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优选习题知识专题5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A卷)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训练5 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与中国近代政治的痛苦转型 ‎(A卷)[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光荣革命后,王权适应了新的形势,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于是,它在新的时期为自己找到了新的位置,这是英国王权在剧烈的社会转型的动荡中未被淘汰而终于留存下来的根本原因。”这一“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  )‎ A.放弃专制统治,承认议会权力 B.取消征税特权,遵从议会许可 C.出让行政大权,建立内阁制度 D.停止任命首相,接受政党政治 答案 A 解析 光荣革命后,王权完成了关键性的历史演变是指光荣革命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国王的权力来自于议会,承认议会权力,故A项正确;征税权在光荣革命前就属于议会,故B项错误;光荣革命后,国王还拥有行政权,故C项错误;18世纪中叶英国才有首相,故D项错误。‎ ‎2.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 A.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 7‎ C.阻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 答案 A 解析 材料中英国制度传统为议会权力高于王权,且议会兼顾了众多阶层的利益,这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故A项正确,C项错误;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了上风,但国王仍然是国家元首,故B项错误;D项“全体公民”表述错误。‎ ‎3.英国安妮女王(1702~1714年在位)缺少主见,往往是一件事已经说好了,一旦出现另一种意见,她立刻就会改变初衷,接受新的建议,这使大臣们难以与她打交道。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这一习惯开创的先例是(  )‎ A.国王处于“统而不治”地位 B.国王任命首相控制内阁 C.内阁所有的成员对国王负责 D.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 答案 D ‎ 解析 国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是在责任制内阁形成后,与材料时间“1702~1714年”不符,A项错误;B、C两项虽然符合当时英国实际状况,但是,并非材料的主旨,错误;“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大臣们逐步形成一个习惯,即遇事先在他们自己内部磋商后再报告女王,让她无可选择”体现了内阁保持一致集体负责,D项正确。‎ ‎4.美国建国初期,汉密尔顿曾指出:现在几乎达到国家蒙受耻辱的最后阶段了。我们所经历的祸患……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为此,美国(  )‎ A.建立三权分立体制 B.实行州际平等原则 C.确立了联邦制体制 D.确立人民主权原则 答案 C 解析 材料并未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不是各州之间的平等,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来自这个建筑物结构上的基本错误,除了改变建筑物的首要原则和更换栋梁以外,是无法修理的”指的是美国建国初期松散的邦联制已经不能维护国家的统一和经济的发展,所以美国确立了联邦制,故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体现人民主权原则,故D项错误。‎ ‎5.如果没有一种制度上的保证,那么原本期望是为人民效力的联邦政府,轻而易举地就可以做到金蝉脱壳,变成一个凌驾于人民之上的怪物。这种制度保证指的是(  )‎ A.实行联邦制,加强中央政府权力 B.实行总统制,赋予行政、军事大权 7‎ C.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 D.实行选举制,用人民的选举权制约政府 答案 C 解析 美国制定颁布了1787年宪法,体现了联邦制原则、三权分立或分权制衡原则、人民民主原则。为制约联邦政府权力实行分权制,通过制衡约束政府权力,故选C项。‎ ‎6.有学者说:“美国的国家结构并不是单纯的联邦制,而是一种联邦制复合政体,既具有联邦制的特点,又具有单一制国家的特点。”此观点主要依据美国(  )‎ A.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B.各州政府拥有高度的自治权 C.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D.联邦政府权力与州权相互制约 答案 D 解析 本题考查美国联邦制。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各州权力只体现在宪法规定范围之内,不是所有的联邦政府权力都高于州权,故A项错误;各州政府拥有高度的自治权符合美国政治的实际情况,但是不能全面说明材料观点,故B项错误;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是美国各级政权的权力分配原则,不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项错误;联邦制下地方各州具有高度自治权,单一制下国家对地方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力,而美国的联邦制下中央政府对地方有一定的管理权力,但是不能完全控制地方,从而体现了美国联邦政府权力与州权相互牵制的政治格局,故D项正确。‎ ‎7.1870年法国君主派欲发动政变支持亨利为国王,但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这一行为不仅遭到共和派的反对,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这表明当时法国君主派(  )‎ A.维护资产阶级革命成果 B.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 C.反对建立资产阶级政府 D.是封建地主阶级的代表 答案 A 解析 根据题干材料“亨利声称将会采用1789年革命前的百合花国旗,拒绝使用革命之后的三色国旗”可知,亨利希望恢复封建君主统治,但是大多数君主派也转而反对亨利,说明当时法国君主派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君主专制,希望维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故A项正确;由材料中法国君主派反对亨利,可知君主派不主张恢复封建君主统治,故B项错误;由材料中君主派拥护三色旗,反对亨利恢复封建君主统治,可知君主派主张建立资产阶级政府,故C项错误;法国君主派代表商业资产阶级利益,故D项错误。‎ 7‎ ‎8.1875年宪法是一部不完备的宪法,未提及国家预算,没有规定公民权利,也没有单独规定司法权及地方政府的权力。但它却是法国唯一能持久的宪法,从1875年到1940年,共维持了65年。这主要是因为该宪法(  )‎ A.是各政党相互妥协的产物 B.赋予总统较大的权力 C.注重协调了各阶层的利益 D.实行联邦制共和政体 答案 A 解析 1875年宪法是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一票共和”的产物,协调了两大派别的利益,故A项正确;总统权力较大与宪法持久无必然关联,故B项错误;宪法协调保皇派和资产阶级共和派的利益,而非各阶层,故C项错误;宪法规定政体为议会制共和制,故D项错误。‎ ‎9.下列西方资产阶级代议制确立过程中的史实与相关结论之间的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史实 结论 A ‎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 世界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B ‎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 美国两党制正式确立,为美国总统大选奠基 C ‎1789年,《人权宣言》发表 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 D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 德意志帝国的国家结构为联邦制 答案 D 解析 1787年宪法是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1787年宪法制定时,美国两党制尚未出现,故B项错误;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于1792年,故C项错误;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是一个“永久性联邦”,故D项正确。‎ ‎10.德国无产阶级革命家罗莎·卢森堡说:“雇佣工人由于他们在资产阶级社会中有共同的社会条件和生存条件而团结起来,摸索摆脱他们处境的出路,一部分人则寻找一条通向社会主义乐土的坚实桥梁。但到了马克思才用……这个特别的历史任务把他们联合起来,使他们上升为阶级。”材料所指的“特别的历史任务”是(  )‎ A.通过议会斗争颠覆资产阶级政权 B.通过国际联合破坏资本主义经济 C.通过暴力革命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D.通过行业改造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答案 C 解析 “但到了马克思才用……这个特别的历史任务把他们联合起来,使他们上升为阶级”,马克思所说的特别的历史任务是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故C项正确。‎ 7‎ ‎11.马克思认为,在未来的民主制中,社会中的个人不再与政治国家、公共领域和共同体相互分离、疏远和孤立,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马克思对未来民主制度的设想意在(  )‎ A.使国家制度的人民变为人民的国家制度 B.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找到了正确方向 C.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作为目标 D.阐明工人阶级是国家管理的主体 答案 A 解析 根据“社会的政治制度就是人民自己的作品、表达和决定”可知国家制度由人民来制定,人民当家作主,故A项正确;工人阶级的革命斗争目的是要推翻资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材料未涉及无产阶级的政治自由,故C项错误;材料未涉及国家管理,故D项错误。‎ ‎12.马克思曾指出,巴黎公社“不过是在特殊条件下的一个城市的起义,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他主要强调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是(  )‎ A.无产阶级力量弱小 B.资本主义的发展尚不充分 C.资产阶级力量强大 D.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局限性 答案 A 解析 从“而且公社中的大多数人根本不是社会主义者,也不可能是社会主义者”,可知马克思认为巴黎公社中社会主义者过少,故不能使巴黎公社真正实现建立社会主义的目标,故他强调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源是无产阶级力量弱小,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对巴黎公社的影响,故B项错误;资产阶级力量强大是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但与材料内容无关,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局限性的内容,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2个题,其中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787年出席美国制宪会议的有55名代表,其中14人从事土地投机,24人从事高利贷活动,11人从事制造和造船业,40人为债券持有者,15人为奴隶主……他们代表了不同的利益集团,分别来自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经过4个月的闭门会议和激烈争论,最终还是达成了妥协。因此美国1787年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之后各方都能认真遵守,虽200多年依然如此。‎ 7‎ 材料二 (美国)国会拥有国家意义上的最高权力,这种权力可以制裁以州为基础的派别活动,防止州与州之间的恶性竞争,并将为各州的民主政体提供有力的保障。同时宪法也让各州以种种方式保留了自己的主权……国会制定法律,但总统可以否决之,最高法院可以宣布经国会通过并经总统签署的法律违宪,但总统经参议院批准任命最高法院的法官;总统执行法律,但必须由国会给予财政支持……任何法案必须经两院批准才能生效,故参议院和众院议在制定法律过程中互有对于另一方的绝对否决权。——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三 美国的民主……是人们通过许许多多的“妥协”来完成的,而任何成功的妥协,都既需要足够的气度,也需要高超的技巧。学者们一般以“三大妥协”来概括费城制宪会议,这就是大州与小州就国会代表权达成的妥协,北部与南部就税收和代表权上如何计算奴隶人数达成的妥协,以及北部与南部就管理对外贸易和征税达成的妥协……事实上,整个现代民主政治都是妥协的产物。因此也可以说,一个民族不善于妥协,就不可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55名美国制宪会议代表的构成特点,并指出这一特点带来的积极作用。(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美国各种政治权力之间怎样的一种关系?根据材料二,简述其具体表现。(8分)‎ ‎(3)概括指出材料三的观点。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两例加以说明。(11分)‎ 答案 (1)特点:制宪会议的代表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作用:使得制定出来的宪法能够体现各方的利益和要求,制定出来之后各方都能认真而且长久遵循;使宪法有相对稳定性,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 ‎(2)关系:分权制衡。表现: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联邦政府内部立法、行政、司法三大权力之间;具有立法权的参议院和众议院之间。‎ ‎(3)观点:善于妥协的民族才能走向真正的民主。‎ 说明:美国立法中实现了大州与小州的妥协、南部与北部的妥协,使美国建立起现代民主;英国“光荣革命”通过不流血的政变走上议会民主道路。‎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德意志帝国没有在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同时实现全面的议会民主制是非正常现象,因为政治与经济应该步调一致。德国形成的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政治体制。为转移国内尖锐的阶级矛盾,他们走向了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导致了帝国的瓦解与一战的灾难。‎ 那种对德意志帝国政治制度的民主成分不屑一顾的态度是值得商榷的。帝国国会不是一个“假国会”,虽然总理与政府都由皇帝任命,但是如果他们没有国会多数的支持,几乎无法执政,因为国会享有立法权。鉴于英、美、法等民主国家也走上了帝国主义道路的事实,我们很难保证,德意志帝国实现了全面议会制民主制就不会走上对外扩张的帝国主义道路。正如德国著名历史学家尼培代指出,德意志帝国时期的帝国主义不仅仅是统治阶级的,而且也是广大民众(“小人物”)的帝国主义,普通民众也狂热地支持对外扩张。‎ ‎——摘自景德祥《重新审视德意志帝国的现代化》‎ 7‎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关于“德国政治民主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12分)‎ 答案 观点一: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有限,德意志帝国瓦解的主要原因是不全面的政治民主化。‎ 论证:①统一后的德国继承了普鲁士的军国主义传统,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②德国是以容克贵族同德国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为主要特征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世袭君主仍然保留封建专制时代的权威,帝国皇帝掌握国家大权,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统帅,是国家的权力中心。③议会作用很小,只是装点“门面”,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④《德意志帝国宪法》体现专制主义与军国主义特点。⑤对外扩张是德国资产阶级与封建军事贵族推动并实现其利益的体现。‎ 观点二:德国的政治民主化程度较高,德意志帝国瓦解的主要原因是其民族主义与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而完全的政治民主化也未必能够阻止德国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论证:①议会对德国政府形成了一定的制约。②全面议会民主制并不能解除一个国家的扩张性,英、美、法等民主国家就是证明。③德国走向对外扩张的道路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和狭隘民族主义的产物。‎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