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50 KB
  • 2021-05-13 发布

2015高考新课标1卷生物答案与解析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5高考新课标1卷理综---生物部分 ‎ 一、选择题 ‎1.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DNA与ATP中所含元素的种类相同 B. 一个tRNA分子中只有一个反密码子 C. T2噬菌体的核酸由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 D. 控制细菌性状的基因位于拟核和线粒体中的DNA上 ‎ 【答案】D ‎【解析】细菌属于原核生物,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无线粒体。‎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考查了物质的元素组成,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tRNA和细菌的结构。题目考查偏重于基础知识,选项错误很明显,考生可以轻易将其解决。‎ ‎2. 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 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 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 豌豆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 ‎【答案】C ‎【解析】幼嫩细胞相对于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所以C项错误。生长素的前体物质为色氨酸,运输方式有非极性运输和极性运输,生长素能影响乙烯的合成。‎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考查了必修二中植物生长素的相关知识,错误选项明显,考生可以轻易识别。‎ ‎3. 某同学给健康实验兔静脉滴注0.9%的NaCl溶液(生理盐水)20mL后,会出 现的现象是( )‎ A. 输入的溶液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 B. 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分别增加10mL C. 细胞内液Na+的增加远大于细胞外液Na+的增加 D. 输入的Na+中50%进入细胞内液,50%分布在细胞外液 ‎【答案】A ‎【解析】生理盐水与细胞外液等渗,静脉注射后会从血浆进入组织液,接着进入组织细胞内。‎ 细胞外液中的钠离子比细胞内液中的多。‎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考查了必修三中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题目难度不大,根据内环境成分间渗透的方向考生可以轻易得出答案。‎ ‎4. 下列关于初生演替中草本阶段和灌木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群落的丰富度相同 B.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空间结构复杂 C. 草本阶段比灌木阶段的群落自我调节能力强 D. 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群落形成创造了适宜环境 ‎【答案】D ‎【解析】草本阶段与灌木阶段的群落丰富度不同,灌木阶段丰富度大,群落空间结构复杂,自我调节能力更强且草本阶段为灌木阶段的形成创造了适宜条件。‎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集中考查了必修三群落的知识,题目设置基础,很容易拿分。‎ ‎5. 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 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Bc (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B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Bc,实现朊粒的增——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 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 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 PrPc转变为PrPB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 ‎【答案】C ‎【解析】朊病毒是蛋白质,所以侵入机体后不能整合到基因组中;肺炎双球菌的遗传物质为DNA,增殖方式与朊病毒不同;遗传信息的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以疯牛病朊病毒的感染增殖考查了考生基因的表达、细菌的增殖方式,综合性较强,题干较长,但是难度不大,较易得分。‎ ‎6. 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短指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红绿色盲为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白化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下列关于这四种遗传病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短指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B. 红绿色盲女性患者的父亲是该病的患者 C. 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 D. 白化病通常会在一个家系的几代人中连续出现 ‎【答案】B ‎【解析】短指为常显遗传,发病率男女相等;红绿色盲为伴X隐,女患者的父亲和儿子均患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显,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白化病为常隐,不会几代人连续出现。‎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考查了各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和发病几率,考生只要认真审题,就可轻松解答。‎ 二、非选择题 ‎29.(9分)‎ 为了探究不同光照处理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科学家以生长状态相同的某种植物为材料设计了A、B、C、D四组实验。各组实验的温度、光照强度和CO2浓度等条件相同、适宜且稳定,每组处理的总时间均为135s,处理结束时测定各组材料中光合作用产物的含量。处理方法和实验结果如下:‎ A组:先光照后黑暗,时间各为6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50%‎ B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7.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70%。‎ C组:先光照后黑暗,光照和黑暗交替处理,每次光照和黑暗时间各为3.75ms(毫秒);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94%。‎ D组(对照组):光照时间为135s;光合作用产物的相对含量为100%。‎ 回答下列问题:‎ ‎(1)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 (填“高于”、“等于”或“低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 ;C组和D组的实验结果可表明光合作用中有些反应不需要 ,这些反应发生的部位是叶绿体的 。‎ ‎(2)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 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 ‎ ‎ 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从而提高了光合作用中 CO2的同化量。‎ ‎【答案】(1)高于、C组光照时间只有D组的一半,但光合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 ‎ 光照、基质 ‎(2)光照与黑暗交替频率、[H]和ATP ‎【解析】单位光照时间内,C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高于D组植物合成有机物的量,依据是C组光照时间只有D组的一半,但光合产物的相对含量却是D组的94%。从题目中可以看出暗反应不需要光照,却需要光反应提供的原料。A、B、C三组处理相比,随着光照与黑暗交替频率的增加,使光下产生的[H]和ATP能够及时利用与及时再生。‎ ‎【点评】 题目中等偏简单。此题目以4组实验植物的光合产物为题干考查了光合作用的知识。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干,仔细分析题干中4组实验的不同点。‎ ‎30.(11分)‎ 肾上腺素和迷走神经都参与兔血压的调节,回答相关问题:‎ ‎(1)给实验兔静脉注射0.01%的肾上腺素0.2 mL后,肾上腺素作用于心脏,心脏活动加强加快使血压升高。在这个过程中,肾上腺素作为激素起作用,心脏是肾上腺素作用的 ,肾上腺素对心脏起作用后被 ,血压恢复。肾上腺素的作用是 (填“催化”、“供能”或“传递信息”)。‎ ‎(2)剪断实验兔的迷走神经后刺激其靠近心脏的一端,迷走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使心脏活动减弱减慢、血压降低。在此过程中,心脏活动的调节属 于 调节。乙酰胆碱属于(填“酶”、“神经递质”或“激素”),需要与细胞膜上的 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3)肾上腺素和乙酰胆碱在作用于心脏、调节血压的过程中所具有的共同特点是 (答出一个特点即可)。‎ ‎【答案】(1)靶器官、灭活、传递信息(2)神经、神经递质特异性受体(3)都需要与相应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后才能发挥作用(或作用后立即灭活)‎ ‎【解析】激素调节的特点是作用于靶器官或靶细胞,激素与神经递质作用后都会被灭活,激素的作用就是传递信息。神经递质需与细胞膜上的特性性受体结合后起作用。‎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考查了必修三的激素调节的知识,题目考查极为基础,只要考生平时注意多看生物课本,多注意细节问题,并且记住课本原话,满分就可手到擒来。‎ ‎31.(10分)‎ 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牌食物链最高营养 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回答下列问题: ‎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 。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成个体数的比例为 ,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 。‎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 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 在该湖泊中,能量沿食物链流动时,所具有的两个特点是 ‎ ‎ 。‎ ‎【答案】(1)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1:1:1 保持稳定(2)活动能力(3)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解析】种群的年龄组成就是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三种类型,根据计算可知三种年龄的数量相等均为400只,所以种群数量维持稳定。标志重捕法适用范围就是活动能力强,范围广的动物。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考查知识极为基础,作答非常容易,但是需要学生熟悉课本原话,用课本原话来填空。‎ ‎32.(9分)‎ 假设某果蝇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相等,且对于A和a这对等位基因来说只有Aa一种基因型。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不考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则该果蝇种群中A基因频率:a基因频率为 。理论上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第一代中AA、Aa和aa的数量比为 ,A基因频率为 。‎ ‎(2)若该果蝇种群随机交配的实验结果是第一代中只有Aa和aa两种基因型,且比例为2:1,则对该结果最合理的解释是 。根据这一解释,第一代再随机交配,第二代中Aa和 aa基因型个体数量的比例应为 。‎ ‎【答案】(1)1:1 、1:2:1、 0.5 (2)A基因纯合致死(或显性纯合致死)、1:1‎ ‎【解析】种群中只有Aa一种基因型,所以A与a的基因频率均为0.5;Aa随机交配后代中基因型的比为1:2:1,其中A的基因频率=1/4+1/2*1/2。若Aa随机交配后代中没有AA则说明AA显性纯合致死,其中Aa为2/3,aa为1/3,则随机交配后代中AA为1/9 ,Aa为4/9,aa为4/9,AA死亡,则Aa与aa的数量比为1:1。‎ ‎【点评】题目简单。此题目考查了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应用。题中只考查了一对相对性状,考查了基因频率的计算,只要考生平时多做遗传题,见过此种题型就可以轻易解答。‎ ‎39. [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已知微生物A可以产生油脂,微生物B可以产生脂肪酶。脂肪酶和油脂可用于生物柴油的生产。回答有关问题:‎ ‎(1)显微观察时,微生物A菌体中的油脂通常可用 染色。微生物A产生的油脂不易挥发,可选用 (填“萃取法”或“水蒸气蒸馏法”)从菌体中提取。‎ ‎(2)为了从自然界中获得能产生脂肪酶的微生物B的单菌落,可从含有油料作物种子腐烂物的土壤中取样,并应选用以 为碳源的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 ‎(3)若要测定培养液中微生物B的菌体数,可在显微镜下用 ‎ 直接计数;若要测定其活菌数量,可选用 法进行计数。‎ ‎(4)为了确定微生物B产生的脂肪酶的最适温度,某同学测得相同时间内,在‎35℃‎、‎40℃‎、‎45℃‎温度下降解‎10g油脂所需酶量依次为4mg、1mg、6mg,则上述三个温度中, ℃条件下该酶活力最小。为了进一步确定该酶的最适温度,应围绕 ℃设计后续实验。‎ ‎【答案】(1)苏丹III或苏丹IV萃取法(2)油脂(3)血细胞计数板稀释涂布平板(4)45 40‎ ‎【点评】题目简单。该题目是选修一的知识。考查了油脂的提取,微生物的培养和计数,酶活性的最适温度等知识。题目考查较为基础,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选修不会做太深入的考查,学生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熟悉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熟记并能背诵老师给总结的常考知识点。‎ ‎40. [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5分)‎ HIV属于逆转录病毒,是艾滋病的病原体。回答下列问题:‎ ‎(1)用基因工程方法制备HIV的某蛋白(目的蛋白)时,可先提取HIV中的 ,以其作为模板,在 的作用下合成 。获取该目的蛋白的基因,构建重组表达载体,随后导入受体细胞。‎ ‎(2)从受体细胞中分离纯化出目的蛋白,该蛋白作为抗原注入机体后,刺激机体产生的可与此蛋白结合的相应分泌蛋白是 。该分泌蛋白可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检测的原理是 。‎ ‎(3)已知某种菌导致的肺炎在健康人群中罕见,但是在艾滋病患者中却多发。引起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 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的免疫系统有 癌细胞的功能,艾滋病患者由于免疫功能缺陷,易发生恶性肿瘤。‎ ‎【答案】(1)RNA 逆转录酶、cDNA(或DNA)(2)抗体、抗体可与抗原特异性结合 ‎(3)T淋巴(4)监控和清除 ‎【点评】题目简单。该题目是选修三的知识。以艾滋病病毒为框架考查了基因工程,免疫调节知识,选修中掺杂了必修的知识。题目考查较为基础,这也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对于选修不会做太深入的考查,学生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熟悉课本中的基础知识,熟记并能背诵老师给总结的常考知识点。‎ 答案:(1)RNA 逆转录酶 DNA (2)抗体 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 ‎(3)免疫(T细胞、B细胞)(4)消灭 解析:(1)提取HIV中的RNA,为了获得目的基因,以RNA作为模板,逆转录酶的作用下合成DNA获取该目的基因。‎ ‎(2)抗原注入机体后,会产生抗体,抗体会和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HIV和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因此可以用于检测受试者血清中的HIV。‎ ‎(3)HIV主要感染和破坏了患者的部分免疫细胞(主要是T细胞、B细胞),降低了患者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4)人体免疫细胞可清除癌细胞。而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缺陷,已发生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