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21.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9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
考纲考情
考试内容
考试
要求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必考
加试
10月
4月
10月
4月
11月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
统一
1.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
(1)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b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
(3)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b
T31
(4)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
c
T14
(5)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
c
2.政治建设的曲折历程及其历史性转折
(1)“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
b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c
T12
(3)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
d
T13
3.“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及其实践
(1)“一国两制”的构想
b
(2)香港和澳门的回归
b
T14
T16
(3)海峡两岸关系的进展
b
(4)“一国两制”理论创新的意义
c
现代中
1.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
11
国的对
外关系
b
T32
T15
(2)中国代表团参加1954年日内瓦会议和1955年万隆会议
2.外交关系的突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b
(2)中美关系正常化
b
T13
(3)中日邦交正常化
b
3.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b
T12
(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
b
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加试——(c)
1.召开: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
2.内容
(1)指出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中心。
(2)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
(3)确定了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
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b)
1.召开: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
2.内容:筹建新中国
(1)确定了——国名、国旗、国徽、国歌等。
(2)通过了——《共同纲领》规定了新中国的性质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是新中国的施政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
(3)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3.意义:完成了建立新中国的各项准备。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c)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隆重举行,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意义
(1)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结束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2)新中国是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3)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基石。
11
(4)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四、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和三大政治制度的建立及其意义——(c)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标志:1954年9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举行。
(2)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内容:规定了国家性质(人民民主国家)和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了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②特点: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③性质: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初步形成: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2)职能改变和地位确立: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的任务结束。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为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3)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原因:以汉族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为保证祖国统一、各民族团结、各民族的平等和发展。
(2)法律依据:1949年《共同纲领》的规定;1954年宪法。
(3)实践:①到1958年,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和宁夏回族自治区先后成立。
②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
五、“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政治制度的破坏——(b)
1.表现:民主与法制被肆意践踏,陷入政治和社会混乱。
(1)革命委员会成立是国家政治体制建设的一次重大倒退。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3)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摧残。
(4)红卫兵运动践踏公民基本人权;公民人身自由失去保障——刘少奇被迫害致死(新中国历史最大的冤案)。
2.教训:加强民主法治建设。
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c)
1.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政治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11
(3)组织路线:形成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领导集体。
(4)重大决策:实行改革开放。
2.意义:是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1)开创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2)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3)国家政治建设进入一个新时代。
七、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d)
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1)初步构想:1980年,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体现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初步构想。
(2)修改宪法:1982年11月通过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成为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2.依法治国方略的确立
(1)提出: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
(2)确立:1999年3月,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正式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
3.形成体系:基本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律体系框架。
主题一 人民当家做主的制度尝试和依法治国理念的实施
1.历史分期与民主、法制建设历程
2.五大省级民族区域分布
11
解读 (1)图片背景:新中国成立后,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2)图示内容:内蒙古自治区最早建立,西藏自治区最晚建立。成立先后顺序是:内蒙古、新疆、广西、宁夏、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
(3)应用提示:根据图片考查新中国三大政治制度及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内涵、实行原因、影响等。
1.第一届人大代表构成凸显民主群众广泛性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机关
工人
文教卫生
私营工商业
少数民族
宗教
街道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39
7.39
2.27
23.86
解读 体现了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人民性,是真正的人民当家做主。
2.人民当家做主的保障
史料 西部大开发以来民族地区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单位:亿元)
11
——摘自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国的民族政策与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
解读 国家投资连年持续增加,体现了国家以制度创新、完善立法、政策倾斜、资金扶持、深化改革等方式保障人民当家做主。
1.新中国成立初期——城乡代表比例失衡
史料 自1953年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对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选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的名额,均按照农村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四倍于城市每一代表所代表的人口数的原则分配。
——根据1953~2009年我国实行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
论从史出 代表由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相结合,按比例数量产生,体现了民主的真实广泛性,但仍存在城乡代表比例的不平衡。
2.新时期——民主制度与时俱进
史料 第十六条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名额,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口数,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以及保证各地区、各民族、各方面都有适当数量代表的要求进行分配。
——摘自2010年3月14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关于修改选举法的决定
论从史出 城乡之间,不同地域之间,不同民族之间人民代表比例均取得平等地位,表明新时期民主制度的巨大进步,更加符合农村实际和国情。
1.新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特点及实质
(1)特点
①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人大代表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②人民代表大会实行民主集中制。
③实行新型政党制度即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④实行新型的民族制度即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⑤实施依法治国。依法行使民主权利,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和程序化。
(2)实质: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当家做主。
2.“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1)要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
(2)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3)要坚持党的集体领导,完善国家领导体制。
(4)要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防止个人崇拜和思想僵化。
(5)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必须坚决反对“左”倾和右倾错误。
3.新时期民主政治的发展
11
完善
(1)完善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国家领导体制。
(2)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3)重视民族工作,健全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创新
加强基层民主建设,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农村逐步建立了村民民主自治制度。
4.20世纪推动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的几部法律文献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2)《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在1949~1954年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4)1982年宪法成为中国在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主题二 凸显协商、合作精神的新型政党制度
兼听则明——新型特色政党制度的战略考量
史料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的讲话中说:“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不但过去如此,而且将来也可以如此,就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他还说:“共产党可以监督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中国当代史》
论从史出 史料表明新中国实行的是有别于西方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这有利于调动各民主党派的参政议政积极性,是中国特色的政治创举。
1.新中国政党制度的特点
(1)政党地位:在多党合作的关系中,中国共产党是处于政治领导地位的唯一政党,这种领导地位是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而为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所公认的,彼此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组织上是独立的。
(2)政党关系:政治上是密切合作关系,共产党不是独揽政权,各民主党派也不同于其他国家的在野党,二者是政治合作,共产党执政、各民主党派共同参政议政的关系。
(3)合作基础: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多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4)合作方式: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重要的组织形式,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重要渠道和场所。
2.新中国政协制度的发展历程
11
(1)建立:1949年,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初步建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由其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
(2)转变: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结束,作为统一战线组织继续存在和发展,行使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
(3)发展: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标志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4)曲折:1966~197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5)完善:1982年,中国共产党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时空观念——民族自治区设立的时间与区域
(2017·11月浙江选考)2017年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新中国成立后,依据宪法规定,其它四个民族自治区相继建立。观察下图,指出其成立的先后顺序( )
A.①③②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②①
答案 C
解析 ①为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10月;②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于1955年10月;③为西藏自治区,成立于1965年9月;④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3月,故答案为C。
2.史料实证——新时期民主法制建设
(2016·4月浙江选考)1980年,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讲话中指出:“从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干部制度方面来说,主要的弊端就是官僚主义现象,权力过分集中的现象,家长制现象,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现象和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该讲话的发表( )
11
A.标志着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
B.反映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完善
C.开启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D.体现了党对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初步构想
答案 D
解析 改革开放事业的起步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代都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故排除A、C两项;B项错在“完善”的表述上。故选D项。
3.立德树人——民主、法制价值观引领
(2015·10月浙江学考,31,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三 1954年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自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起来。
经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探索,邓小平同志指出:“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八十年代初,政治体制改革也本着“发扬民主,加强法制”的精神迈出新的步伐。
——摘自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
(3)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哪一次会议上通过的?该宪法体现了哪两大原则?列举改革开放后体现“民主制度化、法律化”的两件大事。
答案 (3)会议: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
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大事:邓小平发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重要讲话;1982年颁行经全面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共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任务;1999年将“依法治国”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任答二点)
4.(2017·浙江教科院学考抽检)下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政权组织结构示意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 )
①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会议的领导 ②具有新民主主义政权性质 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履行职权 ④领导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11
答案 A
解析 由材料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还在执行全国人大的职能,可知第一届人大还未召开,第一部宪法还未颁布。所以可以排除③④。故A是正确答案。
5.(2017·湖州选考仿真测评)有学者评价:“它凝结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又经过反复讨论、修改,所以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据此判断,“它”是指( )
A.《双十协定》 B.《论联合政府》
C.《共同纲领》 D.《论十大关系》
答案 C
解析 抓关键:“它凝结了……共产党人、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的心血”“得到了全国各方面人士的一致拥护”。
6.(2017·浙江课改联盟命题交流)中国现代有一制度被誉为“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是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制度载体”。该制度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是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重要途径和最高实现形式”来判断,人民通过普遍的民主选举,产生自己的代表,组成各级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障了人民当家做主,故A项正确。
7.(2017·浙江课改联盟命题交流)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央委员会原主席成思危说:“西方的政党制度是‘打橄榄球’,一定要把对方压倒。我们的政党制度是‘唱大合唱’。”这里的“大合唱”指的是( )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各民主党派直接参与政府管理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D.民主党派在新中国取得合法地位
答案 C
解析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即各民主党派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政协为舞台,合作参与国家管理,犹如“大合唱”,故C项正确。
8.(2017·浙江课改联盟命题交流)1958年之后,全国人大会议上鼓掌逐渐代替了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直到1979年相关法律才再次明确规定票决方式。这表明我国( )
A.民主制度曲折发展 B.人大制度重新恢复
11
C.法律制度已经健全 D.依法治国理念确立
答案 A
解析 从1979年再次明确规定恢复举手和无记名投票的表决方式,说明我国的民主政治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故A项正确。
11
相关文档
- 2013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单元检测 2021-05-136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021-05-134页
- 精华经典版122页高考数学知识点总2021-05-13168页
- 江苏2019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2021-05-1311页
- 高中历史高考真题题汇编2021-05-134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湖北省普通高中2021-05-1318页
- 全国八省联考河北省2021年1月普通2021-05-1332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1月重庆市普通2021-05-1328页
- 高考:高中地理23个简答题答题规范2021-05-1324页
- 全国八省联考2021年1月湖北省普通2021-05-133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