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22.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部分公式识记:
1、解绝对值不等式:
2、 三角形
3、
4、 的面积公式:
3、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当时,
4、组合数公式:、
5、三角函数的定义:,,,其中。
6、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7、在三角形ABC中,
8、,最大值为,最小值为,最小正周期:
9、等差数列的性质:,如
10、和角差角公式:
11、倍角公式:
12、是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是第一或第四象限的角,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是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13、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知识点回顾
第一部分:集合与不等式
【知识点】
1、集合A有n个元素,则集合A的子集有个,真子集有个,非空真子集有个;
2、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充要条件:
(1)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
如 p:(x+2)(x-3)=0 q:x=3∴qp,q为p的充分条件,p为q的必要条件
(2)且,则p是q的充要条件,q也是p的充要条件
3、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
若a和b分别是方程的两根,且,则
的解集为或 , 的解集为
如:或,
口诀:大于两边分(大于大的根,小于小的根),小于中间夹。
4、均值定理:正数的算术平均数正数的几何平均数
即:,等号成立时(即时),,反之亦然。
或:,等号成立时(即时),,反之亦然。
如:时,等号成立时,,解这个方程得:
第二部分:函数
【知识点】
1、函数的定义域:函数表达式有意义时x的取值范围。
注意:要用集合或区间表示定义域
求定义域时几种常见类型:①分母;②偶次被开方式;③对数的真数;④幂的指数为0时,底数;⑤取正切的角
如:函数的定义域就是解不等式组:
2、求函数f(x)的表达式:
方法:换元法
如:已经,求。
解:设则,故可以化为:
,把t还原为x就是:
3、一元二次函数:,它的图像为一条抛物线。
一般式:,顶点为,对称轴为
顶点式:,其中(m,n)为抛物线顶点
交点式:
性质:①最值:当时,
②单调性:
Ⅰ、时,递增:,递减:
Ⅱ、时,递增:,递减:
如: 递增: 递减:
图像的研究:
△>0
△=0
解集为Φ
△<0
解集为R
解集为Φ
4、指数和指数函数
指数幂的运算法则:
①、 如:
②、 如:
③、 如:
④、 如:
分数指数幂:
如:
负指数幂:
如:
注:任意一个非零实数的零次幂为1,即:
指数函数:,时在上是增函数,时在上是减函数。
如: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5、对数和对数函数
,用另一种形式表示出来,即:。
如:,可以表示为:。
的含义:的多少次幂等于?
对数公式:
①、 (如: )
②、
③、
④、
⑤、 (如:)
⑥、
对数函数:,时在上是增函数,时在上是减函数。
如: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
第三部分:数列
【知识点】
1、所有数列:
①、 前n项和:
②、前n项和与通项公式的关系:
2、等差数列:
①、定义: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差数列;常数称为该数列的公差,记作:d
②、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④、等差数列的性质:在等差数列中
⑤、等差中项:
若成等差数列,则称A是a,b的等差中项。
3、等比数列:
①、定义: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比都等于同一个常数,则这个数列称为等比数列。常数称为该数列的公比,记作:q。
②、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
③、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④、等比数列的性质:在等比数列中
⑤、等比中项
若成等比数列,则称G是a,b的等比中项。
第四部分:向量
【知识点】
1、 向量的加法和减法:
(首尾相连才能相加)
(起点相同才能相减)
2、平行、垂直向量的关系:
(两个向量平行,即两个向量有数量倍数关系)
如:
(互相垂直的两向量,内积为0)
如:
3、向量坐标的求法:
向量的坐标=终点坐标-起点坐标
如:的坐标=D的坐标-E的坐标
4、向量的内积和模的求法:
内积: (是向量的夹角)→根据模来求
(设,)→根据坐标来求
模(向量的大小): (设的坐标为(x,y))
第五部分:三角
【知识点】
1、角的度量
角度制与弧度制换算关系:
2π=360º π=180º 1≈57º18´=57.3º 1º≈0.01745
特殊角的度数与弧度数的对应关系:
度
0º
30º
45º
60º
90º
120º
135º
150º
180º
弧度
0
2、三角函数的概念:
设点p(x,y)是角α终边上任意一点,op=r,则:
3、三角值正负的判断:
是第一或第二象限的角,是第三或第四象限的角;
是第一或第四象限的角,是第二或第三象限的角;
是第一或第三象限的角,是第二或第四象限的角。
注:第一象限内,三角值都大于0。
4、同角公式:
5、和差角公式:
6、倍角公式及其变形:
变形:(常在求最值和周期时使用)
(降次:二次变一次,用于正弦余弦之积)
(降次:二次变一次,用于余弦的平方)
(降次:二次变一次,用于正弦的平方)
7、诱导公式:
①、(k为偶数时) (k为偶数时)
(k为奇数时) (k为奇数时)
(k不论奇数偶数)
②、
记忆口诀: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③、
④、
记忆口诀: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8、正余弦、正弦型函数及其性质
①、正弦、余弦函数的值域:
②、正弦型函数的性质:
定义域为R;值域为;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周期。
③、正弦型函数的作图:“五点法”作正弦型函数的简图:视为复合变量,分别取其值为五点,然后求出对应点(x,y),然后描点、连结可得正弦型函数一个周期的图象。
9、的合并
故: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周期为 (注意:最大值不为,最小值也不为)
10、解三角形
正弦定理:在三角形ABC中,有:
余弦定理:
面积公式:
第六部分:排列与组合
【知识点】
1、排列数公式: 1)
阶乘:;
规定;
2、组合数公式:
组合数性质:
(1)规定;
(2) 如,。
3、二项式定理
①、 通项:
②、 二项式系数:叫做二项式系数【注意:二项式系数与展开式系数的区别】 所有二项式系数之和为:,如:
①、 二项式系数的性质
(1)与首末两端“等距离”的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等,即;如
(2)当n为偶数时,中间一项的二项式系数最大;当n为奇数时,中间两项的二项式系数相同并且最大;
(3)。
第七部分:解析几何
【知识点】
1、常用公式:
中点公式:点和点的中点坐标为:(x,y),其中:
,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点到点的距离为
如:已知A、B两点的坐标分别是(-2,5)、(3,-4),求线段AB的长度。
解:
2、表示直线方程的6种形式:
点向式: 点斜式: 截距式:
两点式: 斜截式: 一般式:
3、斜率的三种求法: (由倾角求斜率) (由方向向量求斜率) (由两点求直线斜率)
4、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平行 相交 重合
平面内两直线 a: b:
, ,
利用直线的斜截式判断两直线的位置关系
: :
, ,
5、两直线垂直:
若平面上两条直线:和:垂直
(x的系数之积与y的系数之积的和为0)
若平面上两条直线:和:垂直
(两斜率互为倒数的相反数)
注:平行线和垂直线的设法:
和直线平行的直线可以设为:
和直线垂直的直线可以设为:
如:和直线平行的直线可以设为:
和直线垂直的直线可以设为:
6、两直线相交所成夹角(不垂直)
若平面上两条直线:和:相交,夹角为
夹角的求法: 夹角范围:
7、点到直线的距离公式:
点到直线:(注意为直线的一般形式)距离:
(分子相当于把点的坐标代入直线方程左边)
8、两平行线间的距离公式:
:和:平行,则到的距离为:
(注意:两直线方程中x和y的系数相同时才能用此公式
9、圆的方程:
标准方程:,其中(a,b)是圆心坐标,r是圆的半径
如:,圆心是半径是2
一般方程:,其中是圆心坐标,
是圆的半径,且时才表示为圆。
10*、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
平面上直线:和圆D:,则:
①、直线与圆相交 ②、直线与圆相切 ③、直线与圆相离
其中:
((a,b)是圆心坐标)
11、椭圆
特征:椭圆上任意一点到椭圆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和不变,等于2a。
标准方程
图形
x
y
o
x
y
o
焦点和焦距
焦距为2c,其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顶点
离心率
椭圆的离心率为,显然。当离心率越小时,椭圆就越圆;当离心率越大时,椭圆就越扁。
12、双曲线:
特征:双曲线上任意一点到双曲线两个焦点的距离之差的绝对值不变,等于2a。
标准方程
图形
x
y
o
x
y
o
焦点和焦距
焦距为2c,其中a,b,c三者之间的关系为
顶点
离心率
双曲线的离心率为,显然。
渐近线
13、抛物线
特征:抛物线上任意一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它到准线的距离。焦点到准线的距离为p。
注:1、和双曲线有共同渐进线的双曲线可以设为:;
2、渐进线为的双曲线可以设为
3、和双曲线有相同焦点的双曲线可以设为:
4、若直线和曲线相交于两点、,则弦长公式为:
第八部分:立体几何
解立体几何问题的基本思路:化立体几何问题为平面几何问题
【知识点】
1、三垂线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推理模式:
2、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
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的射影垂直
推理模式: .
3、常用公式:
初中部分公式:
1、
2、
3、一元二次方程 的解
3.2 (韦达定理)根与系数的关系:
4、某些数列的前n项和
4.2
相关文档
- (浙江专版)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2021-05-135页
- 2020年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2021-05-136页
- 高考化学一轮复习 基础题系列(8)(含解2021-05-1315页
- 1999全国高考数学文科试题2021-05-1315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十一2021-05-136页
- 2020高考物理 考前30天之备战冲刺2021-05-1345页
-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2021-05-137页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一地球的运动2021-05-136页
- 2020版高考物理二轮复习 专题一 力2021-05-1326页
- 全国Ⅱ卷英语高考试题WORD版含答案2021-05-1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