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 MB
  • 2021-05-13 发布

2020版高考生物大二轮复习 专题二 ATP、酶与物质运输 考点1 ATP与酶练习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1 ATP与酶 ‎1.关于吸能反应与放能反应的正误判断 ‎(1)糖的氧化反应是放能反应(2017·浙江4月选考,‎11A)( √ )‎ ‎(2)光合作用的碳反应是吸能反应(2017·浙江4月选考,11B)( √ )‎ ‎(3)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的过程是放能反应( × )‎ 提示 蛋白质在消化道内分解为多肽和氨基酸,是在蛋白酶、肽酶的作用下进行的,该过程既不吸能也不放能。‎ ‎(4)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是放能反应(2017·浙江4月选考,11D)( × )‎ 提示 细胞内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过程需消耗能量,属于吸能反应。‎ ‎2.有关ATP的正误判断 ‎(1)活细胞内ATP与ADP的转化只能单向进行( × )‎ 提示 活细胞进行细胞呼吸使ADP和Pi合成ATP,消耗能量的生命活动(如主动转运)又将ATP水解成ADP和Pi,ATP和ADP可以双向转化。‎ ‎(2)ATP是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2017·浙江4月选考,‎11C)( √ )‎ ‎(3)细胞质中消耗的ATP均来源于线粒体和叶绿体( × )‎ ‎(4)人长时间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每摩尔葡萄糖生成ATP的量与安静时相等( × )‎ 提示 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中部分葡萄糖会发生厌氧呼吸,其与安静时(只进行需氧呼吸)生成ATP的量不相同。‎ ‎(5)ATP与ADP在生物体内的转化如图所示,请判断下列说法:‎ a.如果发生在绿色植物体内,①②③代表光合作用,④⑤⑥代表细胞呼吸( × )‎ b.如果在一个正常生长的绿色植物体内,①过程总量一定大于⑤过程总量( √ )‎ c.如果发生在一个稳定生态系统中,则⑤贮存的能量就是生物细胞呼吸释放的部分能量( √ )‎ ‎3.有关酶的正误判断 ‎(1)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和脱氧核苷酸( × )‎ 提示 酶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不是脱氧核苷酸)。‎ ‎(2)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 )‎ 17‎ ‎(3)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 )‎ ‎(4)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 )‎ 提示 低温影响酶的活性,不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但高温能破坏酶的空间结构使酶失活。‎ ‎(5)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将酶与底物溶液在室温下混合后于不同温度下保温( × )‎ 提示 酶与底物溶液应分别保温达到相应温度后再混合。‎ 17‎ 一、ATP ‎1.ATP的结构与常用描述 ‎2.与ATP产生和消耗有关的细胞结构及生理过程 转化场所 常见的生理过程 质膜 消耗ATP:主动转运、胞吞、胞吐 细胞溶胶 产生ATP:细胞呼吸糖酵解阶段 叶绿体 产生ATP:光反应 消耗ATP:碳反应和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线粒体 产生ATP:需氧呼吸的柠檬酸循环、电子传递链阶段 消耗ATP:自身DNA复制、转录,蛋白质合成等 核糖体 消耗ATP:蛋白质的合成 细胞核 消耗ATP:DNA复制、转录等 二、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1.酶的产生部位、本质、功能及特性 17‎ ‎2.理清酶的特性及影响因素的3类曲线 ‎(1)酶的特性的曲线 ‎①图1中加酶的曲线和加无机催化剂的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高效性。‎ ‎②图2中两曲线比较表明:酶具有专一性。‎ ‎(2)各因素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曲线 ‎①分析图3和图4:温度或pH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酶促反应速率。‎ ‎②分析图5:OP段的限制因素是底物浓度,P点以后的限制因素则是酶浓度。‎ ‎3.辨清与酶相关实验设计的5个易错点 ‎(1)若底物选择淀粉和蔗糖,酶溶液为淀粉酶,验证酶的专一性,检测底物是否被分解的试剂宜选用本尼迪特试剂,不能选用碘—碘化钾溶液,因为碘—碘化钾溶液无法检测蔗糖是否被水解。‎ ‎(2)若选择淀粉和淀粉酶探究酶的最适温度,检测试剂宜选用碘—碘化钾溶液,不应该选用本尼迪特试剂,因为本尼迪特试剂需水浴加热,而该实验中需严格控制温度。另外在酶溶液和反应物混合前,需要把两者先分别放在各自所需温度下保温一段时间。‎ ‎(3)在探究酶的最适温度的实验中不宜选择过氧化氢酶催化H2O2分解,因为底物H2O2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会加快,从而影响实验结果。‎ ‎(4)在酶的最适pH探究实验中,操作时必须先将酶和底物分别置于不同pH条件下,然后再将同一pH条件下处理的底物和酶液混合,而不能把酶加入反应物中后,再加入盐酸溶液或氢氧化钠溶液。‎ ‎(5)探究酶的高效性时,对照组应为无机催化剂;探究酶的催化作用时,对照组应为不加催化剂;探究酶的专一性时,既可用同一种酶作用于不同底物,也可用不同酶作用于同一底物。‎ 题型一 考查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 ‎1.(2018·浙江模拟)下列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细胞呼吸 17‎ B.所有植物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是光合作用 C.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自放能反应 D.ATP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 答案 B 解析 植物绿色细胞中最重要的吸能反应是光合作用,所有细胞中最重要的放能反应是细胞呼吸,A正确;光合作用属于吸能反应,是植物绿色细胞内最重要的吸能反应,但根尖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B错误;吸能反应所需要的能量一般来自放能反应,C正确;ATP既是贮能物质,又是供能物质,ATP是细胞中放能反应和吸能反应的纽带,D正确。‎ ‎2.关于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 B.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过程释放能量并合成ATP C.线粒体进行需氧呼吸释放能量,不会发生吸能反应 D.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内发生的碳反应是一种吸能反应 答案 A 解析 细胞内的吸能反应常伴随着ATP的水解释放能量为其供能;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的过程释放能量,但能量都以热能的形式散失;线粒体膜上会发生一些主动转运,并且线粒体内进行DNA复制、转录等都需要消耗能量,这都是吸能反应;植物根尖不存在叶绿体,不能发生碳反应。‎ 题型二 考查ATP的化学组成和特点 ‎3.关于ATP的化学组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TP和核酸共有的元素是C、H、O、N、P B.ATP中的A表示腺嘌呤 C.含有三个高能磷酸键 D.含有腺嘌呤和脱氧核糖 答案 A 解析 组成ATP的化学元素有C、H、O、N、P;1分子腺嘌呤、1分子核糖和3分子磷酸基团组成ATP,其中含有两个高能磷酸键,A代表腺苷,由腺嘌呤和核糖组成。‎ ‎4.(2017·宁波十校期末)下列有关ATP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细胞去极化时Na+内流使ADP的含量下降 B.ATP中的“A”与构成DNA、RNA中的碱基“A”不是同一物质 C.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过程都不消耗ATP D.ATP是细胞吸能反应的直接供能物质 答案 A 解析 神经细胞去极化时Na+‎ 17‎ 内流属于易化扩散,不消耗能量,故ADP的含量不会下降,A错误;ATP中的“A”指腺苷,DNA、RNA中的碱基“A”指腺嘌呤,它们不是同一物质,B正确;质壁分离及质壁分离复原过程主要是由于水的渗透作用,该过程属于扩散,不消耗ATP,C正确;ATP作为直接能源物质,是细胞吸能反应的直接供能物质,D正确。‎ 理清“A”的4种含义 ‎(1)ATP:‎ A表示:腺苷。‎ ‎(2)核苷酸:‎ A表示:腺嘌呤。‎ ‎(3)DNA:‎ A表示:腺嘌呤脱氧核糖核苷酸。‎ ‎(4)RNA:‎ A表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 题型三 考查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5.(2018·温州选考模拟)下列能使ADP含量增加的生理过程有(  )‎ ‎①蛋白质合成 ②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 ③质壁分离 ④糖的酵解 ⑤柠檬酸循环 ⑥叶绿体中水的分解 ⑦叶绿体中RuBP固定CO2‎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答案 B 解析 蛋白质在核糖体中由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需要tRNA转运氨基酸,需要消耗能量,分解ATP,ADP含量增加,①正确;动作电位恢复为静息电位过程中有离子进出细胞,离子以主动转运的方式进出细胞时,需要消耗能量,分解ATP,ADP含量增加,②正确;质壁分离和复原是水分子的跨膜运动过程,属于扩散,不消耗能量,ADP含量不变,③错误;糖的酵解过程是需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NADH,释放少量能量,产生ATP,ADP含量减少,④错误;柠檬酸循环是需氧呼吸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二氧化碳和NADH,释放少量能量,产生ATP,ADP含量减少,⑤错误;叶绿体中的水的分解表示正在进行光反应,形成ATP,所以ADP的含量减少,⑥错误;叶绿体中RuBP固定CO2不消耗ATP,ADP含量不变,⑦错误。‎ ‎6.ATP是生物体内重要的化合物,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细胞呼吸是所有细胞生物产生ATP的重要途径 B.叶肉细胞吸收Mg2+时所需的ATP由光反应提供 17‎ C.无氧时酵母菌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内膜 D.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ATP的积累量迅速增加 答案 A 解析 绿色植物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动物和微生物合成ATP所需要的能量来自细胞呼吸,因此细胞呼吸是所有细胞生物产生ATP的重要途径,A正确;叶肉细胞以主动转运形式吸收Mg2+时所需的ATP由细胞呼吸提供;光反应阶段产生的ATP只能用于碳反应阶段,B错误;无氧时酵母菌产生ATP的主要场所是细胞溶胶,C错误;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细胞内ATP的含量能保持相对稳定,不会迅速增加,D错误。‎ 题型四 影响酶作用的因素 ‎7.(2018·杭州八校联考)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组实验:A组(‎20 ℃‎)、B组(‎40 ℃‎)和C组(‎60 ℃‎),一定反应时间后,各组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酶的化学本质可能是蛋白质 B.在t2时,C组产物总量不再增加是因为底物已经消耗完毕 C.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 D.在t3之前,若将A组温度提高‎10 ℃‎,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 答案 B 解析 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在t2时,C组产物浓度不再变化,原因是高温使酶失活;分析曲线图可知:在B组(‎40 ℃‎),反应到达化学平衡所需要的时间最短,酶的活性最高,故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B组;A组温度为‎20 ℃‎,在t3之前,若将A组温度提高‎10 ℃‎,酶活性增强,酶促反应速率会加快。‎ ‎8.(2017·浙江“9+‎1”‎联盟高三期中)科学家通过实验分别研究了pH对来自同一生物体的酶a和酶b的催化活性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将pH从2调至6,酶b的活性逐渐增强 B.酶b的催化效率始终高于酶a C.酶b具有高效性,酶a不具有高效性 D.酶a与酶b可能在不同部位起作用 17‎ 答案 D 解析 酶b的最适pH为6,pH为2时,酶b失去活性,A错误;在不同的pH条件下,酶a和酶b的活性大小有区别:pH小于5时,酶a的活性大于酶b;pH等于5时,酶b与酶a的活性相等;pH大于5时,酶b的活性大于酶a,B错误;酶都能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都具有高效性,C错误;酶a与酶b催化活性的最适pH不同,应该在该生物体的不同部位发挥作用,D正确。‎ 题型五 酶特性的实验探究及分析 ‎9.(2018·浙江“十校联盟”)某同学研究温度和pH对某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左右 B.当pH为8时,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底物浓度和酶浓度 C.随pH升高,该酶催化反应的最适温度也随之变化 D.当pH为任何一固定值时,实验结果都可以证明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 答案 A 解析 分析曲线可知,温度约为‎35 ℃‎、pH为8时,酶促反应速率相对较快;温度约为‎35 ℃‎、pH大于或小于8时;酶促反应速率均下降,所以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5 ℃‎左右,最适pH为8左右。当pH为8时,不同温度下酶促反应速率不同,此时温度为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在一定范围内,随pH的升高或降低,该酶促反应的最适温度均为‎35 ℃‎左右;但当pH过高或过低时,酶变性失活,不同温度下的反应速率可能相同,此时温度已不再是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 ‎10.(2018·湖州、衢州、丽水三市质检)下表是某校生物兴趣小组探究酶的专一性及影响酶活性因素的实验设计及结果。‎ 试管编号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2 mL 3%淀粉溶液 ‎+‎ ‎+‎ ‎+‎ ‎-‎ ‎-‎ ‎-‎ ‎2 mL 3%蔗糖溶液 ‎-‎ ‎-‎ ‎-‎ ‎+‎ ‎+‎ ‎+‎ ‎1 mL 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 ‎+‎ ‎+‎ ‎+‎ ‎+‎ ‎+‎ ‎+‎ 反应温度(℃)‎ ‎40‎ ‎60‎ ‎80‎ ‎40‎ ‎60‎ ‎80‎ ‎2 mL本尼迪特试剂 ‎+‎ ‎+‎ ‎+‎ ‎+‎ ‎+‎ ‎+‎ 红黄色深浅 ‎++‎ ‎+++‎ ‎+‎ ‎-‎ ‎-‎ ‎-‎ 17‎ 下列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本实验自变量为温度和酶的种类 B.实验中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 C.①④或②⑤的实验组合均可用于探究酶具有专一性 D.实验中红黄色深浅能说明淀粉酶的活性大小 答案 A 解析 本实验的自变量是温度和底物的种类(淀粉、蔗糖)。‎ 酶的专一性及温和性实验探究中的“变量分析”‎ 项目 实验变量分析 酶的专一性 ‎①自变量:不同底物或不同酶液;②因变量:底物是否被分解或有无产物生成;③无关变量:试剂量、底物浓度、酶浓度、反应温度、pH等 酶 的 温 和 性 温度 ‎①自变量:一系列温度梯度(至少三组);②因变量:底物的分解速度或剩余量(产物的生成速度或产生量);③无关变量:底物浓度、试剂量、酶浓度、pH等 pH ‎①自变量:一系列pH梯度(至少三组);②因变量:底物的分解速度或剩余量(产物的生成速度或产生量);③无关变量:底物浓度、试剂量、酶浓度、温度等 一、选择题 ‎1.(2018·嘉兴3月模拟)ATP是细胞中的“能量通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ATP由1个腺嘌呤、3个磷酸基团组成 B.ATP的3个磷酸基团通过高能磷酸键相连接 C.吸能反应总是与ATP的合成直接联系 D.细胞中的ATP易于生成,难于水解 答案 B 解析 ATP由一个腺苷和三个磷酸基团组成,A错误;ATP的3个磷酸基团通过高能磷酸键相连接,1个ATP分子中含有2个高能磷酸键,B正确;吸能反应一般与ATP的水解相联系,C错误;细胞中的ATP含量很少,易于消耗,且消耗后可迅速合成,D错误。‎ ‎2.下列关于“ATPADP+Pi+能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17‎ A.ATP与ADP是同一种物质的两种形态 B.①过程和②过程发生的场所是一样的 C.细胞内ATP含量很多,从而保证了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持续供应 D.ADP、ATP的相互转化,使细胞内的ATP含量处于动态平衡之中 答案 D 解析 ATP、ADP是两种不同的物质;①过程发生在细胞内需能部位,而②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叶绿体、细胞溶胶等部位;ATP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能迅速转化。‎ ‎3.(2018·浙江稽阳3月联考)ATP是细胞中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的纽带。下列有关ATP的叙述,正确的是(  )‎ A.ATP中的T是指含有3个高能磷酸键 B.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脱氧核糖和腺嘌呤 C.线粒体合成的ATP可在细胞核中发挥作用 D.机体在剧烈运动时ATP的合成速率远大于分解速率 答案 C 解析 ATP中T代表有三个磷酸基团,1个ATP中有2个高能磷酸键,A错误;ATP彻底水解的产物有磷酸、核糖和腺嘌呤,B错误;细胞核中DNA复制、转录过程所需的能量由细胞呼吸提供,C正确;ATP—ADP循环是一个动态平衡过程,机体在剧烈运动时其循环速度变快,D错误。‎ ‎4.对如图所示曲线模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酶浓度 B.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载体数量 C.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O2浓度 D.若表示需氧呼吸产生ATP的速率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 答案 A 解析 若表示酶促反应产物生成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底物已经被分解完,A错误;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是主动转运,需要载体蛋白和能量,若表示根毛细胞从土壤中吸收K+的速率与细胞呼吸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不是能量,可能是载体蛋白数量,B正确;限制光合速率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内部因素有叶绿素的量、酶量等,若表示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与光强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CO2‎ 17‎ 浓度,C正确;曲线图表示需氧呼吸强度与氧气浓度的关系,则AB段限制因素可能是温度等,D正确。‎ ‎5.(2018·湖州3月联考)过氧化氢酶能催化H2O2的分解,产生的氧气能使无色焦性没食子酸氧化生成橙红色沉淀。为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设计实验如下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管 号 ‎1%焦性没食子酸/mL ‎2%H2O2/mL 缓冲液/mL 过氧化氢酶溶液/mL 白菜梗提取液/mL 煮沸冷却后的白菜梗提取液/mL 实验 结果 ‎1‎ ‎2‎ ‎2‎ ‎2‎ ‎-‎ ‎-‎ ‎-‎ ‎+‎ ‎2‎ ‎2‎ ‎2‎ ‎-‎ ‎2‎ ‎-‎ ‎-‎ ‎+++‎ ‎3‎ ‎2‎ ‎2‎ ‎-‎ ‎-‎ ‎2‎ ‎-‎ ‎+++‎ ‎4‎ ‎2‎ ‎2‎ ‎-‎ ‎-‎ ‎-‎ ‎2‎ ‎+‎ 注:“+”的多少表示颜色的深浅。‎ A.1号管为对照组,其余都为实验组 B.1、2号管实验结果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 C.1、2、3号管实验结果说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氢酶 D.4号管颜色较浅与高温破坏酶的结构有关 答案 A 解析 该实验的目的是探究白菜梗中是否存在过氧化氢酶,自变量是白菜梗提取液的有无,则1号管和2号管是对照组,3号管和4号管是实验组,A项错误;1号管无过氧化氢酶、2号管有过氧化氢酶,即二者的自变量是过氧化氢酶的有无,其实验结果是2号管中生成的橙红色沉淀的颜色明显比1号管中的深,说明酶具有催化作用,B项正确;3号管含有白菜梗提取液,其实验结果是3号管与2号管中生成的橙红色沉淀的颜色相同,且明显比1号管深,说明白菜梗中存在过氧化氢酶,C项正确;3号管与4号管的自变量是白菜梗提取液是否经过高温处理,其实验结果是经过高温处理的组(4号管)颜色较浅,这说明4号管颜色较浅与高温破坏酶的结构有关,D项正确。‎ ‎6.(2018·湖州模拟)研究人员从木耳菜中提取过氧化物酶(POD),分别与四种不同酚类物质及H2O2进行催化反应,结果如下图所示。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图1所示的实验目的是探究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对POD活性的影响 B.当底物浓度为0.08 mmol·L-1时,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一定大于催化酚类3的 17‎ C.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会抑制POD的活性,降低浓度后POD活性就会恢复 D.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相同 答案 A 解析 由图1可知,横坐标代表不同酚类物质的浓度,纵坐标代表POD的活性,随着物质浓度的变化,POD的活性发生改变;由于POD的活性除了与底物浓度有关外,还与温度和pH有关,因此在不确定温度和pH条件是否相同且适宜的情况下,无法判断POD催化酚类2的反应速率是否大于酚类3的;由图2可知,H2O2浓度过高,POD的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并不能从图中读出降低H2O2浓度后POD活性怎么变化;高温、过酸、过碱均会使酶失活,由于不知H2O2浓度大于1.2%以后的情况,因而无法判断H2O2对POD活性的影响与温度和pH对POD活性的影响是否相同。‎ ‎7.(2017·浙江超级全能生12月模拟)如图表示在不同条件下,酶催化反应的速率(或生成物量)变化。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图①虚线表示酶量增加一倍时,底物浓度和反应速率的关系 B.图②虚线表示增加酶浓度,其他条件不变时,生成物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 C.图③不能表示在反应开始的一段时间内,反应速率与时间的关系 D.若图②中的实线表示二氧化锰的催化效率,则虚线可表示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 答案 C 解析 图③表示在反应开始时,反应速率较快,随着反应的进行,底物越来越少,反应速率会逐渐减小。‎ ‎8.(加试)欲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选择表中进行实验的一组试管是(  )‎ 试管 内容物 条件 ‎①‎ ‎1 mL10%鸡蛋清溶液+1 mL清水 ‎35 ℃‎水浴;pH=5‎ ‎②‎ ‎1 mL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 ‎38 ℃‎水浴;pH=5‎ ‎③‎ ‎1 mL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 ‎38 ℃‎水浴;pH=9‎ ‎④‎ ‎1 mL10%鸡蛋清溶液+1 mL胰蛋白酶 ‎35 ℃‎水浴;pH=9‎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答案 B 解析 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应设置不同pH作为自变量,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 ‎9.(加试)(2017·湖州期末)关于探究酶特性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17‎ A.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活动中,可选择氧气的收集量作为观察指标 B.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活动中,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 C.在“探究酶的专一性”活动中,自变量一定是酶的种类 D.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活动中,可选择本尼迪特试剂对实验结果进行检测 答案 B 解析 在“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活动中,可选择氧气的释放速率作为观察指标,酶不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平衡点,各组最终收集的氧气量是一样的,因此不可选择氧气的收集量作为观察指标,A错误;与无机催化剂相比,酶具有高效性,因此在“探究过氧化氢酶的高效性”活动中,可选择无机催化剂作为对照,B正确;在“探究酶的专一性”活动中,自变量可以是酶的种类,也可以是底物的种类,C错误;在“探究温度对淀粉酶活性的影响”活动中,若使用本尼迪特试剂,则需要水浴加热,这会对酶的活性造成影响,D错误。‎ ‎10.如图甲表示麦芽糖酶催化麦芽糖水解的模型,图乙表示在最适温度下,麦芽糖酶的催化速率与麦芽糖量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模型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其中a代表麦芽糖酶 B.限制f~g段上升的因素是酶的数量,故整个实验中应设置麦芽糖酶的量一定 C.如果温度升高或降低‎5 ℃‎,f点都将下移 D.可用本尼迪特试剂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催化分解 答案 D 解析 该模型具有严格的一一对应关系,能解释酶的催化具有专一性;由于酶在反应前后不发生变化,所以a表示酶,b为麦芽糖,c、d为葡萄糖;在此实验中自变量为麦芽糖量,所以麦芽糖酶的量为无关变量,应保持相同;因为此时温度为最适温度,所以升高或降低温度都会使酶的活性下降,f点将下降;由于反应物麦芽糖和产物葡萄糖都具有还原性,所以不能用本尼迪特试剂去鉴定麦芽糖酶是否完成对麦芽糖的分解。‎ ‎11.下列关于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酶彻底水解的产物都是氨基酸 B.同一个体的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相同、数量相同 C.酶通过降低或提高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 D.代谢的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的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 答案 D 17‎ 解析 酶彻底水解的产物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A错误;由于基因的选择性表达,同一个体的各种体细胞中,酶的种类和数量不一定相同,B错误;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率,C错误;生物代谢过程中,有些终产物可反馈调节相关酶的活性,进而调节代谢速度,D正确。‎ ‎12.若除酶外所有试剂已预保温,则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下列操作顺序合理的是(  )‎ A.加入酶→加入底物→加入缓冲液→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B.加入底物→加入酶→计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C.加入缓冲液→加入底物→加入酶→保温并计时→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D.加入底物→计时→加入酶→加入缓冲液→保温→一段时间后检测产物的量 答案 C 解析 在测定酶活力的实验中,需要保证pH和温度均相同且适宜,故缓冲液应在加入底物和酶之前加入。‎ ‎13.(2018·绍兴3月模拟)pH对两种酶作用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在某一pH下作用最强 B.不同酶的最适pH范围宽度相同 C.在各自的最适pH下,不同酶的催化效率不同 D.在一种酶的最适pH范围下,另一种酶可能失活 答案 B 解析 由图可知,酶通常在一定pH范围内起作用,在某一pH(最适pH)下作用最强,A正确;由图可知,不同酶的最适pH范围宽度不同,B错误;由图可知,在各自的最适pH下,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催化效率不同,C正确;由图可知,在一种酶的最适pH范围下,另一种酶可能失活,如在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下胰蛋白酶会变性失活,D正确。‎ ‎14.(2017·金华期末)下表所示为探究酶的专一性实验,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试管 ‎1‎ ‎2‎ ‎3‎ ‎4‎ ‎5‎ ‎6‎ 本尼迪特试剂/mL ‎2‎ ‎2‎ ‎2‎ ‎2‎ ‎2‎ ‎2‎ ‎1%淀粉溶液/mL ‎3‎ ‎/‎ ‎3‎ ‎/‎ ‎3‎ ‎/‎ ‎2%蔗糖溶液/mL ‎/‎ ‎3‎ ‎/‎ ‎3‎ ‎/‎ ‎3‎ 新鲜唾液/mL ‎/‎ ‎/‎ ‎1‎ ‎1‎ ‎/‎ ‎/‎ 蔗糖酶溶液/mL ‎/‎ ‎/‎ ‎/‎ ‎/‎ ‎1‎ ‎1‎ 实验结果 17‎ A.为保障酶的活性,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 B.指示剂可以用碘—碘化钾溶液代替 C.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葡萄糖生成 D.淀粉溶液中有杂质,不是5号试管出现轻度阳性反应的原因之一 答案 A 解析 氯离子为唾液淀粉酶的激活剂,所以为保障酶的活性,1%淀粉溶液中含有一定量的氯化钠,A正确;指示剂不能用碘—碘化钾溶液代替,因为碘—碘化钾溶液只能证明淀粉是否水解,不能证明蔗糖是否水解,B错误;利用本尼迪特试剂能检测出试管3有还原糖生成,但不能确定其是葡萄糖,C错误;5号试管出现红黄色沉淀,可能是淀粉溶液中有杂质,如含有还原糖,D错误。‎ 二、非选择题 ‎15.将牛奶和姜汁混合,待牛奶凝固便成为一种富有广东特色的甜品——姜撞奶。为了掌握牛奶凝固所需的条件,某同学在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观察混合物15 min,看其是否会凝固,结果如下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20‎ ‎40‎ ‎60‎ ‎80‎ ‎100‎ 结果 ‎15 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14 min内完全凝固 ‎1 min内完全凝固 ‎1 min内完全凝固 ‎15 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注: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 ‎(1)实验证明新鲜姜汁中含有一种酶,其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0 ℃‎和‎100 ℃‎时,15 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说明酶的活性较低,其原因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60 ℃‎时牛奶在有姜汁和没有姜汁的情况下都可以凝固,当反应进行到t时,向其中加入姜汁。如图,图中能正确表示加姜汁后牛奶凝固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________。‎ ‎(4)为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实验中“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操作中应注意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有同学说,该实验不能得出姜汁使牛奶凝固的最适温度,请提出解决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答案 (1)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2)‎20 ℃‎时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减弱 ‎100 ℃‎时高温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 ‎(3)丁 ‎(4)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 ‎(5)缩小温度范围,降低温度梯度 解析 (1)分析题图信息可知,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随温度不同凝固时间不同,又由注解可知用曾煮沸的姜汁重复这项实验,牛奶在任何温度下均不能凝固,这说明新鲜姜汁含有一种酶,该酶能将可溶状态的牛奶蛋白质转化成不溶状态。‎ ‎(2)‎20 ℃‎时温度较低,酶的活性减弱,‎100 ℃‎时高温使酶的结构遭到破坏而变性失活,因此‎20 ℃‎和‎100 ℃‎时,15 min后仍未有凝固迹象。‎ ‎(3)根据表格信息可知,‎60 ℃‎时牛奶加入姜汁后1 min内完全凝固,说明此时酶活性很强,因此当反应进行到t时,向其中加入姜汁,曲线丁能够表示加姜汁后牛奶凝固随时间变化趋势。‎ ‎(4)为提高实验的准确度,实验中“不同温度的等量牛奶中混入一些新鲜姜汁”操作中应注意的是将等量姜汁在不同温度下保温后再与对应温度的牛奶混合。‎ ‎(5)有同学说,该实验不能得出姜汁使牛奶凝固的最适温度,可以缩小温度范围,降低温度梯度,继续实验。‎ ‎16.(加试)某课外活动小组用淀粉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请回答相关问题:‎ ‎(1)酶活性是指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__,以_______________作为检测因变量的指标。‎ ‎(2)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于是活动小组又进行________(填“对照”“对比”或“重复”)实验,得到与图无显著差异的结果。查阅资料后发现,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作用下分解的。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______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常温、常压下,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 pH 1‎ 17‎ ‎ h后淀粉剩余量 (2)重复 淀粉酶 盐酸 小于 pH为3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 (3)1 h后,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 解析 (1)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据图示可知,横坐标为不同的pH,纵坐标为1 h后淀粉剩余量,故该实验的自变量是pH,因变量是1 h后淀粉剩余量。(2)当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需进行重复实验,观察结果。由于盐酸能催化淀粉水解。因此推测,该实验中淀粉可能是在淀粉酶和盐酸的作用下分解的。据图示可知,pH为3和pH为9条件下淀粉剩余量相等,但pH为3条件下的酶活性小于pH为9条件下的酶活性,原因是pH为3的条件下,有盐酸催化淀粉分解干扰实验结果。(3)比较pH为1和pH为7的实验结果可知,pH为7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小于pH为1的条件下淀粉的剩余量。故说明与盐酸相比,淀粉酶降低反应活化能的作用更显著。‎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