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0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微专题8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加试要求
15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1)大气的垂直分层(a)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b)
(3)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b)
(4)影响地面获得太阳辐射大小的主要因素(b)
1.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
地球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辐射能,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是太阳辐射能在地面、大气间的转换过程,此过程伴随着地球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如下图所示:
b级知识归纳 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技巧
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等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地面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b级拓展延伸 逆温的形成及影响
(1)逆温的形成
15
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会出现实际气温高于理论气温,甚至是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现象,这种现象被称为逆温。
从形成原因上看,常见的逆温类型主要有:
①辐射逆温。在晴朗无风的夜晚,地面辐射强烈,近地面大气迅速冷却,而上层大气降温较慢,从而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这种逆温黎明前最强,日出后自下而上消失。夏季较弱,冬季较强。
②平流逆温。暖空气水平移动到冷的地面或气层上,由于暖空气的下层受到冷地面或气层的影响而迅速降温,上层受影响较小,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现象。这种逆温主要出现在中纬度沿海地区。
③锋面逆温。在锋面上,暖空气位于锋面之上,冷空气位于锋面之下,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度差异比较显著,会产生明显的逆温现象。
④地形逆温。在盆地或山谷地区,夜间由于山坡上散热快,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导致盆地或山谷底部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形成上暖下冷的空气结构,即出现逆温现象。
(2)逆温对空气质量的影响,逆温层的存在使空气处于稳定状态,空气的垂直运动受到抑制。工厂里燃煤排放的烟尘、汽车尾气和地面扬起的尘埃等聚集在空中不易向上扩散和稀释,造成严重的空气污染。
2.大气受热过程原理的实际应用
(1)运用大气热力作用解释自然现象
自然现象
大气热力作用
树荫下、房间中无阳光照射仍然明亮
散射作用
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太高
反射作用
冬天阴沉的黑夜不太冷
保温作用
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阴沉的天空呈灰白色
散射作用
青藏高原气温日较差大
白天,削弱作用
夜晚,保温作用
(2)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变暖的影响
→→→→
(3)在农业中的应用
15
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利用烟雾防霜冻;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减少水分蒸发,还能增大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糖分积累。
真题设问
1.(2018·4月浙江选考)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2.(2017·11月浙江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3.(2017·4月浙江选考)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4.(2016·10月浙江选考)北半球气温变化显著大于全球,主要是因为北半球
考向和规律
1.考向:气温的变化特征;气温变化的原因;气温变化的影响。
2.命题规律
题型:选择题是本专题最重要的考查形式,非选择题在近几年少有涉及,但填空题考查的可能性相对较高。
材料特征:以某地某时段气温变化曲线图结合文字材料,或某地理事物如水库的建设为信息的载体,考查气温的特征、变化趋势及原因等知识。
设问特征:在选择题中,多以特征的描述、特征的判断、气温变化的影响与原因的分析、判断与阐述为主要设问方向。
选项或答案特征:紧紧围绕所给的图文材料,利用所学知识,通过对材料的分析、解读,归纳出气温的特征、变化的趋势并能理解其产生的原因与影响。
例1 (2018·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
A.大气吸收强
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15
D.地面反射减弱
答案 B
解析 雾的形成是由于气温低,水汽凝结。晴天大气中水汽含量少,大气逆辐射弱,气温较低。
例2 (2017·11月浙江选考)新安江水库建成后,形成约573平方千米的人工湖。关于库区小气候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云雾天数增多 B.气温日较差增大
C.降水天数减少 D.气温年较差增大
答案 A
解析 人工湖形成后,库区水分蒸发加强,空气中水汽含量增加,云雾天数增多,A对;水汽充足更易形成降水,降水天数增加,C错;水库对局部小气候的调节作用明显,使气候的海洋性增强,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会减小,B、D错。
例3 (2017·4月浙江选考)1960年以来,青藏高原的积雪厚度呈现出大-小-大的年际变化。下列地理过程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A.积雪厚度大-大气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B.积雪厚度大-地面吸收量多-年平均气温高
C.积雪厚度小-大气吸收量少-年平均气温低
D.积雪厚度小-地面反射量少-年平均气温高
答案 D
解析 积雪厚度大,反射太阳辐射多,地面吸收热量少,地面辐射弱,大气吸收热量少,大气逆辐射弱,年平均气温低。反之,则年平均气温高,故D正确。
15
(2017·浙江桐乡期中)读“大气受热过程图”,完成1~2题。
1.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的是箭头( )
A.①B.②C.③D.④
2.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是由于( )
A.大气吸收①辐射少 B.大气吸收②辐射少
C.大气吸收③辐射少 D.地面吸收④辐射少
答案 1.C 2.C
解析 第1题,根据题意“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说明离地面近气温高,地面辐射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结合题图知③为地面辐射,选C项。第2题,根据题意“青藏高原与同纬度地区相比太阳辐射强,但气温低”,主要原因是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少。结合题图知①为太阳辐射,②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③为地面辐射,④为大气逆辐射。故选C项。
3.(2017·浙江杭州统测)如果其他条件相同,阴天气温日较差比晴天小的原因是( )
①白天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弱 ②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 ③夜晚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 ④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强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 C
解析 阴天云量大,大气吸收、反射太阳辐射的能力比晴天强,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晴天少,故①错,②对;夜晚大气中水汽含量大,大气逆辐射比晴天强,③对;由于阴天白天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少,夜晚地面辐射比晴天弱,④错。
4.(2018·浙江金华十校调研)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的主要原因是( )
A.地面辐射较强 B.太阳辐射较强
C.夜晚风力微弱 D.大气逆辐射弱
答案 D
解析 深秋初冬时节,晴朗的夜晚多霜冻与地面辐射强弱无关,大气逆辐射弱,使地面热量散失的快,A错、D对。夜晚没有太阳辐射,B错。夜晚风力微弱不是霜冻的成因,C错。
15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17年5月20日,印尼卡罗锡纳朋火山喷发,火山灰直冲云霄,形成巨大的火山灰云团,对当地的环境及飞机的飞行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1)火山喷发时产生的火山灰云团,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反映在大气热量平衡示意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________;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图中相应的数字编号是________。从理论上说,空中火山灰云团使得当地昼夜温差变________。
(2)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据图说明二氧化碳增多,是如何增强大气“温室效应”的?
(3)由于全球变暖,近年来北冰洋冰雪覆盖面积________________,这种变化将导致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________,从而造成北极地区气温进一步升高。
答案 (1)① ② ③ 小
(2)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多,大气温度升高;增加大气逆辐射,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减小 减弱
解析 第(1)题,图中①表示反射,②表示吸收或散射,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火山灰云团通过反射、吸收或散射削弱了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增强了射向近地面的大气逆辐射,使当地昼夜温差变小。第(2)题,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使大气吸收地面辐射的能力增强,大气温度升高,进而使大气逆辐射增强,地面温度升高,产生温室效应。第(3)题,由于全球变暖,北极地区气温升高,导致北冰洋冰雪融化量增加,冰雪覆盖面积减小,下垫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减弱。
15
6.(2018·浙江龙游检测)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两天的气温日变化曲线图”。读图回答问题。
(1)A、B两条曲线中,表示阴天时气温变化的是______________。
(2)白天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夜晚阴天,气温比晴天时较__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图所表示的情景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________图,最易出现霜冻的是________________图,前者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B (2)低 云层反射减少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3)高 有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更强,补偿了地面损失的热量
(4)A A 晴朗的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晴朗的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弱,气温低;陆地的比热容小,升温、降温快,故昼夜温差大
解析 本题考查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晴天时,云量少,白天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保温作用差,昼夜温差大,易发生霜冻,阴天反之。
7.(2018·浙江临安调研)为了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发挥土地生产优势,我国许多地区发展了冬暖式温室大棚,极大地提高了农民收入,丰富了我国冬季城乡居民的蔬菜供应。回答下列问题。
(1)建温室主要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________________条件,实现这一目的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15
依照菜农的经验,每天下午都要在棚内洒水,以保证蔬菜安全过夜,试用所学知识分析这一现象。
(3)A、B两位置的蔬菜,长势较好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口感较好的是________,原因是什么?
(4)分析说明大棚技术对农业生产光、热、水条件的影响。
答案 (1)热量 大气保温效应
(2)棚内洒水可以吸收地面辐射与大气辐射,储存更多的热量。
(3)B处 B处保温效果好,热量充足,蔬菜生长状况好。 A处 A处在门口位置,温差较大,蔬菜储存糖分多,口感好。
(4)使冬季的太阳光照得以充分利用;提高了大棚内的温度,使作物在冬季也可种植(可以减轻冻害,提高农业生产抗灾能力);有利于保持、调节大棚内空气和土壤的水分。
解析 (1)温室大棚根据大气保温效应原理建成,能够改善冬季农作物热量不足的问题。(2)水汽可以吸收地面与大气长波辐射,储存更多热量。(3)A、B两地位置不同,导致热量、温差都存在差异。B处热量较充沛,蔬菜长势较好。A处白天温度高,光合作用强,产生的糖分多,晚上温度低,呼吸作用消耗的糖分较少,储存在蔬菜内的糖分多,口感好。(4)大棚技术改变了冬季的光、热、水资源条件。
(2017·浙江宁波统测)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完成1~2题。
1.雾霾天气能见度降低,主要原因是( )
A.①增加B.②减少C.③增加D.④减少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面积雪,会导致晴天①减少
B.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②增加
C.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③减少
D.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④增加
答案 1.A 2.C
解析 第1题,大气的能见度取决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的多少。图中①②③④
15
分别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大气逆辐射和地面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对能见度的影响最大,故正确答案为A。第2题,地面积雪,晴天时反射的太阳辐射增多,A错误;臭氧层遭到破坏,大气对紫外线的吸收减少,B错误;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大气逆辐射减弱,C正确;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导致地面辐射减少,D错误。
(2018·浙江杭州建人学校检测)读下图,完成3~4题。
3.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但年平均气温却比青藏高原高得多,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大有关( )
A.⑤B.④C.②D.①
4.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其原因主要与图中的哪个因素数值小有关( )
A.④B.③C.②D.①
答案 3.B 4.C
解析 第3题,图中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是②④,A、D错。四川盆地的纬度与青藏高原的纬度相差不大,②的差异不是主要因素,C错。年平均气温比青藏高原高得多,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云雾多,大气逆辐射④的势力强,保温效应强,B对。第4题,东北平原比华北平原平均海拔高,但年太阳辐射总量却比华北平原小,主要是东北平原纬度高,正午太阳高度小,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少,与图中②因素数值大小有关,C对。大气的削弱作用、保温作用、地面辐射的影响较小,不是主要原因,A、B、D错。
为了缓解全球变暖,英国科学家提出将足球场大小的氦气球升到约19千米的高空,并用软管相连,向大气中输送大量微粒,以降低地球的温度。据此并结合下图(数码代表各种辐射),完成第5题。
5.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缓解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因为这些微粒会使( )
A.到达地面的①减弱 B.被大气吸收的②减弱
C.到达地面的③减弱 D.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增强
答案 A
15
解析 输送到空中的微粒可以使到达地面的①减弱,削弱太阳辐射,A对。被大气吸收的②增强,B错。大气吸收热量多,到达地面的③也会增强,C错。大气截留、吸收热量多,逆辐射返回地面的热量多,射向宇宙空间的④减弱,D错。
(2017·浙江南浔调研改编)读“北京某月某日的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气温日变化示意图”,完成6~7题。
6.图中a、b、c三条曲线分别表示( )
A.气温、太阳辐射、地面辐射
B.太阳辐射、气温、地面辐射
C.气温、地面辐射、太阳辐射
D.地面辐射、太阳辐射、气温
7.图示最有可能的月份是( )
A.十二月B.十月C.七月D.三月
答案 6.A 7.C
解析 第6题,图示b曲线12时数值最大,为太阳辐射曲线,a曲线最高值比c曲线最高值延后1小时左右,可知a、c曲线分别表示气温日变化、地面辐射。故A选项正确。第7题,读图分析太阳辐射曲线可知,该日此地5时左右日出,19时左右日落,昼长14小时左右,最高气温31℃左右,表明天气炎热,最可能是7月。故C选项正确。
(2017·浙江宁波十校联考)日本茶区常出现霜冻,为防止茶树受冻害,当地人研究了风力除霜技术,安装在茶园中的离地6米的电风扇在气温下降到3℃时自动启动。完成8~9题。
8.日本霜冻多出现在( )
A.3月阴雨的夜晚 B.3月晴朗的夜晚
C.9月晴朗的夜晚 D.9月阴雨的夜晚
15
9.除风力除霜技术外,下列措施也可以防止茶树受冻害的是( )
A.增施农家肥 B.人造烟雾
C.排干土壤水分 D.机械化采摘
答案 8.B 9.B
解析 第8题,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地面温度下降快,故霜冻易出现在晴朗的夜晚;9月份为初秋,气温较高,不易发生霜冻。第9题,人造烟雾是通过人工增加大气厚度,进而增强大气逆辐射来防止茶树受冻害。
10.(2017·浙江金华十校期末调研)我国北方某“玻璃阳光房”晴天时室内气温比室外高10~20℃,主要原因是“玻璃阳光房”( )
A.获得太阳辐射较多
B.削弱了大气逆辐射
C.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强
D.阻挡室内长波辐射
答案 D
解析 玻璃对短波辐射(太阳辐射)来说是透明的,对长波辐射(地面辐射)来说不透明。太阳辐射透过“玻璃阳光房”使地面增温后,玻璃可以阻挡室内的长波辐射散失热量,从而起到保温的作用。
(2018·浙江嵊州黄泽中学模拟)下图为“到达地球太阳辐射量的分布图”,图中曲线分别表示地表吸收太阳辐射量、地表反射太阳辐射量、大气上界太阳辐射量、云层反射太阳辐射量。据此完成11~13题。
11.图中曲线中( )
A.①表示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
B.②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15
C.③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
D.④表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
12.影响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为( )
A.地势高低 B.植被状况
C.云层厚度 D.正午太阳高度
13.近50年来,①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人口增加 B.气候变暖
C.环境污染 D.云量增加
答案 11.D 12.C 13.B
解析 第11题,读图并结合纬度变化可知,图中曲线中①曲线南极高于北极地区,应是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A项错误;②曲线波状起伏,赤道地区、副极地地区等云量较多的地区数值较大,副热带则较少,②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B项错误;③曲线与④相似,但数值较④小,应是地表吸收的太阳辐射量,C项错误;④数值最大且以赤道对称,向两极递减,应为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量,D项正确。第12题,②表示云层反射的太阳辐射量,云层厚度是影响②曲线变化的主要因素,故C项正确。第13题,①表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量。近50年来,①曲线在高纬度的数值有减少的趋势,其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冰雪面积减小,反射的太阳辐射量减少,故B项正确。
14.(2018·浙江奉化质检)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
(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高温度可达22℃。请分析“阳光居室”是如何达到这一保温效果的?
(2)开发利用新能源,能够减缓全球变暖。请根据“温室效应”的原理,解释其原因。
答案 (1)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增强了保温效果。
(2)
15
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解析 (1)“阳光居室”是根据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修建的,具体表述如下: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阳光居室”的玻璃到达室内地面,地面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并以长波辐射的形式把热量传递给室内大气,地面长波辐射不能穿透玻璃而被反射回地面,从而将热量保留在居室内。同时,封闭的空间也隔绝了室内外热量的交换,增强了保温效果。(2)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少,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其他环节,从而缓解全球变暖,具体表述如下:开发利用新能源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减少,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也会减少,大气逆辐射会变弱,大气的保温作用减弱,使气温增高趋势减缓。
15.(2017·舟山普陀检测)读“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G.________;I.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图中I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比较晴天与阴天的气温日较差的大小:________。原因是什么?
(4)深秋,我国北方有寒潮活动的地区,农民常用浓烟笼罩大白菜地,以防止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入侵,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5)如果夜晚多云,人们制造烟雾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填“大”或“小”),为什么?
答案 (1)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反射、散射的太阳辐射 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 大气吸收的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晴天大,阴天小 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弱,温度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温度低,温差大;阴天: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强,温度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温度不低,故温差较小。
(4)D
(5)小 因为夜间多云,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会太低。
15
解析 (1)根据图中各箭头的指向和粗细即可判断出A~J的含义。(2)A>D的原因是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比大气上界的要少;图中I是大气逆辐射,其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3)就气温的日较差而言,晴天时大,阴天时小,这主要和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及大气逆辐射的强弱有关。(4)浓烟中含有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和尘埃,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5)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降温慢,温度不会太低。
15
相关文档
- 2020高中地理 第03天 城市内部空间2021-05-135页
- 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2021-05-1315页
- 高中地理必修一会考高考易错题2021-05-137页
- 新课标高中生物全套思维导图(适用22021-05-1319页
- 高中数学高考一轮复习正弦定理和余2021-05-135页
- 高中数学函数解题技巧方法总结高考2021-05-1318页
- 2013高中生物浙科版必修1单元检测 2021-05-136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021-05-134页
- 精华经典版122页高考数学知识点总2021-05-13168页
- 江苏2019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2021-05-13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