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1.00 KB
- 2021-05-14 发布
- 1、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淘文库整理发布,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请立即联系网站客服。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阅读内容确认后进行付费下载。
- 网站客服QQ:403074932
【金版教程】2015届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全球气候变化与气候限时规范特训 新人教版
一、单项选择题
读图,回答1~2题。
1.全球“温室效应”的形成与图中的哪些过程有关( )
A.ab B.ac
C.bd D.bc
解析:“温室效应”是大气逆辐射加剧的结果,二氧化碳和水汽可以大量吸收地面辐射的热量使大气增温,并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传递给地面;图中c表示大气向宇宙辐射、a表示地面辐射。
答案:C
2.近年来,“温室效应”加剧所带来的环境问题是( )
①全球海平面上升 ②将导致两极地区及陆地上高山冰雪消融 ③城市形成光化学烟雾 ④短期内,全球河流径流量减少
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
解析:光化学烟雾主要是交通工具向大气排放的废弃物在强烈光照作用下发生光化学反应形成的;短期内,“温室效应”加剧将导致大量冰川融化,以冰雪补给为主的河流径流量增加。
答案:A
[2013·浙江湖州期末]喜马拉雅山区冰湖(以冰雪融水为主要补给)众多,随着气候的变化,该区冰湖面积、数量都呈现相应变化。右图为“近30年来喜马拉雅山不同海拔高度带内存在冰湖、新增冰湖和消失冰湖的面积变化图”。读图完成3~4题。
3.近30年喜马拉雅山区冰湖( )
A.总体呈萎缩态势
B.各海拔区都呈扩张态势
C.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增加最多
D.较低海拔处冰湖变化最明显
解析:结合图示可以看出,近30年冰湖面积呈净增趋势,但不同海拔表现不同,海拔5200米附近冰湖增加最多。
答案:C
4.近30年造成喜马拉雅山区冰湖呈现上图态势的主要原因是( )
A.气温下降 B.冰川退缩
C.过度引水灌溉 D.降水减少
解析:造成喜马拉雅山区冰湖面积不断增加的原因是气候变暖,冰川退缩,补给湖泊水量增加。
答案:B
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将会使泥沙的侵蚀动态、输送过程发生变化,进而影响沉积带中泥沙的沉积速率。下图为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计算公式:某一时期大水次数×2/(同一时期大水次数+大旱次数)]和下游河道沉积速率随时间的变化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5.19世纪以前,最能反映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的时间段是( )
A.公元100~300年 B.公元600~1100年
C.公元1100~1300年 D.公元1300~1800年
解析:读图可知,公元600~1100年间,黄河下游河道沉积速率持续增长,同时黄河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急剧下降,这很有可能是黄河中游地区植被严重退化导致的。
答案:B
6.关于该图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
A.气候变化越剧烈,沉积速率的变化也越剧烈
B.气候变化、人类活动与沉积速率基本呈负相关
C.下游河道沉积速率的波动增加主要是人类活动的后果
D.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是植树造林导致的
解析:据图可知,1800年以后,气候湿润指标变化不大,下游河道沉积速率却剧烈波动上升,说明下游河道沉积速率与气候变化关系不大,主要与人类活动有关;近年来黄河中游地区才开始植树造林、治理水土流失,中游地区气候湿润指标在公元1100年后的波动上升显然与此无关。
答案:C
三江源地区是指长江、黄河和澜沧江源头地区,被誉为“中华水塔”,平均海拔在3500 m以上。下图表示三江源地区1950~2010年年平均气温变化。读图回答7~8题。
7.对三江源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高谷深,气候湿润,森林茂密
B.太阳辐射强,光热资源充足
C.气温低,牧草矮,生态环境脆弱
D.积雪冰川多,水能资源丰富
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以及图中的年平均气温数值可以推断三江源地区海拔高、气温低,牧草低矮,生态环境脆弱;该地区气温低,热量不足;河流流量较小,水能资源并不丰富。
答案:C
8.根据图示信息判断,三江源地区可能出现的变化是( )
A.河湖流量增加,洪涝多发
B.农作物播种时间推迟
C.降水增加,水土流失加剧
D.蒸发加剧,草地退化
解析:图示信息显示该地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说明气候变暖,因此农作物播种时间将提前,蒸发加剧,会导致土壤水分减少,草地退化,但不会出现洪涝多发、水土流失加剧的状况。
答案:D
9.怎样消除地球的“温室”现象,保护好人类的家园?下列设想,你认为最不可信的是( )
A.制作一个太空“窗帘”安置在日地之间
B.把“温室气体”液化输入深海岩石中
C.使用基因工程培植大量的海藻和海草,来吸收“温室气体”
D.人工降雨
解析:削减二氧化碳,降低太阳辐射强度都可以减弱温室效应。人工降雨对温室效应减弱无影响。
答案:D
2011年11月25日,对外经贸大学国际低碳经济研究所和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中国低碳经济发展报告(2012)》。这份报告称,中国是最大的碳排放国,但中国也是最大的碳减排国。结合表1和表2,完成10~11题。
表1 我国工业能耗与国际领先水平比较(2005年)
项目
我国平均水平 (标煤)
世界领先水平 (标煤)
火电耗煤/g·(kw·h)-1
379
312
吨钢可比能耗/(标煤)kg
705
610
水泥综合能耗/(kg·t-1)
157
127.3
原油加工/(kg·t-1)
98
76
乙烯加工/(kg·t-1)
969
785
大型合成氨/(kg·t-1)
1200
970
表2 单位燃料发热量的CO2排放量
能源品种
单位质量的
发热量
单位发热量的
CO2排放量
原煤
25.9 MJ/kg
0.117 kg CO2/MJ
生物质(干)
18. 86 MJ/kg
0. 0925 kg CO2/MJ
柴油
36. 78 MJ/kg
0. 085 kg CO2/MJ
天然气
55. 74 MJ/kg
0.049 kg CO2/MJ
10.关于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原因的叙述,表中能直接体现的是( )
①能源消耗量大 ②能源利用率低 ③工业以高耗能产业为主 ④我国的能源消耗以煤炭为主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表1能体现我国能源利用率低;表2中原煤单位发热量的CO2排放量最高,由此说明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是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的重要原因。
答案:D
11.下列措施能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碳减排国的有( )
①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②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③大量关停高耗能企业,调整产业结构 ④保护植被,植树造林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为了满足环境保护及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规模较小、数量较多的高耗能企业可关停,而规模大、数量少、对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高耗能企业,可通过技术更新,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以达到减排的目的。
答案:D
二、综合题
12.[2013·金考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海洋上浮冰在不断融化,海平面在逐年上升。
材料二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全球气候变暖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锐减,更惊人的是,生物亚种群和遗传变异也会受到影响。
材料三 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个方面。气候变暖可导致暴风雨、飓风、干旱、水灾等灾害性天气频发,除直接导致人类死亡和伤残外,还为疟疾、脑炎等传染性疾病提供传染环境;气候变暖带来的热浪和高温,能使病菌、寄生虫更加活跃,损害人体免疫力,同时导致心脏、呼吸道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
(1)三段材料分别说明了全球变暖带来的哪些影响?
(2)全球变暖带来的影响除了材料中所叙述的之外,还有哪些影响?请再说出两个方面。
解析:第(1)问,材料一主要说明了全球变暖会导致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材料二主要说明了全球变暖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材料三主要说明了全球变暖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2)问,除了材料中提到的,全球变暖还会对水循环、农业、工业等很多方面产生影响。
答案:(1)导致海冰融化,海平面上升;破坏地球生态系统,导致生物多样性减少;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类健康。
(2)对水循环的影响:全球变暖会影响整个水循环过程,使洪涝、干旱灾害的频次和强度增加,使地表径流发生变化。对农业的影响:大部分热带、亚热带地区和部分中纬度地区普遍存在作物减产的可能;温度升高使高纬度的一些地区存在作物增产的可能。对工业的影响:减少高纬度地区供暖的能耗,增加低纬度地区制冷的能耗;排放温室气体的工业将受到更严格的限制。(任答两个方面即可,其他回答合理亦可)
13.[2014·天津调研]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7次缔约方会议在南非德班召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能源消费构成示意图(2009年)。
材料二 目前,我国温室气体排放量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我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
(1)根据全球气候变暖的成因与危害之间的关系,填出表格中各字母所表示的内容。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为什么说我国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任重而道远?
解析:第(1)题,导致大气中CO2含量增多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中排放过量的CO2;毁林使森林吸收CO2的功能降低。c、d是气候变暖带来的问题。第(2)题,我国目前是发展中国家,需要发展经济,而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比较低。
答案:(1)毁林 燃烧矿物燃料 极冰融化 沿海低地被淹
(2)①我国处在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任务十分艰巨,能源需求量大;②我国以煤为主(70.3%)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期内很难大幅度转变;③受我国经济实力和科研能力的限制,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标准还不尽如人意。
三、探究性学习
14.俄罗斯一艘11万吨级的油轮在破冰船导引下顺利穿越北冰洋东北航道到达中国,打开了中国的北极黄金航道。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4)题。
材料一 北冰洋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 “北冰洋是世界最小、最浅和最冷的大洋。它被陆地包围,近于半封闭,其2/3以上的面积属于大陆的水下边缘,即在北冰洋的周围具有非常宽阔的大陆架,有着极为丰富的自然资源。譬如,据保守估计,该地区潜在的可采石油储量有1000亿~2000亿桶。天然气在50万亿~80万亿立方米之间……”
(1)X、Y的经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2)北冰洋沿岸的国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丹麦、挪威等国,通常称为“北极五国”。
(3)随着全球变暖,北冰洋沿岸地区自然环境会发生什么变化?
(4)试分析“谁控制了北冰洋,谁就控制了世界的未来”。
解析:(1)读图可知,X、Y的经度与0°和180°相差90°。顺地球自转方向东经度数增多,西经度数减小。可知X、Y分别为90° E、90° W。(2)熟记北冰洋与周边国家的相对位置即可顺利解题。(3)全球变暖会引起自然环境变化:河流结冰期变短;冰雪融化,海平面上升;沿岸地区被淹没;苔原带、病原带面积收缩;森林带向北延伸,等等。(4)从北冰洋特殊的交通位置、战略位置和丰富的资源角度回答。
答案:(1)①90°E ②90°W
(2)①美国 ②俄罗斯 ③加拿大(答案不分前后顺序)
(3)气候进一步变暖;海平面上升,岛屿被浸;苔原和冰原减少;森林带界线北移,针叶林枯萎;河流结冰期(封冻期)缩短,流量增加;物种减少。
(4)北冰洋沟通三大洲、两大洋,地理位置独特,具有极重要的战略地位;它是联系三大洲、两大洋的世界海洋和航空运输的捷径;世界矿藏的宝库;石油、天然气丰富是未来的资源宝库;扼制世界未来资源的和交通,以及经济、军事战略咽喉。