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9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3年高考历史备考
一、各部分的重要问题
1.政治史
(1)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分封制、皇帝制度、三省六部制、行省制度);唐朝三省体制存在的决策弊端(三省分别掌管对诏令的草拟、审核与执行,使原来独立的相权分属三个部门,结果往往出现相互掣肘、职责混淆的情况,反而降低了行政效率,)。
(2)中国民族关系与边疆管理(西部西藏、新疆,西南少数民族)。
(3)宗法制的影响。
(4)世界格局问题。(单极霸权能在某种程度上减少国际冲突,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更好地调剂国际自由经济的发展。)。
(5)英国殖民扩张问题。
(6)对斯大林贡献的评价(苏联二战后唯一能与美国抗衡)。
(7)古希腊雅典的民主政治、罗马法及评价。
(8)近代英法美德的政治制度(政治体制)的建立与特点。
(9)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抗日战争。
(10)新中国的外交政策。
(11)中国社会转型问题(古代、近现代)。
(12)从专制到民主的进程(秦汉政治、清军机处、孙中山民主思想、英美代议制)。
(13)中外民主与法制建设(中国古代的法家思想法治观念、罗马法、美国1787宪法、新中国的法制建设)。
(14)20世纪以来金融资本对经济影响的扩大问题。
(15)制度创新问题(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2.经济史
(1)中国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古代城市的发展、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城市职能(依托政治中心或军事重镇发展起来)(政治功能占主导,商业职能依附于政治职能)。
(2)中国古代手工业的发展情况(如古代纺织业、瓷器业的发展)、宋代的社会经济。古代土地制度问题(土地不均现象与社会稳定问题)。
(3)中国古代的制度创新问题(政治制度与经济制度)。
(4)近代民族经济发展问题。(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借“接收”之机,对民族资本巧取豪夺,民族工业处境艰难。)。
(5)中国近代社会与习俗的变迁。
(6)建国以来我国农村生产关系变革。
(7)关注民生,经济发展的成果应为广大民众所分享,(如防止极端的贫富分化引发工人运动)。
(8)经济全球化及其影响(如股份公司、跨国公司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等)(全球化中,在跨国公司的作用下,中国的发展问题:中国企业应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适应国际经济形势;通过立法和国际惯用手段打破跨国公司的垄断;鼓励技术创新,创立自主品牌等。);反全球化问题。
(9)二战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与人口问题。二战后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10)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知识经济的影响。
(11)制度创新、社会变革与经济革新、技术革新的关系。(辛亥革命与资本主义发展,中共诞生,改革开放)。
(12)一战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13)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中国由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变)。
(14)罗斯福新政与民生问题。
(15)两次工业革命及其影响(如对欧美和中国的影响得对照分析)。
3. 文化思想史
(1)“程朱理学”的影响(审美倾向与宋朝时期服饰的变化)。
(2)文化艺术是社会的反映,文化艺术的特征反映的社会特征(如宋代的绘画艺术,宫廷绘画、士大夫绘画和民间绘画各自形成体系,)。
(3)技术革新改变了思想文化的传播方式进而促进思想变革。
(4)中国传统文化中教育的发展(教育特点及当时教育体制的发展、教育对社会发展的功能等)。近代教育的创新与发展。
(5)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统一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的关系)。
(6)理学与心学。
二.、整体思考的问题
1、社会转型问题,前后之间的交替和变化,探究原因、影响。在方法上可以文明史范式(主要是三个部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为主进行思考。
2、文化的交流碰撞与中西文明的对话问题。(1)、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游牧文化与华夏族的农耕文化、北方的游牧文明与中原的农业文明之间的碰撞与融合。(2)、18世纪中西文明的表现及特征,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明清(前期)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为何又夭折?(3)、西方文明冲击下的近代中国。(4)、全球化趋势下人类文明继承与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5)、20世纪的战争与人类文明。
3、人类思想文化的发展历程,人类文明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承和发展,吸收先进文明成果是一个国家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源泉。这一点应引起广大备考师生的重视。(1)、中国古代文化成就及其与社会存在之间的关系。(2)、儒家思想及其地位变迁。(3)、古代史上的中西科技文化交流。(4)、近代新思想的演变和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的西学成份。(5)、中国历代思想解放运动。(6)、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的理论创新与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7)、世界近代思想文化成就及其形成原因。
4、制度变迁与社会变革。(1)、中国古代史上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2)、中外重大社会改革。(3)、世界史上民主与专制的斗争。
5、以多元史观来从不同角度去观察历史、评价历史,去分析历史问题,得出历史结论,角度多元化。如社会史视角;女性视角;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家庭伦理;文物印证;文史知识;探究学习;商旅变迁。
三、热点问题
1、社会主题(宏观调控,民主与法制,制度创新与机构改革,文化建设,统一问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等);民生问题。(如“三农”问题〈水利与1号文件(农业科技创新),粮食问题等〉,抗灾,食品安全问题、物价问题,就业问题,社会保障,发展经济与应对金融危机问题,低碳经济问题,)
2、政府需要面对的公共问题(突发公共危机、公共安全、科学决策水平〈针对城市规划〉、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公信力);
3、科技与创新发展问题,生态文明与资源、能源、交通问题(如核电安全利用、新能源的开发)
4、全球化问题,和平与发展问题,金融危机、贫困、民族冲突与中东动荡问题;中东、北非问题(关键是导致问题出现的共同原因——腐败、贫富分化、物价上涨),由此重提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如何缩小贫富差距),此外,关注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
5、民族与边疆问题
6、周年纪念问题,
1492年,哥伦布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开始远航; 152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全球航行;
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
1912年元旦,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2月12日,清帝退位,封建帝制终结;春,颁布《临时约法》;
1922年,中共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纲领和最高革命纲领;苏联成立;
1952年底,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完成;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同年秋,中日邦交正常化;
1982年,制定第四部宪法;中共十二大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相互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
1992年,海协会与海基会达成九二共识;作出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研制计划;十四大;
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共十四大;沿海经济开放区从南到北连成片,形成了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四、史观史法问题
1、对历史现象的评价方法与能力。对历史现象的评价应将其置于特定的时空进行考察。
2、史观与史法问题(历史研究的方法问题)。
3、全球史观与全球文明。
4、史料学问题。
5、西方新的史学研究方法对命题的影响,如①社会史学(主要关注人口流动状况、移民与社会程度的差异、阶层和种族的空间流动差异等);②心理史学(如全国文综卷曾以材料分析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最高统治者的心理变化);③计量史学(通过定量分析使史学研究更加精确化和科学化,经济表格应该属于此范畴);④口述史学(通过当事人的口述获取第一手材料开展历史研究,区分口述史、研究专著的区别等);⑤影视史学(影视作品折射历史事件,如反映抗战的电影与抗战历史)。
五、题型问题
1、注意开放型试题,类似2011年的42题(评材料中关于西方崛起的观点。12分),也可能命题方式有变化,但是,开放性不变,也就是说有一道开放性试题。
2、文史常识的题2013年还要注意2013年可能会继续出此类题。
五、历史预测模拟试题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模拟试题)
24.王国维撰《殷周制度论》认为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此数者,皆周之所以纲纪天下。”这一论述充分说明宗法制
A.确立了皇权独尊的政治意识
B.加强了国家对人民的控制,强化了最高执政权
C. 是西周政治的建制原则和规范社会秩序、整齐生活习俗的指导思想
D. 深刻影响了中国人对政府和统治正统性的观念
25.图4是选自菲利普·费尔南德兹所著《世界:一部历史》中的一幅示意图(注:734年淮河流域种植了水稻)。该图反映出
图4
A.黄河流域经济落后 B.北方农业发达,南方商品经济发达
C.重农抑商,保障国家的安全和政治的稳定 D.淮河、长江流域经济发达
26.王阳明认为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他的这种对人心本体的界说与下列哪一思想是一致的
A. “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
B.“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
C. “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
D. “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
27.洛克认为,因为个人自愿组成社会并组建政府,所以统治者从其统治的选民中获得权利。如果被统治者不赞成统治者的做法,那么他们有权另择他人代替统治者。这些论述事实上表明洛克的政治思想定位在
A.天赋人权 B.人民主权 C.社会契约 D.信仰自由
28.1917年4月,列宁发表 《四月提纲》,全面分析俄国革命的特点,指出应当使政权转到无产阶级和贫苦农民手中。规定在经济方面,没收地主土地,全部土地国有化;把所有银行合并为一个国家银行,由苏维埃加以监督。政治方面,由国会制共和国进到苏维埃共和国。列宁发表《四月提纲》的主要意图是
A. 鼓舞工人、农民、士兵积极参加革命
B. 转移人民斗争的视线
C. 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作准备
D. 为布尔什维克党指明革命发展的道路, 规定革命的路线。
29.义和团源于义和拳,是山东、直隶一带的民间秘密结社组织,参加者多是农民和手工业者。他们练拳习武,进行反清斗争,1899年,清政府血腥围剿义和团。1900年,义和团和清军联合作战,抗击八国联军。义和团由“反清” 到 “联清”主要是因为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义和团力量弱小,没有战斗力
C.清政府对义和团实行招抚政策 D.小生产者的社会局限性和时代局限性
30.17-18世纪发生在欧洲的启蒙运动和19世纪发生在中国的维新运动都是宣扬民权民主的思想解放运动,但两者的社会影响差别很大,其主要原因是
A.资本主义发展的程度不同 B.运动领导者的学识水平和宣传力度不同
C.宣扬民权民主思想的方式和途径不同 D.倡导者思想的丰富程度和成熟程度不同
31.1911年5月,全国范围的保路运动兴起,要求收回被清政府出卖的修筑铁路的主权。清
政府却派湖北新军前往镇压规模最大的四川保路运动。这表明
A.湖北新军现代化程度高,战斗力强大 B.维护统治是清政府的主要目的
C.清政府不敢让帝国主义的利益受损 D.革命党人积极推动,加速革命进程
32.图5是选自美国阿迈斯托所著《文明的力量》中的一幅示意图。该图反映了欧洲国家
图5
A.掠夺非洲人口 B.为本国人民寻找安置点
C.推进非洲的发展 D.争夺非洲资源
33. 1960年11月,中央发出《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毛泽东直接组织和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研。并在这期间主持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这些行动表明中共中央
A.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 B.为八字方针的提出提供理论依据
C.放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 D.坚持“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34.1984年,中共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规定,把增强企业活力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这一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把改革的中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B.规范发展模式,提高发展速度
C.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管理方式
D. 为形成对外开放格局作物质上的准备
35. 《物种起源》、《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圣经》的相同之处是
A.都想证明物质世界的进化 B.都想说明人类是怎样起源的
C.人类存在的合理性 D.探讨物竞天择规律
40.(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汉武帝特意从身份低微的士人中破格选用人才,参与国家政治中枢的主要决策,让他们能够随从左右,顾问应对,参议要政。这样,由皇帝左右的亲信近臣构成中朝。 ————摘编自吕思勉《秦汉史》
材料二 有明一代封建专制已至颠峰,其政制与政风概而言之,则是权力的高度集中,其所创设的以“私臣”治国的“内阁制度”,是这一时期国家体制的集中表现。明成祖朱棣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内阁起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 ——郭际明《明朝内阁制度浅析》
材料三 清代幕府制度日臻完善(幕府制度是清际的外官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一项特殊的制度,中央政府允许军政官员为了弥补正规官僚制度的缺陷和满足官员们个人实际工作的需要,可以在一定范围内、
一定条件下自主任用才识之士佐理政务、军务及其他各项事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和封疆大吏们在处理解决中外关系以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时,都必须考虑到涉外因素,因此,幕府制度其内部结构所涉之职名、职能、具体管理方式等都随之发生了变化。地方督抚对新型人才的引进直接导致幕府中的人员构成发生变化,新型人才增多,又因为洋务和外交已在幕府中占据主导地位,督抚大员幕府的主要职能也便发生了重大改变,地处沿海及中原的督抚大员的幕府几乎成了主办经济和外交的衙门。 晚清时的学幕大部分时间开始从事翻译西书,引进西学,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工作,幕府的文化职能发生了明显转变。 ———摘编自王玥 《试论制约晚清幕府制度变化的重要因素》
材料四 晚清社会的变动,幕府体制逐渐暴露其弊端。1907年清政府不得不进行政体改革,设幕职并分科治事,作为外官制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将省级各衙门的幕友正式列入职官范围,而且对应中央新官制,设置了一些职能清晰、分工明确的行政机构。幕职分科基本满足了社会变化带来的新的政务需求。督抚衙署无论从机构名称、职能划分、人员属性,还是政务处理方面,均开始向近代行政体制转变,幕友(又称“幕僚”、“师爷”,是封建官僚延请的办理文书、刑名、钱谷等的佐助人员,是地方统治者自行聘请的顾问、参谋和秘书)变为吏部正式备案的幕职,由对幕主个人负责转而对政府和国家负责,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更为重要的是,与幕职分科治事的变化相适应,既往依靠幕府和幕友议事决策的传统方式,也由各省相继成立的督抚衙门行政会议厅取代。———摘编自关晓红《从幕府到职官:清季外官制改革中的幕职分科治事》
(1)根据材料概括汉代中朝、明朝内阁到清朝幕府所选用人员的身份地位、佐理政务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原因。(15分)
(2)依据材料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晚清外官制改革中的幕府体制改革。(10分)
41.(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不论欧洲的情况有多么复杂,它在全球事务上的重要性却有增无减。全球各地也有不少为了促进地区性合作而成立的组织,但它们的商业重要性都比不上欧市,也从没有吸引过那么多政治人物与知识分子的注意。欧市的贸易额占全球三分之一,世上最大的银行、保险公司及金融机构有不少都设在此地,因此欧市的金融资源十分充裕。欧市的确有足够的本钱,可拨出4%或5%的国民生产毛额用在安全防御上,这些钱足够维持规模不下于当年美苏两大超强的传统与战略武力。欧洲科技与制造能力及军事工业基础也已具备,单单结合德法英意的地面部队,就足以成为世上规模数一数二、配备精良的武力,虽然士兵们也许会有语言沟通上的困难。亨廷顿(Samuel Huntington)教授几年前曾预言,下一个世纪“全球的领导权杖”,可能不是由美国手上交给日本、中国或俄罗斯,而是交到欧洲联邦的手中:欧市在政治上若能结合为一,便具备了成为二十一世纪世界最大势力的人口、资源、财力、技术与军事条件。日本、美国、苏联在投资、消费与武器上各擅胜场。欧洲在这三方面却均衡发展……二十一世纪最可能的应是欧洲世纪。
这种结论未免令人怀疑,在罗马条约签署二十五年后的今天,欧市仍存在着无数边界障碍、农业补贴、各国政府对外采购的限制以及各种工商业与进口限制。在这种情况下,欧市如何能在更棘手、更重要的领域、如移民、货币金融或军事外交政策上了取得一致?要十二或十五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结合而为一个欧洲合众国,想法是否太天真?
因此欧市的联邦派人士身负重责大任,他们必须设法整治欧洲,成为一个具冲劲的团体,能够负起世界责任,而不是只懂得躲在高墙之后,采行自私自利的政策,置国际趋势于不顾的富翁。他们必须找出既能促进内部发展,又可协助开发中世界适应世局变化的途径。如果能达到这些目标,那么二十一世纪欧洲的遭遇或许会比二十世纪更好。
——————摘编自(英)保罗·甘乃迪《挑战世纪》
评材料中关于二十一世纪是欧洲世纪的观点。(12分)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5、46、47、48四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做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做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的题号下方的方框涂黑。
45.(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税收则例是政府规定的征收商品通过税的原则和标准,亦是政府颁发的具体经济法规。政府的税收则例,要求相关人员按规定标准、手续纳税和征收,这里简称为税则制度。明代的税则制度分梁船则例和货物则例。梁船则例是向船户收取船料,原来是“以装载货物多寡为率。后从简便,乃验船梁阔狭,定收料银重轻。大抵自五尺以上榷其料至有一、二丈者”。可能是船只装载货物的多寡很难测量,所以改为梁船计征,使税收方式变得简便。货物则例是先向船户征收,再由船户向商人收取“纳料等项”。明代的货税则例是从价计征,亦称价则,即将过关商品,先官为定价,颁发定价则例,然后按价征税。清代不再先为商品定价,而是从量计征,称为税则,即各关先按各商品在当地的贵贱程度、来源,以石、车、斤、匹、件、副、箱、篓、包等商品计量单位,规定应征数目,然后按单位数量征收。改梁头则例为签量计石征收。梁船则例亦称梁头则例,是“量船之广狭,以定税之多寡,名曰梁头”。具体征收方式,“以量船之宽阔,所载货物分平、加平、补、加补四项征收钱粮”。清代梁头则例中的平料、加平料、补料、加补料是向商人征收的货物税。清代对不同种类的商品,按照不同的计量单位征收,而且对每天通过数以千百万计的船只来说,每船装载的商品各不相同,以货物论数计石为标准征收,注意到了商品价格的浮动水平与征收标准的关系。 ————摘编自邓亦兵《清代前期税则制度的变迁》
(1)指出明朝和清朝前期税则制度的区别。(5分)
(2)简要评析清朝前期税则制度改革的价值与历史意义。(10分)
46.(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孙中山立下的遗嘱是:“余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其目的在求中国之自由平等。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现在革命尚未成功。凡我同志,务须依照余所著《建国方略》、《建国大纲》、《三民主义》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继续努力,以求贯彻。最近主张开国民会议及废除不平等条约,尤须于最短期间,促其实现。是所至嘱!”而毛泽东在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时却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并且把这个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
材料二 胡锦涛在纪念孙中山诞辰140周年时说: “孙中山先生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强调‘要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新创’,孙中山先生注重学习世界上先进知识和有益思想成果,并希望结合中国的实际用来改造中国。”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在辛亥革命中“尚未成功”的遗留问题和毛泽东认为“我们完成了孙先生没有完成的民主革命”的依据。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先生“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新创”的民主思想的内容。
47.(15分)20世纪战争与和平
图12
(1)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图中①、②两条界线形成的主要原因。(7分)
(2) 根据图12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朝鲜战争的结局为中朝一方胜利的观点的合理性并分析说明朝鲜战争与当时世界格局的关系。(8分)
48.(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郑官应(1842——1923,又名郑观应)的一生是与中国近代史相始终的,是旧中国的一个缩影。他认为要把中华民族从危亡中拯救出来,就必需承认自鸦片战争以后,中国面临着一个三千来未有大变局,因此中国也需要变。他认定要与资本主义列强抗衡,就“不得不亟思控制,因变达权”。他呈给光绪的《盛世危言》的自序写道: “育才于学堂论政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同心,务实而戒虚,谋定而后动,此其体也。轮船、火炮、洋枪、水雷、铁路、电线,此其用也。中国遗其体而求其用,无论竭蹶步趋,常不相及;就令铁舰成行,铁路四达,果足恃欤?”
————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 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材料二 郑官应指出,那些西洋人恃以雄峙海外的科学技术是“积数百年研究之功始得,一旦贯通其学,神而明之,存乎其人,非偶然矣”。由此而提出组织力量译述西学,设学堂培养人才的建议。其次,他把西学分为天学、地学、人学三部分。所谓“人学”,既包括语言、文字,也包括一切政教、刑法、食货、制造、商贾、工技诸艺。由此得出的逻辑的结论,就是学习西学不仅是学习“长技”,而且要学习西方几乎所有的人文科学。郑官应说“欲强国先富国,欲富国先富民,而富民之道则不外以实业为总枢,欧美各国历史昭昭可考。”即要抵御外国的侵略就必须民富,而民富又必须国强来保护;要民富、国强则必须改革政治,削减君权,实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他认为专制政体对外已丧失御侮的力量,对内也不具有保护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能力。
————摘编自汪熙《论郑官应》 原载《历史研究》1982年第1期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郑官应对中国时局以及对西学的认识。(8分)
(2)郑官应的思想在当时很有代表性,简要说明这种思想出现的历史背景。(7分)
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24.C 25.D 26.C 27.B 28.D 29.A
30.A 31.B 32.D 33.A 34.C 35.B
24.C 从材料中的“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庙数之制;同姓不婚之制。”可知。
25.D 从图中淮河、长江流域的人口数到1000年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即可知道。
26.C
王阳明的本意是说,作为人心本体的至善是超经验界的,它不是具体的善的行为。有所为而为的善是手段,无所为而为的善才是至善。人心的至善超越世间具体的善恶。具体的善行只是无善而至善之心的自然发用流行。王阳明说人心之无善恶是要人们不要去执著具体的善行而认识本心。王阳明的学生钱德洪说,王阳明这样说是针对那些“先有乎善者”的。王阳明对人心本体的界说和心学开创人程颢的思想是一致的。程颢说:"圣人之常,以其情顺万物而无情。故君子之学,莫若廓然而大公,物来而顺应。"王阳明说的无善无恶就是无心无情,没有先入之见。有了这种心,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因此,人惟一可作的就是去“致良知”,也就是为善去恶,去私存公,来恢复良知的觉悟。A是朱熹,说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B是讲理气关系的,D是张载的思想,
27.B 从材料“所以统治者从其统治的选民中获得权利。如果被统治者不赞成统治者的做法,那么他们有权另择他人代替统治者。”可知权获于选民,选民有权另择统治者,故体现的是人民主权。
28.D 从《四月提纲》的内容可知。
29.A 意识形态的矛盾从属于民族矛盾、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反清时民族矛盾不是主要矛盾,联清时民族矛盾已上升为主要矛盾。
30.A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的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影响不如西方。
31.B 清政府镇压爱国运动无非是维护统治之需要。
32.D 从图中的时间1914年和图中重要矿床地质及资源的分布可知。
33.A《关于农村人民公社当前政策问题的紧急指示信》,毛泽东直接组织和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广东农村进行调研起草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简称农业六十条),是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解决人民公社中的问题。 并不是放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速度 。
34.C 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是改变生产关系和管理方式,使之与生产力发展相适应。
35.B《物种起源》、《人类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和《圣经》都说明人类是怎样起源的,只不过《圣经》认为人是上帝创造
40.(1)变化:汉代选用身份低微的有才能的亲信或近臣参议政要;明朝选用官位较低的官员助理皇帝处理政事;清朝前期幕府选用有才识之士佐理地方官员的政务、军务及其他各项事务,对地方官负责;晚清幕府选用的有才识之士中引进新型人才,幕友变为吏部正式备案的幕职,由对幕主个人负责转而对政府和国家负责,并处理涉外事务。(9分)
原因:专制统治的日渐消弱;社会进步和社会变化带来的新的政务需求;社会转型对军政事务的助理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6分)
(2)将幕友列入职官范围并设置新的行政机构,使得行政机构规范化,满足了社会变化带来的新的政务需求;设幕职并分科治事,成立督抚衙门行政会议厅,改变了传统的议事决策方式,开启了行政机构向近代化转型;幕友对幕主负责转为对政府和国家负责,有助于提高行政效率;幕府官员的选用与社会转型相适应,注意增加适应近代社会需要的新型人才,推进了近代化进程;清外官制改革使晚清行政体制开始向近代行政体制转变。(10分)
41.(12分)
评分标准:
一等(12~10分)
①紧扣评论对象,观点明确;
②合理引用史实,进行多角度评论;
③论证充分,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二等(9~5分)
①能够结合评论对象,观点较明确;
②引用史实,评论角度单一;
③论证较完整,表述清楚。
三等(4~0分)
①偏离评论对象,观点不明确;
②未引用史实;
③论证欠缺说服力,表述不清楚。
45.(1)明代的税则制度分梁船则例和货物则例,分别为梁船计征和从价计征,清朝货物则例改为从量计征,梁船则例改为签量计石征收。(5分)
(2)税则制度改革在当时的条件下是必要的,根据变化了的情况修改税则是顺应经济发展的;修改税则,简化税收过程符合当时全国商品流通量增大的具体形势;使不同的商品按照不同的计量单位征收更显合理(或者说是从量计征是一种进步);清代政府的税则制度改革注意到了商品价格的浮动水平与征收标准的关系,是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这是一种进步。(10分)
46.(1)遗留问题:内阁频繁更迭,总统选举有名无实,民国初年政治形同闹剧;宪法规定主权在民,但革命后普通国民的选举、监督权没有兑现;③土地税和土地国有制没有体现,妇女的参政权也没有落实。(3分)
依 据: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实现了民族平等。建立了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制度,实现了普遍平等的人权。创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实现了人民的普选权。完成土地改革,改善了人民生活。(6分)
(2)民主思想: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③五权分立。(6分)
47。(1)界线①: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战败,苏联和美国对朝鲜半岛分区受降,1948年,南朝鲜成立大韩民国,苏联支持的北朝鲜成立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界线②:1953年朝鲜战争结束,中朝两国与联合国军签订停战协定,并划分了边界。
(2)论证:中国把美韩军队打退到三八线以南,扭转朝鲜战局的战略目的;美国并没有达到侵占整个朝鲜半岛的目的。(2分)
关系:从战争的起因看:朝鲜战争是冷战的产物;从战争的过程看,朝鲜战争是从内战扩展到国际性的局部战争,是冷战格局之下的“热战”;从战争的结果看,进一步固定了朝鲜半岛的分裂局面和亚洲地区的冷战格局。(6分)
48.(1)认为中国处于变局,需变革政治和经济才能与西方抗衡,中国只有实行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君主立宪才能强国,才能富国富民。他打破了对西学的狭隘认识和理解,认为不仅要学习西方的“长技”,还要学习西方的政治和思想。这些认识符合时代发展趋势和当时的历史潮流,体现了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对西学的估价和对它含义的理解是一个巨大突破,在当时也是独具胆识的。(8分)
(2)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时代;民族资本主义不断发展;民族危机日益深重;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相继展开。(7分)
相关文档
- 2011年天津高考真题-理综生物部分-2021-05-135页
- 2015苏教版本高考化学2.3(铁及其重2021-05-136页
- 2015高考化学专题十第二单元(化学工2021-05-135页
- 高考语文之得体之谦敬词习题精编含2021-05-138页
- 高考英语3500词汇表—带音标—中文2021-05-1361页
- 高考成语复习试题汇编2021-05-1363页
-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3章第282021-05-133页
-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提分练 2021-05-1314页
- 高考试题及答案数学理科陕西卷2021-05-1311页
- 2020高考地理 选考 区域地理 第162021-05-13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