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2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26 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及经济政策
一、“市”在历代的发展——(d)
朝代
概况
秦代
商品买卖明码标价;出售产品的人,收受金钱时必须当面把钱投入陶制容钱器之中
汉代
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与住宅区的“坊”分开;长安正式的“市”有九处
南北朝
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草市尉”进行管理
唐代
①唐代“草市”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②唐代“夜市”比较繁荣
宋代
①“市”,突破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分散于宅屋(坊)间,有的街道上形成比较繁华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市”的城郊也出现了“市”,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吏的直接监管;东京的夜市直到三更才结束,五更又开晓市。②“草市”具备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明清
都市商业区相当繁华
微点拨 正确理解“市”“草市”“夜市”的区别,(1)
13
城市中的“市”是指城市中集中贸易的地点或场所,有时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同时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这种情况到宋朝时发生改变。,(2)“草市”主要是指农村交通便利的地方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冲破了“市”的地域限制。,(3)“夜市”冲破了“市”的时间限制。
二、“重农抑商”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2.形成与发展: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此后历代都推行。
3.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巩固统治。
4.表现
(1)统治者反复强调农业为本,商业为末。
(2)在土地问题上,采取抑制兼并的政策,稳固农业生产基础。
(3)强化户籍管理,限制人口流动。
(4)对工商业始终执行严格管理制度,多方面限制商人和商业活动。(政治上)限制商人政治权力,堵仕途之路;(经济上)“重租税以困辱之”,发展官营工商业;(生活上)对其穿衣、建房、乘车方面都有歧视性规定。
5.影响
(1)积极:封建社会前期,促进了农业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保障社会稳定,有利于巩固新兴地主阶级政权。
(2)消极:这一政策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长期得不到正常发育。
三、“海禁”政策及其影响——(c)
1.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2.原因: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其封建统治免受威胁,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这种政策产生和存在的经济基础。
3.表现
(1)明朝建立“朝贡”贸易体制,禁阻民间出洋贸易。
(2)清朝继承并发展了闭关锁国政策,顺治年间颁布“海禁令”和“迁海令”。乾隆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4.影响: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发展的可能性,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
主题一 市、货币、经济格局的关联
1.汉唐时期对“市”进行严格时空限制
(1)汉代
13
史料 西汉长安城的城市布局复原图
论从史出 带“宫”字的建筑数量及空间布局表明城市以政治功能为主。“东市”“西市”集中分布,表明城市对商业贸易活动有严格空间限制。
(2)唐代
史料 皇城之南,东西十坊,南北九坊;皇城之东、西各十二坊,两市居四坊之地;凡一百一十坊。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声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声而众以散。
——摘自《唐六典》
论从史出 空间限制严格;时间限控明确,表明政府对商业活动管理严格。
2.宋代对商业控制放松
史料 宋朝时期,城市开始大规模出现,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店铺、朝廷办事机构与居民住宅错落相间,朝着大街几乎随处可以开设店铺。……商业街取代商业区的市,御街两旁“许市人买卖其间”。——冯天瑜主编《中华文化史》
北宋东京城平面图
论从史出 城市商业功能凸显;商业活动时空限制被打破;对商业活动限制放宽。
东京有皇城(又称宫城、大内)、内城、外城三重城墙,皇城是皇帝的议事殿阁和寝宫所在地。
3.明代工商业区域性发展明显
史料 富室之称雄者,①江南则推新安,江北则推山右。新安大贾,鱼盐为业,藏镪有至百万者,其他二三十万,则中贾耳。山右或盐,或丝,或转贩,或窖粟,其富甚于新安。②
13
新安奢而山右俭也。——[明]谢肇淛《五杂俎》
论从史出 ①工商业区域特色明显,出现许多区域性商人群体。②形成各具特色的地域性经营理念和区域商业文化。
1.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八个趋势
(1)商业活动场所的变化:先主要在城市,后向农村集市贸易发展,至明清出现专业性的市集、市镇;先是固定时间、场所,到后来打破时空界限。
(2)交易内容的变化:先以贩运、交流地区间的土特产品、经营统治者所需要的奢侈品为主,到后来以一般人民所需的农副产品、手工业产品为主。
(3)交易媒介的变化:从最初物物交换到以贝壳等为代表的一般等价物;再后来以固定统一货币为媒介。北宋时出现世界上最早纸币——交子,明清时期白银成为主要货币。
(4)流通领域的变化:最初都局限于流通领域,到明清时逐渐出现“生产与自由的雇佣劳动相结合、商人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生产过程”的现象。
(5)商人组织的变化:由最初的亲缘关系发展为地缘关系和业缘关系的组织。如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
(6)商人地位的变化:由商人社会地位低下,宋元明清时期社会地位有所提高,但是古代士农工商等级观念始终没有改变。
(7)交易范围:由地区性贸易向全国性贸易、国内贸易向对外贸易扩大。
(8)城市职能:传统的政治性城市逐渐向商业化、专业化城市发展。
2.工商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及作用
(1)影响因素
①政治:结束分裂走向统一,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②经济:农业、手工业的高度发展,为商业发展提供物质基础。
③政策:政府(明清以前)实行开明开放的政策。
④交通:水陆交通的便利有利于对外贸易的发展。
⑤金融:纸币的出现和应用的促进。
(2)作用
①刺激了农业、手工业和城市的发展。
②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对自然经济起了破坏作用,同时也是对传统的重农抑商观念的挑战。
③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市民的生活和观念发生了变化。
主题二 古代中国经济格局与城市空间变动
1.汉代:北方是经济重心
13
史料 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是故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西汉]司马迁《史记》
论从史出 表明汉代江南地区人口稀少,南方经济不发达,中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黄河流域。
2.唐代:南方与北方经济发展水平持平
史料 下表是东汉后期和唐朝前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县城数量表(单位:座)
时间
区域
东汉后期
唐朝前期
黄河流域
765
669
长江流域
342
611
论从史出 东汉后期,县城主要集中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数量较少;唐朝前期与东汉后期相比,黄河流域县城数量减少,长江流域数量增加,表明南方经济发展水平与北方已持平。
3.宋代:经济重心已在南方
史料 朝廷在古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天下足。”——《陆游集》
论从史出 表明南宋国家财政收入主要依赖江南地区,体现南宋时我国的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
4.科举数据凸显经济重心南移
史料 历代状元籍贯分布统计表
地区
唐
五代
北宋
南宋
辽
金
元
明
清
合计
北方
40
6
28
0
6
11
8
11
10
120
南方
18
10
24
37
0
0
2
77
69
237
共计
58
16
52
37
6
11
10
88
79
357
(注:据文献记载,中国历史上共产生状元700多名,但有明确著录籍贯的只有357名)
论从史出 南方状元数量渐趋增加,明清时期大比率超过北方,从本质反映了经济重心南移对教育的影响。
5.全国人口空间分布凸显经济重心变化
史料 不同历史时期南北方人口分布统计
南方
北方
朝代
人口(户)
占全国户
口数比例
人口(户)
占全国户口数比例
西汉
2 470 685
19.8%
9 985 785
80.2%
13
唐代
3 920 415
43.2%
5 148 529
56.8%
北宋
11 224 760
62.9%
6 624 296
37.1%
论从史出 汉代北方人口占绝对多数,唐代南北人口分布相对持平,宋代南方超过北方,显示南方经济发展呈现赶超北方趋势。
1.经济重心空间转移的综合理解
(1)过程
13
朝代
特征
表现
魏晋南北朝
江南得到初步开发
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手工业和商业也得到发展
中唐以后
南北经济总量基本持平
南方经济继续加快发展,逐渐赶上北方
南宋时期
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经济上南强于北的局面完全确立,南方正式成为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
(2)特征
①北方人口的大批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工具、技术和生产经验,体现了当时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
②南移趋势往往在国家分裂或封建割据、战乱时期最突出。
③政治中心的南移(如南朝、南宋)对经济重心的南移有一定的影响。
④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
2.古代中国城市发展的三大阶段
(1)从周至唐
①市坊分开,商业活动受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
②城市的职能主要是政治中心、军事重镇,商业贸易和市场的规模不大。
③唐代商业都市有所发展,农村集市贸易也进一步发展。
(2)宋元
①坊市界限被打破,突破了时间、地域限制;农村的“草市”发展。
②城市商品经济繁荣,出现了夜市、晓市等,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③海运的兴盛带动了我国沿海一大批港口城市的兴起,促进了对外贸易的发展。
(3)明清时期:商业活动繁荣,涌现出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城市的生产性、专业性、商业性增强,对政治中心的依赖性逐渐减弱。
主题三 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
1.汉代:为增加政府收入而抑商
史料 随着西汉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人势力迅速膨胀……严重①影响中央财政收入。公元前119年,汉武帝令“初算缗钱”,向②工商业主、高利贷者征收资产税,并处罚隐瞒资产或申报不实者。后又下令“告缗”,鼓励民众告发不如实申报的商人,结果“商贾中家以上大氐破”。——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新编中国通史》
13
论从史出 ①目的是抑制商人势力增加财政收入。②向商人征收重税,严惩不如实申报资产的商人,体现抑商政策的特点。
2.宋代:经济政策一度宽容
史料 北宋商税情况简表——《中国经济通史·宋代卷》
年代
年商税额
指数
995~998年
400万贯
100
1004~1008年
450万贯
113
1058年
700万贯
175
1064~1068年
846万贯
212
1077年
879万贯
220
(宋)太宗淳化二年诏曰:“关市之租,其来旧矣……征算之条,当从宽简。宜令诸路转运使……市征所算之名品,共参酌裁减,以利细民。”又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宋代的“州郡财计,除民租之外,全赖商税”。——马端临《文献通考》等
论从史出 宋代政府实行税收宽容政策,减免税收,保护工商业环境,使政府的商税收入连年快速增加。
3.明代:为适应时代变化而经济立法
史料 (明初)①市场管理立法初具规模,包括对商品价格的估定、度量衡的规范、牙商(中间人)的管理、不正当经商行为的处置都有专门的法律条文。
洪武三十年(1397年)②申禁人民无得擅出海与外国互市。——张晋藩《中国法制通史》
论从史出 ①市场立法规范商业行为,顺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②“海禁”政策不利于开拓海外市场,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4.社会价值观导向制约工商业发展
史料
论从史出 从官方到民间,价值观取向均重视农耕、读书做官,轻视工商,虽然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商贾势力,但也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13
重农抑商实行的原因
(1)封建经济以农业为本,农业直接关系到封建政权的兴衰存亡。
(2)商业的不稳定性和商人的流动性,与农耕经济和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相矛盾。
(3)法家强调抑商的主张。
(4)“重义轻利”观念的影响。
(5)根本原因:自然经济的产物,是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主题四 官府控制下的对外贸易
1.不曾中断的多元丝绸之路、文明交流之路
史料
古代陆上丝绸之路示意图
论从史出 陆上丝绸之路是东西方交往的重要通道,分为东西两段,东段主要在今中国境内,其正式开通源自张骞通西域。汉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河西走廊;南北朝时期,由于河西走廊被割据政权占据,南朝与西域的交往主要通过今青海境内的青海道;唐朝统一后,河西走廊又恢复了在丝绸之路中的主导地位;11世纪西夏崛起,青海道和河西走廊被切断,北宋只能向北渡过黄河,再由河套地区向西进入西域。从元朝起,河西走廊成为中西方交往的稳定通道。从总体上看,自汉代之后,丝绸之路未曾完全中断,但河西走廊居于主导地位。
2.明代:凸显朝贡外贸的海上交流之路
史料 郑和的远航早于哥伦布发现美洲约半个世纪,而且船队规模远远大于哥伦布船队。
论从史出 官府控制;财政拨款;不以赢利为目的;以宣扬国威为主;加强了同海外的联系;开通了与南洋各国的朝贡贸易之路。
1.官府控制下外贸的发展历程
西汉
由于开通陆海丝绸之路,中外贸易逐渐发展起来
以贡贸易为主要特点
唐朝
广州成为重要外贸港口,政府设市舶使专门管理外贸
两宋
海外贸易税收成为南宋国库重要财源
元朝
泉州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明清
13
对外贸易逐渐萎缩,政府只开放广州一处,由政府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闭关锁国政策的四大原因、两方面评价
(1)原因
①经济原因:自给自足、落后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是对此最好的印证。
②政治原因: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割断沿海人民同台湾郑氏政权的联系,维护清朝统治。
③客观原因: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东方扩张,侵扰我国东南沿海。
④主观原因:统治者盲目自大的观念。
(2)评价
①积极影响:作为一种消极的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起到过一定的民族自卫作用。
②消极影响:闭关锁国政策妨碍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生产技术,使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造成了近代中国的落后挨打;闭关锁国政策也导致了中国航海造船事业的衰落和在海洋时代的落伍。
1.史料实证——商人谋求社会地位改善
(2017·4月浙江选考)清初两淮和两浙的盐商家庭总共不及1 000家,而到乾隆末年,盐商家庭却已产生了280余名进士,占全国进士总数的1.88%。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
B.盐商经济实力迅速提高
C.士贵商贱观念已被打破
D.商人得到政府优厚待遇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看,盐商家庭出现了大量进士,说明商人在经济地位提升的同时,也追求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因为古人认为“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一现象反映了商人谋求转变社会地位,故选A项。
2.史料实证——海上丝绸之路
13
(2017·4月浙江选考)日本所藏中国宋代提举两浙路市舶司“公凭”(官方文书)记载:泉州客商李充“自己船一只”“往日本国”,随船货物有象眼四十匹、生绢十匹、白绫二十匹及大量瓷器。该史料反映了宋代( )
A.商贸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监管
B.中日之间官民互惠贸易的繁荣
C.“朝贡”贸易体制尚未发展起来
D.“海上丝绸之路”商品外销情况
答案 D
解析 “宋代”→“泉州客商”→“运输大批商品往日本贸易”是史料主旨大意,这体现不出商贸不受官府监管,也不是官民互惠贸易,更与朝贡贸易没有任何必然联系,由此可排除A、B、C项。
3.史料理解——唐代商业发展概况
(2016·10月浙江选考)唐代元稹《估客乐》诗云:“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迎客兼说客,多财为势倾。客心本明黠,闻语已心惊。先问十常侍,次求百公卿。侯家与主第,点缀无不精。归来始安坐,富与王者勍(强)。”下列对该诗的解读,不合理的是( )
A.“长安城”有常设的商业区
B.商人交结长安权贵
C.“估客”是财力雄厚的大商人
D.商人政治地位提高
答案 D
解析 “富商为求财富与人身安全,到长安想方设法结交权贵”是题干材料的大意,商人得权贵庇护才感觉安全表明其政治地位较低下,故D项不合理,符合题意要求。
4.史料理解——“海禁”政策影响
(2016·10月浙江选考)清朝黄遵宪在《番客篇》中写道:“国初海禁严,立意比驱鳄。借端累无辜,此事实大错。”下列表述符合作者思想的是( )
A.“海禁”政策始于清初
B.“海禁”期间曾短暂实行对外开放
C.“海禁”的目的是严禁外国商人到中国经商
D.“海禁”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
答案 D
解析 “符合作者思想”是题眼所在,由“海禁政策累及无辜,是大错”可知作者批判“海禁”政策的局限性。“海禁”政策明代已存在,故A项错误;“对外开放”材料未体现,故B项错误;“海禁”主要限制民间对外交往,并不禁止中外贸易,故C项错误,由此可知答案为D。
5.史料实证——“市”的发展
13
(2016·4月浙江选考)唐诗云:“江春铺网阔,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春步上茶山。寨将来相问,儿童竞启关。”这反映出( )
A.草市中有夜市
B.江南市镇兴起
C.村寨出现草市
D.专业市场出现
答案 A
解析 充分利用材料信息细节,熟知所学与市、草市、市镇、专业市场相关的史实是得分关键。“市晚鬻蔬迟”“夜船归草市”是关键信息,表明此时草市中已存在夜市。江南市镇兴起、专业市场出现均不能从材料中得出,草市早在南北朝已出现,由此排除B、C、D三项。
6.史料理解——商品经济发展对价值观影响
(2016·4月浙江选考)明代后期,有学者谓:江南一带,以前“四民各有定业,百姓安于农亩,无有他志……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士、农、工、商结构被彻底打破
B.自然经济逐渐瓦解
C.商品经济的发展冲击人们的观念
D.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答案 C
解析 材料反映出明代江南一带,弃农从事工商业的人数大为增加,这一现象实际反映了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高度发展,大大刺激了人们追求金钱的欲望,冲击了人们对工商业鄙视的态度和传统观念,争相逐末营利,故C项正确。
7.(2017·杭州选考评估)唐以来十万人口以上的大都市只有十来座,宋代发展到四十余座,洛阳、扬州、杭州、广州、鄂州、成都等都是当时繁华的大都市。这是由于( )
A.宋朝人口迅速增长
B.宋朝统一全国
C.商业经济空前繁荣
D.小农经济的发展
答案 C
解析 宋代并未实现大一统;宋代的这些大都市均为商业城市,并非因为农业经济发展而兴起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排除A、B、D三项,选择C项。
8.(2017·台州市选考9月质量评估)清雍正时期曾一度“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限制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这种“开放”( )
13
A.禁绝外国人来华贸易
B.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
C.放宽了民间贸易往来
D.有利于维护主权和发展经济
答案 B
解析 当时闭关锁国政策是限制外国人来华贸易,不是禁绝,故A项错误;“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说明这实质上具有官方垄断的性质,故B项正确;这一政策限制了民间贸易往来,故C项错误;这一政策不利于发展经济,故D项错误。
13
相关文档
- 2013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单元检测 2021-05-136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021-05-134页
- 精华经典版122页高考数学知识点总2021-05-13168页
- 江苏2019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2021-05-1311页
- 高中历史高考真题题汇编2021-05-134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2021-05-1318页
- 全国八省联考河北省2021年1月普通2021-05-1332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1月重庆市普通2021-05-1328页
- 高考:高中地理23个简答题答题规范2021-05-1324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1月湖北省普通2021-05-1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