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50 KB
  • 2021-05-14 发布

高中历史必修2高考考点分析全册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高考考点分析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了解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及经济政策(新增加内容)‎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删去知道著名商帮)‎ 知道明清时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新增加内容)‎ 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二、 知识梳理 ‎ 耕作方式演变 ‎ 农业 ‎ ‎ 农业生产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 丝织业 ‎ 手工业 青铜制造 古代 冶金业 冶铁业(水排)‎ 中国 炼钢(灌钢法)‎ 经济 制瓷业 ‎ “市”的形成与发展 ‎ ‎ ‎ ‎ 商业 著名的商业城市 ‎ ‎ ‎ ‎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重农抑商政策 ‎ 主要经济政策 ‎ 海禁(闭关锁国)政策 ‎(一)古代农业 ‎1、耕作方式的演变 ‎(1)演变过程: →石器锄耕→ (我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 ‎(2)铁犁牛耕的出现与推广: 出现, 推广 ‎2、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小农经济 ‎(1)含义(特点):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 ‎(二)古代手工业 ‎1、丝织业:‎ ‎(1)中国是世界上 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2)鼎盛时期: ;‎ ‎(3)丝织业中心: ‎ ‎(4)明中期以后,为市场生产的 日益兴盛 ‎2、冶金:‎ ‎(1)冶铜: 时期繁盛;代表 ;‎ ‎(2)冶铁:东汉杜诗的 ;‎ ‎(3)炼钢:魏晋南北朝 , 世纪以前,领先于世界 ‎3、制瓷:‎ ‎(1)发展: 出现原始瓷器→ 时期,瓷器成熟→ 南青北白→ 出现五大名窑→明代 青花瓷最佳,五彩瓷出现→ 出现珐琅彩; ‎ ‎(2)江西 是全国的“瓷都”‎ ‎(三)商业 ‎1、“市”的形成与发展 ‎(1)宋朝以前: 与 严格分开;按时 、 ;官府设有 管理。‎ ‎(2) 发展: 界限被打破; 限制被打破;“ ”普遍;交易活动不受官府的 。‎ ‎2、主要的商业城市 ‎(1)古代:长安、洛阳、开封 ‎(2)隋唐:黄河流域( 、 );长江流域( 、 )‎ ‎(3)元朝: 被誉为当时世界第一大港 ‎3、明清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1)明代中后期,江南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 ‎(2)标志: 关系形成(“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四)主要的经济政策 ‎1、重农抑商政策 ‎(1)提出: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2)含义:限制甚至打击 ,保护 和 ,以确保赋役的征派和地租的征收(直接目的), (根本目的)‎ ‎(3)评价:a、积极(封建社会前期):巩固了封建统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b、消极(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 的发展,强化了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 ,阻碍了 的发展。‎ ‎2、海禁政策 ‎(1)含义: 对外贸易 ‎(2)原因:①明:防止流亡海外的敌对势力勾结 ‎ ‎②清:为了对付 的抗清斗争 ‎(3)评价:①积极: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来侵略, ;‎ ‎②消极:妨碍 的开拓,抑制 ,阻碍 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 于世界。‎ 考点11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认识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民国时期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 二、 知识梳理 ‎ 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 近代中国 经济结构 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甲午战争后)‎ 的变动与 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短暂春天)(1912——1919)‎ 曲折发展 ‎ 较快发展(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 沉重打击(抗日战争)‎ ‎ 萎缩(解放战争) ‎ ‎ ‎ ‎(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时间: )‎ ‎1、民资产生的原因:‎ ‎(1) 的解体;‎ ‎(2)外商的 ;‎ ‎(3) 的诱导 ‎2、代表企业:‎ 企业家 地点 厂名 方举赞 上海 ‎ ‎ 陈启沅 广东南海 ‎ ‎ ‎ ‎ 天津 贻来牟机器磨坊 ‎3、主要分布: ‎ ‎(二)初步发展(时间: )‎ ‎1、原因:‎ ‎(1) 战争后,帝国主义 ,进一步加速 瓦解;‎ ‎(2)清政府放宽对 的限制 ‎2、表现:商办企业 增加, 扩大,由 向 扩展。‎ ‎3、影响: 登上历史舞台 ‎(三)短暂春天(时间: )‎ ‎1、原因:‎ ‎(1) 为民资的发展扫清了障碍;‎ ‎(2) 颁布了一些奖励实业的法令;‎ ‎(3)群众性 运动;‎ ‎(4) 思潮的推动;‎ ‎(5)一战期间, 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直接原因)‎ ‎2、表现:‎ ‎(1)两个行业发展最快: 、 ;‎ ‎(2)四个人: 、周学熙,荣氏兄弟 ‎3、结束: ,欧洲列强卷土重来;民资迅速萧条 ‎(四)较快发展(1927——1936国民政府统治前十年)‎ ‎1、原因: ‎ ‎(五)严重破坏(1937——1945抗日战争)‎ ‎1、原因:‎ ‎(1)沦陷区:日本经济掠夺,战争破坏;‎ ‎(2)国统区: , 膨胀 ‎(六)萎缩(陷入绝境)(1946——1949年解放战争)‎ ‎1、原因:‎ ‎(1) 经济侵略, 年与国民政府签订《 》;‎ ‎(2) 资本的膨胀;‎ ‎(3)苛捐杂税,通货膨胀 考点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一、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了解“一五”计划的建设成就 理解三大改造 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战略决策 认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历史意义 经济体制改革 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了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了解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理解中共十四大、十四届三中全会和中共十五大的主要决定 二、 知识梳理 ‎ ‎ ‎ 过渡时期(1949——1956年) 一五计划 ‎ 三大改造 ‎ ‎ ‎ 中共八大(1956)‎ 十年探索时期(1956——1966) “大跃进”(1958) ‎ ‎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 现代中国 ‎ 经济 “文革”十年(1966——1976)‎ ‎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意义)‎ ‎ 经济特区 ‎ 经济技术开发区 开放 沿海经济开放区 ‎ 浦东开发 ‎ ‎ 改革开放时期(1978年以后)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改革 ‎ ‎ 城市:国企改革 ‎ ‎ ‎ 中共十四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十四届三中全会 ‎ 中共十五大 ‎(一)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1、“一五”计划(时间: )‎ ‎(1)成就: 钢铁公司三大工厂、 第一汽车制造厂、 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都集中在 地区)‎ ‎(2)结果: 年,一五计划超额完成,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化的 。‎ ‎2、三大改造(时间: )‎ ‎(1)改造对象: 、手工业、 ‎ ‎(2)改造方式:‎ ‎①农业、手工业:互助组→ ‎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 ‎ ‎(3)三大改造的实质: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 ‎(4)结果: 年底,三大改造完成,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3、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年)‎ ‎(1)主要矛盾:‎ ‎①先进 要求同落后的 现实之间的矛盾;‎ ‎②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同落后的 之间的矛盾 两对矛盾实际体现的就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2)主要任务: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发展为先进的工业国 ‎(3)评价:设想具有创造性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 ‎(1)“大跃进”(时间: )——片面追求 ‎ ‎①表现:工业: ;农业:虚报产量(浮夸风)‎ ‎②错误原因: ‎ ‎(2)人民公社(时间: )——追求 程度高 ‎①表现:一大二公 ‎②错误原因: 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 ‎(3)影响:‎ ‎①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②生态环境遭到破坏;③农民生产积极性受到挫伤;④造成严重的经济困难(1959——1961)。‎ ‎(二)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时间: )‎ ‎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内容 ‎(1)思想路线:重新确立了 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2)政治路线:纠正了 倾错误,实行拨乱反正;‎ 将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 上来;实行 的伟大决策;‎ ‎(3)组织路线:形成以 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 ‎2、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意义 ‎(1)两个转折: 的历史和 历史的转折 ‎(2)两个起点: 和 的起点 ‎(三)经济体制改革(先 后 )‎ ‎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间: ‎ ‎(1)试点: 、 ‎ ‎(2)内容:在坚持 的基础上,将农业生产的 交给农民,包产到户(土地所有权仍归国家,农民拥有经营权)‎ ‎(3)影响: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促进了农业发展,改变了农村面貌 ‎2、国有企业改革—— 年全面展开 ‎(1)中心环节—— ‎ ‎(2)内容:‎ ‎①管理体制改革: ,增加企业 ‎ ‎②所有制改革:以 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③分配制度改革:以 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 ‎(3)影响:调动企业积极性,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普遍达小康 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就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四)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创办经济特区(特殊的经济政策)‎ ‎(1) 年, (第一个)、 、 (以上三个属于 省)、厦门(属于 省)‎ ‎(2)1988年, (最大)‎ ‎2、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1)特点: ‎ ‎3、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1)1985年, 、 、 、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4、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年)——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 ‎ ‎5、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的特点。‎ ‎(1) (对社会主义资本主义国家开放)‎ ‎(2) (从沿海到内陆)‎ ‎(3) (经济领域、科技领域、文化领域)‎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提出目标→确立框架→进一步完善)‎ ‎1、中共十四大: 召开,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 。‎ ‎2、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召开,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 。‎ ‎3、中共十五大: 召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考点13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了解近代的服饰变迁了(删去了解饮食变化)‎ 了解近代“废止缠足”与婚姻自由的习俗 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了解近代中国诞生的先进交通工具 了解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 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 知道(原为“了解”)中国近代前期的一些代表性报刊 了解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认识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二、 知识梳理 ‎ 物质生活——服饰变迁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 社会习俗 “废止缠足”‎ ‎ 婚姻自由 ‎ 交通工具 轮船 ‎ 火车 ‎ 汽车 ‎ 飞机 通讯工具 电报 ‎ 电话 大众传媒 报刊 ‎ 影视 ‎ 影响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1、服饰变迁:鸦片战争后, 传入→辛亥革命后,孙中山提倡 ,旗袍→建国后 →改革开放后时装 ‎2、社会习俗:‎ ‎(1)断发易服、废止缠足:戊戌变法时维新派主张“断发易服”、“废止缠足”→辛亥革命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断发易服”“废止缠足”的法令。‎ ‎(2)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后,在大城市里改变传统婚姻习俗,倡导婚姻自由。‎ ‎(二)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1、近代以来交通、通讯工具发展与更新的过程 ‎(1)轮船: 19世纪 年代,洋务派创办的 , 打破外国垄断中国航运业的局面 ‎(2)火车:‎ ‎①19世纪80年代,清政府修建了第一条铁路 ,中国铁路诞生的标志;‎ ‎②建国后,修建 、 铁路,加强了西北、西南与内陆的联系;‎ ‎(3)汽车:‎ ‎① 世纪初,汽车在 出现;‎ ‎② 后,汽车制造业、石油工业 ‎(4)飞机:‎ ‎① 年, 制成中国第一架飞机,中国航空事业开始;‎ ‎② 年, 航线,中国民航业开始 ‎2、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对人们社会生活的影响 ‎(1)电报(用于军事)‎ ‎①有线电报(用于 ):‎ A、19世纪70年代, 把电报线架到上海,并建立第一个电报机房。‎ B、19世纪70年代,在 架设第一条有线电报 ‎②无线电报(用于 ): ,在 第一个无线电台 ‎(2)电话:20世纪初,清政府在 建立第一个市内电话局 ‎(三)大众传媒的发展 ‎1、近代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报刊及其对中国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 ‎①1872年传教士创办《 》——历时最长的报纸 ‎②戊戌变法《 》(梁启超)——宣传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专制,变法图存 ‎③辛亥革命《 》——宣传三民主义与民主共和 ‎④新文化运动《 》——前期宣传民主与科学,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 ‎⑤新民主主义革命期间 《中央日报》——国民党 ‎《新华日报》《解放日报》——中共 ‎⑥建国后 中央党报——《人民日报》‎ ‎2、影视事业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1)电影:‎ ‎①1905年《 》——诞生 ‎②1931年《 》——第一部有声电影 ‎③《 》——第一部国际获奖 ‎④《 》——国歌出自此片 ‎(2)电视:‎ ‎1958年, 试播——诞生 ‎3、大众传播媒体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 ‎(1)使人们更主动、更快捷和最大限度的获取信息 ‎(2)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和交往的方式,同时也催生着当代中国经济生活的新观念和新模式。‎ 考点14 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新航路的开辟 了解开辟新航路的史实 认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市场的史实 理解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建立的主要途径。‎ 两次工业革命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发生的主要条件 了解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主要发明创造 了解19世纪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新增加内容)‎ 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二、 知识梳理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 雏形出现:‎15c末‎16c初,新航路开辟 ‎ ‎17c 荷兰——海上马车夫 ‎ 进一步扩大:‎17c~‎18c, ‎ ‎18c下半叶 英国——日不落帝国 ‎ 初步形成:‎19c后半期,工业革命完成 ‎ ‎ 最终形成:‎19c末‎20c初,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 ‎(一)新航路的开辟 ‎1、新航路的开辟 ‎(1)基础史实:‎ 时间 人物 航线 支持者 ‎1487~1488‎ 迪亚士 西欧→ ‎ 葡萄牙王室 ‎1492‎ ‎ (意大利)‎ 西欧→美洲 ‎ 王室 ‎1497~1498‎ ‎ ‎ 西欧→好望角→印度 葡萄牙王室 ‎1519~1522‎ ‎ ‎ 环球航行 西班牙王室 ‎(2)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影响)‎ ‎①对世界:逐渐结束了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日益连成一个整体, ‎ ‎②对欧洲:a、贸易中心由地中海地区转移到 ;‎ b、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主要来源之一,加速了西欧 的解体,促进 的发展 ‎③对亚非拉:殖民掠夺,给亚非拉人民带来深重灾难 ‎(二)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1、荷兰——“ ”(商业资本主义)‎ ‎(1)方式:建立垄断性贸易公司;抢占殖民地 ‎(2)殖民地:①非洲, (葡萄牙);‎ ‎②亚洲:马六甲、锡兰、印尼、 、印度沿海;‎ ‎③美洲, ‎ ‎(3)结果: 世纪,荷兰成为海上殖民霸主 ‎2、英国——“ ”(工业资本主义)‎ ‎()方式:建立垄断性的贸易公司;抢占殖民地(美洲第一块殖民地 ;亚洲: )‎ ‎(2)过程:‎ ‎① 年,打败西班牙“ ”(西班牙失去海上霸主地位,英国开始走上殖民扩张道路;‎ ‎②17世纪,与 的“三次英荷战争”(荷兰战败,丢掉了美洲新尼德兰,17世纪末失去海上霸主地位);‎ ‎③18世纪,与法国“七年战争”(法国战败,失去 、 ,印度沿海殖民据点);‎ ‎(3)结果:英国在 世纪中后期,成为世界殖民霸主 ‎3、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 ‎(1)途径: ‎ ‎(2)影响:‎ ‎①对殖民国家:大量财富运回欧洲,转化为资本主义发展所必需的 ,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②对殖民地:一场灾难;中后期(工业革命)给殖民地带来先进的生产、生活方式;‎ ‎③对世界: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三)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间: )‎ ‎(1)原因:‎ ‎①前提:英国进行资产阶级革命,较早建立 ;‎ ‎②资本:圈地运动和 ;‎ ‎③市场:圈地运动、殖民扩张;‎ ‎④自由劳动力: ;‎ ‎⑤技术: ‎ ‎(2)重要发明:‎ ‎①棉纺织业:1764年,哈格里夫斯 ;‎ ‎②动力: 年瓦特改良“蒸汽机”,人类进入 ;‎ ‎③交通运输业: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 ; 1814年史蒂芬孙 ‎ ‎(3)结果: 年 国率先完成工业革命; 相继完成 ‎(4)影响: 19中后期,世界市场 ‎ ‎2、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 )‎ ‎(1)原因:① 的进步(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② 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重要发明:‎ ‎①电的广泛使用:1866年,德意志 发明发电机;美国 发明了电灯;1876年 发明了电话;‎ ‎②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1885年,卡尔·本茨发明 ;1903年莱特兄弟发明 ;③化工技术发展;‎ ‎④钢铁工业革新 ‎(3)影响: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 ;‎ ‎4、 晚期垄断组织的产生 ‎(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诞生了 、 和 等一系列新兴工业,‎ ‎ 取代轻纺工业,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成分。‎ ‎(2)产生:第二次工业革命中, 和 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补充:‎ 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①新航路开辟以后,世界联系日益紧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殖民扩张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③第一次工业革命(19世纪中后期)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最终确立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与第一次工业革命比较 ‎①科学与技术相结合(第一次工业革命主要以生产经验为基础);‎ ‎②多个国家齐头并进(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英国为中心);‎ ‎③俄、日等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由英国向外扩展);‎ ‎④以重工业部门为主(第一次工业革命以轻工业部门为主)‎ 考点15 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一、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罗斯福新政 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了解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理解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作用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了解美国的“新经济”‎ 了解政府干预是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重要变化 了解美欧等国推行的福利政策(新增加内容)‎ 二、 知识梳理 ‎ ‎ ‎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原因、开始标志、特点、影响)‎ 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 罗斯福新政(背景、特点、主要内容、影响)‎ ‎ ‎ ‎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 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福利国家”的建立与发展 ‎ “新经济”的出现 ‎(一)罗斯福新政 ‎1、1929年至l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直接原因: (贫富差距大;股票投机,经济虚假繁荣;信贷消费过度)‎ ‎(2)特点:‎ ‎① ‎ ‎② ‎ ‎③ ‎ ‎(3)影响 ‎①对本国:各国社会危机加深 ‎②对世界:资本主义列强争夺国际市场,加紧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掠夺,导致世界动荡不安 ‎2、罗斯福新政(时间: )‎ ‎(1)罗斯福新政的背景 ‎①1929~1933年经济危机 ‎②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失败( 政策)‎ ‎③1932年 当选了美国第32届总统 ‎(2)特点—— ‎ ‎(3)主要内容 ‎①整顿 ‎ ‎②调整 (减产、补贴);‎ ‎③复兴 (核心)——“ ”、《 》‎ ‎④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 ‎(4)作用 ‎①渡过危机,缓和 ,国民经济状况明显改善;建立 ‎ ‎②体制创新: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 ‎(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美国的“新经济”(时间: )‎ ‎(1)定义:是在 形势下的一种以 为基础、以 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理论依据: ‎ ‎(2)二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重要变化是: ,资本主义进入了 阶段。‎ ‎3、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1)目的:为了缩小 ,缓和 ‎ ‎(2)发展:①二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 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②六七十年代发展 ;‎ ‎③到 年代,由于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 考点16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转变 了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 理解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 了解新经济政策的内容并认识其作用 ‎“斯大林模式”‎ 了解“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苏联的改革 了解赫鲁晓夫改革的主要史实(原为“结果”)‎ 了解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二、 知识梳理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列宁 ‎ 新经济政策 ‎ 斯大林:斯大林模式 ‎ 赫鲁晓夫:赫鲁晓夫改革 ‎ 戈尔巴乔夫:戈尔巴乔夫改革 苏联解体 ‎ ‎ ‎(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1918~1921年3月)‎ ‎(1)农业:实行 ‎ ‎(2)工业:实行 ;‎ ‎(3)贸易:取消 ;‎ ‎(4)分配:实行普 ‎ 最大限度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国内战争的胜利(目的)‎ ‎2、新经济政策(1921年3月~1928年)‎ ‎(1)必要性:战后, 引发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2)内容:‎ ‎①农业:用 取代余粮征集制;‎ ‎②工业: 工业继续国有,允许 企业私人资本家经营;‎ ‎③贸易:恢复 ;‎ ‎④分配: ‎ ‎3、特点: ,利用货币、商品、市场恢复发展经济 ‎4、作用:‎ ‎(1)经济上:促进了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为 奠定了基础;‎ ‎(2)政治上:巩固了 ;‎ ‎(3)找到了一条适合俄国向 过渡的正确道路 ‎(二)“斯大林模式”(1925~1953)‎ ‎1、“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 ‎(1)经济体制:单一的 ,高度集中的 ‎ ‎(2)工业:优先发展 , 和 为其发展提供资金 ‎(3)农业: ‎ ‎(三)苏联的改革 ‎1、赫鲁晓夫改革(1953~1964)‎ ‎(1)原因:苏联进入和平时期, 的弊端日益暴露,特别是 的消极影响越来越明显。‎ ‎(2)经济改革内容:‎ ‎①农业(重点):取消 ,采用 ;扩大集体农庄和国营农场的 ;进行“ ”;‎ ‎②工业:废除 体制,给地方企业以 ‎ ‎(3)影响:一定程度上冲击了 ,但对 缺乏科学的认识,无法从 破除斯大林模式。‎ ‎2、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1985~1991)‎ ‎(1)内容:‎ ‎①用 代替原来的行政命令,这实际上承认了 对经济的调节作用 ‎②调整 ,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 ‎(2)结果:经济改革没有迅速取得预期成果,转向政治改革,最终导致苏联解体。‎ 考点17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学业水平测试要求 测试内容 测试要求 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了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 了解世界银行和国家货币基金组织(新增加内容)‎ 了解《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了解欧洲联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 了解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世界经济全球化 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理解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史实 认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二、 知识梳理 ‎ 世界银行 ‎ 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 ‎ 国际贸易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欧洲联盟 ‎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北美自由贸易区 ‎ ‎ ‎ 亚太经合组织 ‎ ‎ ‎ 世界贸易组织 ‎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加入 ‎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 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 ‎(一)美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布雷顿森林体系——(实质: )‎ ‎(1)建立: 年,通过了《布雷顿森林协定》‎ ‎(2)两个机构:‎ ‎①世界银行——宗旨: 贷款(二战后初期致力于 ,后转向全球性的发展援助),技术合作 ‎②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稳定 , 贷款 ‎③两个组织的总部设在 ,由 人担任关键职务, 过控制了两大国际金融机构 ‎(3)体系内容:(两个挂钩)美元与 直接挂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员国货币与 挂钩 ‎(4)意义:‎ ‎①结束了货币领域中的混乱局面,维持战后 正常运转;‎ ‎②客观上促进了 ;‎ ‎③ 在金融领域具有独权和支配地位, 掌握了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命脉。‎ ‎④有利于 发展 ‎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实质: )‎ ‎(1)签订: 年,美中等23个国家在 签署《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性质:“ ”的多边协定 ‎(3)宗旨:降低 ,减少 ,实现国际贸易 ‎ ‎3、三大支柱—— 、 、 ‎ ‎(二)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1、 欧洲联盟(一体化程度最高)‎ ‎(1)过程:‎ ‎①1967年, 、 、 合并为欧共体 ‎② 年欧盟成立(经济一体化走向政治经济一体化)‎ ‎③ 年欧元诞生 ‎④ 年欧元区单一货币(英国除外)‎ ‎(2)欧盟性质:经济、政治实体 ‎(3)影响:①外:(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的出现(加强)‎ ‎②内:促进欧洲国际地位的提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 ‎2、北美自由贸易区( 年)‎ ‎(1)特点:第一个由 (美国与加拿大)和 (墨西哥)所构成的经济集团 ‎3、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特点:当今世界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1)建立: 年 倡导建立 ‎(2)中国与亚太经合组织:‎ ‎①中国 年加入,中国台北和香港以 加入 ‎②亚太经合组织在贸易投资 、贸易投资 以及 取得成就。③ 年,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在 召开 ‎(三)世界经济全球化 ‎1、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 )‎ ‎(1)由来: ‎ ‎(2)宗旨:促进各国市场开放,调解贸易纠纷,实现全球范围内的 ‎ ‎(3)作用 ‎①标志着 和 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②是 进程取得实质性进展的标志,推动了经济的 ;‎ ‎③有利于世界经济的繁荣;有利于抑制国际经济关系中的 。‎ ‎2、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时间: )‎ ‎(1)中国是 的创始成员之一,新中国成立后,台湾当局非法占据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席位。‎ ‎(2) 年,中国正式提出恢复关贸总协定缔约国地位的申请。‎ ‎(3) 年,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 ‎3、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1)根本原因: ‎ ‎(2)实质:在 主导下, 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3)影响:经济全球化是一把 ‎ ‎①利: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②弊:导致利益失衡,国家间贫富差距加大;‎ A、 占主导地位,是最大受益国;‎ B、对发展中国家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发展中国家可以引进 、 与 ,发展本国经济;‎ 挑战——发展中国家 与 遭到挑战 C、对于全人类而言,人类面临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等 ‎ ‎(4)应对:a、保持清醒头脑,制定合理对策,积极参与中谋求发展 b、趋利避害 c、谋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解决问题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