界处)。
10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小卷30分2021-05-137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基础系列(5)(含解析2021-05-1311页
- 云南师大附中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九理2021-05-139页
- 地理高考真题分类汇编专题08农业2021-05-1311页
- 2020高考物理备考 百所名校组合卷2021-05-1314页
- 2012广东高考生物试题及标准答案2021-05-136页
- 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选择题2021-05-136页
-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高效演练2021-05-132页
- 专题08+函数与导数小题-冲刺高考最2021-05-1313页
- 2020高考物理 考前冲刺Ⅱ专题06 人2021-05-13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