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85.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15讲 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2017·高考全国卷Ⅰ)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举措( )
A.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
B.加强了对开平煤矿的管理
C.摆脱了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
D.保证了煤矿业稳健发展
【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洋务运动期间洋务派兴办的民用工业——开平煤矿。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以核心素养考查为主,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本题以洋务运动中开平煤矿为切入点,深入考查了考生对中国近代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认识。涉及的历史核心素养主要有“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等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13
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
时空观念
从“开平煤矿正式投产时”“土煤在国内从一个通商口岸装船到另一个通商口岸卸货,须缴纳出口税和复进口税”这一现象来考查考生的时空观念。从特定的时代“洋务运动时期”来理解这一现象
历史解释、
唯物史观
从“每吨税金达1两以上,比洋煤进口税多20余倍。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这一现象来考查考生唯物史观中能够全面、辩证看待和分析问题及对这一现象的历史解释这一核心素养。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但是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洋务运动自身管理方面的弊端以及单纯学习西方技术而不变革封建制度等因素,最终失败
【解析】 “李鸿章奏准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每吨减1钱”,说明有利于减轻开平煤矿的负担,降低成本,自然增强了洋务派兴办矿业的信心,故A项正确;但这与加强管理无关,排除B;当时的中国不实现民族独立,不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不可能摆脱列强对煤矿业的控制,排除C;仅凭减少开平所产之煤出口税不足以保证煤矿业稳健发展,因为洋务运动最终走向失败,排除D。
【答案】 A
(2016·高考全国卷Ⅲ)如图是1932年出产的一款火柴上的图案。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民族火柴工业举步维艰 B.新的营销方式得到采用
C.开始兴起实业救国思潮 D.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知识定位】 本题考查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素养解读】 全国卷高考命题注重考查学科核心素养,本题考查“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两方面。具体解读如下:
本题考查
方法指导
时空观念
根据1932年和图案文字“抗敌”,可以看出这是有关抗日战争的事件
史料实证
实物史料是1932年的“抗敌牌”火柴图案,印证了九一八事变后抗日救国的时代特征
【解析】 1927—1936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较快,A
13
项错误;利用人民的爱国心理推销国货,在民族工业发展初期已经出现,B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后,为挽救民族危亡,实业救国思潮兴起,C项错误;由图中“抗敌”“十九路军”等信息可知,这与十九路军英勇抗击日军侵略有关,故D项正确。
【答案】 D
■练真题———————————————————
1.(2017·高考全国卷Ⅱ)1879年以前,福州船政局所造之船均“派拨各省,并不索取原价分文”;此后造船所用材料费由用船一方拨付,采取“协造”方式生产。这种变化反映了( )
A.军用工业由官办转为商办
B.“协造”意在缓解经费压力
C.军工产品市场化趋势明显
D.近代轮船制造业走出困境
解析:选B。材料说明1879年以前,各省所用福州船政局所造船只的费用都由福州船政局承担,之后则变为用船一方拨付材料费,这种“协造”方式可以减轻福州船政局的经济负担,缓解其经费压力,B项正确;材料未体现福州船政局转为商办,A项错误;材料信息中用船方是政府,并未体现市场化,C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了近代造船业的经费困难,而不是走出困境,D项错误。
2.(2017·高考全国卷Ⅲ)1897年,有人指出:“中国创行西法已数十年,皆属皮毛,空言无补。至今两年来,忽大为变动,如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今天津亦有小轮,风气之开,人力诚难阻隔也。”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维新变法运动迅速兴起
B.政府大力扶持官督商办企业
C.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减少
D.政府放宽了兴办实业的限制
解析:选D。根据材料信息“邮政、银行、铁路,直见施行”“天津亦有小轮”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兴办实业,这是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放宽兴办实业限制的结果,故D项正确。维新变法运动正式开始于1898年,与题干时间“1897年”不符,A项错误,排除。B项是洋务运动时期的特点,与材料不符,排除;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大肆对华资本输出,C项错误。
3.(2016·高考全国卷Ⅱ)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商品经济基本取代自然经济
13
C.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当时在偏远地区也能买到火柴、洋布等日常用品,这说明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益密切,故C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出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排除A项。当时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完全解体,也没有被商品经济取代,排除B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当时中国对外开放的情况,排除D项。
4.(2016·高考全国卷Ⅱ)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将日伪纺织企业合并,成立了国有的中纺公司。政府高层解释称,商民在抗战之后,对于所接收之敌伪纱厂,“即便有人承购,事实上仍需由政府予以维持,等于仍由政府自行拨款接办,国库并不因出售纱厂而有大量之收入”。这反映了此时期( )
A.政府试图缓解民族工业困境
B.国家实行对轻纺工业的统制
C.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开始衰落
D.政府在经济中主导地位加强
解析:选D。由材料可知,国民政府的行为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A项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中讲的是日伪纱厂,而非整个轻纺工业;C项“开始”说法错误;D项符合题意,国民政府的这一做法有助于加强国民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政府在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加强。
5.(2015·高考全国卷Ⅱ)奕力倡洋务,又因在兄弟中排行第六,被称为“鬼子六”;洋务派官员丁日昌被称为“丁鬼奴”;郭嵩焘在一片冷嘲热讽中出任第一任驻英公使。这反映了( )
A.洋务运动与传统的观念发生冲突
B.崇洋媚外行为遭到社会鄙视
C.洋务派改器物不改制度受到批判
D.西方列强侵略激起国人抵制
解析:选A。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的含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当时人们对于倡导洋务的人冷嘲热讽,持鄙视的态度,这是因为国人长期以天朝上国自居,盲目排外,故选A项;材料没有提及崇洋媚外、向西方学习的具体内容和列强侵略的史实,故排除B、C、D三项。
6.(2015·高考全国卷Ⅰ)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装的。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装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 )
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 B.英国棉布价格更具优势
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 D.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
13
解析:选D。本题关键信息是“1852年”“‘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1852年是在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材料中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取代“中国产的土布”用于包装,说明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在以自给自足为主的小农经济的中国销路不畅,故选D项;A、B、C三项材料都没有体现,排除。
7.(2014·高考全国卷Ⅰ)据研究,1853年,印度人均消费英国棉纱、棉布9.09便士,而中国是0.94便士。这反映出当时中国( )
A.经济受到鸦片战争的破坏
B.实行保护本国经济的政策
C.经济的发展水平低于印度
D.传统的小农经济根深蒂固
解析:选D。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材料原意。1853年时,英国商品因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南京条约》而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但中国人均消费的英国棉纱、棉布远低于印度的人均消费,根本原因是中国小农经济发达,对英国商品进行顽强地抵制。故答案选D。
8.(2012·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895年,身为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出张謇( )
A.毅然冲破视商为末业的传统观念
B.决心投入激烈的民族工商业竞争
C.预见到国内工商业发展前景暗淡
D.具有以追求利润为目的的冒险精神
解析:选A。“捐弃所恃,舍身喂虎”体现了张謇在甲午中日战争后认识到兴办实业对于救国的重要性,但是在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的影响下,商业一直被视为末业,而身为状元的张謇为了救国,毅然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投身于实业救国的实践中,故选A项。
■练模拟———————————————————
1.(2018·珠海高三质检)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数据表:
丝(单位:万斤)
茶(单位:包)
1843年
1 300
1 000
1855年
8 400
56 000
上表信息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日渐占据优势
B.中国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
D.列强对中国丝、茶十分青睐
解析:选B。材料没有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比较信息,A项在材料无体现,
13
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得19世纪40-50年代中国丝、茶出口大幅度增加,说明中国日益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农民放弃粮食生产转种桑茶在材料中无体现,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步瓦解,但小农经济仍占主体,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得中国成为列强的原料产地,列强的态度在材料无体现,故D项错误。
2.当清朝在两次鸦片战争战败,太平天国起义对社会经济破坏严重的背景下,以曾国藩和李鸿章为代表的中兴大臣,开始主动改革开放,发展“洋务运动”。在这样的特殊背景下,诞生了一批亦官亦商的团体——“绅商”。绅商的诞生( )
A.客观上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
B.导致清末政治的日益恶化
C.壮大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
D.促成“四民社会”的解体
解析:选A。根据材料“绅商”是亦官亦商的团体,他们从事工商业活动,有利于瓦解小农经济,刺激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客观上推动经济结构的变动,故A项正确;“绅商”的产生与清末政治的日益恶化并没有关系,故B项错误;“绅商”是亦官亦商的团体,以清政府官员的身份从事工商业活动,并不属于民族资产阶级的范畴,故C项错误;“绅商”主要身份依然是清政府官员,属于传统士的范畴,因此促成“四民社会”的解体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3.(2018·威海模拟)1935年,“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指出:“关于国民经济建设……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全国一致动员,这个经济建设运动,才有成功的希望。”此计划( )
A.为经济的自由发展创造机会
B.表明政府认识到团结抗日的重要性
C.利用国家力量发展民族经济
D.从国家层面遏制了官僚资本的扩张
解析:选C。在国家的经济统制政策之下,民族资本主义的自由发展机会是在减少而非增加,故A项错误;通篇材料都没有提及团结抗日的相关信息,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应当是有计划的有统制的建设,而尤贵有一强有力的经济参谋部,通盘筹划,在整个计划之下”可知,这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的突出重点就是利用国家力量来发展民族经济,故C项正确;所谓官僚资本指的就是国家资本主义,该份“国民经济建设计划”是在为官僚资本的扩张提供契机而非遏制其发展,故D项错误。
4.在国民政府的支持下,1937-1945年,消费合作社在全部合作社中所占比例由0.4%上升到14%。消费合作社主要承担粮食、食盐、火柴等日用品的专卖任务,每种商品价格均低于市价,差度在5.55%至58%不等。据此可知( )
A.国民政府曾尝试过社会主义改造
13
B.消费合作社利于抗战时的经济稳定
C.孙中山倡导的民生主义得以实现
D.国共合作影响到了国民政府的政策
解析:选B。消费合作社并没有涉及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改变,社会主义改造是新中国成立后实行的,故A项错误;战时的国民党的“统制”经济是带有计划手段的经济,目的是稳定大后方,促使更加集中人力物力,在稳定后方的基础上进行抗战,故B项正确;“民生主义得以实现”说法太过绝对,也不符合历史事实,比如耕者有其田的土改,要到蒋介石到台湾以后才进行,故C项错误;“1937-1945年,消费合作社在全部合作社中所占比例由0.4%上升到14%”与国共合作没有直接关系,故D项错误。
[学生用书P341(单独成册)]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18·内江模拟)以下是史料记载,1840-1886 年中国茶叶出口总量变化表,据此表明( )
年份
1840
1843
1860
1870
1886
万吨
1.9
0.81
5.51
10.00
13.41
A.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
B.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
D.随中西文明交流,中国饮茶之风在西方盛行
解析:选B。中国茶产业发展兴盛只反映了现象,没有反映其本质,故A项错误;从数据来看茶叶出口量不断增加,再结合1840-1886年的时代背景很容易得出中国农产品商品化,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B项正确;中国传统产业在世界占有优势与史实不符,故C项错误;D选项是现象不是本质,故D项错误。
2.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外国企业由于拥有巨额资本和强大的生产力,即使在偏僻的山村,其产品比中国对手也更畅销。……把传统纺织作为副业生产的农村妇女失去了工作,农民则连勉强糊口也日益艰难。”这一现象的影响是( )
A.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 B.外国商品完全取代国货
C.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 D.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强大
解析:选C。据材料可知由于外国商品的冲击,近代中国的一些地区手工纺织业破产了,这一现象不会使国的城市化进程加快,故A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外国商品很畅销,即使这样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国货,故B项错误;自然经济的特点之一是耕织结合,据材料可知由于外国商品的冲击,近代中国的一些地区手工纺织业破产了,耕织分离,
13
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故C项正确;根据C项可知材料的主旨是近代中国自然经济逐渐走向解体,而不是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问题,故D项错误。
3.“与近代经济思想家不同,洋务派官员可能尚未意识到工业化的重要,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材料旨在强调( )
A.洋务官员思想的落后性 B.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
C.洋务运动的客观进步性 D.近代工业化道路偶然性
解析:选C。洋务运动思想落后,但实际行动却促进了中国的进步,强调的是洋务运动的进步作用,故A项错误;洋务官员的主观随意性材料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但是他们的实际行动却促使中国逐步走上工业化的道路”强调的是洋务运动促进社会的进步,故C项正确;近代工业化道路的偶然性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4.(2018·商丘模拟)有人针对洋务运动指出:中国欲借官厂制器,虽百年亦终无起色,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令民间自为讲求,如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其试不如式者,虽定造亦必剔返,则人人有争利之心,亏本之惧,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以期驾乎西制之上。此人主要强调的是( )
A.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将败坏社会风气
B.国家应加大工业投资以引导民营企业
C.洋务运动的出路需依托民营企业发展
D.学好西方技术就能全面超越西方国家
解析:选C。此人认为“必须准各省广开各厂”,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是必要的,但与败坏社会风气无关,故A项错误;“令民间自为讲求”,要求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并没有提出引导民营企业,故B项错误;“国家欲购枪炮船械机器,均托民厂包办包用”表明此人强调洋务运动军事工业的出路需依托民营企业发展,故C项正确;材料强调超越西方国家的关键是人人“自然专心致志,实力讲求”,发展实业,而不是学好西方技术,故D项错误。
5.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提道:洋务工业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以下对于洋务工业“是一种畸形物”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有利于西方列强的侵略 B.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C.促使封建经济开始瓦解 D.抑制资本主义自由竞争
解析:选D。材料没有提到对外国资本主义有利的方面,故A项错误;“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但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既论述了其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贡献,同时也强调其畸形的一面,可见对民资也有阻碍作用,故B项错误;“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可以体现对封建经济的冲击作用,但材料要求说明其“畸形”的表现,故C项错误;其“官督商办和官商合办终究是一种畸形物”强调其垄断性对资本主义自由竞争的抑制作用,故D项正确。
13
6.(2018·淄博诊断考试)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今其制造,略已扩充,制造制铁机、制铜机、火药炮弹、铳炮、钢铁诸器,并铸造银货,其分厂极多……(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这表明甲午战争以后( )
A.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B.洋务运动已宣告失败
C.实业救国思潮开始兴起 D.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
解析:选D。甲午战争后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符合史实,但是材料呈现的官府(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故A项错误;甲午战争宣告洋务运动失败符合史实,但与材料中洋务企业的扩展不符,故B项错误;实业救国思想体现的是企业家的行为,但材料中体现的是政府企业,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洋务派创办的天津机器局……(甲午)战后颇有扩张,其业之兴盛有可望也”得出洋务企业未完全破产,故D项正确。
7.(2018·济南高考针对性训练)汪敬虞在《中国近代经济史》中统计,从1895年到1898年的4年中,全国各省新开设的资本万两以上的厂矿共62家,资本总额1 246.5万两白银,远远超过甲午前20余年的总数,平均每年设厂数超过甲午前的7倍。这主要得益于( )
A.清政府主导大力推动工业化
B.列强放松对华资本输出
C.民间“实业救国”思潮兴起
D.群众性反帝爱国斗争高涨
解析:选C。根据题目中时间“从1895年到1898年”得出考查甲午之战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清政府放松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但并未出现大力推动工业化的现象,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甲午之战后列强加强了对中国的资本输出,故B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从甲午战败,民间兴起了“实业救国”思潮,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是影响因素并非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8.1916年,在全国产业工人中男工约有39万,女工约有24万,其中仅江苏、广东、山东、安徽、浙江五省女工就达20余万人。据此推断,上述五省( )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妇女地位显著提高
C.轻工业相对发达 D.政府鼓励女性就业
解析:选C。工人人数的多少并不是衡量城市化进程缓急的指标和参考数,故A项错误;女工数量多与妇女地位的提升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且这里“显著”一词并无前后对比,故B项错误;在20世纪初的中国,科技近代化还远未起步,女工所能从事的行业基本都是纺织、服装等轻工业,故C项正确;政府的鼓励显然并不是上述五省女工数量居全国前列的主要原因,故D项错误。
9.(2018·长春高三质检)1925年华资最大的两家水泥公司启新洋灰公司与华商上海水泥公司达成为期5年的联营协议。双方规定联营区域,在联营区域内约定销售比例和售价。这一协议( )
13
A.加剧了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
B.有利于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
C.是海外市场不断扩大的结果
D.体现了国家的统制经济政策
解析:选B。材料主旨与同行业的竞争无关,故A项错误;一战之后列强卷土重来,中国的一些本土企业加强了联合,用以抵制外国商品的倾销,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的水泥公司产品应该主要在国内市场销售,与海外市场的扩大无关,故C项错误;国家的统制经济是在抗日战争时期,故D项错误。
10.(2018·哈尔滨三中模拟)下表是近代重庆《商务日报》发行的广告量,据此可知这一时期重庆地区( )
1930.11
1932.5
1934.6
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
15
17
20
占总商品广告比例(%)
46.8
41.5
38.5
A.反帝运动不断高涨 B.民族工业有所发展
C.产业结构的不合理 D.社会生活日益西化
解析:选B。材料表格中主要呈现的是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占总商品广告比例(%),再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无法得出反帝运动不断高涨的结论,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信息可知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占总商品广告比例(%)在1930-1934年逐年减少,再根据这一时期是我国民族工业较快发展时期,可以得出这一时期重庆地区民族工业有所发展,故B项正确;仅根据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占总商品广告比例(%)无法看出产业结构是否合理,故C项错误;仅据洋货商品广告量(条/天)占总商品广告比例(%)无法得出社会生活日益西化的结论,故D项错误。
11.下面是1943年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统计表, 据此可以推知( )
项目
数量
占全国比例(%)
棉纺织厂
106家
43
总资本
3 437万元(法币)
49
移动力设备
3 641马力
51
A.中国产业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B.陕西工业发展推动了国防建设
C.抗战改变了中国工业的分布
D.抗战引发中国社会全方位变化
解析:选C。材料是“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发展的状况,与国家产业结构无关,故A项错误;材料是“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统计表”与国防建设无关,故B项错误;据材料图表可知,陕西关中地区工业在全国所占比重较大,因此结合当时时代背景可以推出C项结论,
13
故C项正确;材料“陕西关中地区纺织业统计表”是中国经济领域的变化,不能反映社会其他方面的变化,故D项错误。
12.(2018·岳阳高三质检)关于1945年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财产,荣德生在1945年的《乐农自订行年纪事》中写道:“没收的大批敌伪产业,原皆我国人民血汗,被敌攫取……但日本纱厂接收后,全部改为国营。”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
B.国民党应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
C.官僚资本出现恶性膨胀
D.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
解析:选A。材料中国民政府将原本属于人民的敌伪产业收归国有,体现了国民政府乘机扩充资本,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荣德生主张国民党把接收的财产归还人民,故B项错误;材料中国民政府接收日本的企业改为国营企业,不属于官僚资本,故C项错误;材料未体现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情况,无法得出民族资本主义工矿企业陷入绝境的结论,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
年份
全国人口
总数(万)
城市人
口数(万)
城市化
指数(%)
1820年
37 377
2 350
6.3
1840年
41 281
2 668
6.5
1893年
33 677
2 668
7.9
1920年
44 377
4 700
10.6
1936年
46 136
5 263
11.4
1949年
54 167
5 765
10.6
——行龙《也论中国近代的城市化》
材料二 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也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
——摘编自周跃辉《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13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城市化的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近代中国与西方城市化进程的不同点。
解析 (1)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表格中“城市人口数(万)”“城市化指数(%)”的数据分析可得: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第二小问因素,从国际、国内两个角度分析,据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及国内战争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西方先进科技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2)分析材料一、二可得:条件不同,据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得出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西方大部分为民族独立国家;水平不同,据材料一“1820-1949年中国城市人口及城市化指数估计略表”的数据得出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据材料二“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得出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
答案 (1)特点:城市化经历了由慢到快的过程,并伴有停滞;甲午中日战争之前,城市化发展较为缓慢;甲午中日战争之后至1936年,城市化进程加快。
因素:近代中国遭受西方列强侵略及国内战争等;自然经济逐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政府采取了大量有利于城市化的政策,促进了大城市的发展;西方先进科技传入,进一步改变了城市的面貌,有利于城市化发展。(任答三点即可)
(2)不同:条件不同,近代中国面临着列强侵略,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西方大部分为民族独立国家;水平不同,中国城市化水平较低,西方城市化水平较高。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经济实体的独立运行,主要依据市场需要和价值规律的支配。洋务官僚缺乏近代经济知识,他们谈得最多的企业创办的理由主要是两条:一是直接服务于洋务军工企业的需要,二是与洋务争利,基本都是从实用和政治角度考虑问题,而不是着眼于国计民生需要。这种从政治需要出发的做法常常掩盖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与要求。
——摘自朱师君《中国近现代开放制度与经济发展》
结合材料和所学相关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
解析 首先拟定一个观点,材料认为洋务运动完全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经济规律。如果赞成,则主要论述军事企业和民用企业都是为了增强清政府统治能力的政治目的,其政治目的性导致洋务运动以破产而告终。如果反对,则主要论述洋务运动中创办民用企业时所采取的股份制、不自觉地遵循了市场和经济规律,也取得一定成效。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观点一:材料认为洋务运动完全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经济规
13
律,此观点正确。说明:洋务运动是在清王朝封建统治危机的情况下,为挽救封建统治而进行的;洋务运动中无论是军事企业还是民用企业,都是为了增强清政府的统治能力;民用企业中虽有些涉及到了国计民生,但也是出于服务军事企业或与洋人争利的政治目的;因而尽管洋务运动进行了大规模的经济活动,但并没有使中国完成近代化转型;由于其政治目的性,最终洋务运动以破产而告终。
观点二:材料认为洋务运动完全出于政治需要而不是经济规律,此观点不正确。说明:尽管洋务运动是出于维护清王朝封建统治的政治目的而进行的,但其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也不自觉地遵循市场和经济规律,尤其是洋务运动中在创办民用企业时所采取的股份制,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西方现代管理制度,体现了对市场和价值规律的遵循;同时尽管洋务运动是出于实用和政治角度考虑问题,但几十年的洋务运动如果没有经济实体的独立运行,也不会取得成效。(注:或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13
相关文档
- 2013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单元检测 2021-05-136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021-05-134页
- 精华经典版122页高考数学知识点总2021-05-13168页
- 江苏2019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2021-05-1311页
- 高中历史高考真题题汇编2021-05-134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2021-05-1318页
- 全国八省联考河北省2021年1月普通2021-05-1332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1月重庆市普通2021-05-1328页
- 高考:高中地理23个简答题答题规范2021-05-1324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1月湖北省普通2021-05-1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