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7.00 K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5章第33讲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课下达标训练新人教版

  • 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第33讲 流域的综合开发——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2018·会宁一中模拟)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黏土,它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它是巴西、阿根廷和巴拉圭三国的重要水上通道。读巴拉那河流域图,完成1~2题。‎ ‎1.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  )‎ A.地势低平,排水困难 B.全年多雨,降水丰沛 C.冬季寒冷,冻土广布 D.土质黏重,下渗容易 ‎2.关于巴拉那河流域的综合开发利用,说法正确的是(  )‎ A.上游地区多石滩、沼泽,发展航运业 B.在圣保罗附近利用资源发展钢铁工业 C.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发展季风水田农业 D.流域内部落差大,可以全流域发电 解析:第1题,巴拉那河下游分布有大面积沼泽,其主要成因是下游地势低平,排水困难;巴拉那河下游位于热带草原气候区,夏季多雨,冬季少雨;该区域为热带地区,冬季高温,不可能冻土广布;题干中有“干流及其支流两岸覆盖着黏土”的信息,土质黏重,下渗困难。第2题,巴拉那河流域上游地区多石滩、沼泽,不适宜发展航运业;从图例上看,圣保罗附近有煤铁资源,可以利用资源发展钢铁工业;下游地区地势低平,但土质黏重,不利于发展季风水田农业;从图中的等高线信息看,流域内部的下游地区水流平缓,不利于发电。‎ 答案:1.A 2.B ‎(2018·稽阳联考)奥兰治河是南部非洲一条重要河流,以奥赫拉比斯瀑布为界分中上游和下游。下图为奥兰治河及流域上、下游两地降水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6‎ ‎3.奥兰治河的汛期出现在南半球的(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4.推测奥兰治河上、下游河段最适宜重点开发的分别是(  )‎ A.发电、灌溉 B.发电、航运 C.航运、灌溉 D.灌溉、航运 解析:第3题,从图中气候资料可知,奥兰治河的降水主要集中在10月到次年的4月,即南半球夏季。第4题,奥兰治河上游降水较多,且河流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开发重点可能为发电;而下游降水较少,气候干旱,开发重点可能为灌溉。‎ 答案:3.B 4.A ‎(2018·兰州诊断)读长江荆江河段及荆江分洪工程示意图,回答5~7题。‎ ‎5.关于荆江河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泥沙沉积形成了南五洲 B.溯源侵蚀使得河道弯曲 C.荆江分洪区汛期大量蓄水 D.人民大垸不受洪水威胁 ‎6.“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的主要原因是(  )‎ A.湖泊的调节功能较弱 B.地下水位过高,补给河流 C.泥沙淤积使得河床增高 D.流速过快,河岸侵蚀严重 ‎7.关于分、蓄洪区土地利用的叙述,最符合可持续发展的是(  )‎ A.为应对特大洪水而禁止开发 6‎ B.发展湿地生态经济及旅游 C.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利用 D.开挖成湖,增强调节功能 解析:第5题,南五洲位于荆江中心,属江心洲,由泥沙淤积而成。第6题,荆江段河道弯曲,水流较缓,河床被上游带来的泥沙抬高,而且上游有川江(宜宾至宜昌)大量江水汇入,使得“万里长江,险在荆江”。第7题,分、蓄洪区土地利用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应注意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结合。A项禁止开发忽略了经济效益,不利于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C项没有考虑生态效益,且对分、蓄洪区居民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D项工程量过大,不易实施。‎ 答案:5.A 6.C 7.B ‎(2018·江门模拟)河道纵比降是指河流(或某一河段)水面沿河流方向的高差与相应的河流长度比值。读下图,完成8~9题。‎ ‎8.海拔在2 ‎000 m至4 ‎000 m之间河流流量迅速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落差大,水流速度快 B.冰川融水增多 C.湖泊补给增多 D.降水增多,汇入支流增多 ‎9.雅鲁藏布江水能最丰富的河段约距河源(  )‎ A.600~‎700 km B.1 000~1 ‎‎500 km C.1 500~1 ‎700 km D.1 ‎700 km以上 解析:第8题,读图可知,图中海拔在2 000~4 ‎000 m处,在距河源1 ‎600 km处,河道纵比降较大,河流流量较大,其主要是西南季风沿河进入,受地形影响,降水量较多,汇入的支流增多。第9题,读图可知,在距河源1 500~1 ‎700 km之间河道纵比降变化较大,说明该地区河流落差较大;同时该地区河流的流量较大,故河流水能资源丰富。‎ 答案:8.D 9.C ‎(2018·北京东城区模拟)下图为某河流水利工程建设前、后遥感影像图。读图,完成10~11题。‎ 6‎ ‎10.该段河流进行水利工程建设后(  )‎ A.大坝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 B.大坝下游水位升高,淹没水中沙洲 C.河流支流数量增加,流域面积增大 D.流量季节变化增大,两岸植被减少 ‎11.该水利工程的建设对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是(  )‎ A.大坝拦截泥沙,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 B.水库调节径流,有效防治上游洪涝灾害 C.实现水能开发,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 D.提供灌溉用水,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 解析:第10题,通过遥感图像的对比可知,大坝修建后上游河道变宽,通航条件改善;大坝建在沙洲上游,不会淹没大坝下游沙洲;流域面积无明显变化;流量季节变化变小,两岸植被增加。第11题,大坝建成后,可以实现水电开发,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要从根本上治理水土流失,还需要植树造林;水库调节径流,可有效防治下游洪涝灾害;提供灌溉用水,可以减轻干旱灾害的影响,但是不能避免干旱现象的发生。‎ 答案:10.A 11.C 二、综合题(共46分)‎ ‎12.(2018·广州统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2分)‎ 材料一 乌江为贵州省第一大河,以流急、滩多、谷狭而闻名于世,号称“天险”。乌江干流全长1 ‎037 km,流域面积8.79万 km2,天然落差2 ‎123.5 m,年均流量1 ‎650 m3‎/s,汛期为5-9月,占全年径流量的80%。六盘水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素有“江南煤都”“西南煤海”之称,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 材料二 下图示意乌江流域。‎ ‎(1)说明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8分)‎ 6‎ ‎(2)写出乌江流域梯级开发产生的综合效益。(6分)‎ ‎(3)六盘水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当地有人认为水电投资大,迁移人口困难大,六盘水地区应该紧抓煤炭资源优势,大力开发煤炭资源。你是否赞成,请说明理由。(8分)‎ 解析:(1)梯级开发,即修建大坝,防洪发电,结合工程要求主要从径流量、地形地势考虑,结合社会经济条件,主要从交通、科技、市场等方面分析。(2)梯级开发产生的综合效益主要包括发电、灌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3)赞成从煤炭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就业、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分析。不赞成从煤炭开发对生态的破坏、环境的污染等角度进行分析。‎ 答案:(1)降水丰富,支流多,径流量大;地势落差大,水流急,水能资源丰富;多峡谷,利于建坝,工程量相对较小;能源市场需求量大。‎ ‎(2)发电、灌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旅游等综合效益。‎ ‎(3)赞成:开发煤炭资源可以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可以带动电力、化工、建材、交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加就业机会;弥补枯水期水电发电量不足。‎ 或不赞成:煤炭开发造成大气、水、土壤等环境污染;破坏植被,造成水土流失;诱发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生态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减少。‎ ‎13.(2018·沈阳东北育才学校模拟)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4分)‎ 下图示意世界某区域,甲河流域有大面积的黑土区,干流建有多个梯级水电站。W国曾是原苏联的工业基地和粮仓。2013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等与W国有关方面签署协议,可在甲河流域大规模种植粮食。‎ 下表示意甲河干流梯级水电站开发前后的流量分配比例。‎ 流量分配 春季 夏秋 冬季 开发前的比例 ‎61%‎ ‎24%‎ ‎15%‎ 开发后的比例 ‎38%‎ ‎32%‎ ‎30%‎ ‎(1)说出甲河流域的地势特点,简析甲河径流量主要来自N市以上河段的自然原因。(8分)‎ ‎(2)与新疆相比,分析甲河流域发展种植业更为有利的条件。(8分)‎ 6‎ ‎(3)简析甲河干流梯级开发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8分)‎ 解析:(1)分析一个地区的地势特点主要分析该地的地势高低起伏状况,可以根据河流的流向确定。判断河流水量来源可以根据支流数量、降水量多少、纬度高低等因素来分析。(2)比较两个区域农业发展条件要先对区域进行综合分析,然后根据要求对分析内容选择性地列举比较。(3)甲河干流开发梯级水电站对W国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主要从供水、发电、发展航运、水产业及防御旱涝灾害等方面分析。‎ 答案:(1)特点: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与N市以下河段相比,以上河段:支流较多,流域面积较大;降水较多;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较弱,冬季积雪量大。‎ ‎(2)降水较多;水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风沙危害少;工农业基础好;近海,有河流和港口,水运方便,利于农产品运输。‎ ‎(3)提供较稳定的水源,缓解夏秋季农业用水的不足;为农业生产提供廉价的水电;改善河流通航条件,利于农产品运输;库区适宜发展水产业;调节径流,防御旱涝灾害。‎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