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0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5讲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一)
考试标准
考试内容
考核要求
考情播报
考查频度
必考
加试
1.辛亥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2)武昌起义的爆发
(3)中华民国的建立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b
b
b
b
c
(2015·10月,31题第二问)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及意义
4次1考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
(2)中国共产党“一大”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4)国民革命
c
b
b
b
(2016·10月,31题第二问)考查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2017·4月,11)考查国民革命的指导思想
4次1考
4次1考
考点一 辛亥革命
[梳理·基础知识]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
目的
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
组织基础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时间地点
1905年,日本东京
领导及纲领
孙中山;三民主义
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二、武昌起义的爆发(b)
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2.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b)
16
时间
首都
临时大总统
国旗
纪年法
政权性质
1912年1
月1日
南京
孙中山
五色旗
公历,民
国纪年
资产阶级
政权
[知识拓展] 民国纪年法是以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为起始的纪年法。民国纪年法和公历纪年法的换算:民国*年+1911=公元*年;公元*年-1911=民国*年。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1.颁布: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享有自由和权利;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等。
3.性质与意义: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1.性质: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2.意义: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
领域
影响
史实
政治
政治民主化
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经济
促进民族工业发展
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措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
思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袁世凯复辟帝制遭到全国人民反对
生活
社会生活近代化
破除封建习俗和观念,使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发生变迁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史料 (2015·浙江10月选考T31改编) 漫画
16
[识图解史] 漫画反映了《临时约法》体现的西方分权制衡、主权在民思想;仿效了美国的共和政体和英国的责任内阁制。漫画中“民主了”说明《临时约法》怎样的重要意义?
提示:指《临时约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要点二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史料 “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
[读史用史] (1)史料体现了辛亥革命怎样的历史成果?
提示:思想上,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有人说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主要是指什么?
提示:推翻了满清政府的君主专制统治,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精练·选考题组]
【例】 史料考查民权主义的内涵
(2015·9月浙江选考调研)孙中山提出:“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这一主张主要体现了( )
A.“驱除鞑虏” B.“民权主义”
C.“恢复中华” D.“民生主义”
解析 材料中“参政权”“国民公举”“议会”等信息主要涉及政权建设问题,应是民权主义的阐述,故选B项。
答案 B
练1 图示辨识辛亥革命的历史进程
(2017·温州2月测试)历史地图是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对下图所示事件结果或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
16
A.各省响应武装起义
B.建立了湖北军政府
C.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D.宣告清王朝统治结束
解析 图示中“武昌”“楚望台军械库”等信息可知图示所示事件是1911年10月的武昌起义。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正式下诏退位,宣告清王朝统治结束是在中华民国成立之后。
答案 D
练2 史料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及局限
(2017·衢州质检)辛亥革命后,有人如此议论:“民国不过几年,早已天怒人怨,国朝二百多年深仁厚泽,人心思清,终必天与人归”。这一议论反映他( )
A.认识到帝制的危害
B.留恋传统君主制
C.肯定民主共和观念
D.拥护责任内阁制
解析 史料中对清王朝的怀念、向往没有认识到帝制的危害,故A项错误、B项正确;“民国不过几年,早已天怒人怨”可见其对民国的厌恶,故C项错误;史料没有涉及到责任内阁制,故D项错误。
答案 B
练3 史料考查辛亥革命的影响
(2017·温州十校高二期末)梁启超曾说,(民国初)“官府之文告,政党之宣言,报章之言论,街巷之谈说,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这主要反映出辛亥革命后( )
A.国民言论渐趋自由
B.民主政体初步建立
16
C.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D.资产阶级地位提高
解析 史料反映了各界言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反映不出A项,故A项错误;从舆论上反映不出B项,故B项错误;据史料“官府”、“政党”、“报章”、“街巷”、“道及君主,恒必以恶语冠之随之”可知,人们普遍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说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项正确;史料中反映不出D项,故D项错误。
答案 C
考点二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梳理·基础知识]
一、五四运动(c)
1.导火线: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和会拒绝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合理要求,将德国侵占中国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
2.经过
(1)爆发: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举行游行示威,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
(2)发展: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3)结果: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放被捕学生,罢免亲日卖国贼的职务;中国外交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3.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的、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2)工人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和阶级基础。
(4)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爱国、民主、科学、进步)。
二、中国共产党“一大”(b)和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b)
时间
内容
意义
中共
一大
1921年
党的任务:推翻资产阶级,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阶级差别,实现共产主义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的面目焕然一新
中共
二大
1922年
最高纲领:实现共产主义
最底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
中国近代以来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16
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突破·核心要点]
要点一 五四运动的特点及影响
史料一 五四运动时期的标语口号和政治漫画
五四运动时期的对联:“共争青岛归还,同看国贼罢黜;学生欢呼复课,庆贺商店开门。”
[读史用史] 史料一体现了五四运动的彻底性和广泛的群众基础。根据史料,你能得出五四运动的哪些特点?
提示:五四运动是一场群众广泛参加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工人、学生和民族资产阶级广泛参与,取得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初步胜利。
史料二 “作为具体的政治历史事件的‘五四爱国运动’最足以构成新文化运动前、后期的分水岭,因为从这一事件开始,新文化运动事实上从比较广义的文化运动的范围中发生某种突破……”
[读史用史] 史料二体现了五四运动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其中“突破”的表现是什么?
提示: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思潮的主流。
要点二 中国共产党“一大”在上海召开
史料 (2016·10月选考T31改编)五四运动后,《新青年》编辑部从北京迁回上海。上海的一批马克思主义者以此为阵地,进行社会革命和唯物史观的宣传。1920年七八月间,上海的马克思主义者成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促使革命思想和全市工人运动有效地结合,并积极推动北京、武汉、长沙等地共产主义组织的建立,为正式建党做准备。在当年亲历者的记忆中,早期的上海党组织发挥了“临时中央”的作用。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这座城市从此成为党领导人民群众进行革命活动的重要舞台。
——摘自熊月之等《中共“一大”的历史空间》
[读史用史] 人类是在特定的空间里创造历史,而历史又在不断地改变着人类的空间。结合上述史料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的原因。
16
提示:上海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在五四运动中发挥了主力军作用,上海成为工人运动的中心;《新青年》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建立了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工人运动与马克思主义有效结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对全国党组织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引领和指导作用。
[精练·选考题组]
【例】 对比考查民主革命纲领的内容
(2015·浙江会考)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了中国近代第一个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下列主张出自该纲领的是( )
A.“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B.“我们加入国民党,但仍旧保存我们的组织”
C.“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
D.“以民族革命战争,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出中国”
解析 B项是中共三大提出的,C项是抗战时期国共合作时提出的,D项是九一八事变后提出的。
答案 A
练1 设置场景考查五四运动
(2017·宁波3月模拟)杨绛(1911—2016)在晚年曾忆起她在8岁那年的5月4日的经历:她看着穿长袍的学生们,举着小旗子喊着口号,一队队走过去。旗子上除了有“抵制日货”,还有“恋爱自由”。下列历史场景的叙述应会在当时出现的是( )
A.人们穿着的应该是中山装,因为它在民国时已大为流行
B.上街游行的应该是工人,因为他们此时已登上政治舞台
C.人们高喊的应该有“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政治口号
D.旗上不应出现“恋爱自由”,因为它在新中国才成为时尚
解析 题干显示杨绛生于1911年,“8岁那年”应是1919年,可知该场景设置应为五四运动。故选C项。
答案 C
练2 由中共“一大”切入综合考查近代政局的变迁
(2017·温州高二期中联考)“中共一大是在当局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会场一度遭到暗探和巡捕的骚扰,以致最后一天的会议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文中的“当局”是( )
A.晚清政府 B.北洋政府
C.南京临时政府 D.国民政府
16
解析 北洋政府(1912~1928年)是指中华民国前期以袁世凯为首的晚清北洋军阀在政治格局中占主导地位的中国中央政府,于1913年10月6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首任正式大总统后正式形成。中共“一大”召开于1921年,故选B项。
答案 B
练3 史料考查中共民主革命纲领
(2017·衢州质检)陈独秀在1923年指出:“党在第一次代表大会时还没有纲领,甚至没有规章,党的要求——无产阶级专政——悬在半空,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这是指中共二大( )
A.确定了党的中心任务 B.制定了党的最高纲领
C.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 D.决定了与国民党合作
解析 由材料“到第二次代表大会时就脚踏实地了,有了规章,找到了与中国实际的联系并决定了党要走的道路”可知,中共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为当时的中共指明了方向,最低纲领即民主革命纲领,故C项正确。
答案 C
考点三 国民革命
[梳理·基础知识]
一、兴起
1.标志:1924年,中国国民党一大在广州召开。
2.地位: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和革命统一战线的正式建立;标志着国民革命的兴起。
二、高潮——1926年北伐
1.开始:1926年,中国国民党出师北伐,攻克武昌、九江、南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
2.结果:1927年初直捣南京、上海,北伐战争取得巨大成功。
三、结果——失败
1.标志:1927年,国民党右派蒋介石制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和汪精卫制造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2.原因
(1)国民党方面:蒋介石、汪精卫叛变革命。
(2)共产党方面:缺乏斗争经验,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放弃对革命和武装的领导权。
3.意义: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动摇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突破·核心要点]
16
要点一 国民大革命的兴起
史料 工人运动尚属薄弱,……一切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及其在华代理人——中国军阀。所以,共产国际执委认为: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合作是必要的。
——共产国际决议(1923年1月12日)
[读史用史] 史料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还处于幼年时期,力量薄弱,表明国共合作的必要性。史料认为国共两党共同的革命任务是什么?
提示:反帝反封建。
要点二 国民大革命的特征及影响
史料 一幅刊载于1920年上海某报纸的漫画。
[识图解史] ①注意漫画中的关键提示语“军阀”。②体现了各革命阶级阶层实现了大联合。史料体现了国民革命具有怎样的基本特征?图示体现的时代主题是什么?
提示:反映了国民革命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体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的时代主旨。
[精练·选考题组]
【例】 综合考查国民革命与三民主义
(2017·浙江4月选考)20世纪是革命的世纪,一场前所未有的国民革命曾深刻影响中国近代历史,这场革命运动的“旗帜”是( )
A.“民主共和”
B.“革命统一战线”
C.“新民主主义的三民主义”
D.“工农武装割据”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国民革命是在孙中山1924年改组国民党,重新解释三民主义实现国共合作的背景下开展的,故其指导思想是新三民主义。
答案 C
练1 用图示综合考查近代战争的判断与认识
16
(改编)右图是一幅近代战争示意图,与此相对应的时代主题是( )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努力国民革命,齐奋斗”
C.“国共合作,共赴国难”
D.“将革命进行到底”
解析 由图片材料中从广州到“九江”“武昌”的发展路线,可判断这是国民大革命时期北伐路线图,故选B项。
答案 B
练2 对史料辨析历史事件的综合考查
(2017·绍兴3月模拟)史载:“8月12日,蒋中正到长沙。于是分兵为三:右入江西,左出荆(州)、(长)沙,而中路直攻武汉。”这一情形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武昌起义,各省响应 B.北伐战争,胜利进军
C.步步为营,围剿红军 D.枣宜会战,英勇抗日
解析 由史料中的地名“长沙”、“江西”、“武汉”等可判断此时蒋介石指挥的是北伐战争。
答案 B
练3 综合考查国民革命的时空阶段
(2017·杭州高三期末)“2月19日,外交部长陈友仁和欧马利分别代表中英两国政府在《收回汉口英租界之协定》上签字,规定中国正式收回汉口英租界,在英租界区域设立外交部汉口第三特别区。”这份时事报道应发表于( )
A.湖北军政府成立时 B.国民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新中国成立初期
解析 依据题干“中英两国政府在《收回汉口英租界之协定》上签字,规定中国正式收回汉口英租界”可知,反映的是中国收回汉口英租界。国民大革命时期,中国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这是国民大革命的重大成果之一,因此这份时事报道应发生在国民革命时期,故B项正确。
答案 B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6
1.无产阶级革命家吴玉章为纪念某历史事件写下这样的诗句:廿世纪初零五年,东京盛会集群贤。诗句描述的事件应是( )
A.中国同盟会成立 B.武昌起义
C.中华民国成立 D.清帝下诏退位
解析 诗句时间为1905年,再结合“东京”等信息可知为同盟会成立。
答案 A
2.(2017·东阳中学3月检测)20世纪初,一份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在作乱以反满”。文中“维新党”的实践活动是( )
A.领导太平天国运动 B.倡导戊戌变法
C.领导义和团运动 D.领导辛亥革命
解析 从材料信息可知“中立党”“变法”实为维新派;“维新党”“作乱反满”实为革命派。故选D项。
答案 D
3.(2017·宁波3月模拟)“华人铁路华人修,不可外人来资助。民间股本集多年,竭尽脂膏为何故……英、美、法,四面低头求外处。各洋何肯复相资,瓜分主义公然眼,未知政府是何心,利令智昏终不悟。”这首《修铁路歌》抨击的“政府”应是( )
A.清政府
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
C.北洋政府
D.南京国民政府
解析 材料体现了“保路运动”的史实,故选A项。
答案 A
4.(2017·绍兴3月模拟)对于武昌起义的成功,有人认为是偶然的,是因为一些意外性因素带来的。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B.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和文化的广泛传播
C.湖北革命党人十多年间所作的努力和准备
D.清政府派湖北新军前往四川镇压保路运动
16
解析 本题考查武昌起义的原因,注意题干中“意外性因素”。由于清政府派湖北新军镇压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为湖北革命党人发动起义提供了可乘之机,符合题干中“意外性因素”,故选D项。
答案 D
5.(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3月联考)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说:“中国近代社会的新陈代谢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接踵而来的外力冲击。”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是( )
A.甲午战争签订《马关条约》
B.开始出现“西学东渐”局面
C.八国联军侵华签订《辛丑条约》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解析 由于《辛丑条约》的签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秩序形成,清政府完全沦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使更多的国人抛弃幻想,加速了资产阶级推翻清王朝的斗争进程,形成了革命的浪潮。A错误,甲午战争后虽然在海外出现了兴中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但它只是辛亥革命运动的准备阶段,不是直接加速武昌起义爆发的“外力冲击”;B错误,“西学东渐”局面在明朝已开始出现;D逻辑上不符合设问要求。
答案 C
6.(2017·北京海淀区期末检测)1912年1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中华民国实行总统制,临时大总统拥有“统治全国”、“统率陆海军”等各项权力;而1912年3月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则改总统制为内阁制,规定“国务员辅佐大总统,负其责任”。临时约法做出这一修正的原因是( )
A.立宪党人和旧官僚的支持
B.革命党内部争斗,妥协退让
C.加强总统的行政决策权力
D.强化议会权力防范个人独裁
答案 D
7.“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下列最能印证此结论的是辛亥革命( )
A.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B.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
C.完成了中国的近代化 D.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16
解析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故A项错误;实现了人民当家作主是新中国的成立,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是推动中国近代化,不是完成,故C项错误;辛亥革命推翻了皇帝制度,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故D项正确。
答案 D
8.(2017·衢丽湖舟四地联考)“民国以来,所谓‘民意’者,或为一二人所假借,或供一党派之利用,从未尝有真切肫恳之表示。惟此次学商界之行动,始可谓之真正民意也。”材料中的“此次学商界之行动”( )
A.由北洋军阀政府组织发动
B.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C.取得了外交上的巨大成功
D.标志着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解析 由“学商界”“真正民意”等信息可判断该事件为五四运动。
答案 B
9.(2017·镇海中学等九校高二联考)1919年初,在几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操纵下,巴黎和会无理拒绝中国收回国家主权的正当要求,中国五四运动由此爆发。五四运动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因为( )
A.是一次维护国家主权的学生运动
B.沉重打击了北洋军阀政府
C.是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运动
D.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
答案 D
10.(2016·9月台州质量评估)费正清说:“这是一个大约12个二十几岁年轻人参加的会议。会议是在上海法租界的一所女子学校(暑假放假)里召开的,成员们担心巡捕的监视,乘火车转移到(嘉兴南湖)湖上的一艘游艇中继续讨论。”材料中所说的会议( )
A.标志着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B.通过了民主革命纲领
C.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D.标志着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
解析 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共一大召开,它的历史意义是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答案 C
11.(2017·温州九校高三期末联考)下图为某时期中国国内革命形势图,从中可知( )
16
A.武昌起义后全国十几个省区宣布独立
B.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前拥有部分地盘
C.红军长征不断突破北洋军阀控制地区
D.敌后抗日根据地不断壮大已相连成片
答案 B
12.(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高二联考)“九江租界区域将来地位,本当援汉口英租界协定同样办理,现经双方继续讨论之结果,……自3月15日起,将九江租界区域行政事宜无条件移交国民政府”,材料所述事件发生于( )
A.国民革命时期 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人民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九江租界收回发生在1927年初,处在国民革命时期,故A项正确;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是在国民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至1937年,故B项错误;抗日战争时期是从1931年到1945年,故C项错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是在1946年到1949年,故D项错误。
答案 A
13.(2017·湖州高三期末)毛泽东在一篇文章中说:“长沙近郊菜园农民进城卖菜,老被警察欺负。现在,农民可找到武器了,这武器就是三民主义。当警察打骂卖菜农民时,农民便立即抬出三民主义以相抵制,警察没有话说。”这一现象最早可能发生于下列哪一时期( )
A.五四运动时期 B.国民革命时期
C.土地革命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解析 注意材料“农民便立即抬出三民主义以相抵制”。国民革命时期,孙中山重新解释了三民主义,且提出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所以农民可以拿三民主义来抵制,故B项正确。
16
答案 B
14.(2017·温州2月测试)国民革命运动是中国近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人民大革命。这场革命运动( )
①动摇了北洋军阀统治 ②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③结束了君主专制政体 ④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解析 ②指五四运动,③指辛亥革命。
答案 A
15.(2017·江苏单科,8改编)1922年9月,中共机关刊物《向导》发文指出,在军阀割据的现状下,战乱是不可避免的,只有建立“统一全国的中央政府,然后国内和平才能够实现”。这表明( )
①和平建国已是全体国民的共同选择 ②“打倒军阀”成为人民迫切愿望 ③有必要组建革命统一战线 ④国民政府的执政理念与中共不谋而合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 材料体现了要打倒军阀及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16.(2017·金华十校期末调研)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个重要的进步是1912年宣告几千年帝制终结的中华民国建立。这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它埋葬了君主制度,普及了民主观念,而它的迅速失败又引发了对搬用西方民主的反思和对中国民主化道路的新的探索。
——徐宗勉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追求》
材料二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1)为什么说“中华民国建立”是“一次搬用西方共和制度的勇敢的实验”?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是如何对“中国民主化道路”进行“新的探索”的?
(2)据材料二,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了我国实行什么根本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制度在新中国的曲折历程。
16
答案 (1)依据:制定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临时约法》;效仿美国三权分立制度,总统执掌行政大权;模仿英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以限制总统权力。
探索:辛亥革命后,孙中山逐步认识到西方民主的弊端;他以俄为师,提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为动员工农,他提出耕者有其田和节制资本的主张(或答“提出新三民主义”也可);最终建立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答出三点即可)
(2)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历程:1954年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式建立;“文化大革命”时期,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遭到严重破坏;“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民代表大会重新召开。
16
相关文档
- 2018高考高中语文散文阅读技巧2021-05-139页
- 高考复习——高中历史知识点汇编更2021-05-13170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二章 算法初步 22021-05-133页
- 高中化学计算题总结高考真题2021-05-135页
- 高考备战冲刺指导高中数学必修15知2021-05-138页
- 2016江苏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小高2021-05-1310页
- 河南普通高中新课程高考适应性考试2021-05-1315页
- 2020版高中数学 第一章 统计 12021-05-132页
- 优化方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学案2021-05-134页
- 2020高中地理 第03天 城市内部空间2021-05-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