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3.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10 20世纪世界经济体制的创新与调整
(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重庆高三调研)1932年,大约有2万西方技术人员在苏联工作,同时期在美国和德国的帮助下建成3个大型钢铁厂,在美国援助下建立了约三分之二的大型企业。这种状况表明,当时苏联( )
A.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除了意识形态对立
B.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
C.利用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改善与西方国家关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
解析:选C。苏联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除了意识形态对立说法错误,故A项错误;1932年是斯大林执政时期,新经济政策是列宁时期的政策,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时间可知当时资本主义世界正爆发经济危机,苏联借助经济危机的时机大肆抄底购买美国、德国的设备、技术等,使本国的工业大大增长,故C项正确;材料表明苏联目的不是改善和西方国家的关系,而是发展本国经济,故D项错误。
2.(2018·合肥高三质检)美国作家赛珍珠在长篇小说《大地》中塑造了一系列勤劳朴实的中国农民形象,他们长年累月抗争着天灾人祸,表现出顽强的生存意志力。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该书连续两年成为全美最畅销书。这一现象( )
A.反映了美国人身陷危机积极应对的精神
B.说明了现代主义文学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C.表明了美国人彻底改变了对中国的看法
D.体现了对中国人民坚持抗战的深切同情
解析:选A。从小说主题和“小说1931年一问世,就在美国人内心产生了强烈共鸣”,可知反映了经济危机时美国人乐观应对的精神,故A项正确。
3.1924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明确提出:“得到明智管理的资本主义可能比其他任何可见的制度都能更有效地达到经济目标。”此观点( )
A.完全否认了当时各国推行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
B.表明凯恩斯主张实行国家干预经济
C.准确地认识到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爆发的必然性
D.成为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经济繁荣的理论基础
解析:选B。凯恩斯主义并不是对自由主义的完全否定,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得到明智管理的资本主义可能比其他任何可见的制度都能更有效地达到经济目标”得出凯恩斯主义强调的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经济危机的爆发是资本主义固有矛盾的产物,材料中并未涉及,故C项错误;危机爆发前资本主义国家普遍采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故D项错误。
4.(2018·太原高三期末)英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从1937年的25.9%,提高到1975年的57.9%;政府雇员从1931年的59.1万人,提高到1975年的7 212万人。对此撒切尔首相表示:“我要求的是保守党信奉自由、自由市场、有限国家、国防强大。”据此推断,保守党政府在这一时期主张( )
A.努力提高英国公民福利待遇
5
B.彻底改变英国社会经济制度
C.加强国家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D.减少国家对经济发展的干预
解析:选D。据材料可知,虽然英国在1937—1975年期间,进行国家干预经济,加大政府开支,但撒切尔表示“信奉自由、自由市场、有限国家、国防强大”其实是想放手去发展经济,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D项正确。
5.下面是反映美国某一历史时期国民生产总值(GDP)增长率、居民消费指数(CPI)和财政赤字情况的三张图表,据此综合判断符合这一历史时期的经济活动实践是( )
A.罗斯福政府的“新政” B.尼克松政府的经济政策
C.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 D.克林顿政府的新经济
解析:选C。图中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总体呈持续上升趋势,居民消费指数不断下降,财政赤字先上升后下降。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是在20世纪80年代,其主要经济措施包括削减政府预算以减少社会福利开支,控制货币供给量以降低通货膨胀(居民消费指数持续下降),使美国经济走出“滞胀”局面(国民经济增长率持续上升),同时出于美苏争霸的需要,大力增加军费开支,保持一定的财政赤字,故C项正确。
6.下面是部分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971年),材料反映出( )
A.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滞胀” B.各国重视发展保险业
C.西方国家奉行凯恩斯主义 D.意大利社保支出最大
解析:选C。材料反映1971年欧洲国家社会保险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有较大比重,说明此时期欧洲国家推行“福利国家”制度,表明西方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经济的凯恩斯主义,故C项正确;材料信息无法体现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情况,故A项错误;B项是材料的表面信息,而题意“反映出”应该是实质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仅能反映各国社会保险支出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无法比较社会保险支出数额的大小,故D项错误。
7.1921年,列宁提出“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这样就可以让我们的车轮再次转动起来”。为此,苏俄采取的措施是( )
A.实行贸易自由化
B.部分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实行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解析:选B。“实行贸易自由化”与材料中“我们真正需要的是美国的资本和技术”不符,故A项错误;为了引进美国的资本和技术,苏俄在新经济政策中实行资本家经营部分企业,允许私有化存在,故B项正确;“优先发展重工业”是斯大林模式的内容,故C项错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是斯大林模式的特征,故D项错误。
5
8.(2018·洛阳高三统考)1927年底苏联发生粮食收购危机,以斯大林为首的一些领导人认为,原因之一是当时苏联落后分散的小农经济束缚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使得农业提供的商品粮供给量呈不断下降趋势。这一判断( )
A.阻碍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
B.促使新经济政策逐步被废除
C.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D.开创了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
解析:选B。这一判断促进了苏联国民经济的转型,而不是阻碍,故A项错误;上述认识导致其将分散的小农经济整合成大的集体农庄,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故B项正确;斯大林模式推动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开创了一条新型的工业化道路,故D项错误。
9.(2018·云南师大附属中学高三月考)美国一位作家两次访问苏联,第一次给其印象是列宁是“克里姆林宫的幻想家”,对苏联社会主义表示怀疑;1934年第二次访苏,该作家却向斯大林表示:“现在资本主义应该向你们学习,理解社会主义精神。”导致该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是( )
A.苏联已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
B.苏联新经济政策取得巨大成功
C.资本主义经济复苏无望
D.苏联的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
解析:选D。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1937年全面实现国家工业化,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新经济政策1928年已经取消,不是1934年作家对苏联态度变化的原因,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复苏,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结合前面分析可知20世纪30年代苏联经济建设成就十分显著,故D项正确。
10.1962年,有苏联经济学专家建议: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挖掘企业生产潜力,其核心思想是利润刺激。赫鲁晓夫改革措施中符合这一建议的是( )
A.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 B.鼓励大规模垦荒种玉米
C.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 D.批判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
解析:选C。材料中把国家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利润分配的基础上,说明这是赫鲁晓夫经济改革中关于工业方面的改革措施,赫鲁晓夫改革在工业方面扩大地方和企业自主权,即通过利润刺激挖掘企业生产潜力,故C项正确。
11.(2018·德州高三期末)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当时苏联政府试图( )
A.发展私营企业 B.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
C.放弃斯大林体制 D.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解析:选B。据材料“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可知,苏联政府试图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故B项正确。
12.布尔拉茨基在评价赫鲁晓夫时指出:“他谴责了斯大林,但是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他批驳个人迷信,但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据此可知赫鲁晓夫改革( )
A.以政治体制改革为重点 B.有效防止了权力的专横
C.彻底消除个人迷信根源 D.尚未打破原有体制框架
5
解析:选D。根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方向重点在农业领域,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可知,改革并未根本触及斯大林模式,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可知,没有根本触及斯大林模式,相当于保留了个人崇拜滋生的土壤,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触及专横的政权机构……在很大程度上保留了生育他的体制”,表明赫鲁晓夫改革的不彻底性,只是原有体制上的一种修正,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
13.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再次引发了世界各国对美国制度的兴趣。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的创新在于: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下面是关于美国1787年宪法中联邦制的漫画和美国全国性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表
材料三 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19世纪60年代以来,不断有人提倡改革内阁,加强内阁与国会的关系,提高内阁的地位,使其成为对议会负责的机构。但结果都未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在于美国制度本身。
——张定河《美国政治制度的起源与演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请以具体史实说明美国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制度创新。(6分)
(2)指出材料二中漫画对美国“联邦制”理解存在的问题,并结合美国全国性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表和所学知识加以说明。(13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有人提倡改革内阁”的理由。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美国内阁改革“都未获得成功”的原因。(6分)
解析 (1)制度创新,据材料一“它建立了这样一个政府,它分权但不分裂,制衡却不抗衡”“20世纪20年代末,为了拯救市场,唯一的办法居然是‘中止市场’!但‘中止市场’又不是‘消灭市场’,需要的是一种能够‘控制’市场的权力,而执行这种权力的恰恰是国家!”结合所学作答。(2)第一小问问题,漫画意在说明美国联邦制中央集权的特点,美国联邦制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漫画没有准确的表现出联邦制的特点;第二小问说明,根据美国全国性政府与州政府的权力划分表可以得出联邦制国家的特点。(3)第一小问理由,据材料“美国1787年宪法并未像早期的州宪那样,在新政府中设立独立的内阁机构。虽然内阁后来得到公认而成为联邦政府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始终无法定权力,
5
无法定组织原则,无法定运行机制”得出。第二小问原因,必须从美国政治制度角度分析。
答案 (1)创新:政治制度,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三权分立的权力结构、民主共和制也可)
经济体制,1933年实行罗斯福新政,开创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亦可)
(2)问题:漫画没有准确的表现出联邦制的特点。
说明:联邦制国家的特点是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有一定的自治权,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3)理由:内阁无法定地位,政治地位较低。
分析:美国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总统独揽行政权,故内阁地位提高,可能妨碍总统行使行政权。
1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空轴上的秘密
根据以上时空轴,提取相关信息,从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发展历程等角度设置问题,并加以回答。(12分)(要求:问题设置来源于材料、指向明确;回答紧扣问题,史论结合)
解析 根据题目要求,围绕资本主义或社会主义发展历程中提取问题,然后根据所学知识加以回答,做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答案 示例
问题一:20世纪以来,资本主义国家有两次重大经济政策调整。说明两次调整的背景和特点,并分析各自产生的影响。(回答略)
问题二:面对30年代大危机,德国和美国分别采取了怎样的应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和结果。(回答略)
5
相关文档
- 高考复习——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更2021-05-13170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算法初步 22021-05-133页
- 高中化学计算题总结高考真题2021-05-135页
- 高考备战冲刺指导高中数学必修15知2021-05-138页
- 2016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2021-05-1310页
- 河南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适应性考试2021-05-1315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021-05-132页
-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2021-05-134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03天 城市内部空间2021-05-135页
- 新高考湘教版高中必修一地理复习知2021-05-1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