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10页

  • 30.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考政治考试大纲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0年高考政治考试大纲(课程标准实验版)‎ ‎ ‎ ‎ ‎ Ⅰ.考试性质 ‎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   政治学科考试内容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的教学内容确定。‎ ‎   政治学科考试应在使考生体现出应有的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考核目标与要求 ‎   1.获取和解读信息 ‎   ·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   ·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从图、表等形式中获取回答问题的有关信息。‎ ‎   ·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并整合所获取的有关信息。‎ ‎   2.调动和运用知识 ‎   ·能够根据从题目获取和解读的试题信息,有针对性地调动有关的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方面的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做出必要的判断。‎ ‎   ·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重大时事和相关信息。‎ ‎   ·能够展现出检索和选用自己“知识库”中有用知识、基本技能的能力。‎ ‎   3.描述和阐释事物 ‎   ·能够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经济、政治、文化、哲学等学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观点。‎ ‎   ·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比较和解释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 ‎   ·综合阐释或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 ‎   4.论证和探究问题 ‎   ·根据有关信息,调动和运用相关知识和技能,发现或者提出体现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问题。‎ ‎   ·综合使用题目提供的信息、课堂学习或自主学习获得的知识、方法,提出比较必要的论据,论证和探究问题,得出合理的结论。‎ ‎   ·能用顺畅的语言、清晰的层次、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出论证、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二、考试范围 ‎  ‎ ‎ 本大纲仅规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必修课程的考试范围。关于《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选修课程的内容由各实验省区根据各自教学实际情况具体规定。‎ 第一部分  经济生活 ‎   1、货币 ‎   (1)货币的本质 ‎   商品的基本属性 ‎   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   货币的基本职能 ‎   金属货币与纸币 ‎   (2)货币的种类与形式 ‎   货币与财富 ‎   结算与信用工具 ‎   外汇和汇率 ‎   2、价格 ‎   (1)价格的决定与变动 ‎   价值与价格 ‎   价值决定价格 ‎   价值规律及其表现形式 ‎   供给与需求 ‎   影响(均衡)价格的因素 ‎   (2)价格变动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   价格变动对消费者的影响 ‎   价格变动对生产的影响 ‎   价格变动对需求量的影响 ‎   3、消费 ‎   (1)消费及其类型 ‎   影响消费的因素 ‎   消费类型 ‎   消费结构 ‎   (2)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   消费心理 ‎   消费行为 ‎   4、生产与经济制度 ‎   (1)生产与消费 ‎   生产决定消费 ‎   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 ‎   发展生产的意义 ‎   (2)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   公有制为主体 ‎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   5、企业与劳动者 ‎   (1)生产的微观主体一一企业 ‎   现代企业的组织形式 ‎   公司的类型 ‎   公司的组织形式 ‎   公司经营与公司发展 ‎   企业兼并与企业破产 ‎   (2)劳动者 ‎   劳动与就业 ‎   劳动光荣 ‎   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 ‎   维护劳动者权益 ‎   6、投资与融资 ‎   (1)商业银行 ‎   利息、利率与本金 ‎   储蓄存款 ‎   中国商业银行体系 ‎   商业银行的业务 ‎   (2)投资 ‎   投资收益与投资风险 ‎   股票 ‎   债券 ‎   商业保险 ‎   (3) 融资 ‎   7、个人收入的分配 ‎   (1)分配制度 ‎   生产决定分配 ‎   按劳分配及其作用 ‎   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   (2)效率与公平 ‎   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 ‎   提高效率、促进公平 ‎   8、国家收入的分配 ‎   (1)财政收入与支出 ‎   财政收入的构成 ‎   税收与财政的关系 ‎   影响财政收入的因素 ‎   财政支出 ‎   财政支出的构成 ‎   财政收支平衡 ‎   (2)财政的作用 ‎   财政与基础设施工程 ‎   财政与宏观调整 ‎   财政与人民生活保障 ‎   9、征税与纳税 ‎   (1)税收及其种类 ‎   税收 ‎   税收的基本特征 ‎   税收的种类 ‎   税收的作用 ‎   (2)依法纳税 ‎   纳税人 ‎   负税人 ‎   依法纳税 ‎   10、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1)市场经济基本原理 ‎   市场与计划 ‎   市场调节及其弊端 ‎   市场配置资源 ‎   市场秩序 ‎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 ‎   宏观调控 ‎   l1、小康社会的经济建设 ‎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经济目标 ‎   小康社会 ‎   经济建设的要求 ‎   (2)促进国家的经济发展 ‎   科学发展观 ‎   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   1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   (1)经济全球化 ‎   经济全球化及其表现 ‎   跨国公司 ‎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   (2)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   对外开放 ‎   国际经济组织 ‎   国际经济合作 ‎   “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战略 ‎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   1、公民的政治生活 ‎   (1)我国的国家性质 ‎   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的规定 ‎   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与特点 ‎   人民民主的广泛性和真实性 ‎   人民民主专政是正义的事情 ‎   我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观点 ‎   (2)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我国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 ‎   我国公民必须履行的政治义务 ‎   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和主要内容 ‎   (3)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途径和方式 ‎   我国的选举制度及选举方式 ‎   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多种方式 ‎   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的意义 ‎   我国的村民自治与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义 ‎   我国公民的民主监督权和实行民主监督的合法渠道 ‎   公民要负责地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   2、我国的政府 ‎   (1) 我国政府的职能和责任 ‎   我国政府的主要职能 ‎   我国政府的作用 ‎   我国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   (2)政府权力的行使与监督 ‎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义和要求 ‎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   对政府权力进行制约和监督的意义 ‎   我国行政监督体系 ‎   (3)政府的权威 ‎   政府的权威及其体现 ‎   我国政府权威的来源和树立 ‎   3、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1)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设机关的法律地位 ‎   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 ‎   人民代表的产生 ‎   人民代表的职责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本内容 ‎   人民代表大会与其他国家机关的关系 ‎   (2)我国的政党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 ‎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指导思想 ‎   不断完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 ‎   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 ‎   (3)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进程 ‎   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优越性 ‎   我国的宗教政策 ‎   4、当代国际社会 ‎   (1)国际社会的成员 ‎   主权国家 ‎   国际组织 ‎   联合国 ‎   (2)处理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   国际关系及其决定因素 ‎   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 ‎   (3)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 ‎   时代的主题 ‎   世界多极化在曲折中发展 ‎   中国政府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 ‎   (4)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宗旨和立场 ‎   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 ‎ ‎   我国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   我国的和平发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   1、文化与生活 ‎   (1)文化与社会 ‎   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   文化的形式 ‎   文化的社会作用 ‎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   文化与综合国力 ‎   (2)文化对人的影响 ‎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   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   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   2、文化传承与创新 ‎   (1)文化的多样性与文化传播 ‎   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 ‎   文化传播的多种途径 ‎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   (2)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   传统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   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 ‎   影响文化发展的主要因素 ‎   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   (3)文化创新 ‎   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   文化创新的意义 ‎   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   创新与借鉴、融合 ‎   坚持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 ‎   3、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1)灿烂的中华文化 ‎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   中国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   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   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   民族精神的时代特征 ‎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和意义 ‎   4、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   (1)走进文化生活 ‎   文化市场与传媒商业化的影响 ‎   发展大众文化的要求 ‎   如何看待落后文化和腐朽文化 ‎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   如何看待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 ‎   发展先进文化的指导思想和要求 ‎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   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 ‎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体系和主要内容 ‎   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   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   社会主义荣辱观与公民道德基本规范 ‎   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 第四部分  生活与哲学 ‎   l、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   (1)哲学是什么 ‎   哲学与世界观和方法论 ‎   哲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   哲学与时代精神 ‎   哲学的作用 ‎   (2)哲学基本问题 ‎   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 ‎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 ‎   (3)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特点 ‎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特点 ‎   (4)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   主观唯心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 ‎   (5)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 ‎   (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   (7)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   2、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   (1)哲学的物质概念 ‎   自然界的物质性 ‎   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   (2)哲学的运动概念 ‎   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   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   (3)物质运动的规律 ‎   规律的概念 ‎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   (4)物质决定意识 ‎   意识的起源 ‎   意识的生理基础 ‎   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   (5)意识的能动作用 ‎   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   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   (6)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   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   (7)实践 ‎   实践的概念 ‎   实践的特点 ‎   (8)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 ‎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   (9)真理 ‎   真理的客观性 ‎   真理的具体性 ‎   真理的条件性 ‎   真理和谬误 ‎   (10)认识过程 ‎   认识的反复性 ‎   认识的无限性 ‎   3、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 ‎   (1)唯物辩证法 ‎   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 ‎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   (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   联系的普遍性 ‎   联系的客观性 ‎   联系的多样性 ‎   (3)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   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系统优化方法 ‎   (4)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   发展的概念 ‎   发展的前进性与曲折性 ‎   发展的量变与质变状态 ‎   (5)唯物辩证法的矛盾概念 ‎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   (6)用对立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    (7)辩证的否定观 ‎   辩证否定 ‎   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   (8)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   创新的社会作用 ‎   4、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 ‎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   (2)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   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   (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   (4)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 ‎   社会发展的实现方式 ‎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特点 ‎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人民群众的概念 ‎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   (6)人生价值 ‎   价值和价值观 ‎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   (7)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客观依据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社会历史性 ‎   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的阶级性 ‎   价值冲突及评价标准 ‎   (8)价值的创造与实现 ‎   价值的实现方式 ‎   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第五部分  时事政治 ‎   1、年度间国内外重大时事(上年度4月至考试当年3月)‎ ‎   2、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现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重大方针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