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5.0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考点7 辛亥革命
考纲考情
考试内容
考试要求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必考
加试
10月
4月
10月
4月
11月
1.辛亥
革命
(1)中国同盟会的成立
b
(2)武昌起义的爆发
b
(3)中华民国的建立
b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T31
(5)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c
T11
2.新民主主义革命
(1)五四运动
c
(2)中国共产党“一大”
b
T31
(3)民主革命纲领的制定
b
(4)国民革命
b
T11
(5)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
b
(6)红军长征及其意义
b
T12
(7)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
b
(8)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c
T13
(9)八七会议的召开和会议内容
b
(10)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及其意义
b
(11)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c
一、中国同盟会的成立——(b)
目的
加强革命力量的联合
组织基础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革命团体
时间地点
1905年,日本东京
8
领导及纲领
孙中山;三民主义
性质
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微点拨 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二、武昌起义的爆发——(b)
1.爆发:1911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发动起义。
2.结果:占领武昌,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改国号为中华民国。
3.影响:各省纷纷响应,清朝统治土崩瓦解。
三、中华民国的建立——(b)
1.建立: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职临时大总统,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年。
2.性质
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是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权。
四、《中华民国临时约法》——(b)
1.颁布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内容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确定了国民的自由和权利;按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实行责任内阁制等。
3.性质与意义
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易错提醒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并不能等同于人民当家作主。主权在民实际上是用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取代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五、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c)
1.性质
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意义
(1)政治民主化: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
(2)思想近代化: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3)经济近代化:刺激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在1912~1919年间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8
(4)社会生活近代化:移风易俗,推动了社会生活的近代化。
(5)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也产生了广泛影响(全球史观)。
3.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人民的悲惨遭遇;没有使中国获得独立和富强。
4.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妥协性;封建势力强大;帝国主义干涉;没有发动广大人民群众。
微点拨
1.1912年2月12日,清朝末代皇帝溥仪退位,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不是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
2.区别封建制度与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封建制度包括政治上的君主专制制度、经济上的封建土地所有制等。封建制度是国体,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政体。因此,辛亥革命结束的是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而不是封建制度。
主题一 人治、法治色彩兼具——《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约法内容凸显民主、平等色彩
史料 “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人民有请愿、诉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
“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副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节选自《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论从史出 主权在民从本质上否定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赋予公民自由、平等、信仰等权利,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精神;政府组织形式上实行分权、制衡的原则,具有近代资产阶级代议民主制的特点。
2.凸显因人立法特色的政体规定
史料 武昌起义后,各省代表通过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明确实行总统制;1912年2月14日,孙中山辞去临时大总统之职,3月8日,参议院表决通过《临时约法》,改总统制为内阁制。
论从史出 孙中山希望用分权的方式限制袁世凯,维护共和,制定了《临时约法》。虽然具有反对专制、维护辛亥革命的积极作用,但体现出视人立法、以国家大法为政治斗争武器的行为,有违客观、公正的立法精神。
8
1.多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2)思想:体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
(3)内容:国家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拥有自由权利,确立权力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4)评价: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四大原则
(1)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了主权在民原则。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体现了三权分立的原则。
(3)规定国内各族人民一律平等,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4)规定内阁总理的产生与职权,体现出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5)司法独立原则。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所体现的民主精神
(1)《临时约法》吸取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精华。
(2)这部宪法是通过民主程序由参议院制定的。
(3)宪法就权利归属实现了从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由人治到法治的转换,赋予公民人权与自由,使人从臣民转变为公民。
(4)在政体运作方面,实行三权分立,保障权力的制约与平衡,通过内阁总理制实现政党、代议制、选举等诸多民主机制的运行,保障民主法制的真正实现。
(5)这部宪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对于反对封建专制,推动中国的民主化进程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4.《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中国社会转型的作用
内容
意义
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否定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和家国一体观念
国民享有广泛民主权利
促进了公民意识的觉醒;否定了传统的臣民观念
依据三权分立的原则确立现代民主政体
否定了“人治”观念;体现了资产阶级希望通过法律形式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维护民主共和的愿望
主题二 助推中国社会转型——辛亥革命的影响
8
1.凸显协商妥协精神的政体过渡
史料 以南京临时国会为中心舞台,惜阴堂为幕后磋商场所,南北通过谈判、妥协与法制程序,终于完成了清朝政权向民国的和平转移。有学者将此称之为中国版的“光荣革命”,我看是恰如其分的。我们看到,辛亥革命政权转移等一切重大政治议题,都经过了国会,没有打大仗,减少了流血,这是值得高度评价的。
——袁刚《国会与辛亥革命》
论从史出 以国会为中心,采用谈判、妥协、法制的形式和平转移政权,避免了社会动荡,有利于社会稳定,凸显和平妥协的协商理念。
2.体现对列强抱有幻想的外交立场
史料 (一)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至于条约期满为止……
(二)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借之外债及所承认之赔款,民国亦承认偿还之责,不变更其条件……
(三)凡革命以前满清政府所让与各国国家或各国个人种种之权利,民国政府亦照旧尊重之……——孙中山《对外宣言书》
论从史出 承认不平等条约、承认对列强的赔款及列强在华特权,体现出对列强抱有幻想,不敢公开反帝,体现了资产阶级政治上的不成熟及软弱性。
3.先天不足的阶级属性埋下失败隐患
史料 民国三年,戴季陶遇见一个老农,因戴氏身着日本服装,老农询问其国籍。戴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戴氏告诉老农“你也是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
论从史出 辛亥革命没有改变农村、农民现状,缺乏群众基础,没有实现挽救中国的目的。
1.五大视角认识辛亥革命助推社会转型
(1)从革命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完整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从近代化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近代化运动,它促进了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近代化。
①政治:推翻了清政府,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迈出了中国政治由专制向民主转化的重要一步。
②经济:制定法令保护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实业救国成为潮流,民族工业快速发展。
③法制: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立现代法制观念。
④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8
(3)从文明史观看,辛亥革命促进了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变,在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
(4)从社会史观看,辛亥革命使社会生活发生巨变,自由、平等、博爱的风气兴起。剪辫易服、废止缠足、废除跪拜礼和革除“大人”“老爷”等称号的移风易俗举措,使得国民的面貌为之一新。
(5)从整体史观看,辛亥革命是世界资产阶级革命的组成部分,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是亚洲觉醒的典型代表。
2.辛亥革命是如何借鉴西方政治文明的?
(1)指导思想上: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之一就是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理论。
(2)政体方面:学习西方,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在政权组织方面借鉴了西方的三权分立和责任内阁制的原则。
(3)思想内容上:《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分权制衡和以法治国的原则,这在本质上与欧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是一致的。
1.唯物史观——政治变革与社会价值观影响
(2016·10月浙江选考)19世纪初叶,《中国丛报》一篇文章写道,在中国“最时尚的区域里,大部分的妇女都缠足”。促动缠足陋习开始改变的重要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 B.新文化运动
C.新中国成立 D.改革开放
答案 A
解析 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等活动,由此可知答案为A。
2.历史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2015·10月浙江选考,节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二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法官独立审判不受上级官厅之干涉”。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一》等整理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的主要意义。
答案 意义:从法律上宣告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3.(2017·余姚选考评估)亚里士多德:“把权威赋予人等于引狼入室,因为欲望具有兽性,纵然最优秀者,一旦大权在握,总倾向于被欲望的激情所腐蚀。”针对这一现象,先进的中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的解决方案是( )
8
A.《孔子改制考》 B.《海国图志》
C.《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论人民民主专政》
答案 C
解析 “从制度建设方面防止个人大权独揽”是命题立意所在,“中国人于20世纪初设计”是材料隐含的解题关键信息,颁布于1912年,体现三权分立理念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最能体现以上要求,故选C项。
4.(2017·镇海选考评估)在下列《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诸条内容中,最能体现约法本质的是( )
A.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民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结社等自由
C.国民有选举与被选举的权利
D.实行责任内阁制
答案 A
解析 首先理解“约法的本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有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性质。据此分析选项可知:A项所述的内容实质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最能体现约法的资产阶级性质。
5.(2016·浙江新高考联盟调研)下面是1902年、1912年中国报刊数量统计表。其呈现的变化反映出( )
A.维新变法产生巨大影响
B.清末新政鼓励创办报刊
C.革命过程注重舆论宣传
D.临时政府提倡言论自由
答案 D
解析 “1912年”报刊数量的猛增是关键信息,联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政策可知原因,故D项正确。
6.(2017·湖州学考查缺补漏)1912年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最能体现“政权机构中权力分配、制约、平衡”这一原则的内容是( )
A.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B.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
8
C.实行三权分立的政治制度
D.内阁总理由议会的多数党产生
答案 C
解析 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正确理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B、D三项没有涉及权力分配、制约与平衡,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分配、制约和平衡。
7.(2017·湖州学考查缺补漏)“从孔夫子到孙中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有它的许多珍贵品,许多人民性和民主性的东西”。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对我国“民主性”的贡献有( )
①推翻清王朝结束封建制度 ②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③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 B
解析 ①推翻清王朝没有错,但是并没有结束封建制度,故排除含有①的选项。
8.一民国老人口述:武昌起义后,某日余与数同学乘渡船往武昌,向守城士兵问询:“革命后,汝等可好?”该兵士对以:“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可见当时( )
A.资本主义缓慢发展
B.清末新政实现预期目标
C.自然经济仍占主导
D.革命思想尚未深入民众
答案 D
解析 在武昌起义后武昌已经被革命派占领,但是守城的兵士却说:“吾人食皇帝俸禄,但知效劳皇上,不知其他。”说明他们没有意识到革命所带来的变化,革命思想并未深入人心,故D项正确。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