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9最新】精选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章 宇宙中的地球 第5讲 地球的公转及其地理意义课后达标检测 中图版
选择题
(2018·济南一模)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我国农牧业的发展起了很大推动作用。下图为二十四节气图。读图完成1~2题。
1.下列农事活动中的谚语与“惊蛰”这一节气相吻合的是( )
A.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B.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C.东风不倒,雨下不小 D.有霜有霜,晚稻受伤
2.有关济南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寒露的夜较清明的昼短
B.小寒较大寒日出时刻早
C.立春与立冬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D.夏半年与冬半年的时间长度一样
8 / 8
解析:第1题,图示惊蛰是3月上旬,此时为春初,气温回升,土地解冻,正是春耕的好时节,农夫闲转忙,故A正确。华北地区冬小麦一般6月初成熟,东北地区是秋季收割春小麦,此时节无麦熟、晚稻等现象,故B、D错误;我国3月份还处在冬季风(西北风)控制下,故东风、下雨现象可能性较小,故C错误。第2题,图示立春与立冬关于冬至日对称,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则此两个节气太阳直射点均位于南回归线以北、赤道以南的同一纬度上,故这两天济南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C项正确。寒露是秋分之后15天,直射点在南半球;清明是春分之后15天,直射点是在北半球,但直射的纬度数是一样的,这两天中,一天的昼长应该等于另一天的夜长,A项错误;小寒距离冬至日较大寒更近,昼长更短,日出时间应该更晚,B项错误;地球在近日点附近(冬半年)运行速度较快,故相同长度内经过的时间短,则冬半年的时间长度短于夏半年,D项错误。
答案:1.A 2.C
(2018·新余模拟)下图是××市某同学9月1日在一条东西向街道面向西方拍摄的照片。读图完成3~4题。
3.照片拍摄的时间可能是( )
A.6:00 B.10:00
C.14:00 D.18:00
4.该时间之后的2个小时内,树影将( )
A.变短,顺时针移动
B.变短,逆时针移动
C.变长,逆时针移动
D.变长,顺时针移动
解析:第3题,图示树木影子朝向东北,太阳位于西南方;9月1日××市昼长夜短,18:00左右太阳位于正西方附近;则拍摄照片时间可能是备选项中的14:00。第4题,该时间之后2小时内,太阳向西运动且高度逐渐降低,则树影变长且呈顺时针移动。
答案:3.C 4.D
(2018·天津十二重点中学联考)某地理小组野外考察日志记录,某日北京时间7:00太阳从正东方升起,日落时为北京时间19:15,晚上观北极星的仰角为40°,次日白昼开始变短,北极星的仰角变大。据此回答5~6题。
5.研究小组的行进方向是( )
8 / 8
A.向西北 B.向东北
C.向西南 D.向东南
6.又经过15天,研究小组到达新营地,小组成员推测下列地理现象正确的是( )
A.赤道地区太阳从正东升起
B.北半球的昼与夜比值变小
C.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缩小
D.新露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为50°
解析:第5题,只有位于北半球才能看到北极星,且看北极星的仰角等于当地的纬度,结合材料内容,可判断该地位于北半球且向北行进。该日日出正东,说明太阳直射赤道,当地昼长应该为12小时;而该日7时日出、19:15日落,昼长长于12小时,说明行进路线与太阳视运动(一天中太阳在空中自东向西运动)方向一致,即向西行进。第6题,由日出正东方可知,出发时间为春、秋分日,该地位于北半球,次日白昼变短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昼变短、夜变长,又经过15天变化更大,则昼与夜的比值变小。
答案:5.A 6.B
(2018·石家庄模拟)某年3月9日,在挪威新奥尔松的中国北极黄河站(78°55′N,11°56′E),中国大学生北极科考团迎来极夜后首次日出。下图示意科考团拍摄的日出照片。据此完成7~9题。
7.科考团拍摄日出照片时,当地地方时和拍摄方向约是( )
A.0时 正北 B.6时 正东
C.12时 正南 D.18时 正西
8.推测该年北极黄河站极昼开始的时间是( )
A.3月31日前后
8 / 8
B.6月11日前后
C.7月3日前后
D.9月12日前后
9.夏至日,北极黄河站的观测者观测到的最小太阳高度约为( )
A.0° B.12.5°
C.22° D.34.5°
解析:第7题,极夜后首次日出,应该是正午12时,太阳出露地平面,因为该地位于北极附近,故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第8题,3月9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此地极夜结束;再过12天左右,至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此地昼夜平分;则太阳直射点再向北移动12天左右,该地出现极昼;四个备选项中A最接近。第9题,夏至日,黄河站出现极昼,最小太阳高度为子夜时的太阳高度;夏至太阳直射23°26′N,黄河站纬度约为79°N,据子夜太阳高度=90°-(90°-23°26′)-(90°-79°),可算出子夜太阳高度约为12.5°。
答案:7.C 8.A 9.B
图中A为北极点,AB为地轴,CD为赤道,箭头指示太阳直射方向,角α 为12°。读图回答10~11题。
10.此时可能是一年中的( )
A.1月、2月
B.5月、8月
C.6月、7月
D.11月、12月
11.若此后一段时间角α逐渐增大,下列现象可能出现的是( )
A.北京香山正值枫叶遍地红
8 / 8
B.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
C.非洲斑马迁往处于湿季的南部非洲
D.塔斯马尼亚岛白昼比马达加斯加岛长
解析:第10题,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的纬度为12°N。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根据太阳直射点一个月移动8°左右可推知,此时正值一年中的5月或8月。第11题,若此后一段时间角α逐渐增大,则说明太阳直射点北移,长江中下游地区进入雨季;北京香山红叶出现在秋季;非洲斑马生活在热带草原气候区,该时段应该迁往处于湿季的北部非洲;塔斯马尼亚岛所处的纬度比马达加斯加岛高,此季节白昼时间比马达加斯加岛短。
答案:10.B 11.B
(2018·淮北模拟)××市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开展正午太阳高度观测活动,下表示意部分观测记录。据此完成12~13题。
日期
9月22日
10月22日
11月22日
12月22日
1月22日
正午太
阳高度
53°
45.5°
38°
28.5°
阴天、
未观测
12.××市的纬度大约是( )
A.36°N B.38°N
C.40°N D.45°N
13.1月22日××市正午太阳高度约为( )
A.15° B.28.5°
C.38° D.45.5°
8 / 8
解析:第12题,秋分日通常在9月23日前后,××市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应该比9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53°稍小,而秋分日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根据正午太阳高度计算公式推理,××市的纬度数应略大于37°(90°-53°),因此最接近的是38°N。第13题,1月22日和11月22日大致关于冬至日对称,这两天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相当,××市的正午太阳高度大致相同,因此1月 22日××市正午太阳高度约为38°。
答案:12.B 13.C
下图是某半球的局部俯视图,FG为晨昏线,F为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OF与OE、OG经度各相差60°,阴影区域与全球其他地区日期不同。读图,回答14~15题。
14.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 )
A.10°N,60°E B.10°S,60°E
C.10°N,60°W D.10°S,60°W
15.G地昼长是( )
A.12小时 B.14小时
C.16小时 D.18小时
解析:第14题,根据地球自转方向推知该图是北半球的局部俯视图。因为F是晨昏线上纬度最高的点(切点),所以OF(地方时)为昼半球中央经线(12时)或夜半球中央经线(0时);又因为阴影区域与其他地区日期不同,所以OF和OE为日期分界线(180°经线或0时经线),综上分析可知,OF为0时经线、OE为180°经线,而OF与OE经度相差60°,所以OF为120°E,进而推知60°W为昼半球中央经线、FG为昏线。昏线FG与80°N纬线相切,且80°N及其以北为极昼,根据太阳直射点纬度与切点纬度互余的关系推算,太阳直射点位于10°N。第15题,G地为昏线FG与经线的交点,且OF为0时经线,OF与OG经度相差60°,可推算出G地日落时间为20时,因此该地昼长=2×(20-12)=16小时。
答案:14.C 15.C
8 / 8
16.(2018·梅州一模)太阳天顶角是表示太阳位置的一种方式,其与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一年中,当某地的天顶角越来越小时( )
A.昼渐长,夜渐短
B.昼渐短,夜渐长
C.昼夜长短没有变化
D.以上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
解析:选D。由图可知,太阳天顶角和正午太阳高度角是互余关系。一年中,当某地天顶角越来越小时,则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越来越大。根据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若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外的区域,此时昼渐长,夜渐短,A说法成立。若该地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区域(不包括赤道),则可能昼渐短,夜渐长,B说法成立。若该地位于赤道,则昼夜长短没有变化,C说法成立。所以三种情况都可能出现,故D正确。
(2018·扬州调研)如图为我国东北某地区昼夜长短周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7~18题。
17.我国传统上的春季是从立春到立夏,与图中对应的时间段是( )
A.a—b B.b—c
C.c—d D.d—a
18.有关该地区自然地理现象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立春阳气转—昼长夜短,气温回升
B.谷雨宜养蚕—降水增加,植被茂密
C.秋分不养田—霜冻频袭,降温明显
D.冬至不行船—径流减少,河水枯竭
8 / 8
解析:第17题,此图为我国东北地区,根据图中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可知图中右边圆圈代表春分,左边为秋分,上边为夏至,下边为冬至,由此可知立春到立夏应对应图中b—c。第18题,立春时该地昼短夜长,故A错;谷雨时东北未进入雨季(夏季),植被不茂密,故B错;冬至时东北地区河流大部分封冻,河水并不枯竭,故D错;秋分时,东北地区气温明显降低且多寒潮,故C对。
答案:17.B 18.C
8 / 8
相关文档
- 2020年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专题09 文2021-05-1315页
- 全国高考英语试题及答案山东卷2021-05-1310页
- 20192020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区域地2021-05-136页
- 2020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二 细2021-05-1311页
- 2020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专题六近2021-05-136页
- 高三高考英语专题验收卷冠名词及主2021-05-137页
- 高考英语试题福建卷完整解析版2021-05-1317页
- (新课标)广西2020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2021-05-139页
- 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大题高2021-05-134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一章宇宙中的地2021-05-13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