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73.50 KB
  • 2021-05-13 发布

全国高考语文真题专题分类汇编文言文阅读含详细解答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 文言文阅读汇编 ‎(新课标卷Ⅰ)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 于休烈,河南人也。至性贞悫,机鉴敏悟。自幼好学,善属文。举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转比部员外郎,郎中。杨国忠辅政,排不附己者,出为中部郡太守。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休烈迁太常少卿,知礼仪事,兼修国史。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尝谓休烈曰:“君举必书,良史也。朕有过失,卿书之否?”对曰:“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无史籍检寻。休烈奏曰:“《国史》《实录》,圣朝大典,修撰多时,今并无本。伏望下御史台推勘史馆所由,令府县招访。有人别收得《国史》《实录》,如送官司,重加购赏。”前修史官工部侍郎韦述陷贼,入东京,至是以其家藏《国史》一百一十三卷送于官。休烈寻转工部侍郎、修国史,献《五代帝王论》,帝甚嘉之。宰 相 李 揆 矜 能 忌 贤 以 体 烈 修 国 史 与 己 齐 列 嫉 之 奏 为 国 子 祭 酒 权 留 史 馆 修 撰 以 下 之 休 烈 恬 然 自 持 殊 不 介 意 代宗即位,甄别名品,宰臣元载称之,乃拜右散骑常侍,依前兼修国史,累封东海郡公,加金紫光禄大夫。在朝凡三十余年,历掌清要,家无儋石之蓄。恭俭温仁,未尝以喜愠形于颜色。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笃好坟籍,手不释卷,以至于终。大历七年卒,年八十一。是岁春,休烈妻韦氏卒。上特诏赠韦氏国夫人,葬日给卤簿鼓吹。及闻休烈卒,追悼久之,褒赠尚书左仆射,赙绢百匹、布五十端,遣谒者内常侍吴承倩就私第宣慰。儒者之荣,少有其比。‎ ‎ (节选自《旧唐书·于休烈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幼好学,善属文 属文:撰写文章。‎ B.值禄山构难,肃宗践祚 践祚:帝王即位。‎ C.肃宗自凤翔还京,励精听受 励精:专心致志。‎ D.时中原荡覆,典章殆尽 荡覆:动荡倾覆。‎ ‎【试题答案】C ‎【试题解析】C项“励精”一词,意为“振作精神”。‎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B.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C.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D.宰相李揆矜能忌贤/以休烈修国史与己齐列/嫉之/奏为国子祭酒/权留史馆修撰以下之/休烈恬然自持/殊不介意/‎ ‎【试题答案】D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休烈忠诚机敏,谨遵职业操守。他自幼好学,入仕后受到杨国忠排挤,离京到地方任职;安禄山叛乱后,他直言不讳地回答了肃宗关于史官职责的问题。‎ B.休烈审察形势,做好本职事务。当时历经战乱,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购求当朝大典以备查检使用,最终得到前修史官韦述家藏《国史》一百余卷。‎ C.休烈淡泊名利,终生好学不倦。他虽遭贬职,却恬然处之,毫不在意,在朝三十余年,历任要职,并无多少积蓄;喜好典籍,终日捧读,直至去世。‎ D.休烈夫妇去世,尽享身后哀荣。他夫人去世,皇上特诏追赠她国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追念许久,追赠他尚书左仆射,并派专人到他家表示慰问。‎ ‎【试题答案】A ‎【试题解析】A项“谨遵职业操守”无中生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禹、汤罪己,其兴也勃焉。有德之君,不忘规过,臣不胜大庆。‎ ‎(2)而亲贤下士,推毂后进,虽位崇年高,曾无倦色。‎ ‎【试题答案】(1)大禹、商汤归罪自己,他们能够蓬勃兴起。有道德的君王,不忘改正过错,我深表庆贺。(译出大意给3分;“罪己”“规过”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2)而亲近贤才,屈身交接士人,荐举后辈,虽然位尊年高,一点倦怠的神色都没有。(译出大意给2分;“亲贤”“推毂”“曾”三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 ‎(新课标卷I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 振:救济。‎ B. 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 当:承担。‎ C. 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临:面对。‎ D. 核所积金银,著之籍 著:彰显。 ‎ ‎【答案】D【解析】D项对“著”的解释有误,在这里应是“登记、记载”之意。‎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答案】C【解析】解答此题,可先整体阅读文段,弄懂其大意是韩文对刘瑾等人的不满,文段先写刘瑾等人引导皇帝沉溺声色犬马的行为,接着写韩文对这些行为的不满。于是据此理解断句。‎ 考点定位:本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6.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韩文为官清正,关注民众生活,他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韩文刚正不屈,敢于奏议国事,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他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韩文疾恶如仇,尽力遏制权幸,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他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韩文刚者易析,饱受政敌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答案】B【解析】B项错误为:无中生有。‎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7.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答案】(1)淳安公主有三百顷皇上赏赐的田地,又想夺取任丘老百姓的产业,韩文竭力抗争才让这事停止下来。(关键词:赐、复、民业、力争各1分,句意1分)(2)‎ 韩文立即偕同各位大臣匍匐在金銮宝殿给皇帝上书,奏章递入皇宫,皇帝吃惊得哭泣着吃不下饭,刘瑾等人十分恐惧。(关键词:偕、伏阙、入、不食各1分,句意1分)‎ ‎【解析】翻译文言首先要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考点定位:此题考点为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浙江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20题。(19分)‎ 欧阳行周文集序 ‎(唐)李贻孙 ‎ 欧阳君生于闽之里,幼为儿孩时,即不与众童亲狎,行止多自处。年十许岁,里中无爱者;每见河滨山畔有片景可采,心独娱之,常执卷一编,忘归于其间。逮风月清晖,或暮而尚留,窅不能释,不自知所由,盖其性所多也。未甚识文字,随人而问章句,忽有一言契于心,移日自得,长吟高啸,不知其所止也。父母不识其志,每尝谓里人曰:“此男子未知其指何如,要恐不为汨没之饥氓也。未知其为吉凶邪?”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皆贺之曰: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自此遂日日知书,伏圣人之教,慕恺悌之化,达君臣父子之节,忠孝之际,惟恐不及。操笔属词,其言秀而多思,率人所未言者,君道之容易,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建中、贞元时,文词崛兴,遂大振耀,瓯闽之乡,不知有他人也。‎ ‎ 会故相常衮来为福之观察使,有文章高名,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于寒素中,惟恐不及。至之日,比君为芝英,每有一作,屡加赏进。游娱燕飨,必召同席。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寻而陆相贽知贡举,搜罗天下文章,得士之盛,前无伦比,故君名在榜中。常与君同道而相上下者,有韩侍郎愈、李校书观。洎君并数百岁杰出,人到于今伏之。君之文新无所袭,才未尝困。精于理,故言多周详;切于情,故叙事重复:宜其司当代文柄,以变风雅。一命而卒,天其绝邪!‎ ‎ 君于贻孙言故旧之分,于外氏为一家。故其属文之内多为予伯舅所著者,有《南阳孝子传》,《有韩城县尉厅壁记》,有《与郑居方书》,皆可征于集。故予冲幼之岁,即拜君于外家之门。大和中,予为福建团练副使日,其子价自南安抵福州,进君之旧文共十编,首尾凡若干首,泣拜请序。已诺其命矣,而词竟未就。价微有文,又早死。大中六年,予又为观察使,令访其裔,因获其孙曰澥。不可使欧阳氏之文遂绝其所传也,为题其序,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注】①窅(yǎo):怅惘。②汩没:沦落③欧:通“瓯”。‎ ‎16.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盖其性所多也 多:超过 B. 由是振发于乡里之间 振发:显扬 C.宜其司当代文柄 司:职掌 D.皆可征于集 征:验证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随人而问章句 ‎ ‎ 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 ‎ B. 乡人有览事多而熟于闻见者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C.君于贻孙言旧故之分 ‎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亦以卒后嗣之愿云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18.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叙述欧阳行周的成长历程,评定其文章特点,最后交代为文集作序的缘由,有接作序为其立传之意,读此可知欧阳行周为人为文之一斑。‎ B. 欧阳行周年少时酷爱山水与读书,尽管乡人都不喜欢他,父母也为他的将来忧心忡忡,但他天资聪颖,文笔超群,终于成为福建最著名的文士。‎ C.欧阳行周写文章语词清秀,思维敏捷,能言人所未言,说理精辟,立论周密详尽,擅长抒情,叙事委婉曲折,是韩愈、李观等人的同道。‎ D.作者痛惜欧阳行周英年早逝,未能充分施展才干,又叹其身后萧条寥落,将敬仰、追念古人的深情寓于叙事、议论之中,颇能感人。‎ ‎19.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3分)‎ 君 加 以 谦 德 动 不 逾 节 常 公 之 知 日 又 加 深 矣 君 之 声 渐 腾 於 江 淮 且 达 于 京 师 矣 时 人 谓 常 公 能 识 真 ‎2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此若家之宝也。奈何虑之过欤?(3分)‎ ‎(2)又性颇嗜诱进後生,推拔於寒素中,惟恐不及。(4分)‎ ‎16.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实词。“多”是称赞之意。‎ ‎17.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言虚词。两个“于”都是“对于”之意。‎ ‎1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理解。“乡人都不喜欢他”理解错误,乡人都赞美他,“皆贺之”。‎ ‎19.答案:君加以谦德/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日又加深矣/君之声//渐腾于江淮/且达于京师矣/时人谓常公能识真 解析:断句时应初步了解语句大意,然后根据结构特点和语言标志,先断开容易理解的语句,再依据对上下文的理解破解难点。本题借助断句的语言标志是两个句末语气词“矣”和句首发语词“且”,可先行断开。再利用文言的4字句式断开“动不逾节”“常公之知”。本段话有两处是可断可不断的。‎ 1. 答案:(1)这是你们家的宝贝啊,为什么要如此担心呢?(2)(他)生性很喜欢引导后辈进取,在家境贫寒、门第低微的人中推举选拔(人才),生怕做不到。‎ 解析:翻译时尽量以直译为主,要关注重点词语、特殊句式、固定句式,强调字字落实,力求表达通顺。第一句翻译时要抓住“奈何……欤”这一反问句式。第二句要注意省略句的特点,翻译时补上主语“他”宾语“人才”。‎ ‎(重庆卷)阅读下文,完成第8~10题。.‎ 记丐侠 来懋斋先生者,家况奇贫,性慷慨而有过人节。乡试后,捷举。意欲赴礼部试,而绌于资斧。乡人俗习,例凡临时乏资者,得招集亲友七八人各出一分于发起人,由发起人立约签字付资,毕事而次第发还之,谓之会。既而曰:“孰如成一会而筹集之。”于是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具旨酒与佳肴,以恭候之。讵知日既夕矣,无一亲故之足迹,印于其庭者。‎ 有群丐过其门,见先生家罗杯盘,必有所谓喜事者。遂麋集于户限外,争欲得杯盘狼藉之馀渖。斯时也,先生饥火与憤火交绥,于是出谓群丐曰:“予之肆筵以设席也,实以部试期迫, 赴都乏资,意欲藉亲故之集会轮资,应眉急耳。奈亲故负我,今竞食言,以致吾之酒肴为虚设。 虽然,与其鱼馁而肉敗,孰若大家共一饱。汝曹其就座,吾将为东道主而畅饮焉。”群丐登堂醊,醲饷既良,已谓先生曰:“吾侪小,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今试一问,由此达京师需金几何?”先生曰:“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群丐应声起曰:“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往往逆旅主人嘉其义而奇其事,且厚有赠馈。既抵都,群丐各分道行乞,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试后果捷南宫①,得出为某邑宰,循例省亲回籍。群丐亦促之返焉。‎ 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先生亦平淡视之。然越数日将之官,群丐请从之任所。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方踌躇间,有黠者似已久窥其意曰:“先生之作官,自作官;某等之行乞,自行乞。但使有效犬马处,则吾等愿藉之以毕馀生。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②,且自浼也。请勿作再三之虑,先生以为何如?”‎ 抵任所后,各行丐于四方,惟昏暮时潜一入署问安而已。先生亦随时资给之,然往往不受。 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至颁发赏格时,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而先生以政声卓著,由上峰保升郡守矣。先生固儒者,不耐于酬酢之烦,又淡于利禄,遂以亲老乞终养,解组③后,欲为各丐谋治生业,竟皆避之他去。先生每为人言之,辄唏嘘泣下,引为憾事。然而丐则侠矣。‎ ‎(选自《庚初广志》卷八,有删改) ‎ ‎[注]①南宮:指“礼部"。②浼:玷污。③解组:解下挂印的带子,指辞官。‎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届期先生黎明起,扫庭除 除:台阶 B.但使途无饥渴,而安抵都下足矣 但:只要 C.群丐请从之任所 之:前往 D.时邑多盗,群丐间作侦探 间:间或 ‎【答案】8.D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D项“间”此处为副词,是“暗地里,私下”的意思。‎ 本题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综合考查。做题时可采用结合语境、词性推断、代入翻译等方法进行排除。‎ ‎9.以下各组语句中,分别表现群丐的“侠义”和来懋斋先生“品性”的一组是 A.蒙先生賜以酒食,固属非分之宠 先生亦随时资给之 B.以所得资为先生应试费 试后果捷南宫,得出为某邑宰 C.若其他世俗之累,决不敢为先生浼 先生恐有所不歉,又恐背前日谊 D.悬牌累月,迄无来领者 是以屡屡破获重要案件 ‎【答案】9.C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选项中第一句是群丐对来懋斋先生感谢的话并非侠义的表现;B选项中第二句表现的是来懋斋先生的才华出众非品性;D选项中第二句阐述的对象是群丐而非来懋斋先生,故选C。‎ ‎10.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来懋斋先生家况奇贫,为人却慷慨大方,有过人的节操。乡试中举后,打算赴礼部应试,可缺乏资用。他采用民间打会的方式向亲友筹集资金,但遭到背弃。‎ B.来懋斋先生把准备招待亲友的美酒伟肴拿给乞丐们享用。了解到先生的困境,乞丐们用行乞所得资助他,并护送其赴京应试。他们的义举受到赞扬,并因此常常获得馈赠。‎ C.来懋斋先生在群丐的帮助下到达京都,如愿考中,得以出任县令。回乡省亲时,对逢迎讨好的亲友只是以平常态度对待。‎ D.来懋斋先生任职期间,乞丐们给予他很多帮助,使先生政声卓著,升任郡守,而乞丐们不求任何回报。先生辞职归乡前,想给他们谋取职业,群丐都躲开了,先生引以为憾。‎ ‎【答案】10. A ‎【解析】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A选项,原文“奔走于亲故之门者数日,始获七人之认可。然皆以情不能却,强应之而心实否之”,意为“得到了七个人的认可,虽只是碍于情谊,而内心实质并不认可”,但并未全都遭到背弃,故错。‎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23分)‎ ‎11. (1)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7分)‎ ‎①是区区者,何难之有?吾侪愿尽力焉,沿途以行乞所得,供先生食。(4分)‎ ‎【答案】①这是区区小亊,有什么艰难?我们愿意为此尽力,用沿途乞讨得到的钱物,供给先生食用。‎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是”,指示代词,译为“这”;“以”,介词,译为“用、拿”;“何难之有”,宾语前置,译为“有何难”。‎ ‎②甫抵里闬,亲故之问寒温表庆贺者,肩摩踵接。(3分)‎ ‎【答案】②刚到达乡里,亲戚朋友问寒问暖表示庆贺的人很多,肩挨肩,脚跟脚。‎ ‎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B。“甫”,译为“刚刚”;“亲故”中的“故”译为“故友”;“踵”,译为 “脚跟”。‎ ‎(2)用分隔号(/)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3分)‎ 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鳏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选自《六韬•盈虚>)‎ ‎【答案】所憎者有功必赏/所爱者有罪必罚/存善天下鰥寡孤独/振赡祸亡之家/其自奉也甚薄/其賦役役也甚寡/故万民富乐而无饥寒之色 ‎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能力层级为B。断句时,通读整句,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由易到难,由大到小,层层划分。‎ ‎(安徽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先生姓朱,讳筠,字竹君,顺天大兴人。九岁入都,十三岁通《五经》,有文名。先生少英异,至性过人,与弟文正公珪,俱擅文名,为钜公契赏。及丁父忧,服阙,不肯出仕,欲为名山大川之游。会文正公入觐,上询及先生,乃不敢引疾,谓弟曰:“汝败我雅兴矣。”‎ 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上览奏,异之,乃命开四库全书馆,御制诗以纪其事。又以《十三经》文字传写讹舛。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择儒臣校正,立石太学,奉谕缓办,因著《十三经文字同异》若干卷藏于家。于是皖、闽之士闻绪言余论,始知讲求根柢之学,四海好学能文者,俱慕从先生游。而戴征君震、王观察念孙诸人,深于经术训诂之学,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卒以撰述名于时,盖自先生发之。‎ 先生刚肠疾恶。俗流不敢至其门,寒酸有一善,誉之如不容口。其在都。载酒问字者,车辙断衢路;所至之处,从游百数十人。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其督学安徽,旌表婺源故士江永、汪绂等,祠其主于乡贤,以助朴学之士。在福建,与弟珪相代,一时传为盛事,而闽士攀辕走送者,数百里不绝。其后文正主持文教,海内名流皆以暗中索拔,多先生所赏契者,故世称据经好古之士为“朱派”云。‎ 先生穷年考古,兼好金石文字,谓可证佐经史。为文仿迁、固,尤长于叙事。书法参通六书,有隋以前体格。藏书万卷,坐客常满,谈辨倾倒一世。所至名山川,搜奇揽胜,都人士传诵吟咏,至今不辍。‎ ‎(节选自孙星衍《朱先生筠行状》)‎ 先生为人坦无城府,内友于兄弟,外好交游,称述人善,惟恐不至,即有过辙掩覆之,后进之士,多因以得名。室中自辰至夕,未尝无客,与客饮酒谈笑穷日夜,而博闻强识不衰。时于其闲属文,其文才气奇横,于毅力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为学使时,遇教官诸生贤者,亲若同辈,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去而人爱思之。所欲著书未就,有诗文集若干卷。‎ ‎(节选自姚鼐《朱竹君先生别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复奏请采录《永乐大典》逸书 逸:散失 B.奏请仿汉熙平、唐开成故事 故事:先例 C.未遇时皆在先生幕府 遇:得志 D.劝人为学先识字,语意殷勤 殷勤:周到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D项“殷勤”应解释为“情意深厚”、“恳切叮嘱”。该词意在《长恨歌》“临别殷勤重寄词”中得到体现。‎ ‎5.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乃不敢引疾 B. 御制诗以纪其事 臣乃敢上壁 日削月割,以趋于亡 C. 四海好学能文者 D. 去而人爱思之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临清流而赋诗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A项中“乃”均解释为“才”;B项中第一句“以”解释为“来”,表目的,第二句“以”表示顺承关系;C 项第一句中的“者”表示人,第二句中“者”为助词,和后句中的“也”构成判断语气;D项第一句“而”表示转折关系,第二句“而”表示顺承关系。‎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筠才智过人,淡泊名利。他年少时即通晓《五经》,以善写文章著名,深得赏识;志趣超脱,不汲汲于仕途。‎ B.朱筠倾心学问,推进学术。他倡导整理文化典籍并身体力行;重视文字训诂之学,对当时学人产生深远影响。‎ C.朱筠兴趣广泛,豪爽好客。他爱好金石书法、藏书考古,喜游名山大川;家中坐客常满,饮酒论学终日不辍。‎ D.朱筠致力文教,奖掖后进。他督学地方,尊崇先贤,引领学风;对寒门才俊极口称善,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 ‎【解析】本题是对阅读材料相关文章的综合考查,重在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层级为C级。D项“待门下学子亲若同辈”错误,原文未曾提及。‎ ‎7.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先生以为经学本于文字训诂,刊布许氏《说文》于安徽以教士。‎ 译文: ‎ ‎【解析】先生认为经学的根本就在于文字的解释,在安徽刻版印行许慎的《说文解字》,并用(它)来教授读书人。‎ ‎(2)既资深望重,则大言翰林以读书立品为职,不能趋谒势要。‎ 译文: ‎ ‎【解析】在拥有高深资历、显赫声望后,(朱筠)就声称读书人要把读书和端正品行作为职责,不能趋炎附势,拜访权势显赫之人。‎ ‎(3)其文才气奇横,于义理事物情态无不包,所欲言者无不尽。‎ 译文: ‎ ‎【解析】他的文章才能和气势奇特奔放,对于阐明义理的事物和情感没有不包含的,谈论的话题没有不深刻彻底的。‎ ‎(北京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偃虹堤记 有自岳阳至者,以滕侯【】之书、洞庭之图来告曰:“愿有所记。”予发书按图,自岳阳门西距金鸡之右,其外隐然隆高以长者,曰偃虹堤。问其作而名者,曰:“吾滕侯之所为也。”问其所以作之利害,曰:“洞庭,天下之至险;而岳阳,荆、潭、黔、蜀四会之冲也。昔舟之往来湖中者,至无所寓,则皆泊南津,其有事于州者远且劳,而又常有风波之恐、覆溺之虞。今舟之至者,皆泊堤下,有事于州者近而且无患。”问其大小之制、用人之力,曰:“长一千尺,高三十尺,厚加二尺,用民力万有五千五百工,而不逾时以成。”问其始作之谋,曰:“州以事上转运使,转运使择其吏之能者行视可否,凡三反复,‎ 而又上于朝廷,决之三司,然后曰可,而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曰:“此君子之作也,可以书矣。”‎ 盖虑于民也深,则其谋始也精,故能用力少而为功多。夫以百步之堤,御天下至险不测之虞,惠其民而及于荆、潭、黔、蜀,凡往来湖中,无远迩之人皆蒙其利焉。且岳阳四会之冲,舟之来而止者,日凡有几!使堤土石幸久不朽,则滕侯之惠利于人物,可以数计哉?夫事不患于不成,而患于易坏。盖作者未始不欲其久存,而继者常至于殆废。自古贤智之士,为其民捍患兴利,其遗迹往往而在。使其继者皆如始作之心,则民到于今受其赐,天下岂有遗利乎?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滕侯志大材高,名闻当世。方朝廷用兵急人之时,常显用之。而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乃为之书。‎ 庆历六年某月某日记。‎ ‎(取材于《欧阳文忠公集》)‎ 注释:【1】滕侯:即滕子京,北宋人,屡遭贬黜,其时被贬,任岳州知州。‎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愿有所记 愿:希望 B.覆溺之虞 虞:料想 C.使堤土石幸久不朽 使:假如 D.常显用之 常:曾经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予发书按图 我打开书信并查看洞庭之图 B.问其所以作之利害 问滕侯的建堤动机和修建的利弊 C.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 ‎(各级官员)都不能轻视滕侯的具体策划 D.此滕侯之所以虑,而欲有纪于后也 这就是滕侯思虑并想记录下来传告后世的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文章认为,滕侯对偃虹堤的周密策划和精心施工,是出于他对百姓深切的关怀和热爱。‎ B.古代不少利国利民的工程,由于年深日久缺乏维护,往往成了废弃的遗迹,令人遗憾。‎ C.滕子京请欧阳修作《偃虹堤记》,是为了记载岳州面貌的改变和百姓安居乐业的情景。‎ D.《偃虹堤记》是一篇应邀之作,欧阳修在文中借赞美滕侯表达了心中理想的为官之道。‎ ‎12.《偃虹堤记》写到“(滕侯)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请在方格里填写《岳阳楼记》中内容与之相关的文句。(3分)‎ ‎13.欧阳修的《偃虹堤记》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堪称姊妹篇,内容相得益彰。谈谈你从两篇《记》所抒发的为官情怀中获得的感悟。(200字左右)(12分)‎ ‎8.答案:‎ 夫虑熟谋审/力不劳而功倍/作事可以为后法/一宜书/不苟一时之誉/思为利于无穷/而告来者不以废/二宜书/岳之民人与湖中之往来者//皆欲为滕侯纪/三宜书/以三宜书不可以不书 解析:“一宜书”“二宜书”“三宜书”已经标明了层次,然后通过一些具体的动词和虚词来划分,难度不大。‎ ‎9.答案:B 解析:覆溺之虞,“虞”的意思是担心、担忧,与上句“风波之恐”的“恐”意思接近。‎ ‎10.答案:C 解析:“皆不能易吾侯之议也”译为“(他们)都不能改变我们太守的主意”。“易”。此处为“改变”意。‎ ‎11.答案:C 解析:文章最后一段作者主要解释了作文的目的和原因:1.让后人效法滕侯的做事行为;2.告诉后代不要废弃;3.太守受人民拥戴,共有此意。重点不在于描写安居乐业的情景。‎ ‎12.答案: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 政通人和 百废具(俱)兴 解析:试题中“功未及就,退守一州,无所用心,略施其余,以利及物”是指滕子京在仕途不顺的境遇下仍心为百姓,勤于政事,惠及百姓做出一定政绩的具体陈述,与《岳阳楼记》的此句意义相似,考生可能易错答“先天下之忧而忧”等名句,但这些名句都是作者抒发个人情怀的句子,与题干中给出的句子不符。‎ ‎13.答案:感悟角度:‎ ‎(1)以天下为己任,“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时刻把百姓放在心上,“虑于民也深,则谋其始也精”。‎ ‎(3)即使自己身处逆境,也要为百姓谋利,有所作为。‎ 解析:此题首先要指出两篇《记》抒发的为官情怀。《岳阳楼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句体现了为官忧国忧民的情怀。《偃虹堤记》“虑于民也深”等句体现出以民为本,仕途受阻也依然保持自我高尚的德行情怀。然后要从两篇《记》抒发的情怀出发来谈感悟,要能联系实际,要有分析。与过去阅读延伸题的答题思路完全一致。‎ ‎(福建卷)阅读下文面的文言文,完成2~5题。‎ 张祖传 ‎[明]张岳 张祖,字彦宗,以字行。十三岁,父祖继殁,独奉母以居。‎ 洪武改元,闽中法令严核,绳吏之法尤峻。惮应役者邀祖斩右大指以自黜。祖疑之,入白母。母曰:“法可避也,指斩不可复续,盍去诸?”遂避匿。未几,斩指事觉,诏逮捕戍边。犯者言张某始与某辈约如此。逮久弗获。会天变肆赦,乃归。室中空虚,至系马槛牛,毁斗桶为薪。念非力学无以树门户,于是决意习儒业。是时,诏民田八顷以上家,择子若①孙一人为吏。县檄至,祖挥之弗受,执卷奋曰:“吾而吏耶?”令白按察司,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使者熟视之,曰:“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遂挟以去。‎ 祖既通儒术,兼晓九章算法。时方行方田②令,即以其事属之。文案盈几,祖精勤不舍,‎ 昼夜栉理而错画之,皆有绪可按据。‎ 建文时,祖为吏部吏。未几,云南布政张公召入为尚书,于属吏多所更易,独言张某老成,守法不易也。时帝方与方孝孺辈讲求古治,经济之事多变太祖旧章,章奏日下吏部。祖密言于曰:“高皇帝起布衣,有天下,立法创制,规模远矣。为治当责实效。今法制已定,日有变更,未必胜于旧,徒使异议者以为口实,盍先其急者?”紞深然之,而夺于群议,不能用。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紞曰:“无逾祖矣。”授留守知事。‎ 及靖难师渡江,祖为安吉县丞。紞被谴自经③,舁尸归,属吏无敢往视,祖独往经理其殡。殡毕,哭奠而去。时人义之。‎ 安吉在万山中,向多逋民④,隐田不以自实,财赋甚少。祖至,清勤自持,敬礼贤士大夫,与讲究磨砺。在职九年,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不可胜计。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⑤输税,免其罪。声称著闻,以最荐升湖广按察司经历。行至吴桥卒,惟一子扶丧归。‎ ‎(摘编自《小山类稿》)‎ ‎[注]①若:或者。②方田:指方田均税法。紞被谴自经:朱棣登位,张紞被解除职务后自杀。④逋民:逃到本地的百姓。⑤占籍:自外地迁来的成为有户籍的当地居民。‎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绳吏之法尤峻 绳:捆绑。 B.即以其事属之摇 属:交付。‎ C.无逾祖矣 逾:超过。 D.不可胜计 胜:尽。‎ ‎3.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张祖尽于职尽责的一组是(3分)‎ ‎①闽中法令严核 ②复檄祖往,固弗受如县 ‎③昼夜栉理而错画之 ④为治当责实效 ‎⑤稽核财赋,修筑陂塘圩岸 ⑥逋民隐田者令以占籍输税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④ D.③⑤⑥‎ ‎4.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张祖为逃避服役而断指出走,遇赦后见家境衰败,于是决定发愤读书以振兴家门。‎ B.建文年间张祖在吏部做小吏,上司张紞非常赏识他,认为他办事老成,笃守法令。‎ C.吏部尚书张紞自杀后,属吏中只有张祖敢出面料理丧事,当时的人认为他有情有义。‎ D.张祖任安吉县丞九年,因政绩卓著,考核获得最高等级,被推荐升任湖广按察司经历。‎ ‎5.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君,我辈中人也,勿辱于县。(3分) 译: ‎ ‎(2)会添设京卫知事一员,诏吏部选可者。(3分) 译: ‎ ‎(广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中三个“□”是为考查而设),完成5~9小题。‎ 刘敞字原父。举庆历进士,廷试第一。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通判蔡州,直集贤院,判尚书考功。‎ 奉使契丹,素习知山川道径,契丹导之行,自古北口至柳河,回屈殆千里,欲夸示险远。敞质译人曰:“自松亭趋柳河,甚径且易,不数日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译相顾骇愧曰:“实然。但通好以来,置驿如是,不敢变也。”顺州山中有异兽,如马而食虎豹,契丹不能识,问敞。敞曰:“此所谓 也。”为说其音声形状,且诵《山海经》、《管子》书晓之,契丹益叹服。使还,求知扬州。‎ 扬之雷塘,汉雷陂也,旧为民田。其后官取潴①水而不偿以它田,主皆失业。然塘亦破决不可漕,州复用为田。敞据唐旧券,悉用还民,发运使争之,敞卒以予民。天长县鞫王甲杀人,既具狱,敞见而察其冤,甲畏吏,不敢自直。敞以委户曹杜诱,诱不能有所平反,而傅致②益牢。将论囚,敞曰:“冤也。”亲按问之。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相传以为神明。‎ 敞以识论与众忤,求知永兴军,拜翰林侍读学士。大姓范伟为奸利,冒同姓户籍五十年,持府县短长,数犯法。敞穷治其事,伟伏罪。未及受刑,敞召还,判三班院,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时两宫方有小人间言,谏者或讦而过直。敞进读《史记》,至尧授舜以天下,拱而言曰:“舜至侧微也,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帝竦体改容,知其以义理讽也。皇太后闻之,亦大喜。‎ 积苦眩瞀,屡予告。帝固重其才,每燕见他学士,必问敞安否;帝食新橙,命赐之。疾少间,复求外,以为汝州,旋改集贤院学士、判南京御史台。熙宁元年,卒,年五十。‎ ‎(选自《宋史•刘敞传》,有删节)‎ ‎【注】①潴:蓄积。②傅致:罗织。‎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习知山川道径 素:向来 B.将论囚 论:讨论 C.持府县短长 持:挟制 D.卒之付御史决 决:判决 ‎【答案】B B项中的“论”的意思是“衡量”“评定”,常见词有“论罪”“论功行赏”。‎ ‎6.填入下列句子“□”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编排官王尧臣,其内兄也,□亲嫌自列,乃以为第二 ‎②伟即变前狱,至□四五,卒之付御史决 ‎③敞侍英宗讲读,每指事据经,□以讽谏 A.①且 ②则 ③所 B.①以 ②于 ③因 C.①且 ②则 ③因 D.①以 ②于 ③所 ‎【答案】B ‎7.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B.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C.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D.尧禅之以位/天地享之/百姓戴之/非有他道/惟孝友之/德光于上下耳 ‎【答案】C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雷塘曾被官府征作其它用途,刘敞经过努力,将它归还给百姓。‎ B.刘敞曾经在扬州和永兴军等处任职,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 C.范伟多次犯法,在刘敞的审理下伏罪,但刘敞被召还之后,他马上翻供。‎ D.当皇帝不听其他大臣进谏时,刘敞犯颜直谏,用一身正气折服了皇帝。‎ ‎【答案】D ‎【解析】‎ A项对应的内容见第三段前半部分,特别是因为发运使(官名)不同意刘敞 对雷塘的处置意见,可“卒以予民”,可见刘敞确实是“经过努力”才让他折服的。正确。‎ B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三、四自然段,雷塘事、王甲事、范伟事等,足以见出他“为当地做了不少实事”。正确。‎ C项对应的内容在文中第四自然段,“即变前狱”的意思就是“马上翻供”。正确。‎ 第五自然段中说刘敞“每指事据经”,即是借用历史故事与典籍来“讽谏”,D项却说他“犯颜直谏”。错误。‎ ‎9.根据具体要求分别完成下列各题。(10分)‎ ‎(1)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7分)‎ ‎①甚径且易,不数目可抵中京,何为故道此?(4分)‎ ‎②甲知能为己直,乃敢告,盖杀人者,富人陈氏也。(3分)‎ ‎【答案】‎ ‎①路途短而且容易走,用不了几天就可抵达中京,为什么要走这条旧道?‎ ‎②王甲得知能为自己伸冤,才敢以实相告,原来杀人的是富人陈氏。‎ ‎(2)契丹人为什么对刘敞表示叹服?请结合具体事例加以说明。(3分)‎ ‎【答案】‎ 契丹人叹服的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刘敞熟悉山川道路,契丹向导故意绕弯路时他能准确指出路径的不当;二是因为他不但知道契丹人都不能识别的野兽,而且还能援引古书来例证。‎ ‎(湖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雪屋记  (明)  杜琼 吴有儒曰徐孟祥氏,读书绩文,志行高洁,家光福山中。相从而学问者甚夥,其声名隐然闻于郡国。缙绅大夫游于西山,必造其庐焉。孟祥尝结庐数椽,覆以白茅,不事华饰,惟粉垩其中,宛然雪屋也。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范阳卢舍人为古隶以扁之,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 夫玄冥司令,草木消歇闭塞,成冬之时。天地积阴之气,湿而为雨,寒而为雪,缓缓而下,一白千里,遍覆于山林大地,万物埋没无所见,其生意不几息乎?孰知生意反寓于其中也。故冬至之节,居小雪之后,大雪之前,而一阳已生于五阴之下矣。由是腊中有雪,则来春有收,人亦无疾疹之患。是雪也,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盖有生意弭灾之功在焉。太古之人,或巢于木,或处于穴。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初未尝有后世华侈之饰也。孟祥读书学古,结茅为屋,不事华侈,其古者与?今又济之以雪,岂亦表其高洁之志行也欤?宁独是邪?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以屋名雪,讵不韪欤?至若启斯屋而观夫雪之态度,则见于诸作者之形容,予不暇多记也。‎ ‎(选自《金兰集》,中华书局2013年版)‎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           造:建造 B.非独以其色之洁白为可尚也                 尚:推崇 C.今又济之以雪                             济:加上 D.以屋名雪,讵不韪欤                       韪:正确 ‎【答案】A.‎ ‎【解析】A项“缙绅大夫游与西山,必造其庐焉”中的 “ 造”是“造访”的意思,根据语境代入检验。‎ 试题分析:雪屋的主人是徐孟祥,缙绅大夫只是来拜访他的雪屋。‎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6、将文言虚词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最恰当的一组是 圣人为屋( )居,冀免( )二者( )患而已矣 A.而    因     之                    B.则     为       所 C.以    乎     之                    D.且     于       所 ‎【答案】C.‎ ‎【解析】“以”与“而”的用法作连词可以相通;“乎”用在句中相当于“于”,引出对象;选C项。以,表目的是对的。“二者( )患”最后一个是“之”,助词。前文是说太古人有的在树上筑巢,有的在地下挖穴,这两种情况都有不利的地方,所以就造屋来居住,希望免受上面两种情况的危害。‎ 试题分析:本题考得灵活新颖丰富,一道虚词题考了9个文言虚词,是本卷的最大亮点。 考点: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B.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C.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D.孟祥之匿于深山而不为世用/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及其以善及人/而有成物之心/其不为果哉者/则又如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也 ‎【答案】D.‎ ‎【解析】先排除了A项“冰雪/冱寒之穷冬也”:冱寒指不见天日,主语是冰雪,是不可以断开的;再排除了B项“穷而在下如冰雪冱寒之穷冬也”的主语是“徐孟祥”,句中必须断开;最后排除C项“而有成/物之心”是指的成就其它事物的想法,中间不能断开。‎ 试题分析:古文断句,最基本的依据还是句子结构,一个分句一般就只一个主谓结构或动宾结构,其次才是其他一些辅助性的技巧和方法。 考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8.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雪屋”外覆白茅,内涂白垩,不事奢华,与古人造屋俭朴实用的特点相吻合。‎ B.大雪遍覆山林大地,埋没万物,看似悄无声息,但其中孕育的生机能消除灾祸。‎ C.徐孟祥志行高洁,推善及人,隐居深山而相从问学着众,不求名利而声名远播。‎ D.文章由屋及雪,叙写雪之寓意,以雪喻人,凸显人之品格,脉络清晰行文晓畅。‎ ‎【答案】B.‎ ‎【解析】“雪之有生物弭灾之功”句中的“生物弭灾”根据对称分析,是“生出万物消除灾祸”的意思,“消除灾祸”的主语是“大雪”,对象错误。‎ 试题分析:文言理解归纳题,一看人二看事三看时和地,本文的题目是《雪屋记》,叙说的对象是雪屋,而“能消除灾祸”的只能是“雪”。 考点: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既落成,而天适雨雪,遂以“雪屋”名之。(4分)‎ 译文: ‎ ‎(2)缙绅之交于孟祥者,为诗以歌咏之,征予为之记。(3分)‎ 译文: ‎ ‎(3)木处而颠,土处而病也。(3分)‎ 译文: ‎ ‎【答案】(1)(房屋)已经建成,天上正好下起了雪,于是用“雪屋”给它命名 ‎(2)与徐孟祥交往的士大夫,作诗来歌咏它,叫我给它作(一篇)记 。‎ ‎(3)在树上居住会跌落,在洞穴里居住会生病。‎ ‎【解析】(1)句中的“既”“适”“雨雪”“遂”共四个采分点;(2)句中的“缙绅”“……之……者”“征”共三个采分点;(3)句中的“处”“颠”“雨雪”“病”共三个采分点。这些采分点要保证翻译到位 ‎(江苏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答严厚舆秀才论为师道书 柳宗元 严生足下:得生书,言为师之说,怪仆所作《师友箴》与《答韦中立书》,欲变仆不为师之志,而屈己为弟子。凡仆所为二文,其卒果不异。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实不可一日忘。仆聊歌以为箴,行且求中以益己,栗栗不敢暇,又不敢自谓有可师乎人者耳。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内不足为,外不足当,众口虽恳恳见迫,其若吾子何?实之要,二文中皆是也,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吾子所云仲尼之说,岂易耶?仲尼可学不可为也。学之至,斯则仲尼矣;未至而欲行仲尼之事,若宋襄公好霸而败国,卒中矢而死。仲尼岂易言耶?马融、郑玄者,二子独章句师耳。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吾子欲之,其有乐而望吾子者矣。言道、讲古、穷文辞以为师,则固吾属事。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故又不为人师。人之所见有同异,吾子无以韩责我。若曰仆拒千百人,又非也。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若言道、讲古、穷文辞,有来问我者,吾岂尝瞋目闭口耶?‎ 吾子文甚畅远,恢恢乎其辟大路将疾驰也。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调其六辔,中道之行大都,舍是又奚师欤?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矣。幸而亟来,终日与吾子言,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苟去其名,全其实,以其余易其不足,亦可交以为师矣。如此,无世俗累而有益乎己,古今未有好道而避是者。宗元白。‎ ‎(选自《柳宗元集》,有删节)‎ ‎6.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行且求中以益己 益:充实 B.吾子无以韩责我 责:指责 C.攻其车,肥其马,长其策 攻:加固 D.不敢倦,不敢爱,不敢肆 爱:吝啬 ‎【答案】B ‎【解析】“指责”,是望文生义的解释,“无以韩责我”句,是由前文“仆才能勇敢不如韩退之”而来,释为“要求”。‎ ‎【评点】在今年出台的《考试说明》中,此题有可能变为解释题,实际上仍沿袭了以前题型,比较稳定。不过在120个实词的备考中,此题只出现了其中的一个词——“爱”。当然,能解读其它实词,可谓是真正能力的体现。‎ ‎7.下列“其”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3分)‎ A.仆之所避者名也,所忧者其实也 B.吾子其详读之,仆见解不出此 C.今世固不少章句师,仆幸非其人 D.仆之所拒,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 ‎【答案】B ‎【解析】断定“其”字的用法,可从语法上解决,如“其实”“其人”“其礼”,“其”字后都是名词,而“其详读之”则不然,所以选B项。‎ A、C、D 三项中的“其”字作“那些”“那”讲,代词;B项中的“其”是祈使语气的副词,可译作“一定”,同“尔其无忘乃父之志”(《伶官传序》)中的“其”。‎ ‎【评点】此题专考“其”字的用法,而不是多个虚词的用法,从一定程度上讲,是不难为考生的,体现命题人的胸怀的。‎ ‎8.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若乃名者,方为薄世笑骂,仆脆怯,尤不足当也。‎ 译文:至于老师的名称,正被浮薄的世人所嘲笑谩骂,我懦弱胆怯,更是不足以承担了。‎ ‎⑵亟谋于知道者而考诸古,师不乏也。‎ 译文:尽快跟精通学问之道的人商量并且到古代典籍中验证,老师就不缺乏了。‎ 注:“若乃名者”,译为“像这样名称的”,应该是正确的。‎ ‎9.请简要概括作者拒绝做严生老师的原因。(4分)‎ ‎【答案】不愿承担老师之名;实际才能不足以做老师;可以互相学习。‎ ‎(江西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完成10—12题。‎ ‎  截冠雄鸡志 ‎  李翱 ‎  翱至零口①北,有畜鸡二十二者,七其雄十五其雌,且啄且饮而又狎乎人。翱甚乐之,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有一雄鸡,人截其冠,貌若营群②,望我而先来,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众鸡闻而曹奔于粟,既来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曳而逐出之,已而竞还啄其粟。‎ 日之暮,又二十一其群栖于楹之梁。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而仰望焉,而旋望焉,而小鸣焉,而大鸣焉,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而遂去焉……‎ 翱异之曰:“鸡,禽于家者也,备五德者也。其一曰:见食命侣,义也。截冠雄鸡是也。彼众鸡得非幸其所呼而来耶?又奚为既来而恶所呼者而迫之耶?岂不食其利背其惠耶?岂不丧其见食命侣之一德耶?且何众栖而不使偶其群耶?”或告曰:“截冠雄鸡,客鸡也,予东里鄙夫曰陈氏之鸡焉。死其雌,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勇且善斗,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且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夫虽善斗且勇,亦不胜其众,而常孤游焉。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昔日亦犹是焉。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翱既闻之,惘然,感而遂伤曰:“禽鸟微物也,其中亦有独禀精气,义而介焉者。客鸡义勇超乎群,群皆妒而尚不与俦焉,况在人乎哉?况在朋友乎哉?况在亲戚乎哉?况在乡党乎哉?况在朝廷乎哉?由是观天地间鬼神禽兽万物变动情状,其可以逃乎?”‎ ‎  吾心既伤之,遂志之,将用警予,且可以作鉴于世之人。   (选自《李文公集》)‎ ‎  [注] ①零口:地名。②营群:予其群林。‎ ‎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粟而长鸣,如命其众鸡 命:指责。‎ ‎  B.而仰望焉,而旋望焉 旋:回头。‎ ‎  C.家之六雄鸡勿敢独校焉 校:较量。‎ D.吾心既伤之,遂志之 志:记载。‎ ‎【答案】A 为理解B。‎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 遂掏粟投于地而呼之 ‎ ‎ ‎ 庄宗受而藏之于庙 B. 鸡,禽于家者也 ‎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C. 而陈氏寓之于我群焉 ‎ ‎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 D. 客鸡义勇超乎群 ‎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也 ‎【答案】A 连词,表承接。‎ ‎  12.下列四组句子中,分别表现截冠雄鸡“重义轻利”和众鸡“妒贤嫉能”的一组是 A.截冠雄鸡又来,如慕侣将登于梁且栖焉 而皆恶截冠雄鸡而击之 B.然见食未尝先啄而不长鸣命焉 是以其曹恶之而不与同其食及栖焉 C.而延颈喔咿,其声甚悲焉 彼众鸡虽赖其召,既至反逐之 D.截冠雄鸡虽不见答,然而其迹未曾变移焉 众鸡闻而曹奔于粟 ‎【答案】B ‎ ‎ A、前一句是“慕侣”。C、前一句是悲伤的鸣叫,后一句是众鸡忘恩负义。D、后一句是众鸡逐利争食。‎ 四.(31分)‎ ‎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2分)‎ ‎(1) 译文:(众鸡)拖拽(它)驱赶(它)使它出去,随后(又)争相回去啄食那些粟粒。‎ ‎(2) 译文:(众鸡)又为何已经来了却一起憎恶(那只)呼叫(它们)的鸡并且逼走它呢? ‎ ‎(3) 译文:将用(它)来警示我自己,并且可以把(它)作为世人的一面镜子。‎ ‎(湖北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一12题。‎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扁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 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藉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老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齋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鄄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成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 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謝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廉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廉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9.对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 若:你们 B.脱道中牛死 脱:逃离 ‎ C.愿得只履事之 事:供奉 ‎ D.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多:称赞 10. 下列各组语句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 ①②⑤ B .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 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 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正在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 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提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12.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1) 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 (2) 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3) 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 13. 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9.B【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难度一般。‎ ‎10.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中等。‎ ‎11.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难度较大。‎ ‎12.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3分)‎ ‎⑵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3分)‎ ‎⑶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3分)‎ ‎【答案】‎ ‎⑴有的乡民拉着吴德基(南康丞)的衣襟与他你我相称,他也不斥责。‎ ‎⑵百姓不懂道理,当众羞辱我,你却放了他们,为什么(怎么能)轻视我到这种地步?‎ ‎⑶当官的人应该广施恩德,泽被百姓,替百姓解除疾苦,难道应该在意少了几匹驴吗?‎ ‎13.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6处)(3分)‎ 万夫长易俊原独恃骁勇,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德基曰:“易氏未有反状,奈何激之使生变乎?不若先以计致之,果反,用兵未晚也。” ‎ ‎(选自宋濂《吴德基传》)‎ ‎【答案】与麾下数十人遁入山谷/保险自固/郡邑患苦之/江阴侯吴良承诏求寇/已移檄旁县/兵且集/召德基计事 ‎(辽宁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赵立,徐州张益村人。以敢勇隶兵籍。靖康初,金人大入,盗贼群起,立数有战功,为武卫都虞候。建炎三年,金人攻徐,王复拒守,命立督战,中六矢,战益厉。城始破,立巷战,夺门以出,金人击之死,夜半得微雨而苏,乃杀守者,阴结乡民为收复计。金人北还,立率残兵邀击,断其归路,夺舟船金帛以千计,军声复振。乃尽结乡民为兵,遂复徐州。‎ 时山东诸郡莽为盗区,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会金左将军昌围楚州急,通守贾敦诗欲以城降,宣抚使杜充命立将所部兵往赴之。且战且行,连七战胜而后能达楚。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既入城休士,而后拔镞。诏以立守楚州。明年正月,金人攻城,立命撤废屋,城下然火池,壮士持长矛以待。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金人选死士突入,又搏杀之,乃稍引退。五月,兀术北归,筑高台六合,以辎重假道于楚,立斩其使。兀术怒,乃设南北两屯,绝楚饷道。承、楚间有樊梁、新开、白马三湖,贼张敌万①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始受围,菽麦野生,泽有凫茨可采,后皆尽,至屑榆皮食之。‎ 立遣人诣朝廷告急。签书枢密院事赵鼎欲遣张俊救之,俊不肯行。乃命刘光世督淮南诸镇救楚。高宗览立奏,叹曰:“立坚守孤城,虽古名将无以逾之。”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金知外救绝,围益急。九月,攻东城,立登磴道以观,飞炮中其首,左右驰救之,立曰:“我终不能为国殄贼矣。”言讫而绝,年三十有七。众巷哭。金人疑立诈死,不敢动。越旬余,城始陷。‎ 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入楚。为人木强,不知书,忠义出天性。善骑射,不喜声色财利,与士卒均廪给。每战擐②甲胄先登,有退却者,捽而斩之。仇视金人,言之必嚼齿而怒,所俘获磔以示众。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金人不敢斥其名。‎ 讣闻,辍朝,谥忠烈。‎ ‎(节选自《宋史·赵立传》)‎ ‎[注] ①张敌万:盗贼首领。②擐(huàn):穿。‎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六矢,战益厉 厉:激烈。‎ B.立事残兵邀击 邀:阻截。‎ C.立介居其间,威名流闻 流:传布。‎ D.忠义之声远近皆倾下之 倾:钦佩。‎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赵立“敢勇”的一组是(3分)‎ ‎①城始破,立巷战 ②两颊中流矢,不能言,以手指麾 ‎③金人登城,钩取投火中 ④立斩其使 ‎⑤立家先残于徐,以单骑人楚 ⑥每战捂甲胄先登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③④⑥‎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赵立军事才能突出。在徐州保卫战中,他临危受命,抗击金军;绝地血战后及时整合乡民和残部的力量,击溃撤退中的敌军,收复徐州。‎ B.赵立为人正直,治军严明。在孤守楚州期间,虽然被金军重重围困,粮草、野菜全部吃光,但他和部下宁愿吃磨碎的榆树皮,也不扰民。‎ C.赵立屡建战功,威名显赫。皇帝看到他的奏章后,为他坚守孤城而感叹,认为即使是古代的名将也无法超越他。金人甚至不敢直呼其名。‎ D.赵立一生都怀有忠义报国之心。他痛恨金人,临终前还为自己不能继续为国杀敌而悲愤叹息。对于他的忠义,朝廷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贼张敌万窟穴其间,立绝不与通,故楚粮道愈梗。‎ ‎(2)以书趣光世会兵者五,光世讫不行。‎ ‎(全国大纲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韦凑字彦宗,京兆万年人。永淳初,解褐婺州参军事。徙资州司兵,观察使房昶才之,表于朝,迁杨州法曹。州人孟神爽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交通贵戚,吏莫敢绳,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入为相王府属,时姚崇兼府长史,尝曰:“韦子识远文详,吾恨晚得之。”’六迁司农少卿。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睿宗立,徙太府,兼通事舍人。景云初,作金仙等观,凑谏,以为:“方农月兴功,虽赀出公主,然高直售庸,则农人舍耕取顾,趋末弃本,恐天下有受其饥者。”不听。凑执争,以“万物生育,草木昆蛟伤伐甚多,非仁圣本意”。帝诏外详议。中书令崔缇、侍中岑羲曰:“公敢是耶? ”凑曰:“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朝廷为减费万计。出为陕、汝、岐三州刺史。开元初,欲建碑靖陵,凑以古园陵不立碑,又方旱不可兴工,谏而止。迁将作大匠。诏复孝敬皇帝庙号义宗,凑谏曰:“传云:‘必也正名。’礼:祖有功,宗有德,其庙百世不毁。历代称宗者,皆方制海内,德泽可尊,列于昭穆,是谓不毁。孝敬皇帝未尝南面,且别立寝庙,无称宗之义。”遂罢。迁右卫大将军,玄宗谓曰:“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寻徙河南尹,封彭城郡公。会洛阳主簿王钧以赇抵死,诏曰:“两台御史、河南尹纵吏侵渔,《春秋》重责帅,其出凑曹州刺史,侍御史张洽通州司马。”久之,迁太原尹,兼北都军器监,边备修举,诏赐时服劳勉之。及病,遣上医临治。卒,年六十五。 ‎ ‎(节选自《新唐书•韦凑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罢仁寿令,豪纵,数犯法 数:屡次。 B.交通贵戚,吏莫敢绳 绳:制裁 C.凑按治,杖杀之,远近称伏 伏:认罪。 D.忤宗楚客,出为贝州刺史 忤:触犯 ‎【答案】 C ‎9.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解褐”指脱去平民穿着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 B.“南面”指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文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D.《春秋》是儒家的经典,叙事简要,深寓褒贬,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编年体史书。‎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韦凑富有胆识,深受长官好评。任扬州法曹时,孟神爽触犯法令,勾结权要,韦凑果断处置,依法杖杀;入为相王属吏,上司遗憾与他相见太晚。‎ B.韦凑参议朝政,敢于据理力争。景云初年,朝廷议建金仙观,他认为农事季节,建观必使农民抛弃耕作;皇上不听从,他又会同其他官员一同谏诤。‎ C.韦凑学识渊博,善于以古证今。开元初年,朝廷议在靖陵建碑,他上奏说明古代园陵不立碑;议论孝敬皇帝庙号时,他又引经据典说不可称“宗”。‎ D.韦凑因受株连,遭到皇上责罚。部属罗阳主簿犯事,皇上认为韦凑放纵属吏侵吞牟利,理应负责,于是将韦凑降职为曹州刺史。‎ 第Ⅱ卷 四、(23分)‎ ‎(1) 食厚禄,死不敢顾,况圣世必无死乎?,‎ 译文:‎ ‎ (2) 近时职轻,故用卿以重此官,其毋辞!‎ 译文:‎ ‎(山东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詹鼎传 ‎【明】方孝孺 詹鼎,字国器,宁海人也。其家素贱,父鬻饼市中,而舍县之大家。大家推吴氏最豪贵,舍其家,生鼎。鼎生六七年,不与市中儿嬉敖,独喜游学馆,听人读书,归,辄能言诸生所诵。吴氏爱之,谓其父令儿读书。鼎欣然,其父独不肯,骂曰:“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然鼎每自课习,夜坐饼灶下,诵不休。其父见其志不可夺,遣之读书。逾年,尽通其师所能,师辞之。时吴氏家延师儒,鼎就学,吴氏亦子育之,使学。未数年,吴氏子无能与鼎谈者,其师去,鼎遂为吴氏诸子师。‎ 元末方国珍起海上,不能制,以重位授之。国珍开府【注】庆元,求士为己用。国珍闻鼎有才,以计获之。鼎为所获,无奈,因为之尽力,为其府都事,有廉名。国珍弟平章事,有人犯法,属鼎治,鼎论如法,平章之妻受赇,请于鼎。持不可,曰:“今方氏欲举大谋,当用天下贤士,一心守法,曷使妇人得预事乎?”不许。妻怒,谮之,系鼎狱,半载乃释。‎ 复起,为上虞。上虞与伪吴王张士诚地相错,军吏贵臣甚众,以鼎儒生,不习边事,屡违约。鼎会众于庭,引一驿丞,责以不奉公,斩之。在庭者皆股栗,膝行请罪,膝屈久不能起,乃罢。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皆长跪以言,不敢举目视其面。鼎临事有才,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至正末,我兵临庆元城下,国珍惧,乘楼船遁于海。上怒,欲举兵诛之。莫为计,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更以国珍为右丞,鼎亦召至京师。‎ 时河南行省缺郎中,吏部请命鼎为之。丞相曰:“吾同事,以鼎才不可使外也。”待半岁,除留守都卫经历,改刑部郎中、刑部佐僚。未完,有司请除吏。丞相曰:“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其见称如此。鼎在刑部,一以宽仁行法,威声不起,而人皆乐其不苛刻。会大都督府受赂,除军吏,事发,诬鼎有赃。御史覆鼎,鼎言在留守时所养孤甥来省,恐有之,鼎诚不知。御史曰:“法贵杀有名。”卒诛鼎,与百余人皆死。‎ ‎(选自《逊志斋集》,有删改)‎ ‎【注】开府:古代指高级官员成立府署,选置僚属。‎ ‎9.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而舍县之大家                舍:寄居 B. 其父见其志不可夺           夺:改变 C. 时吴氏家延师儒              延:迎接 D. 属鼎治鼎论如法              属:交付 ‎【试题答案】C ‎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不与市中儿嬉敖 ‎ 客亦知水与月乎 ‎ B.皆长跪以言 ‎ 具告以事 C.后虽元帅、万夫长有所陈说 ‎ 及其所之既倦 D.其见称如此 ‎ 其皆出于此乎 ‎【试题答案】C ‎11.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体现詹鼎才能出众的一项是 ‎①辄能言诸生所诵 ②夜坐饼灶下,诵不休 ‎③为其府都事,有廉名 ④简牍满前,须臾而决 ‎⑤鼎为草表谢,辞甚恭而辩 ⑥刑部有詹鼎在,胜百辈。‎ A.①②⑤ B.①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⑥‎ ‎【试题答案】B ‎12. 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詹鼎出身微贱,从小酷爱学习,开始遭到父亲的反对,但苦学不辍,使父亲的态度发生转变,又得到与吴氏诸子一同从师学习的机会,后成为吴氏诸子的老师。‎ B.詹鼎被方国珍用计擒获,不得已做了方国珍府都事。平章之妻受贿替人求情,詹鼎坚持秉公执法,后遭平章妻诬陷,身陷牢狱,半年后才被释放。‎ C.詹鼎在上虞时,军吏贵臣认为他不熟悉边疆事务,多次违反纪律。为整肃纪律,詹鼎以不奉公的罪名杀了一名驿丞,使部署人人畏惧,从而树立了权威。‎ D.詹鼎曾任上虞制、河南行省郎中、留守都卫经历、刑部侍郎、刑部佐僚等职。他在刑部任职时,适逢大都督府受贿案败露,被人诬陷贪赃,后被处死。‎ ‎【试题答案】D 四、(24分)‎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吾故市人家,生子而能业,吾业不废足矣,奈何从儒生游也?(5分)‎ ‎(2)上读表,曰:“孰谓方氏无人哉?是可以活其命矣。”乃赦,不问。(5分)‎ ‎【试题答案】(1)我们本是商人之家,生养儿子能够继承我的手艺,我的手艺不废弃就行了,(你)怎么能跟读书人交往呢?‎ ‎(2)皇帝读了奏表,说:“谁说方国珍没有人才呢?这就可以让他活命了。”于是赦免了方国珍,不再问罪。‎ ‎(四川卷)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9题。‎ ‎  王筠,字元礼,一字德柔,琅邪临沂人。筠幼警寤,七岁能属文。年十六,为《芍药赋》,甚美。及长,清静好学,与从兄泰齐名。陈郡谢览,览弟举,亦有重誉,时人为之语曰:“谢有览、举,王有养、炬。”炬是泰,养即筠,并小字也。‎ ‎  起家中军临川王行参军,迁太子舍人,除尚书殿中郎。王氏过江以来,未有居 郎署者,或劝逡巡不就,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筠为文能压强韵,每公宴并作,辞必妍美。约常从容启高祖曰:“晚来名家,唯见王筠独步。”‎ ‎  昭明太子爱文学士,常与筠及刘孝绰、陆倕、到洽、殷芸等游宴玄圃,太子独执筠袖抚孝绰肩而言曰:“所谓左把浮丘袖,右拍洪崖肩。”其见重如此。‎ ‎  普通元年,以母忧去职。筠有孝性,毁瘠过礼,服阕后,疾废久之。中大通二年,迁司徒左长史。三年,昭明太子薨,敕为哀策文,复见嗟赏。‎ 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其自序曰:“余少好书,老而弥笃。虽偶见瞥观,皆即疏记,后重省览,欢兴弥深,习与性成,不觉笔倦。自年十三四,齐建武二年乙亥至梁大同六年,四十载矣。幼年读《五经》,皆七八十遍。爱《左氏春秋》,吟讽常为口实,广略去取,凡三过五抄。余经及《周官》《仪礼》《国语》《尔雅》《山海经》《本草》并再抄。子史诸集皆一遍。未尝倩人假手,并躬自抄录,大小百余卷。不足传之好事,盖以备遗忘而已。”又与诸儿书论家世集云:“史传称安平崔氏及汝南应氏,并累世有文才,所以范蔚宗云崔氏‘世擅雕龙’。然不过父子两三世耳;非有七叶之中,名德重光,爵位相继,人人有集,如吾门世者也。沈少傅约语人云:‘吾少好百家之言,身为四代之史,自开辟已来,未有爵位蝉联,文才相继,如王氏之盛者也。’汝等仰观堂构,思各努力。”                   (节选自《梁书•王筠传》)‎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未有居郎署者         居:任职 ‎  B.以母忧去职          忧:忧虑 ‎  C.老而弥笃           笃:执着 ‎  D.身为四代之史         身:亲自 ‎【答案】B ‎9、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  A.时人为这语曰         吾羞,不忍为之下  ‎ ‎  B.乃欣然就职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 ‎  C.其见重如此          其翼若垂天之云 ‎  D.不足传之好事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答案】B 第Ⅱ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23分)‎ 四、 ‎(31分)‎ 10、 把第Ⅰ卷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⑴尚书令沈约,当世辞宗,每见筠文,咨嗟吟咏,以为不逮也。‎ ‎【答案】尚书令沈约,是当时的文坛宗师,每当看到王筠的文章,赞叹吟诵玩味,认为(自己)赶不上(王筠)。‎ ‎⑵筠性弘厚,不以艺能高人,而少擅才名,与刘孝绰见重当世。‎ ‎【答案】王筠天性宽弘敦厚,不因有技艺才能而自视高人一等,而且年轻时就有才华名望,在当时和刘孝绰一起被(世人)看重。‎ 11、 第Ⅰ卷文言文中,王筠是怎样学习的?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终身好学;勤学苦学;执着专一;温故知新;博观慎取。‎ 12、 用斜线(/)给下面的短文断句。(限画9处)(4分)‎ 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选自《史记·太史公自序》)‎ ‎【答案】周室既衰/诸侯恣行/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见其文辞/为天下制仪法/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作孔子世家第十七 ‎ ‎(天津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文学徐君家传 [清]魏禧 徐君讳谦尊,字玄初,吴县附学生君天资英敏,读书观大略,暮古侠烈之士,好施与,矜然诺。里有争,必造门征曲直,君一言折之。家既落,君委曲以秦甘旨,故乡望公得与二三故旧歌啸山水间二十余年。一切徭役皆身经理之,不以科兄弟。君之伯性刚卞,君事之弥谨。季读书,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明末赋役重,首事者往往破家,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于是广义田以资通区,置役田给诸甲,至今犹食其利焉。崇祯末,旱蝗相仍,民殣于道路,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又劝助有力之家,全活甚众。妻兄弟有老而独者养之二十年,没葬而岁祀之,君友黄某父子死非所,遗二寡妇一女,君悉心护之,以其女字君从子,故黄氏终身不知有孤寡之苦,黄之姻某喜豪举,忽罹大祸,君营救之为破家。其教子以亲贤友善为第一务。鼎革初,州郡望人义士多辟地邓尉山、太湖中,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不复以利害嫌疑介意,而乙酉丙戌间,群盗大起。君以身保障一方、每闻盗则挺身出,纠里中壮士为守御。贼大恨,卒杀公。乡里人皆欷歔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侍矣。”‎ 或曰:君古游侠之流也。魏禧曰:游侠士以好义乱国,君以好义庇民,此其不同也。 世之盛也,上洁己砺治以利其下,下尽职以供其上,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其衰也,大吏贪纵武威以督其下,小吏晙朘削百姓,自奉以奉上,细民无所依倚。当是时,千家之乡,百室之聚,苟有巨室魁士,好义轻财利,能缓急一方者,则穷民饥寒有所资,大兵大寇有所恃,不肯失身遽为盗贼。又或畏威怀德,不敢为非,不忍负其人。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若徐君者,其庶几于是者与?嗟乎,是非独为徐氏言之也。‎ ‎(选自《魏叔子文集》,有硎节)‎ ‎【注】①附学生:明清科举生员名称之一。②乡望公:对徐谦尊父亲的尊称。③鼎革:指改朝换代。‎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科兄弟 科:分摊 B.全活甚众 全:全部 C.其女字君从子 字:许嫁 D.纠里中壮士为守御 纠:聚集 ‎【答案】B ‎10.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君不以贫故竭力佽助 A. ‎ ‎ ‎ 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 民瑾于道路 B.‎ ‎ 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 上下相安,而盗贼不作 C. 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 ‎ 其庶几于是者与 D.‎ ‎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答案】A ‎11.以下各句子中,全都表现徐谦尊侠义之风的一组是 ‎①君天姿英敏,读书观大略 ②好施与,矜然诺 ‎③广义田以资通区 ④君岁减廪食以资乡里 ‎⑤君为谋舍馆资饮饩不倦 ⑥每闻盗则挺身出 A. ①②④ B. ②③⑤ C. ③④⑥ D. ②⑤⑥‎ ‎【答案】D ‎12.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家境中落后,徐谦尊悉心奉养父亲,想方设法维持家庭生计,极尽孝悌之义。‎ B.徐谦尊为人重义轻财,亲贤友善。明亡后,他资助州郡中有名望的忠义之士,不计个人利害。‎ C.作者认为,徐谦尊在群盗大起之际,冒着生命危险保护一方百姓,最终被害,是值得敬佩的游侠士。‎ D.文章选用多个典型事例,叙有议,肯定了徐谦尊这类人在乱世中对国家的积极作用。‎ ‎【答案】D ‎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君条利弊上巡抚张公,公览而击节曰:“此真读书人。”〔3分)‎ ‎(2)乡里人皆欷欽流涕曰:“斯人死,我辈无所恃矣。”(2分)‎ ‎(3)故乡邑有好义士,足以补朝廷之治,救宰相有司之失,而有功于生民。(3分)‎ ‎【答案】(1)徐君逐条列举了赋税中的弊端呈给巡抚张公,张公看了打着拍子赞赏说:“这是真正的读书人。”‎ ‎(2)乡里的人都叹息流泪说:“这个人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依靠的人了。”‎ ‎(3)所以乡邑中有好的义士,足以来弥补朝廷治理(的不足),补救宰相和相关官员的缺失,对老百姓有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