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50 KB
  • 2021-05-13 发布

备战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十二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单元B卷 新人教版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战国时期,孟子认为,“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他的观点 A.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2.据《汉书》记载,汉废帝刘贺因“荒淫迷惑,失帝王礼谊,乱汉制度”而被废黜。但在海昏侯墓(即刘贺之墓)的考古发掘中,却出土了大量包括《论语》《礼记》等内容的竹简木牍,在主椁室还发掘出了一扇绘有孔子像的屏风。这说明 A.实物史料比文献史料更有价值 B.文献资料不能还原历史事实 C.历史事实需要不同史料互证 D.实物史料可弥补文献史料的局限性 ‎3.战国时期的韩非子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是趋利避害的,现在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以为,大多数人都不能完全消除兽欲,即使是最好的人也难免在执政时因情感而引起偏差,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由此可见 A.两者都肯定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两者法治思想都具有理性色彩 C.两者都限制了君主的权力 D.两者都注重对人民的管理 ‎4.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汉代崇尚儒学,尊《尚书》等五部书为经典,记录孔子言论的《论语》却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5.《汉书·循吏传》记载了太守黄霸的事迹,(宣帝)下诏称颂曰:“颍川太守霸,宣布诏令,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矣。”汉宣帝旨在 A.利用道德教化来匡正民心 B.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C.确立以德为先的选官制度 D.树立廉洁官员的典范 ‎6.钱穆先生在评论汉代的士人政府时认为,汉政府自武帝后,渐渐从宗室、军人、商人之组合,转变为士人参政的新局面。该局面 A.彻底结束了贵族政治 B.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高 C.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D.开启官僚政治体制先河 ‎7.董仲舒以《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据材料可知 A.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主流思想 B.中国古代法律具有灵活性特点 C.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 D.古代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8.利玛窦是意大利天主教耶稣会的传教士。1582年他来到澳门,通过“送礼”获准到内地传教,利玛窦传教时尊重中国人“祭孔祀祖”的习俗,同时宣称“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我们的来到,不是否定你们的圣经贤传,只是提出一些补充而已。”这表明利玛窦在中国传教 A.适应君主专制国情和儒家统治思想现实 B.要将天主教和中国儒家的经典融合起来 C.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传教的敲门砖 3‎ D.试图突破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思想精神 ‎9.史书记载:“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对。”魏晋南北时期,编辑家法、谱牒蔚然成风,唐宋以降,这种风气尤其炽烈。这说明 A.秦“焚书坑儒”不足信 B.选官及婚姻取决于门第 C.儒学成意识形态的主流 D.儒家思想影响逐步扩大 ‎10.南宋时期,继承程颐理学的朱熹、宣传心学的陆九渊等人,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南宋书院的繁荣 A.推动了理学传播和发展 B.促使各派思想趋于合流 C.源于儒学正统地位动摇 D.体现儒学陷入矛盾困境 ‎11.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说:“盖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A.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呼应了“存天理,灭人欲”的主张 D.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12.理学家朱熹说:“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据此可知,朱熹 A.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 B.关注的核心问题是正心诚意 C.重申天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 D.主张“存天理,灭人欲”‎ ‎13.顾炎武说:“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对这段话理解正确的是 A.主张人人平等,平民都有参政权 B.提倡经世致用,反对空谈爱国 C.论证了儒家“仁义道德”的虚伪 D.否定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 ‎14.有人记述李贽点评《水浒传》时写道:“盖和尚(李贽)一一肚皮不合时宜……所评《水浒传》,玩世之词十七,持世之词十三,然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高明者自能得之语言文字之外。”这体现出李贽 A.深受佛道思想影响 B.文学修养极高 C.具有社会批判精神 D.对儒学的反叛 ‎15.明末清初,以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为代表的实学兴起,追求匡时济世、通经致用。晚清实学以曾国藩为代表,主张在固守圣人之道的前提下,学习西方技术,建立近代工业。这反映了实学 A.强调人与人的关系和等级,是社会变革的产物 B.迎合统治者用思想统一来巩固政治统一的需求 C.融合佛、道思想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新儒学 D.摈弃“空谈”,强调“经世致用”,并与时俱进 ‎16.下列明清时期思想家言论的共同之处是 顾炎武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独治之则刑繁矣,众治之而刑措也 黄宗羲 缘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 王夫之 论天下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A.抨击程朱理学 B.反对君主专制 C.继承儒家思想 D.倡导经世致用 ‎17.古希腊早期,普通民众组成的陪审团在判罪时容易受到双方在法庭上演说的影响,往往出现能言善辩者获胜,而口拙者败诉。由此催生了教人辩论、授人辞章的老师“智者”。据此可知,在古代希腊 A.辩论促进了民主政治的进步 B.法律沦为贵族的统治工具 C.民主政治推动人文思想发展 D.民主成为了多数人的暴政 3‎ ‎18.在古希腊的服饰设计中,男女通用的“多利亚”服饰,向外翻折的复式底边与穿着者的肚脐平齐,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这些设计反映了当时希腊 A.平等自由理念 B.崇尚理性之美 C.开放包容精神 D.注重功利实用 ‎19.现代学者称达·芬奇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达·芬奇 A.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C.反教会特权促进了思想解放 D.成为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巨人 ‎20.宗教改革期间,路德宗与加尔文教互相攻击,指责对方背叛了上帝;英国宗教改革期间建立起来的“国教”则宣布国王成为英国的教会首领,由其来任命“国教”的大主教,其宗教仪式和理念与天主教大同小异。上述情况表明宗教改革 A.并未使人获得宗教信仰的自由 B.有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内容 C.使得天主教在欧洲的统治瓦解 D.使得信徒在信仰方面无所适从 ‎21.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在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年轻的人文主义者萨琉塔蒂、布鲁尼等人提出了“市民人文主义”思想。他们的共和政治观以“自由”为核心,世俗伦理观以“美德”为核心,价值观以“积极生活”为核心。市民人文主义的出现 A.推动了宗教改革运动的兴起 B.推翻了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 C.冲击了传统的宗教神学思想 D.巩固了世俗政府的主导地位 ‎22.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露;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则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由此可知,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两者都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B.后者的社会基础比较广泛 C.两者斗争的形式基本相同 D.前者反封建的力度更彻底 ‎23.18世纪前半期的法国,先前往来于凡尔赛宫的思想家、文学家、戏剧家们,开始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上流社会不少人也乐于资助他们。这表明 A.启蒙思想逐渐流行 B.宫廷文化普及到民间 C.专制王权已经衰落 D.贵族与平民趋于平等 ‎24.康德说:“通过一场革命或许很可以实现推翻个人专制以及贪婪心和权势欲的压迫,但却绝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而新的偏见也正如镜子一样,将会成为驾驭缺少思想的广大人群的圈套。”这一观点强调 A.政治革命,推翻专制 B.信仰自由,社会契约 C.主权在民,人人平等 D.批判质疑,理性思考 ‎25.启蒙运动时期,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出诸如现实小说、哲理戏剧和讽刺诗歌等文艺作品,而且还印刷了大量的报刊、小册子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新观念。这说明启蒙运动 A.起源于普通民众的意愿 B.是一场纯粹的文艺运动 C.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 D.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 第II卷 本卷包括26、27、28、29四个大题,共计50分,考生根据具体要求进行作答。‎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孔庙的历史沿革 3‎ ‎——摘编自彭蓉《中国孔庙研究初探》‎ 据材料,提取有关古代孔庙历史沿革特点的信息,并依据所学知识加以说明。(说明:任意提取两点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12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从15-16世纪始,人类社会开始从国别的、地域的历史进入“世界历史”。在西方和东方文明内部都先后生长出现代经济和思想文化等“世界历史”的因素,并按照体现着这一总趋向的各自特殊发展道路而走向对于人类普遍价值的认同。在中国,从明代嘉庆初至清道光二十年,即16世纪30年代至19世纪30年代,正是一个使古老文明汇入世界历史的特殊发展时期,它既体现着社会发展和人类心灵发展的一般規律,同时又因中国古代文明形成和发展的既往的特殊性而使从传统走向现代的社会发展和思想启蒙的道路具有格外“坎坷”的中国特色, ‎ ‎——萧萐父、许苏民《明清启蒙学术流变》‎ 从材料中提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论述须史论结合。)(12分)‎ ‎28.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 公元前800年至公元前200年之间,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这段时期是人类文明精神的重大突破时期。在轴心时代里,各个文明都出现了伟大的精神导师——古希腊有苏格拉底……中国有孔子……他们提出的思想原则塑造了不同的文化传统而且更重要的是他们虽然远隔万里,但却有许多相通的地方。‎ ‎——德国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 ‎(1)时代的变革会催生各种思想的产生。苏格拉底和孔子都生活在大变革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其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4分)‎ ‎(2)结合所学分别指出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简要说明他们二人思想原则中的“相通的地方”。(4分)‎ ‎(3)从思想和政治两个方面分析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对东西方社会产生的影响。(2分)‎ ‎(4)作为东西方两位“灯塔式”伟大思想家,他们的思想在今天有什么借鉴意义?(2分)‎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藏书》‎ 夫天理者,理欲也。理欲者,自然之分也;既以自然之分,则人人皆平也,无谓贵贱之分。‎ ‎——戴震《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两位明清思想家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时代进步性。(4分)‎ 材料二 但丁宣称人是高贵和平等的,因为人都有上帝赋予的“意志自由”来判断选择,获得“为自己而生存”的自由。彼特拉克强调,“宇宙是以人为中心的,是上帝为人类的世俗生活而造就的东西”。与此同时,他还将矛头直指宗教禁欲观,大胆歌颂人的生活欲望和世俗享乐,他嘲笑经院神学家只是一些总想了解“深奥的上帝秘密,漠视人性和人欲的傻瓜。”‎ ‎——摘编自孟广林《意大利人文主义人本观与明清之际人文观的异同》‎ ‎(2)比较材料一、二,指出文艺复兴时期的西方人文主义思想与明清进步思想的共同之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产生的社会效果差异的根源。(5分)‎ 材料三 启蒙运动以后,人文主义从最初的“成蛹期”“破茧期”发展到最后的“成蝶”,从原来的反基督教、反君权倾向的人文主义演变为自由主义、浪漫主义等,推动着时代的进步。‎ ‎——摘编自李科玉《读〈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3)结合相关史实,阐述材料三的观点。(5分)‎ 3‎ 单元训练金卷·高三·历史卷(B)‎ 第十二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答 案 ‎1.【解析】根据题干可知,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排除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B。“以力假仁者霸……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道德教化,故选C。宗法制度强调的是血缘关系,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排除D。‎ ‎【答案】C ‎2.【解析】海昏侯墓发掘的史料属于一手史料,《汉书》属于文献史料,是二手史料,墓葬的挖掘论证了《汉书》记载史实的不足性,故D项正确;实物史料和文献史料可以相互印证,二者价值没有可比性,故A项错误;文献史料也能还原历史的事实,故B项错误;材料说明两种是史料的相互印证性,不是说明所有历史事实需要不同史料互证,故C项错误。‎ ‎【答案】D ‎3.【解析】材料“人天生是自私的……必须用严格的法律和官僚机构的有力惩罚来进行统治”“法律恰恰是免除一切情欲影响的理智的体现”体现了二者认为法治思想要具有理性色彩,故B项正确;A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了汉代儒学的相关内容。《尚书》等五经是孔子编订的典籍,而《论语》则是孔子的弟子和再传弟子所记录的孔子的言论,属于后人编订。汉代将《尚书》等五部书尊为经典主要是因为儒学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而儒学思想植根久远,“五经”是早期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论语》是记载孔子言行的著作,因此《论语》不在五经之中,故正确答案为C项。“五经”主要记载了古代的礼乐制度,不是阐发孔子的儒家思想,所以A项说法错误;汉代儒学是在孔子的儒学思想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并没有背离,所以B项说法错误;焚书坑儒使儒家思想遭受重创,但并没有因此而断绝,从汉代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即可得知,所以D项说法错误。‎ ‎【答案】C ‎5.【解析】从材料“百姓向化,孝子弟弟贞妇顺孙日以众多……吏民向于教化,兴于行谊,可谓贤人君子”中可以分析出,汉宣帝通过道德来教化百姓,故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君权神授,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出选官制度的变化,故C项错误;树立官员典范的目的是匡正民心,故D项错误。‎ ‎【答案】A ‎6.【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用儒生,形成了士人参政的新局面,从而促进了儒学地位的提升,故B项正确;A项错在“彻底”,故错误;士人参政不一定意味着社会的公平公正,故C项错误;秦朝的郡县制开启了官僚政治的先河,故D项错误。‎ ‎【答案】B ‎7.【解析】由董仲舒将“《春秋》中的事例补充汉代法律”、“长孙无忌用经、义解释法律,编成《唐律疏议》,后来被唐高宗赋予同等的法律效力”可知儒学理念出现法制化现象,儒学理念渐趋影响法制法规,故C项正确;A项是从汉武帝时,不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儒家思想对法律的影响,没有体现出法律的灵活性和地位,故BD项排除。‎ ‎【答案】C ‎8.【解析】依据材料“上帝就是你们所知的天,他曾经启示过你们的孔丘、孟轲和许多古昔君王”可知利玛窦在中国传教的过程中将上帝解释为“天”,孔孟和君主受到“天”的启示,这就适应了古代中国“君权神授”、君主专制的国情和儒家思想是统治思想的现实,故A项正确。材料只强调利玛窦尊重中国的儒家思想,并未涉及要将天主教和中国儒家的经典融合起来,故B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利玛窦将传播西方科技文化作为敲门砖,故C项错误;利玛窦的解释是为了能在中国顺利传教,并未突破天主教的基本原则和精神,故D项错误。‎ ‎【答案】A ‎9.【解析】“陈胜起,二世召博士诸儒生问其故,皆引《春秋》之义对。”“魏晋南北时期,编辑家法、谱牒蔚然成风,唐宋以降,这种风气尤其炽烈”表明儒家思想影响逐步扩大,故D正确;A、B、C材料无法体现,排除。‎ ‎【答案】D ‎10.【解析】从材料中的“各立学舍,聚徒讲学,促进了书院的发展,其各派门人为了宣传师学又大办书院”来看,理学通过这种书院教学的模式得到大力宣传,说明南宋书院的繁荣推动了理学的传播和发展,故答案为A项。B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儒学仍然处于正统地位,排除;理学属于对儒学的继承和发展,D项说法错误,排除。‎ ‎【答案】A ‎11.【解析】据题干中引文可知,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社稷是为民而设立,而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故B项正确;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故A项排除;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存天理,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维护封建统治,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故C项排除;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与“新发展”不合,故D项排除。‎ ‎【答案】B ‎12.【解析】材料反映朱熹的主张是通过格物、达到“穷理”,实现“致知”,即材料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格物致知,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涉及“正心诚意”,排除B项;材料并非强调天理是万物的本源,而是探讨如何感知天理,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天理”和“人欲”的关系,排除D项。‎ ‎【答案】A ‎13.【解析】顾炎武认为“亡国”就是改朝换代,“亡天下”是指整个民族国家沦亡。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这就否定了传统的“忠君爱国”思想。因此选D。A和题意无关,排除;B和题意无关,排除;C和题意无关,排除。‎ ‎【答案】D ‎14.【解析】“玩世处亦俱持世心肠也,但以戏言出之耳”说明水浒传对于社会具有批判的功能,C正确;《水浒传》属于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并不是受到佛道思想影响,A错误;材料不是说明文学修养问题,B错误;儒学反叛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答案】C ‎15.【解析】实学更关注的是实际问题,并不是人与人的关系与等级,故A选项错误;黄宗羲等人为反传统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并未迎合统治者,故B选项错误;融合佛道思想为宋明理学,并非明清反传统思想家思想,故C选项错误;明末清初思想家通经致用,曾国藩等人建立近代工业,摒弃空谈,是经世致用的体现,符合时代要求,故D选项任确。‎ ‎【答案】D ‎16.【解析】从材料中的顾炎武主张“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黄宗羲的“非一人之所能治”和王夫之的“天下非一姓之私也”可以看出,三位思想家均反对君主专制,故答案为B项。材料信息没有涉及程朱理学,排除A项;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反映的是三位思想家对于君主专制的态度,排除;D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 ‎【答案】B ‎17.【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希腊民主政治中的“辩论”推动了智者学派的产生,即是民主政治推动了人文思想的发展,C项正确。辩论是民主政治的表现,但材料没有涉及辩论是否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A项错误。B项错误,材料强调民主政治推动人文思想发展。雅典民主政权由公民掌握,民主不一定成为了多数人的暴政,D项错误。‎ ‎【答案】C ‎18.【解析】由材料“正好位于人体的黄金分割点;女式服装“雅典娜”中,腰带的设计使用凸显了上下身的比例关系。”说明对理性的崇尚,体现了古希腊崇尚理性之美,故选B;材料没有体现平等自由理念和开放包容精神,排除AC;材料体现不出功利实用的信息,排除D。‎ ‎【答案】B ‎19.【解析】文艺复兴时期倡导人文主义思想,“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说明注重科学精神,B正确;A是伽利略科学意义;材料没有说明反教会特权,C错误;达·芬奇是艺术巨人,不是科学巨人,D错误。‎ ‎【答案】B ‎20.【解析】材料“路德宗与加尔文教互相攻击”“英国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的教会首领……任命“国教”的大主教”反映出宗教改革中各个教派有争夺意识形态领导权的斗争,故B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宗教改革使人们获得了灵魂救助的自主权,故AD项错误;C项说法错误,错在“瓦解”。‎ ‎【答案】B ‎21.【解析】题干中的市民人文主义以自由、美德和积极生活为核心,这明显带有文艺复兴的特征,根据所学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相关知识可知,市民人文主义强调人的地位和价值,就冲击了传统的宗教神学思想,故选C;宗教改革发生于16世纪,与题干时间不符,故排除B;文艺复兴时期反对宗教神学是打着复兴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旗号,所以不可能推翻天主教会的黑暗统治,故排除C;当时世俗政府并没有居于主导地位,故D也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 ‎【答案】C ‎22.【解析】文艺复兴只限于社会上层,宗教改革主要深入到社会下层,B正确;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都没有摆脱宗教束缚,A错误;文艺复兴主要利用绘画和文学形式,宗教改革主张信仰方式改变,C错误;二者反封建力度基本相同,D错误。‎ ‎【答案】B ‎23.【解析】结合材料时间“18世纪前半期”、地点“法国”及“热衷于参加沙龙聚会,讨论的话题广泛,不再局限于传统的信仰和礼仪,思想极为活跃”可知,当时法国启蒙思想,即反对专制、提倡民主自由的思想流行,A符合题意;B、C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与史实不符。‎ ‎【答案】A ‎24.【解析】康德是德国启蒙思想家,主要倡导理性思维,“不能实现了思维方式的真正改革”说明康德主张批判质疑,理性思考,D正确;A、B和C是卢梭思想,不符合题意。‎ ‎【答案】D ‎25.【解析】材料说启蒙思想家不但创作大量的文艺作品,在上层社会宣传启蒙思想还通过大量印刷报刊等印刷品让下层群众了解和接受启蒙思想,由此可知,启蒙运动认识到了普通群众的力量,C项错误。材料反映启蒙运动认识到普通民众的力量,但不能说明启蒙运动起源于普通民众,A项错误。启蒙运动是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不是纯粹的文艺运动,B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旗帜是理性主义,不是浪漫主义,D项错误。‎ ‎【答案】C ‎26.(12分)‎ ‎【答案】‎ 信息一:孔庙由“家庙”演变成“国庙”。‎ 说明:孔子“仁”和“礼”的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的基本准则;汉武帝采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儒学在政治上取得“正统”地位;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 信息二:孔庙与学校合一,形成了“庙学一体”的格局(功能由祭祀演变成祭祀和儒学教育相结合)。‎ 说明:汉代以后孔子倡导的儒学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国家推广实施儒学教育;唐宋时期以儒家经典为主要考试内容的科举取士,孔庙成为传播儒学的圣地;“庙学合一”的官方儒家学校,是培养文化人才、官员的摇篮。‎ 信息三:孔庙的建筑规格和形制不断提高。‎ 说明:历代帝王尊孔,重视修建孔庙祭孔,祭孔是国家礼制;对孔庙建筑的规格一再提高,表明了对儒家思想文化价值的肯定。‎ 信息四:地域由曲阜到全国再向海外传播。‎ 说明:孔庙作为传播儒家文化的载体,在全国普遍建立,巩固了儒学在传统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孔庙在海内外的建立,源于孔子文化向外传播;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体现了中国文化对世界文明做出的重要贡献。‎ ‎27.(12分)‎ ‎【答案】‎ 示例1:论题:中国文明内部出现了“世界历史”的因素。‎ 思想上:以李贽为代表异端思想,否定孔子权威,呼唤个性解放;明清之际黄宗羲等思想家抨击君主专制统治;道光年间林则徐、魏源开眼看世界,倡导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并缓慢发展;出现了“工商皆本”的思想。‎ 文化上:出现了反映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红楼梦》及总结性的科学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和介绍西方历史地理的《海国图志》等。‎ 示例2:论题:论15—16世纪西方文明内部的“世界历史”因素。‎ 论述:从15—16世纪开始,西方文明内部也已出现“世界历史”因素。新航路的开辟使世界各地的文明开始会合交融,西欧国家的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促进了亚非拉地区的变革;此后开始的“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了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和近代科学的兴起,这一切都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8.(12分)‎ ‎【答案】‎ ‎(1)背景,中国:①分封制和井田制瓦解;②诸侯争霸;社会矛盾突出。雅典:③民主政治发展,但世风日下;④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自我价值。(4分)‎ ‎(2)孔子:仁。苏格拉底:理性;知德合一。相通的地方注重人的作用;强调伦理道德。(4分)‎ ‎(3)影响:儒家思想后来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苏格拉底的思想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是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思想源头。(2分)‎ ‎(4)坚持以人为本,重视道德修养,调节人际关系,构建和谐社会等。(2分)‎ ‎29.(14分)‎ ‎【答案】‎ ‎(1)思想主张:肯定私欲;要求平等。(2分)时代进步性:通过肯定私欲的合理性来宣扬个人自由,蕴含着近代人文主义思想的因素;要求平等,反对特权,具有民主启蒙色彩。(2分)‎ ‎(2)共同之处:反传统;反权威;重人性。(3分)‎ 根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极其微弱,小农经济根深蒂固;西方城市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成长迅速。(2分)‎ ‎(3)观点:启蒙运动以后人文主义向自由主义、浪漫主义演变,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阐述:启蒙运动以后的人文主义,主要表现为经济、政治上的自由主义、文化上的浪漫主义。经济上,自由主义经济思想的提出,自由贸易政策的推行,顺应了工业革命时代经济发展的需要,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政治上,自由主义性质的改革,如英国的议会改革,适应了当时经济政治的发展方向,推动了民主政治的发展;文化上,浪漫主义流派的文学、美术和音乐对社会现象的揭露,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文学艺术进入到一个新阶段。(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