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 MB
- 2021-05-13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专题06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2019年高考真题〗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我国某公路长500多千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并跨越了多条河流。公路南端海拔约1 070米,为山前洪积平原上的绿洲。该公路山区段每年9月底至次年5月底封路禁行。据此完成下题。
1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所处的自然带是
A.针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高寒草甸带 D.灌丛荒漠带
【答案】11.D
【解析】11.由(1)题分析可知,该公路位于我国新疆。结合材料与题干,公路长500多千米,南端海拔约1 070米,南北贯穿了多冰川的山脉,北端海拔约750米,说明公路南北两端海拔较低,中间穿越横亘在新疆中部的天山山脉,沟通了南疆与北疆。公路北端海拔约750米,其应位于北疆,地处天山北坡、准噶尔盆地南缘的位置,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故其所处的自然带是灌丛荒漠带,D正确;针叶林带应位于天山北坡降水丰富的山腰地带,海拔较高,A错误;山地草原带与高寒草甸带分布的位置海拔更高,B、C错误。故选D。
【点睛】新疆独库公路的贯通,使南北疆路程缩短了近一半,沟通了南疆与北疆两地的经济与文化的交流,在促进民族繁荣与稳定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9年海南卷)锡林河是流经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一条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降水集中在6—8月,4月存在春汛,但伏汛不明显。据此完成下题。
18.【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是
A.森林 B.草原 C.荒漠 D.湿地
【答案】18.B
【解析】18.从材料“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内流河”“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约为300毫米”等信息可判断,该区域典型的自然景观应为草原。故选B。
(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随着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北移,地中海不断萎缩,里海从地中海分离。有学者研究表明,末次冰期晚期气候转暖,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但目前湖水盐度远小于地中海的盐度。图6示意里海所在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
图6
(1)板块运动导致的山脉隆起改变了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6分)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对此作出合理解释。(6分)
(3)分析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6分)
(4)指出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4分)
【答案】(1)山脉隆起,里海与海洋分离,形成湖泊(湖盆)。山脉隆起,导致里海汇水面积缩小,湖泊来水量减少,湖泊面积缩小。山脉隆起,阻挡湿润气流,导致干旱,推动湖泊向内陆湖演化。
(2)气温仍较低,湖面蒸发弱;受冰雪融水补给;补给大于蒸发。
(3)有河流汇入,带来盐分;无出水口,盐分无法排出;地处内陆,蒸发强烈,导致盐度升高。
(4)非洲板块及印度洋板块(继续)北移(或板块运动趋势不变)。
【解析】以里海的演化过程为背景材料,考察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问题,包括地壳运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与湖泊盐分的关系、板块边界问题等内容。(1)山脉隆起导致区域的地貌、水文和气候特征的变化对里海的影响要分别从山脉对地貌、气候及水文的变化进行分析。从地貌看,由于山脉隆起,使得里海与地中海分离,成为湖泊。从气候看,该地处于西风带内,但是由于大高加索等山脉隆起,阻挡西风从地中海带来湿润气流,气候干旱,降水少,大陆性特征明显,蒸发量加剧,湖泊逐渐向内陆湖演化。从水文看,山脉隆起使得注入湖泊的河流减少,盐度增加,湖泊面积变小。
(2)末次冰期晚期里海一度为淡水湖主要从补给与蒸发角度分析。由于位于末次冰期的晚期,此时气温略有升高,冰雪融化量增加,但由于气温总体较低,蒸发量小,所以补给大于蒸发量,所以盐度低,里海一度为淡水湖。
(3)补给类型发生变化后里海演化为咸水湖的原因主要结合补给类型变化进行分析。由材料可知,“当气候进一步转暖,里海北方的大陆冰川大幅消退后,其补给类型发生变化,里海演化为咸水湖”也就是说,里海的补给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转变为以河流补给为主,而河流为内流河,盐分只进不出,逐渐积累,加之地形隆起,气候更加干旱,蒸发加剧,使得含盐量升高,演变为咸水湖。
(4)黑海、地中海未来演化为湖泊的必要条件要参考里海的形成结合板块构造进行分析。里海成为湖泊就是由于地处板块消亡边界,是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北移形成的,如果继续北移,黑海和地中海也会演化为湖泊。
(2019年天津卷•节选)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吉林省珲春市(下图)是我国离海最近的内陆城市,辖区内的聚落多沿河谷分布。
图们江流域的森林曾被大量砍伐。近年来由于保护措施得当,使流域内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
(3)【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森林植被的恢复,会使图们江在俄、朝两国交界处河段的水文特征发生哪些变化?(6分)
【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解析】本题通过吉林可持续发展的相关内容为背景,分析区域内河流的水文特征变化等知识点。该题属于特征描述类题,关键词“植被的恢复”,解题方向“水文特征”。水文特征一般从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水位、水能等进行分析。结合材料有森林植被的恢复,影响到的一般是流量水位和含沙量,从这两个角度组织答案:流量(水位)季节变化减小;含沙量减少。
(2019年海南卷)2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河流以降水补给为主,并有冰川融水补给。发源于该地区的楚玛尔河是长江北源之一,卓乃湖、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是该地区的重要湖泊。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可可西里地区气温持续上升,降水增加。2011年8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的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依次贯通了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下图示意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
(1)说明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8分)
(2)指出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4分)
(3)如果未来气候持续暖湿化,导致盐湖与清水河贯通,推测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8分)
21.【答案】(1)近年来降水持续增加,卓乃湖水位持续升高,此次强降水,导致卓乃湖湖水外泄;地形西高东低,卓乃湖海拔高,外泄后的湖水连通库赛河,注入库赛湖,随之贯通海拔更低的海丁诺尔和盐湖。
(2)库赛湖、海丁诺尔和盐湖面积增加,湿地范围扩大;加剧地表冲刷,形成新的河道。
(3)内流水系变成外流水系,现今长江北源河流水系发生改变;湖水盐度降低,水生生态系统发生改变。
【解析】本题以青藏高原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及河流自然演变为背景,通过卓乃湖周边地区地理环境的发展变化,把诸多对要素联系起来,考查考生运用相关地理原理、规律,综合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1)造成此次湖泊贯通的自然条件可从降水增多、湖水外溢、湖泊联通等角度分析。
(2)卓乃湖湖水外泄对下游河湖的影响,可从湖水面积增大、湿地扩大、加剧冲刷、形成新河道等角度分析。
(3)该地区水系及水环境的变化,
可从内外流区变化引起水系变化、湖水性质尤其是盐度变化、湖水生态系统变化等角度分析。
〖2018年高考真题〗
(2018年天津卷)结合图1和图2中的信息,回答1—2题。
1.【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最有可能观察到图1中景观的地点,是图2中的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在图1所示地区,年降水量最多的地带应位于
A.终年积雪区 B.高山草甸带 C.云杉林带 D.山麓草原
【答案】1.A 2.C
【解析】1.图示区域为天山,云杉林出现在山体2000米左右,山麓为草原,可知位于降水较多的伊犁河谷地带;根据右图显示的天山全貌可知,天山向西敞开一个豁口,可以接收到来自大西洋、北冰洋的水汽,因此,伊犁河谷地带气候较为湿润;图2显示甲地符合要求,而乙、丁附近降水较少,丙地海拔较高,不到图示景观。故选A。
2.图示区域位于中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只有水汽量大的地方才可能形成森林。天山北坡因位于大西洋、北冰洋湿润水汽的迎风坡,降水丰富,形成云杉林。故选C。
(2018年江苏卷)图5为“我国西部某山地北坡垂直带谱示意图”。据该山地海拔2500~3400m间的一小流域水量平衡实验资料,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60mm,水量支出中蒸发占28%,下渗占2%,不产生地表径流。据此回答9—10题。
9.【读图分析图】该小流域内水量支出占比最大的是
A.地表蒸发 B.植物截留和蒸腾 C.地下径流 D.转化为固态水
10.【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分布】甲表示的自然带是
A.山地落叶阔叶林带 B.山地草原带
C.山地常绿阔叶林带 D.荒漠带
【答案】9.B 10.B
【解析】9.根据材料,该地区的降水蒸发28%,下渗到地下2%,不产生地表径流,除去蒸发和下渗,小流域内水量支出还剩70%。地表蒸发只有28%,A项错误;根据图5,该地植被丰富,植物截留和蒸腾较大,可能是小流域内水量支出最大的一部分,B项正确;地下径流由下渗补充而来,下渗只占2%,C项错误;该地区冰雪冻原海拔较高,2500—3400米应该没有固态水,D项错误。故选B。
10.甲自然带位于半荒漠带和山地针叶林之间,介于半荒漠和森林之间的应该是草原,所以甲自然带最可能属于山地草原带。故选B。
(2018年江苏卷)近年来,我国外来物种种数大增,有些物种在新环境中急剧繁殖扩散,严重危害当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成为外来入侵物种。图11为“我国各省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分布图”。读图回答19—20题。
19.【读图题】外来入侵植物种数在我国的总体分布格局是
A.高寒及荒漠地区少 B.东部由低纬向高纬减少
C.面积大的省区较多 D.边境省区比较多
20.【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云南省和广东省成为我国入侵植物种数最多省份的原因是
A.位于沿海地区,经济发达 B.地形复杂,环境多样
C.地处亚热带热带,水热条件优越 D.交通方便,人口稠密
【答案】19.AB 20.BC
【解析】19.结合图11可知,我国外来入侵植物种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地区较少,A项正确;读图可知,东部地区外来入侵植物种数由低纬向高纬不断减少,B项正确;面积较大的西藏、青海等省级行政区分布较少,C项错误;新疆、西藏、内蒙古、黑龙江等地区都属于边境地区,但是入侵植物种数较少,D项错误。故选AB。
20.云南省并不临海,A项错误;云南以山地、高原为主,广东以丘陵为主,两地均地形复杂,环境多样,适合多种外来物种生存,B项正确;两地均地处亚热带和热带的交界地区,该地区降水较多,水热条件好,C项正确;云南经济落后,交通不便,人口稀少,D项错误。故选BC。
(2018年海南卷)历史上,黄河输沙量居世界大河之冠。近几十年来,我国重点开展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并在黄河上修建水库,使下游年均来沙量大幅减少。治理前后黄河下游来沙量的变化充分反映了“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蕴涵的地理原理主要是
A.水循环与水平衡原理 B.陆地水体相互转化原理
C.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 D.地理环境地域分异原理
【答案】18.C
【解析】18.“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主要说明各地理要素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有机整体,体现了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故选C。
(2018年北京卷•节选)36.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与多米尼加等拉丁美洲国家的经济交流合作不断深化。读图16,回答下列问题。
多米尼加动植物种类丰富,东北部海域为大西洋座头鲸的洄游区。中部山区的植物达数千种,西南部湖泊是世界著名鳄鱼保护区。
(2)【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说明多米尼加生物多样性丰富的原因。(8分)
【答案】海陆兼备;地处低纬,以热带气候为主;地形复杂,山区面积广;山地重直地带性明显。
【解析】可迁移我国横断山区物种丰富的原因分析。据图可知,该国纬度较低,以热带气候为主,热量丰富;且中部山区地势起伏大,相对高差大,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异明显,物种丰富;从海陆位置分析,该国受海洋影响较大,海陆兼备,海陆生物种类众多。
(2018年天津卷•节选)13.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2)【水平地域分异规律、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新库兹涅茨克市所在地区适宜温带作物生长,攀枝花市所在地区适宜亚热带作物生长。这种现象体现了______________地带性规律。攀枝花市所在地区还能种植热带、温带作物,说明其自然原因。(8分)
【答案】纬度 地表高差大,海拔较高的地区能种植温带作物;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优于同纬度地区,山谷地区能种植热带作物。
【解析】两地分别种植热带、亚热带作物是热量不同导致的,这是纬度地带性的体现。攀枝花能种植多类作物甚至热带作物是因为纬度低;地表高差大,水热组合类型多;冬季北部山地阻挡冷空气,冬季热量条件较好。
(2018年海南卷•节选)2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对如图所示区域的水土流失进行了大规模治理,重点实施了退耕还林(草)等生物治理措施。在年降水量大于400毫米的地区,林草植被得到较好恢复。在年降水量小于400毫米的地区(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人工连片种植的树木普遍生长不良,树干弯曲,根基不稳,枝叶稀疏,总也长不大,被当地人称为“小老头树”。
(1)【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分析当地出现“小老头树”的环境条件。(8分)
【答案】降水量少(低于400毫米),地下水位低,树木生长所需水分不足。地表1米以下存在干土层,影响树木根系发育和下扎。风大,易动摇树木根系。
【解析】本题难度较小,将“小老头树”的形态特征与当地的自然条件————降水量低于400毫米、地表1米以下一般存在含水量极低的干土层、冬春季节多大风相结合即可。
〖2017年高考真题〗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据此完成1—3题。
1.【自然带的分布】当地自然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 B.落叶阔叶林 C.常绿硬叶林 D.针叶林
2.【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A.用地类型差异 B.居民爱好差异 C.景观规划差异 D.行政管辖不同
3.【影响植被分布的因素】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气温 B.降水 C.光照 D.土壤
【答案】1.B 2.D 3.A
【解析】1.由题中日期“3月25日”和“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推知该地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说明此地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所以当地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常绿硬叶林是地中海气候区独有的植被,我国无地中海气候分布;针叶林分布于较高纬度,不合题意。故选B。
2.两侧用地类型相同,均为绿化用地,排除A;隔离带用于城市交通管理,非居民观赏功能,且种植植物相同,不存在居民的喜好影响,排除B;根据材料中提到,数年前两侧植被类型相同,排除C。因此造成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分属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D对。故选D。
3.由于常绿灌木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景观植物的最大用途就是营造城市景观,因此需要保持常绿。而我国北方地区冬季气温低,大多数植物都在冬季落叶,故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气温,气温低,热量不足,制约了常绿灌木的栽种范围。故选A。
(2017年北京卷)下图表示喜马拉雅山脉某区域不同海拔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读图,回答下题。
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该山地
A.海拔3000米左右积雪终年不化 B.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增
C.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D.地处板块的生长边界
【答案】8.C
【解析】8.读图可知,海拔3000米左右最冷月平均气温大于0℃,最热月平均气温约为14℃
,积雪可能融化;气温年较差随着海拔升高减小;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北坡的是青藏高原,海拔4000米左右,而这四个站点海拔低于4000米,所以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喜马拉雅山位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属于板块的消亡边界。
【点睛】解答该题关键是获取图中信息,根据四个站点的最冷、最热月平均气温,可以判断出气温年较差随海拔升高递减,另外还需要掌握喜马拉雅山脉的北坡在青藏高原上,北坡海拔起点高,从而可以判断该山地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南坡。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Ⅲ)一般情况下,海水中的浮游植物数量与营养盐、光照、水温呈正相关,但在不同的季节、海域,影响浮游植物生长繁殖的主导因素不同。图3示意长江口附近海域某年8月浮游植物密度的水平分布。据此完成7—9题。
7.【读图题】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
A.递减 B.先减后增 C.先增后减 D.递增
8.【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导致夏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密度水平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水体营养盐 B.太阳辐射 C.水体含沙量 D.洋流流向
9.【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与夏季相比,冬季图示海域浮游植物
A.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B.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C.总数量减少,密度高值区向外海方向移动 D.总数量增多,密度高值区向陆地方向移动
【答案】7.D 8.C 9.A
【解析】7.结合图例可以判断,8月份,在长江口附近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逐渐增大。故选D。
8.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长江口附近8月的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密度逐渐增大,由于夏季河流径流量大,携带泥沙能力强,所以流水携带的泥沙到河口地区沉积,泥沙中的营养盐类物质丰富,有利于浮游植物生长。河口处因泥沙量大,水较混浊,不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而向东泥沙量小些,水较清,利于浮游植物光合作用,因此浮游植物密度自西向东递增。故选C。
9.与夏季相比,冬季海水水温低,浮游植物总数相对减少,河流径流量降低,携带泥沙能力降低,流速减慢,河口地区泥沙淤积量少,所以总体浮游植物的密度降低,总量减少。因泥沙量变小,河口处水没夏季那么混浊,故密度高值向陆地方向移动。故选A。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37.【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24分)
山地垂直带内部的分异规律,日益为地理学研究所重视。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地理科考队调查某山峰的苔原带(海拔2000—2600米)时发现,该苔原带部分地区存在干扰,导致优势植物数量减少,植物多样性异常;阴、阳坡降水量与坡度差别不大,但植物多样性差异显著(见下图)。
(1)确定该苔原带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以及干扰强度的垂直分布特征。(6分)
(2)判断在未遭受干扰时,阴坡与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并说明判断依据。(6分)
(3)分析与阴坡相比,苔原带阳坡地表温度和湿度的特点及产生原因。(6分)
(4)说明从2300米至2600米,阴、阳坡植物多样性差异逐渐缩小的原因。(6分)
【答案】(1)遭受干扰的坡向和部位:阳坡,苔原带的下部(中下部,2000—2300米左右)。干扰强度分布特征:随海拔升高而降低(海拔越低,干扰越强烈)。
(2)(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较阳坡植物多样性高。依据:(按单峰变化规律,)阳坡苔原带的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
(3)特点:阳坡地表温度高、湿度低(水分条件差)。原因:阳坡太阳辐射强,地表温度高,蒸发强度大;阳坡融雪早,蒸发历时长。
(4)随着海拔升高,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
【解析】(1)由材料可知,山地苔原带呈单峰变化,在山地苔原带下部,少数植物种类通过种间竞争获得优势,植物多样性较低;随着海拔升高,环境压力变大,种间竞争减弱,植物多样性升高;在更高海拔区域,适宜生存的植物种类减少。按照一般变化规律,植物多样性应当先增加后减少,读图可知,阳坡曲线(虚线)呈单一变化,生物多样性始终呈减少趋势,说明受到了干扰。阳坡2000—2300米,植物多样性少,而在2300米以上,基本符合苔原带植被类型的变化规律,所以在2300米以下,干扰强度强,2300米以上,干扰强度减小,即随海拔升高而降低。
(2)读图并结合上题分析可知,阳坡苔原带植物多样性最高值应在中部2300米左右,低于阴坡最高值,所以未遭受干扰时,阴坡苔原带的多样性多于阳坡。
(3)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根据材料可知,阳坡与阴坡的降水条件、坡度差别不大,而导致阳坡与阴坡的植物多样性有明显差异,引起干扰的因素应为蒸发量大小导致的水分条件的差异,所以可以判断阳坡温度高,蒸发量较阴坡大,湿度小。
(4)由材料可知,在更高海拔地区,阴、阳坡面积减小,坡面差异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减弱;海拔升高,气温降低,热量条件变差,蒸发量减少,而水分差异也相应变小,阴、阳坡相互影响(水分、热量交换作用)增强,从而导致阴坡和阳坡的植物多样性差异减小。
【点睛】此题解答的关键是抓住“在山地苔原带,植物多样性存在随海拔升高呈单峰变化的规律”这一关键信息,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阳坡曲线没有呈现单峰变化,而是一直降低,故说明其受到干扰。
(2017年北京卷•节选)41.伴随着古代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东西方交往不断增加。
在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东非国家中,马拉维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读图,回答下题。
(1)【自然带的特点及形成原因】说出该国自然带的类型,并在1月和7月中任选其一,说明该自然带的景观特点和成因。(10分)
【答案】热带草原带。1月植物繁茂,为热带草原的湿季。受赤道低压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多。7月草木枯黄,为热带草原的干季。受信风带影响,纬度位置低,气温高、降水少。
【解析】据图可知,该国大部分地区地处10°S—15°S,结合降水柱状图不难判断,该地气候类型主要为热带草原气候,这种气候条件下发育了典型的热带草原景观。每年1月份,由于气压带和风带的南移,赤道低气压带控制这里,盛行上升气流,降水多,因此到处是稀树高草,呈现一派草木葱绿的景象。7月,信风带控制这里,受信风的影响,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形成干季,草木枯黄,呈现一派萧瑟的景象。
【点睛】自然带的类型和气候类型对应,自然带的类型可以根据气候类型判断,根据经纬网和降水柱状图,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南半球,属于干湿季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
(2017年江苏卷•节选)2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17年是加拿大建国150周年,国家公园免费开放一年。加拿大落基山南段的众多国家公园,自然风光美丽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游客。
材料二 下图为“加拿大50°N附近温哥华—温尼伯地形剖面示意图及部分城市气候资料图”。
(1)【水平地域分布规律】2017年3月,中国某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_________。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分异规律。(3分)
(3)【垂直地域分布规律】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有_______。(3分)
【答案】(1)森林草原、草原、干草原(荒漠草原) 干湿度(经度,从沿海到内陆)
(3)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草甸)带;冰雪带
【解析】(1)根据图中经度值,可以判断旅游团从温尼伯乘车前往落基山前的莱斯布里奇,是从加拿大东部地区往西到西部内陆落基山山地地区,莱斯布里奇位于太平洋的背风坡,降水量少,所以发现沿途的景观带由森林带依次过渡为森林草原、草原、荒漠草原,这种景观带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从沿海到内陆分异规律。
(3)游客自莱斯布里奇西行,攀登落基山,随着海拔升高,可能看到的山地垂直自然带依次是山地针叶林带、灌丛草甸带和冰雪带。
相关文档
-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外力作用与地貌考2021-05-1325页
- 高考试题分类汇编——非谓语动词2021-05-136页
- 江苏高考物理复习专题十电磁感应规2021-05-1320页
- 2018年高考地理综合题答题模板21412021-05-1343页
- 名词性从句高考专题及模拟题2021-05-139页
-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资源与能源问题专2021-05-135页
- 2018高考物理力学实验复习专题卷修2021-05-134页
- 新课标备战高考数学文二轮专题复习2021-05-1314页
- 2015江苏高考地理试卷及答案高清版2021-05-1310页
- 十年高考2004全国各地高考英语试题2021-05-132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