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00 KB
  • 2021-05-14 发布

(新课标)广西2020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能力升级练 素养提升练1 唯物史观——社会转型篇

  • 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4.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素养提升练1 唯物史观——社会转型篇 一、选择题 ‎1.战国后期,苏秦被任命为从约长(合纵联盟的联盟长),并且担任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国相,同时佩戴六国相印。这反映了 (  )‎ A.中国实现局部统一的趋势 B.分封制在新形势下的发展 C.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 D.社会转型改变传统用人观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战国时期的社会转型。材料苏秦“担任燕、赵、韩、魏、齐、楚六国国相”体现不出当时出现了局部统一,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指天子分封诸侯维护统治,与材料内容不符,故B项错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是在秦朝建立以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苏秦一人可担任六国国相,可知社会转型改变了传统用人观,故D项正确。‎ ‎2.侯建新在《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中指出:“他们(徽商)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一方面又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诸如购置族田,建祠、墓,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该材料意在说明明清时期(  )‎ ‎                ‎ A.徽商生活的奢侈程度 B.徽商亦商亦官的特点 C.社会转型缺乏动力 D.封建伦理被徽商强化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题干中“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诸如购置族田,建祠、墓,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与生活的奢侈程度无关,故A项错误;题干中并未提到徽商做官的现象,故B项错误;题干中“将大量财富抛向非生产领域……这样的商品经济,实质上只能补充和强化自然经济”说明明清时期的商人并未将获得的财富用来扩大再生产,因而这些商人并未转化为早期的资产阶级,也就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转型,故C项正确;“提倡程朱理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不能全面反映题干所要展示的信息,故D项错误。‎ ‎3.清末的上海,“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但得稍有赢余,即莫不竟以衣服炫耀为务,即下至娼优隶卒,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旺族之家。”民国初年,这种社会现象较之清末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这种变化表明当时(  )‎ A.服饰的西化现象逐渐风靡上海 B.政治变革促进了经济的空前繁荣 C.上海社会等级观念日益淡化 D.攀比之风盛行导致社会风气败坏 答案:C 解析:‎ 3‎ 本题考查近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本题的题眼是“变化”,在材料中的体现就是从官商士民到娼优隶卒,都注重服饰,这与封建社会时期严格的服饰等级形成对比,社会生活反映政治经济的变化,C项符合题意;材料中只反映了服饰转变,没有强调西化,也没有涉及经济发展,排除A、B两项;在近代社会发展中服饰变化是正常现象,并非风气败坏,排除D项。‎ ‎4.学者沈志华指出:“及至(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中国调整外交战略,使国际‘冷战’格局出现了继中苏签订同盟条约后的第二次转型。”该时期“调整外交战略”的表现有(  )‎ A.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中日建交 C.倡导成立了上海合作组织 D.中美建交 答案: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的外交成就。题目中“该时期”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中日建交是在1972年,故B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是在2001年,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中美建交是在1979年,不符合时间信息,故D项错误。‎ ‎5.20世纪80年代,我们生活在典型的柴米油盐时代,也就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时代。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从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型期。这次转型最能说明(  )‎ A.市场的供给更为充足 ‎ B.对外开放的步伐加快 C.农村生产力发展 ‎ D.计划经济观念日益淡化 答案:A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现代中国社会生活的巨变。据材料“20世纪80年代,我们生活在典型的柴米油盐时代,也就是典型的生活必需品时代。但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们逐步进入从生活必需品向耐用消费品转型期”可以得出市场的供给更为充足,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没有涉及对外开放的问题,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并不只是涉及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变化,没有涉及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错误。‎ ‎6.1946年,有人在战后经济政策的手稿中向国家(苏联)提出如下建议: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应方式;废除强制征收农产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取消国家对国内商业的控制。这一建议 (  )‎ A.有利于战后经济的转型 B.揭露了苏联政治弊端 C.是对新经济政策的恢复 D.否定了苏联经济模式 答案:A 解析:‎ 3‎ 本题主要考查斯大林模式。“取消原材料的集中供应方式;废除强制征收农产品的制度;建立金本位的货币制度;取消国家对国内商业的控制”有利于推动经济体制的转型,故A项正确;材料所涉及的主要是苏联的经济问题,故B项错误;C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通过材料内容,可以看出这是对现有经济模式的一种完善,而不是对原经济模式的直接否定,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7.社会转型是历史发展中的特殊时期,一般是“黄金发展期”,但也容易变成“矛盾凸现期”。‎ 材料一 有学者认为,社会转型是一种由传统社会发展模式向现代的社会发展模式转变的历史现象:经济领域由非市场经济模式向市场经济模式转型;政治领域由专制集权政治制度向现代民主政治制度转型;文化领域由过去封闭、单一、僵化的传统文化向当今开放、多元、批判性的现代文化转型。‎ 材料二 ‎ 中西方现代化转型 冲突与鸦片战争 运用材料一中的观点,从材料二中选择一个角度予以恰当的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阐述合理)。‎ 参考答案:角度一:英国是原生型现代化转型类型,主要表现在:‎ 经济:工业革命推动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 政治: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建立和发展。‎ 文化: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角度二:中国是应激型现代化转型类型,主要表现在:‎ 经济: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的发展。‎ 政治:政治民主化进程加快(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 文化:近代思想解放潮流的表现(开眼看世界等)。‎ 角度三:近代英国的社会转型与鸦片战争的关系(说出政治、经济转型的表现与鸦片战争之间的关系,并进行合理总结)。‎ 角度四:鸦片战争与中国近代社会转型的关系(举出鸦片战争后中国各领域转型的表现并进行合理总结)。‎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