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7 M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历史二轮专题复习专题20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奥斯威辛集中营学案

  • 2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20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奥斯威辛集中营 考点一 经济危机与局部反法西斯战争 25‎ ‎1.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根源和主要影响——(b)‎ ‎(1)社会根源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②市场供需矛盾:一方面市场的虚假繁荣,促使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另一方面,美国国内贫富差距扩大,贫苦家庭比例大,限制了社会购买力。‎ ‎③投机狂热刺激了市场的虚假繁荣。‎ ‎(2)主要影响 ‎①经济方面: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②政治方面:大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各种矛盾。‎ ‎③国家关系方面:大危机导致国际局势日益紧张:资本主义国家之间;资本主义国家与殖民地和附属国之间。‎ ‎④应对举措方面:为摆脱危机,资本主义国家选择了不同方式和道路。‎ ‎2.德、日法西斯建立的原因、经过——(b)‎ ‎(1)德国 ‎①原因:经济危机的打击;《凡尔赛和约》的束缚;垄断资产阶级的推动;法西斯组织的煽动。‎ ‎②经过:1932年,纳粹党成为德国第一大党;1933年希特勒上台组阁,法西斯政权建立,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2)日本 ‎①原因:经济危机打击;专制主义、军国主义传统;军部推动。‎ ‎②经过:1936年广田弘毅上台组阁,法西斯专政初步建立,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 ‎3.德、日法西斯专政建立的异同——(c)‎ 相同点 建立原因 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历史传统 在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受到限制 都受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 政权性质 对内独裁;对外侵略 不同点 建立原因 德国受极端民族复仇情绪影响;日本则无 上台方式 德国是通过合法途径;日本是通过军部政变 发展历程 德国先上台再扩张;日本先扩张再上台 25‎ ‎4.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西班牙内战——(b)‎ ‎(1)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拉开了14年抗战的序幕。七七事变后,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斗争进入全民族抗战的新阶段。‎ ‎(2)埃塞俄比亚军民抗意斗争:1935年10月意大利入侵非洲的埃塞俄比亚;1936年5月,意大利攻占埃塞俄比亚的首都亚的斯亚贝巴,随后宣布吞并埃塞俄比亚;1941年,埃塞俄比亚解放。‎ ‎(3)西班牙内战:1936年7月西班牙内战爆发,随后德、意进行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佛朗哥建立法西斯独裁政权。‎ ‎5.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b)‎ ‎(1)1936年10月,“柏林—罗马轴心”正式形成。‎ ‎(2)1936年11月,德日签订《反共产国际协定》。‎ ‎(3)1937年,意大利加入《反共产国际协定》,结成了“柏林—罗马—东京轴心”。‎ ‎1.德、日与美国解决经济危机采取的不同方式及原因 德、日 美国 方式 同 国家干预经济 异 建立法西斯政权 实行罗斯福新政 原因 历史原因 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有浓厚的军国主义传统 美国成立之初建立的三权分立的资产阶级政体,具有民主传统 经济因素 德、日经济实力比美国弱,只有依赖国民经济军事化和对外扩张才能复苏经济 经济实力雄厚,可以通过国家干预经济的办法缓和危机 国际因素 德国受凡尔赛体系严厉制裁,日本受华盛顿体系遏制,德、日急于打破这一体系 美国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受益国,不想破坏现有秩序 个人原因 德国有代表法西斯势力的希特勒,日本军部有许多军国主义者 美国总统罗斯福代表资产阶级民主势力,要维护资本主义的自由民主制度 25‎ ‎2.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失败原因 ‎(1)对外扩张是法西斯国家的既定政策,它们为发动战争作好了充分的准备;而被侵略国家则往往不够重视,受到侵略后大多被动应付。‎ ‎(2)法西斯侵略往往是突然发动进攻,令被侵略国猝不及防。‎ ‎(3)法西斯国家属于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非常强大,而被侵略国家一般是落后国家,实力远不如法西斯国家。‎ ‎(4)当法西斯国家发动侵略时,有的国家并没有一致对外,有的国家统治者向法西斯势力妥协,有的国家内部还出现了与法西斯国家勾结的势力。‎ ‎(5)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对外侵略的军事同盟,而被侵略国家大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战线。‎ ‎(6)西方大国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麻木不仁,对其采取了姑息纵容的态度。‎ ‎3.二战爆发的原因 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主要原因 ‎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激化了资本主义各国之间的矛盾。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 历史根源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潜伏的各种矛盾;德、日的军国主义传统 ‎1.(2017·4月浙江选考·23)大数据分析为历史认识提供了新的方法。下图所示为德国在1820~1870年、1870~1913年、1913~1950年、1950~1973年四个时期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结合所学分析判断,反映1913~1950年经济增长情况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25‎ 解析 1913~1950年,德国卷入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经济变成一片废墟和萧条,③属于此时期。‎ ‎2.1932年,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在评论国际形势时说:“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与上述评论相关的历史背景是(  )‎ A.美国经济危机波及世界 B.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C.纳粹党在德国上台执政 D.日本发生“二二六”兵变 答案 A 解析 注意所给时间:1932年。1929~1933年,从美国开始的经济危机影响到整个资本主义世界,为解除经济危机对本国的破坏,各国加紧在国际市场上的争夺,使各国之间矛盾和摩擦尖锐化,A项是其背景。在解决经济危机的过程中,德日走上法西斯道路,导致了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B项是在1935年,C项是在1933年,D项是在1936年,均应排除。‎ ‎3.以下是希特勒领导的德国纳粹党《二十五条纲领》中的第四点:“只有本民族的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上述材料集中体现了纳粹党的(  )‎ A.民族主义倾向 B.沙文主义倾向 C.资本主义倾向 D.社会主义倾向 答案 A 解析 注意材料信息“凡是具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联系希特勒煽动极端民族主义情绪的知识点,可知答案为A。‎ 考点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1.英、法、美绥靖政策 ‎(1)表现 ‎①纵容日本侵占中国东北。‎ ‎②纵容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25‎ ‎③纵容德、意法西斯干涉西班牙内战。‎ ‎④纵容德国出兵吞并奥地利——平静接受。‎ ‎⑤制造慕尼黑阴谋。‎ ‎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法“宣而不战”,直到德国在西线进攻宣告绥靖政策破产。‎ ‎(2)实质:西方大国仇视社会主义,无视弱小国家利益的极端自私的强权政治。‎ ‎(3)影响 ‎①法西斯国家——助长了侵略的气焰,增强了其实力。‎ ‎②弱小国家和民族——导致局部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③反法西斯国家——暴露英、法的虚弱,作茧自缚;不利于团结,集体安全落空。‎ ‎④对战争进程——加速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4)历史教训 ‎①对侵略行为不能姑息纵容,应及时制止。‎ ‎②要肩负起大国责任和义务。‎ ‎③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 ‎(1)主要内容:1939年8月,苏德签署《苏德互不侵犯条约》,规定双方互不使用武力,不参加任何反对另一方的国家集团。‎ ‎(2)后果:欧洲集体安全体系的构建落空,德国法西斯的气焰更加嚣张,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第二次世界大战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过程——(d)‎ ‎(1)原因 ‎①经济危机影响。‎ ‎②德、日法西斯专政的建立和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 ‎③局部反法西斯战争的失败。‎ ‎④大国的绥靖政策或中立自保政策。‎ ‎(2)过程 ‎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开始大举侵华。‎ ‎②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 ‎③1936年,德国出兵莱茵非军事区,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 ‎④1937年,日本发动七七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25‎ ‎⑤1938年3月,德国吞并奥地利,9月割占苏台德地区。‎ ‎⑥1939年3月,德国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8月《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署,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b)‎ 爆发 ‎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二战爆发 扩大 ‎1941年6月,德军突袭苏联,苏德战争爆发;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1942年元旦,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共同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转折 中途岛海战(太平洋战场)、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 胜利 ‎1943年,美英盟军在北非全面反攻,实现西西里岛登陆,意大利投降。美、英、中三国召开开罗会议,苏、美、英举行德黑兰会议,协调行动。1944年开辟欧洲第二战场,1945年德国投降。1945年,中、美、英发表《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在中、美、苏的全面反击下,日本投降 ‎1.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 ‎(1)英、法等国经济和军事实力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而大大削弱,不愿与法西斯国家正面交锋。‎ ‎(2)1929年爆发的经济危机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国内兴起了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 ‎(4)英、法等国对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本能仇恨和对弱小国家的蔑视。‎ ‎(5)希特勒以反苏反共的立场,投英、法等国之所好。‎ ‎(6)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过分惩罚使英、法产生了负罪感。‎ ‎2.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原因 25‎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使其打破原来体系束缚的欲望愈加强烈。‎ ‎(2)经济危机:1929~1933年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最终促成了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拖入战争的深渊。‎ ‎(3)主要原因: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因孤立少援而未能遏制世界大战的爆发。‎ ‎(4)历史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潜伏的各种矛盾;德、日的军国主义传统。‎ ‎(5)外部因素: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给德国吃了一颗定心丸。‎ ‎3.全面认识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原因 ‎(1)思想根源:日本是一个岛国,资源匮乏,国内市场狭小,这种地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使一部分日本人有一种强烈的“危机感”,一些狂热的军国主义分子认为只有通过战争和征服别国,才能表明日本的强大。‎ ‎(2)矛盾激化:太平洋战争是美、日争夺以中国为重点的亚太地区的结果。早在19世纪末,日本和美国就开始了争夺太平洋霸权的斗争,1940年,日本正式抛出“大东亚共荣圈”的计划,不仅要占领中国,还要向东南亚扩张,建立亚洲、太平洋地区的霸权,日、美矛盾激化。‎ ‎(3)经济根源:战争经济的需要是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经济根源。日本的国力经不起长期的战争消耗,随着战争的不断扩大,日本把越来越多的人力、物力、财力消耗在中国战场,而“南进”可以获得大量石油、橡胶等战略物资。英、美等国对日本的贸易禁运,沉重打击了对战略物资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促使日本对美发动太平洋战争。‎ ‎(4)外部动因:德国在欧洲战场的胜利及攻势,客观上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成为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外部动因。‎ ‎1.(2018·4月浙江选考,21)丘吉尔发表演讲指出:“我们在经历着一场彻底的、全面的失败,而法国所遭受的打击可能比我们更甚……德国独裁者并未直接从桌子上抢走自己的食物,而是满意于被人一道菜一道菜地伺候……我们不要再对此视而不见了。”其演讲针对的事件是(  )‎ A.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 B.慕尼黑协定签订 C.德国法西斯全面进攻法国 25‎ D.美国出台中立法案 答案 B ‎2.(2018·4月浙江选考,23)下图所示为二战时期《苏军攻克柏林》海报。图中远处是柏林标志性建筑——凯旋门(勃兰登堡门)。历史不会忘记这场神圣的反法西斯战争,其中苏联军民为战胜法西斯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下列项中对苏联在二战中的贡献,表述准确的是(  )‎ ‎①莫斯科战役使德军闪电战破产 ②斯大林格勒战役根本扭转苏德战场局势 ③“霸王行动”开辟欧洲第二战场 ④光复巴黎,强渡莱茵河,会师易北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答案 A ‎3.(2017·4月浙江选考,24)《一个中国记者看二战》评述某一历史事件: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以为这样就会填饱纳粹那帮家伙贪婪无止境的肚皮。但是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该历史事件是(  )‎ A.德国吞并奥地利 B.慕尼黑协定的达成 C.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签订 答案 B 解析 “转年大战还是爆发了”,世界大战爆发于1939年,所以该事件发生在1938年,“一些大国为了自保‘平安’,竟出卖了小国主权”,结合上述信息,可知该事件是指慕尼黑协定的达成,故选B项。‎ ‎4.(2016·10月浙江选考)下图所示事件发生后,反法西斯国家应对的举措是(  )‎ 25‎ A.发表《大西洋宪章》,反对纳粹暴政 B.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反法西斯联盟 C.开辟第二战场,实施“先欧后亚”战略 D.发布《波茨坦公告》,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 答案 B 解析 图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在此之后反法西斯国家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建立了反法西斯联盟。‎ 考点三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与奥斯威辛集中营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1.法西斯暴行——(b)‎ 德:屠杀犹太人和建立奥斯威辛集中营。‎ 日:南京大屠杀和“731”细菌部队。‎ ‎2.第二次世界大战造成的危害——(b)‎ 规模空前(地区、国家、人口)、损失惨重(人员、物资、文化遗产等)。‎ ‎3.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意义——(c)‎ ‎(1)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社会主义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3)对人类社会产生的影响 ‎①整体:给人类造成空前的浩劫。‎ ‎②科技: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 ‎③经济: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 ‎④思想:人类理性进一步张扬,促进了战后反战和平运动的发展。‎ 25‎ ‎4.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c)‎ ‎(1)战败国的反思: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警惕法西斯主义死灰复燃。‎ ‎(2)战胜国的反思:绥靖政策对世界大战爆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对侵略行为不能姑息纵容,应及时制止,肩负起大国责任和义务,加强维和性国际组织的权威。‎ ‎(3)战争受害国的反思:一些国家墨守成规付出沉重的代价,创新、发展才是出路,要与时俱进。‎ ‎(4)全世界人类的反思:加强国际合作,求得共同发展。‎ ‎(二)德国法西斯的杀人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加试 ‎1.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罪行加试——(b)‎ ‎(1)集中营建立的背景:纳粹的种族主义理论和对犹太人的种族灭绝政策。‎ ‎(2)集中营的建立:1940年,德国纳粹开始在奥斯威辛建立集中营。‎ ‎(3)集中营的罪恶 ‎①1942年,德国纳粹制定了消灭犹太人的“最后解决”方案。‎ ‎②奥斯威辛集中营成为一个有计划屠杀犹太人的中心。‎ ‎③奥斯威辛集中营关押犹太人,有毒气室、焚尸间,残害犹太人。‎ ‎④据估计,奥斯威辛集中营被害人数至少有110万。‎ ‎2.奥斯威辛集中营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意义加试——(c)‎ ‎(1)是德国纳粹在人类历史上实行种族灭绝政策的一个罪证。‎ ‎(2)建立纪念馆表达对纳粹暴政的愤怒与对受害者的哀悼。‎ ‎(3)作为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保护。‎ ‎3.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做出的努力加试——(c)‎ ‎(1)1947年,波兰政府把奥斯威辛集中营改建为殉难者纪念馆,划定默哀区,表达人类对纳粹暴行的愤慨与对受害者的哀悼。‎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作为第一批具有警示意义的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加以保护。‎ ‎(3)战后,奥斯威辛集中营遗址始终以反面教材的独特形态向后人见证着曾发生的历史悲剧。‎ ‎1.多角度分析德、日对战争反省问题上的差异 25‎ ‎(1)历史根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盟国对德、日法西斯的清算程度不同。战后,盟国通过纽伦堡审判等对德国法西斯进行了彻底的清算;而东京审判,由于美国的庇护,惩处日本战犯和消灭军国主义势力不彻底。‎ ‎(2)文化传统:德国思想文化有双重性,德国哲学中理性的一面有助于它对法西斯战争进行深刻的反思;日本则缺乏深厚的哲学文化传统,宣扬皇道精神,崇尚军国主义。‎ ‎(3)地缘政治:德国地处欧洲中部地区,周围有英、法、苏等世界性强国的包围和监视;日本是岛国,周边缺乏世界性强国的威胁,而且受美国的庇护和扶植,另外,日本因人口众多,国土狭小,国人的危机感比较强。‎ ‎2.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留下的历史启迪 ‎(1)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不能重演。‎ ‎(2)人民终究是命运的主人,是社会前进的推动者。‎ ‎(3)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不同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 ‎(4)所有国家都应当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和平共处。‎ ‎(5)人类的命运休戚相关,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 ‎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1)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美苏两极格局取代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2)促进社会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发展:社会主义制度超出了一国的范围;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3)客观上推动了科学技术的发展:为第三次科技革命奠定了基础(原子能、火箭技术、电子计算机)。‎ ‎4.人类为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历史覆辙而应做出的努力 ‎(1)人类社会要铭记这一段惨痛历史记忆,德国法西斯对犹太人乃至全人类犯下了惨绝人寰的滔天罪行。人类社会只有从根本上认识纳粹德国种族理论的谬误与危害,才能避免种族歧视和种族迫害这一历史悲剧的重演。‎ ‎(2)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勇于自我反省才能赢得国际社会的原谅与尊重。日本应该像德国那样正视侵略的历史,以史为鉴,避免重走军事扩张和侵略战争的老路。欧洲警钟也提醒亚洲人民保持警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摒弃民族歧视和偏见,珍惜祖国的自强与独立才是发展的根本。‎ 25‎ ‎1.(2017·11月浙江选考)《大西洋宪章》向世界表达了“建立和平,使所有国家能够在它们境内安然自存,并保障所有地方的所有人在免于恐惧和不虞匮乏的自由中,安度他们的一生”的决心。这反映了(  )‎ A.英美苏开始联合对德意作战 B.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C.英美对法西斯国家正式宣战 D.英美联合反对法西斯暴政 答案 D 解析 《大西洋宪章》是‎1941年8月14日由美国和英国共同发表的,没有苏联,故A错误。1942年元旦,《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正式形成,故B选项错误。日军偷袭珍珠港第二天,英美对日宣战,故C选项错误。《大西洋宪章》表达了美英两国反对纳粹暴政,重建世界和平的决心,故答案为D。‎ ‎2.(2016·4月浙江选考)1938年9月,在盖洛普舆论学会进行的一次民意测验中,有34%的美国人赞同向英法出售军火,其余绝大多数人则表示反对;而1939年4月进行的民意测验则表明,有66%的美国人赞成向英法出售战争物资。对这一变化的解读,正确的是(  )‎ A.美国民众的参战热情越来越高涨 B.二战的全面爆发逐渐改变了美国的“中立”政策 C.美国提出的“先欧后亚”战略有利于英法得到援助 D.纳粹德国的侵略扩张使美国民众的孤立主义态度逐渐改变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主题是“民意测验”,并不能反映美国官方立场,排除B、C项;赞成向英法出售战略物资并不是参战,A项理解错误,排除;数据的变化体现美国民众对法西斯的扩张态度改变,故选D项。‎ ‎3.(加试题)(2016·10月浙江选考)1942年10月,爱因斯坦在一次演讲中指出,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它就被迫同德国签订那不幸的条约。不同于西方大国,它从未犯过加强德国和日本冒险家力量的罪恶。据此判断,该演讲(  )‎ 25‎ ‎①发表于斯大林格勒战役胶着之际 ②表达了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 ③致力于协调英法苏等国的相互谅解与协作 ④肯定了列宁和斯大林时期的经济建设 A.①③ B.①②④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斯大林格勒战役的时间是1942年7月至1943年2月,1942年10月斯大林格勒战役处于胶着之际,故①正确;“在(苏台德及其所在国)被出卖的日子里,别的大国粗暴地把它(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表明对欧洲集体安全体系落空的遗憾,故②正确;把苏联排斥于欧洲协作之外,表明没有做好英法苏的协调工作,故③错误;“苏联在战争中的行动显示出它在一切工业和技术领域里的伟大成就。过去25年里,它惊人的发展速度是史无前例的”表明肯定苏联二战前经济建设的成就,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4.(加试题)(2018·桐庐选考检测)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和灭绝营是(  )‎ A.奥斯威辛集中营 B.日内瓦集中营 C.巴黎集中营 D.慕尼黑集中营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造规模最大……”,符合题意的是A。‎ 25‎ ‎1.[史料理解——绥靖政策史料实证]‎ 罗斯福与丘吉尔交谈时曾提议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一个名字,丘吉尔脱口而出:“The Unnecessary War(不必要的战争)!”可见丘吉尔认为这场战争之所以发生,主要是由于(  )‎ A.德国法西斯势力的迅速膨胀 B.英法等大国的领导人决策不当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发生 D.希特勒这一人类恶魔的出现 答案 B 解析 英、法、美推行绥靖政策、中立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苏联实行中立自保政策,客观上也促使了世界大战的爆发;在局部战争期间,反法西斯势力基本上处于孤立无援、各自为战的困难境地,未形成强大的反法西斯同盟来遏制法西斯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行径。故选B。‎ ‎2.[时空观念——重大战役]‎ 下图所示二战中某次战役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盟军反攻保存了实力 B.使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宣告德军“闪电战”的破产 D.使法西斯德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 答案 D 解析 由图示中“英吉利海峡”及进攻方向等信息,可知该战役为诺曼底登陆战,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结合所学可知D项符合题意。‎ 25‎ ‎3.[时空观念——重大战役]‎ 下图所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该战役是(  )‎ A.莫斯科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库尔斯克会战 D.柏林战役 答案 B 解析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这次重要战役以攻打苏联南方伏尔加河下游的斯大林格勒,夺取苏联重要的战略物资产地高加索为目标。莫斯科位于伏尔加河上游,故A项错误;库尔斯克位于苏联西部,故C项错误;柏林战役以攻打德国首都柏林为目标,故D项错误。‎ ‎4.[时空观念——重大战役]‎ ‎(2018·温州选考评估)二战期间,美日双方在下图所示地点发生过长达半年的激烈争夺战。该战役(  )‎ A.拉开了太平洋战争的序幕 B.导致太平洋战争开始出现转折 C.推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 D.使美军此后牢牢掌握太平洋战场主动权 答案 D 解析 根据地图可知这次战役是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联系所学知识可知,从此美军牢牢掌握了太平洋战场的主动权。‎ 25‎ ‎5.[时空观念——重要国际会议]‎ ‎(2018·绍兴适应性考试)下图为《二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召开地分布图》。其中“决定在法国北部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地点是在(  )‎ 二战后期重要国际会议召开地分布图 A.① B.② C.③ D.④‎ 答案 C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决定开辟第二战场的会议是德黑兰会议,会议地点在③。‎ ‎6.[家国情怀——领土完整意识]‎ ‎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三个主要国家签署了《开罗宣言》,向世人庄严宣告:日本所窃取于中国的领土,如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这三个国家是(  )‎ A.美国、苏联、中国 B.苏联、美国、英国 C.中国、苏联、英国 D.美国、英国、中国 答案 D 解析 1943年参加开罗会议,共同发表《开罗宣言》的是美国罗斯福、英国丘吉尔、中国蒋介石,故D项符合题意。‎ ‎7.[历史阐释·对世界战争的反思]‎ ‎(2018·杭州七校选考抽检)某论文的关键词为“奥斯威辛集中营”“南京大屠杀”“纽伦堡审判”“东京大审判”。下列选项中,最可能作为其主题的是(  )‎ A.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B.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C.人不犯我,我不犯人 D.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南京大屠杀”“纽伦堡审判”可知,该论文意在提醒人们记住过去的教训,作为后来的借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 ‎8.[热点链接·钓鱼岛主权法理依据]‎ ‎(2018·绍兴选考评估)‎‎2015年9月7日 25‎ 上午,首个钓鱼岛主权馆在山东威海刘公岛开馆,纪念馆从“享有主权、宣誓主权、捍卫主权”三方面阐述了钓鱼岛的历史与主权。下列哪些国际法文件能够从法理上证明中国对钓鱼岛的主权(  )‎ ‎①《开罗宣言》 ②《德黑兰宣言》 ③《波茨坦公告》 ④《联合国家宣言》‎ A.①④ B.①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归还其侵占中国的所有领土,故①正确;《德黑兰宣言》没有涉及中国领土的内容,故②错误;《波茨坦公告》声明中、美、英三国一起致力于战胜日本以及履行《开罗宣言》等对战后日本的处理方式的决定,故③正确;《联合国家宣言》没有涉及中国领土问题,故④错误,选择B项符合题意。‎ ‎9.[人文情怀·法西斯暴行]‎ ‎(2018·定海教学评估)二战中,德、日法西斯罪行罄竹难书。其共同的罪行是(  )‎ ‎①在占领区疯狂掠夺,屠杀无辜平民 ②宣扬狭隘的民族观,疯狂地屠杀其他民族 ③使用残酷的手段,包括生物化学武器 ④成立研究细菌战的部队,用活人做试验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答案 D 解析 ①②③是二战中德日两国共同的暴行;而④只适合于日本,日军在中国东北成立了专门研制细菌武器的“731”部队,惨无人道地在活人身上进行细菌试验。‎ ‎10.[价值观引领·历史使命意识]‎ ‎(2018·温州选考评估抽检)“针对法西斯轴心国的猖狂侵略,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人民最终组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打败法西斯。”由此给人类留下的最深刻的经验和教训是(  )‎ A.正义必定战胜邪恶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制止侵略,维护和平 C.必须发展高科技武器才能最终战胜法西斯主义 D.法西斯是当前世界和平的主要威胁 答案 B 解析 题干中明显反映出反法西斯国家通过联合打败了法西斯,B项与之最相符。A项过于笼统,与题干不太相符;C项与题干完全不符;D项与当前客观事实不符。A、C、D三项均可排除,故选B。‎ ‎11.[价值观引领·战争反思]‎ 25‎ ‎(2018·临海教学评估)下列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启示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对法西斯恐怖势力的侵略行径绝不能姑息养奸 B.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可以合作共处 C.团结对敌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D.世界战争是推动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 D 解析 战争客观上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但不可能是其发展的根本动力。‎ ‎12.[综合能力——历史阐释理解]‎ ‎(加试题)(2018·义乌选考测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国内反帝爱国运动的压力下,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据理力争,达成山东问题之解决。随后,会议通过的《九国公约》又规定:“施用各种之权势,以期切实设立并维持各国在中国全境之商务实业机会均等之原则。”‎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上)》‎ 材料二 我确信,您完全可以不必付诸战争,而且不用等待就会得到您想要的一切主要的东西。我相信,我们能。不管您对布拉格政府的意图是多么不信任,您不应该怀疑英国与法国政府的能力,各项允诺完全地、公正地立即付诸实现。‎ ‎——节选自英国首相张伯伦致希特勒的信(‎1938年9月28日)‎ 材料三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张伯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华盛顿会议上山东问题解决的原因及其结果,揭示《九国公约》的实质。‎ ‎(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各项允诺”是如何“立即付诸实现”的,英法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政策?根据材料三分析这一政策的实质及导致的最终结果。‎ 答案 (1)原因:中国人民日益高涨的恢复领土和主权完整的要求;中国代表的据理力争;帝国主义调整在华利益。‎ 结果:中国收回山东主权;日本被迫放弃“二十一条”中的一些条款。‎ 实质:打破日本对中国的独占,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2)做法:英、法、德、意在慕尼黑会议上签署把苏台德等地区割给德国的协议(慕尼黑协议)。‎ 政策:绥靖政策。‎ 实质: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 25‎ 结果: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解析 第(1)问,据材料一第一句话分析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结果;从《九国公约》的规定中分析其实质。第(2)问,结合所学以及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内容、具体的事件和影响上概括分析。‎ 一、选择题 ‎1.(2018·浙江考试院选考抽检)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主任作战参谋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  )‎ A.九一八事变 B.二二六兵变 C.七七事变 D.华北事变 答案 A 解析 材料涉及“满蒙问题”,而且是关东军的侵略行径,根据所学知识可以判断答案为A。‎ ‎2.(2018·浙江考试院选考抽检)在德、日法西斯化的历史渊源中,相似点是(  )‎ ‎①重点发展军事工业 ②军部控制内阁大权 ③崇尚军国主义传统 ④信奉专制政治制度 A.①②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 在德意志统一和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改革都留下浓厚的封建残余。改革后,德国和日本都极力扩张,建立帝国。军事优先是两者特点,因此B项为相似点。②与德国无关。‎ ‎3.(2018·温州选考评估)在走向世界大战的过程中,1936年是影响巨大的一年。这一年(  )‎ ‎①广田弘毅在日本上台组阁 ②德军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③意大利吞并了埃塞俄比亚 ④德意日正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 A 解析 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发生在1936年的事件是①②③。‎ ‎4.(2018·浙江名校协作体抽检)下表是二战中某个国家卷入战争后,在与法西斯作战中前半年损失情况表,据此判断该国是(  )‎ 25‎ 领土 沦陷人口 军队人数 坦克 飞机 ‎150万平方千米 ‎7500万 ‎700万 ‎2.4万辆 ‎1.6万架 A.波兰 B.法国 C.中国 D.苏联 答案 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个国家应该是苏联。‎ ‎5.(2018·浙江考试院选考抽检)二战爆发前,法西斯侵略者在世界范围内发动的最早的局部侵略战争是(  )‎ A.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 B.德、意联合侵略西班牙 C.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D.“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建立 答案 C 解析 A项开始于1935年;B项开始于1936年;C项开始于1931年;D项本身不属于局部战争,故选C。‎ ‎6.(2018·湖州选考评估抽检)1936年,德国采取了破坏以往条约的某一行动,英国政府以这只不过是希特勒要收回“自己的私人住宅旁边的花园而已”为理由,对法西斯德国姑息纵容。据此判断,当时德国的“某一行动”是(  )‎ A.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 B.占领莱茵非军事区 C.要求割占苏台德区 D.出兵吞并奥地利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德国法西斯上台后的扩张。符合“1936年”和“自己的私人住宅旁边的花园而已”信息的只有B项。A项发生在1935年;C、D两项发生在1938年。‎ ‎7.(2018·湖州选考评估抽检)丘吉尔说:“我们不要把这次援救说成是胜利。战争不是靠撤退(敦刻尔克大撤退)而赢得,但是,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此句话中“这次援救中孕育着胜利”的含义是(  )‎ 25‎ A.粉碎了德国法西斯天下无敌的神话 B.加强了英法间的联系和合作 C.为日后英国的防御和反攻保存了实力 D.鼓舞了英法两国军队反法西斯的斗志 答案 C 解析 敦刻尔克大撤退将33万多名联军官兵撤退到英国,这就为以后的反攻保存了实力。‎ ‎8.(2018·丽水选考评估抽检)在20世纪的军事史上,曾经发生过多次空袭战,其中第一次大规模空袭战且发动空袭的一方遭到失败的是发生在二战中的(  )‎ A.苏德战场 B.西欧战场 C.北非战场 D.亚太战场 答案 B 解析 二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空袭战是德国发动的不列颠之战,结果德军遭到失败。‎ ‎9.(2018·湖州选考评估抽检)‎1939年8月22日希特勒在德国高级军事会议上说:“我明白,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我早在今年春天已做决定……接下来的最近几年里,我考虑应首先对付西方,然后再回头对付东方。”希特勒付诸这一行动的标志是(  )‎ A.突袭波兰 B.突袭法国 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空袭英国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迟早会同波兰发生一场冲突”,可判断出德军在1939年9月突袭波兰符合题意。‎ ‎10.(2018·桐乡教学评估)1942年元旦,26国代表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在宣言签字前,确定了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排列的原则。这一原则意味着(  )‎ A.承认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特殊作用 B.这个联盟实际上被四大国所控制 C.四大国在所有问题上均达成了共识 D.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 答案 A 解析 注意审题,题干要求的是《联合国家宣言》签字按照美、英、苏、中在前,其他国家按字母顺序依次排列这一原则体现了什么,通过分析可以得出体现的是四大国在反法西斯联盟中的作用比较突出,所以签字时四个国家排在前四位。‎ 25‎ ‎11.(2018·台州选考评估)在1944年的一次重大战役中,美英盟军通过海陆空立体作战,突破了希特勒吹嘘的“大西洋铁壁”。此战役使(  )‎ A.北非战场的形势发生转折 B.法西斯轴心国开始瓦解 C.德军失去了苏德战场的主动权 D.法西斯德国处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困局 答案 D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这次战役是诺曼底登陆,联系所学知识可知D项正确。‎ ‎12.(2018·金华十校命题交流)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使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变化”包括(  )‎ ‎①欧洲主宰世界的时代终结 ②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③美苏成为世界的两大强国 ④世界殖民体系迅速瓦解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D 解析 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不属于世界格局变化,排除②。‎ ‎13.(2018·绍兴选考抽检)下图所示,1939~1942年间,法西斯德国在欧洲疯狂地侵略扩张。下列按侵入时序所作的排列,准确的选项是(  )‎ A.②①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答案 C 解析 图中①为1940年7月~9月的不列颠空战;②为‎1940年6月22日,法国沦陷;③为‎1939年9月1日,德军进攻波兰;④为‎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结合所学,C项符合题意。‎ 25‎ ‎14.(2018·义乌选考评估抽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所产生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 A.消除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矛盾 B.彻底改变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性质 C.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 D.直接导致了法西斯集团内部的瓦解 答案 C 解析 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合作,但并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矛盾,因此A项是不正确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从一开始就是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因此B项也可排除;直接导致法西斯集团内部瓦解的事件是意大利的投降,因此D项也是不正确的。‎ ‎15.(2018·兰溪一中选考模拟)丘吉尔在他的《二战回忆录》中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悲剧本来是很容易避免的,善良的软弱强化了邪恶的刻毒。”丘吉尔这句话的主要意思是(  )‎ A.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没有必然性 B.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绥靖政策有很大责任 C.捷克斯洛伐克的软弱助长了希特勒的野心 D.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是法西斯 答案 B 解析 “善良的软弱”指西方大国的绥靖政策,故选B。‎ 二、非选择题 ‎16.(加试题)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认识法西斯主义的危害,避免历史悲剧重演。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的经济惩罚转嫁到了德国人民身上。成千上万从前线回来的军官们流落街头,他们不时怀念着帝国往日的荣光,“钢盔团”“前线战士同盟”等右翼武装团体,得到了国防军部的津贴。之后,经济危机使国内矛盾日益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希特勒和他的纳粹党正是利用了上述情势,乘机兴风作浪。‎ ‎——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二 在希特勒看来,战争不仅是夺取“生存空间”的手段,也成为维护“优等种族”的目的。为“彻底解决”犹太人,德国不仅进行了大规模屠杀,更建立了遍布各地的死亡集中营、毒气室、焚尸炉。尽管纳粹分子企图销毁证据,但是这些遗址仍保留下来,并成为曾经发生的历史悲剧的重要见证。——据丁建弘《德国通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分析德国法西斯专政建立的主要原因。‎ 25‎ ‎(2)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与材料二直接关联的“历史悲剧的重要见证”的遗址的名称,并说明其主要特点。根据材料二概括法西斯主义的实质。‎ 答案 (1)原因:对《凡尔赛和约》的不满,垄断资产阶级的支持,军国主义沉渣泛起,经济危机的冲击,当时的政府软弱无力,纳粹党的蛊惑宣传。‎ ‎(2)名称:奥斯威辛集中营。‎ 特点: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文化遗产,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德国法西斯建造的规模最大的集中营和灭绝营,是纳粹实行种族灭绝的铁证。‎ 实质:对外侵略性与种族灭绝性。‎ ‎17.(加试题)(2018·湖州教学评估)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世界经历了从“非战”到战争再到和平的历程。在这一历程中美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这种乐观主义的余晖中,美国国务卿弗兰克·凯洛格按照白里安的建议,提出各国保证摒弃战争、不把战争当做“推行国策的一种工具”。这一建议得到实施,‎1928年8月27日,《凯洛格—白里安公约》《非战公约》被签订。由于公约只拒绝战争并未规定制裁措施,它很快就得到60多个国家的签署。虽然公约只依靠世界舆论这种道义上的压力,但仅如此多的国家签署公约这一事实便足以促成国际紧张局势的进一步缓和。‎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起初谁也不相信……然而在经过了最初的一阵子不安之后,我开始对日本人向我国海军发动突然袭击一事感到幸灾乐祸了。多年来,我先后就日本人的威胁以及我们应当趁早采取行动以防患于未然的建议……看到我提出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实在叫人灰心丧气。不过,反过来想,要唤起我国人民奋起行动,正需要那样的灾难,一旦发生了那样的事,我就不担忧最后的结局了。——[美]司徒雷登《在华五十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在20世纪20年代为缓和国际紧张局势所做的努力。有人说《非战公约》不能达到非战的目的,谈谈你的理由。‎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的警告“被当成耳旁风”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突然袭击一事”对二战进程的影响。‎ 答案 (1)努力:倡导召开华盛顿会议,缓和了亚太地区的紧张局势。倡导签订《非战公约》,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理由:《非战公约》没有具体的制裁措施;只依靠舆论的道义上的压力;列强借助各自的“保留条件”,为以后发动战争埋下伏笔。‎ ‎(2)原因:美国在二战前推行“中立”政策。‎ 影响: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达到真正的世界规模;加速了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