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3 MB
  • 2021-05-13 发布

2020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三 大气与水的运动规律 微专题13 水循环与河流特征学案

  • 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微专题13 水循环与河流特征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加试要求 水循环 ‎(1)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a)‎ ‎(2)水循环的地理意义(b)‎ ‎1.水循环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1)水循环的类型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发生 领域 海洋和陆地之间 陆地和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和海洋上空之间 主要 环节 及示 意图 特点及意义 最重要的循环,又称大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 循环水量少,补给陆地水的水量很小,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 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的热量输送有着重要意义 例证 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 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 降落在海洋上的雨水(如海洋上的暴雨)‎ a级误区警示 外流河(如长江)主要参与海陆间循环,但河流直接蒸发的水分则是参与的陆地内循环。‎ 19‎ ‎(2)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2.河流的补给 ‎(1)河流的补给类型 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和地质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 补给 类型 补给 季节 主要影 响因素 我国主要 分布地区 图示 雨水 补给 ‎(最主 要的 类型)‎ 多雨 季节 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 普遍,尤其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 季节 性积 雪融 水补 给(单 向补 给) ‎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 东北地区 19‎ 永久 性积 雪和 冰川 融水 补给 ‎(单向 补给)‎ 主要在 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 水补 给 全年 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地下 水补 给 全年 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 普遍 ‎(2)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间相互补给示意图 ‎①地下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②湖泊水与河流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③湖泊水与地下水的相互补给关系:‎ ‎3.河流的水文、水系 ‎(1)河流水文特征分析 水文特 征要素 描述 特征 影响因素 应用 流量 流量 大或小 ‎①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依据降水量多少;②‎ 19‎ 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 比较两条河流水文特征或某一特征的差异并分析原因,或分析某一河流某一水文特征 含沙量 含沙量 大或小 决定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 结冰期 有或无,‎ 长或短 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 凌汛 有或无 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有结冰期;②发生在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 ‎(2)河流水系特征分析 水系特 征要素 描述特征 影响因素 应用 流向 由哪向哪流 地势高低 河道宽而深、流速平缓、支流多、流域面积广,航运价值高 流程 流程长或短 ‎①大气降水多少;②地形:平原流程长,山区流程短 支流与 湖泊 支流(湖泊)多或少 ‎①降水多少:降水多支流多,降水少支流少;②地形:山区支流多,平原支流少 流域 面积 流域面积大或小 地形:平原流域面积大,山区流域面积小 形态与 河道 河流呈“几”字形或树枝状等,河道宽或窄 流经山区的河段比较窄,而平原区河段往往比较宽且浅,曲流发育 真题设问 ‎1.(2018·4月浙江选考)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2.(2017·11月浙江选考)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 19‎ ‎3.(2016·10月浙江选考)区域内年降水量少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水汽不易到达。‎ 考向和规律 ‎1.考向:水循环的环节及变化;水循环的影响;河流补给特点、判断及变化。‎ ‎2.命题规律 题型:本专题在浙江近几年的高考和选考中考查的频率较低,但在全国卷中的考查频率较高,因此在浙江卷的未来备考中应引起重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都是本专题的主要考查形式。‎ 材料特征:多以区域流域示意图、区域气候统计资料图、区域内地质地貌示意图和文字材料为载体,以不同材料搭配与组合的方式呈现相关信息。‎ 设问特征:设问方向比较灵活,多考查水循环不同环节的循环量的变化、影响及河水补给特点、变化为主,如:“从水循环的角度分析……”“如果……,河流径流会……”“如果……,会导致……”等。‎ 选项或答案特征:紧紧围绕材料,紧扣所学知识,结合区域或流域的特点,分析、归纳出正确的答案或选项。‎ 例1 (2018·4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为黄河三角洲略图。‎ 材料二 传统盐碱化治理措施是在地表开挖明渠,引水漫灌,以降低土壤盐碱含量。2000年以来,该地区引进暗管排盐碱技术,即在土壤中铺设水管收集盐碱水,再通过排水管将盐碱水排出。目前,这一技术已成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治理的有效措施。图2为暗管排盐碱示意图。‎ 19‎ 从水循环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土壤盐碱化的成因。‎ 答案 地势低平,径流缓慢;海水倒灌;地下水位高;蒸发量较大。‎ 解析 黄河三角洲地区地势低洼,海水易入侵,导致土壤盐分含量大,造成盐碱化。这里的气候旱季蒸发旺盛,地势低洼地区,旱涝频繁,涝时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盐分聚积地表,形成土壤盐碱化。‎ 例2 (2017·11月浙江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略图和拉合尔气候统计资料。‎ 甲处河流径流全年有两个峰值,说出其出现的季节及主要补给类型。‎ 答案 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夏季,雨水。‎ 19‎ 解析 从拉合尔气候资料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夏季降水较多,甲处河流应该有夏汛,对应的补给类型是雨水补给。看区域略图可知,河流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南坡,春季气温回升,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形成春汛。‎ 例3 下图示意我国西北某闭合流域的剖面,该流域气候较干,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但湖面年蒸发量可达2000毫米,湖水浅,盐度饱和,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据此完成(1)~(2)题。‎ ‎(1)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表明该流域的多年平均实际蒸发量(  )‎ A.远大于2000毫米 B.约为2000毫米 C.约为210毫米 D.远小于210毫米 ‎(2)流域不同部位实际蒸发量差异显著,实际蒸发量最小的是(  )‎ A.坡面 B.洪积扇 C.河谷 D.湖盆 答案 (1)C (2)A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闭合流域年均降水量仅为‎210毫米,水下已形成较厚盐层,因此湖泊水量的损失不用考虑湖水的下渗。盐湖面积多年稳定,说明湖水实际蒸发量和降水量大致相当,因此答案选C。第(2)题,实际蒸发量差异主要取决于地表可供蒸发的水量的多少。从图中可以看出,坡面区域坡度大且以基岩为主,地表水难以存留且下渗少,导致土壤中含水量少,因此该处的实际蒸发量最小,答案选A。‎ ‎(2018·浙江云和检测)下图为“某地区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地区建有大型水库。关于水库建成后对水循环各环节可能造成的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库区下游河流径流量变化幅度减小 B.库区蒸发量增加,周边空气湿度增加 C.库区下渗加强,周边地下水位上升 D.库区受热力环流影响,冬季降水减少,夏季降水增多 ‎2.在F处建有一个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作用类似于(  )‎ A.水库 B.跨流域调水 19‎ C.海陆间的水循环 D.地下水补给湖水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修建水库后,水域面积扩大,库区冬季气温偏高,蒸发量相对增加,降水应增多。第2题,海水淡化就是将海水抽到陆地上,然后生产出淡水,这就相当于人为地制造出了海陆间的水循环。‎ ‎(2018·浙江七彩阳光联盟联考)提高丘陵、山地植被覆盖率可以保持水土、涵养水源。下图为“某丘陵植被覆盖率提高后洪峰水位过程线示意图”。完成第3题。‎ ‎3.植树造林导致水位过程线滞后的主要原因是(  )‎ A.地表径流阻力增大 B.涵养水源能力增加 C.地形坡度减小 D.降水量减少 答案 A ‎(2018·浙江温州适应性测试)下图为某地区剖面图,两河分水岭甲山森林破坏严重,近年来甲山实行了全面封山育林,森林植被得以恢复。图中岩层1和岩层3为透水岩层,岩层2和岩层4为不透水岩层。若区域降水量不变,降水最终都转化为径流。完成第4题。‎ ‎4.甲山地森林植被恢复后,能够推断出的结论是(  )‎ A.乙河平均水位下降 B.丙河流量明显增加 C.乙、丙两河径流总量减少 D.海陆间水循环加快 答案 C 解析 森林植被恢复后,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加,下渗量增加,水循环速度变慢,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多,因而乙、丙两条河流径流总量减少,岩层向乙河倾斜,雨水下渗到透水岩层后,倾斜汇入乙河,乙河径流量增加,而丙河径流量减少。‎ 19‎ ‎(2017·浙江宁波九校统考)下图为“台湾岛某年水量收支流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图中甲、乙分别代表的水循环环节是(  )‎ A.植物蒸腾、蒸发 B.下渗、地表径流 C.蒸发、地表径流 D.蒸发、下渗 ‎6.由图可知,台湾岛水资源损失较多的自然原因可能是(  )‎ ‎①地处热带、亚热带,气温高 ②植被覆盖率高,河流含沙量小 ③河流落差大,开发利用比例高 ④地势起伏大,河流短小 ⑤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夏季多暴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②③⑤ D.①④⑤‎ 答案 5.C 6.D 解析 第5题,根据图形信息,甲由降水量直接损失,为蒸发;乙来自降水,相对右边的补偿地下水,该处应为地表径流。第6题,从地形、气候、植被、河流等方面分析。‎ ‎(2017·浙江嵊州月考)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是昆仑山脉北坡最大河流。读“40多年来新疆夏季‎0℃‎层平均高度变化和河流径流变化趋势示意图”,完成7~8题。‎ ‎7.由图示信息可知,和田河的主要补给来源是(  )‎ A.雨水 B.湖泊水 C.地下水 D.冰雪融水 ‎8.下列有关和田河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下游水量比上游大 B.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 19‎ C.冬季不存在断流现象 D.枯水期河流含沙量大 答案 7.D 8.B 解析 第7题,和田河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里木盆地南部,地处内陆地区,是内流河,主要补给水源是高山冰雪融水。第8题,由于内流河消失在内陆地区,其下游流量比上游小。和田河流量变化主要受气温影响,夏季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流量大;冬季枯水期河流断流,含沙量小;流量季节变化大。‎ ‎9.读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写出图中各字母所代表的水循环环节:A降水;B________;C水汽输送;D____________;E地表径流;F________。‎ ‎(2)简述水循环的主要地理意义。‎ ‎(3)如果这个地区植被被破坏,湖泊也被开垦为农田,分析可能会对该地区造成的影响。‎ 答案 (1)蒸发 植物蒸腾 地下径流 (2)①水循环通过各个环节,联系四大圈层,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②在水的运动中挟带溶解物质和泥沙实现物质迁移。③由于水循环运动,使大气降水、地表水、地下水、土壤水之间相互转化,使水资源形成不断更新的统一系统。‎ ‎(3)水土流失、地下水减少、降水减少。‎ 解析 (1)B、D、F分别代表蒸发、植物蒸腾、地下径流。(2)主要意义是水资源更新、自然界能量的交换和地表物质的迁移。(3)植被破坏,地表水下渗减少,导致地下水减少,水土流失;围湖造田,湖面蒸发、植物蒸腾等减少致使降水减少。‎ ‎10.九寨沟位于四川省北部,青藏高原向四川盆地过渡地带,拥有奇特的水体景观。但近年来湖泊、瀑布水位显著下降,严重影响了其独特的景观和生态环境。读下列材料,运用水循环原理等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九寨沟降水量柱状图、气温曲线统计图。‎ ‎‎ 19‎ 材料二 水循环示意图。‎ ‎(1)①②④⑥⑦⑧⑨⑩分别代表水循环的什么环节?‎ ‎(2)九寨沟湖泊1~4月为枯水期,各湖泊水位多在4月份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各湖泊水位明显升高。请结合材料一、二简析九寨沟湖泊水位出现这种变化特征的成因。‎ ‎(3)6~10月份为九寨沟湖泊丰水期,请结合材料二简析这种水位变化特征是通过哪些水循环环节形成的。‎ 答案 (1)①-植物蒸腾、②-大气降水、④-地表水蒸发、⑥-海水蒸发、⑦-水汽输送、⑧-地表径流、⑨-下渗、⑩-地下径流。‎ ‎(2)1~4月气温低,高山冰雪融水量极少,九寨沟区域降水较少,导致补给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量小于湖泊的蒸发(③或④)和下渗(⑨)。至4月这种损失累积至最大,湖泊水位达到年内最小值。5月份,降水明显增加、气温回升致使冰雪融化,湖泊的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补给量增加,水位明显升高。‎ ‎(3)6~10月为夏季,海洋蒸发(⑥)旺盛,大量水汽通过夏季风(⑦)输送到九寨沟流域,形成大量降水(②),通过地表径流(⑧)和地下径流(⑩)大量补给湖泊。‎ 解析 水循环分为海陆间循环(大循环)以及陆上内循环和海上内循环(小循环)。从海洋蒸发出来的水蒸汽,被气流带到陆地上空,凝结为雨、雪、冰雹等落到地面,一部分被蒸发返回大气,其余部分成为地表径流或地下径流等,最终回归海洋。九寨沟的湖泊,不论是其主要的补给——降水,还是冰雪融水补给,都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因此湖泊水位亦季节变化明显。‎ ‎11.(2017·宁波、镇海摸底)下图中甲图为“某地地形剖面示意图”,乙图为“该地沿海某流域地下水等水位线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 ‎(1)判断图示水循环的类型,并说明与C海区的渔业资源丰富有关的水循环环节。‎ ‎(2)判断A环节的名称,说明它对海洋和陆地的作用。‎ ‎(3)据乙图分析该河流流向及河流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 ‎(4)与10年前相比,乙图中的地下水水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导致地下水水位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及该变化所产生的地理意义。‎ 答案 (1)海陆间循环。 地表径流。‎ ‎(2)水汽输送。调节海洋和陆地的热量和水分平衡。‎ ‎(3)自西南向东北流。 河水补给地下水。‎ ‎(4)地下水水位升高。原因:气候逐渐趋向湿润;植被覆盖率提高。地理意义:有利于地区自然环境的恢复,可以提供更多的水资源。‎ 解析 第(1)题,根据图中水循环的分布可知,其属于海陆间水循环;C区渔业资源丰富与水循环环节的关系主要表现在地表径流将陆地大量营养盐类带入海洋,为鱼类提供大量饵料。第(2)题,A环节属于从海洋向陆地输送水汽,可以通过海水的蒸发、凝结及水汽输送来调节海陆间热量和水分的平衡。第(3)题,根据图中等水位线分布可知,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根据图示河流两侧的等水位线分布可知,地下水是由河流位置流向两侧,属于河流水补给地下水。第(4)题,根据图中等水位线变化可知,10年后的地下水水位升高;变化的原因可以从气候、植被覆盖率两方面分析回答;地理意义可以从自然环境的恢复和提供更多的水资源等方面分析回答。‎ 19‎ ‎12.下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地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 ‎(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 ‎(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 ‎(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夏季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 答案 (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 ‎(2)4、5月份,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 ‎(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夏季和春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小。‎ ‎(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引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解析 (1)该地全年降水量均匀,但图中显示径流量变化较大,图中甲、丙分别位于3月和8月,且径流量与气温呈正相关,则影响因素为气温。(2)河流径流量减少与补给水源减少和人类活动用水多有关。(3)该河流补给水源主要是季节性积雪和冰川融水,则必然位于我国内陆地区。分析水文特征时应注意归纳图中信息,从水量及季节变化、汛期等角度分析即可。(4)以冰川为补给水源的河流,若流量减少,则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冰川减少有关,也与人类过度用水有关。‎ ‎‎ 19‎ ‎(2017·浙江温州模拟)读“某流域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示意图”,完成1~2题。‎ ‎1.图中甲、乙、丙三个环节分别是(  )‎ A.下渗、坡面流、壤中流 B.坡面流、下渗、壤中流 C.坡面流、壤中流、下渗 D.壤中流、下渗、坡面流 ‎2.当降水量相同时,下列因素对径流过程的不同环节影响符合实际的是(  )‎ A.降水强度大,坡面下渗多 B.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慢 C.岩体破碎多,地下径流小 D.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 答案 1.B 2.D 解析 第1题,图中显示甲和河道水流是地表径流的来源,而地表径流包括河道水流和坡面流,则甲是坡面流;丙是地下径流的组成部分,而地下径流包括地下河的径流和土壤中的径流,故丙为壤中流;乙是地下径流的来源,必然是地表水的下渗环节。第2题,地表起伏大,坡面水流在重力作用下,流速快;植被覆盖密,截留雨水多;岩体破碎多,利于地表水下渗,地下径流大;降水强度大,坡面水流流速快,下渗少。‎ ‎(2017·绍兴越城区检测)下图为“三江平原水循环简图”。读图完成3~4题。‎ ‎3.三江平原由“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  )‎ A.①在减小 B.②在增大 C.③季节变化减小 D.④在增大 19‎ ‎4.三江平原降水量与华北平原北部降水量相差不大,但却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原因是(  )‎ A.④环节储存了大量地下水 B.②输入了丰富的水资源 C.②环节比较活跃 D.①环节相对较弱 答案 3.A 4.D 解析 第3题,图中①表示蒸发,“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是沼泽湿地变成耕地的过程,沼泽湿地减少,水分减少,蒸发也就随之减少,A对;②表示降水,“北大荒”变为“北大仓”的过程中,蒸发减少,降水也减少,B错;由于湿地变成耕地,其削减洪峰、调节径流的功能下降,则地表径流(③)的季节变化会变大,C错;由于湿地变成耕地,水田变成旱田,下渗(④)也会减少。第4题,干湿地区划分主要取决于降水(②环节)量和蒸发(①环节)量的对比。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纬度高,蒸发(①环节)较弱,因此虽然降水少,但蒸发量更少,从而成为我国的湿润地区。‎ ‎(2017·浙江杭州期中)雨水花园是自然形成或人工挖掘的种有灌木、花草、树木等植物的浅凹绿地,被用于汇聚并吸收来自屋顶或地面的雨水,是一种生态可持续的雨水控制与雨水利用设施。读图,完成5~6题。‎ ‎5.雨水花园首先直接影响水循环的(  )‎ A.地表径流 B.水汽输送 C.降水 D.蒸发 ‎6.图中暗管的作用是(  )‎ A.及时吸收下渗的雨水 B.及时排出下渗的雨水 C.加速地下水的净化 D.收集可利用的地下水 答案 5.A 6.B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支流两岸覆盖着黏土。它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图示为“巴拉那河流域图”。读图,完成第7题。‎ 19‎ ‎7.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原因有(  )‎ ‎①地势低平,排水困难 ②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③冬季寒冷,冻土广布 ④土质黏重,下渗困难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D 解析 巴拉那河位于拉普拉塔平原,地势低平,低洼处易积水,而土壤黏重使得排水更加困难,因此容易形成沼泽,故①④正确;巴拉那河下游位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其最冷月均温在‎0℃‎以上,不会形成冻土,故②、③错误。‎ ‎(2018·浙江武义检测)读“北半球某河流上、下游径流量季节变化曲线图”,完成8~9题。‎ ‎8.该河上、下游水源最主要的补给方式,分别是(  )‎ A.雨水、雨水 B.高山冰川融水、雨水 C.湖泊水、高山冰川融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9.下列关于该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夏汛 ②冬汛 ③位于季风气候区 ④位于地中海气候区 ⑤可能分布在东亚 ⑥可能分布在南欧 A.①③⑤ B.②③⑤‎ C.②④⑥ D.①④⑥‎ 答案 8.B 9.C 解析 第8‎ 19‎ 题,结合图示知,该河流上游汛期出现在夏季且水量较稳定,说明河流流量随着气温的回升增大,主要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下游汛期出现在冬季,应该为雨水补给。第9题,结合河流汛期分布特点可知,该河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据此判断结论。‎ 湖泊换水周期的长短可以用公式:T=W/(Q×86 400)计算。T为换水周期,以天计;W为湖泊贮水量,以立方米计;Q为年平均入湖流量,以立方米/秒计。平均深度=贮水量/面积。下表所列为我国部分湖泊的有关数据。据此完成10~11题。‎ 湖名 面积 ‎(平方千米)‎ 贮水量W ‎(亿立方米)‎ 入湖流量Q ‎(立方米/秒)‎ 洞庭湖 ‎2820‎ ‎173‎ ‎10353‎ 太湖 ‎2420‎ ‎44‎ ‎195‎ 滇池(昆明)‎ ‎297‎ ‎12‎ ‎29‎ 青海湖 ‎4853‎ ‎742‎ ‎39‎ ‎10.分析表中的数据可知(  )‎ A.洞庭湖水体更新最快 B.湖泊面积越大,换水周期越长 C.太湖水循环最活跃 D.贮水量越小,换水周期越短 ‎11.对青海湖和洞庭湖的数据分析,正确的是(  )‎ A.青海湖换水周期短的主要原因是该湖入湖水量小 B.青海湖面积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贮水量大 C.洞庭湖入湖水量大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流域降水量小 D.洞庭湖平均深度小的主要原因是该湖泥沙淤积严重 答案 10.A 11.D 解析 第10题,据题干中换水周期的公式可知,湖泊的换水周期与湖泊的贮水量呈正相关,与年平均入湖流量呈负相关。年平均入湖流量越大,说明年降水量越大,水资源越丰富,水循环越活跃,水体更新越快。从表格中数据可计算出洞庭湖的换水周期最短,所以水循环最活跃,水体更新最快。第11题,由于湘江、沅江、资水等多条河流注入洞庭湖,因此洞庭湖的年平均入湖流量较大,洞庭湖面积也比较大,可是贮水量却不是很大,这是因为湖泊较浅,泥沙淤积严重,湖泊的容积小。‎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①②③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读图,回答12~13题。‎ 19‎ ‎12.关于该河流补给水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①是地下水 B.②是雨水 C.③是高山冰雪融水 D.积雪融水是主要补给 ‎13.由统计资料可知(  )‎ A.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 B.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 C.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 D.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 答案 12.B 13.C 解析 第12题,根据图示不同水源补给的大小和时间的差异分析,图示②补给量大,且主要分布于夏季,判断为大气降水补给;①主要在春季补给,判断为春季的积雪融水补给;而③补给终年较稳定,判断为地下水补给。该河流的补给类型主要为雨水,故选B。第13题,根据我国河流水文特征来看,该河流应位于东北地区,A错。该河流的两次汛期分别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大气降水,B错。河流含沙量小,纬度较高,冬季寒冷,有结冰期,C对。曲线a季节变化小,水流平稳,应为修建水坝后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曲线,D错。‎ ‎14.(2017·丽水缙云调研)读“某地地形地质剖面—水循环局部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A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其类似于哪种水循环过程?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怎样?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什么?其主要的具体措施是什么?‎ ‎(2)在哪些自然条件下,环节①输水量会很大?‎ ‎(3)如果图中A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对当地环境产生哪些可能的影响?‎ 答案 (1)海陆间大循环。 西部平原地区双向互补,东部山区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单向)。 地表径流。 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 19‎ ‎(2)①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②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③植被覆盖好。‎ ‎(3)①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②形成地下水漏斗区(水位下降),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③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水质变坏)。‎ 解析 第(1)题,读图,A处建一海水淡化工厂,从水循环角度看,其类似于海陆间大循环。图示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表水和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在西部平原地区是双向互补,东部山区是地表水终年补给地下水,是单向补给。目前,人类活动施加影响最多的水循环环节主要是地表径流。主要的具体措施是跨地区调水、修建水库。第(2)题,读图,环节①是下渗,输水量较大的条件包括降水多,降水历时长,强度小。地面坡度小,岩石透水性强,土质疏松。植被覆盖好,涵养水源能力强等。第(3)题,如果A地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导致地下水短缺,甚至枯竭。水位下降,形成地下水漏斗区,导致地面沉降、甚至塌陷。海水入侵,污染地下水,导致水质变坏。‎ ‎15.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请将图中的线段标上箭头,表示该地区的水循环过程。‎ ‎(2)若图中山脉的最高峰为‎6000米,请指出图中河流的水体补给类型。‎ ‎(3)如果该地区位于西欧,请描述图中河流的水文特征。‎ ‎(4)结合水循环原理,说明植被破坏对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 (1)画图略(箭头呈逆时针方向)。‎ ‎(2)高山冰雪融水、大气降水、湖泊水、地下水。‎ ‎(3)流量平稳,没有明显的汛期,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4)植被破坏,气候变得干旱;涵养水源的能力降低,径流泥沙含量增大,湖泊调蓄作用减弱,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增大,易引发旱涝灾害;河流上游侵蚀作用加剧,沟谷加宽加深,河流中下游沉积作用增强,冲积扇和河口三角洲增大。‎ 解析 (1)图示地区的水循环类型为海陆间循环,据此判断箭头方向。(2)结合图中山脉的高度、湖泊、海洋等信息可判断河流的水体补给类型。(3)如果该地区位于西欧,结合图中的植被可知该地的气候类型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此可知河流的水文特征。(4)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原理,植被的破坏对蒸发、下渗、径流及地表形态都会产生影响。‎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