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9.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6年上海高考历史科考试要求
一、考试性质、目的和对象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历史科(上海卷)测试是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性考试。选拔性考试是高利害考试,考试结果需要有高信度,考试结果的解释和使用应该具有高效度。它的指导思想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健康发展,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公正。
考试对象是符合2016年上海市高考报名条件且选考历史科目的考生。
二、考试目标
历史学科旨在考查考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涉及时空意识、史实理解、材料处理、历史阐释,具体考察目标为:
1.时空意识(历史学习的基础,体现历史学的特性)
1.1 将历史人物、时间、现象等置于特定的时期、地点
1.2 运用有关时间、空间的各项技能
(包括使用有关时间的各种术语;制作年表、时间轴;阅读地图)
2.史实理解
2.1 了解主要的历史人物、事件和文明成果等
2.2 了解重要的历史变迁及其特征
2.3 了解历史事实、历史变迁之间的关联
3.材料处理
3.1 提取文字、图片、表格等材料中的信息
3.2 识别材料中的客观性事实和主观性认识
3.3 判断材料的真实性、权威性(删去可靠性)
4.历史阐释
4.1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历史(包括比较、归纳、推理、移情、想象等方法)
4.2 从不同的视角解释历史
4.3 运用多种方式表述历史(包括:概述、叙述和论述)
4.4 对历史作出恰当的评价(即逻辑上做到论点、论据与论述一致;价值观上体现出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尊重和对人类共享价值观的认同)。
三、试卷结构及相关说明
1.试卷结构
按测量目标划分,时空意识和史实理解占40%,材料处理占30%,历史阐释占30%左右。
按课程内容划分,世界古代史约占10%左右,中国古代史约占30%左右,世界近代史约占30%左右,中国近现代史约占30%左右;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内容均有所反映,各国、各地区、各民族的史实适当兼顾。
试卷分为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大类,选择题占50%,非选择题占50%。(删去“约”)
2.考试方式和试卷总分
考试方式为闭卷书面考试。试卷分为试题和答题纸两部分,考生应将答案全部做在答题纸上。试卷总分为150分。
3.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四、考试内容
1.基础型课程部分
(一)世界古代史
内 容
学习水平
古代东方
古代两河流域
两河流域的地理位置
A
楔形文字与《吉尔伽美什》
A
《汉穆拉比法典》
B
古代埃及
尼罗河
A
高度集权的法老专制统治
A
金字塔与来世信仰
A
象形文字
A
古代印度
印度河、恒河
A
种姓制度
B
佛教的创始、经典
A
《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
A
古代希腊罗马
古代希腊城邦制度
爱琴海
A
城邦的特征
A
“古典时代”
A
雅典民主政治
C
希腊古典文化
《荷马史诗》
A
帕特农神庙
A
哲学与史学
B
古代罗马政治制度
罗马共和国
A
罗马帝国
A
基督教的创始、经典
A
罗马法体系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与“万民法”
B
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
C
古代伊斯兰世界
伊斯兰教和阿拉伯帝国
伊斯兰教的创始、经典
A
奥斯曼帝国
奥斯曼人攻占君士坦丁堡
A
帝国的统治
B
中世纪西欧
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的产生
B
等级君主制
B
庄园和城市
中世纪庄园
A
城市的自治
B
中世纪文化
大学的兴起
A
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C
(二)中国古代史
内 容
学习水平
从史前时期
到夏商王朝
中华文明的起源
原始农耕
A
炎黄传说
A
中华文明起源的特征和核心地区
A
文献与考古中的夏文化
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
二里头遗址
A
青铜时代
A
用文献与考古相互印证的方法探究历史
C
从周王朝到
秦帝国的崛起
封邦建国与礼乐文化
西周的建立
A
封邦建国体制的内容
B
礼乐制度
B
社会变革与百家争鸣
社会大变革
C
百家争鸣
B
大一统中央集权国家
的形成
战国七雄
A
商鞅变法
A
大一统帝国的建立
A
皇帝与中央集权体制
B
秦末农民起义
秦的暴政
A
陈胜、吴广领导的第一次农民起义
A
西汉的建立
A
从两汉到南北朝的分合
大一统帝国的重建
汉承秦制
B
黄老思想与文景之治
A
汉武帝时代
从“无为”到“有为”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
对西域疆土的拓展
A
东汉的兴衰
东汉的建立
A
豪强地主
A
割据与分立
赤壁之战
A
三国鼎立格局的最终形成
A
南北对峙与民族融合
魏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
A
孝文帝改革与民族融合
B
隋的创制和唐的鼎盛
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三省六部制与政事堂
B
科举制
A
“贞观之治”
A
唐蕃关系
A
“开元盛世”
A
中外文化交流
丝绸之路
A
遣唐使
A
两宋的繁荣与元的统一
宋朝的建立及其制度
创设
北宋的建立
A
文官体制
B
北宋中期的改革
王安石变法
A
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宋、辽、西夏鼎立的局势
A
靖康之变和南宋的建立
A
蒙古崛起与南宋灭亡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海上丝绸之路
A
辉煌的科学技术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与传播
A
火药武器的发明、使用及其影响
A
《梦溪笔谈》
A
元朝的统一
行省制度
B
元朝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A
明朝的兴
亡与清前
期的强盛
明朝前期的经济与政治
明朝的建立
A
内阁制度
B
明末社会危机与农民起义
清的建立
A
清军入关与明朝灭亡
A
康乾盛世(上)
军机处的设立
B
清朝巩固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A
康乾盛世(下)
社会经济繁荣的诸种表现
A
《四库全书》
A
文字狱
A
明清对外贸易
朝贡贸易的特点
B
从海禁到闭关
B
早期的西学东渐
西学的传入
A
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体制
C
中国古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C
(三)世界近现代史
内 容
学习水平
15—16世纪
西欧社会的演变
民族国家的形成
君主专制
B
开辟新航路和早期殖民活动
15世纪东西方的交流
A
新航路的开辟
B
早期殖民扩张与掠夺
A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意大利文艺复兴运动
A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
A
17—18世纪
资产阶级革命
英国革命
议会与国王的斗争
B
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B
启蒙运动
启蒙思想家
B
批判君主专制
B
宣扬自由和平等
B
美国独立战争
独立战争的开始
A
《独立宣言》
B
联邦制度的确立
B
法国大革命
三级会议的召开
A
革命的爆发
A
《人权宣言》
B
拿破仑称帝
A
《法国民法典》
B
工业社会的来临
英国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孕育
B
蒸汽机
A
“世界工厂”
A
社会结构与生活方式的变化
B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现代工厂制度
B
工业时代初期的社会矛盾
“血汗工厂”
A
社会立法
B
工业革命的后果及影响
C
社会主义运动和马克思主义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
《共产党宣言》
A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的形成
美国的扩张和强盛
南北战争
B
德国的统一和崛起
德意志的统一
B
俄国的改革和资本主义发展
彼得一世改革的时间及影响
A
废除农奴制
B
日本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
B
第二次工业革命
电力时代的来临
A
大企业与垄断资本
B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资本输出和全球扩张
A
列强瓜分世界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大战的爆发与过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结束
A
凡尔赛一华盛顿体系
巴黎和会与凡尔赛体系
B
华盛顿会议与华盛顿体系
B
战后英国世界霸权地位的变化
A
1917年俄国革命与苏联现代化道路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十月革命与苏维埃政权的建立
A
“大萧条”中的
资本主义世界
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的影响
A
罗斯福新政
国家调控经济
B
社会保障措施
B
德意日走上法西斯道路
墨索里尼率先建立法西斯政权
A
二二六事变与日本法西斯统治的建立
A
纳粹体制的特征
B
战争的爆发与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A
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A
《开罗宣言》
A
德国和日本的投降
A
战后国际政治格局
的演变
雅尔塔体制与布雷顿森林体系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
A
联合国
A
布雷顿森林体系
A
美苏冷战的开始
冷战的序幕和开始
A
马歇尔计划和莫洛托夫计划
A
北约和华约
A
柏林危机
A
大国关系的重组
美苏争霸的重要史实
A
冷战的结束
东欧剧变与德国统一
A
苏联解体与冷战的结束
A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
与经济全球化
战后科学技术革命
原子能的利用
A
互联网的发展
A
西欧的一体化进程
煤钢联营
A
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A
欧盟与欧元
B
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发展
东盟
A
石油输出国组织
A
经济全球化与全球性问题
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及其性质
A
七十七国集团
A
《京都议定书》
A
战后国际格局与经济全球化
C
(四)中国近现代史
天朝的危机
鸦片战争与《南京条约》
虎门销烟
B
《南京条约》
B
五口通商与战后中国社会的变化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修约”交涉
B
《天津条约》与《北京条约》
B
太平天国
洪秀全成立拜上帝会
A
洋枪队
A
湘军与淮军
A
洋务运动
总理衙门的设立
A
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其影响
B
中华民族的
觉醒与抗争
民族资本与早期维新思想
通商口岸与近代民族企业的诞生
A
甲午战争与《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
A
《马关条约》
B
公车上书
A
《时务报》与《天演论》
A
百日维新的内容
A
戊戌变法的意义
B
八国联军侵华
与《辛丑条约》
瓜分狂潮
A
义和团运动的兴起
A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
《辛丑条约》
B
清末新政
新政的举措
A
“预备仿行宪政”
A
皇族内阁
A
辛亥革命与
中华民国的建立
孙中山创立兴中会
A
同盟会的成立
A
武昌起义
A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B
不平等条约体系对中国的影响
C
中国民主革命
的转折
民国初年的社会与政局
社会习俗的变革
A
二次革命与护国运动
A
新文化运动与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新青年》
A
文学革命
A
五四运动与
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五四运动
A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A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北伐战争的开始及成果
A
近代中国社会的转型
C
中国的土地革命
与抗日救亡运动
南京国民政府的
内政与外交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A
改订新约运动
A
九一八事变与
全国抗日浪潮的兴起
九一八事变的时间及后果
A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的建立
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间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
A
淞沪会战与上海沦陷
A
南京沦陷与南京大屠杀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中共七大的召开
A
抗日战争的胜利
A
中国人民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的胜利
“三大战役”
A
渡江战役与南京、上海等地的解放
A
中国从新民主主义
向社会主义过渡
新中国的诞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共同纲领》
B
国民经济的恢复
土地改革
B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一化三改造”
A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的探索与曲折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三面红旗”
A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间
A
文化大革命结束的时间及标志
A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事业的开拓
伟大的历史转折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
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A
邓小平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A
改革开放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
对外开放与经济特区的建立
A
一国两制
一国两制的提出
A
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的设立
A
中国走向世界
初登国际舞台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A
万隆会议与万隆精神
A
外交舞台的拓展
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A
尼克松访华与中美建交
A
《联合声明》与中日建交
A
新时期对外关系
中国加入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A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A
2.拓展型课程部分 (一)中国历史专题
内 容
学习水平
儒家文化与古代中国
先秦儒家与两汉经学
孔孟之道
C
儒学的经学化
B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B
儒家文化的传播
辐射东亚
A
远播西方
A
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思想潮流的演进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B
进化论的输入
B
三民主义
B
新文化运动的勃兴
“德先生”与“赛先生”
B
中西文化论战
B
近代科技与文化发展
李善兰与近代数理知识的引入
A
商务印书馆与西书的翻译和出版
A
申报与报刊业的繁荣
A
社会生活的变迁
唐胥铁路与交通工具的改进
A
强学会与民间社团的兴起
A
社会习俗的变化
A
西学东渐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C
上海历史的变迁
开埠之前的上海
设县
A
近代上海市政的变迁
上海开埠与租界的市政
B
近代上海的经济发展
与城市建设
民族工业的创建
A
中国史学的发展
古代的史家与史籍
司马迁与《史记》
B
司马光与《资治通鉴》
B
刘知幾与章学诚
A
史学的转型
梁启超与“新史学”
C
(二)世界历史专题
内 容
学习水平
17—18世纪的启蒙思想
17世纪英国的启蒙思想
霍布斯的国家学说
B
洛克的分权学说
B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近代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B
伏尔泰:启蒙运动的泰斗
B
卢梭:最激进的启蒙思想家
B
启蒙运动
C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
现代化启动的历史条件
B
工业革命与第一个工业社会的到来
B
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
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A
德国统一与现代化
A
现代化在 北美、东亚的
扩展
美国的崛起
B
日本“脱亚入欧”
B
现代世界的形成
C
相关文档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二部分2021-05-135页
- 2016年高考全国2卷语文试题(含答案2021-05-1311页
- 高考地理一轮全程复习方略模块综合2021-05-1315页
- 2014年版高考语文专题目1字音专题2021-05-133页
- 分享高考倒计时天励志语录原创2021-05-1318页
- 2020年高考化学第一轮复习 专题 钠2021-05-135页
- 高考地理一轮选练编题12含解析新人2021-05-139页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练习题(10)(含解析)新2021-05-136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提升2021-05-1311页
- 高考数学一轮复习总教案181 绝对2021-05-1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