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9.50 KB
  • 2021-05-14 发布

2020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 第7.3周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2018高考历史天天复习与选练题(含解析):第7.3周 今天复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名师点睛】‎ 多种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的影响 革命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带来了灾难;亚非拉人民的反抗具有正义性 全球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密切了各洲之间的联系;殖民扩张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的雏形进一步拓展 文明史观 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现代化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本,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成长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促进了落后地区生产、生活方式的近代化 社会史观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试题演练】‎ ‎1.1992年是哥伦布航行到美洲500周年,许多国家纷纷举行纪念活动,当时美洲印第安人后裔也用一种另类的态度表达了自己的感情,以下几条标语,你认为哪一条最能表现他们的感情?( )‎ A.“你们庆祝的是我们的苦难” ‎ B.“感谢哥伦布将光明带给我们” ‎ C.“新大陆的伟大发现者” ‎ D.“哥仑布给我们带来贫困” ‎ ‎【答案】A ‎【解析】‎ - 5 -‎ 考点:走向世界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新航路开辟·影响 ‎ 考点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与第二次工业革命 ‎【名师点睛】‎ 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及影响 ‎1.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1)前提和条件方面:①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后资本、市场、劳动力、技术等方面英国最具备。②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工业革命后的资本、市场、劳动力和技术等方面欧美许多国家都具备。‎ ‎(2)生产关系方面: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确立了现代工厂制度;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②第二次工业革命确立了大企业制度、公司制、垄断制,以及国际联合企业、跨国公司等新的经济组织形式。‎ ‎(3)技术发明与工业结构:①前者的技术发明来源于少数技师和工匠;后者则大多来源于实验室中从事研究的科学家。②前者以蒸汽机的发明应用为标志;后者以电力和内燃机为标志。③前者侧重于轻工业领域;后者以重工业部门为主体。④前者代表性的产业是纺织业;后者代表性的产业是以科学技术为主的新兴产业部门,如电气、电机制造、汽车、化工等。‎ ‎(4)世界影响方面:①前者局限于少数国家,持续时间长,进展缓慢,后者几乎同时在欧美诸国展开,见效快。②前者开辟的是“纺织时代”和“蒸汽时代”,后者迎来的则是“电气时代”和“钢铁时代”。③前者影响下产生了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后者导致企业主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凯恩斯主义产生。④前者使世界开始连成一体,后者导致企业日趋国际化。‎ ‎【试题演练】‎ ‎1.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1872年2月17日到3月28日,短短39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22个竞争对手,他还曾在48小时内,连续买下了6家炼油厂。1898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制了近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的经济现象( )‎ A.说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成长 ‎ B.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确立 - 5 -‎ C.标志资本主义大工厂制的建立 ‎ D.解决了私人工厂生产的盲目性 ‎【答案】B ‎【解析】‎ 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的出现。‎ 我要练习 ‎1、(2015年北京卷文综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该画中主题体现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 豪情满怀迎跃进 女民兵与样板戏 第一部宪法颁布 欢庆香港回归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答案】C ‎【考点定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民主政治制度的发展与曲折•第一部宪法颁布与“文革”;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理论与实践•香港回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1958年大跃进 - 5 -‎ ‎【名师点睛】这一题属于时间排序题。时间和空间是历史知识学习的要素之一,任何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概念等都离不开特定的时空,而学生却最怕记忆时间。其实考题并不是非要学生记住具体的时间,而是要明确各个历史事件的先后顺序即可,考试时用逻辑推理的能力即可做对。所以提醒大家在复习备考时,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及其时间在理解的基础上理清其逻辑顺序至关重要。‎ ‎2、(2016年浙江卷文综历史38)决定社会走向、影响发展进程的,是历史的合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20世纪40年代后半期的中国,几乎每年都有重大事情发生。学者金冲及独具慧眼从1947年入手,写成《转折年代》。‎ 该著作以近乎白描的手法再现了1947年的中国社会面貌:‎ 有一份杂志刊载了一幅中美贸易的漫画,画的是长嘴鹳在一只长颈瓶里喝水,对蹲在旁边的猫说:我们是平等的,都可以自由地在这瓶里喝水;‎ ‎1月至8月。天津歇业工厂竟达132家,尚未宣告歇业的厂家,也多坐待油尽灯干。上海最大的纺织厂申新各厂开工纱机,尚不足抗战前1936年57万锭之数;‎ 晋西北山地农民许多穷困及破产,虽然有些地方农民已分得若干山地,但非常零碎,没有系统、普遍和彻底。目前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的去组织这样一个群众运动,并正确地把这个运动领导到底。‎ ‎——摘编自《转折年代——中国的1947年》‎ 材料二 1947年12月,毛泽东饱含激情地说:“人民解放军的主力已经打到国民党统治区域里去了。……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一百多年来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由发展到消灭的转折点。”学者陈晓麓认为,毛泽东的话“富有历史感地把新民主主义的胜利,看成整个民主革命的胜利。辛亥革命是旧民主主义革命,但它的事业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最后的胜利。”‎ ‎——摘自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陈晓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阅读材料一,联系所学知识,分析说明国民党统治后期国统区经济在“内”、“外”两个层面发生的变化。(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列举并说明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所采取的重要举措及意义。(8分)‎ ‎(3)材料二所说的“在北伐战争中得到了延伸,在解放战争中得到了最后的胜利”的“辛亥革命事业”指的是什么?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概括说明中国共产党人是以何种方式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8分)‎ ‎(4)联系材料与所学,请您用一句话来概括近代以来中国革命的经验。(2分)‎ ‎【答案】(1)内:国民党发动内战,造成经济发展极大破坏;恶性通货膨胀政策,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官僚资本依靠国家权力压迫民族工业,使其陷入困境;繁重的捐税负担,给民族工业发展造成极大困难。‎ - 5 -‎ 外: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美国商品大量输入中国,排挤国货;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造成民族工业发展困境。‎ ‎(2)经济:解放区进行土改;一亿多农民分到土地,极大激发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军事: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战略反攻序幕。‎ ‎(3)反帝反封建。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纳,组建统一战线,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4)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经过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道路,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必然。‎ ‎【解析】‎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知识运用的能力,解题时紧扣“1947年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军事上”等关键信息,据此可知应该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回顾所学知识可知经济方面可从土改等方面分析归纳,军事上可以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所学知识,解放战争的胜利是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据此分析归纳即可,第二小问的解答需要紧扣“实现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从无产阶级专政的领导、革命道路的探索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 第(4)问,属于开放性试题,试题难度不大,但是解题时需要紧扣所给史料以及上面试题的解答等方面分析归纳即可,经验的分析归纳需要首先紧扣“中国共产党”,其次综合中国共产党的相关史实及题干信息,可以归纳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胜利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考点: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名师点晴】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以及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本题围绕中国共产党在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探索,设置两段材料,综合考查到了考生的多种能力,符合新课标高考的考查理念,又契合了当代热点。第(1)、(3)、(4)问考查到了考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既需要史料信息,还需要所学知识。第(2)问较为简单,紧扣主题,联系所学知识即可。试题告诉我们,高考并不神秘,有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是高考顺利的前提,在平时的训练过程中一是需要总结解题的技巧与思路,一是需要对基础知识有精准的理解与运用。‎ -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