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00 K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限时精练(十六) 传统文化经典阅读
(用时:30分钟 分值:30分)
1.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①陈成子弑简公。孔子沐浴而朝,告于哀公曰:“陈恒弑其君,请讨之。”公曰:“告夫三子!”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君曰‘告夫三子’者!”之三子告,不可。孔子曰:“以吾从大夫之后,不敢不告也。”(《论语·宪问》)
②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
③曾子曰:“君子思不出其位。”(《论语·宪问》)
(1)解释材料③中曾子这句话的意思,并指出和材料①中孔子行为的共通点。(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这句话的意思:君子考虑问题,不应该越出其职位的范围。
共通点:都强调各司其职、恪尽职守。
(2)孔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与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精神是否矛盾?(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子提出的“位”指职守,强调各有权限,各守本分。(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蕴含的另一层意思是“在其位就要谋其政”,强调各守本分,恪尽职守)“知其不可而为之”则强调“仕”的担当,体现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两者都强调做好分内的事,所以并不矛盾。
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4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衰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子·告子上》)
(1)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孔孟“为学”的基本思想。(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子强调先德后文,教育学生要进德在前,修业在后。孟子认为求学请教的道理在于找回丢失的善心。两者都强调了“仁”在学习中的重要性。
(2)联系现实,简要谈谈你对孔孟“为学”思想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示例)我认为孔孟“为学”的思想在当今社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比如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存在着谈学习唯分数论的现象,有很多家长在教育子女时只重成绩而忽视了对孩子道德修养的提升,导致孩子成长中人格不健全的现象时有发生。而孔孟“为学”中强调的以仁为先的思想能够很好地引导我们关注人之所以学习的根本,它对于扭转现世畸形教育观念、促进人的健康成长乃至构建和谐社会存在着积极的指导意义。
参考译文
孔子说:“做子弟的年轻人,在家就要孝顺父母,出外就要尊敬兄长,做事一丝不苟,说话言而有信,博爱大众,亲近仁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文化典籍。”
孟子说:“仁,是人的(善)心;义,是人的(正)路。放弃了他的正路而不走,丢失了他的善心而不寻找,可悲啊!有人走失了鸡狗,还知道去寻找;有人丢失了善心,却不知道去寻找。求学请教的道理不在于别的,在于找回他丢失了的善心罢了。”
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子夏问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何谓也?”子曰:“绘事后素。”曰:“礼后乎?”子曰:“起予者商[注]也!始可与言《诗》已矣。”(《论语·颜渊》)
子曰:“吾自卫反鲁,然后乐正,《雅》《颂》各得其所。”(《论语·子罕》)
注 “商”即“卜商”,指子夏。
(1)分别指出上面两段文字对待学习的不同主张。(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答案 前者体现了“学思并重”的主张,后者体现了“以行促学”的主张。
(2)结合孔子的教学相长思想,谈谈你对“起予者商也”的看法。(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子夏因诗(艺术)悟道(事理),从浅近的事例发现深刻的道理,启发了孔子,这正符合孔子的教学相长思想,因此孔子说“起予者商也”。这种将学习与思考、发现等相互结合,使教学相互促进的教育思想值得我们借鉴。
参考译文
子夏问道:“‘美丽的笑脸上泛起一对酒窝,漂亮的眼睛闪闪转动,未染色的丝绸变成了艳丽的衣裳。’这几句诗是什么意思?”孔子说:“先有了白底子,然后才画上画。”子夏说:“那么礼仪是不是后于仁义呢?”孔子说:“启发我的是你卜商啊!从此可以跟你谈论《诗》了。”
孔子说:“我从卫国回到鲁国,然后把乐曲进行了整理订正,使《雅》《颂》各归适当的位置。”
4.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论语·学而》)
叔孙武叔语大夫于朝曰:“子贡贤于仲尼。”子服景伯以告子贡。子贡曰:“譬之宫墙,赐之墙也及肩,窥见室家之好。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门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论语·子张》)
(1)材料一中,子贡评价他的老师____________(原文);材料二中,因为子贡这段话,后人将“师门”称为“门墙”,成语“________________”谦称自己愧在师门。(2分)
答案 温良恭俭让 忝列门墙
(2)子贡擅长辞令,在维护老师形象上不遗余力,请结合材料二说说子贡的说话艺术。(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主要运用比喻和衬托的艺术。子贡清楚地认识到叔孙武叔借抬高自己来诋毁孔子的不良用心,巧妙地以宫墙作比,说自己的学问不高,以此来衬托孔子的学问高。并指出叔孙武叔不得其门,根本不可能了解老师学问的高深、内涵的丰富多彩。结尾讽刺叔孙武叔的平庸。
解析 根据子贡巧妙地以宫墙作比,说自己的学问不高,以此来衬托孔子的学问高,可知运用了比喻和衬托的艺术。然后根据材料具体分析。
参考译文
4
子禽向子贡问道:“先生每到一个国家,必能得知那个国家的政事,这是向人家要求来的呢,还是人家主动告诉他的呢?”子贡说:“先生是凭着与人交往时的温和、善良、庄重、谦谨、礼让而得到的。先生的这种求法,大概不同于别人的求法吧?”
叔孙武叔在朝廷对大夫们说:“子贡比仲尼强。”子服景伯把这话告诉给了子贡。子贡说:“拿围墙作个比方,我的围墙的高度只到肩膀,从外面就可以窥见里面的居室之美。我的老师的围墙有数仞之高,如果找不到他的门进去,就见不到里面宗庙的华美,各种房舍的丰富多彩。而能够找到他的门的人恐怕很少。叔孙武叔先生那样说,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
5.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2)题。(6分)
子曰:“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论语·卫灵公》)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1)孔子认为,君子实践“义”的条件有符合礼仪、________、________。(2分)
答案 态度谦逊 有诚信
(2)孔子的“杀身成仁”应如何理解?与孟子的“舍生取义”有何关联?(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孔子用“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阐述了自己的理想和行为方式,那就是在生死关头宁可舍弃自己的生命也要保全“仁”。而孟子“舍生取义”的主张,正是对孔子“杀身成仁”思想的进一步阐明。
参考译文
孔子说:“君子把义作为根本,按照礼来实践它,用谦逊的态度谈论它,靠诚信来成全它。这才是君子啊!”
孔子说:“志士仁人,绝不贪生怕死而损害仁道,只会牺牲生命来成全仁道。”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