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55 M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07 年四川省高考理科综合
生物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和高等机体代谢及调节的相关传述,正确的是
A.多余的糖可以转化为非必需氨基酸,而多余的氨基酸可以贮存
B.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代谢强度受糖类分解代谢强度的制约
C.肾上腺素的分泌受下丘脑直接控制,与血糖浓度无关
D.胰高血糖素促进肝脏和肌肉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2.下列关于生物膜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完成分化以后,其细胞膜的通透性稳定不变
B.膜的流动性是细胞生物膜相互转化的基础
C.特异性免疫系统通过细胞膜表面的分子识别“自己”和“非已”
D.分泌蛋白质合成越旺盛的细胞,其高尔基体膜成分的更新速度越快
3.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四川某地通过新建沼气池和植树造林,构建了新型农业生态
系统(如图所示)。
A.该生态系统中,处于第二营养级的生物有人和家禽
家畜
B.该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非常关键,植物是主要成分
C.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
效率
D.沼气池的建造和植树造林,提高了该生态系统的稳
定性
4.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下列有关于水稻
生命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对水稻进行根瘤菌拌种,有利于水稻生物对 N2的利用
B.水稻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中含有叶绿体,能固定二氧化碳并形成淀粉
C.硅元素能在水稻体内大量积累,该事实说明硅是水稻必需的大量元素
D.尽管水稻生长在水生环境中,其吸水的主要动力仍是蒸腾拉力
5.在细菌的连续培养过程中,要以一定速度不断添加新的培养基,同时以同样速度放出老
的培养基。右下图表示培养基的稀释率(培养基的更新速率)与培养容器中营养物质浓度、
细菌代时(细菌数目增加一倍所需的时间)、细菌密谋的关系。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稀释率很低的情况下,稀释率的增加会导致细菌密度
增加
B.稀释率从 a 到 b 的变化过程中,细菌生长速度不断提高
C.稀释率超过 b 点后,营养物质浓度过高导致细菌死亡率
增大,细菌密度降低
D.为持续高效地获得发酵产品,应将稀释率控制在 b 点附
近
6.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用熟苹果催熟青香蕉
B.有少量食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C.有糯米、酒曲和水制面甜酒酿
D.用鸡蛋壳膜和蒸馏水除去淀粉胶体中的食盐
二、非选择题
30.(20)
(1)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其中细胞分裂素起着重要作用。
①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 部位,其中主要生理功能是促
进 和 。
②研究还发现,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
有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及以后的实验步骤,
并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含
14
C 标记氨
基酸的溶液(氨基酸可被叶片吸收并在叶片内移动),蒸馏水,棉签,检测放射性强度的设
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在叶片左半叶某
一部位涂抹含
14
C 标记氨基酸的溶液(如获至宝图所示)。
第二步:
实验结果:
(2)萝卜是 C3植物,图 1 为萝卜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解。
①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在该过程中能使光能转换为电能的色素
是 。
②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在叶绿体的 NAKPH 与 NADP
+
含量相等的情况下,突然停止
供给 CO2,请在图 2 中绘出叶绿体中 NADPH 含量的变化曲线。
31.(22)
(1)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序列 I 为内含子的一部分,序列 II 为外显子的一部分。
上列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
—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 AUG)。
①该基因表达过程中,RNA 的合成在 中完成,此过程称为 。
②请写出编码上述氨基酸序列的 mRNA 序列: 。
③如果序列 I 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被 替 换 为 该基因上列片段编码的氨基
酸序列为:
④如果序列 II 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缺失,该基因下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2)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共的家庭进
行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父 母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耳×油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耳×干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耳×油耳 60 26 24 6 4
四 干耳×干耳 335 0 0 160 175
合计 670 141 134 191 204
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 ,这对夫妇生一个
油耳女儿的概率是 。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能是
。
1B [解析]:此题考查人和动物机体的代谢调节,三大类营养物质的代谢及其相互关系是重
心,同时必须理清人体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对它们的调节作用。糖类的三个主要来源和去
向及其受神经和激素的调节又是三大类营养物质代谢的基础。糖类在代谢过程 中可以转化
为脂肪和非必需氨基酸,但多余的氨基酸不能在体内贮存,因此 A 是错误的。肾上腺的分泌
受下丘脑的某一区域相关神经的作用,是受到血糖浓度降低的刺激引起的,与血糖浓度是有
关的,因此 C也是错误的 。在血糖浓度降低的情况下,下丘脑的某一区域还会通过神经调
节来促进胰岛 A 细胞的活动,并分泌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主要作用肝脏,促进 肝糖元
分解为葡萄糖,但不能肌肉细胞中的糖元分解。因此 D 是错误。在通常情况下,生命活动的
能量主要是由糖类供的,在糖类缺乏或糖类代谢发生障碍的情况下,才由其它物质供能。因
此 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要受糖类分解强度的制约。
2A [解析]:生物膜是细胞内外所有膜结构的统称,包括细胞膜、细胞器膜 和核膜。膜的化
学成分基本相似,主要是由蛋白质分子和磷脂分子组成的,有的膜还有糖蛋白。膜的结构特
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生物膜之间的联系有直接和间接的,生物膜之间能够相互转化,就
是因为膜的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细胞膜的表面糖蛋白,特异性免疫过程 中的淋巴
细胞 就能对之进行识别,区分“自己”和“非已”成分,从而发生免疫作用。分泌蛋白的
合成要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等的参与,高尔基体与来至内质网的小泡结合,
对蛋白质进一步加工后,其边缘突起形成小泡,把蛋白质包裹在小泡里,运输到细胞膜,因
此高尔基体的膜要不断更新。而生物体内的大多数细胞,都要经过未分化、分化、衰老、死
亡的阶段,比如,衰老的细胞 通透性功能 改变,物质运输的功能降低。所有只有 A是错误
的。
3C [解析]:新型的农业生态系统的建立仅仅是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利用,但还是人工建立的生
态系统,它的稳定性与自然的生态系统相比还是要差些,在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中,人的作用
是非常关键,离开了人的作用,生态系统就会崩溃,而在一个生态系统中,生产者和分解者是
必不可少的两个因素,生产者为消费者提供食物的来源,分解者把生产者的残枝和落叶以及
消费者的排遗物分解,为生产者进行光合作用提供原料。所以植物是主要成分,也提高了生
态系统的稳定性,人和家禽家畜都可以农作物为食,是第二营养级的生物 ,该生态系统的
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4D [解析]:此题考查了绿色植物的新陈代谢的有关知识,水稻属于非豆科植物,不能进行
生物固氮,用根瘤菌拌种不起作用,所以水稻不能利用 N2,水稻是 C3植物,只有 C3途径,
光合产物的形成在叶肉细胞中,水稻叶片的维管束鞘细胞中不含叶绿体,叶肉细胞中含有叶
绿体。硅元素能在水稻体内大量积累,但硅是微量元素。所以答案为 D
5、C [解析]:此题考查了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微生物的生长有一定的规律,可以划分四个
时期,调整期、对数期、稳定期和衰亡期。连续培养就是根据各个时期的特点,使微生物保
持较长时间的高速生长。微生物的生长受多种因素的限制,其中营养物质的浓度就是一个因
素,营养物质对生长的影响,表现为只有在低浓度时才影响生长速率,浓度高时并不影响生
长的速率,因此 A和 B答案是正确的。而在 b 是一个临界点,b点后,细菌的密度减小,代
谢产物也会减少,要持续高效获得发酵产品,应控制在 b点附近。
说明:此题经我本人查大学微生物 教材,属于恒化连续培养,其培养基成分中,必须将某
种必需的营养物质控制在较低的浓度,以作为限制因子,而其他营养物质均过量,随着细菌
的生长,限制因子的浓度就会降低,致使细菌的生长速率受到限制。但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来
保持限制因子的恒定流速,不断补充,就能使细菌保持恒定的生长速率。恒化连续培养方法
涂抹含 14C标记
氨基酸的溶液
是研究自然条件下微生物体系比较理想的实验模型,因为,生长在自然界中的微生物一般处
于低营养浓度条件下生长也较慢。
30.(1)萝卜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多种激素的共同调节,其中细胞分裂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1 细胞分裂素主要存在于 的部位,其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
和 。
[解析]:植物体内含有多种激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是两种比较重要的激素.教材中生长素
的作用, ,从产生部位、作用部位、作用特点都比较清楚,而对细胞分裂素的作用,教材中
只用了两三行的文字加工说明,学生可能对产生部位和生理功能重视不够,准确填写有一定
的困难,从这种考题目给我们以后的启示,要学生注重课本的阅读。
答案:①正在进行细胞分裂 细胞分裂 细胞分化
2 研究还发现,氨基酸等营养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部位移动。为验证这一结论,有
人设计了下列实验方案。请根据提供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写出第二步以后的实验 步骤,并
预测实验结果。
材料用具: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含 14C 标
记的氨基酸的溶液(氨基酸可被叶片吸收并在叶片内移动)、蒸馏水、棉签、检测放射性强
度的设备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生长状况相同的萝卜成熟叶片若干,在叶片左半叶某一部位抺含
14
C 标记的氨基
酸的溶液(如图所示)
第二步:
实验结果:
[解析]:这是属于典型的的实验设计题目,题干中的信息对于解题目非常关键,符合考
纲中的基本能力的要求,学生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与 2006 的四川理综实验有一定的相似
性,)符合实验设计的基本要求,学会寻找变量,设置对照,这个题目中的变量就是细胞分
裂素,氨基酸等物质可以向细胞分裂素浓度高的地方移动,因此对照中的两组分别为:一组
为适宜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另一组为蒸馏水,一段时间后,再用设备检测放射性的高低,这
样就可验证这一假设。因此步骤就在头脑中形成了一个大致的模式;即:分组、对照、检测。
由于是验证性的实验,结论是维一的。
[参考答案]
第二步:将叶片均分为两组,编号
第三步:在 a 组的叶片的右半部某一部位涂抹适宜浓度的细胞分裂素溶液
在 b 组相应部位涂抹等量的蒸馏水
第四步:在相同条件下放置一段时间后,检测 a 组的叶片涂抹细胞分裂素部位和 b 组涂抹
蒸馏水部位的放射性强度。
实验结果:a 组的叶片涂抹细胞分裂素部位的放射性强度高于 b 组涂抹蒸馏水部位的放
射性强度。
(2)萝卜是 C3植物,图 1 为萝卜的光合作用的部分过程图解。
①该过程发生的场所是 ,在该过程能使光能转化为电能的色素是
。
②进行正常光合作用的叶片,如果在叶绿体中的 NADPH 与 NADPH+含量相等的情况下,突然停
止供给 CO2,请在图 2 中绘出叶绿体 NADPH 含量的变化曲线。
[解析]:考查了光合作用的光反应有关的知识,光反应的场所和色素的作用。叶绿体中的与
NADPH+的含量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光反应要生成 NADPH,暗反应又要消费 NADPH,当其叶绿
体中的 NADPH 与 NADPH+含量相等时,如果停止光照,生成的 NADPH 就要,减少,
NADPH+含量就会增加,但不会无限增加,在一定的范围内变化,NADPH 由 1 0 ,而 NADPH+
由 1 2 ;当停止停止供给 CO2时,刚好相反。
答案:①叶绿体囊状结构薄膜 特殊状态的叶绿素 a
O
停 止 供
给 CO2
时间图 2
N
A
D
PH
含
量
2
1
图1
H2O
O2
ADP+Pi
ATP
NADP+
NADPH
光 光
e
H+
涂抹含 14C标记
氨基酸的溶液
涂抹含 14C标记
氨基酸的溶液
涂抹蒸馏水涂抹细胞分裂素溶液
②
31. 31.(22 分)
⑴下面是某基因的部分碱基序列,序列Ⅰ为内含子的一部分,序列Ⅱ为外显子的一部分。
上列片段所编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为“…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
酸-缬氨酸…”(甲硫氨酸的密码子是 AUG)
①该基因表达过程中,RNA 的合成在 中完成,此过程称为
②请写出编码上述氨基酸序列的 mRNA 序列: 。
③ 如果序列Ⅰ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被替换为 ,该基因上列片段编码的氨基
酸序列为:
。
④如果序列Ⅱ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缺失,该基因上列片段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为:
。
[解析]:内容为分子生物学的有关知识,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RNA 的合成细胞核
中完成,称为转录。在转录时,基因的内含子不编码氨基酸,基因外显子编码氨基酸,从甲
硫氨酸的密码子是 AUG 可推知 DNA 的一条链的相应序列为 TAC,它不能位于序列 1 中,只能
位于序列 2中,根据…TACGCCC TCCGCC TACAG…就可写出对应的密码子。
序列Ⅰ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被替换为 ,由于位于内含子中,所以氨基酸序列
不变。
序列Ⅱ中箭头所指碱基对 缺失,由于位于外显子中,氨基酸的序列要发生变化。
答案:①细胞核 转录
②AUG CGG GAG GCG GAU GUC
③…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丙氨酸-天冬氨酸-缬氨酸…
…TACG TCGACCGTCTACTG…
…AGGCAGCTGGAGATGAC…
…ATGCGGGAGGCGGATGTC…
…TACGCCC TCCGCC TACAG…
序列Ⅱ序列Ⅰ
G
C
T
A
G
C
O
停 止 供
给 CO2
时间图 2
N
A
D
PH
含
量
2
1
G
C
T
A
G
C
④…甲硫氨酸-精氨酸-谷氨酸-精氨酸-甲硫氨酸…
⑵人的耳垢有油性和干性两种,是受单基因(A、a)控制的。有人对某一社区的家庭进行
了调查,结果如下表:
组合序号 双亲性状
父 母
家庭数目 油耳男孩 油耳女孩 干耳男孩 干耳女孩
一 油 耳 × 油
耳
195 90 80 10 15
二 油 耳 × 干
耳
80 25 30 15 10
三 干 耳 × 油
耳
60 26 24 6 4
四 干 耳 × 干
耳
335 0 0 160 175
合 计 670 141 134 191 204
①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判断的依据是
。
[解析]:方法一:不论是油耳还是干耳,男孩和女孩的比例都接近,所以是常染色体上
的遗传。
方法二:从表格数据可判断油耳为显性性状。假设基因位于性染色体上,油耳父亲(X
A
Y)
的女儿(X
A
X
-
)不能表现为干耳性状,与第一、二组的调查结果不符,所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
上。
②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推测母亲的基因型是 ,这对夫
妇生一个油耳女儿的概率是
[解析]:一对油耳夫妇生了一个干耳儿子,干耳的基因型为 aa,母亲的基因必然为 Aa,
Aa×Aa AA(1/4)、Aa(2/4)、aa(1/4),AA+Aa=3/4,所以油耳女孩为 3/8.
③从组合一的数据看,子代性状没有呈典型的孟德尔分离比(3:1),其原因是
[解析]:组合一中油耳基因可能为 AA 或 Aa,所以组合一中可能有以下情况:Aa×Aa 、
AA×Aa ,只有全为 Aa×Aa 时后代的表现型的比例为 3:1。
④若一对干耳夫妇生了一个左耳是干性的,右耳是油性的男孩,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可
能是 。
[解析]:只可能是基因的突变,如果发生在生死细胞中,孩子要么是油性的耳,要么是
干性的耳。所有只能是体细胞的突变,才会出现一个是干性的,一个是油性的耳。
2008 年高考四川卷---理综(生物)(6 月 8 日试题)
一、选择题(第小题 6 分,共 30 分)
1.将蛙的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同时检测某种激素的含量,经过
一段时间培养后,再检测培养液中该激素的含量,发现该激素含量增加,这种激素是:D
A.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B.促性腺激素
C.促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动物激素调节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上的考查。离体
的卵巢仍具有其生理功能:能分泌雌激素,它的分泌受垂体的促性腺激素的调节。故将蛙的
卵巢放入含有蛙脑垂体提取液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卵巢分泌的雌激素应增加。而促性腺
激素释放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的,能够促进垂体合成和分泌促性腺激素,再作用于性腺合成
和分泌性激素。促甲状腺激素是由垂体分泌,能够促进甲状腺合成和分泌甲状腺激素。根据
题意:A、B、C错。
2.分别取适宜条件下和低温低光照强度条件下生长的玉米植株叶片,徒手切片后,立
即用碘液染色,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发现前者维管束鞘细胞有蓝色颗粒,而后者维管束鞘细
胞没有蓝色颗粒,后者没有的原因是:C
A.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B.维管束鞘细胞能进行光反应,不能进行暗反应
C.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光合作用产物积累
D.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高,呼吸耗尽光合作用产物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 C4植物叶片的结构以及光合作用的有关知识,属于理解应用层次
上的考查。玉米属于 C4植物,其叶片结构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
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C4植物中构成的维管束的鞘细
胞比较大,里面含有没有基粒的叶绿体,叶肉细胞含有正常的叶绿体。在光合作用过程中,
C4植物通过 PEP 固定 CO2的反应是在叶肉细胞的细胞质中进行的,放出的四碳双羧酸转移到
维管束鞘细胞中,放出 CO2参与完成 C3途径。所以 C4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时,只有维管束薄壁
细胞形成淀粉。在适宜条件下,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的形成,而在低温(影响暗反应的进
行)低光照强度(影响到光反应形成 ATP 和 NADPH)条件下,叶片光合强度低,没有光合产
物的积累。由于维管束鞘细胞里含有没有基粒(或没有发育好的基粒)的叶绿体,故一般不
能进行光反应(因光反应是在有基粒的叶绿体中完成)。根据题意:A、B、D 错,【答案】C。
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B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理解层次上的考查。生态系统
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以及在受到干扰后恢
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抵抗力稳定性的核心是“抵抗干扰,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
稳定性的核心是“受到干扰,恢复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类越多,营养结构越复
杂,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而恢复力稳定性就越弱。A 选项,由于生物种类增多了,其抵抗
力稳定性就提高,故 A 正确。B 选项,通过管理即除去了非牧草植物,合理调整了能流方向,
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即牧草中,提高了牧草的产量,生物种类减少了,其抵抗力
稳定性应降低,故 B错。C 和 D 选项,生态系统的生物种类都增多了,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恢复力稳定性都下降。故 C、D 叙述都正确。【答案】B。
4.下列关于病毒的描述,正确的是:B
A.噬菌体通常在植物细胞中增殖 B.病毒可作为基因工程的运载体
C.青霉素可有效抑制流感病毒增殖 D.癌症的发生与病毒感染无关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了与病毒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属于识记理解层次上的考查。A 选项,
噬菌体是一种专营寄生在细菌体内的一种病毒,它的增殖通常在细菌细胞中进行,故 A错。
B选项,在基因工程中常使用的运载体有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等,故 B 正确。C选项,
青霉素可有效抑制细菌、放线菌的生长,而不能抑制酵母菌和霉菌以及病毒的增殖,故 C
错。D 选项,引起细胞癌变的致癌因子有三类:一类是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是辐射;二类是
化学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三类是病毒致癌因子,能引起细胞癌变的病毒叫肿癌病毒
或致癌病毒,所以癌症的发生与病毒的感染有关,故 D 错。【答案】B。
5.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C
A.花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 B.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
C.骨髓瘤细胞与 B 淋巴细胞融合 D.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与免疫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属于理解应用层次上的考查。A 选项,花
粉引起体内毛细血管扩张,属于过敏反应,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物质
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免疫反应,故 A 属于免疫过程。B 选项,由于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
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 HLA,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身上,病人的免疫
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已”成分而加以排斥,所以移植的器官被患者排斥属于免疫过程。C
选项,骨髓瘤细胞与 B淋巴细胞融合应用的原理是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属于免疫过程。D 选
项,病原微生物被体内吞噬细胞吞噬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答案】C。
第 II 卷 非选择题
30.(24 分)
I.一般说来,细胞周期中的分裂间期和分裂期相比,持续时间短的时期是 ;
动物细胞培养时,如果缺少氨基酸供应,细胞一般会停留在细胞周期的 。假
定体细胞的染色体是 10,将体细胞放入含有
3
H-胸腺嘧啶的培养液中培养,请推测其中一个
细胞进行一次 DNA 复制后,该细胞在分裂后期将有 条染色体被标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周期和 DNA 半保留复制的有关知识,属于识记和理解层次上
的考查。在一个细胞周期中,分裂间期持续的时间远大于分裂期,其原因是分裂间期主要完
成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作准备,如果缺少氨基酸供应,细胞一般会停
留在细胞周期的分裂间期。一条染色体没复制之前,只含有一个双链 DNA 分子,染色体复制
后,每条染色体含有两个染色单体,每个染色单体中含有一个双链 DNA 分子,由于 DNA 分子
的半保留复制,因此 DNA 复制一次后,每个染色单体的 DNA 分子中都含有一条带
3
H-胸腺嘧
啶标记的 DNA 单链。在细胞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一分为二,染色体数加倍,故每条染色体
的 DNA 中都含有一条带
3
H-胸腺嘧啶标记的 DNA 单链。
【答案】分裂期 分裂间期 20
II.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 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
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 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
○1 在 3 个烧杯中,分别注入 100mL 蒸馏水,测定其 pH。
○2 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 2min)、中度运动(步行 2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 2min)
后,立即分别向上述 3 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到量气体,测定 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
均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
(1) 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
。
(2) 该实验的原理是
。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越大, 下降幅度越
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
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
(4)人体代谢产生的 CO2,正常情况下来自三大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
。人体糖代谢产生 CO2的细胞器是 。
[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对生物学实验与探究的能力。具体考查了鉴别选择试题给出的
相关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处理和解释数据、根据数据做出合理的判断的能力,
属于应用层次的考查。
【答案】(1)由于人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的 CO2增加,所以呼出
的 CO2浓度增加。
(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 pH 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 CO2不同,溶于水后
也会导致 PH 不同,通过测定水中 pH 的变化可以推测出呼出的 CO2浓度的变化。
(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 CO2浓度增加
(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线粒体
31.(18 分)
已知某植物的胚乳非糯(H)对糯(h)为显性,植株抗病(R)对感病(r)为显性。某
同学以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父本进行杂交实验,在母本植株上
获得的 F1种子都表现为非糯。在无相应病原体的生长环境中,播种所有的 F1种子,长出许
多 F1植株,然后严格自交得 F2种子,以株为单位保存 F2种子,发现绝大多数 F1植株所结的
F2种子都出现糯与非糯的分离,而只有一株 F1植株(A)所结的 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可
见这株 F1植株(A)控制非糯的基因是纯合的。
请回答:
(1)从理论上说,在考虑两对性状的情况下,上述绝大多数 F1正常自交得到的 F2植株
的基因型有
种,表现型有 种。
(2)据分析,导致 A植株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母本自交,二是父本的一
对等位基因中有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为了确定是哪一种原因,可以分析 F2植株的抗病性状,
运动状态 安静 中度运动 剧烈运动
实验前 pH 6.1 6.1 6.1
实验后 pH 5.9 5.6 5.3
因此需要对 F2植株进行处理,这种处理是 。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植株的
表现型为 ,其基因型是 ;如果是由于
父 本 控 制 糯 的 一 对 等 位 基 因 中 有 一 个 基 因 发 生 突 变 , F2 植 株 的 表 现 型
为 ,其基因型为 。
(3)如果该同学以纯合的糯抗病品种为母本,纯合的非糯感病品种为父本,进行同样
的实验,出现同样的结果,即 F1中有一株植株所结的 F2种子全部表现为非糯,则这株植株
非糯基因纯合的原因是 ,其最可能的基因
型为 。
[解析]本题考查遗传基本规律和生物变异的有关知识,属于应用层次上的考查。
(1)根据题意:
P HHrr♀ × hhRR♂
非糯感病 糯抗病
F1 HhRr(非糯抗病)
○×
F2 H R H rr hhR hhrr
非糯抗病 非糯感病 糯抗病 糯感病
9/16 3/16 3/16 1/16
理论上 F2植株的基因型有 9种,表现型有 4种
(2)若是母本自交,则:
P HHrr × HHrr
F1 HHrr
○×
F2 HHrr
非糯感病
若是父本的一对等位基因中一个基因发生突变,则:
F1 HhRr
突 变
HHRr
○×
F2 HHRR HHRr HHrr
︺
非糯抗病 非糯感病
故对 F2处理应接种相应的病原体,如果是由于母本自交,F2的表现型应全部感病(或非
糯感病),其基因型是 HHrr;如果是由于父本控制糯的一对等位基因发生突变,则其中指
的父本一定是 F1植株(因只有 F1植株才有等位基因)。故 F1:HhRr
突 变
HHRr
○×
得 F2:HHRR HHRr HHrr。
(3) P hhRR × HHrr
糯抗病 非糯感病
F1 HhRr(非糯抗病)
突变
HHRr
【答案】(1)9 4
(2)接种相应的病原体 全部感病(或非糯感病) HHrr
抗病和感病(或非糯抗病和非糯感病) HHRR HHRr HHrr
(3)基因突变 HHRr
2009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测试生物部分
第Ⅰ卷
本卷共 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126 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 13 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关于哺乳动物体内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用 15N 标记的苯丙氨酸饲喂小鼠后,在其体内检测不到 15N 标记的酪氨酸
B. 当体内脂肪的分解速度加快时,意味着糖类的供应不足
C. 肝细胞中内质网的功能出现障碍,脂蛋白的合成受阻
D. 肝糖元和肌糖元去路的差异,与所在细胞功能密切相关
2.下列关于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描述,正确的是
A. 根瘤菌通过生物固氮,制造了含氮养料和含碳有机物
B. 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对数期能大量积累有毒素
C. 培养液中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D. 用 32P 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都能检测到 32P
3.大气中 2CO 浓度升高引起的温室效应,可能改变土壤水分状况和矿质元素含量。为探究
有关生态因子的变化对植物的影响,有人用同一环境中生长的两种植物,在温度、光照和水
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拟试验,测得数据如表。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项 目 物 种
355 mol·mol
-1
的 2CO 539 mol·mol
-1
的 2CO
不施磷肥 施磷肥
/20 kg·hm
-2
·a
-1
不施磷肥 施磷肥
/20 kg·hm
-2
·a
-1
净光合速度
/ mol·m
-2
·s
-1
欧州蕨 2.18 3.74 3.62 5.81
石 楠 1.37 6.76 5.43 15.62
蒸腾比率
/ mol·mol-1
欧洲蕨 1.40 2.37 2.22 3.86
石 楠 0.25 0.66 0.71 2.10
*蒸腾比率:植物消耗 1 摩尔水,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 2CO 微摩尔数。
A. 2CO 浓度升高和施磷肥都能促进两种植物的光合作用,施磷肥的效果更明显
B. 两种 2CO 浓度下,施磷肥对石楠光合作用的促进作用都大于欧洲蕨
C. 由试验结果可推测,干旱对欧洲蕨光合作用的影响大于石楠
D. 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最适 2CO 浓度都高于 355 mol·mol
-1
4.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寒冷环境中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将引起骨骼肌不自主战粟
B.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可以引起上肢的运动
C. 垂体通过下丘脑分泌的相关激素调控甲状腺、性腺等内分泌腺的活动
D. 神经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传递给下一个细胞只能是单向的
5.病原体对不同免疫状态小鼠的感染进程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受损,特异性免疫也无法产生
B. B 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仍能对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
C. T 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体液免疫无法产生
D. 正常小鼠免疫产生的淋巴因子,加强了效应 T 细胞和吞噬细胞对肥细胞
的特异性杀伤作用
30.(22 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Ⅰ.将小鼠胚胎干细胞定向诱导分化成一种特定的细胞(命名为 M 细胞),再
将 M 细胞移植到糖尿病模型小鼠(胰岛细胞被特定药物破坏的小鼠)体内,然后小鼠的血糖
浓度,结果如图所示(虚线表示正常小鼠的血糖浓度值)。
请回答相关问题:
(1)实验用的胚胎干细胞取自小鼠的早期囊胚,取出胚胎
后一般用 酶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
(2)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判定 M 细胞已具有 细
胞的功能。说明判定的理由
。
(3)用胰岛素基因片段做探针,对小鼠胚胎干细胞和 M 细胞进行检测。请在下表的空格中
填上检测结果(用“+”表示能检测到,用“-”表示不能检测到)。
用探针检测细胞的 DNA 用探针检测细胞的 RNA
胚胎于细胞 M细胞 胚胎干细胞 M 细胞
上述实验结果表明,胚胎干细胞通过 定向分化为 M 细胞。
(4)若将 M 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重组细胞能否分化为其他类型细胞?
,请说明理由 。
Ⅱ.夏季晴朗无云的某天,某种 C3植物光合作用强度变化
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一天中有机物积累最多的时刻是 。
(2)在 12:00 左右出现光合作用强度“低谷”,此时叶片
气孔处于关闭状态的数量增多。请比较图中 B、C 两个点
对应的时刻, 时刻叶肉细胞之间的 CO2浓度相
对较高, 时刻叶肉细胞叶绿体中 C3化合物的含
量相对较大。
(3)研究发现,在其他环境因子相对稳定时,植物根系部位土壤相对皑水是导致气孔关闭
的主要因素。请据此推测图中 C、D 两个点对应的时刻中, 时刻根系部位土壤溶
液的浓度较高。
(4)研究还发现,当土壤干旱时,根细胞会迅速合成某种化学物质 X。有人推测根部合成 X
运输到叶片,能调节气孔的开闭。他们做了如下实验:从同一植株上剪取大小和生理状态
一致的 3片叶,分别将叶柄下部浸在不同浓度 X 的培养液中。一段时间后,测得的有关数
据如下表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启程度越大)
培养液中 X 的浓度/mol·m-3
5×10
-5
5×10
-4
5×10
-3分组
测量指标
叶片中 X 的浓度/mol·g
-1
(鲜
重)
2.47 2.97 9.28
叶片中的气孔导度/mol·m
-2
·a
-1
0.54 0.43 0.27
1 以上方案有不完善的地方,请指出来并加以修正。
2 若表中数据为方案完善后得到的结果,那么可推测,随着培养液中 X的浓度增大,叶片
蒸腾作用强度。
31.(20 分)大豆是两性花植物。下面是大豆某些性状的遗传实验:
(1)大豆子叶颜色(BB 表现深绿;Bb 表现浅绿;bb 呈黄色,幼苗阶段死亡)和花叶病的
抗性(由 R、r 基因控制)遗传的实验结果如下表:
组合 母本 父本 F1的表现型及植株数
一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深绿抗病 220 株;子叶浅绿抗病 217 株
二 子叶深绿不抗病 子叶浅绿抗病 子叶深绿抗病 110 株;子叶深绿不抗病 109 株;
子叶浅绿抗病 108 株;子叶浅绿不抗病 113 株
①组合一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
②用表中 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自交,在 F2的成熟植株中,表现型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比例为_____________。
③用子叶深绿与子叶浅绿植株杂交得 F1,F1随机交配得到的 F2成熟群体中,B 基因的基因频
率为________________。
④将表中 F1的子叶浅绿抗病植株的花粉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将这些植株的叶肉细胞制成
不同的原生质体。如要得到子叶深绿抗病植株,需要用_________________基因型的原生质
体进行融合。
⑤请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一个杂交育种方案,要求在最短的时间内选育出纯合的子叶深绿
抗病大豆材料。
(2)有人试图利用细菌的抗病毒基因对不抗病大豆进行遗传改良,以获得抗病大豆品种。
①构建含外源抗病毒基因的重组 DNA 分子时,使用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判断转基因大豆遗传改良成功的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具体的检
测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人发现了一种受细胞质基因控制的大豆芽黄突变体(其幼苗叶片明显黄化,长大后
与正常绿色植株无差异)。请你以该芽黄突变体和正常绿色植株为材料,用杂交实验的方法,
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要求:用遗传图解表示)
2009 全国高考理科综合四川卷生物部分答案及解析
1答案:A.解析:本题考察了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相关问题。A 选项中
15
N 标记的苯丙氨酸饲
喂小鼠后,通过氨基酸的代谢,在其体内仍可能检测到
15
N 标记的酪氨酸,A 错误;B中当糖
类的供应不足时,只有加快脂肪的分解速度来提供生物体生长代谢所需的能量,B 正确;C
中内质网是脂质的合成和蛋白质加工的场所;D 中肌糖元不能转化是因为肌细胞代谢旺盛,
当肌糖原转化成葡萄糖后直接被细胞代谢利用,不能进入到血液中成为血糖。
2. 答案:C.解析:本题考察了几种微生物的营养代谢和生长繁殖的问题。A 中根瘤菌通过
生物固氮不能制造含碳有机物;B 中接种到培养基上的青霉菌,进入稳定期能大量积累有毒
素;C中酵母菌是兼性厌氧型生物,故溶氧量的变化,会影响酵母菌的生长繁殖和代谢途径,
C正确;D中用
32
P标记的噬菌体感染细菌,在新形成的噬菌体中只有两个噬菌体能检测到
32P
3. 答案:C.解析:本题以表格的形式提供了实验的设计思路和相关的实验数据,要求学生
能根据表格中的信息分析得出相关的结论。本实验在温度、光照和水分等适宜条件下做了模
拟试验,所以根本没有说明干旱因素对于植物生长的影响,所以 C 选项明显错误。其他的选
项均可由表格分析直接得出。
4. 答案:D.解析:本题考察了高等动物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A 中寒冷环境中
肾上腺素分泌量增加,会导致代谢旺盛而抵御寒冷,不是导致骨骼肌不自主战粟的原因,且
骨骼肌不自主战粟是神经调节的结果;B 刺激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不能引起上肢的运
动;C 中甲状腺激素、性激素的分泌调节过程都受到下丘脑垂体调节体系的控制;D 中神经
元受刺激产生的兴奋,沿轴突不能传递给下一个细胞的,只能通过突触传递单向给下一个细
胞。
5.答案:B.解析:本题考察了免疫的相关的知识。A 中吞噬细胞缺陷小鼠的非特异性免疫
受损,特异性免疫可以进行,因为抗原不一定要通过吞噬细胞暴露,可以直接传递给 T、B
淋巴细胞完成特异性免疫的过程;B 细胞缺陷小鼠虽无法合成抗体,但可以通过细胞免疫对
胞内寄生病原体产生免疫反应,B 正确;C 中 T 细胞缺陷小鼠体内的抗原呈递作用不能完成,
但体液免疫中抗原是可以直接传递给 B 细胞完成体液免疫的 ;D 中淋巴因子是通过激活溶
酶体释放相关的酶而加强了效应 T细胞对靶细胞的裂解作用的。
30.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1.糖尿病的机制
2.细胞的全能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
3.光和作用
1.糖尿病的机制:
由于胰岛 B细胞受损导致无法合成胰岛素来降血糖,血糖浓度过高随尿排出,导致糖尿
病的产生。本题中通过曲线反应了未移植 M 细胞和移植 M 细胞下血糖浓度的变化,可见移植
M细胞血糖浓度降低,显然 M细胞发挥了胰岛 B细胞的功能
2.细胞的全能性和基因表达的相关知识
第(4)小问中考查了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的原因,即细胞核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
套遗传物质;第(3)问中通过表格的形式要求学生补充实验的结果,首先学生要明确这里
的 M 细胞是通过小鼠的胚胎干细胞经过细胞增殖、分化而产生的,由于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
所以 M细胞和胚胎干细胞的 DNA 是一样的,然而细胞分化的实质为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追究
到原因就是相同的 DNA 转录形成了不同的 RNA,进一步合成了不同的蛋白质,所以 M细胞和
胚胎干细胞中的 RNA 是不一样的,从而在进行 DNA 探针杂交试验时出现了如表格中显示的杂
交结果
3.光合作用
第(1)题中,虽然 D—E 段的 CO2的吸收速率下降的现象,但光合作用是仍然在进行
的,所以到 E 点积累的有机物是最多的;第(2)题中 C是时刻气孔关闭,所以 C时刻的叶
肉细胞之间的 CO2浓度较 B 时刻低,且由于气孔关闭,CO2的吸收少,CO2固定减弱,所以 C5
会增加,所以 C 时刻 C5较 B 时刻高;第(3)题中根系部位土壤相对缺水是导致气孔关闭的
主要因素,所以在 C 时刻,气孔关闭,土壤是处于缺水的状态,因而土壤液由于缺水浓度比
较高;第(4)题通过题目背景设置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探讨 X与气孔的开闭的关系,关
键抓住实验设计中的几个重要的原则:对照原则、单一变量原则、重复组设置原则
参考答案:Ⅰ.(12 分)
(1)胰蛋白酶 (1 分)
(2)胰岛 B (1 分)
胰岛 B细胞分泌的胰岛素是唯一降血糖的激素 (3 分)
(3)
基因的选择性表达(胰岛素基因的表达) (2 分)
(4)能 (1 分)
细胞核含有该物种所特有的全套遗传物质(细胞核的全能性) (2 分)
Ⅱ(10 分)
(1)19:30(或 E 点 (2 分)
(2)B 点(或 10:00) C点(或 12:00) (2
分)
(3)C 点(或 12:00) (1 分)
(4)①a.样本量太小。应“取叶片若干,等分为三组”。 (2
分)
b.缺乏空白对照。增加 1组,将叶片的叶柄下浸在不含 X 的培养液中。 (2 分)
②降低 (1分)
31.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如下:
1.亲子代基因的判断及比例概率的计算
2.育种方案的设计
3.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
4.实验设计验证问题
1.亲子代基因的判断及比例概率的计算
第①题中有表格中提供的杂交的结果以及题目中关于性状基因的描述,不难推断出组合一中
父本的基因型是 BbRR,组合二中父本的基因型是 BbRr;第②题,表中 F1的子叶浅绿抗病
(BbRr)植株自交
结果如下:B_R_ ——其中有 3/16BBR_(深绿抗病)和 3/8BbR_ (浅绿抗病)
B_rr ——其中有 1/16BBrr(深绿不抗病)和 1/8Bbrr(浅绿不抗病)
bbR_ (死)
bbrr(死)
所以出现了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3:1:6:2 的
性状分离比; 第③题中 BB×Bb
1/2BB 1/2Bb
随机交配的结果如下:1/2BB×1/2BB 1/4BB
1/2Bb×1/2Bb 1/16BB 1/8Bb 1/16bb(死)
1/2BB(♀)×1/2Bb(♂) 1/8BB 1/8Bb
1/2BB(♂)×1/2Bb(♀) 1/8BB 1/8Bb
所以后代中 F2成熟群体中有 9/16BB 6/16Bb (1/16bb 死),即二者的比值为 3:2
所以在成活的个体中有 3/5BB 、2/5Bb,计算 B基因频率=3/5+2/5×1/2=4/5=80%;
2.育种方案的设计
第④题中欲获得子叶深绿抗病(BBR_)植株,则需要 BR 与 BR、BR 与 Br 的单倍体植株
的原生质体融合;第⑤题考察了杂交育种方案的设计,要求选用表中植物材料设计获得 BBRR
的植株,最短的时间内可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
子叶深绿抗病大豆材料。
3.基因工程的相关问题
第(2)题中考察了基因工程用到的工具酶,以及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检测问题。在基
因 工 程 中 用 到 的 酶 有 限 制 性 内 切 酶 和 DNA 连 接 酶
欲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可用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大豆植株和不抗病植株,观察比较植株的
抗病性
4.实验设计验证问题
本题要求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首先明确细胞质遗传属于母系遗传,即如果母
本出现芽黄性状,则子代全出现芽黄性状,这样可以通过芽黄突变体和正常绿色植株进行正
反交实验来验证芽黄性状属于细胞质遗传。
参考答案:(1) ①BbRR BbRr (2 分)
②子叶深绿抗病:子叶深绿不抗病:子叶浅绿抗病:子叶浅绿不抗病 (1 分)
3:1:6:2 (2 分)
③80% (2 分)
④BR 与 BR、BR 与 Br (3 分)
⑤用组合一的父本植株自交,在子代中选出子叶深绿类型即为纯合的子叶深
绿抗病大豆材料。 (2 分)
(2)①限制性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 (1分)
②培育的植株具有病毒抗体 (1 分)
用病毒分别感染转基因大豆植株和不抗病植株,观察比较植株的抗病性 (2 分)
(3) (4 分)
2010 年高考生物四川卷及解析
1、与酵母菌相比,硝化细菌具有的特点是
A.无线粒体,只能通过无氧呼吸获得能量
B.无固氮酶,只能以含氮有机物作为氮源
C.无细胞核,只能通过出芽生殖方式繁殖后代
D.无染色体,只能在 DNA 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
[解析]:本题考查真核生物与原核生物的区别及微生物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酵母菌为真核生物,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硝化细菌无线粒体,但是需氧型生物,进行有氧
呼吸,A 错。硝化细菌无固氮酶,但能利用无机氮 NH3作氮源,B 错。硝化细菌无细胞核,
但进行分裂生殖,不能进行出芽生殖,C 错。硝化细菌为原核生物,无染色体,所以只能在
DNA 水平产生可遗传变异,D 正确。
[答案]:D
2、下列对实验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的专一性作用时,可用碘液替代斐林试剂进行鉴定
B.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色素的实验结果表明,叶绿 b 在层析液中溶解度最低
C.调查人群中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时,应选择有遗传病史的家系进行调查统计
D.鉴定蛋白质时,应将双缩脲试剂 A 液和 B 液混合以后再加入待检组织样液中
[解析]:本题考查书本实验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 选项碘液只能与淀粉反应,不能
与蔗糖反应,因此不能用磺液鉴定,A 错。溶解度越高,扩散越快,叶绿素 b在层析液最下
端,因此溶解度最低,B 正确。调查遗传病发病率,因在人群中随机取样,C错。鉴定蛋白
质,应先加 A 液,再加 B液,D 错。
[答案]:B
3、.有人对不同光照强度下两种果树的光合特性进行研究,结果如下表(净光合速率以 2CO
的吸收速率表示,其他条件适宜且相对恒定)。下列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光强(mmol 光子/
2m s )
0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龙
眼
光能得用率(%) - 2.3
0
2.2
0
2.0
0
1.8
0
1.6
0
1.5
0
1.4
0
1.3
0
1.2
0
净 光 合 速 率 ( umol
2CO /
2m s )
-0.60 2.5
0
5.1
0
6.5
5
7.4
5
7.9
0
8.2
0
8.5
0
8.5
0
8.5
0
茫
果
光能得用率(%) - 1.2
0
1.0
5
0.9
0
0.8
5
0.8
0
0.7
5
0.7
0
0.6
5
0.6
0
净 光 合 速 率 ( umol
2CO /
2m s )
-2.10 1.1
0
3.7
0
5.4
0
6.5
0
7.2
5
7.6
0
7.6
0
7.6
0
7.6
0
A.光强大于 0.1mmol 光子 /
2·sm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
B.光强小于 0.5mmol 光子/
2·sm ,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叶绿素含量
C.光强大于 0.7mmol 光子/
2·sm ,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生态因素是 2CO 浓度
D.龙眼的最大光能利用率大于芒果,但龙眼的最大总光合速率反而小于芒果。
[解析]: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理解能力。从表中可以
看出,光强大于 0.1mmol 光子 /
2·sm ,随光照增强两种果树的光能利用率逐渐减少,A 正
确。光强小于 0.5mmol 光子/
2·sm ,随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增强,因此光强小于 0.5mmol
光子/
2·sm ,限制净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光照强度,B 错。光强大于 0.7mmol 光子/
2·sm ,
随光照增强,净光合速率不再增强,因此光强大于 0.7mmol 光子/
2·sm ,限制净光合速率的
主要生态因素不再是光照强度,主要是 2CO 浓度,C正确。
[答案]:B
4、.某同学感冒发热 39°C,伴有轻度腹泻。与病前相比,此时该同学的生理状况是
A.呼吸、心跳加快,心肌细胞中 ATP 大量积累。
B.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 Na
+
浓度降低
C.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
D.糖元合成增强,脂肪分解加快,尿素合成增多
[解析]:本题考查人体调节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发热后,呼吸、心跳会加快,
但心肌细胞中 ATP 不会大量积累,A错。发热又轻度腹泻,汗液分泌增多,尿量减少,血浆
中钠离子不会降低。发热时,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多,导致代谢增强,产热量增加。发热时,
代谢增强,加上轻度腹泻,糖元合成不会增强,D 错。
[答案]:C
5、某实验室做了下图所示的实验研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与纤维母细胞相比,过程①形成的诱导干细胞的全能性较低
B.过程②是诱导干细胞的结构和遗传物质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C.每个 Y 细胞只产生一种抗体,故过程③不需要选择性培养基进行筛选
D.过程④产生的单抗,不需细胞膜上载体蛋白的协助就能释放到细胞外
[解析]:本题考查细胞分化及细胞工程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过程 1形成的
诱导干细胞全能性高,A 错。过程 2 是细胞的分化过程,分化时遗传物质不会发生变化,B
错。过程 3要用选择培养基才能选出杂交瘤细胞,C 错。过程 4 分泌抗体蛋白,是外排过程,
不需载体蛋白协助,D 正确。
[答案]:D
30、(24 分)回答下列 I、Ⅱ两个小题
I. 某实验室通过手术获得下丘脑部分损毁却能存活的大鼠,进行了相关研究。
(1)实验一 按下表准备两组实验大鼠并作如下处理:向大鼠皮下注入等量的 SRBC(山羊
红细胞);7 天后,取脾脏组织制成细胞悬液;将适量脾细胞悬液与 SRBC 混合培养一段时间,
然后检测 SRBC 破裂情况(注: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红细胞会破裂,释
放出血红蛋白。培养液中血红蛋白的含量越高,OD 值越大)。
组别 材料准备 数量(只) 培养液的 OD 值
甲 手术摧毁组(做手术并损毁丘脑前部) 12 0.20
乙 正常组(未做手术) 12 0.40
①向大鼠皮下注入 SRBC 的目的是 。
②脾细胞悬液会引起 SRBC 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 物质,产生该物质的细胞称
为 。
③有人认为该实验还应增设一组;做手术却不损毁下丘脑。你认为有必要吗? 。
请说明理由:
④请为此实验拟定一个题目 。
(2)实验二 另取正常鼠和手术手损毁鼠多组,在不同温度的环境中放置 30 分钟,然后测
定大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正常鼠的结果如图所示。
①请在图中绘出手术损毁鼠单位时间的耗氧量变化曲线。
②将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其血糖浓度会升高,原因是
。
③在适宜条件下喂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手术损毁鼠的性腺萎缩,这是由于该大鼠下丘脑释放
的 减少,使垂体释放的 降低所致。
Ⅱ.某石质海滩的潮间带由大小不一的水坑和水坑间的凸出基质两类环境组成,主要生长着
浒苔、角叉苔等海藻和滨螺、岸蟹等动物。岸蟹主要以滨螺等小动物为食,其主要天敌是
海鸥。
(1) 有人选择大小、深度等相似的两个自然水坑(A、B),把 B 坑中的全部滨螺(233 只)
捉出,移人几乎无滨螺的 A 坑,研究滨螺对海藻及岸蟹种群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①图 A 中浒苔数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从种间关系角度看,浒苔和
角叉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关系。
②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___________海藻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研究发现,此种海藻
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而另一种海藻占优势的环境则相反。请据此解释 B 坑中
的滨螺在移出前数量较多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本研究涉及到的生物构成的最长食物链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对水坑和凸出基质这两类微型生态系统中滨螺密度和海藻物种数的调查,绘制成图
C。
①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如果要最大限度地保护生物
多样性,需要优先保护的是______________生态系统,
这种保护措施属于__________________。
②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 100~200 只/m2 时,
____________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解析]:
I:本题考查免疫、体温调节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实验能力。
第一题:
第 1 小题:从题中可知,适量脾细胞悬液与 SRBC 混合培养一段时间,检测 SRBC 破裂情
况,红细胞会破裂,是因为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导致,因此向大鼠皮
下注入 SRBC 的目的是作为抗原,刺激产生相应的抗体。
第 2 小题:从题中可知,红细胞会破裂,是因为特异性抗体与红细胞表面的抗原结合后
导致,脾细胞悬液会引起 SRBC 破裂,说明悬液中含有抗体物质,抗体是由效应 B 细胞
产生的。
第 3 小题:手术本身是一种变量,因此有必要做,以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第 4 小题:综合题干及试题 1,2,3,本实验题目应为: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第二题:
第 1 小题:手术损毁鼠不能进行体温调节,因此体温随环境温度变化而变化。
第 2 小题:正常鼠从室温移至低温环境,下丘脑会引起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肾上腺素会
引起肝糖元分解,血糖升高。
第 3 小题:下丘脑会释放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作用于垂体,促使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
促性腺激素会作用于性腺,引起性腺生长发育。
II:本题考查生态学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题:
第 1 小题:图 A 中移入滨螺后,浒苔数量下降,因此应是被滨螺捕食。浒苔和角叉苔同
为藻类,且图中浒苔数量下降后,角叉苔数量上升,因此二者为竞争关系。
第 2 小题:综合图 A 和图 B 可见,水坑中岸蟹种群密度与浒苔的种群相对数量呈正相关。
浒苔占优势的环境有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因而 B坑中的滨螺在移出前,浒苔较少,不利
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
因而滨螺较多。
第 3 小题:最长的为:浒苔-滨螺-岸蟹-海鸥
第二题:
第 1 小题:在滨螺极稀少的情况下,分析图 C,凸出基质生态系统中海藻物种数多,因
此需要优先保护的是凸出基质生态系统,这种保护措施属于就地保护。
第 2 小题:当滨螺密度长期保持在 100~200 只/m2 时,水坑生态系统的海藻物种数多,
抵抗力稳定性较高
[答案]:I:1、(1)抗原
(2)抗体 效应 B 细胞
(3)有必要 排除手术本身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4)探究下丘脑对抗体产生的影响
2、(1)
(2)在低温刺激下,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促进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分泌,
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糖元分解,使血糖升高。
II :1、(1)被滨螺捕食 竞争
(2)浒苔
B 坑浒苔较少,不利于岸蟹躲避天敌,岸蟹被大量捕食,因而岸蟹数量较少,
岸蟹数量少,对滨螺捕食少,因而滨螺较多
(3)浒苔-滨螺-岸蟹-海鸥
2、(1)凸出基质 就地保护
(2)水坑
31.(18 分)回答下列ⅠⅡ两个小题
1.为提高小麦的抗旱性,有人将大麦的抗旱基因(HVA)导入小麦,筛选出 HVA 基因成功整
合到染色体上的高抗旱性 T。植株(假定 HVA 基因都能正常表达)。
(1)某 T。植株体细胞含一个 HVA 基因。让该植株自交,在所得种子种,种皮含 HVA 基因
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胚含 HVA 基因的种子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_.。
(2)某些 T。植株体细胞含两个 HVA 基因,这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情况有下图所示
的三种类型(黑点表示 HVA 基因的整合位点)。
1 将 T。植株与非转基因小麦杂交: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 50%,则两个 HVA 基
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若子代高抗旱性植株所占的比例为 100%,则两个 HVA
基因的整合位点属于图_______类型。
2 让图 C所示类型的 T。植株自交,子代中高抗旱性植株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Ⅱ,果蝇的繁殖能力强,相对性状明显,是常用的遗传试验材料。
(1)果蝇对 CO2 的耐受性有两个品系:敏感型(甲)和耐受型(乙),有人做了以下两个实
验。
实验一 让甲品系雌蝇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全为敏感型。
实验二 将甲品系的卵细胞去核后,移入来自乙品系雌蝇的体细胞核,由此培育成的雌蝇
再与乙品系雄蝇杂交,后代仍全为敏感型。
1 此人设计实验二是为了验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若另设计一个杂交实验替代实验二,该杂交实验的亲本组合为_________________。
(2)果蝇的某一对相对性状由等位基因(N,n)控制,其中一个基因在纯合时能使合子致
死(注:NN,X
n
X
n
, X
n
Y 等均视为纯合子)。有人用一对果蝇杂交,得到 F1 代果蝇共 185 只,
其中雄蝇 63 只。
①控制这一性状的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________种。
②若 F1 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F1 代雌蝇基因型为_________。
3 若 F1 代雌蝇共有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___________。让 F1 代果蝇随机交配,理
论上 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因 N 的频率为__________。
I:[解析]:本题考遗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 1 小题:T 植株含一个 HVA 基因,可以考虑为 Aa,A 代表 HAV 基因,自交,
种皮是其体细胞,基因型全为 Aa,胚为 F1 幼体,含 A 基因的比例为 3/4。
第 2 小题:A图考虑为 AA,而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 aa,则 A图杂交后代抗旱比
例为 100%,B 图可考虑为 Aa(因两个 HAV 基因都在一条染色体上),则 B 图杂交后代抗旱比
例为 50%,C 图可考虑为 AaBb(A,B 任一都抗旱),此时非转基因小麦考虑为 aabb,则 C 图
杂交后代抗旱比例为 15/16(仅 aabb 不抗旱)。
[答案]:(1)100% 75%
(2) B A
15/16
II:[解析]:本题考遗传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第一题:该实验为验证控制 CO2 的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要证明是细
否细胞质遗传可进行正交和反交。
第二题:F1 代果蝇共 185 只,其中雄蝇 63 只,由此可知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
上,成活果蝇的基因型共有 3 种,雌蝇 2 种,雄蝇 1 种。若 F1 代雌蝇仅有一种表现型,则
致死基因是 n,亲本基因型为 X
N
X
n
, X
N
Y,F1 代雌蝇基因型为 X
N
X
N
X
N
X
n
,若 F1 代雌蝇共有
两种表现型,则致死基因是 N,亲本基因型为 X
N
X
n
X
n
Y 。F1 代雌蝇基因型为 X
N
X
n
X
n
X
n
, 比
例 1:1,雄蝇基因型为 X
n
Y,让 F1 代果蝇随机交配,理论上 F2代成活个体构成的种群中基
因 N 的频率为 1/11
[答案]:1、(1)控制 CO2 的耐受性的基因位于细胞质中
(2) 耐受型(雌)X敏感型(雄)
2、(1)X 3
(2)n X
N
X
N
X
N
X
n
(3)N 1/11
2011 四川高考生物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微生物生长曲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在相同培养条件下接种对数期的菌种,调整期将缩短
B.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
C.进入稳定期后不再产生新细胞,活细胞数目维持相对恒定
D.进入衰亡期后部分细胞解体,可释放出抗生素等代谢产物
答案:C
解析:进入对数期的微生物代谢旺盛,形态和生理特性比较稳定,作菌种或科研材料;进入
稳定期后,微生物仍会产生新细胞,这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活细胞数目保持相对稳定,因
此 C 错。
2.下列有关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流动性
B.合成固醇类激素的分泌细胞的内质网一般不发达
C.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共同完成
D.生物膜之间可通过具膜小泡的转移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答案:B
解析:植物原生质体的融合依赖于细胞膜的一定的流动性;分泌蛋白的修饰加工由内质网和
高尔基体共同完成;内质网与蛋白质、脂质、糖类的合成有关,因此合成固醇类激素的细胞
内质网也发达。因此 B 错。
3.下列关于人在剧烈运动时生理变化过程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
B.大量乳酸进入血液,血浆由弱碱性为弱酸性
C.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上升,促进肝糖元和肌糖元分解
D.血液中 O2含量下降,刺激了呼吸中枢促进呼吸运动
答案:A
解析: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维持具有重要作用,钾对细胞内液渗透压维持有重要作用,因
此大量失钠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影响大于细胞内液,A 正确。血液中有缓冲物质,血浆 PH
值保持相对稳定,因此不会变为弱酸性,B错。胰高血糖素不能促进肌糖元分解,C 错。剧
烈运动时,血液中 CO2增加,刺激了呼吸中枢导致呼吸加强,D错。
4.右图表示油菜种子在成熟过程中种子质量和有机物相对含量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叙述不.
正确..的是
A.大量糖类输入并参与代谢,导致种子质量不断增加
B.细胞代谢利用大量糖类,导致淀粉含量降低
C.糖类不断转化为脂质,导致脂质含量持续增加
D.糖类不转化为蛋白质,导致含氮物质含量不变
答案:D
解析:蛋白质是细胞结构成分,糖类可以转化为蛋白质。含氮物质含量不变,但由于种子干
重增加,因此蛋白质总量实际在增加,因此糖类在转化为蛋白质。
5.北极比目鱼中有抗冻基因,其编号的抗冻蛋白具有 11 个氨基酸的重复序列,该序列重复
次数越多,抗冻能力越多,越强,下图是获取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
正确的是
A 过程①获取的目的基因,可用于基因工程和比目录基因组测序
B多个抗冻基因编码去依次相连成能表达的新基因,不能得到抗冻性增强的抗冻蛋白,
C过程②构成的重组质粒缺乏标记基因,需要转入农杆菌才能进行筛选
D应用 DNA 探针技术,可以检测转基因抗冻番茄植株中目的基因的存在及其完全表达
答案:B
解析:过程 1 获得的目的基因已不含非编码区和内含子,因此不能用于比目鱼基因组测序,
因此 A错。导入农杆菌是为了扩增和更易导入蕃茄细胞,C 错。DNA 探针技术不能检测基因
是否完全表达,目的基因的完全表达应该检测表达产物蛋白质,D错。
30(21 分)回答下列 I、II 小题。
I.(9 分)有人通过实验探究某海藻饿最佳培养条件,以获得最大生物量(注:生物量
指单位体积的藻体干重)。
(1)在有光条件下培养海藻时,培养液中必须含有__________,还需定时向培养液中通
入空气,目的是提供 。海藻光合速率随着向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如下图,图中 B 点
表示最佳的_____培养条件。
(2)该海藻的无光条件下仍能生长,但需在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等有机物,目的是提
供________。
(3)向培养液中添加葡萄糖配成不同浓度的培养液,在一定光照条件下培养该海藻,
测定海藻的生物量如下表:
要确定培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设计_____________的实验。
(4 综合上述实验,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的培养条件是____________。
答案:(1)各种必需矿质元素(1 分) CO2 (1分) 光照(1分)
(2)碳源和能源(2 分)
(3)在 0.2---0.6g/L 之间更细分的浓度梯度 (2分)
(4)适宜光照,添加适宜浓度的葡萄糖 (2 分)
解析:(1)海藻是植物,因此培养时必需在培养液中加入各种必需矿质元素。通入空气,
目的是提供光合作用所需 CO2。B 点光照强度生物量最大。
(2)无光条件下海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必需提供有机物作 C 源、能量来源。
(3)要确定培 养海藻的最佳葡萄糖浓度,还需在 0.2---0.6g/L 之间更细分的浓度
梯度。
(4)、根据图,获得该海藻最大生物量需光照强度适宜,据表格知需添加适宜浓度
葡萄糖
II、(12 分)下图为反射弧中神经—肌肉接头的结构及其生理变化示意图。
(1)发生反射时,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___________神经传到突触前膜,导致突触小泡与
前膜________________,释放神经递质(Ach);Ach 与 Ach 受体结合后,肌膜发生__________,
引起肌肉收缩。
(2)重症肌无力是自身免疫病,其病因是患者免疫系统把 Ach 受体当作抗原,使___________
被激活而增殖、分化、产生 Ach 受体抗体。Ach 受体抗体与 Ach 受体特异性结合,造成 Ach
不能与 Ach 受体正常结合,导致_______________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临床上治疗重症肌无力的重度患者,可采用胸腺切除法,目的是抑制_________发育成
T细胞,不能产生淋巴因子,从而抑制___________免疫的应答。
答案:(1)传出(1分) 融合(2 分) 电位变化(2 分)
(2)B 细胞 (1 分) 化学信号向电(2 分)
(3)造血干细胞(2 分) 体液(2 分)
解析:(1)神经中枢产生的兴奋沿传出神经传出,导致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融合,从而释
放递质。通过图,看出递质引起肌膜电位变化,从而发生肌肉收缩。
(2)抗体是由效应 B细胞产生的,因此使 B细胞被激活而增殖。突触释放递质,导致
肌膜电位变化,因此是化学信号→电信号转换过程受阻。
(3)造血干细胞在胸腺处生成 T细胞。根据题 2 可知是抑制体液免疫应答。
31.(21 分)回答下列Ⅰ、Ⅱ两小题。
I.(7 分)图 A 为小岛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有人向小岛引入一定数量的卷尾鬣蜥(主要以
沙氏变色蜥和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为食),跟踪调查该生态系统及其对照组的变化,发现沙
氏变色蜥和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较大(见图 B),而其它生物数量变化相对较小。请回答下列
问题:
(1)沙氏变色蜥处于第_____________营养级,其与卷尾鬣蜥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__。
(2)引入卷尾鬣蜥后,沙氏变色蜥的变要活动范围从树基部向上转移,而网蜘蛛的织网位
置略有下降,此现象表明生态因素的改变,可使生物群落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引入卷尾鬣蜥后,网蜘蛛的数量变化趋势是________。结合其它生物的数量变化信息
可以看出,小岛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表明生态系统内部具有_______
能力。
答案:(1)三或第四(1分) 竞争和捕食(1 分)
(2)垂直结构(1分)
(3)先增加,后减少,最终达到平衡。(2 分) 一定的自动调节(2 分)
解析:(1)据食物网,沙氏变色蜥处于第三、第四营养级。卷尾鬣蜥捕食沙氏变色蜥,同
时卷尾鬣蜥与沙氏变色蜥都捕食较大的地面节肢动物,因此二者是捕食与竞争关系。
(2)沙氏变色蜥向上、网蜘蛛活动区域下降,说明群落垂直结构变化了。
(3)由坐标图可知,有卷尾鬣蜥跟无卷尾鬣蜥比较,网蜘蛛数量先增多,后减少。生
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保持相对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II.(14 分)小麦的染色体数为 42 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
组成:I、II 表示染色体,A为矮杆基因,B 为抗矮黄病基因,E 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
乙品系和丙品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
偃麦草的染色体片段)
(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 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
下发生,可为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 F 自交,所有染色体正常联会,则基因 A 与 a 可随
的分开而分离。F 自交所得 F 中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
基因型有 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 F 自交,减数分裂中Ⅰ甲与Ⅰ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而其它
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
(4)让(2)中 F 与(3)中 F 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的种子均
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 。
答案:(1)结构 (1 分) 生物进化(1 分)
(2)同源染色体(1 分) 9(2 分) 2(2 分)
(3) 20 (1分) 4(2 分) 22(2分)
(4)3/16 (2 分)
解析:(1)观察图可知乙丙品系发生了染色休结构变异,变异能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2)基因 A、a 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因此随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甲植株无 Bb 基因,基因型可表示为:AA00,乙植株基因型为 aaBB,杂交所得 F1基因型为
AaB0,可看作 AaBb 思考,因此所 F2基因型有 9种,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2种:aaBB
aaB。
(3)小麦含有 42 条染色体,除去不能配对的两条,还有 40 条能两两配对,因此可
观察到 20 个四分体。由于 I 甲与 I 丙 不能配对,因此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I 甲与 I 丙 可能
分开,可能不分开,最后的配子中:可能含 I 甲 、可能含 I 丙 、可能都含、可能都不含,因
此能产生四种基因型的配子。最多含有 22 条染色体。
(4) (2)中 F1 的基因型:Aa B,(3)中 F1 基因型可看成:A aE , 考虑 B 基因后
代出现抗矮黄病性状的几率为 1/2,考虑 A 和 E,后代出现矮杆、抗条斑病性状的概率为 3/8,
因此同时出现三种性状的概率为 3/16。
2012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四川卷
理综 生物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3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
合要求的)
1.蛙的受精卵发育成原肠胚的过程中,下列行为在细胞中不能发生的是
A.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B.DNA 的半保留复制
C.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D.姐妹染色单体的分开
2.将大肠杆菌的质粒连接上人生长激素的基因后,重新置入大肠杆菌的细胞内,通过发酵就
能大量生产人生长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产生的生长激素属于大肠杆菌的初级代谢产物
B.大肠杆菌获得的能产生人生长激素的变异可以遗传
C.大肠杆菌质粒标记基因中腺嘌呤与尿嘧啶含量相等
D.生长激素基因在转录时需要解旋酶和 DNA 连接酶
3.科研人员为研究脾脏中某种淋巴细胞(简称 M 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进行了如下实
验:
下列对该实验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A.实验证明 M 细胞能够将肺癌细胞抗原呈递给胸腺淋巴细胞
B.经 M细胞刺激后部分胸腺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
C.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增强效应 T 细胞杀伤力的淋巴因子
D.实验组培养液中含有能特异性识别肺癌抗原的免疫球蛋白
4.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
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下图),测得根的弯曲
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
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硬性
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
5.给实验鼠静脉注射不同剂量的胰岛素,测得血糖的补充速率和消耗速率如右图所示。下列
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A.随着曲线 a 的下降,非糖物质向葡萄糖转化的速率
加快
B.曲线 b 的上升是胰岛素作用于肝脏、肌肉等细胞的
结果
C.当胰岛素浓度为 40 mLU / 时,在较长时间内血
糖浓度会维持相对稳定
D.高浓度胰岛素条件下,下丘脑中控制胰岛 A细胞分
泌的神经中枢处于抑制状态
30.(20 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7 分)科研人员获得一种叶绿素 b 完全缺失的水稻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照环境的
适应能力更强。请回答:
(1)提取水稻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应在研磨叶片时加入 ,以防止色素
被破坏。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叶片的光和色素,缺失的色素带应位于滤纸条
的 。
(2)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 2O 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当光照强度为 n 时,
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中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 。
当光照强度为 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据此推测,突变体固定的
2CO 形成 的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 消耗也更快,
进而提高了光合放氧气速率。
(3)如果水稻出现叶绿素 a 完全缺失的突变,将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其原因是
Ⅱ(13 分)研究表明,癌细胞和正常分化细胞在有氧条件下产生的 ATP 总量没有明显差异,
但癌细胞从内环境中摄取并用于细胞呼吸的葡萄糖是正常细胞的若干倍。下图是癌细胞在有
氧条件下葡萄糖的部分代谢过程,据图分析回答问题:
(1)图中 A 代表细胞膜上的 。葡萄糖进入癌细胞后,在代谢过程中可
通过 作用形成非必需氨基酸,也可通过形成五碳塘进而合成 作
为 DNA 复制的原料。
(2)在有氧条件下,癌细胞呼吸作用的方式为 。与正常的细
胞相比①—④过程在癌细胞中明显增强的有 (填编号),代谢途径发生这种变
化 的 意 义 在 于 能
够 ,从而有利于
癌细胞的增殖。
(3)细胞在致癌因子的影响下, 基因的结构发生改变而被激活,进而
调控 的合成来改变代谢途径,若要研制药物来已知癌症患者细胞中的异常代
谢途径,图中的过程 (填编号)不宜选为作用位点。
31(22 分)回答下列Ⅰ、Ⅱ小题。
Ⅰ(8 分)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
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
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虾类问题。
(1) 该农田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猛禽与田鼠的种间关系是______.
(2) 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决定的;b点以后
田鼠种群密度大幅上升,从田鼠生存环境变化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_________.若在农田周围合理植树可
控制鼠害,从而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该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关系,使人们从中更
多获益
Ⅱ。(14 分)果蝇的眼色由两队独立遗传的基因(A、a 和 B、b)控制,其中 B、b 仅位于 X
染色体上。A 和 B 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 A 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
白眼。
(1) 一只纯和粉红眼雌果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代全为红眼。
1 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1代雌果蝇能产生__________种基因型的配子。
2 将 F1代雌雄果蝇随机交配,使得 F2代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______________,在 F2
代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
(2) 果蝇体内另有一对基因 T、t,与基因 A、a 不在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当 t 基因纯
合时对雄果蝇无影响,但会使雌果蝇性反转成不育的雄果蝇。让一只纯合红眼雌果
蝇与一只白眼雄果蝇杂交,所得 F1代的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代雌雄比例为 3:5,
无粉红眼出现。
1 T、t 基因位于________染色体上,亲代雄果蝇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
2 F2代雄果蝇中共有________种基因型,其中不含 Y 染色体的个体所占比例为_____。
3 用带荧光标记的 B、b 基因共有的特有的序列作探针,与 F2代雄果蝇的细胞装片中
各细胞内染色体上 B、b 基因杂交,通过观察荧光点的个数可以确定细胞中 B、b
基因的数目,从而判断该果蝇是否可育。在一个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细胞中,若
观察到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雄果蝇可育;若观察到_________个荧光点,则该
雄果蝇不育。
2013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四川卷
理综 生物部分
1.在诱导离体菊花茎段形成幼苗的过程中,下列生命活动不会同时发生的是
A.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 B.光能的吸收与转化
C. ATP 的合成与分解 D.基因的突变与重组
2.若 H7N9 禽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机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不会发生的是
A.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毒 B.T 细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C.浆细胞进行分裂并分泌抗体 D.B 细胞增殖分化形成记忆细胞
3.下图表示具有生物活性的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神经末梢与肌细胞的接触部分类似于
突触,称“神经—肌接头”。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神经—肌接头”处可发生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变
B.点刺激①处,肌肉会收缩,灵敏电流计指针也会偏转
C.点刺激②处,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计会记录到电流变化
D.神经纤维上兴奋的传导方向与膜内电流的传导方向相同
4.下列所采取的措施,不涉及“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原理的是
A.利用果胶酶提高水果的出汁率
B.滴加肝脏研磨液促使过氧化氢的分解
C.滴加 FeCl3溶液提高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D.利用水浴加热提高胡萝卜素的萃取效率
5.大豆植株的体细胞喊 40 条染色体。用放射性的
60
Co 处理大豆种子后,筛选出一株抗花叶
病的植株 X,取其花粉经离体培养得到若干单倍体植株,其中抗病植株占 50%。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用花粉离体培养得到的抗病植株,其细胞仍具有全能性
B.单倍体植株的细胞在有丝分裂的后期,共含有 20 条染色体
C.植株 X 连续自交若干代,纯合抗病植株的比例逐渐降低
D.放射性
60
Co 诱发的基因突变,可以决定大豆的进化方向
6.稻田生态系统是四川盆地重要的农田生态系统,卷叶螟和褐飞虱是稻田中两种主要害虫,
拟水狼蛛是这两种害虫的天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害虫与拟水狼蛛间的信息传递,有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B.防治稻田害虫,可提高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
C.精耕稻田与弃耕稻田的生物群落,演替的方向与速度有差异
D.用性外激素专一诱捕卷叶螟,短期内褐飞虱的种群密度会下降
7.哺乳动物红细胞的部分生命历程如下图所示,图中除成熟红细胞外吗,其余细胞中均有核
基因转录的 RN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成熟红细胞在细胞呼吸过程中不产生二氧化碳
B.网织红细胞仍然能够合成核基因编码的蛋白质
C.造血干细胞与幼红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D.成熟红细胞衰老后控制其凋亡的基因开始表达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48 分)
8. (11 分)将玉米的 PEPC 酶基因导入水稻后,测得光照强度对转基因水稻和原种水稻
的气孔导度及光合速率的影响结果,如下图所示。(注:气孔导度越大,气孔开放程度越高)
气
孔
导
度
(
m
ol
·
m
-2
·
s-1
)
42
光照强度(×102μmol·m-2·s-1)
0.2
0.4
0.6
0.8
86 1210 14
光
合
速
率
(
μ m
ol
·
m
-2
·
s-1
)
42
光照强度(×102μmol·m-2·s-1)
10
20
30
40
86 1210 14O
0
-10
转基因水稻
原种水稻
转基因水稻
原种水稻
错误!未找
到引用源。
( 1)水稻叶肉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是_____,捕获光能的色素中含量最多的
是______。
(2) CO2通过气孔进人叶肉细胞后,首先与_____结合而被固定,固定产物的还原
需要光反应提供__________。
(3)光照强度低于 8×10
2
μmol·m
-2
·s
-1
时,影响转基因水稻光合速率的主要因素是
_______;光照强度为 10~14×10
2
μmol·m
-2
·s
-1
时。原种水稻的气孔导度下降但
光合速率基本不变,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
(4)分析图中信息。PEPC 酶所起的作用是_____;转基因水稻更适宜栽种在__
___环境中。
9.(12 分)瘦素是动物脂肪细胞分泌的一种蛋白质激素,机体脂肪储存量越大,瘦素
分泌越多。下丘脑的某些细胞接受到瘦素信号后,机体能通过复杂的神经内分泌网络调节摄
食行为。
(1)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_______物质;与糖类相比,脂肪分子中氧含量_________。
(2)组成瘦素的基本单位是____________。在核糖体中合成的瘦素蛋白,必须通过
________进行加工和运输才能分泌到细胞外,随_______运送到全身各处。下丘脑中的靶细
胞通过_____________来识别瘦素。
(3)现有两类患肥胖症的小鼠,A 类小鼠肥胖是瘦素受体基因缺陷所致:B类小鼠肥胖
原因未知。分析以下实验:
组别 处理措施 正常饲喂一段时间后的实验结果
1 正常小鼠与 A 小鼠连体共生 正常小鼠摄食量明显减少,A小鼠无变化
2 正常小鼠与 B 小鼠连体共生 正常小鼠无变化,B小鼠摄食量略微减少
3 A 小鼠与 B小鼠连体共生 A小鼠无变化,B 小鼠摄食是明显减少
(注:连体共生即通过手术使两只小从的血液循环贯通)
①根据实验结果推测,连体前 A 小鼠体内瘦素的含量比正常小鼠_____________。B 小
鼠肥胖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为排除手术实验结果的干扰,可增设一组处理措施为________________的对照实脸。
10.(12 分)由于酵母菌利用淀粉的能力很弱,有人将地衣芽孢杆菌的α-淀粉酶基因转入
酵母菌中经筛选得到了可高效利用淀粉的工程菌菌种(过程如图甲所示)。
重组质粒
α-淀粉酶基因
工程酵母菌 固体平板培养 液体培养 菌种
接种到新鲜培养基
接种接种 选择、接种
①
②
③
图甲 图乙
(1)图甲中,过程①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为达到筛选目的,平板内的固体培养基
应以____________作为唯一碳源。②、③过程需要重复几次,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某间学尝试过程③的操作,其中一个平板经培养后的菌落分布如图乙所示。该同学
的 接 种 方 法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推 测 该 同 学 接 种 时 可 能 的 操 作 失 误 是
______________。
(3)以淀粉为原料,用工程酵母菌和普通酵母菌在相同的适宜条件下密闭发酵,接种
________菌的发酵罐需要先排气,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凝胶色谱法分离α一淀粉酶时,在色谱柱中移动速度较慢的蛋白质,相对分子
质量较________。
11.( 13 分)回答下列果蝇眼色的遗传问题。
(l)有人从野生型红眼果蝇中偶然发现一只朱砂眼雄蝇,用该果蝇与一只红眼雌蝇杂
交得 F1,F1随机交配得 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基因用 B、b表示):
实验一
亲本
F1 F2
雌 雄 雌 雄
红眼(♀)×朱砂眼(♂) 全红眼 全红眼 红眼:朱砂眼=1:1
①B、b基因位于___________染色体上,朱砂眼对红眼为________性。
② 让 F2代红眼雌蝇与朱砂眼雄蝇随机交配。所得 F3代中,雌蝇有______种基因型,雄
蝇中朱砂眼果蝇所占比例为____________。
(2)在实验一 F3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白眼雌蝇。研究发现,白眼的出现与常染色
休上的基用 E、e 有关。将该白眼雌蝇与一只野生型红眼雄蝇杂交得 F’1, F’1随机交配得
F’2,子代表现型及比例如下:
实验二
亲本
F’1 F’2
雌 雄 雌、雄均表现为
红眼:朱砂眼:白眼=4:3:1白眼(♀)×红眼(♂) 全红眼 全朱砂眼
实验二中亲本白眼雌绳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F’ 2 代杂合雌蝇共有_____种基因
型。这些杂合雌蝇中红眼果蝇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果蝇出现白眼是基因突变导致的,该基因突变前的那分序列(含起始密码信息)
如下图所示.
(注:起始密码子为 AUG,终止密码子为 UAA,UAG 或 UGA)
CGC CGC TAC CCT TTAGAG TTACAC TGT GAC 乙链
GCG GCG ATG GGAAAT CTC AAT GTGACA CTG 甲链
上图所示的基因片段在转录时,以_______________链为模板合成 mRNA;若“↑”所指
碱基对缺失,该基因控制合成的肽链含__________个氨基酸。
参考答案
1--5DCCDA 6--7BD
8.答案:(1)叶绿体 叶绿素 a (2) C5 [H]和 ATP_
(3)光照强度 细胞可进行呼吸作用补充 CO2
(4)提高光合速率的作用 较强光照强度(向阳)
9.答案:(1)储能物质 少
(2)氨基酸 内质网和高尔基体 体液 特异性受体
(3)①高 无法合成瘦素
②正常小鼠与正常小鼠连体共生
10.答案:
(1)限制性内切酶和 DNA 连接酶 淀粉 分离纯化(PS:关键点在第二步操作中
的“选取”)
(2)稀释涂布法 菌液稀释浓度较大
(3)工程酵母菌 工程酵母菌利用淀粉能力更强,产生 CO2 速率更快
(4)较小
11.答案:(1)X 隐 2 1/4
(2) X
b
X
b
ee 4(PS:分别为 EeX
b
X
b
、X
B
X
b
EE X
B
X
b
Ee X
B
X
b
ee) 1/2
(3)乙链 3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四川卷)
理科综合 生物部分
word精校高清重绘版解析
第 I 卷 (选择题 共 42分)
注意事项:
必须使用 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答案对应的标号涂黑。
第 I卷共 7题,每题 6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生物体内,下列生理活动只能单向进行的是
A.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的扩散
B.生长素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
C.肝细胞中糖原与葡萄糖的转化
D.活细胞内 ATP与 ADP的转化
【答案】B
【解析】A.质壁分离过程中原生质层两侧水分子的扩散是双向的,故 A错。B.生长素
在胚芽鞘中的极性运输是指由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的单方向运输,故 B正确。C.肝细
胞中,糖原和葡萄糖可双向转化,故 C错。D.活细胞内 ATP与 ADP双向转化,故 D错。
2.生物体的生命活动离不开水。下列关于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最基本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B.由氨基酸形成多肽链时,生成物 H2O中的氢来自氨基和羧基
C.有氧呼吸时,生成物 H2O中的氢来自线粒体中丙酮酸的分解
D.H2O在光下分解,产生的[H]将固定的 CO2还原成(CH2O)
【答案】C
【解析】A.细胞中,水的存在形式有自由水和结合水,故 A正确。B.氨基酸脱水缩合
形成肽链时,生成的水中氢的来源:一个氨基酸的羧基脱去—OH,另一个氨基酸的氨基脱
去 H,故 B正确。C.有氧呼吸时,生成的水中的氢既来自丙酮酸的分解,也来自糖等呼吸
底物的分解,故 C错。D.光合作用过程中水的光解生成的[H]用于暗反应三碳化合物的还原,
故 D正确。
3. 将牛催乳素基因用 32P标记后导入小鼠乳腺细胞,选取仅有一条染色体上整合有单个
目的基因的某个细胞进行体外培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 5种碱基和 8种核苷酸
B. 该基因转录时,遗传信息通过模板链传递给 mRNA
C. 连续分裂 n次后,子细胞中 32P标记的细胞占 1/2n+1
D. 该基因翻译时所需 tRNA与氨基酸种类数不一定相等
【答案】C
【解析】A.小鼠乳腺细胞中的核酸含有 A.G.C.T.U五种碱基,八种核苷酸,故 A正确。
B.基因是具有遗传信息的 DNA片段,转录是以基因的一条链为模板指导合成 RNA的过程,
故 B正确。C.连续分裂 N次,子细胞中被标记的细胞占 1/2n-1,故 C错。
4. 下列有关实验方法或检测试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观察低温诱导的植物染色体数目变化
B.用健那绿和吡罗红染色观察 DNA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C.用纸层析法提取菠菜绿叶中的色素和鉴定胡萝卜素提取粗品
D.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田鼠种群密度及农田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答案】A
【解析】A.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是对染色体进行染色的优良试剂,故 A正确。B.健那绿
染液是对活细胞中线粒体进行染色的专一性染剂,故 B错。C.纸层析法是对叶绿体中色素
进行分离的方法,故 C错。D.标志重捕法是用来调查活动能力比较强,活动范围比较大的动
物种群密度的方法,土壤小动物丰富度的调查用取样器取样法,故 D错。
5. 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幼胚经离体培养形
成幼苗丙,用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
述正确的是
A.秋水仙素通过促进着丝点分裂,使染色体数目加倍
B.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可观察到 36或 72条染色体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答案】B
【解析】A.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染色体加倍,故 A错误。B.丙的染色
体数为 18条,用秋水仙素处理顶芽形成幼苗丁,并不是所有细胞的染色体都能加倍,所以
故 B 正确。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属于染色体变异,并不能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自
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故 C错。D.地理隔离并非新物种形成的必经途径,故 D错。
6.将桑树和大豆分别单独种植(单作)或两种隔行种植(间作),测得两种植物的光合
速率如下图所示(注:光饱和点是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时所需的最低光照强度)。据图分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的呼吸强度均没有受到影响
B. 与单作相比,间作时两种植物光合作用的光饱和点均增大
C. 间作虽然提高了桑树的光合速率但降低了大豆的光合速率
D. 大豆植株开始积累有机物时的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
【答案】D
【解析】A.由图曲线分析可知,桑树间作时比单作时呼吸强度增大,大豆间作时比单作
时呼吸强度减小,均受到影响,故 A错误。B.间作时,桑树光饱和点增大,大豆光饱和点
减小,故 B错。C.在某一光照强度范围内,间作也提高了大豆的光合速率,故 C错。D.从大
豆曲线图中可看到光合速率大于零表示有有机物的积累,其最低光照强度单作大于间作,D
正确。
7. TGF-β1——Smads是一条抑制肿瘤的信号传递途径。研究表明,胞外蛋白 TGF-β1与
靶细胞膜上受体结合,激活胞内信号分子 Smads,生成复合物转移到细胞核内,诱导靶基因
的表达,阻止细胞异常增殖,抑制恶性肿瘤的发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恶性肿瘤细胞膜上糖蛋白减少,因此易分散转移
B.从功能来看,复合物诱导的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
C.复合物的转移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
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不表达,靶细胞仍能正常凋亡
【答案】D
【解析】A.恶性肿瘤细胞即癌细胞,癌细胞与正常细胞相比具有无限增殖、细胞形态改
变、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等特征,癌细胞膜表面糖蛋白减少,细胞间黏着性降低,易扩散。
故 A正确。B.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中存在的一类调控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基因,能够抑制细
胞的过度生长和增殖,抑制肿瘤发生,由题干信息可知,复合物可诱导靶基因表达,阻止细
胞异常增殖。故该靶基因属于抑癌基因。B正确。C.复合物的转移到细胞核内,这是细胞内
信号转导的一个过程,实现了细胞质向细胞核的信息传递,故 C正确。D.若该受体蛋白基因
不能表达,则靶细胞抑癌信号途径受阻,靶细胞易癌变而获得不死性。故 D错。
8.某人行走时,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图示反射弧中,a是________。当兴奋到达 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
变为___________。当兴奋到达 c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___。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
泌的肾上腺激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___。
(3)伤害引起的痛觉可通过下丘脑促进垂体释放________,直接促进______对水的重
吸收。
(4)当细菌感染足部伤口时,机体首先发起攻击的免疫细胞是_____。未被清除的病原
体经过一系列过程,其抗原会刺激 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
【答案】(1)传入神经 外负内正 电信号 →化学信号→电信号
(2)大脑皮层 神经-体液调节
(3)抗利尿激素 肾小管和集合管 (4)吞噬细胞 浆细胞和记忆细胞
【解析】(1)据图中神经节的位置可知,a表示传入神经,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
的形式传导,静息时神经纤维膜两侧电位为外正内负,当兴奋时,神经纤维两侧电位变为外
负内正,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即突触时由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再转变为电信号。
(2)痛觉的形成在大脑皮层,神经支配腺体分泌相关的激素,该调节为神经-体液调节。
(3)下丘脑能促进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9.细菌感染人体时首先被吞噬细胞非特异性识别,因此吞噬细胞是最先发起攻击的免疫
细胞,抗原刺激 B细胞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和记忆细胞。9.将某稻田等分为互不干扰的若干
小区,均种上水稻苗(28株/m2)和三种杂草(均为 1株/m2),随机向不同小区引入不同密
度的福寿螺(取食水生植物)。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种日均密度增长率如下图所示。
(1)本实验的自变量是______,用样方法调查水花生种群密度时,常用的取样方法有
____。
(2)稻田生态系统中的福寿螺属于_____,它和鸭舌草之间构成______关系。
(3)实验期间,中密度处理小区福寿螺种群的出生率_____死亡率,高密度处理小区的
水花生种群数量呈_______型增长。
(4)若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低密度处理小区将经历______演替,时间足够长,
最可能演替为以_______为主的水生植物群落。
(5)若实验结束后除去福寿螺和杂草,该生态系统的______稳定性将降低。
【答案】(1)福寿螺的密度 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样法
(2)消费者 捕食
(3)大于 S (4)次生 狐尾草 (5)抵抗力
【解析】(1)根据图表可知,该实验的自变量是福寿螺的密度,因变量是几种生物的日
均增长率,水花生属于植物,其种群密度的调查所用的样方法常用的有五点取样法和等距取
样法。
(2)福寿螺能以水生植物为食,因此属于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图中可知,福寿螺的
种群密度越大,鸭舌草的日均增长率越小,因此推测它们之间构成捕食关系。
(3)中密度的福寿螺日均增长率为正值,处于增长状态,因此其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高密度的水花生存在天敌,其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
(4)实验结束后停止人工管理,此时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由数据可知狐尾草的增长
率最大,最可能成为优势种。
(5)除去福寿螺和杂草,群里的物种丰富度下降,此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变简单,
抵抗力稳定性将降低。
10.有机农药苯磺隆是一种除草剂,长期使用会污染环境。研究发现,苯磺隆能被土壤
中某些微生物降解。分离降解苯磺隆的菌株和探索其降解机制的实验过程如图甲、乙所示。
(1)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有碳源、水、________四类,该实验所用的
选择培养基只能以苯磺隆作为唯一碳源,其原因是__________。
(2)与微生物培养基相比,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常需添加生长素和_______,这些植
物激素一般需要事先单独配置成_________保存备用。
(3)纯化菌株时,通常使用的划线工具是________。划线的某个平板培养后,第一划
线区域的划线上都不间断地长满了菌,第二划线区域的第一条线上无菌落,其它划线上有菌
落。造成划线无菌落可能的操作失误有________。
(4)为探究苯磺隆的降解机制,将该菌种的培养液过滤离心,取上清液做图乙所示实
验。该实验的假设是________,该实验设计是否合理?为什么?_______。
【答案】(1)氮源和无机盐 只有能利用苯磺隆的微生物能正常生长和繁殖
(2)细胞分裂素 母液
(3)接种环 ①接种环灼烧后未冷却;②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
(4)目的菌株能分泌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 不合理,缺少空白对照
【解析】(1)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包括:碳源、氮源、水和无机盐。使用
选择培养基是因为他是允许特定的微生物生长,同时又能抑制或阻止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的培
养基。
(2)植物组织培养常需要添加的植物激素有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MS 培养基的成份
一般先分别配制成母液备用。
(3)平板划线法接种时常使用接种环划线。第二区域只有第一条线无菌落,而其他的
划线却有菌落,很可能是因为接环在灼烧后末冷却,第一次划线时将菌种烫死,而后接种环
冷却,能正常划线,也可能是第一次划线时划线未从第一区域末端开始,使接种环上无菌种。
(4)题中实验为取得菌种培养液过滤后离心上清液,加入蛋白酶处理后,测得其对苯
磺隆的降解率。意为假设菌种能产生降解苯磺隆的蛋白质类酶,若用蛋白酶处理后,可使该
酶分解,苯磺隆降解率下降,则假设成立。但由于缺乏空白对照,不能比较蛋白酶是处理是
否降低苯磺隆降解率,该实验不能得出相应结论。
11.小鼠的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的两对基因控制,其中 A/a控制灰色物质合成,B/b 控制
黑色物质合成。两对基因控制有色物质合成关系如下图:
(1)选取三只不同颜色的纯合小鼠(甲—灰鼠,乙—白鼠,丙—黑鼠)进行杂交,结
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一 甲×乙 全为灰鼠 9灰鼠:3黑鼠:4白鼠
实验二 乙×丙 全为黑鼠 3黑鼠:1白鼠
①两对基因(A/a和 B/b)位于________对染色体上,小鼠乙的基因型为_______。
②实验一的 F2代中白鼠共有_______种基因型,灰鼠中杂合体占的比例为_______。
③图中有色物质 1代表______色物质,实验二的 F2代中黑鼠的基因型为_______。
(2)在纯合灰鼠群体的后代中偶然发现一只黄色雄鼠(丁),让丁与纯合黑鼠杂交,结
果如下:
亲本组合 F1 F2
实验三 丁×纯合黑鼠 1黄鼠:1灰鼠
F1黄鼠随机交配:3黄鼠:1黑鼠
F1灰鼠随机交配:3灰鼠:1黑鼠
①据此推测:小鼠丁的黄色性状是由_______突变产生的,该突变属于______性突变。
②为验证上述推测,可用实验三 F1代的黄鼠与灰鼠杂交。若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
______,则上述推测正确。
③用三种不同颜色的荧光,分别标记小鼠丁精原细胞的基因 A、B及突变产生的新基因,
观察其分裂过程,发现某个次级精母细胞有 3种不同颜色的 4个荧光点,其原因是_____。
【答案】
(1) ① 2 aabb ② 3 8/9 ③ 黑 aaBB、aaBb
(2) ① A 显 ② 黄鼠:灰鼠:黑鼠=2:1:1 ③ 基因 A与新基因所在同源
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了交叉互换
【解析】(1) ① 由实验一可知,两对基因控制的 F2为 9:3:3:1的修饰(9:3:4),
符合自由组合定律,故 A/a 和 B/b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基因。而且 A_B_为灰色,
A_bb,aabb为白色, aaBB为黑色(A/a控制灰色合成,B/b控制黑色合成)。有色物质 1为
黑色,基因 I为 B,有色物质 2为灰色,基因 II为 A。以为 F1AaBb为灰色可证实推论,亲
本应该中甲为 AABB,乙为 aabb(甲和乙为 AAbb,aaBB性状与题意不符合)。
② 由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可知 F2中白鼠基因型为 Aabb、AAbb 和 aabb三种。灰鼠
中 AABB:AaBB:AABb:AaBb=1:2:2:4。除了 AABB外皆为杂合子,杂合子比例为 8/9。
③ 由①解析可知有色物质 1是黑色,实验二中,丙为纯合子,F1全为黑色,丙为 aaBB,
F1为 aaBb,F2中 aaB_(aaBB、aaBb):aabb=3:1。
白色前体物
质
基因 I 有色物
质 1
基因 II 有色物质
2
(2) ①实验三中丁与纯合黑鼠(aaBB)杂交,后代有两种性状,说明丁为杂合子,且杂交
后代中有灰色个体,说明新基因相对于 A为显性(本解析中用 A1表示)。结合 F1F2未出现
白鼠可知,丁不含 b基因,其基因型为 A1ABB。
②若推论正确,则 F1中黄鼠基因型为 A1aBB,灰鼠为 AaBB。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
为 A1ABB:A1aBB:AaBB:aaBB=1:1:1:1,表现型及其比例为黄:灰:黑=2:1:1。
③ 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联会后,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次级
精母细胞进行减数第二次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由于姐妹染色单体是由同一条染色体通
过复制而来的,若不发生交叉互换基因两两相同,应该是 4个荧光点,2种颜色。出现第三
种颜色应该是发生交叉互换的结果。
2015年高考四川卷生物答案及解析
1. 答案: B
【解析】Mg2+的吸收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A项错误;氧气的
扩散是自由扩散,不需要蛋白质的参与,B项正确;光能转换 ATP过程中需要 ATP合成酶
的参与,C项错误;DNA复制需要解旋酶和 DNA 聚合酶参与,D项错误。
2. 答案: B
【解析】溶酶体酶是蛋白质,在核糖体合成,A错;精子游向卵子所需的能量来自线粒
体和细胞质基质,B正确;顶体膜和精子细胞膜融合体现了膜的流动性,C错;受精卵中的
遗传物质包括核和质的遗传物质,质中的遗传物质主要来自母方,D错。
3. 答案:C
【解析】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的过程中,产生的 CO2可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A叙述正
确;选择酸性的重铬酸钾检测酒精,B叙述正确;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不需要设置
对照实验,实验自身前后就是对照,C叙述错误;用稀释涂布平板法培养计数,应选择 30-300
菌落数的平板,D叙述正确。
4. 答案:D
【解析】光强等于 140μmol·m-2·s-1,马尾松幼苗叶肉细胞产生的 O2 全部进入叶绿
体,A叙述错误;光强小于 1255μmol·m-2·s-1,影响苦槠幼苗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是光
照强度,B叙述错误;森林生产者固定有机物的能量的总和,即为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叙述错误;青冈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都比其他三种乔木低,需要的光照相对较弱,在群
落的演替过程中,随着林寇密集程度增大,其种群密度会增加,D叙述正确。
5. 答案:D
【解析】用双缩脲检测蛋白尿,不需要水浴加热即可呈现出紫色,A叙述错误;血浆蛋
白减少,会使血浆渗透压降低,可出现组织水肿,B叙述错误;链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中
无高尔基体,C叙述错误;内环境中形成的搞原-抗体复合物可被吞噬细胞吞噬消化,D叙
述正确。
6. 答案:C
【解析】M 基因突变后,参与基因复制的嘌呤核苷酸比例不会增加,因基因复制过程
中,A与 T配对、G与 C配对,嘌呤数等于嘧啶数,嘌呤数始终占 1/2,A叙述错误;在M
基因转录时,核糖核苷酸之间通过磷酸二脂键连接,B叙述错误;因该基因发生插入突变后,
使 mRNA增加了一个..三碱基序列 AAG,表达的肽链含 64个氨基酸,若该序列是在某一个
密码子前面或后面,则编码的肽链可能只有一个氨基酸不同,若该序列是在某个密码子之间,
则编码的肽链可能最多有两个氨基酸不同,C叙述正确;因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只有 61种,
故在突变基因的表达过程中,最多需要 61种 tRNA 参与,D叙述错误。
7. 答案:A
【解析】据图,随着蝗虫种群密度的增大,非禾草植物生物量越来越小,即种群密度越
来越小,而禾草植物的生物量变化不大(略有减少),植物之间的竞争将会减小,A叙述错
误;据图,蜥蝎个体平均数离石头越远,个体平均数越少,离石头越近,个体平均数越多,
说明蜥蝎可借石头的天然屏障躲避天敌的捕食,所以蜥蝎活动地点离石头越远,被天敌捕食
的风险就越大,B叙述正确;距石头的远近是引起该群落水平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C叙述
正确;据图,距石头越近,蝗虫的种群密度越小,距石头越远,蝗虫的种群密度越大,所以
草地上放置适量石头,可减少蝗虫的种群密度,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有益的部分(禾草植
物和非禾草植物或蜥蝎)
8.答案:
(1)非特异性(1分) 专一(1分)
(2)①体液(1分) 反馈调节(1分) ②神经递质
(3)①神经 ②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2分) ③神经-体液(1分) ④
神经-体液调节(1分) 大于(1分)
【解析】(1)胃酸可以杀灭进入胃内的细菌,这属于机体的 非特异性 免疫;胃蛋白酶
仅对食物中的蛋白质成分有消化作用,这体现了酶的 专一 性。
(2)①胃泌素属于激素,通过 体液 运输到达胃腺细胞,促进胃液分泌。若胃酸分泌过
多,又可抑制胃泌素的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叫做 反馈调节 。
②促进胃腺细胞分泌胃液的信号物质除胃泌素外还有 神经递质 。
(3)①步骤 1与 2对照说明,头期胃液的分泌是神经和体液共同调节作用的结果,步骤
2中切除胃窦后,胃液的分泌仅是 神经 调节的结果
②步骤 3的目的是 确定在假饲条件下胃泌素的分泌量 。
③步骤 4是为了确定在 神经-体液调节作用下的胃液分泌量。
④重复上述实验均得到相同结果,表明在头期胃液分泌的两种调节机制中,神经-体液
调节的作用效应更大..;二者共同作用效应大于各自单独作用效应之和。
9.答案:
(1)限制核酸内切(1分) 选择(1分)
(2)T-DNA(1分) 筛选获得 T-DNA片断的植物细胞(1分)
(3)细胞分裂素浓度(1分) 芽顶端合成的生长素向基部运输,促进根的分化(2分)
(4)投放棉铃虫(2分) 农药(1分)
【解析】(1)过程①需用同种限制核酸内切酶对含 Bt基因的 DNA 和 Ti质粒进行酶切。
为将过程②获得的含重组质粒的农杆菌筛选出来,应使用选择培养基。
(2)过程③中将棉花细胞与农杆菌混合后共同培养,旨在让 T-DNA片段进入棉花细
胞;除尽农杆菌后,还须转接到含卡那霉素的培养基上继续培养,目的是筛选获得含量 T
-DNA片断的植物细胞。
(3)若过程④仅获得大量的根,则应在培养基中增加细胞分裂素浓度以获得芽;部分
接种在无激素培养基上的芽也能长根,原因是芽顶端合成的生长素向基部运输,促进根的
分化。
(4)检验转基因棉的抗虫性状,常用方法是投放棉铃虫。种植转基因抗虫棉能减少农药
的使用,以减轻环境污染。
10.答案:
(1)信息(1分) 主动运输(1分)
(2)涂抹的 IAA运输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 IAA抑制了的生长(2分)
(3)C3化合物(1分) [H]和 ATP(2分) 增多(1分)
(4)等于(2分) II组去顶芽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的生长(2分)
【解析】(1)IAA是植物细胞之间传递信息的分子,顶芽合成的 IAA 通过主动运输方
式向下运输。
(2)实验一中,去顶 32 h 时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其原因是涂抹的 IAA 运输
到侧芽附近,高浓度的 IAA抑制了的生长。
(3)实验二中,14CO2进入叶绿体后,首先能检测到含 14C的有机物是 C3化合物,该
物质被还原成糖类需要光反应提供 ATP和[H]。a、b两组侧芽附近 14C信号强度差异明显,
说明去顶后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
(4)综合两个实验的数据推测,去顶 8h时Ⅰ组和Ⅲ组侧芽附近的 IAA浓度关系为:
Ⅰ组等于Ⅲ组;去顶 8h时Ⅱ组侧芽长度明显大于Ⅰ组,请对此结果提出合理的假设:II组
去顶芽往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增多,促进侧芽的生长。
11.答案:
(1)①灰身(1分) 性状分离(1分) 2/3(1分) ②18%(1分)
下降(1分) 自然选择(1分)
(2)①X(1分) BBXrY(2分) 4(1分) ②6或 8(2分) 1/32(2分)
【解析】(1)①由果蝇的交配结果可知,果蝇体色性状中,灰色对黑色为显性。F1的后
代重新出现黑身的现象叫做性状分离。F2的灰身果蝇中,杂合子占 2/3。
②由该果蝇种群中后代有 9900只灰身果蝇和 100只黑身果蝇可知,黑身果蝇的基因型
频率(bb)为 1/100,即黑身的基因频率(b)为 1/10,则灰身的基因频率(B)为 9/10,群
体中 Bb 的基因型频率为 2×1/10×9/10=18%。若该群体置于天然黑色环境中,由于自然选
择的作用,灰身果蝇的比例会下降。
(2)①由交配结果中雄性和雌性的表型比不同可知,R、r基因位于 X染色体上,则杂
交过程为:P bbXRXR(黑身雌蝇丙)×BBXrY(灰身雄蝇丁)→F1:BbXRY(灰身)、BbXRXr
(灰身),F1随机交配得 F2:(1BB、2Bb、1bb)(1XRXR、1XRXr、1XRY、1XrY),即雌蝇
中灰身(B XRX---):黑身(bbXRX--- )=3:1,雄蝇中灰身(B X---Y):黑身(bbXRY):
深黑身(bbXrY)=6:1:1 ,F2中灰身雄蝇共有 BBXRY、BBXrY、BbXRY、BbXrY 4种
基因型。
②雌蝇丙(bbXRXR)的一个细胞发生染色体变异后,染色体同源区段联会且均相互分
离后,形成可育配子 1/2(bR)和 1/2bxR,则 F1中雌蝇的基因型为 1/2(bR)BXr、1/2BbXRXr,
前者产产生 1/4(bR)(细胞中 3 条染色体)、1/4BXr (细胞中 4 条染色体)的两种配子,
后者产生 1/8BXR、1/8Bxr、1/8bxR、1/8bXr 4 种配子(细胞中染色体均为 4 条),故 F1雌蝇
的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细胞中有 6或 8条染色体,F1雌蝇[1/2(bR)BXr、1/2BbXRXr]与 F1
雄蝇[1/2(bR)BY、1/2BbXRY]交配得 F2,F2中深黑身个体(bbXrY)占 1/8bXr×1/8BY=1/64,
则 F2的雄蝇中深黑身个体占 1/64×1/2=1/32
2016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统一考试(四川卷)理综生物
第Ⅰ卷(选择题 共 42 分)
1.叶肉细胞内的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在生物膜上进行的是
A.O2的产生 B.H2O 的生成 C.[H]的消耗 D.ATP 的合成
2.下列关于细胞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都具有细胞膜但不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
B.都具有细胞核但遗传物质不一定是 DNA
C.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线粒体中
D.都能合成蛋白质但合成场所不一定是核糖体
3.下列有关实验操作或方法所导致结果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的过粗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
B.用葡萄制作果醋时,若先通入空气再发酵可以增加醋酸含量提高品质
C.提取胡萝卜素时,若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
D.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率时,若只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
4.有人从真菌中提取到甲、乙、丙三种生长素类似物,分别测试三种
类似物的不同浓度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结果如右图。以下说法
不正确的是
A.甲、乙和丙对莴苣幼根生长的影响均具有两重性
B.在 0~20ppm 范围内,甲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
C.乙的浓度大于 20ppm 后,对莴苣幼根生长起抑制作用
D.据图推测,用 30ppm 的甲处理莴苣幼芽可抑制其生长
5.三倍体西瓜由于含糖量高且无籽,备受人们亲睐。下图是三倍体西瓜叶片净光合速
率(Pn,以 CO2吸收速率表示)与胞间 CO2浓度(Ci)的日变化
曲线。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与 11:00 时相比,13:00 时叶绿体中合成 C3的速率相对较高
B.14:00 后叶片的 Pn 下降,导致植株积累有机物的量开始减少
C.17:00 后叶片的 Ci 快速上升,导致叶片暗反应速率远高于光
反应速率
D.叶片的 Pn 先后两次下降,主要限制因素分别是 CO2浓度和光
照强度
6.人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 RNA 病毒,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可使机体出现呕吐、腹
泻等症状导致脱水。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吡罗红染液染色,可以鉴别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
A.病毒 RNA 在小肠上皮细胞内复制的过程中,会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A.病毒侵入机体后,能被内环境中的效应 T细胞和浆细胞特异性识别
A.患者严重脱水后,经下丘脑合成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将会减少
7.研究发现,直肠癌患者体内存在癌细胞和肿瘤干细胞。用姜黄素治疗,会引起癌细
胞内 BAX 等凋亡蛋白高表达,诱发癌细胞凋亡;而肿瘤干细胞因膜上具有高水平的
ABCG2蛋白,能有效排除姜黄素,从而逃避凋亡,并增殖分化形成癌细胞。下列说法
不正确的是
A.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中基因的执行情况不同
10050200 1051 2
100
200
300
400
浓度(ppm)
甲
乙
丙
根
长
相
对
值
(%
)
9:00
0
时间
17:0011:00 13:00 15:00
0
220
260
300
320
280
240
2
4
6
8
10
12
14
16
净
光
合
速
率
(
μ
mo
l·
m
-
2 ·
s
-
1 )
胞
间
CO
2
浓
度
(μ
mo
l·
m-
2 ·
s-
1 )
CiPn
lm
B.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除都需要消耗 ATP
C.编码 BAX 蛋白和 ABCG2蛋白的基因都属于原癌基因
D.用 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
第Ⅱ卷 (非选择题 共 48 分)
8.(11 分)生长抑素(SS)是一种 14个氨基酸的环状多肽,由下丘脑合成释放,可直
接影响促甲状腺激素(TSH)的分泌。
(1)合成 1分子 SS 可产生___分子 H2O;下丘脑合成的 SS 经_____的运输
到达靶器官。
(2)急性高血糖和药物 A均可促进 SS 的分泌,进而影响 TSH
的分泌,有人对健康志愿者进行不同处理,测定其血浆中 TSH 水平,
结果如下图(注:TRH 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①给予受试者葡萄糖处理造成急性高血糖之后,受试者胰岛细
胞分泌的____将减少。
②用 TRH 处理后,受试者体内______的分泌的 TSH 含量
升高,导致机体________激素分泌增多,细胞代谢速率加
快,产热增加。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 TSH 的增加量较____,说明 SS 对
TSH 的分泌具有____作用。从总体趋势看,与药物 A相比,急性高血糖对 SS 分泌的
促进作用更________。
④设置处理组3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9.(11分)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是利马豆的主要害虫,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
虫,研究人员用蔬果剂处理去除部分豆荚后,测试以上动物密度的变化,结果见下
表(单位:个/株,蔬果剂对以上动物无害)。
物种 分组 第 7天 第 14 天 第 21 天
蝉大眼蝽
对照组 0.20 0.62 0.67
处理组 0.20 0.10 0.13
豌豆蚜
对照组 2.00 4.00 2.90
处理组 2.00 8.70 22.90
鳞翅目幼虫
对照组 1.00 1.31 0.82
处理组 1,13 2.19 2.03
(1)调查豌豆蚜的种群密度应采用______法。施用蔬果剂后,预测豌豆蚜
的种群数量将呈___型增长。
(2)在该生态系统中蝉大眼蝽属于第___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所含的
能量,一部分流向_________;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
发育繁殖。
时间(min)
120
2.5
TS
H(
μ
U·
mL
-1
)
对照组: TRH
处理组 1:TRH+葡萄糖
处理组 2:TRH+药物 A
处理组 3:TRH+葡萄糖+药物 A
5.0
0.0
7.5
10.0
12.5
15.0
10080604020实验前 0
×
××
×
××
×
×
×
×
×
×
(3)利马豆根部的根瘤菌可以将空气中的氮转变为______供利马豆利用,
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___。
(4)分析表中数据可知,蝉大眼蝽主要取食______,请说明你判定的依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2分)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 mRNA 部分
序列。
(1)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______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
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
成______色。
(2)在 5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 105的土壤样品溶液 0.1ml,培
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分别为 13、156、462、178 和 191。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
_×108个;与血细胞计数板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目较______。
(3)现有一菌株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 mRNA 在图乙箭头
所示的位置增加了70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
突变基因转录的 mRNA 中,终止密码为______,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含____
__个氨基酸。
11.(14 分)油菜物种Ⅰ(2n=20)与Ⅱ(2n=18)杂交产生的幼苗经秋水仙素处理后,
得到一个油菜新品系(注:Ⅰ的染色体和Ⅱ的染色体在减数分裂中不会相互配对)。
(1)秋水仙素通过抑制分裂细胞中______的形成,导致染色体加倍;获得
的植株进行自交,子代______(会/不会)出现性状分离。
(2)观察油菜新品系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应观察______区的细胞,处于分
裂后期的细胞中含有______条染色体。
(3)该油菜新品系经多代种植后出现不同颜色的种子,已知种子颜色由一对基因
A/a 控制,并受另一对基因 R/r 影响。用产黑色种子植株(甲),产黄色种子植株(乙和
丙)进行以下实验:
组别 亲代 F1表现型 F1自交所得 F2的表现型及比例
实验一 甲×乙 全为产黑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
实验二 乙×丙 全为产黄色种子植株 产黑色种子植株:产黄色种子植株=3:13
①由实验一得出,种子颜色性状中黄色对黑色为___性。
②分析以上实验可知,当______基因存在时会抑制 A基因的表达。实验二中
丙的基因型为______,F2代产黄色种子植株中杂合子的比例为______。
③有人重复实验二,发现一 F1植株,其体细胞中含 R/r 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其
中两条含 R基因),请解释该变异产生的原因:______。让该植株自交,理论上
后代中产黑色种子的植株所占的比例为____________。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参考答案
第Ⅰ卷(共 7小题,每题 6分,共 42 分)
1.A 2.C 3.B 4.D 5.D 6.B 7.C
第Ⅱ卷(共 4小题,共 48 分)
8.(11 分)
(1) 14 体液
(2)①胰高血糖素 ②垂体 甲状腺 ③少 抑制 强
④急性高血糖与药物 A共同作用对 SS 分泌的影响
9.(11 分)
(1)样方 S (2)二、三分解者
(3)含氮的养料 互利共生
(4)利马豆
利马豆豆荚减少后,豌豆蚜和鳞翅目幼虫的密度增加,而蝉大眼蝽密度减少
10.(12 分)
(1)尿素酚红 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1.75 少
(3) UGA 115
11.(14 分)
(1)纺锤体 不会 (2)分生 76
(3)①隐 ②R AARR 10/13
③植株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含 R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或植株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 R基因的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
1/48
解析(来源于学科网)
1、【答案】A【解析】
2、【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都具有细胞膜,一定具有磷脂双分子层,A 错误;原核细
胞没有真正的细胞核,遗传物质一定是 DNA,B 错误;都能进行细胞呼吸,但不一定发生在
线粒体,如原核细胞没有线粒体,但能进行细胞呼吸,C 正确;都能合成蛋白质,场所一定
是核糖体,D 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结构和代谢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
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用纸层析法分离色素时,若滤液细线画得过粗,则色素分
离的起点不同步,可能会导致色素带出现重叠,A 正确;醋酸菌属于需氧型微生物,通入空
气后密封会导致醋酸菌死亡,不能产生醋酸,B 错误;胡萝卜素在酒精中的溶解度低于石油
醚,故用酒精代替石油醚萃取将会导致胡萝卜素提取率降低,C 正确;调查人群中色盲发病
率应在人群中调查,若在患者家系中调查将会导致所得结果偏高,D 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课本实验的操作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
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与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为 0 相比,生长素浓度大于 20ppm 时
抑制生根,具有两重性,A、C 正确;在 0~20ppm 范围内,甲组莴苣幼根长度大于丙,故甲
对莴苣幼根的促进作用大于丙,B正确;由图不能推出 30ppm 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幼芽的影响,
D错误。学科.网
考点: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两重性,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的能力。
5、【答案】D【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的能力。
6、【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小肠上皮细胞和轮状病毒均含有 RNA,不能用吡罗红染液
染色鉴定小肠上皮细胞是否被轮状病毒感染,A错误;人轮状病毒是双链 RNA 病毒,复制时
有氢键的断裂和形成,B 正确;浆细胞不能识别病毒,C 错误;严重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
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D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生命活动调节以及 RNA 复制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7、【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肿瘤干细胞和癌细胞是两种不同的细胞,二者细胞中基因
的执行情况不同,A 正确;肿瘤干细胞的增殖及姜黄素的排出都耗能,需要消耗 ATP,B 正
确;BAX 蛋白属于凋亡蛋白,编码其的基因不属于原癌基因,C错误;ABCG2蛋白能有效排出
姜黄素,逃避凋亡,故利用 ABCG2抑制剂与姜黄素联合治疗,可促进肿瘤干细胞凋亡,D 正
确。
考点:本题考查细胞的生命活动,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
系的能力。
8、【答案】(1)14 体液(2)胰高血糖素 垂体 甲状腺 少 抑制 强 药
物 A 对 TSH 分泌的影响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激素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
在联系的能力。
9、【答案】(1)样方 J (2)二、三 分解者 (3)氨 互利共生 (4)鳞翅目幼虫 蝉
大眼蝽的数量变化与鳞翅目幼虫同步
【解析】试题分析:(1)豌豆属于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样方法,施用蔬果剂后,
豌豆蚜的处理组的种群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即呈 J 型增长。
(2)蝉大眼蝽可取食利马豆及两类害虫,故其属于第二、三营养级。蝉大眼蝽摄入有机物
所含的能量,一部分流向分解者,另一部分被蝉大眼蝽同化用于自身呼吸和生长发育繁殖。
(3)根瘤菌能够将空气中氮转化为氨,供利马豆利用。利马豆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互利
共生。
(4)蝉大眼蝽的数量变化与鳞翅目幼虫同步,故蝉大眼蝽主要取食鳞翅目幼虫。
考点:考查种群和群落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
联系的能力。
10、【答案】(1)尿素 酚红 红 (2)稀释涂布平板法 1.75 低 UGA 115
【解析】试题分析:(1)脲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故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作为唯一
氮源。由于尿素被分解成了氮,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 升高,使酚红指示剂变红色。
(2)用于计数细菌菌落数接种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 30~300 之间,
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 156、178 和 191 的平板计数,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
(156+178+191)/3÷0.1×10
5
=1.75×10
8
。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
是一个菌落,故用此方法测得的细菌数偏低。
(3)密码子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271 个碱基和后面 2 个碱基一起共构成 91 个密码子,
插入的 70 个核苷酸和后面 2 个碱基一起共构成 24 个密码子,后面是 UGA,是终止密码,翻
译结束,表达的蛋白质含 115 个氨基酸。
考点: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的能力。
11、【答案】(1)纺锤体 会 (2)分生 76 (3)隐 R aaRR 10/13 丙
植株减数分裂过程中,含 R 基因的同源染色体未分离,形成含 R 基因的两条染色体的配子
1/48
【解析】
考点:本题考查基因自由组合定律和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
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转录的叙述,错误的是
A.tRNA、rRNA 和 mRNA 都从 DNA 转录而来
B.同一细胞中两种 RNA 的合成有可能同时发生
C.细胞中的 RNA 合成过程不会在细胞核外发生
D.转录出的 RNA 链与模板链的相应区域碱基互补
【知识点】
本题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必修二第四章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中“遗传信息的转录”
考点,在考纲中属于Ⅱ层次要求;同时考查必修一第二章第 3节遗传信息的携带者---
核酸中的“核酸的分布”考点,在考纲中属于Ⅰ层次要求。必修一和必修二模块间进行
一定的融合,本题整体难度不大,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核酸的分布 遗传信息的转录
【解题技巧】题干明确考查真核细胞的转录过程,要求考生能够抓住“真核细胞中”
这个关键词语,为后面的 C选项作出铺垫。
【答案解析】
A 选项中考查 DNA 转录的产物,高中教材介绍了三种 RNA,tRNA、rRNA 和 mRNA,属
于识记层次
B选项考查理解能力,同一细胞中不同的基因转录可以同时进行,其转录的产物 RNA
不同,所以不同的两种 RNA 可以同时转录得到,属于理解层次
C选项考查知识的迁移能力,真核细胞中 DNA 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在细胞质中的线
粒体和叶绿体中也有少量的 DNA(见教材必修一第 27页),所以在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可
以发生转录过程,形成 RNA,故细胞核外也可以发生 RNA 的合成
D选项考查 DNA 转录过程中的原则---碱基互补配对原则,转录时,以 DNA 的一条链
为模板,按照碱基互补合成 RNA,故合成的 RNA 和原模板连的碱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补
配对的
【答案】 C
【教学反思】
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在教学中要立足于课本,回归教材,挖掘教材,对同一知
识点进行全面而准确地复习,特别在后期复习中要以某一个知识点为中心,进行归纳总
结,同时展开合理的延伸。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的考查形式多以选择题的形式为主,
所以在备考时要加强综合练习,特别要阅读课本,熟读内容。
2.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体内的激素可以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
B.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C.癌细胞是动物体内具有自养能力并快速增殖的细胞
D.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知识点】
本题以细胞为主题,用简短的题干考查细胞的代谢、癌变、凋亡以及激素的功能,
考查了必修一第五章细胞的能量供应与利用中第 4节能量之源---光合作用,其中的“光
合作用的过程”考点;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第 3节“细胞凋亡的概念”,第 4
节细胞癌变中“癌细胞的特点”;必修三第二章“激素的作用特点”。本题考查基础知识,
难度不大。
必修一 必
修二
必修三 选修
一
光合作用的过程(暗反应的场所)
细胞凋亡(概念) 细胞癌变(特
点)
动物激素的功能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时,需要对教材中生物学概念、原理、过程进行全面的掌握,
逐个阅读选项,抓住每个选项中的关键概念进行分析。
【答案解析】
A选项中考查动物体内激素的功能,动物激素可以随体液运输到全身,传递着各种信
息,参与细胞间的信息传递。教材最后一段话“有人说激素是调节生命活动的信息分子,
你赞成这一说法吗?”例如抗利尿激素作用于肾小管,促进对水的重吸收。属于基础知
识层次。
B选项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必修一第 104 页,光合作用暗反应阶段的化学反应发生在
叶绿体内的基质中。属于识记层次。
C选项考查癌细胞的特点,癌细胞具有迅速地生长、分裂、无限增殖的特点。动物细
胞需要从其生活的环境中获取营养来维持生长、分裂等活动,属于异养型。所以癌变的
动物细胞一样也属于异养型。属于识记、理解层次。
D选项考查细胞凋亡的概念,必修一第 123 页黑体字部分。属于识记层次。
【答案】 C
【教学反思】
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高考试题更加注重生物学基本素养、基础知识的考查,
特别是生物学概念、原理、过程等的。教学中要注意教材中黑体字的分析理解,同时加
强教材中思考与拓展训练的教学,让学生理解透彻。
3.植物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应(如 O2 的释
放)来绘制的。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类胡萝卜素在红光区吸收的光能可用于光反应中 ATP 的合成
B.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值来绘制
C.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也可用 CO2 的吸收速率随光波长的变化来表示
D.叶片在 640~660 nm 波长光下释放 O2 是由叶绿素参与光合作用引起的
【知识点】
本题考查光合作用相关知识。以光合作用的“作用光谱”为试题载体,考查了必修
一第五章细胞能量和利用的第 4节光合作用中“色素对光的吸收”考点;光合作用的光
反应过程;教材中第 99 页图 5—10 的作用光谱的表示方法(数学模型表示)。本题考查
知识比较单一,集中考查色素知识点,属于中等难度题。
必修一 必修
二
必
修三
选修
一
不同色素吸收的光谱、光反应过程
作用光谱的测量和表示方法(理解层次)
【解题技巧】本题题干以“作用光谱”的绘制为材料,学生感觉有点陌生,其实就
是教材中 99页的图 5--10“吸收光谱”,要能打破思维,适当延伸。通过回忆教材中的
图进行知识的再现,找准类胡萝卜素和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可以快速解答本题。同时要
能理解作用光谱模型构建方法有:通过测定光谱中出现黑线或暗带来确定有些波长的光
被吸收;通过测定在不同波长的光下光合作用中氧气的释放量来绘制;也可以通过测定
不同波长下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来绘制等。
【答案解析】
A选项中考查不同色素吸收的光谱,其中类胡萝卜素主要吸收的是蓝紫光,而不是红
光。光能在光反应中有两个作用,一是将水进行分解,二是促成 ADP 和 Pi 发生化学反
应,合成 ATP。属于基础知识考查,要求学生识记。
B选项考查学生对题干的阅读理解,作用光谱是通过测量光合作用对不同波长光的反
应(如 O2 的释放)来绘制的。所以色素的吸收光谱可以通过测量其对不同波长光的吸
收值来绘制。属于理解迁移考查。
C选项考查内容同 B选项,只要理解了题干中的信息,就能容易判断。属于理解层次。
D选项考查叶绿素的吸收光谱,叶绿素吸收光的波长是两个,一个是 640—660nm 的
红光部分,另一个在 430—450nm 的蓝紫光部分。同时清楚吸收的光能用于水的光解,
产生的氧气直接以分子的形式释放出去。属于识记层次。
【答案】 A
【教学反思】
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教材中的图表成为了试题命制的材料。教学中不仅要
让学生掌握图标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同时也要让学生理解图标的构建方法和原理,不
仅要知道是什么,更要理解为什么。必修一第 103 页光反应过程的一段文字成为了本题
的选项设置,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过程。教学过程中应该更加注重阅
读理解教材内容,避免搞题海战术。
4.若给人静脉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 溶液,则一段时间内会发生的生理现象是
A.机体血浆渗透压降低,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B.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水后渗透压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C.机体血浆量增加,排出相应量的 NaCl 和水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D.机体血浆渗透压上升,排出相应量的 NaCl 后恢复到注射前水平
【知识点】
本题考查稳态及水盐调节知识点,属于理解层次考查。通过贴近生活实际,以临床
上给病人静脉注射 0.9%NaCl 溶液为背景材料,考查必修三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部
分(血浆、渗透压),第二章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调节部分(水盐平衡调节)的知识。
要求学生能够用所学生物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题属于中等难度的题目。
必修一 必 修
二
必修三 选 修
一
稳态、血浆、渗透压、水盐平衡调节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需要抓住题干的中心内容---注射一定量的 0.9%NaCl 溶液
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的生理反应。第一要清楚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无机盐和蛋白质,
其中无机盐中 90%以上来源于 Na+和 Cl- 。第二要明白人体血浆渗透压为 770kPa,相当
于细胞内液渗透压,而 0.9%NaCl 溶液相当于人体内环境渗透压,故称为生理盐水。第
三要知道水盐平衡调节及方式,人体每天既要摄入一定量的水和盐,同时也要通过各种
途径排出一定量的水和盐,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答案解析】
A选项由于注射的是 0.9%NaCl 溶液,即生理盐水,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B选项由于注射了一定量的 0.9%NaCl 溶液,所以血浆的含量会增加。但由于机体可
以维持内环境的稳态,所以要排出一定量的水和 NaCl。
C 选项同 B选项一样,要明白水盐平衡调节的方式,即摄入量与排出量相当。
D选项同 A选项,不会改变血浆渗透压的高低。
【答案】 C
【教学反思】
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题干的内容其实来源于人教版教材必修三第 5页,右
边思考栏内的问题“生理盐水的浓度是多少?为什么医院里给病人输液时必须使用生理
盐水?”。如果学生在学习和复习过程中能够注意这两个问题,知道其原因,能够用专
业的生物学术语来表达,也就能准确判断本题的所有选项。所以在教学中要重视教材中
的问题与思考,找准教学和复习的方向。
5.某陆生植物种群的个体数量较少,若用样方法调查其密度,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A.将样方内的个体进行标记后再计数
B.进行随机取样,适当扩大样方的面积
C.采用等距取样法,适当减少样方数量
D.采用五点取样法,适当缩小样方面积
【知识点】
本题考查种植物群密度的调查方法之一---样方法。题干简短明了,考点清晰,通过
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必修三第四章种群和群落中用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的探究实
验。本题属于基本技能的考查,属于容易题,学生容易作答。
必 修
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
【解题技巧】解答题目时,抓住关键词语,陆生植物----个体数量较少----样方法
调查,特别是抓住“个体数量较少”这个核心,就能判断相关选项。同时要快速回顾种
群密度调查方法的适用范围,操作要求等,种群密度的调查常用方法有逐个计数法和估
算法(样方法和标志重捕法等)。
【答案解析】
A选项样方法调查植物种群密度不需要对植物进行标记,一般对动物的调查才先进行
标记。
B选项样方法调查时要随机取样,由于题干明确说明该种群个体数量较少,所以在取
样时可以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C 选项等距取样是随机取样的一种方法,主要根据植物分布和地形情况进行等距取
样,由于个体数量较少,所以不能减少样方的数量。
D选项五点取样也是随机取样的一种方法,主要根据植物的大小来确定样方的面积,
不同植物所选面积不同。且在个体较少时,应该适当扩大面积,而不是缩小面积。
【答案】B
【教学反思】
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发现高考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考查是新课改的一大要求。
本题的试题材料来自于必修三第 61 页探究“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
群密度”。要求学生学会调查方法及掌握调查中的注意事项,如果教学中开展过调查实
践,那么学生做这道题就很容易了,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在以后的教学中,应该带
领学生进行野外实际调查,加深印象,培训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生物科学素养。
6.下列有关基因型、性状和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两个个体的身高不相同,二者的基因型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B.某植物的绿色幼苗在黑暗中变成黄色,这种变化是由环境造成的
C.O型血夫妇的子代都是 O型血,说明该性状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D.高茎豌豆的子代出现高茎和矮茎,说明该相对性状是由环境决定的
【知识点】
本题考查基因和环境与性状的关系知识点。利用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来考查基因和环
境与生物性状的关系,旨在强调学习生物学知识的一个重要意义,那就是能够对生物学
现象用掌握的知识来进行分析。最后一个选项考查了性状分离现象的理解。属于理解层
次考查,中等难度。
必 修
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基因和环境与性状的关系、性状分离现象
【解题技巧】解答本题时,应该有一个基本的生物学知识,那就是“基因与基因、
基因与基因产物、基因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作用,共同控制着生物体的性状”,同
时要明白性状由基因控制,受环境影响。
【答案解析】
A选项考查人的身高不仅仅是多个基因决定的,同时还受后天的营养和锻炼的影响。
所以,身高不同有可能是基因相同,后天环境不同造成的;也可能是基因不同,但后天
环境因素使身高相同。
B选项考查同一生物个体在不同环境下表现的性状不同,主要是受环境影响的。
C选项 O型血的夫妻的后代都是 O型血,说明是由基因来决定的。
D选项高茎豌豆的后代出现了矮茎豌豆,是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原因是减数分裂产
生配子时,等位基因分离后产生两种配子,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了矮茎的后代,不是
环境因素造成的。
【答案】D
【教学反思】
通过本题的解析与反思, 发现对学生知识的应用能力考查都贴近生活,教材必修
二第 70 页对基因与性状的关系作了详细的介绍,特别是人体身高的影响因素均有分析。
71 页的技能训练也介绍了环境因素(温度)对果蝇翅的影响,学生如果准群地处理过教
材内容,那么,要回答本题应该就不成问题。
二、非选择题:
29.(8分)
利用一定方法使细胞群体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阶段,称为细胞周期同步化。以下是
能够实现动物细胞周期同步化的三种方法。回答下列问题:
(1)DNA 合成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 DNA 合成可逆
抑制剂,处于_____________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
滞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期,以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
(2)秋水仙素阻断法: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
仙素能够抑制_________________,使细胞周期被阻断,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经秋水仙
素处理的细胞______________(填“会”或“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3)血清饥饿法:培养液中缺少血清可以使细胞周期停滞在间期,以实现细胞周期
同步化。分裂间期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 1点即可)。
【知识点】
本题以体外细胞培养研究过程中的“细胞周期同步化”为载体,考查两个重要知识
点,一是必修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中第一节细胞增殖的“细胞周期”考点。二是必
修二第五章染色体变异中“秋水仙素诱导染色体加倍”考点。本题属于考查基础知识和
应用理解能力,难度中等。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细胞周期 秋水仙素的作用原理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时,首先要快速理解两个新的名词“细胞周期同步化”、“对数生长期”。题
目对细胞周期同步化已经做了介绍,将整个细胞群体调控处于细胞周期的同一个时期,
只需认真阅读便能理解;关于对数生长期,就是细胞代谢旺盛,处于快速地增殖阶段,
细胞数量也快速增加。然后要回顾细胞周期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以及秋水仙素的作用
机理。即可快速对后面的 3个问题进行回答。
【答案解析】
细胞周期的两个阶段的主要特点,属于识记知识,要能够记住并能理解。细胞周期
的间期的主要特点是: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
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细胞周期同步化有自然存在的细胞周期同步过程称为自然同步化,也可以人工选择
或人工诱导,统称为人工同步化。本题以体外培养处于对数期的单层培养细胞为材料,
进行人工诱导同步细胞周期。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诱导同步方法主要有两种,即 DNA 合
成阻断法和分裂中期阻断法。
1、DNA 合成阻断法:是一种采用低毒或无毒的 DNA 合成抑制剂特异地一直 DNA 合成,
而不影响处于其他时期的细胞进行细胞周期运转,从而将被抑制的细胞抑制在 DNA 合成
期的实验方法。目前采用最多的是在培养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
DNA 合成可逆抑制剂(Tdr 和羟基脲),所有处于 S期的细胞立即被抑制在 S期,而处于
分裂期的细胞不受影响而继续细胞周期的运转,最终细胞会停滞在细胞周期的 S期,以
达到细胞周期同步化的目的。此种方法同步效率高,几乎适用所有体外培养的细胞体系。
2、分裂中期阻断法:某些药物,如秋水仙秋水酰胺等,可以抑制微管聚合,因而能
有效地抑制细胞分裂器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分裂中期。在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的
培养液中添加适量的秋水仙素,秋水仙素能够抑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周期被阻
断在分裂期,即可实现细胞周期同步化。所以经秋水仙素处理的细胞不会被阻断在间期,
而是阻断在分裂期的中期。此方法的药物一般具有毒性,若处理时间过长,所得到的细
胞往往不能恢复细胞周期的运转。
【答案】
(1)分裂 间(S) (2)纺锤体形成 不会
(3)完成 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分裂期准备物质
【教学反思】
本题以细胞学研究过程中的细胞周期同步化为新材料,考查学生对细胞周
期的理解,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培养过程中的具体现象。情景具有新、高、热的特点,
但考查落脚点却是教材中细胞周期的相关知识,难度并不大,要求学生能对知识在新情
景下进行迁移应用。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在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独立分
析解决新情景下的生物学问题,加强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0.(9分)
干旱可促进植物体内脱落酸(ABA)的合成,取正常水分条件下生长的某种植物的野
生型和 ABA 缺失突变幼苗,进行适度干旱处理,测定一定时间内茎叶和根的生长量,结
果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综合分析上图可知,干旱条件下,ABA 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是_______。
(2)若给干旱处理的突变体幼苗施加适量的 ABA,推测植物叶片的蒸腾速率会
______,以对环境的变化作出反应。
(3)ABA 有“逆境激素”之称,其在植物体中的主要合成部位有______(答出两点
即可)。
(4)根系是植物吸收水分的主要器官。根细胞内水分的主要作用有________(答出
两点即可)。
【知识点】
本题考查干旱条件下植物体内的 ABA 激素的产生部位及作用,蒸腾作用、水的作用。
即注重了基础知识的考查,又有看图识图能力的考查。本题难度适中,需要一定的分析
能力。本题属于中等难度题。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水的作用 植物激素---脱落酸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时要抓住三点要素:首先要抓住“ABA 缺失突变幼苗”这句话,明白突变型
植株体内 ABA 缺失这一特点,为后面的解题作好铺垫。其次要抓住本题的实验条件“干
旱处理”,所以在干旱条件下,为了减少水分散失,植物气孔会关闭,从而会导致植物
的蒸腾作用降低。再次要抓住本题实验的因变量,即实验的结果和现象“茎叶的生长量
和根的生长量”,为后面第 1小题回答全面作好铺垫。
(1)(2)两个小题需要根据图形进行分析,由图可以直接看出,干旱条件下,与突
变型(ABA 缺失)相比,野生型植株(ABA 含量迅速增多)茎叶生长受到抑制,根的生
长被促进。野生型植株在干旱下 ABA 的含量会增多,所以 ABA 对野生型幼苗的作用就是
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突变型的制作在干旱下 ABA 的含量不会增多,但人工
施加 ABA 后,生长会受到抑制,叶片的 ABA 增多,会引起气孔关闭,蒸腾作用降低,减
少水分散失。(3)(4)小题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要求快速回顾教材的基础知识进行回
答。
【答案解析】
植物在逆境(如干旱、水涝、盐渍、低温等)环境下,ABA 的含量会迅速增多,古有
“逆境激素”之称。为了能够快速适应环境,所以 ABA 又称“应激激素”。ABA 的合成部
位可以是植物体中的根、茎、叶、果实、种子等,主要是根冠和萎焉的叶片等。ABA 的
生理作用主要是生长抑制剂,抑制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ABA 可以抑制 DNA 的合成,主
要通过抑制转录水平,阻止 mRNA、tRNA、rRNA 的合成,在翻译水平上不能起抑制作用。
特别是在缺水时,叶片中的 ABA 会迅速增多,引起气孔迅速关闭,降低蒸腾作用,减少
水分散失,提高抗旱能力。
植物根系吸收水分主要是通过根尖的成熟区吸收,根细胞内的水分的作用有:细胞
质的组要组成成分;参与根细胞内的化学反应;保持植物的形态等
【答案】
(1) 促进根的生长,抑制茎叶的生长 (2)降低
(3)根冠、萎蔫的叶片 (4)水是根细胞的重要组成成分,水参与根细胞内
的生化反应
【教学反思】
本题以植物激素 ABA 为考点,通过图表展示,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并能
用生物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审题、识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知识迁移的能力。同时也要加强教材中基础知识的记忆,
本题的后面两个小问,其实就是考查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第(3)问来自必修三
第 54页图 3—9脱落酸的产生部位;第(4)问来自必修一第 35 页水的作用。
31.(10分)
为研究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某同学将禁食一段时间的实验小鼠随机分为 A、B、C、D
四组,A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B、C、D三组均腹腔注射等量胰岛素溶液,一段时间后,
B、C、D 三组出现反应迟钝、嗜睡等症状,而 A组未出现这些症状。回答下列问题:
(1)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
(2)B、C、D三组出现上述症状后进行第二次注射,给 B组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为
尽快缓解上述症状给 C组注射某种激素、给 D组注射某种营养物质。那么 C组注射的激
素是__________,D 组注射的营养物质是__________。
( 3)第二次注射后,C、 D 两组的症状得到缓解,缓解的机理分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
【知识点】
本题以实验研究为载体,既考查学生实验分析能力,同时也考查血糖平衡调节相关
知识,两种激素: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及作用机理。本题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实
验分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同时要求学生有一定的语言表达描述能力;属于理解层次
水平,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讲有一定的难度和区分度。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三 选修一
血糖平衡调节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时,要弄清楚 A组为什么没有出现相关症状,设置这个组
的作用是什么?第二次注射后 B组注射生理盐水的目的是什么?C、D组注射激素和营养
物质后症状为什么得到缓解?同时要明白葡萄糖的作用及缺乏表现的症状,胰岛素和胰
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
【答案解析】
由于实验开始后先进行禁食处理,所以小鼠体内血糖会降低,此时胰岛细胞会分泌
胰高血糖素,胰高血糖素含量上升,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维
持血糖平衡;但 B、C、D组随后注射等量的胰岛素,会改变上述生理过程,使得血糖持
续降低,不能恢复正常水平,当血糖低于正常水平时,细胞能量供应不足,从而出现反
应迟钝、嗜睡等相关症状。
为了能尽快缓解低血糖症状,需要及时补充血糖浓度。一是直接注射营养物质葡萄
糖,恢复血糖正常水平,缓解症状;而是注射升高血糖的激素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
的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恢复血糖正常水平,缓解症状。
【答案】
(1)血糖低于正常水平
(2)胰高血糖素 葡萄糖
(3)C组:胰高血糖素能促糖原的分解,促进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使血糖水平
升高;
D组:葡萄糖直接使血糖水平升高。
【教学反思】
本题以能力考查为主,通过分析实验过程,来理解胰岛素的生理作用。主要
用到的生物学知识是教材必修 3第 25 页血糖平衡调节部分知识。在教学中要对重点知
识进行深入剖析,让学生学会独立思考,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最后一个小题,考查学
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教学中一定要训练学生用专业的语言来描述生物学知识。教材第
26 页对于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机理有详细的描述,所以教学中要回归教材,掌握
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32.(12分)
已知某种昆虫的有眼(A)与无眼(a)、正常刚毛(B)与小刚毛(b)、正常翅(E)
与斑翅(e)这三对相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现有三个纯合品系:①aaBBEE、
②AAbbEE 和③AABBee。假定不发生染色体变异和染色体交换,回答下列问题:
(1)若 A/a、B/b、E/e 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
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思路、
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2)假设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 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
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知识点】
本题考查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伴性遗传的应用与分析。通过设
计实验来判断基因在染色体的位置,利用假说演绎法来进行遗传学研究,考查学生的获
取信息能力、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实验探究能力。
本题属于理解层次水平考查,难度较大,大部分学生很难完全按要求作答。
必修一 必修二 必修
三
选修一
自由组合定律、伴性遗传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时,第一要抓住题干的叙述,三对性状各受一对等位基因控
制;不考虑染色体变异和交叉互换;第二,要清楚 3个纯种的基因型各有一对基因是隐
性纯合;第三,要知道遗传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假说演绎法的具体步骤;第四,要知
道如何判断控制性状的基因是否遵循自由组合定律(三对基因是否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
上),一般采用用纯种杂交后得到 F1,F1 在自交得到 F2,看 F2 的性状分离及比例是否
符合相应的规律;也可以采用测交的方法进行验证。由于本题没有隐性纯合子的亲本,
所以不采用测交的方法,而用杂交后再自交的方法进行验证。第五,要知道如何判断控
制性状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上还是在 X染色体上,一般采用正反交实验进行验证。若正
反交结果一样,说明基因位于常染色上,如果正反交结果不一样,则位于 X染色体上。
第六,要学会遗传学实验试题的技巧---“正向推导,逆向答题”的方法,特别是在用
文字进行表达时,千万不要叙述反了。
【答案解析】
第 1 小题:若 A/a、B/b、E/e 这三对等位基因都位于常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
材料,设计实验来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是否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要求:写出实验
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解答本小题时有两种思路可以思考,一是让其中两个亲本杂交后,再与第三个亲本
杂交得到一个三杂合的 F1,然后让 F1自交,观察 F2的表现型及比例,如果出现 8种表
现型,比例为 27:9:9:9:3:3 : 3 : 1,则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同源染色体上,遵
循自由组合定律,反之,则不在三对同源染色体上。由于这种方法得到的 F1 会有 AABBEe
和 AaBbEe 两种基因型,不能在 F1 中筛选出 AaBbEe 的个体,所以这种思路在本题中比
较麻烦,不易采用此方法。另一种思路是,让两个亲本两两杂交得到 F1,再让各自的
F1 自交得到 F2,即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观察每一组实验的 F2的
表现型及比例,如果每一组的 F2均表现为 4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三对
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由于本题中任意两亲本两两杂交,在 F1 中都可以得到两
对基因的杂合子,F2 如果出现 4 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说明每两对基因之
间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得出三对基因都遵循自由组合定律,即三对基因分别位于三对
染色体上。故本小题易采用此种思路进行实验设计。
(2)假设 A/a、B/b 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 X染色体上,请以上述品系为材料,设计
实验对这一假设进行验证。(要求:写出实验思路、预期实验结果、得出结论)
解答本小题时的思路主要是通过正反交实验来验证。由于验证的是 A/a、B/b 这两对
基因,所以要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 F1 中个体的表现型。由于这两对
基因均位于 X染色体上,所以,正反交后代的雌性个体的表现型相同,都为双显性个体
(有眼正常刚毛),而正反交后代的雄性个体的表现型却不同,一个是无眼正常刚毛,
一个是有眼小刚毛。如果出现上述现象,则可以说明这两对基因确实都位于 X染色体上。
【答案】
(1) 选择①╳②、②╳③、①╳③三个杂交组合,分别得到 F1和 F2,
若各杂交组合的 F2 中均出现四种表现型,且比例为 9:3:3:1,则可确定这三对等
位基因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若出现其他结果,则可确定这三对等位基因不是分别位于三对染色体上。
(2) 选择①╳②杂交组合进行正反交,观察 F1中雄性个体的表现型。
若正交得到的 F1 中雄性个体与反交得到的 F1 中雄性个体有眼/无眼、正常刚毛/小
刚毛这两对相对性状的表现均不同,则证明这两对等位基因都位于 X染色体上。
【教学反思】
通过本题的分析与反思,发现能力考查是目前高考试题最大的特点,备考
中一定要从培养学生能力为抓手,通过不同的形式加强学生综合分析能力的训练。遗传
学试题在全国卷中主要考察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我们在教学中可以用
孟德尔的遗传学研究过程为载体,训练学生的假说演绎法,通过对遗传规律的理解,来
实验对遗传学实验的设计、推理和语言表达的提高。特别是学生通过语言文字来准确地
表达相关知识,是学生的难点,所以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本题的参考答案共
有 213 个字,是历年之最,是我们任何人都没有料到的事情,所以,本题能够真正地区
分学生的水平。不过,本题的两个考点我们并不陌生,一是考查如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控
制性状的几对基因是否位于不同的染色体上(即是否符合自由组合定律);二是考查如
何设计实验来验证控制性状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还是 X染色体上,相信所有的学生
在复习中都有接触过,并不是我们想象地那么难以攻克。
37.[生物——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15分)
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 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水,
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其提取流程为:植物甲→粉粹→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
性炭处理→过滤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重结晶→成品。回答下列问题:
(1)在提取物质 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高温
烘 干 ”“ 晾 干 ” 或 “ 新 鲜 ”) 的 植 物 甲 , 不 宜 选 用 其 他 两 种 的 原 因 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提取物质 W时,振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现有丙酮(沸点 56 ℃)、乙醇(沸点约 78 ℃)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 W时,
应选用丙酮作用提取剂,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是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知识点】
本题考查选修 1生物技术实践的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通过题干分析得到
提取方法为---萃取,需要对教材中的萃取方法熟练掌握。虽然题目没有告诉我们提取
的具体物质,但在解题时可以对照胡萝卜素的提取过程进行回顾。本题属于实验操作能
力的考查,难度中等,大多知识为教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必修一 必 修
二
必修
三
选修一
植物有效成分的提取
【解题技巧】
解答本题时,先要仔细审题。
1、“绿色植物甲含有物质 W,该物质为无色针状晶体,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难溶于
水”,此段文字告诉我们,由于材料是绿色植物,所以在提取物质 W(无色)时,可能混
有色素在里面,需要去除色素;同时该物质 W的理化特性是易溶于极性有机溶剂(水溶
性有机溶剂)如:乙醛、丙酮、乙醇之中,难溶于水,所以要采用萃取的方法进行提取。
一般步骤为:粉粹---干燥---萃取---过滤---浓缩。题目给出的流程图为:植物甲→粉
粹→加溶剂→振荡→收集提取液→活性炭处理→过滤去除活性炭→蒸馏(含回收溶剂)
→重结晶→成品。
2、“且受热、受潮易分解”告诉我们材料不能进行高温处理,也不能含有大量的水
分,需要进行晾干处理。提取过程中也要注意温度的控制,不能太高,否则物质 W会被
分解。
【答案解析】
(1)在提取物质 W时,最好应选用的一种原料是晾干的植物甲,不宜选用其他
两种的原因是: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 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物甲含水量高,
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 W的提取效果。
(2)提取物质 W时,再加入溶剂之后进行振荡,其作用是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
(3)活性炭具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在提取过程中,提取出的物质是无色的,说明不
可能是色素,而加入有机溶剂后,叶片中的色素会同时溶解在提取液中,所以操作步骤
中加入了活性炭,那么用活性炭处理提取液的目的是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
(4)由于物质 W容易受热分解,所以在选择有机溶剂时要选择沸点低的溶剂,现有
丙酮(沸点 56 ℃)、乙醇(沸点约 78 ℃)两种溶剂,在提取物质 W时,应选用丙酮
作用提取剂。
(5)该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几个问题:一是要控制温度,温度不能太高;二是蒸
馏时要注意水浴加热,防止有机溶剂燃烧;要注意操作安全性;粉粹颗粒要细等
【答案】
(1)晾干 高温烘干过程中,植物甲中的物质 W易被破坏,新鲜的植
物甲含水量高,用于提取的极性有机溶剂会被水稀释,进而降低对物质 W的提取效果。
(2)使原料和溶剂充分混匀
(3)去除提取液中的色素
(4)丙酮沸点低于乙醇,蒸馏时物质 W分解较少
(5)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操作,防火
【教学反思】
通过对本题进行分析和反思,发现选修一的生物技术实践作为学生动
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方法的迁移应用。如果教学中没有安排学生去完成
相关实验的操作,学生在本题中就很难作出回答。题干没有告诉我们提取的物质 W是什
么?所以需要根据题目的文字提示进行分析,应用所学过的知识和方法,以及亲身体验
实验操作的过程获得的感悟来综合解答本题。既考查了基础知识的迁移应用,又考查了
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给的材料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试题更加
灵活多变,并不是简单的死记硬背就能回答相关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重
视实验的操作,尽量安排学生完成课标要求的实验,改变以往教师不重视开展实验的情
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