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5.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学案 人民版

  • 1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 题 十 三 国 际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与 苏 联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11‎ 考点一 《 共产党宣言》 和巴黎公社 ‎( 一) 《 共产党宣言》 和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 经济基础 工业革命在促进资本主义发展的同时也暴露 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阶级基础 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的兴起 理论基础 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英法 空想社会主义 德 意志古典哲学 个人条件 马克思 恩格斯的努力 ‎2 标志: 年 月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 ‎3 《 共产党宣言》 的主要内容 第一次较为系统地阐述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阐明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充分肯定了资本主义 制度取代封建制度 的 进 步 作 用 科 学 地 分 析 了 资 本 主 义 的 基 本 矛盾 指出工业无产阶级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是先进的 革 命 的 最有前途的阶级 将成为资本主义的掘墓人 明确指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作 用 揭示了无产阶级伟大的历史使命 用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进而建设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 ‎4 马克思主义诞生的重大意义 马克思主义理论 是 国 际 无 产 阶 级 无 比 锐 利 的 武 器 无 产 阶 级进行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 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 对人 类社会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 空想社会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区别 第一,空想社会主义不承认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夸大 理性的作用,认为理性 和 精 神 对 社 会 发 展 起 决 定 作 用;科 学 社 会主义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为理论基础,把社会主义建 立在对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上。‎ 第二,空想社会主义坚持唯心史观,不懂得阶级斗争的历史作 用和国家实质,拒绝一切政治运动,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 命,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科学社会主义第一次揭 示了阶级斗争在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 无产阶级专政的思想,找到了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第三,空想社会主 义 由 于 时 代 的 局 限 性、理 性 论 和 天 才 史 观的思想束缚,看不到 无 产 阶 级 的 伟 大 历 史 作 用,把 社 会 主 义 看作超越一切阶级的理性和正义的表现,是各个阶级都能接受 的理论;科学社会主义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 用,阐明了无产阶级作 为 资 本 主 义 掘 墓 人 和 社 会 主 义、共 产 主 义创造者的历史使命,找 到 了 推 翻 资 本 主 义 制 度、建 立 社 会 主 义制度和共产主义制度的社会力量。‎ ‎‎ 11‎ ‎ ‎ ‎( 二) 巴黎公社运动 ‎1 背景: 年 法国在 普法 战争中战败 资产阶级临时 政府投降卖国 镇压人民 ‎2 巴黎公社的成立: 年 月 日革命成功 月 日 巴黎人民经过选举 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巴黎公社 措施 意义 政权 建设 除旧 废除旧军队 旧警察 旧法庭 打 碎 旧 的 国 家 机 器 建 立 无 产 阶级 专 政 是 工 人 阶 级 的 一 个 创举 布新 设 公社委员会 为最高权力机构 拥有立法权和行政权 成立国民自 卫 军和自己的司法机构 公职人员由 民 主选举产 生 人 民 有 权 监 督 和 罢 免 规定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 社会 经济 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 交给工人合作社管 理 实行八小时工作制 触及资本主义私 有 制 具 有 明 显 的无产阶级性质 ‎3 革命措施 ‎4 失败原因 客观原因 寡不敌众 根本原因 法国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 主观原因 缺乏统一的革命政党 的 领 导 没 有 以 马 克 思 主义理论为指导 未建立工农联盟 等 ‎5 性质: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伟大尝试 ‎( ) 从成立背景看,它是在巴黎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 推 翻资产阶级政府的基础上建立的。‎ ‎( ) 从对公社委员的要求看,公社委员是由人民选举产 生 的,并保障人民对公职人员拥有监督权和罢免权。‎ ‎( ) 从巴黎公社的革命措施看,一切都以维护广大劳动 人 民的利益为出发点,体 现 了 对 劳 动 人 民 的 深 切 关 怀;打 碎 了 旧 的国家机器,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没收逃亡资本家的工厂,触 及资本主义私有制。‎ 世纪中期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趋势 由空想到科学: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空想社会主义者对 未来社会提出 了 一 些 天 才 的 设 想。 世 纪 三 四 十 年 代,无 产 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力量登上了政治舞台,为科学理论的创立 提供了必要条件。 马克思、恩格斯在长期的革命实践和理论研 究中,创立了科学理论。 年《 共产党宣言》 的发表,标志着 马克思主义 的 诞 生。 从 此, 无 产 阶 级 斗 争 有 了 科 学 理 论 的 指 导,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科学。‎ 由理论到实践: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传播,社会主义 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年法国爆发了巴黎公社武装起义,巴 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社会主义由理 论发展到实践。‎ 11‎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57‎ 11‎ 特别提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在于它揭示了人类历史的 发展规律,并预见了未来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工人 运动蓬勃开展,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 试,虽然失败了,但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深刻的教训。‎ 全面认识巴黎公社 爆发的 偶然性 世纪 年代初的法国 资本主义处于上升阶段 巴黎公社 革命只是一次特 殊 条 件 下 的 城 市 起 义 普 法 战 争 失 败 后 巴 黎的社会形势 虽然是 马 克 思 所 说 的 特 殊 条 件 但 巴 黎 公 社起义并非因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爆发 即巴 黎 公 社起义的爆发不是 资 本 主 义 发 展 和 工 人 运 动 发 展 的 必 然 产 物 而是具有非常强的偶然性的 失败的 必然性 客观原因 敌人的疯狂镇压 巴黎公社寡不敌众 主观原因 缺乏 先 进 政 党 领 导 没 有 没 收 法 兰 西 银 行 没 有建立工农联盟 等 根本原因 法国 资 本 主 义 处 于 上 升 阶 段 巴 黎 公 社 尽 管 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但主要原因是民族矛盾激 化 引 发阶级矛盾尖锐 可见 巴黎公社是特殊条件下的一 次 城 市 无产阶级革命 并 不 是 由 于 生 产 关 系 阻 碍 了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上层建筑阻碍了经济基础的演变而爆发的 即无产阶级 夺 取 政权的时机尚 未 成 熟 这 就 决 定 了 其 失 败 的 必 然 性 所 以 巴黎公社失败的根 本 原 因 是 法 国 的 资 本 主 义 还 处 于 上 升 阶 段 推翻资产阶 级 统 治 建 立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的 经 济 基 础 还 不 具备 意义的 深远性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建立无产阶级 专 政 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标志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 争 进 入了一个新的时 期 它 表 明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符 合 历 史 发 展 的 规律 革命应打碎旧 的 国 家 机 器 建 立 新 的 无 产 阶 级 专 政 的 国家机器 它丰富 了 马 克 思 关 于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和 无 产 阶 级 专政的学说 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 教训的 深刻性 缺乏一个以马克思 主 义 理 论 武 装 起 来 的 革 命 政 党 的 正 确 领 导 巴黎公社成立后在重大政策和策略上犯了严重 错 误 如 巴黎公社没有接管法兰西银行 使得凡尔赛军队获得大 量 资 金装备军队 对巴黎公社进行反攻 巴黎公社失败的 另 一 个 重要教训是没 有 建 立 工 农 联 盟 没 有 争 取 到 广 大 农 民 的 支 持 没有掌握足够的革命武装力量 一个理论 社会主义理论 两大史实 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诞生 从理论到实践:巴黎公社运动 三次飞跃 从空想到科学———马克思主义: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马 克思主义 从理 论 到 现 实———列 宁 主 义、毛 泽 东 思 想:帝 国 主 义 时 期、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马克思主义 从革命到建设———邓小 平 理 论、“ 三 个 代 表” 重 要 思 想:‎ 和平发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 归纳整理 ‎‎ 考点二 俄国十月革命 ‎( 一) 背景 ‎1 俄国 年农奴制改革后 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发展 但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矛盾尖锐 ‎2 一战激化了各 种 社 会 矛 盾 俄 国 成 为 帝 国 主 义 链 条 上 最 薄弱的环节 ‎( 二) 进程 ‎1 二月革命 年 月 二月 革 命 推 翻 罗 曼 诺 夫 王 朝 二 月 革 命 后 资产阶级建立临时政府 不顾人民要求和平的愿望 继 续 参 加一战 ‎2 《 四月提纲》‎ 背景 二月革命后 资产阶级临时 政 府 和 工 兵 代 表 苏 维 埃两个政权并存 年 月 列宁回到彼得格勒 内容 提出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转变为 社会 主义革命 的任务 提出 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等口号 争取以和平方 式取得政权 ‎3 七月事件 背景 俄军在前线失利 结果 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结束 政 权 完 全 转 到 了 资 产 阶级临时政府手中 影响 促使布尔什维克党改变斗 争 的 策 略 制 定 了 武 装 起义的方针 ‎4 十月革命 年 月 日 布尔 什 维 克 党 领 导 彼 得 格 勒 武 装 起 义 月 日 阿芙 乐 尔 号 巡 洋 舰 发 出 总 攻 的 信 号 起 义 工 人 和 11‎ 士兵攻占冬宫 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 三) 结果 在攻打冬宫的炮 声 中 全 俄 工 兵 代 表 苏 维 埃 代 表 大 会 开 幕 并通过了 告工人 士兵和农民书 和 平 法 令 土 地 法 令 选 举产生了第一届工兵苏维埃政府 宣告了世界上第一个 社会 主义 国家的诞生 名称 内容 ‎《 告工人、士兵 和农民书》‎ 正式宣布临时 政 府 已 经 被 推 翻 全 部 政 权 转 归 苏 维埃 ‎《 和平法令》‎ 向一切交战国 政 府 和 人 民 建 议 立 即 缔 结 停 战 协 定 就公正的和约进行谈判 实现 不 割 地 不 赔 款 的 和平 ‎《 土地法令》‎ 没收地主的土地 实现土地国有 化 将 土 地 分 配 给 劳动者使用 ‎( 四)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 十月革命 是 人 类 历 史 上 第 一 次 取 得 胜 利 的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它由无产阶级领导 以 建 立 体 现 社 会 公 正 和 平 等 的 社 会 制度为目的 11‎ 11‎ ‎2 十月革命 成 功 地 在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体 系 上 打 开 了 一 个 缺 口 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 鼓舞了国际无产阶级和殖民 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3 十 月 革 命 将 社 会 主 义 理 论 变 为 现 实 开 创 了 国 际 社 会 主 义 运 动 的 新 局 面 也 为 俄 国 的 社 会 发 展 开 辟 了 一 条 新 的 道 路 ‎ 十月革命的特点 ‎( ) 它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在一个经济相对 落 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了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是对马克思 主义的发展。‎ ‎( ) 它走的是由中心城市武装起义,再扩大到全国中小 城 镇和广大农村的革命道路,这是由俄国国情决定的。 革命的道 路是由各国所面临的 国 际 和 国 内 环 境 决 定 的,具 有 特 殊 性,而 不具有普遍性。 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集中在中心城市,政 府的军队大都在“ 一战” 前线,使得城市革命有了优势条件。‎ ‎( ) 在革命过程中,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是紧密相 连 的,形成了急剧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的革命。‎ 巴黎公社革命 俄国十月革命 革命性质 无产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革命 革命方式 武装起义夺取政权 革命背景 都与大规模战争有关,分别是普法战争和第一次世界 大战;都与阶级矛盾尖锐有关 革命领导者 没有无产阶 级 政 党 领 导、‎ 自发斗争 无产阶级政党 革命措施 公社委员会是最高权力机 构,设法恢复工厂的生产, 把工人 组 成 工 人 合 作 社, 努力改善劳动条件,等 最高权力机构是全俄工兵 代表苏 维 埃 代 表 大 会,没 收地主 土 地,把 土 地 及 生 产 工 具 分 给 劳 动 者 使 用,等 革命结果 只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 一次伟大尝试,昙花一现 成功地建立了人类历史上 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革命影响 为国 际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提 供了经验和教训 开 辟 了 俄 国 历 史 和 世 界 历史的新纪元 巴黎公社革命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比较 ‎3 评价 积极 是苏维埃政权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实行的 在当时最大 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 物力 财力 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 消极 使国家垄断了全部经济 取消自由贸易 实行平均 分配 违背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国内战争结束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的继续实施引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 二) 新经济政策 ‎1 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继续实施引 发了苏俄国内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 标志: 年 月 俄 共 布 第 十 次 全 国 代 表 大 会 的 召 开 标志着苏俄开始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 农业方面 以固定的 粮食 税 代 替 余 粮 收 集 制 纳 税 后 剩 下 的 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 工业方面 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家所有 由 国 家 经 营 中小企业和国 家 暂 时 无 力 兴 办 的 企 业 允 许 本 国 和 外 国资本家经营 允许私人开办小企业 贸易方面 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分配方面 废除实物配给制 ‎3 主要内容 11‎ 11‎ 考点三 ‎‎ 11‎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 斯大 林模式”‎ ‎4 实质: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 允许私人经济等多 种经济成分存在 允许商品经济发展 ‎5 意义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受到广大工 人 和 农 民 的 欢 迎 使 国 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苏维埃政权得到巩固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对落后的俄国如何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进 行探索的结果 探索 出 了 一 条 适 合 俄 国 向 社 会 主 义 过 渡 的 正 确 道路 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 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从实施背景看,三 年 国 内 战 争 结 束 后,苏 俄 出 现 严 重 的 经济和政治危机,说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存在严重弊端。‎ 从 具 体 措 施 看 , 利 用 市 场 和 商 品 货 币 关 系 进 行 社 会 主 义 建 设 , 利 用 国 家 资 本 主 义 来 恢 复 和 发 展 经 济 , 适 应 了 苏 俄 的 国 情 , 符 合 当 时 生 产 力 的 发 展 水 平 , 调 动 了 人 民 的 生 产 积 极 性 。‎ 从实施的效果看,促进了经济的迅速恢复,到 年,苏 联的国民经济已基本 得 到 恢 复;起 到 了 巩 固 工 农 联 盟、稳 定 政 治形势的作用。‎ ‎( 三) “ 斯大林模式”‎ ‎1 背景 11‎ ‎( 一)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1 背景:十月革命胜利后 国内外的敌对势力不甘心失败 年夏 苏俄进入国内战争时期 苏维埃政权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2 内容 实行 余粮收集 制 国家实行对粮食的垄断政策 不允 许私人买卖 农民必须把全部余粮按固定价格交售给国家 全面推行工业企业国有化 大中 小 企 业 全 部 收 归 国 有 实行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 11‎ 取消自由贸易 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 配 实行实物配给制 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 ‎年底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年初列宁逝世后 斯大林的领导地位逐步确立 新经济政策被逐渐取消 工业政策 优先发展 重 工 业 由 农 业 和 轻 工 业 为 重 工 业 的 发 展提供资金 经济体制 实行单一的 公有制 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 农业政策 推行农业 集体化 运动 建立集体农庄 ‎2 表现 11‎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59‎ 11‎ ‎3 积极影响 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种不同于 市场经济 的计划经济 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 在短期内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两 个 五 年 计 划 的 实 施 使 苏 联 迅 速 实 现 了 工 业 化 到 年 苏联工业产量居欧洲第一位 世界第二位 苏联工业实力的迅速增长 为后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奠定了物质基础 ‎4 严重弊端 ‎与传统 严重 ‎‎ 个人因素 斯大林的专断独行 特征 经济方面 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政治方面 高度集权 思想文化 个人崇拜成为社会思潮 学术文化受行政干预 功绩 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 苏联成为工业强国 为后 11‎ 片面发展重工业 导致农业和 轻工业 的发展滞后 人 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向农民索取太多 压制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长期执行计划指令 阻碍了经济的持续发展 高度集中的 计划经济 体 制 日 益 僵 化 成 为 以 后 苏 联 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来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端 经济方面 严 重 超 越 苏 联 生 产 力 发 展 水 平 高 度 集 中 的 计划经济体制造成经济效益低下 牺牲农民利益 造成苏联农业 生产的长期停滞不前 政治方面 社会主义民主得不到发扬 社会主义法制遭到 践踏 11‎ 全面认识“ 斯大林模式”‎ 背景 经济因素 苏联当时是小生产者占优势的社会经济结构 经济落后 政治因素 过渡时期斗争激烈 外部环境险恶 思想文化因素 长 期 的 专 制 统 治 遗 留 了 个 人 专 断 的 思 想 ‎认识 斯大林模式 是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 中 的 探 索 和 创 新 在 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和 二 战 时 期 曾 发 挥 过 积 极 作 用 也 深 刻 影 响 了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 但它没有解决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 设和经济运行的一 系 列 根 本 问 题 成 为 后 来 苏 联 解 体 和 东 欧 剧 变的历史根源 11‎ 考点四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 背景 斯大林模式 的弊端日益暴露 农业问题严重 赫鲁晓夫改革成效不大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经济严重困难 社会陷入危机边缘 主 农业 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 鼓励农民和农场 职工发展家庭 副 业 大 规 模 开 垦 荒 地 提 倡 种植 玉米 用经济管理 方 法 代 替 原 ‎ 11‎ ‎ 要 内 容 来 的 行 政 命 令 减少指令性 计 划 指 标 代 之 以 指 导 性 计 划指标 鼓励个体和合作社经济 实行租 赁制或建立家庭农场 工业 部分中央企业的管理权下放 承认企业和个 人的物质利益 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 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 自主权 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 评 价 积极 一定程度上 冲 击 了 斯 大 林 模 式 取 得 了 一定的成绩 ‎ 重工业 发展较快 综合国力有所提高 突破了旧经济体制 消极 没有突破 斯大 林 模 式 目 标 脱 离 实 际 急 躁冒进 矛盾突出 没有突破 斯大 林 模 式 后 来 趋 于 保 守 经 济发展速度放缓并进入停滞时期 缺乏宏观决 策 和 相 应 的 配 套 措 施 导 致 国内局势失控 11‎ ‎ 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经验教训 社会主义建设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尤其是在经济相对落 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不能超越社会发展阶段,需要从实际生产 力水平出发,遵循客观经济规律,在改革中不断完善社会主义。‎ 必须把发展生产力,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 各项工作的首要任务。‎ 必须高度重视农业,正确处理农业与工业、重工业与轻工业 之间的关系,促进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协调发展,不断提高经济效 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必须坚定地推进民主和法制建设。‎ 社会发展模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要顺应时代潮流,坚持改 革开放,学习和借鉴先进的经验与方法。 但也要警惕西方国家的 和平演变。‎ ‎执政党必须 不 断 加 强 自 身 建 设,始 终 保 持 先 进 性,这 样 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二、苏俄( 联) 不同时期的经济政策 11‎ 对应学生用书起始页码 P152‎ 主题一 “ 阿芙乐尔” 号巡洋舰的炮声———俄国十月革命 11‎ 史料 1 列宁曾指出:“任何一个国家也没有像俄国那样严 重地受到战争的磨难和痛苦……由于许多历史原因( 俄国比其 他国家落后得多,战争带给它的困难特别大,沙皇制度腐朽透顶,‎ 年的传统还充满活力), 俄国比其他国家先爆发了革命。” 史料 2 “ ‘ 共产主义’ 革命不是一场新的、完结的革命, 它只是俄国革命长期的和复杂的进程中的一个阶段, 它 不 是对二月革命的否定,而是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帕·米留可夫 史料 3 “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 主义。” 这是 年毛泽东在总结中国共产党 年的光辉历 程时提出的一个著名判断。 它以形象化的说法揭示了一个基 本事实,即中国共产党真正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并以它作为 自己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是从 年十月革命后开始的。 在十月革命以前,中国人不但不知道列宁、斯大林,也 不 知 道 马克思、恩格斯。 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 助 了 中 国 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 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 ‎续表 信息 解读 史料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马克思列宁主 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表明十月革命对中国和 世 界 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 结论 由于俄国具备了发生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的 主 客 观 条 件 俄 国 革 命 比其他国家先爆发 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进 程 中 的两个阶段 共同 促 进 了 俄 国 革 命 的 发 展 十 月 革 命 是 第 一 个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 时 代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十月革命的影 响 下 中国共产党成立 中国历史进入新阶段 ‎ 史料应用 ‎1 结合史料 分析 为何俄国革命比其他国家爆发得早 ‎ 答案 政治、经济的落后使得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表 现最集中、最尖锐的国家;第一次世界大战加剧了俄国的各种 社会矛盾。 十月革命爆发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 ‎2 如何理解史料 中十月革命是 二月革命所开创的进程的继续 ‎ 答案 二月革命的目标是推翻沙皇专制统治,退出帝国主义 11‎ 史料 主旨 史料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先于其他国家爆发有其历史必然性 和可能性 史料 十月革命是二月革命的继续 史料 十月革命对中国革命的重大影响 信息 解读 史料 由于俄国比其他国家落后 战争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 盾 使得俄国革命 比 其 他 国 家 先 爆 发 说 明 十 月 革 命 的 发 生 突破了马克思主 义 关 于 无 产 阶 级 革 命 首 先 在 高 度 发 达 的 资本主义国家爆发的理论 史料 阐明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是俄国革命进程中的两个 阶段 表明十月革命的实质是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 主 革 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 读史指导 ‎———《 中国日报》‎ ‎战争。 但二月革命后掌握实权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继续进行 帝国主义战争,不能满足人民对和平和土地的要求,引起人民 的不满。 十月革 命 推 翻 了 资 产 阶 级 临 时 政 府 的 统 治,建 立 了 工兵苏维埃政府,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彻底完成了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的任务。‎ ‎3 结合上述史料 ‎ 11‎ 分析十月革命是如何发展马克思主义的 ‎ 答案 十月革命打破了马克思主义的传统观念,在经济相对 落后的资本主义 国 家 单 独 取 得 了 社 会 主 义 革 命 的 胜 利,这 是 对马克思主义的发展。‎ ‎4 结合所学知识 分 析 比 较 俄 国 十 月 革 命 与 中 国 新 民 主 主 义 革 命的共性 ‎ 答案 都发生在经济落后或相对落后的国家,都以暴力革命 为主要方式,都有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 导思想并与本国国情相结合。‎ 11‎ 主题二 从直接过渡到间接过渡———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到新经济政策的嬗变 11‎ 史料 1 “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作为一种非常态的经济体 制的表现,它的提出和推行是与战争形势和物资严重短 缺 的 客观条件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 尽管 “ 战时共产主 义” 政策明显背离了经济规律,它仍然具有政治上的合理性, 即作为“ 战时经济” 的合理性。‎ ‎———余伟民、郑寅达《 世界通史( 第三编) 》‎ ‎史料 2 列宁指出:“ 年开春以来,我们提出完全不 同的、改良主义的办法来代替原先的行动的办法、计划、方法、 制度。 所谓改良主义的办法,就是 ……活 跃 商 业、小 企 业、 资本主义,审慎地逐渐地掌握它们,或者说,做到有 可 能 只 在 使它们活跃起来的范围内对它们实行国家调节。”‎ 11‎ 专题十三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61‎ 11‎ 史料 主旨 史料 战时共产 主 义 政 策 是 在 非 常 时 期 实 行 的 一 种 非 常 态的经济体制 史料 新经济政策是将发展资本主义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 中间环节 信息 解读 史料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明显违背经济 规 律 但 仍 具 有 政 治上的合理性 反映了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取消了商品贸 易和贸币流通 违 背 了 经 济 规 律 但 它 为 苏 俄 在 极 端 困 难 条 件下战胜敌人提供 了 财 力 物 力 人 力 保 障 因 此 具 有 政 治 上 的合理性 史料 新经济 政 策 取 代 了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反 映 了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 按 客 观 经 济 规 律 办 事 变 直 接 向 社 会 主 义过渡为逐步过渡 历史 结论 国内战争结束后 战 时 共 产 主 义 政 策 的 继 续 实 行 引 起 严 重 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年春 新经济政策取代 战时共 产主义 政策 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进步性 读史指导 ‎ 史料应用 ‎1 结合史料 和所学知识 从 非常态 与 合理性 的角度评价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 答案 “ 非 常 态” 是 指 战 争 状 态。 十 月 革 命 胜 利 后,由 于 帝 国主义国家的 武 装 干 涉,苏 俄 爆 发 内 战。 为 了 战 胜 国 内 外 敌 人,苏俄实行“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 “ 合理性” 是指 该 政 策 符 合 当 时 形 势 的 需 要,有 利 于 集 中 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战胜敌人,保卫新生政权。‎ ‎2 结合史料 和所学知识 概述列宁 改良主义 的内容 ‎ 答案 内容:农业方面用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工业方面, 将部分国有企业以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转给本国和外国资 本家经营;商业方面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3 综合上述史料 指出新经济政策与 战时共产主义 政策相比 主要 新 在何处 实行新经济政策有怎样的重大历史意义 ‎ 答案 “ 新” :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在一定程 度上恢复了资本主义。‎ 意义:新经济政 策 反 映 了 在 苏 俄 这 样 经 济 文 化 相 对 落 后 的国家建设社会主 义 的 客 观 规 律,探 索 了 小 农 经 济 占 优 势 的 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它推动了生产力的迅 速发展,巩固了工农联盟,是一条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